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专题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考点精析1、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相同。

知识精讲:(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是加速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矢量性:F ma=是一个矢量方程,加速度a与力F方向相同。

(3)独立性: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

(4)同体性: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

2、力学单位制基本物理量与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共有三个,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其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其表示的符号分别是kg、s、m。

在物理学中,以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共七个物理量作为基本物理量。

以它们的单位千克(kg)、米(m)、秒(s)、安培(A)、开尔文(K)、坎德拉(cd)、摩尔(mol)为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的选定原则(1)基本单位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2)必须满足由最少的基本单位构成最多的导出单位。

(3)必须具备相互的独立性。

在力学单位制中选取米、千克、秒作为基本单位,其原因在于“米”是一个空间概念;“千克”是一个表述质量的单位;而“秒”是一个时间概念。

三者各自独立,不可替代。

3、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原理: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在发生牵连变化时,可以控制某个或某些量不变,只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这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

本实验中,研究的参量有F、m、a,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可以控制参量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控制参量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

2、求加速度: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

即:2∆==恒量x aT常见考题类型:1、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但速度和加速度不是瞬时关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课件

考点二 超重和失重现象
1.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 重”改变。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 消失。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 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4)尽管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 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1)为了防止货车在避险车道上停下后发生溜滑现象,该避险车 道上坡路面的倾角θ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滑动摩擦力,结果用θ的正切值表示。 (2)若避险车道路面倾角为15°,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的最 大距离。(已知sin 15°=,cos 15°=,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对货车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货车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有f=μmgcos θ 而货车重力沿斜面的分量为F=mgsin θ 若要货车在避险车道上停下后不发生溜滑现象,则需要f>F 即mgsin θ<μmgcos θ 解得tan θ<μ 即当tan θ<μ时,货车在避险车道上停下后不会发生溜滑现象。
(1)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3)总位移的大小。
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T=ma 得 a=g-FmT=0.125 m/s2 方向竖直向下。
(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t2=8 s,根据运动学公式 v=at2=1 m/s。 (3)匀速上升的位移 h1=vt1=26 m 匀减速上升的位移 h2=v2t2=4 m 总位移大小满足34h=h1+h2,解得 h=40 m。 答案:(1)0.125 m/s2 竖直向下 (2)1 m/s (3)40 m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五个”性质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三、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物体在受力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加速度,因此加速度的产生要滞后于力的作用。

(×)2.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3.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物体的速度必减小。

(×)4.物理公式不仅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5.千克、米、秒、库仑、安培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力学单位制)2017年7月5日,“中星9A”的国产卫星成功定点,前期因运载火箭发生异常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却靠自带的燃料独自在太空中“徒步”行进,爬升2万多公里,完成了一次长达16天的“太空自救”,堪称中国“星坚强”。

在这则新闻中涉及了长度和时间及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学基本量是时间、位移、速度B.kg、N、m/s都是导出单位C.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也可以是公里D.1 N=1 kg·m/s2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A项错误;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是基本单位,B项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只能是米,C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可知1 N=1 kg·m/s2,D项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二、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2.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方法:以⑧ 加速度 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 和⑨ 牛顿运动定律 列方程求解。
三、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⑩ 基本 单位和 导出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有七个,其中力学范围内有三 个,它们是 长度 、 质量 、 时间 ,它们的单位分别是 米 、 千克 、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现象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 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
力的现象叫超重现象
叫失重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或有 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加速
答案
解析
(1)自由下落的位移h'=
1 2
gt12=20
m
座椅自由下落结束时的速度v=gt1=20 m/s
设座椅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h,则
h=(40-4-20) m=16 m
由h= v t得t=1.6 s
2
(2)设座椅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为F,由0-v=-at
得a=12.5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 解得 F
M m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加速度与合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常见模型。
1.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 1、3质量为m,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 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 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C )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专题(二)课件新人教版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专题(二)课件新人教版

(4)如图丙所示,将整个系统置于光滑的斜面上,求绳上的拉 力 T 是多少?如果斜面粗糙,摩擦因数为 μ,绳上的拉力 T 是多 少?
【解析】 (1)对整体: F=(m1+m2)a, 对 m2: T=m2a, 两方程相比可得: TF=m1m+2m2, 则 T=m1m+2m2F
(2)对整体: F-μ(m1+m2)g=(m1+m2)a 对 m2: T-μm2g=m2a 两方程相比可得:F-μT(-mμ1m+2mg 2)g=m1m+2m2 由数学比例关系可知:TF=m1m+2m2 则 T=m1m+2m2F 由(2)推导可知:(3)(4)结论不变.
(1)木板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 μ2; (2)小物块 A 的初速度 v0; (3)为了保证小物块不从木板的右端滑落,小物块滑上木板的 最大初速度 v0m 应为多少?
【答案】 (1)0.1 (2)2.4 m/s (3)3.0 m/s 【解析】 (1)小物块和木板一起运动时,受冰面的滑动摩擦 力,做匀减速运动,则加速度 a=2vs2=2×0.48××01.04-2m/s2=1.0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2mg=2ma 解得 μ2=0.10
(4)注意滑块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时,滑块速度减为零后反 向加速返回.
(5)注意传送带的长度,判定滑块与传送带共速前是否滑出. (6)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形成的划痕长度是滑块与传送带的 相对位移.

