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20年的欣慰与悲怆
中国互联网20年启示录
中国互联网20年启示录作者:周昀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19期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周年。
但是,就在这短短20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却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中国众多著名网络公司正在重新规划世界互联网版图,全球最大的15个社交网络中有6个来自中国。
如此种种,昭示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拉开了大幕。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曾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他将人类的历史假设为一天。
通过计算,他发现人类传播史上一切重要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中的最后7分钟。
而人类迈入信息化时代的大门则是在这一天结束前的最后3秒才正式实现的。
但是,就在这短短3秒的时间里,信息技术革命的洪流汹涌奔腾。
作为这场变革的标志之一,互联网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
1969年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的诞生年。
在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真实网络——阿帕网(Arpanet)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成功地连接起来。
这次连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但却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990年互联网的创办人伯纳斯·李正式编写完成并发表了“万维网”协议即我们最为熟悉的World Wide Web(WWW.)。
从此,在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互联网浪潮几乎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中国与世界互联网的联系始于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的吴为民教授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这句话开启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征程,而这段跨越也并没有耗费太长的时间。
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承担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项目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的国际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成功实现了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中国互联网20年:我的互联网人生
回忆我的互联网人生我在农村出生,所以接触互联网比较晚,上初中前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
小时候接触世界只有广播电视,那时候了解的世界很少,没有什么大的梦想,所有的一切都被局限了。
上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电脑,还是没网的,每周只有一节电脑课,有时还不上,那时叫微机课,但是根本是没网的电脑,老师就教些开机关机,还有些基础的电脑知识。
那时电脑是个神奇的东西,更本没有听老师上过课,反正又不考试,一年下来一就会开关机吧因为一年下来就没有上过几节电脑课。
到了初二,学校才正式接入互联网。
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就是从哪个时候开始的,老师开始教学基本办公软件,不过基本还是没有学,每周只有一节电脑课的机会,怎么能听他讲呢?宁可对着网页发呆,也不听他讲。
我也记不清那时打开什么网页了,反正很神奇,从现在对比来说,想着那时上网速度确实很慢,又是一年过去了,还是什么电脑知识都没有学到,那办公软件就学会打开。
初三马上就中考了,所以根本没有电脑课。
到了高中电脑课依然很少,不过我终于有了一步属于自己的手机,当时还不敢用来上网,听说流量费非常贵,手机也只能用来打电话,过了很久听说有流量套餐,流量套餐是什么我也不懂,就不管他,开通最便宜的套餐,定好后不知道该怎样用,同学一步一步教我,我终于懂了,那时最流行的是QQ,所以我就有了第一个QQ号,当时也没有玩多少,过了很久才想起有个QQ号,努力记起密码。
长时间接触互联网就开始了,当时只会玩QQ,互联网还算是比较陌生。
到了高三,我第一次进网吧,我很早就知道网吧的,听说网吧里面坏人多,就一直不敢去,那时我很胆小。
说着很尴尬,开机我按的是显示器开关,然后同学说按下面,然后我看了看主机,开机键和DVD开关键相隔不远,我开机按的是DVD开关,还是没效果,发现没效果,就按旁边的开机按钮,嘿嘿。
我上网不像别人一样玩游戏,我到现在还不会玩网游,也不看电影,当时就是下载音乐,因为我只会下载音乐,视频也不会下。
听说网上什么东西都有,也不乏有些嗜好,嘿嘿。
中国互联网20年的欣慰与悲怆
中国互联网20年的欣慰与悲怆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是时候为她写一篇东西了。
从2003年入行互联网开始,我就成为了一个互联网的忠实信徒。
“市场经济+互联网”将前所未有地改变中国!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态,它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被完全认识。
现在,中国互联网已经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甚至超过了美国,也诞生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真正开始一个个颠覆传统行业:从媒体、娱乐、零售到制造、教育、金融。
与此同时,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也前所未有地严重。
他们如饥似渴地忙着报名听各种培训课。
当然,这个行业最懂行的老板们都在忙着闷头赚钱呢。
即便心里明白未来趋势,也不会告诉你,否则怎么继续保持优势呢?干了这么久互联网,又客串自媒体。
在此不怕浅陋,用20个关键词梳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注:本文为上半部分,先梳理了10个关键词)。
1、墙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诞生是在1994年,但电子邮件要出现得更早。
北京时间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这中国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连接。
