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性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问题研究段先梅刘亚敏王莹罗澜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师资不均衡现状1.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从城乡失衡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的聚集与短缺: 在一些大中城市中, 小学教师超编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教师课时不足, 存在隐性下岗的现象; 而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 小学师资不足, 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充斥于教师队伍之中。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地区师资相当缺乏,往往是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甚至包班教学,也有很多地区的教学点存在复式班,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年级的教学。

压力之大、工作之繁重,使得众多教师想方设法的调离乡村。

较为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经过培养具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便开始外流寻求更好的条件,大量的农村教师外流,这样的状况让基础教育更难以有突破。

城乡师资数量的不均衡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在与城市师生比例对比基础之上,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显得非常紧缺。

如, 2007 年, 城镇中小学师生比为1: 18, 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为1: 27, 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1: 23 的比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编配的话, 有的中小学甚至一个班配不到一名老师。

2.城乡师资结构的不均衡(1)职称结构不均衡。

就职称来说,在小学, 城市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 24% 、53. 45% , 农村分别为0. 38% 、44. 80% ; 在初中, 城市中学高级职称和中学一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为18. 55% 、43. 10% , 农村分别为5. 49% 、36. 99% 。

由此可见,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构成重心明显低于城市水平, 尤其是具备高级职称的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更低。

(2)学历结构不均衡。

就学历来说,在小学, 城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5. 30%, 农村为58. 53%; 在初中, 城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1. 96%, 农村为35. 97% 。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衡分布: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课程设置等方面,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孩子。

2. 教育投入不足: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而在城市地区,尽管投入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和竞争激烈,也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投入不足,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质量差距,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4.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和充足。

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3. 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可以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的渠道,使得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为农村地区所共享,从而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与公平性问题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与公平性问题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与公平性问题一、资源配置现状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在财政投入方面,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分配不公,导致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工农业大省的教育师资,设备设施等方面也不如经济发达地区。

此外,在城乡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城市学校设备装备、教师待遇、家长的支持度、优质教育资源等都要比农村学校更好。

二、公平性问题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凸显。

由于师资力量、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

城市的公办学校,除了拥有更好的设备等资源外,其教师待遇也普遍更高,教学水平更高,所以招生分数线也更高。

这就意味着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原因,竞争的基础就不平等,更具有竞争性的教育资源会更倾向于城市的优秀学生。

这种分化的现象,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基层教育延迟,社会流动性不够,特别是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生上升之路更为艰难。

三、解决方案为了缓解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公平性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对基层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实行倾斜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措施;3、加强对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4、改善农村中小学校舍设施,解决校舍房屋老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5、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投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6、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衡发展,不断促进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建立城乡学生平等竞争的制度。

7、加强对家庭和学生的教育,推广家庭教育、学生社团、课外辅导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到优质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对培养国民的素质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我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不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整改。

本报告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实现更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大。

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不利于全体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多学生只能选择迁往城市接受教育,造成了农村流失生源的严重问题。

2. 教师质量不均衡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而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核心。

然而,由于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条件相对差,造成了教师队伍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培养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待遇和发展空间的差异所致。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同,导致学生素质差异较大。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同时,学生素质差异也加重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4. 家庭教育支持不足家庭是最早期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家庭的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导致学生在学校教育以外的方面发展不足。

这进一步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改善学校的设施条件。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来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发展不充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设施陈旧。

这种不均衡的现状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公平和发展机会。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均衡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公平。

每个孩子都有权接受优质的教育,无论他们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教育资源。

其次,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教育差距。

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够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水平的整体质量。

最后,均衡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

通过均衡发展,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配置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优化配置,可以合理安排教师、教室、教学设备等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支持。

此外,优化配置还能够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提升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提升教育水平。

另外,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一、背景介绍某地区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部分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二、措施分析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改善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支持校际交流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政府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一方面,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确保教师收入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当;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整体师资水平。

3.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推进学校联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政府推动学校联盟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学校之间的互助合作,共享优质师资、课程、设施等资源,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学校之间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推广。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长学校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长。