“板—块”滑动模型 1.“板—块”模型的特点: 上、下叠放的两个物体,加速度和速度均不同.
2.“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 (1)用隔离法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 加速度. (2)建立滑块位移、木板位移、滑块相对木板位移之间的关系 式. (3)不要忽略滑块和木板的运动存在等时关系. (4)在运动学公式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相对地面的.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1 .(2020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B 两块木板,在木板 A 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B、C 之间以及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若用水平恒力 F 向右拉动木板 A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要使 A 从 C 、B 之间抽出来,则对 C 有aC=mg=gm对 B 受力分析有: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力,有f= μ(2M+m )g因为μ(M+m )g<μ(2M+m )g 所以 B 没有运动,加速度为0 ;所以当a A>a C 时,能够拉出,则有F mg M m g M解得F> 2μ(m+M )g,故选C2 .(2020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如图,个可以看作质点,质量为m=1kg 的物块,以沿传动带向下的速度v0 4m/s 从M 点开始沿传送带运动。

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v-t 图像如图所示,取g=10m/s 2,则()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A.F (m 2M )g B.F (2m 3M )gC .F 2 (m M )gD .F (2m M )g答案】C解析】要使 A 能从C、 B 之间抽出来,则,A要相对于B、C 都滑动,所以AC 间,A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 A 有a A=mg M m gμ(M+m )g,B 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MN 是一段倾角为=30 °的传送带A .物块最终从传送带N 点离开B .传送带的速度v=1m/s ,方向沿斜面向下C .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m/s 2D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2【答案】D【解析】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上运动,最终的速度大小为1m/s ,因此没从N 点离开,并且能推出传送带斜向上运动,速度大小为1m/s ,AB 错误;v—t 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5m/s 2,C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cos30o mg sin 30o ma,可得3,D 正确。

牛顿第二定律的三种典型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三种典型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三种典型应用
1.空气阻力:当一个物体以一定的速度从空气中穿过时,空气会产生一个阻力,这个阻力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并且与物体的面积成反比。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即F=ma,其中F为空气阻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减速度。

2.重力:当物体处于重力场中时,它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即F=ma,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会产生摩擦力,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即F=ma,其中F为摩擦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减速度。