这封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现在看起来,极具讽刺意味。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任何世界巨头都必须争夺的市场。
然而在这块土地上,国外互联网巨头们却无一例外地水土不服,诞生了著名的斯芬克斯谜团“外资之中国互联网魔咒”。
平心而论,与它们本土执行力有关,与“墙”也有关。
在门户的Yahoo、电商的亚马逊、社交的Facebook等失败案例面前,例外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中国的Google----雄踞世界互联网王座十年并且将继续称雄未来十年的现象级公司。
过去20年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过去20年互联网带来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已经存在了将近30年。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发生了无数的变化和变革,每一次的变化都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构造带来了挑战和新机遇。
尤其是近20年来,互联网的变革更是逐渐加速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模式。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过去20年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一、互联网8.0时代的到来2000年代初期,互联网8.0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当时的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互联网越来越快地成为人们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个时期里,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发表观点、在线购物,甚至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多人在线游戏等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进行学习和进修,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
二、互联网移动化的到来从2010年起,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互联网开始进入移动化时代。
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人们不再受限于地点和时间,无论是在家、工作还是旅行中,都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处理事务和交流信息。
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出现,移动互联网也彻底改变了传统商业的模式,现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交易。
三、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生产、医疗等不同领域提供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服务。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更具价值的数据和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互联网的社交模式转变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新的社交方式。
20年前,大多数人是通过论坛或者简单的聊天室进行在线交流的,而现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软件则成为社交媒介的主要方式。
这些社交媒介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互相分享消息、发表言论,还具有在线交友、建立人际关系和贡献社区等许多功能。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过来人眼中的中国互联网20年:亲历繁荣与泡沫
过来人眼中的中国互联网20年:亲历繁荣与泡沫来源:创事记 [作者:罗小卫]发布时间:2014-4-23 亿邦动力网整理:没想到在中国互联网20年的历史中,自己竟然经历了16年。
互联网20年,恰是自己走出校门20年。
就在前几日,20年未曾谋面的湖南老同学来京旅游,廿年未见,其已经是医药连锁店的大老板。
老友相见感叹岁月匆匆,各道自己昔日时光。
“许多同学现在见了都不知道说什么?”老同学讲,大家现在好多都干的是不同行业,共同话题不多。
想想也是,当年我们都学的是机械制造,毕业后都分配在军工企业。
不过几年后,随着社会的变动,开始在不同的行业探索寻路,诞生好些老板,如搞磨具的,弄旅游的,搞眼镜的,还有的继续坚持在军工战线。
行路回头当自醒。
谈及各同学故事,想到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则与互联网相瓜葛,恰好新浪搞了这个互联网20年征文,因此借机回顾一下自己的一些触网经历,窥得当年上网的种种茫然乐事。
印象最深的有三个过程分别是:偶撞互联网、谋职网络公司、亲历网络泡沫。
偶撞互联网想想当年接触互联网真是有些好玩,纯属偶然撞上。
记得大概是1998年夏,当时自己在广东珠海打工,做的是办公家具推销员。
广东的气候大家知道,闷热闷热,而且湿度很大,尤其是海滨城市珠海。
对于销售人员来讲,最好的休息处就是商场,游荡自由、空调凉爽。
记得那次自己在外面跑累了,中午吃了点饭到珠海商厦乘凉休息,忽然发现在一堆人在一两排电脑前不知忙些什么。
那年,电脑对我辈来说都是个新鲜事。
所在的家具公司有一台设计用的电脑,但是不给其他人动,我们搞销售的只能看看。
上网更是不懂,说网盲是没有问题。
在学校时,我们的专业是机械制造。
电脑方面学的是微机、BASIC语言,当时感觉极端无趣,也没弄明白,就记得好象写Input啥的。
因此,当时看到电脑时很好奇,也对许多帅哥、靓女(广东人对姑娘的专称)在电脑前做的事感觉很奇怪,有人在看网页,有人在聊天,当时对他们做的啥事不清楚,只是看到他们要么做认真思考状,要么高兴的眉飞色舞。
中国年互联网20年——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在此 中 国互 联 网发展 二 十年之 际 ,让 我们 来 回顾梳理这二十年来的发展 ,截取这二十年中对政 治 、经济 、文 化生 活影 响重大 的事件 、技术 、应
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政务使管理 用 ,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0 1 4 5 . 2 5 l 中国信息化 29
以云计 算 、大数 据 、移动 互联 网、互 联 网智 能
化 、互联 网协调 网络、大数据云 ,将促进新一 轮
治久 安的 目标 。所 以 ,新近 成立 的 中央 网络 安全 和信 息化领 导小 组未来 的工作 重点 ,就 是要 建立一 个 良好 的社 会化 治理新 体系 。各 地 有 望借 此机会 一举理 顺信 息化管 理体 制 ,
和组 织的 文化和精 神 的需求 会上升 ,差 异化 和个性化会成为发展趋 势。一
互联 网改 变 了什 么?
