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总府复习计划表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总府复习计划表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总复习计划表
第一部分:整体复习安排
•时间安排:
–复习时长:2周
–复习时间:每天下午3点至5点
•复习内容:认真复习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重点关注难点和易错题。

第二部分:具体复习安排
第一天
•复习内容:
–数的认识
–学习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读法及书写
–数的排列组合
第二天
•复习内容:
–1-100的数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法差的认识
第三天
•复习内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异常加减法题型训练
第四天
•复习内容:
–认识图形
–直线、线段、射线、角的认识
–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第五天
•复习内容:
–习题巩固
–图形的认识加强
第六天
•复习内容:
–计数的认识和计算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计算题的应用训练
第七天
•复习内容:
–重点知识回顾
–错题集中训练
第八至十四天
•深入复习:
–复习所有知识点,重点关注易错题和难点
–多做习题,加强训练
第三部分:复习方法建议
1.每天划分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充足的复习时间。

2.做练习题,多做题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及时纠正错误,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避免形成错误的记忆。

4.坚持每日复习,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避免遗忘。

5.与同学讨论,相互讨论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总结
通过本次复习计划的实施,相信同学们能够系统地复习数学上册教材,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学科计划上册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学科计划上册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学科计划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

数与代数包括认识计数单位、数字的组成和顺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包括认识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统计与概率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注重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四、教学进度本学期教学计划共分为五个单元,每周一个单元,共计20周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周)第二单元:数的运算(3周)第三单元:图形的认识(4周)第四单元:周长和面积的计算(2周)期中考试复习与检测(1周)第五单元:统计与可能性(2周)期末复习与检测(5周)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辅导。

3. 作业检查: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 测试评价:每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概述本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数与数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理解基本的几何概念,如长度、角度等,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涵盖了数与运算、几何初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加减法、表内乘除法、认识长度和角度、图形的简单认知以及数据的简单收集和整理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表内乘除法、认识长度和角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每单元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

六、学生活动设计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小组讨论、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类教辅资料,如图书、网络资源等。

同时,积极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PPT、实物教具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努力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了解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关系;2. 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3. 学会用具体物品、图形、实际问题解决简单的加减法;4.通过比较和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5.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和掌握;2.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3.用具体物品、图形和实际问题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1 数的认识•数的形状和用途•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关系1.2 数的比较•使用数珠、计数器等具体物品进行数的比较练习•利用实际情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1.3 数的顺序•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利用数线进行数的顺序练习•利用实际情境进行有序排队练习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2.1 加法的认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2.2 加法与物品的合并•使用具体物品进行加法运算练习•利用图形进行合并加法练习2.3 加法与实际问题•了解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加法算式2.4 减法的认识•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2.5 减法与物品的分拆•使用具体物品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利用图形进行分拆减法练习2.6 减法与实际问题•了解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减法算式第三单元:比较与分类3.1 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比较多个数的大小关系3.2 数的分类•根据数的属性进行分类•利用图形进行分类练习3.3 分类与实际问题•了解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分类练习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物教学:使用具体物品、图形等进行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3.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4.游戏与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 1. 认识0-99的数字,掌握数字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2. 熟练掌握0-99的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序。

3. 掌握0-99的数的加法和减法算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理解相等长度的概念。

5. 学习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图形的分类。

6.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数学上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 数的认识与运算: - 认识0-99的数字 - 数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 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序 - 加法和减法算法 - 简单的加减法计算2.长度与图形:–测量物体的长度–相等长度的概念–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分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学期数学的教学重点如下: 1. 0-99的数字的认识和数的读写能力。

2. 0-99的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序。

3. 加法和减法算法,以及简单的计算能力。

4. 通过测量长度和学习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本学期数学的教学难点如下:1. 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序,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直观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加法和减法算法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数字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3.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形成概念。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学期数学教学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示教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认识和运算方法。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的使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和图形的理解。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的认识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本学期数学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书面测试:通过随堂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计划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计划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厘米和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 .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