2020年高考物理热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典型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热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典型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热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典型应用——连接体咨询题、超重与失重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不用多讲了,一定是高考必考内容,可能显现在一道选择题或第一道运算题中. 那么,会以何种方式来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呢?最大的可能一定是连接体咨询题和超重失重现象!所谓的〝连接体〞咨询题,确实是在一道题中显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物体,研究它们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实际上在物体的平稳咨询题中我们差不多遇到了许多,只是平稳咨询题中的物体是没有加速度的,而在〝连接体〞咨询题中,有的物体具有加速度,因此求解的时候必须用到牛顿第二定律. 可见,牛顿第二定律是用来解决〝非平稳咨询题〞的!而处理〝非平稳咨询题〞的程序与解决平稳咨询题时的程序并无太大的区不: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整体或隔离,或整体隔离结合使用〕→力的合成或分解〔常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求解〔平稳咨询题列平稳方程,〝非平稳咨询题〞列动力学方程,即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先整体分析加速度,后隔离分析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解决连接体咨询题的最常用思维模式,你把握了吗?千万要记住:整体法只能分析〝整体〞不处其它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能分析〝整体〞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假如要分析〝整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一定要用隔离法!强调这一点,只是想告诉大伙儿,任何情形下,一定要明确研究对象!这是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全然!解题范例:例题1如图3—3,在倾角为a 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赶忙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那么现在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gsin α/2B .gsin αC .3gsin α/2D .2gsin α 解析:⑴当绳子突然断开,猫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即相对地面位置不变,猫可视为静止状态,木板沿斜面下滑,取猫和木板整体为研究对象,如图3—31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mgsin α=2ma ,a =23gsin α,因此C 选项正确. 此解法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在整体法中的表达形式:当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不同时,能够整体分析系统的合外力〔不能分析系统内力,即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隔离分析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然后按照上面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列方程求解!这是一个解决动力学咨询题的精妙方法,好好的体会和把握它吧!⑵此题也能够用常规方法求解,分不隔离猫和板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猫相关于地面位置不变,其加速度为0,因此猫的合外力为0,有:f =mgsin α,N =mgcos α;板沿斜面向下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2mgsin α=2ma, 又f ′=f =mgsin α,因此a =23gsin α 例题2 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3—7所示. 人的质量为70kg ,吊板的质量为10kg ,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lOm/s 2.当人以440 N 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 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 分不为( )A .a =1.0m/s ,F=260NB .a =1.0m/s ,F=330NC .a =3.0m/s ,F=110ND .a =3.0m/s ,F=50N解析:将人与吊板整体考虑,受力分析如下图,据牛顿第二定律:2T-(m 人+m 板)g =(m 人+m 板)a,代人数据得a=1.0 m /s 2,选项C 、D 被排除.用隔离法研究人向上运动,设吊板对人的支持力为N ,那么T +N - m 人g =m 人a,得N =330N ;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吊板的压力N ′=N =330N ,选项B 正确.领会:这是〝先整体后隔离〞思维模式的典型例子,整体分析的时候不考虑人和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照轻绳模型的特点:绳内张力处处相等,可知两段绳索对〝整体〞的拉力相等;求人对板的压力时,必须用隔离法〝隔离〞人或〝隔离〞板进行分析.例题3 如下图,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时,小球的加速大小为〔 〕A .gB .〔M-m 〕g/mC .Mg/mD .〔M +m 〕g/m解析:此题是瞬时加速度的运算咨询题,关键是做好在那个〝瞬时〞研究对象受力情形的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分不隔离小球和框架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此〝瞬时〞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为0,依照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对框架的支持力为0,故框架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应该受到弹簧提供的支持力!因此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应该是竖直向下的,如下图,依照物体的平稳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有N=Mg,N′+mg=ma,因此a=〔M+m〕g/m.领会:受力分析的成败确实是解决动力学咨询题的成败,因此受力分析一定要过关,要能够在任何情形下〔〝情形〞指:静止或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运动状态,即研究对象总是处于我们熟悉的运动模型中,因此把握各种运动模型中物体受力特点是做好受力分析的必要条件!例如: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简谐运动需要回复力.〕把一个物体〔即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形分析清晰!例题41.如图3-l,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都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且忽略空气阻力,那么( )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解析:容器抛出后,容器及其中的水均做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容器中的水处于失重状态,水对容器的压强为零,不管如何抛出,水都可不能流出.故D项正确.领会:此题考查对超重失重现象的明白得,关键在于判定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是否具有加速度,然后依照〝同失反超〞确定失重依旧超重!不管以何种方式抛出,容器和水抛出后都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都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现象的讲明,实际上确实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关键:做好受力分析!例题5 一中学生为立即发射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设计了一个可测定竖直方向加速度的装置,其原理可简化如图,连接在竖直弹簧上的重物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连接,该装置在地面上静止时其电压表的指针指在表盘中央的零刻度处,在零刻度的两侧分不标上对应的正、负加速度值. 关于那个装置在〝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运行和回收过程中示数的判定正确的选项是〔〕A.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假如电压表的示数为正,那么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仍为正B.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假如电压表的示数为正,那么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为负C.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D.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电压表示数所对应的加速度应约为9.8m/s2解析:依题意,当重物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飞船加速运动的过程中,重物也随之加速,那么重物的和外力不为零,即当重物合外力不为零时,电压表有示数!飞船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弹簧上的重物与飞船有同样的加速度,对重物受力分析,如下图,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mg=ma,a竖直向上;假设飞船在竖直方向上减速返回地面,那么飞船的加速度方向仍是竖直向上的,故A选项的讲法正确!当飞船在轨道上运动的时候,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那么弹簧对重物的弹力为零,地球对重物的万有引力产生一个使重物与飞船一起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当取重物受到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物的重力时〔当忽略地球的自转时,能够认为地球表面邻近物体的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相等〕,a向≈g.,故D选项正确.针对性训练1.如图3—25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所有接触面差不多上光滑的.现发觉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 )A.Mg+mgB.Mg+2mgC.Mg+mg〔sinα+sinβ〕D.Mg+mg〔cosα+cosβ〕2.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mg/3B.2mgC.mgD.4mg/33.如下图,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下图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向右运动.假设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那么( )A.a变大B.a不变C.a变小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4.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现突然将作用在B上的力F改为作用在A上,并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如下图,那么关于A、B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一起匀速运动B.一起加速运动C.A加速,B减速D.A加速,B匀速5.如下图,质量为m、M的A、B两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B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现给A物体施加一恒定作用力F,使其向右运动,B保持静止. 以下讲法可能正确的选项是〔〕A.B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M)gB.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C.将作用力F增大,那么B将向右运动D.不管作用力F多大,B将始终保持静止状态6.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沿斜面方向的轻弹簧的拉动下,以gsinθ的加速度沿斜面加速上升,斜面的倾角为θ,不计摩擦阻力,那么弹簧的拉力为( )A.0 B.mgsinθC.2mgsinθ D.mg+mgsinθ7.如下图,位手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 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 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那么加速度〔〕A.一定变小B.一定变大C.一定不变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8.科学家曾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做了许多科学实验和测量,在以下测量中能够完成的是( )A.用弹簧秤测拉力B.用温度计测温度C.用天平测质量D.用摆钟测时刻9.如下图,光滑固定斜面C倾角为θ,质量均为m的A、B一起以某一初速靠惯性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A上表面是水平的( )A.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A、B之间的摩擦力为mgsinθcosθ10.在蹦床运动中,某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后又被蹦床弹回,图中的图像为几位旁观者描画的运动员的加速度随时刻变化的图像,正确的选项是〔〕11.如下图,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不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不为m A和m B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图线可知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g A=g BB.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 A<m BC.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g A<g BD.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 A>m B12.一斜劈被两个小桩A和B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然后在斜面上放一物体,如下图,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物体静止在斜面上,那么B受到挤压B.假设物体匀速下滑,那么B受到挤压C.假设物体加速下滑,那么A受到挤压D.假设物体减速下滑,那么A受到挤压参考答案1.A2.D3.A4.AC5.D6.C7.B8.AB9.AD10.C11.AB12.D。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专题(一)课件新人教版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专题(一)课件新人教版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1.两种模型 (1)细线(或接触面):形变量极小,形变恢复不需要时间,弹 力在瞬时突变. (2)弹簧(或橡皮绳):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弹 力在瞬时不变. 2.求瞬时加速度思路 分析瞬时变化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求瞬时加速度
例 6 (2018·甘肃一模)如图,两根完全相同的 轻弹簧下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与地面间 有一竖直细线相连,系统平衡.已知两弹簧之间的 夹角是 120°,且弹簧产生的弹力均为 3mg,则剪断细线的瞬间, 小球的加速度是( )
【解析】 令 Q 刚接触 P 时速度为 v: v2=2gH,得:v= 2gH 接触 P 后令其加速度大小为 a, 则:2amkg=v2 得:a=kmH 令新型智能材料对 P 的阻力为 F kd+F-mg=ma 解得:F=mg+k(H-d).
例 3 如图甲所示,为一倾角 θ=37°的足够长斜面,将一质 量为 m=1 kg 的物体无初速度在斜面上释放,同时施加一沿斜面 向上的拉力,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与斜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5,取 g=10 m/s2,sin37°=0.6,cos37 °=0.8,求:
3.2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专题(一)
专题综述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
力的现象. 产生条件:物体加速度向上.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 力的现象.
FN+F-mg=ma
解得:F=m(g+a)-FN=2×(10+2.5) N-15 N=10 N 故电场力向上,为 10 N,故场强为:E=Fq=01.01 N/C=100 N/C,向上