业界 普遍认为 ,中国互联 网二十年的成 长,是 三个层面的创新过程 。 商业 创新层面 ,越来越多 的企 业基于互联 网开 者从职能型政府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网络安全更是
的变革 。在这过程 当中 ,互联网产业将继续通过
技术创新 的形式 ,重新分配社会资源 ,包括注意 力 、财 富、权力 、话 语权、影响力等等 。同时 , 互联 网创业 ,将 继续推动社会完成大规模 的、深 刻 的新 陈代谢 ,激发国家新的活力和动力 ,并重 新调整和修 改社 会发展的游戏规则 。这种未来 的 巨大变化蕴 含着 巨大的创业机会 ,是创造新财 富
的契 机 。
在 “ 没有信 息化就 没有 现代化 ” 的共识 下 ,
各 级 政 府 对 信 息 化 的认 识 和 重 视 将 会 明 显 加
中国互联网20年:人类,因为互联网,而有福了
中国互联网20年:人类,因为互联网,而有福了中国互联网20年:人类,因为互联网,而有福了——康国平自1969年第一个真正的网络Arpanet创立以来,已经经过了45年。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已经过了20年的历史。
我将在本文尝试合并自己所看见并亲身参与的中国互联网历史,和已经45岁了的互联网历史,将二者并置在一起,看看中国互联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一、艰难的起步1969年10月29日,阿帕网(Arpanet)创立。
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通过网络首次连接了起来。
据说,网络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应该是“Login”,但在发送字母“g”的时候,连接断了。
1971年,Ray Tomlinson发明了电子邮件,他用“@”符号将用户名和电脑名字分开。
如今,在社交网络上,@符号甚至延伸出更多的意义。
1973年,电子邮件横跨大西洋。
伦敦和美国Arpanet第一次对话。
1987年9月14日,中国北京,计算所。
中德合作的互联网项目,撰写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包含“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可以走向世界任何角落)”内容,被按下发送命令,发往德国卡尔斯鲁厄。
很可惜,这封邮件一开始并未发送成功。
重新修改命令后,这封邮件才发送成功,时间已过去了5天。
互联网,在中美的起步阶段,都没那么容易。
但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飞速发展的基础1974:TCP/IP协议诞生,这预示着,互联网开始有了传输协议,即将获得飞速发展。
1977:调制解调器诞生。
Dennis Hayes和Dale Heatherington 开发了调制解调器。
1978: BBS诞生,以及垃圾邮件开始产生。
1979:新闻组(Usenet)产生,在BBS基础上,信息分享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983年,出现了服务器这一名字。
1984年,出现了域名系统(DNS)和DNS服务器。
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网速终于“熬成”4M
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网速终于“熬成”4M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
今年恰逢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因此本次中国互联网大会显得格外有意义。
在这20年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了6亿大关。
1997年10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时,网民数量仅为62万。
从2007年开始,CNNIC在统计报告中首次加入了手机网民的数据,而随着三大运营商09年获得3G牌照,手机网民数量也迎来了飞速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网民的地位日益提高。
2012年,手机超越台式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2014年7月,手机网民数量超越PC网民数量。
但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民增长以及手机网民增长都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放缓。
从上网方式来看,我们经历了拨号上网到如今的光纤网络,国内的平均网速也终于突破了4M大关。
从应用方面看,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是中国网民上网时经常用到的三大应用。
除上述应用,还有一些应用虽然覆盖率不高,但正在手机端高速增长,其中手机旅行预订、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的增速最快。
20年的时间,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诞生,也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被淘汰出局,这六家公司是当前市值最高的六家互联网公司。
中国的互联网催生了活跃的信息、通信和技术产业、繁荣的社交网络以及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通过互联网产生的经济,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已从2010年的3.3%增加到2013年的4.4%。
这一数据成功超越美国,中国也由此进入“互联网发达国家行列”。
文章来源于:/article-16369-1.html。
中国互联网激荡20年
中国互联网激荡20年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第6期
1994 年4 月20 日,通过一条64K 的国际专线,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
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 个成员。
此时,第一批的英国接入互联网已有21 年。
20 年弹指一挥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
另外,中国网
民涵盖了73% 的城镇人口和25% 的农村人口,覆盖了几乎80% 以上的年轻人。
“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惊人的数字上。
最根本的是,中国互联网将
数亿的中国人带入网络时代,将中国从一个半工业半农业社会带入信息社会。
互联网普及,将
一种新的精神、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带到中国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博客网创始人、《IT 史记》作者方东兴说。
这种变革,得益于互联网天然的优势:开放,自由,共享,创新。
正如马云所说,互联网
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价值观。
它比以往更为开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承担责任,更加透明。