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成果,提高家长教育参与度。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成效展示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某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探析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探析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探析摘要: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直接影响到整个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有多方面原因。

从教育政策引导层面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四种措施:一是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二是打破教师资源的地区条块分割;三是建立与完善优质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四是加大对薄弱学校扶持的力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合理化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在提升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既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

可见,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分析近年来,政府和教育界比较关注义务教育实施中教师资源的配置,在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虽然情况比较前几年有所改观,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资源在数量上出现“集聚”与“短缺”并存的状况从教师资源数量方面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出现了“集聚”与“短缺”并存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在东部发达城市或地区出现教师超编现象,而在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出现师资不足的现象。

笔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则对贵阳市进行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报告。

报告反映:贵阳市教师总量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实际上是“缺编”、“超编”共存,教师资源分布和教师学科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在资源分布上,城镇热点学校缺编,薄弱学校反而超编,农村学校因规模不足既缺编又超编;在学科结构上,农村学校普遍缺少英语、计算机、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而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师富余。

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1]。

2教师资源在质量上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近年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教师资源在质量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相比城市地区落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将就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在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方面,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二、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也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仍然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

比如,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学生、残障学生等,他们的教育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

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估体系,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同时,要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有教育权利。

五、结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是关键的一环。

只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城乡义务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政策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逐渐接近,缩小了城乡教育师资差距。

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特殊补助资金政策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城镇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条件优越,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不足。

在教育质量方面,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

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在教育投入方面,城市教育经费投入较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学条件的改善,完善农村学校的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提高农村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

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

年龄结构失衡
由于一些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吸引力 不足,导致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中 老年教师比例过高。
区域分布不均衡
在县域内的不同地区,教师资源的 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 教师数量不足。
研究展望
加强教师培训
完善学科结构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 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 升。
2. 总结词:某市通过实施“共享教师”模式, 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优质师资的共享。
3. 详细描述
• 共享教师:某市推行“共享教师”模式, 即优秀教师可以跨校授课,将优质教育资 源带到每一个学生身边。
• 校际合作:鼓励校际之间开展合作交流,通 过联合教研、教师互访等方式,增强校际之 间的师资互动。
• 信息化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 现远程授课和在线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享 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 强化监督: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 期公布进展情况,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师资水平不均衡
在县域内,不同学校之间的师资水 平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学校的教师 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部分学校中,一些学科的教师数 量过少,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善教师薪酬待遇
提高教师待遇,设立奖励 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投身教育事业。
学校合作与交流
建立学校联盟
通过学校联盟的形式,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加强校际交流
组织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 育创新。
开展教育帮扶
鼓励强校帮扶弱校,提供 教学支持、管理指导等方 面的帮助。
03
师资队伍的性别比例失衡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

然而,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问题分析1、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资源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则存在设施简陋、师资匮乏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相对较低,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

2、学校差异化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差异化发展的情况。

一方面,名校资源优先集中在城市地区,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只能供少数学生享有;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差异化导致了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上的不平等。

3、教育投入不足当前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建议与措施1、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更加均衡地分布。

2、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应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对于名校,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对于农村学校,要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3、增加教育投入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比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图表2、城乡学校差异化现状分析报告3、教育投入不足地区名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应由公民接受的基本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均衡发展:指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布相对平衡,能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报告范文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报告范文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报告范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本报告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教育资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近年来,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 师资力量: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达到123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达到1069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80.9%。

此外,我国还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 教育经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据财政部、教育部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达到2.2万亿元,年均增长8.12%。

同时,我国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3. 硬件设施: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学校教学设施、实验设备、体育设施等得到了全面升级,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

我国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课程改革:我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我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我国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逐步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师资配置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师资配置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探索篇•教学研究一、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性师资均衡配置对义务教育的关键性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从空间结构来看,师资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从时间进程来看,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都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教师质量及均衡配置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教育生涯与前景。