高考物理 第三章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析

高考物理 第三章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析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两种基本类型知识讲解(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物体的(2)已知物体的运动的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活学活用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为37°,AB长为6 m,传送带以10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至B所需的时间.解析:物体放上传送带后,开始阶段由于传送带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物体受到一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其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a 1=10×10×(0.6+0.5×0.8)m/s 2=0 m/s 2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具有相等的速度所需时间为:t 1=1v a =1s μ<tan θs=12a 1t 2=5 m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继续加速,当物体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如图所示.则有: mgsin θ-μmgcos θ=ma 2,a 2=2m/s 2L-s=vt 2+12a 2t 22,t 2= st=t 1+t 2=2s. 第二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 题 技 法一、超重和失重的应用技法讲解1.理解超重和失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依然不变,只是“视重”改变.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不会由于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而改变.(2)发生超重或失重的现象和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所以发生超重时,物体可能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上);发生失重时,物体 可能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下).(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2.超重及失重的应用我们的目的不只是判断超重或失重,还要利用超重或失重时产生的现象对问题作出快速判断.(1)发生超重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大于本身重力.(2)发生失重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小于本身重力.(3)在已知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重力时,可判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典例剖析例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B.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C.当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D.当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解析:解法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F N和静摩擦力F,如图所示.由于物体在电梯中,具有与电梯相同的向上加速度,故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在竖直方向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F f cosθ=F N sinθ F f sinθ+F N cosθ-mg=ma由以上两式解得F N=m(g+a)cosθF f=m(g+a)sin θ由支持力和摩擦力的表达式可判断选项B、C正确.解法二:在加速度向上的系统中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也就是在该系统中放一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可以认为是m(g+a).然后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判断.对于在斜面上的物体,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m(g+a)cosθ.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F f=m(g+a)sinθ.由支持力和摩擦力的表达式可以判断B、C两项正确.答案:BC二、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技法讲解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1.选取隔离法的条件: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这种情况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成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隔离法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应重点掌握.2.选取整体法的条件: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并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这种情况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问题.3.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注意:处理连接体的一般方法是先整体法求加速度,后隔离法求内力.典例剖析例2质量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为使运动过程中A和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推力F的大小.(不计一切摩擦力)解析: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a再用隔离法分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因题意要求A和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对A有:F N·cosθ≤mgF-F N·sinθ=ma,对B有F N′sinθ=ma由牛顿第三定律F N=F N′由上式解得:F≤2mgtanθ.故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0≤F≤2mgtanθ.三、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技法讲解1.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变化,则意味着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了变化;反之,受力情况变化,则加速度就变化.在变化时,有可能出现一些临界问题、临界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出现临界现象、临界状态.2.临界现象的临界点必然隐藏在运动的过程中.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更加细致地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也可配合使用极限法推断物理过程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以能够快速找出临界点和临界条件.3.两个物体恰好分开的临界条件是:(1)两物体间无相互作用力(如弹力);(2)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此时以后,两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可能不同.典例剖析例3如图所示,木块A与B用一根轻弹簧相连,竖直放置在C板上,用手托住C板.A、B、C的质量分别为m、2m、3m.为使C板能即刻与B分离,则手向下对C施加多大的力?解析:B、C分离瞬间,A、B、C的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对A、B、C分别列方程得:A :F N =m A gB :F N +m B g=mBaB C:F+mC g=m C a C由以上三式得:a B =N 2mg F 2m + =2mg mg 2m+ =1.5 g, aC=3mg F 3m +由a C >a B 得3mg F 3m +>3mg 2mF>.5mg. 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 堂 训 练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为m 的完全相同的物块,中间用绳连接,若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现将两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拉力F 拉一物块时,恰好能将连接绳拉断;倘若把两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拉力F 2拉一物块时(设拉力大于摩擦力),也恰好将连接绳拉断,比较F 1、F 2的大小可知()A.F 1>F 2B.F<F 2C.F 1=F 2D.无法确定解析:当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时,整体加速度a1=1F 2m ,则绳的张力T=ma 1=1F 2.当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时,设每个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则整体加速度a 2=2F 2F 2m-',故绳的张力T=ma 2+F ′=2F 2.可见两种情况下,外力都等于绳的最大张力T 的两倍,故选项C 正确.答案:C2.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是在A 、B 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 拉质量分别为mA 和mB 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 与力F 之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图线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g A=g BB.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 A<m BC.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g A<g BD.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 A>m B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a=Fm-g,截距:g,斜率:1m.答案:AB3.一水桶侧壁上不同高度处开有两个小孔,把桶装满水,水从孔中流出,如图所示.用手将桶提至高处,松手让桶自由落下,则在桶下落过程中()A.水仍能从小孔中以原流速流出B.水仍能从小孔中流出,但流速变快C.水几乎不从小孔流出D.水仍能从上孔中流出,但两孔流速相同解析:桶和桶中的水自由下落时,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相互之间无作用力.答案:C4.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2.0 m/s的速度顺时针传递,水平部分长为2.0 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 m,一个可视为质点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μ=0.2,试问:(1)物块能否达斜面顶端?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2)出发后9.5 s 内物块运动的路程.(sin 37°=0.6,g 取0 m/s 2)解析:(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加速后匀速:a=μg=2 m/s 2加速时间为:t=01v a =1s ;加速距离为:S 1=12a 1t 21=1m 匀速距离为:S 2=L-S 1= m ;匀速时间为:t 2=20S v =0.5 s 然后物块以2 m/s 的速度滑上斜面,a 2=gsin θ=6 m/s 2上升过程位移:S 3=v 202a 2 =13m<0.4 m.