回首20年,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人的信息、通信、生活、社交、商务、娱乐、金融等多个方面,催生了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商业浪潮,开拓了民意表达渠道,重
塑社会舆论环境,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态。
对于中国而言,互联网不只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中国朝着更
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方向前进。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飞速的进步与演变,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互联网在中国还只是一种新鲜事物,只有少数人能够使用。
然而,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有了巨大的提高。
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8.3%。
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更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其次,中国政府对互联网普及的重视,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了互联网接入的成本,促进了普通民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
二、手机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9.81亿,占全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89.5%。
手机互联网的崛起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上网,进行信息检索、社交娱乐、移动支付等。
手机还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电商、在线教育、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在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同时也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的兴盛。
互联网经济包括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电子商务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核心部分。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还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线教育是另一个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领域。
随着线上教育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接受教育培训。
在线教育不受地域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走进众声喧哗时代:中国互联网20年
走进众声喧哗时代:中国互联网20年作者:胡泳来源:《人民文摘》2014年第11期我们了解了更多,但我们因此更加不解。
我们不停地说话,却丧失了倾听的能力。
我们打破权威,但同时对要紧的事物失去了敬畏之心。
我们崇尚小圈子共识,但却忽视了社会纽带的瓦解。
中国互联网20年了。
回顾20年的岁月,过去的时光已成亲切的怀念。
那时,花花绿绿的公交车车身广告后面,还没有印上以http://开头的一串字符;那时,Java的意思还只是一种咖啡,而Web则被影视记者用来指电视网;那时,很少有人知道@符号的发音。
20年,互联网这个外来“物种”,在中国艰难生根、曲折成长,并具有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底蕴。
2006年5月,我在《读书》上发表《电子游戏:卧室里的大象》一文,指出电子游戏已成了生活中的“大象”——一些重要的东西被忽视了,就像大象在卧室活动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人们根本无视它的存在;或者,对一些重要的东西得不出完整的看法,有如“盲人摸象”的寓言说的那样。
而今,对整个中国互联网,也应作如是观。
“数字化土著”与“数字化移民”20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给我们的社会构成留下了明显的印迹。
最突出的,是它造就了所谓“数字化土著”和“数字化移民”的分别。
前者是与互联网科技一起诞生也一起长大的,早就视其为生活环境的环节之一,与周遭的其他事物融为一体。
对许多孩子而言,用电脑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而后者对互联网科技却必须经历截然不同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如同现实世界中新到一地的人,必须想出各种办法来适应崭新的数字化环境。
了解了下列数字,你就会明白“数字化土著”在数字化经验的累积上,比“数字化移民”领先了多大距离:目前,美国青少年在大学毕业之前,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平均接近1万个小时;收发的电子邮件和聊天信息达20万件;在手机上消耗1万个小时交谈、玩游戏和进行数据下载;观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万个小时(快速切换的MTV是他们的最爱);浏览过大约50万条电视广告——与此同时,他们阅读的时间大概只有5000小时。
中国互联网激荡20年
45□ 本刊记者 郑智维 王丽中国互联网激荡20年过这样的记忆:“Modem+电话线”的方式实现联网;非实时在线状态,网民只能快速收信,将所需信息复制下来,然后迅速挂掉。
在采访中,很多人提及当初上网时的“缓慢与笨拙”,更难掩初次触网的新奇与兴奋。
“封闭的世界瞬间被打开,在信息海洋中冲浪。
”谈及第一次触网的感受,原IT 社区Donews 总编辑、著名独立IT 评论人洪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说,感觉自己就像刚进城的农民,眼睛都觉得不够使,一个链接接着一个链接如饥似渴地浏览。
“1997年之前的两三年属于中国互联网的起步阶段,这个时候全国网民总计只有3万余人。
”胡延平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大多数老百姓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由于网速慢、费用高,即使上网,也无法获取大量资讯。
然而,互联网的开路先锋们却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
谈及“接入”的意义,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说,“除了设沿海特区、开放内贸、加入WTO 等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开放,在西方社会看来,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另一种改革开放。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仅从数据上看,中国已然崛起为互联网大国;然而,“大而不强”,发展中亦有隐忧。