二、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不均的表现及原因(一)师资配置不均的表现1.数量配置的不均;2.质量配置的不均;3.结构配置的不均。

(二)师资配置不均的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教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

优质的教师资源大批从西部落后地区流动到东部发达地区,从农村学校流动到城市学校,这使得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教师资源越来越丰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越来越匮乏。

2.政策制度的不完善首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教师招聘途径主要为教师招聘考试和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两种方式。

教师招聘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针对县区以上地区,并且只要一经录取就是在编教师,而特岗教师主要针对县级以下地区或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学校,即使录取,也要经过三年考核期才有可能成为在编教师。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师资配置不均。

3.教师自身的利益追求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而作为教师,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安全需要也是满足其他需要的基础。

影响教师安全需要的因素主要是生活环境的不安定和心理焦虑。

选择在城市和发达地区任教既是教师追求自身利益的选择,也是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选择。

三、师资配置不均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一)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这在事实上导致地区间义务教育质量的严重不均。

(二)出现入学“城市中心热”的现象我国很多城市地区的中小学,尤其是教学质量高的名校,在开学前夕,家长日夜排队领取报名号,造成学生爆满、名额超标的现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石。

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报告将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概述1. 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已达到1.98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67.7%。

同时,国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确保了这些地区孩子们接受到质量较高的教育。

2. 师资力量不断提升。

我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政策,吸引了大量优秀青年投身教育事业。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教师培训和研修,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达到173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547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11.7%。

3.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学生们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领域的能力排名逐年上升,部分科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学校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鼓励和支持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选择。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1. 区域发展不平衡。

尽管我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已较为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仍然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概述1.师资力量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和数量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城乡差距显著,导致农村地区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3.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地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4.校外培训班泛滥:一些地区校外培训班过多,学生过度依赖校外培训,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5.家庭经济条件对教育影响大:存在一些地区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业发展、学科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整改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并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确保评估体系科学、客观、公正。

加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对评估结果建立激励机制。

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减轻学生过度依赖校外培训的问题,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5.加强家庭经济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健全的助学体系,提供经济援助,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实施机制1.建立监督评估机制:设立独立的监督评估机构,负责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措施的全面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整改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3.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设立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师生、家长等各方面对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

4.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整改工作。

跨部门的协同努力,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有机结合,我们有信心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义务教育下的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配置

义务教育下的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配置

义务教育下的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配置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优化配置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下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配置措施。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在我国,义务教育被视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等,而一些贫困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于城乡之间。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一现象导致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必要性优化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还能够减少地域间和城乡间的差距,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好地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些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措施为了实现义务教育下的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配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财政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总体规模。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应该优先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素质和数量都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

3.提升教育设施条件。

教育设施的完善是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加强硬件条件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分析问题一: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另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问题二: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在一些地区,学校内部存在着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

有些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有些学校则缺乏高质量的教师。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差异。

问题三: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策建议对策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为了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以及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

可以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提供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对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等措施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教师。

可以推行师生互评制度,通过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

对策三:优化课程设置为了解决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应优化课程设置。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推行选修课程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应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对策四: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实施,应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地区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基础,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教育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校舍设施老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以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发展。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学校设施先进,师资力量较强。

而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是加强城乡教育的对接与交流,促进城乡教师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师资力量不足是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另一个问题。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需要大量的优秀教师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师范类院校的投入,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数量。

二是改革教师招聘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校舍设施老旧是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限制,许多学校的校舍设施老化严重,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校舍建设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是加强校舍维护和管理,延长校舍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加强校舍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确保学校的功能完备。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城乡教育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和校舍设施老旧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来解决。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师范类院校的投入,改革教师招聘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加大对校舍建设的投入,加强校舍维护和管理,合理布局等措施,可以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发展,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报告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义务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性,并从政策、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同时,本文还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经验进行了对比学习和借鉴,以求为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第一部分:导论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举措,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义务教育质量不优、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报告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和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明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含义和重要性,并通过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探讨我国义务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指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实现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