所以没有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h=S 3sin θ=0.2 m(2)物块的运动全过程为:先加速s ,匀速0.5 s ,上升13,下降13s 回到传送带,再经过1s 速度减为零,然后加速1s 运动到斜面底端……如此往复,周期为83s. 由第一次到达斜面底端算起,还剩8 s ,恰好完成三个周期,因此S=L+6(S 1+s 3)=10m 答案:(1)解析(2)10m5.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斜面AB 与水平面BC 连接,质量m=2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 点,D 点距B 点d=7 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8 N 作用时,且当作用时间t=2 s 后撤去该力,不考虑物体经过B 点碰撞时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撤去拉力F 后,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经过B 点.解析:设在F 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a,顿运动定律得F-μmg=ma 1解得:a 1=2 m/s 2F 作用2s 后的速度v 1和位移s 1分别为V 1=a 1t=4 m/sS 1=12at 2=4 m 撤去F 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2μmg=ma 2解得:a2=2 m/s2设物体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t1,则d-s1=v1t1-a2t2/21解得:t1=1s此时物体速度v2=v1-a2t1=2 m/s当物体由斜面重回B点时,经过时间t2,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3,则mgsin30°=ma3t2=2v2/a3=0.8 s所以撤去力F后,分别经过 1s和.8 s物体经过B点.答案: 1s和1.8 s课时作业十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解析:由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可知,小球的合外力向右,加速度也向右,而小车与小球相对静止,所以小车的加速度与小球相同,即向右,所以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也可能向左减速运动.答案:AD2.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 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车向左运动, 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 N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解析: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几种临界情况.当小车具有向右的加速度时,可以是 N为零;当小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时,可以使绳的张力T为零.考生如果不知道这两种临界情况,肯定无法解答A的;另外还有注意到是小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时,可以有两种运动情形;即向左加速运动,或向右减速运动.答案:AB3.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体b,b的斜面上有一小物块a;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均存在摩擦.已知楔形物体b静止时,a静止在b的斜面上.现给a和b一个共同的向左的初速度,与a和b都静止时相比,此时可能()A.a与b之间的压力减少,且a相对b向下滑动B.a与b之间的压力增大,且a相对b向上滑动C.a与b之间的压力增大,且a相对b静止不动D.b与地面之间的压力不变,且a相对b向上滑动解析:楔形物体静止时,a静止在b的斜面上,设a的质量为m,楔形物质斜面的倾角为θ,此时b对a支持力 N=mgcosθ,现给a和b一个共同向左的初速度,由于摩擦,地面对b产生向右的摩擦力,使b向左做减速运动,因此ab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右的加速度.如果ab间的动摩擦因素较大,使得ab仍保持相对静止,此时对水平向左的加速度a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分解,则有 N′-mgcosθ=masinθ, N′大于 N,b对a的支持力增大,B对;若ab间的静摩擦力不足以保证a、b保持相对静止,则a由于惯性向上滑动,则b对a的动摩擦力,a相对于b产生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相对于地面的合加速度仍有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分量,因而可得,a对b的压力相对于不动时增大,C对,A、D错.答案:BC4.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m)g-kv 2=(M+m)a ①,设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 N ,以箱内物体为研究对象,有mg-F N=ma ②,由①②两式得F N =2kmv M m+.通过此式可知,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所以ABD 项错误,C 项正确.答案:C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A.3mg 5μ B.3mg 4μ C.3mg2μ D.3μmg 解析:分别对整体右端一组及个体受力分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由整体法、隔离法可得 F=6ma ①F-μmg=2ma ②μmg-T=ma ③由①②③联立可得T=34μmg 所以B 正确. 答案:B6.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运动,当弹簧长度稳定后,若用μ表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F 弹表示弹簧弹力,则()A.μ=0时 ,F 弹 =12F B.μ=0时 ,F 弹 =F C.μ≠0时 ,F 弹 =12F D.μ≠0时 ,F 弹 =F解析:以AB 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F 2mg2mμ-,隔离B有:a=F mgmμ-弹,解得F弹=12F,此式与μ无关,故AC对(忽略弹簧重力)答案:AC7.如图所示,质量为0 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 N 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后,则(g=0 m/s2)()A.物体A相对小车仍然静止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物体A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解析: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时,A受车面的静摩擦力f=F拉=5 N;当小车以a= m/s2的加速度向右时,F合=ma=10 N,此时f改变方向,与F拉同向,共同产生A物的加速度,A、C正确.答案:AC8.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拉力传感器,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力为10 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如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B.t1到t2时间内,电梯一定在向下运动,t3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正在向上运动C.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D.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解析:在t1-t2时间内F<mg,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t3-t4时间内F>mg,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A正确.因电梯速度方向未知,故当速度方向向上时,则为向上减速或向上加速,当速度方向向下时,则为向下加速或向下减速,C正确.答案:AC9.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伽利略时代的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2930mm ,假设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 5 s.由此可以推测实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 m ,斜面的倾角约为_________度.(g 取0 m/s 2)表:伽利略手稿中的数据解析:由表中数据知,斜面长度至少应为L=204×2930×10-3m=2.04 m ,估算出a -≈0.25m/s 2,sin θ=ga-≈0.025,θ≈1.5° 答案:2.04.510.如图所示为阿特伍德机,一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0.6 kg 和m=0.4 kg 的重锤.已知M 自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10 s 运动到B 点.求:(1)M 下落的加速度;(2)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M 下落的高度h=0.97 m由运动学公式h=12at 2得a=22h t =220.971.0⨯ m/s 2=1.94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M+m)ag=M m M m +- a=×1.940.2m/s 2=9.7 m/s 2.答案:1.94 m/s 29.7 m/s211.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其水平部分ab=2 m,倾斜bc=4 m ,bc 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物体A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沿如图所示的方向运动,速度大小始终为4 m/s ,若将物体A (可视为质点)轻放于a 处,它将被传送带运到c 点,在此过程中,物体A一直没有脱离传送带,试求将物体从a 点运动到c 点所用的时间.(取g=0 m/s 2)解析:物体A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将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向前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F f /m=μmg/m=μg=8 m/s 2.设物体的速度达到v 0=4 m/s 的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则v 0=at 1,可解得T 1=0v a=0.5 s 再根据x=12at 2得加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x 1=12at 12= m 由于x 1小于ab=2m ,所以物体由a 到b,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物体在传送带的倾斜部分bc ,由tan α=0.75<μ=0.8知物体A 将随传送带匀速向下运动到达c 点.物体匀速运动的路程为x 2=5 m ,所需时间t 2=20x v =54s=1.25 s 可知物体从a 运动到c 的时间t=t 1+t 2=1.75 s. 答案:1.75 s1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mAgsinθ=kx1①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kx2=mBgsinθ②F-mAgsinθ-kx2=mAa③由②③式可得a=()F mA mB gsinmAθ-+④由题意可知d=x1+x2⑤由①②⑤式可得d=()mA mB gsinkθ+⑥答案:()F mA mB gsinmAθ-+()mA mB gsinkθ+。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基本技能练1 •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一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N),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s)。