从接入到现在恰好20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中国互联网下一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其中,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屡被提及。
中国“触网”早期的网民上网时,大概都曾有无比兴奋和乐观,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憧憬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
作为见证者之一,洪波从1996年开始上网。
有着18年网龄的他,经历了从使用者、参与者,到互联网行业的贴身观察者等角色转变,在论坛、社区等网络空间“当道”的年代里,他对于早期发生在BBS 的那些人和事,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成为互联网大佬的马化腾、雷军、丁磊、仇伯君等人,都曾是当时BBS 上的活跃分子。
忆互联网峥嵘20年
Special Topic专题忆互联网峥嵘20年20年前,一帮从美国回来的小孩烧着美国人的钱,干着泡沫经济的事;20年后,这批小孩也开始老了,他们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主流,他们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却也产生了老一代互联网人的焦虑——90后开始成为主流,但是他们真的了解吗?张朝阳一边在经营公司,一边跳在第三界看商业模式,周鸿亢奋异常,像斗士一样在第一线,带着士兵在拼。
殊途同归,他们都有毅力和勇气完成中国互联网的推进,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人,把中国早期贫瘠的互联网发展成为世界先进的移动互联。
“兴奋、焦虑、特别牛”15年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十分简陋,什么都买不到,而今天电子商务已经覆盖到几乎全部领域。
在这十几年中,张朝阳用三个词总结了他互联网生存的三个状态。
首先早年他一直处在兴奋和焦虑交错的状态。
兴奋是对未来要做的事情的憧憬和要实现的理想价值,是生活改变带来的一种成就感。
另一种是特别牛的自我感受。
他们焦虑是必然的,因为互联网不同于开餐馆、银行,或者是做一个传统的已经被证明的商业模式。
第一代互联网人起初还不知道怎么赚钱,因此首先要从资金本身开始,如今融资环境比较好,但是当年连风险投资的概念也没有,国内没有人了解互联网公司,所以只能得到美国融资。
融资得来的都是美国人的钱,但是美国人对中国人十分不信任,因为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什么话语权,连WTO还没有加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是很高,这就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所以,这种商业模式是很让人迷茫的。
下一步就要考虑董事会如何建立,如何掌控局面,国内的政策不明朗,他们不了解能不能做新闻,四面受敌,压力重重,从而带来了焦虑和紧张。
这一代人几乎每天就在三种心情中交错:焦虑、兴奋,同时又特别牛。
“工作是人生的一种方式”这么多年来,张朝阳闭关思考过,研究过生命,研究过技术,在他看来互联网没有最好的生存状态,张朝阳SOHU>>>>>>>>>>>>>>>>>> >>善于竞争的“老狐狸”本刊记者|曹素妨 实习记者|陈鑫胤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状态。
互联网20年到底改变了什么
互联网20年到底改变了什么?20年对于人生来说可能是转眼一瞬,但是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确是天翻地覆。
这种巨大变化或者说变革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互联网20年的亲历者,作为目前仍然身处互联网的从业者,今天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与大家聊聊:互联网20年到底改变了什么?时钟一转,回到20年前——1994年。
1994年是中国的农历甲戌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然而4月最著名或者足以影响中国的事件当属接入互联网。
就在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也因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虽然此时中国已经接入了互联网,但是因为PC的匮乏和普及力度不够,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连电脑都没有,提及上网更是遥不可及。
互联网要想普及,需要电脑作为载体,人们通过电脑上网,没有电脑何谈互联网普及?至于家庭电脑什么时候开始普及?通过各种渠道,笔者搜索到这样一组数据:截至1997年10月,我国2.45%的城市家庭拥有计算机,总量为153.1万台。
而同期美国家用电脑普及率已达到55%。
中国要达到55%的普及率,按年增长40%将需要9年多,按每年翻番也需半。
另据CNNIC于1998年底统计,我国上网用户数已达210万,但这只相当于美国一个中型ISP的用户数。
数据说明,在1997年的时候,中国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可以说是很少。
但是美国的普及率却已经达到55%,这也成为后来中美互联网发展差距之大的制约条件。
但可喜的是,在笔者参加的多个国际互联网大会中,国外互联网人士,尤其是美国人,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与了高度认可。
言归正传,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这20年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到底改变了哪些东西?1、沟通交流方式发生巨变。
20年前,如果问一个人,什么是“QQ”?他很有可能会回答为“对噶哒”(扑克牌语言)。
但时至今日,再问一个人,什么是“QQ”?如果他还是回答“对噶哒”的话,那么很可能会遭到鄙视。
中国互联网20年:变与不变
20日,中国第一个网民和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迄今已是20年过去。
在互联网接入中国之初,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根“带”越来越宽,线却越来越细,由光纤而的网线,会和现实社会、和普通人之间,建立起如此密切的联系。
是啊,第一位中国网民,是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大人物”、高知胡启恒,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接收对象,是同样居海外,和国内家人联系,书信往来动辄几个月,电话则因价格高昂,每年被控制到以分钟计。
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让这种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隔绝、孤独和不便一去不返,网络格律诗词在本世纪初兴盛一时,而如今在海外常驻不仅可方便地和国内亲友通电邮,在线视频聊天,甚至可召开网络会议和每日交还财务报表。