这一概念的提出来源于教育公平理论和均衡发展观的结合。

二、国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研究现状我国对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

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某个维度或者某个区域,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全面认识还有待加强。

三、国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研究动态与国内相比,国际上对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这些国际经验对于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一、政策层面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不均衡、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在城市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较为集中,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分析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城市地区的优势十分明显。

城市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却存在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

据统计,全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普遍存在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一些农村学校却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

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发展前景。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必须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分配,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目前,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城市学校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明显高于农村学校,这也是城乡教育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条件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

一些农村学校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造成了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艾伦,教授,本刊特约撰稿人;刘强,博士,研究员,理科处处长。

基金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专项调研及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项目“全国基础教育装备专项调研”(编号:1/2015)研究成果。

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性分析*艾 伦1 刘 强21.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2.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北京 100080摘 要: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的均衡性反映着义务教育的均衡性。

使用教育装备均衡指数J 对全国调研采集的学校师资配置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找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的均衡性特点,发现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教育装备;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指数JAn Analysis of the Allocation Balance of Teacher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Ai Lun 1, Liu Qiang 21.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2. Education Equipment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0, ChinaAbstract: The balance of teachers' allocation in compulsory schools reflects the balanc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equipment equilibrium index J is used to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school teachers' allocation in the national survey and survey, to find out the 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loc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teachers, to find the rules and to put forward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pment;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allocation; balance index J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

”同时还规定:“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师资标准化配置和校舍、场地标准化。

”[1]这是“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需要达到的建设目标。

届时这一目标是否达成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科学的方法就是客观、量化的方法。

为此,寻找一个用客观数字反映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性程度的标准值将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中的资源是指教育资源,一般认为教育资源由三部分构成[2]:(1)教育的人力资源,如教师、教育管理者等;(2)教育的人工资源,即教育装备;(3)教育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空气等自然环境。

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力资源(即师资)配置的均衡性如何测量以及达到基本均衡的标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师资标准化配置”的依据。

本文将尝试借用教育装备均衡指数J 对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均衡情况进行测量,并分析出测量值的意义以及改良建议。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使用测量工具对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均衡性进行研究的文章,更不见利用全国性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报道。

所以本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必要性的科学研究。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是在全国层面抽取了6省(直辖市)290所中小学(涵盖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与农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实证性研究,对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的均衡性进行了分析,对判断均衡性指标的建立特稿特稿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法,通过此项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均衡发展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与科学的参考。

1.抽样方法与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全国数据采集,根据香农抽样定理的要求,并为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均衡性和不失真性,将全国省级行政单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经费投入划分为三大区域,每个区域内随机抽取两个省(直辖市)开展调研(第一区域:上海市、浙江省;第二区域:湖南省、四川省;第三区域:吉林省、甘肃省)。

在每个省(直辖市)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被调查的学校,共抽取了290所中小学。

在被抽取的小学中,五年级学生填答问卷;在被抽取的中学里,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填答问卷。

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3 550份、教师问卷4 300份、校长与副校长问卷558份。

2.研究工具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反映方式其实都是相同的,都可以用生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判断其均衡性,这就像对社会经济的公平性测量使用人均收入来表现一样。

所以,无论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均衡性测量表现型的角度出发,使用教育装备均衡指数反映师资配置均衡性是完全可行的。

均衡指数J的显性解析表达式如下:式中的n为参与计算的学校总数,p i为第i个学校的生均教育资源投入额(或生均教育资源投入逐年累计额)占所有n个学校生均教育资源投入总额的比例(即每个学校生均投入数与所有学校生均投入总数之比),π为圆周率,log2表示求以2为底的对数。

如果我们将式中p i所表示第i个学校的生均教育资源投入额理解为第i个学校的师生比,则上述表达式就可以用来计算师资配置的均衡指数。

实际的计算机自动化计算方法详见参考文献[2]。

对计算出的师资配置均衡指数J的数值及其意义可以做如下规定:J<0.2,属于均衡性好;数值在0.2<J<0.3,为均衡性比较好;在0.3<J<0.4,均衡性相对合理;在0.4<J<0.5,均衡性差距较大;J>0.5,则属于均衡性差距悬殊。