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0 2 4 6 R 时何仪)图1A. 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B. 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 2 s起立C. 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 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在3〜4 s下蹲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再向下减速,故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在6〜7 s起立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减速,故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C、D错误,B正确。

答案B2. (2014 •石家庄一模)2014年2月15日凌晨,在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以83.50分夺得银牌。

比赛场地可简化为由如图2所示的助滑区、弧形过渡区、着陆坡、减速区等组成。

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且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在助滑区加速下滑时处于超重状态B. 运动员在弧形过渡区运动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 运动员在跳离弧形过渡区至着陆之前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 运动员在减速区减速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解析运动员在加速下滑时加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A 项错;由圆周运动知识可知,运动员在弧形过渡区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项错;运动员跳离弧形过渡区到着陆前,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项正确;运动员在减速区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D项错误。

答案C3. 某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机测小球在竖直上抛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全过程,图3甲和图乙分别是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频闪照片,0是运动的最高点。

2020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3.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精品课

2020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3.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精品课

当研究的对象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 若要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必须将某 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相互作用的 ___内__力__转_化__为__外__力___,从而分析物体的受力 情况和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 解,这种方法称之为“隔离法”.
一、对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实质的理解
1.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 终不变,只是测力计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 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公式列方 程.合力的求解常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要特别注意公式中各矢量的方向及正负号的 选择.
4.统一单位后,将数值代入方程求解.
5.检查答案是否完整条件下,会生产出地面上难 以生产的一系列产品,如形状呈绝对球形的 轴承滚珠,拉长几百米长的玻璃纤维等.用 下面的方法,可以模拟一种无重力的环境, 以供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飞行员将飞机升到高空后,让其自由下落, 可以获得25 s之久的零重力状态,若实验时,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不低于500 m,科学家们 最大承受两倍重力的超重状态,则飞机的飞 行高度至少应为多少米.(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解析】 科学家离开飞机后,在竖直方向上先 作自由落体运动,再作匀减速运动,在离地高度
在t2~t3内F=G,匀速运动;在t3~t4内F> G,处于超重,可能是在减速下降. 【答案】 AC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008年山东师大附中)如右图所示, 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上, 有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 动摩擦因数μ=0.2,
故飞机离地高度至少为
h=h1+h2+h3=(3 125+3 125+500) m=6 750 m. 【答案】 6 750 m

人教版新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新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
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从受力的角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
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
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 g ,方向竖直向下。
和1 V/m都是电场强度的单位,所以1 N/C=1 V/m,故B正确。电子伏是能量
的单位,1 eV=1.60×10-19 J,故C错误。库仑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
位,1 C=1 A·
s,故D正确。
3.(2020·山东泰安四模)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分别与轻绳P和轻
弹簧Q相连,其中轻绳P竖直,轻弹簧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大
两类动力学问题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分析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
关系如图:
知识点三
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2.基本单位
基本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原卷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原卷版)

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Fm或F=ma。

(3)适用范围①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知识点二动力学中的两类问题1.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下:【方法技巧】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知识点三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

(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原理方程F-mg=maF=m(g+a)mg-F=maF=m(g-a)mg-F=mgF=0运动状态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四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1.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案(含解析)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案(含解析)

第2 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骨干梳理对点激活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Ⅱ(1) 已知受力状况求物体的□ 01运动状况;(2) 已知运动状况求物体的□ 02受力状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03 04 05详细逻辑关系以□ 加快度为“桥梁”, 由□ 运动学公式和□ 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如图:知识点超重和失重Ⅰ1.实重与视重(1) 实重:物体实质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01没关。

(2) 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02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要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 03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04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整失重的比较一思想辨析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2.物体处于完整失重状态时,重力消逝。

()3.减速上涨的起落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

()4.依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 5.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由加快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没关。