尽管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电商热”,因在线支付平台的不成熟功亏一篑,一度让人们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属性产生疑问,但随着技术和平台的成熟,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的使用者,乃至依赖者。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许多商业领域的营销模式,书店业、家电业、服装业……电商的冲击,正令越来越多传统产业的店铺式、连锁式营销受到生存危机的考验,在线银行、在线证券公司的普及,则让曾经司空见惯的金融证券交易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几何时,上网还那么昂贵、那么不便,网吧里的窄带上网,每小时上网费足以令最疯狂的“冲浪者”不得不精打细算,能在家上网者更成为同好羡慕的对象。
如今,上网已成为大众化消费,智能手机等的普及和3/4G、wifi的应用,更让成千上万中国人几乎可随时、随地“泡”在网上。
这种变化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让不少职业、行业的命运发生戏剧性转折:如今的人们,买实体书少了,看电子书多了;买报看报的少了,透过流媒体乃至“自媒体”即时了解大事小情的多了;看电视的少了,看在线视频的多了……互联网的大众化,无形中也让许多原本“高贵”的行业和食物,不得不随之降低门槛。
互联网让人们和世界、和知识的距离更近,原本很难获得的知识、资讯,如今通过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平台,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以方便、及时获得;互联网也让世界变得扁平、透明,通过它,朝与野,城与乡,官与民,可以更方便地对视、沟通、互动,掩饰、伪装和矫情,在看不见的睽睽众目下,也变得越来越高难度。
中国网络20年引发的思考
中国网络20年引发的思考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正式的进入了中国。
到2014年的4月,正好过去了20年的历史。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20年,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地给中国换上了一幅副新装,他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可以说互联网进入中国的20年,让信息改变中国成为了可能!当然,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他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些负面影响,这不断地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今天我们每天在享受着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快捷,足不出户不仅仅可以知道天下的大事,并且也可以买到天下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他国的时事政治,他国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信息资源。
那么,互联网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改变?从表面上来看,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信息传播的方式(比如QQ和微博)、商品购买的方式(8848和淘宝等),但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对中国人的改变更大的在于思想的改变,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对国人大脑的改进要比对信息和商品流通的改变大100倍。
因为互联网的进入,我们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事情;因为互联网的进入,我们变得会独立的思考一些事情;因为互联网的进入,我们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或许,很多人近年来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这个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互联网行业,也发生在电影、餐饮、服装等几乎所有的行业。
这个情况就是,我们的商业社会正在发生一项变革:在以前,你们给我们消费者提供什么,我们消费者就得用什么。
而以后,我们消费者需要什么,你们就得提供什么。
这个变革,我们可以称之为“以人为本”。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乐视的电视提出了千万人研发的概念、优酷网的新闻客户端千人千面、淘宝网开启C2B战略、Zara 服装采用延迟生产策略让万千用户参与制造、纸牌屋利用用户大数据进行电视剧制造.....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在网络直接进行一些经济活动,比如说购物,银行转账汇款,进行投资,股市交易等等。
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还可以他通过一些平台改变以往的政治上的事务,如选举,公投,了解外国时事等等;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利用他进行一些文化传播,如思想的传播;总而言之,互联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有专家说:未来,互联网将会从哲学等其他领域不断的改变着中国。
中国互联网20周年一个时代的变迁
中国互联网20周年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是记录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历史的文字。
撰写的这些人,不少是我熟悉的朋友,所描写的那些情节,不少是我知道的故事。
但是,当把这些不同的人和事聚集到一个叙述体系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人一事,而是一个群体的创造,一个事业的进程,一个时代的变迁。
《体制内@中国网络媒体纪事》不仅记录着历史的进程,而且思考着实践的得失,也瞻望着未来的发展。
这些领军人物的经历构成了中国网络媒体最初的发展历史。
20年前,互联网刚刚对中国公众提供商业服务,那个时候人们还在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固定电话线拨号上网,每个小时的费用高达几十元人民币。
20年后的今天,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电子信件、谷歌、百度综合性搜索引擎、QQ、MSN即时通讯工具、移动便携终端承载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已经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互联网已经构成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以互联网为其基础技术平台的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素。
互联网在释放着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进作用的同时,也呈现另外一方面的效应。