这一规定是参照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G的取值规定做出的,本文的研究沿用了这一规定。

3.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本文所分析讨论的内容主要依据校长、副校长问卷提供的290所学校的有效数据,同时关注相关问题访谈、现场考察验证以及教师与学生问卷提供参考信息的情况。

考虑到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的方便性,本文将全国6个省(直辖市)分别命名为DMU1至DMU6;其中DMU1与DMU2为西部省市(欠发达地区),DMU3与DMU4为中部省市(中等地区),DMU5与DMU6为东部省市(发达地区)。

数据涉及的年份为2015年,数据涉及的学段为义务教育的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

在290所中小学的数据采集中,将反映师资情况相关的数据抽取出来并进行了分类,分类情况详见表1。

为了后面数据处理时考虑的区分度问题,对教师职称、教师级别以及教师学位进行了加权,对应的加权值开列在表1的最后一列。

其中,1表示计算时将相关人数乘以1,2表示计算时将相关人数乘以2,3表示计算时将相关人数乘以3,4表示计算时将相关人数乘以4。

例如,计算某学校师生比时,就用学校教师总人数除以学校学生总人数,即p i=教师数/学生数;而计算某学校的教师职称师生比时,则用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乘以4加上中级教师人数乘以3加上初级教师人数乘以2加上无职称教师人数乘以1后的总和除以学生总人数,即p i=(高级教师数×4+中级教师数×3+初级教师数×2+无职称教师数×1)/学生人数。

其他加权值处理方法与此相同。

表1 学校人员分类与加权学校人员师资属性属性等级加权值学校学生不区分不区分1学校教职工不区分不区分1学校教师教师职称高级职称4中级职称3初级职称2无职称1教师级别特级教师4市级带头人3区级骨干2无级别1教师学历博士学位4硕士学位3学士学位2无学位1三、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将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均衡性问题分为5种情况讨论,分别为:学校生均教职工比、学校生均专业教师比、学校生均教师职称比、学校生均教师级别比以及学校生均教师学位比。

统计时将小学学段师资配置均衡指数与初中学段师资配置均衡指数分别计算,同时又分全国6省市分区(省域校际)统计和全国6省市合并(全国校际)统计两种情况计算。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得到的均衡指数J的数值全部采取3位有效数字,并以四舍五入的形式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总体情况表2与表3分别开列了全国6省市义务教育学校小学与初中师资配置的均衡性指数值,其中省域校际部分是按照6个省市(DMU1至DMU6)分别显示的。

在表2和表3的底部同时列出了6个省市师资均衡指数的平均值和全国校际师资均衡指数值。

全国校际均衡指数值的计算是在不分省市的情况下,对全部小学学校和初中学校的师资配置情况分别进行的统计。

从表2和表3的数据分布可以看出,数据的离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表2 小学师资均衡性统计生均教职工生均教师数生均师职称生均师级别生均师学位省域校际DMU10.550.530.680.880.64 DMU20.220.260.190.180.19 DMU30.150.220.180.450.17 DMU40.120.120.110.420.17 DMU50.420.420.430.690.45 DMU60.050.030.020.450.05省域校际平均值0.250.260.270.510.28全国校际0.220.230.270.520.27表3 初中师资均衡性统计生均教职工生均教师数生均师职称生均师级别生均师学位省域校际DMU10.060.070.050.550.11 DMU20.160.160.130.270.21 DMU30.110.170.110.580.14 DMU40.330.320.520.730.17 DMU50.030.030.020.500.05 DMU60.030.020.020.600.04省域校际平均值0.120.130.140.540.12全国校际0.130.130.160.440.132.各项均衡性统计分别对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职工比、生均专业教师比、生均教师职称比、生均教师级别比、生均教师学位比以及全部项目的统计数据做说明,并使其可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