() 6.物体所受协力发生突变,加快度也会相应突变。

()答案 1.× 2.× 3.× 4.× 5.√ 6.√二对点激活1. ( 人教版必修 1·P ·T改编 )( 多项选择 ) 一个本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 2 kg ,遇到两个871大小都是50 N 且互成 120°角的力的作用,别的没有其余的力,对于该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遇到的协力为50 NB.物体的加快度为 25 3 m/s 2C. 3 s 末物体的速度为75 m/sD. 3 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125 m答案AC分析两个夹角为 120°的50 N 的力,其协力仍为 50 N,加快度a=F合= 25 m/s 2,3 s m末速度v =at= 75 m/s,3 s内位移x=12= 112.5 m ,故 A、 C 正确, B、 D 错误。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由于绳子张力可以突变,故剪断 OA 后小球 A、B 只受 重力,其加速度 a1=a2=g.故选项 A 正确.
答案:A
【迁移拓展 1】 在【例 1】中只将 A、B 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 簧,其他不变,如右图所示,则例 1 选项中正确的是( )
解析:剪断轻绳 OA 的瞬间,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故小球 A 所受合力为 2mg,小球 B 所受合力为零,所以小球 A、B 的加速 度分别为 a1=2g,a2=0.故选项 D 正确.
4.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 v-t 图象、a-t 图象、F-t 图象、F-x 图象等. (2)图象问题的类型 ①已知物体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 情况. ②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 的受力情况.
[易混易错·判一判] (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 (2)物体在受力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加速度,因此加速度的产生要 滞后于力的作用.( × ) (3)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 小.( √ ) (4)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都有加 速度.( √)
A.物块 A 的加速度为 0 B.物块 A 的加速度为g3 C.物块 B 的加速度为 0 D.物块 B 的加速度为g2
解析:剪断细线前,对物块 A 分析,可得弹簧的弹力 F 弹=
mgsin30°=12mg,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仍为 F 弹=12mg,细线对 B 的拉力消失,对 A、B 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 定律可得 3mgsin30°-F 弹=3ma,解得加速度为 a=3mgsin33m0°-F弹 =g3,即 A 和 B 的加速度均为g3,故选 B.
答案:D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第08练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a、b两小球用细线连接,上面是一根轻质弹簧,a、b 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在细线烧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A.a1=0,a2=gB.a1=g,a2=gC.a1=-2g,a2=gD.a1=-g,a2=0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一根轻质橡皮筋AC和一根绳BC系住,当小球静止时,橡皮筋处在水平方向上.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对小球的拉力不变B.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C.在B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os θD.在B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3.(2020·山东卷·1)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v增大,F N>mg B.t1~t2时间内,v减小,F N<mgC.t2~t3时间内,v增大,F N<mg D.t2~t3时间内,v减小,F N>mg4.(2022·浙江杭州二中月考)如图所示,Pa、Pb、Pc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P、a、b、c位于同一圆周上,点d为圆周的最高点,c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P处释放(初速度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a、b、c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B.t1>t2>t3C.t3>t2>t1D.t1=t2=t31.(2019·浙江4月选考·12)如图所示,A、B、C为三个实心小球,A为铁球,B、C为木球.A、B两球分别连接在两根弹簧上,C球连接在细线一端,弹簧和细线的下端固定在装水的杯子底部,该水杯置于用绳子悬挂的静止吊篮内.若将挂吊篮的绳子剪断,则剪断的瞬间相对于杯底(不计空气阻力,ρ木<ρ水<ρ铁)()A.A球将向上运动,B、C球将向下运动B.A、B球将向上运动,C球不动C.A球将向下运动,B球将向上运动,C球不动D.A球将向上运动,B球将向下运动,C球不动2.蹦床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有“空中芭蕾”之称.某次比赛过程中,一运动员做蹦床运动时,利用力传感器测得运动员所受蹦床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若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依据图像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的质量为60 kgB.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45 m/s2C.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 mD.9.3 s至10.1 s内,运动员一直处于超重状态2.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3.生活中经常测量体重.测量者在体重计上保持静止状态,体重计的示数即为测量者的体重,如图甲所示.现应用体重计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测量者先静止站在体重计上,然后完成下蹲动作.该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者的重心经历了加速、减速、再加速、再减速四个运动阶段B.测量者的重心在t3时刻速度最小C.测量者的重心在t4时刻加速度最大D.测量者在t1~t2时间内表现为超重4.(2022·浙江宁波市鄞州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均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接,轻杆c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小球拴接.弹簧a、b和轻杆互成120°角,且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g为重力加速度,如果将轻杆突然撤去,则撤去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a=0.5g B.a=gC.a=1.5g D.a=2g5.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三条光滑直轨道AOB、COD、EOF,它们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三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小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A.t AB=t CD=t EF B.t AB>t CD>t EFC.t AB<t CD<t EF D.t AB=t CD<t EF6.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F突然反向,大小不变,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5 m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7.(2018高考全国理综I·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 .8.如图所示,Oa 、Ob 和da 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 、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c 为圆周的最高点,a 为最低点,O ′为圆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基础巩固练1.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高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 设屋檐的底角为θ,底边长为2L (不变)。

雨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g sin θm =g sin θ,位移大小x =12at 2,而x =L cos θ,2sin θcos θ=sin 2θ,联立以上各式得t = 4Lg sin 2θ。

当θ=45°时,sin 2θ=1为最大值,时间t 最短,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 2.(2019·广西钦州开发区联考)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开始竖直向上反弹,从开始反弹至小球到达最高点,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A .速度一直变小直到零B .速度先变大,然后变小直到为零C .加速度一直变小,方向向上D .加速度先变小后一直变大解析: 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所受弹力大于本身的重力,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加,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达最大速度,然后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零,故A 错误,B 正确;开始时弹力大于重力,随着高度增加,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弹力与重力相等时加速度为零,此后弹力小于重力,并且弹力越来越小,物体受到的合力越来越大,加速度增大,当物体脱离弹簧后加速度为g ,保持不变,故C 、D 错误。