社会运行的实践已经让人们看到,网络信息传播正在对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震荡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个体信息传播平台开始普及,公民媒体的时代到来了;二是信息网状传播结构形成,信息影响力的立体效应呈现;三是信息传播与社会变动的能量转换已经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今天,从政府机构到社会的专业组织机构,大多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建造起各自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
在这种状况之下,谁进行公共信息的提供,谁就应该尽守公共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可以视为与公共教育同等重大的责任。
信息的传播者不是当人民的教师,而是要从事主管工作领域的专业信息的全面提供、专业知识的全面提供、专业方法的全面提供,乃至重要的各个专业领域的文明理念的提供,引导整个社会文明前行。
互联网到来二十年免费年代:大快朵颐的痛苦
互联网来了!骨灰级网民可能还依稀记得,96年在北京魏公村的一个户外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前方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
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张树新和她的瀛海威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网络第一急先锋。
不过,张树新始终没能看到瀛海威的春天,随着1998年一场流星雨夜,公司高层集体大逃亡,这是瀛海威最后一次成为媒体的焦点。
瀛海威的挫败并没有影响到商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刚毕业四年的丁磊拿出50万创办网易,邵亦波创办易趣、沈南鹏创办携程、陈一舟创办Chinaren、张永青创办e国、唐越创办e龙。
1999应该是属于互联网的,那一年里,中国互联网根本来不及喘息。
盛夏时节的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秀轰轰烈烈地将中国互联网推向高潮,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块里程碑——8848就此一夜成名。
随后而来的是纳斯达克风潮,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00年7月5日,网易公司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登陆纳斯达克。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00年,包括海尔、美的、春兰和TCL在内的家电企业纷纷宣布进军电子商务。
信息产品、到了2001年,中国B2B网站达1345个,成交额为1075亿元,比2000年的767.7亿元增长了40%。
其中,家电业的交易额就达到210亿元以上,石油行业的交易额超过165亿元,纺织服装和日用轻工产品的出口中,通过B2B达成的交易也都在100亿元左右。
就在人们享受着电子商务带来的无限便利的时候,电子商务公司却在网络的低潮中挣扎。
在2000年至2001年网络业泡沫破灭期间,国内75%以上的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退出了市场,或倒闭关门,或被专业电子商务平台收购。
电子商务“教父”王峻涛也被迫于2001年8月9日从8848分支机构MY8848辞职,MY8848的B2C业务陷于停顿,8848彻底转型为一个技术服务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20年的欣慰与悲怆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是时候为她写一篇东西了。
从2003年入行互联网开始,我就成为了一个互联网的忠实信徒。
“市场经济+互联网”将前所未有地改变中国!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态,它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被完全认识。
现在,中国互联网已经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甚至超过了美国,也诞生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真正开始一个个颠覆传统行业:从媒体、娱乐、零售到制造、教育、金融。
与此同时,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也前所未有地严重。
他们如饥似渴地忙着报名听各种培训课。
当然,这个行业最懂行的老板们都在忙着闷头赚钱呢。
即便心里明白未来趋势,也不会告诉你,否则怎么继续保持优势呢?干了这么久互联网,又客串自媒体。
在此不怕浅陋,用20个关键词梳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注:本文为上半部分,先梳理了10个关键词)。
1、墙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诞生是在1994年,但电子邮件要出现得更早。
北京时间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这中国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连接。
这封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现在看起来,极具讽刺意味。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任何世界巨头都必须争夺的市场。
然而在这块土地上,国外互联网巨头们却无一例外地水土不服,诞生了著名的斯芬克斯谜团“外资之中国互联网魔咒”。
平心而论,与它们本土执行力有关,与“墙”也有关。
在门户的Yahoo、电商的亚马逊、社交的Facebook等失败案例面前,例外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中国的Google----雄踞世界互联网王座十年并且将继续称雄未来十年的现象级公司。
当年Google的市场份额一度逼近了40%,一旦突破50%形势就会逆转。
只能佩服人家的价值观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这事儿没法细说了,你懂的。
2、互联网思维如今上至《新闻联播》,下至土老板,“互联网思维”红得发紫。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想和方式,去改造乃至颠覆一切传统行业。
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也是新增长点。
这股浪潮的强劲冲击,产生了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做房子、卖煎饼、情趣用品…现在,它似乎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咒语,特别是当咒语被一些根本没干过互联网的人口沫横飞地念叨的时候。
要知道,互联网一个公认的常识是,干够一万小时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行业。
于是,一小部分互联网思维的鼓吹者从傲娇到傲慢,也引起了大量传统行业人士的反感。
对新事物先神化、再异化、最后妖魔化,是中国传统。
平心而论,互联网思维之于当下中国,仍是一个最大的正能量!它不应该为炒作者买单,必须求真相。
