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
《16、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肥市四河小学高晓娅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石榴》一课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正可以在学习美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将石榴花的美丽、石榴的
可爱以及作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2、学会9个一类生字和读会4个二类生字,并学会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的
难点。
活动准备:石榴生长过程的图片PPT、火龙果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
1、听写抽枝\仿佛\甚至\石榴\甜。你在听写时特别注意了哪个字或者笔画?
2、师板书课题,生手书空。
3、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替换词语,理解“驰名中外”,你能换一个词,表达的意思不变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的是石榴的生长过程。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说石榴的生长过程?”
(2)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3)指生答,师指导用最简洁的话来概述。
板书:春天抽枝长叶
夏天开花
秋天果实成熟
(4)“你能连起来说一说么?”指生答。
(5)“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我们的作者却写得这么具体,这么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6)默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生动有趣的句子,再读一读。
(7)精读第二自然段
①“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观图,
体会石榴花与喇叭的形似。借助字典解释关键字“郁”,理解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
②“这小喇叭一吹啊,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热闹场景呢?”出示“到了夏
天……不久便挂满了枝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竞相开放)
③“你们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夏天的石榴园”指导朗读。
(8)精读第三自然段
①读文,体会为什么作者写得这么生动有趣?(把石榴想象成了娃娃)
②把自己想象成石榴娃娃,带动作来读。
③“石榴娃娃,为什么你要急切的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指导朗读。
④还有一段话,老师也很喜欢。“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半儿红”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逐渐……最后……”写作指导
齐读。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句有顺序的话。
(9)学习第4段
①读一读第4段,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出示图,细细观察你看到了
什么?指生回答,渗透细心观察。
②品尝过石榴的同学谈谈你的体会。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升华情感,总结拓展
1、“和你们一起读着,谈着,老师也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有一点相信你
们会和我一样感到意外,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个孩子。他怎么能写得这么精彩呢?咱们来分享你找到的诀窍。”
(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带着热爱之情、有顺序等)
四、细心观察,指导仿写
1、观察火龙果的外形和果肉,说一说
2、品尝滋味,说一说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行进了十多年,曾经为了一堂公开课准备一手提袋道具,曾经参加课题想彻底改变课堂模式,曾经被大师上的课折服,追求这种或那种风格,也曾根据自己语文课堂的需要,作这样那样的尝试,设置课前讲坛、布置特色实践作业、背诵经典、提倡每日阅读,写出了许多篇论文,方向有时直行,有时也会出现偏差,但归根结底,都是“术”的层面,也就是方法的更新和改进。随着阅历的增加,对问题的思考深入,心中的目标似乎越来越清晰,应该有个核心的课堂价值观指导我的教学,于是我反复自问,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课堂,或者说什么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新型课堂的建设不是追求时髦,不是只顾自身风格的形成,应该是能让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应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有了逐渐清晰的理念支撑,我在备课时,根据课标和教材的特点,围绕“语用”设计了从词语理解到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仿照课文品尝一种水果并写下感受这一连串的学习并运用语文文字的实践过程,根据孩子们的现有学习水平,复习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替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调动孩子的生活体验,用“先……逐渐……最后……”说话,由学生总结学习课文得到的状物习作诀窍:
观察、想象、热爱、有顺序地描写,最后将这些诀窍用在自己仿写的习作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发现并运用习作的小窍门,将课文的词语、句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些正是我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积极举起的小手中,还少了几个学困生的,对他们的关注显然不够,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仅仅靠自学时的巡视,还了解不够,应让孩子再提出自己的问题,了解他们心中的疑惑。
作为一名母语教师,我们承担的不仅是知识的教授,传道、解惑更是应有的责任,从这一点上来说,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更应是课堂的重中之重,课堂应是全体学生的课堂,我们不能放手“培养”课堂的旁观者和“陪读”,删繁就简、去伪求真,我的语文课堂主角该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