答案: B3.(2019·东北三省三校一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y轴、x轴的切点。

B点在y轴上且∠BMO=60°,O′为圆心。

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 A、t B、t C,则t A、t B、t C大小关系是()A.t A<t C<t BB.t A=t C<t BC.t A=t C=t B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解析:由“等时圆”模型可知,A、C在圆周上,B点在圆周外,故t A=t C<t B,B正确。

答案: B4.(2019·四川绵阳涪城模拟)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左侧竖直墙上,另一端连着A小球,同时水平细线一端连着A球,另一端固定在右侧竖直墙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60°,A、B两小球分别连在另一根竖直弹簧两端。

开始时A、B两球都静止不动,A、B两小球的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水平细线被剪断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A.a A=a B=g B.a A=2g,a B=0C.a A=3g,a B=0 D.a A=23g,a B=0解析:以A、B球整体作为研究对象,A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细线拉力F T=2mg tan 60°=23mg,剪断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变化,A球受到的合力与原来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A=23mg=23g,B球的受力情况不变,则加速度仍为0,故mD正确。

答案: D5.(2019·山东济宁模拟)(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把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上端,则下列选项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解析:木块放上后一定先向下加速,由于传送带足够长,所以一定有木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若木块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之后木块继续加速,但加速度变小了;而若木块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之后木块将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答案:CD6.(2019·吉林调研)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1 kg 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A.0 B.8 NC.10 N D.50 N解析:剪断细线前,物体A、B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m A g=40 N,剪断细线的瞬间,对物体A 、B 整体分析,整体加速度a =(m A +m B )g -Fm A +m B =2 m/s 2,对物体B 隔离分析,有m B g -F N =m B a ,解得F N =m B g -m B a =8 N ,故选B 。

答案: B7.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g 取10 m/s 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3)0~10 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解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2t ,加速度的大小为a 2,则a 2=v 20-v 2t Δt 2=8-010-6m/s 2=2 m/s 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ma 2② F f =μmg ③联立②③式,代入数据得μ=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末速度为v 1t ,加速度大小为a 1,则a 1=v 1t -v 10Δt 1=8-26-0 m/s 2=1 m/s 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1⑥ 联立③⑤⑥式,代入数据得F =6 N ⑦ (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x =x 1+x 2=v 10Δt 1+12a 1(Δt 1)2+v 20Δt 2-12a 2(Δt 2)2=46 m 。

答案: (1)0.2 (2)6 N (3)46 m ◎ 能力提升练8.(2019·湖北黄冈高三检测)(多选)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 kg 的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 1、F 2的作用,F 1、F 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物块在前2 s 内以4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g 取10 m/s 2,则( )A .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B .3 s 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 NC .4 s 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 ND .5 s 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解析: 0~2 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F 1=F 2+F f ,得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f =F 1-F 2=8 N -5 N =3 N ,则知3 s 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 N 。

由F f =μmg 得μ=0.3,故A 错误,B 正确。

2 s 时刻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F f=ma得a =-2 m/s 2物体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匀减速至速度为零的时间为t =0-v 0a =-4-2s =2 s所以t =4 s 时刻速度为零。

由于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等于3 N ,而此时F 1-F 2=6 N -5 N =1 N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此t =4 s 后物体静止不动,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F 1-F 2=6 N -5 N =1 N,5 s 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0,故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9.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 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此时小球的速率为v 1,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率成正比(F 阻=k v ,k 为比例系数),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的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解析: 小球竖直向上运动时,其加速度a 1=mg +k vm ,可知a 1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小球竖直向下运动时,其加速度a 2=mg -k vm ,可知a 2随速度增大而减小,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相等,即小球在这两个过程中运动的v -t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经过分析可知,小球将在t 0时刻前到达最高点,且v 1<v 0,选项A 正确。

答案: A10.(多选)如图甲所示,粗糙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质量为0.3 kg 的小物块静止在A 点,现有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F 作用在小物块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F ,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 点,小物块从A 到C 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到C 点后将沿斜面下滑B .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是减速时加速度的13C .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D .推力F 的大小为4 N解析: 当撤去推力F 后,物块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 -t 图象可求得物块在斜面上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中的加速度分别为a 1=103m/s 2,a 2=10 m/s 2,物块加速时加速度是减速时加速度的13,故B项正确;在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sin 30°+μmg cos 30°=ma2,μ=33,故C项正确;因为mg sin 30°=12mg,μmg cos 30°=12mg。

所以mg sin 30°=μmg cos 30°;即小物块到达C点后仍将静止在斜面上,故选项A 错误;在匀加速运动阶段F-mg sin 30°-μmg cos 30°=ma1,F=4 N,故D项正确。

答案:BCD11.如图所示,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5.0 kg的磨石A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A与地面、A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

(g取10 m/s2且sin 37°=0.6,cos 37°=0.8)(1)当A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下的推力F1=50 N打磨地面时,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A对倾角θ=37°的斜壁进行打磨,当对A加竖直向上推力F2=60 N时,则磨石A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2 m(斜壁长>2 m)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解析:(1)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的水平分力,即F f=F1cos θ=40 Nμ=F fF N =F fmg+F1sin θ=0.5(2)将重力及向上的推力合成后,将二者的合力向垂直于斜面方向及沿斜面方向分解。

在沿斜面方向有:(F2-mg)cos θ-F f1=ma;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F N=(F2-mg)sin θ;则F f1=μ(F2-mg)sin θ解得a=1 m/s2,x=12,解得t=2 s,v=at=2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