3、上市在所有中国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是上市最频繁、最多、最快的。
以过去半年为例,就已经先后有去哪儿、58、汽车之家、猎豹、聚美、途牛、京东先后赴美上市,迅雷、智联、阿里巴巴、美团等都在排队。
尤其是聚美优品,创业4年就上市,市值逼近40亿美金,COE陈欧年仅30岁,更有一大波90后高管。
刺激人们的,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更有火辣辣的青春。
一再书写创富神话,让不少人觉得是不是差不多了,对不起,互联网依然是中国年轻人创业成功最有机会的神奇热土,这是一场永未穷期的创富神话。
悲催的是,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赴美上市,让美国投资者赚了大把钱。
普通中国人无缘分享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财富盛宴,在未来也看不到机会----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制度。
大家只好在A股里跟着各路“消息”当活雷锋。
这里面,有巨量的市场机会,不多说了。
4、VIE说到上市,不得不提为互联网立下了汗马功劳的VIE。
VIE即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是美国标准会计准则FIN46(FASBInterpretion No.46,关于企业合并)中关于(被投资)实体的一个术语,是指投资企业持有具有控制性的利益,但该利益并非来自于多数表决权。
目前,几乎所有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这种协议,为其海外上市控股公司的投资者提供本土牌照的合同权利,以及由此获得收益。
而一些非受限领域的投资者也采用这种模式规避中国政府的监管审核流程。
所以,你可以理解3年前发生“支付宝股权”风波时,互联网业、投资业的集体愤怒,媒体在意的是契约精神,而行业担忧的是公信力、整个中概股。
之后一直有监管部门欲取缔VIE甚至追溯历史责任的风声,后来被证伪了。
知名互联网评论人谢文曾透露,“这事王岐山副总理已经有批示,要尊重历史,承认VIE的合法性,并有所管理。
商务部已经根据这一精神发了文,应该不会否定VIE了。
”在我心中,VIE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具有伟大的历史性意义。
谁破坏VIE,谁就是历史罪人。
5、产品经理在互联网行业,最值钱的不是高管、不是Top Sales,而是产品经理。
因为这一段话,请细读:“互联网也许是迄今为止客户识别度最高的行业,功能明确、门槛低、重复使用、口碑传播便利。
产品好不好,用户自己知道!因为功能性强且个人使用,精神附加值很小,这就决定了它是个高度朴实、产品/服务优先的行业。
没有广告没有大师,注定是产品经理的天下!”所以,大佬个个都自称首席产品经理,比如马化腾周鸿祎,这在行业内听起来比总裁牛逼多了。
互联网公司中,核心产品经理、技术人员的待遇超过不少高管早已不稀奇。
因为互联网充分认识到了“产品”的价值,其它人说穿了都是围绕产品提供服务而已,处于次优先级。
6、创新硅谷曾讲过一个笑话,中国互联网的通用商业模式是C2C( copy to china)。
硅谷有啥,直接抄回中国就成了最大的模式。
20年来,中国互联网真正获得全行业认可的产品理念只有一个----微创新,号称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
它在一片舆论指责声中,为创新乏术的互联网兄弟们指明了道路,给足了底气,被包括周鸿祎等诸多大佬热捧。
现在,行业又在热捧“颠覆式创新”。
我希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中国互联网真正诞生属于自己的、让人信服的产品哲学和“原”创新。
7、口水20年来,中国互联网没有过太平日子。
每天不是吵架,就是炒作!远鉴咨询联合创始人何冰艳女士曾戏说,“中国互联网又可以称中国互联娱乐网“。
还真是,天天花样翻新。
顶级大互联网公司的公关部,有撰稿、媒介、P图、数据,简直像一个迷你编辑部!他们操控舆论的能力,绝对瞬秒任何传统公关公司和一般媒体。
一切行业都是媒体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因此媒体属性更强。
除去附加的政治意义和公信力,BAT、360和新浪微博哪个的覆盖率比中央电视台差?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还将生活在硝烟弥漫、无节操、毁三观的互联网口水里。
8、移动:革命进行时现在,整个互联网产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迁徙,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迁徙。
我认为,在移动端,以超文本链接为核心的Link模式已经完全失效,导致了流量碎片化、情景化。
所以,在第四次浪潮“连接人和服务”、“连接人和物体”的O2O、智能硬件中,产生了千亿美金级别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PC端腾讯的网络游戏,淘宝天猫的网络购物,以及百度的网络搜索增长都在放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市场已经进入高增长阶段,行业向移动倾斜的战略必要性凸显。
当年的PC互联网,有一个很显著的概念,你下线了,关掉电脑便脱离了网络。
手机是永远在线,足以消耗大量碎片时间,更像是人体的延伸,更接近互联网的本质。
9、自媒体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权力。
一股强劲的浪潮正席卷全行业,网民们大呼痛快,媒体人趋之若鹜,广告主胆战心惊。
这便是自媒体(wemedia)—-人人都是媒体。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之一—-个人赋权。
它对营销乃至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被完全认识。
我有"三看三不看"原则,看观点的水平和覆盖领域、看信息的二次传播率和网民到达率、看微信订户的数量和质量。
三不看,原则上除了报、网各选一个代表之外,不看机构(个人为主、人格化是自媒体的精髓),所以像门户科技频道们不在此列,他们更像是传统优势的迁移而非再造。
不看摘抄党,没有原创能力只会ctrl c+ctrl v不算自媒体。
不看企业CEO,他们一来喜欢被围观氛围、二来没时间写否则代笔嫌疑太大。
未来,自媒体的趋势是向社群进化。
10、连接汉语是神奇的,互联网的本质正是连接。
百度连接了人和信息,腾讯连接了人和人,阿里巴巴连接了人和商品,这也是三巨头成为中国互联网“三座大山”,市值和产业控制力遥遥领先群雄的核心原因。
现在微信起来以后,张小龙给它的定位就是2个字:连接,连接一切。
“势连接这种资产与以往所有资产都不同,越用越有价值,消耗就是积累。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就说明你并不真正相信互联网的力量。
过去20年的中国互联网,交织着光荣与耻辱、成功与失败、欣慰与悲怆。
但是,无论哪种情感,如今都不再是由我们自己来品尝——中国互联网的每个“大事件”早已成为每一个网民共同的历史。
在互联网生日那天,我们和互联网有个约会,告诉她,我们很爱她,疼她,为她憔悴,为她努力,尽管不知道未来她的模样。
我希望,每一个互联网人都不要忘记当年那种真正激动人心的理想主义,那种极客气质,那种要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冲动!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章来源于:/article-17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