2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节厘米和米(3 课时)第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第2 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第3 课时认识米用米量第二节认识线段(2 课时)第1 课时线段的认识及画法第2 课时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会计算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认知。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仍然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认识、100 以内加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等内容。

教材注重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将认识长度单位,掌握10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角和直角,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 1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0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计算;认识长度单位和角。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概念、法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演示法:通过实物、教具的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措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进度安排— 2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2 周:认识厘米和米第3-4 周:线段的认识及测量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7 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第8-10 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1-12 周:认识角和直角第13-14 周:认识钝角和锐角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5-17 周: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8-19 周:2-6 的乘法口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20 周: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21-22 周:7-9 的乘法口诀总复习第23 周:复习各单元知识第24 周:期末模拟测试及讲评八、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每单元教学计划).docx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每单元教学计划).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授课计划一、单元授课课题:长度单位二、单元知识结构:一致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三、学情剖析:经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见解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授课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成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见解,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表现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经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经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成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见解。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四、单元授课目的: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意会一致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成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见解,知道 1 米=100 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成立长度见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预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长度(限整厘米)。

五、单元授课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成立 1 厘米、 1米的长度见解,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 1 米 =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4、成立长度见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预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六、单元授课难点: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七、单元教法设计1、一致长度单位 , 用不一样样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一致长度,来经历一致长度单位的过程。

2、经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用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八、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三角板九、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十、分课时授课目的: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意会一致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预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本文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为题,采用计划书的格式进行撰写。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1-100的数词和数位的写法。

2. 能够运用数字1-100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能够辨别不同的几何形状并描述其特征。

4.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1-100的认识和写法。

2. 数字1-10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几何形状的辨认和描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数字1-10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难点:几何形状的辨认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课例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2. 操作法:通过计算操练和模型拼装等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对加减法和几何形状的理解。

3. 课堂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辅材料。

2. 数字卡片、计数器和几何形状模型等教具。

3. 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所需的小组桌椅。

六、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a. 导入:通过数课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数字1-10的写法和数词。

b. 展示:用教具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分组完成数字卡片的拼装。

c. 讲解:通过计算操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

d. 总结: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数字1-10的加法规律。

2. 第二课时a. 导入:通过数课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数字11-20的写法和数词。

b. 展示:用教具展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分组完成数字卡片的拼装。

c. 讲解:通过计算操练,引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

d. 总结: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数字11-20的减法规律。

3. 第三课时a. 导入:通过数课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数字21-30的写法和数词。

b. 展示:用教具展示数字卡片21-30,让学生分组完成数字卡片的拼装。

c. 讲解:通过计算操练,巩固加法和减法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第一节:认识数数1.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数数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地用1到10的数组织对象进行数数,以及用手指、物品进行数数的方法。

2. 学习重点* 认识数数的重要性;* 掌握正确地使用数字进行数数;* 掌握用手指、物品进行数数的方法。

3. 学习内容* 数字1到10的认识;* 数数的重要性;* 使用数字进行数数。

4. 学习方法*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活动;* 通过听、说、看、做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5.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提问学生,数数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数数?(2) 学习:- 学生听老师读出数字1到10,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用手指或口语进行数数。

- 学生用手指、物品进行数数的活动,如数数班级同学、书本、水果等。

(3) 拓展: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如:怎样快速地数到某个数,大家可以想一想并回答。

(4) 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点评。

第二节:认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1.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1到10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2. 学习重点*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掌握1到10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3. 学习内容*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使用1到1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学习方法*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活动;* 通过听、说、看、做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5.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些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如:这些图片中有多少个动物?把它们分别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学习:-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口算练习,如:1+2=、3-1=等。

- 学生用手指和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实践活动,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3) 拓展: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如:如果有3个苹果,再加上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同样,大家可以想一想并回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3. 学会用图形和几何形状进行组合和拼接。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加减法1. 100以内数的认识2. 加法运算3. 减法运算4. 进位与退位第二单元:长度1. 长度的概念2. 长度单位(米、厘米)3. 长度的测量4. 长度计算第三单元:面积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3. 面积的测量4. 面积计算第四单元:图形与几何1. 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 图形的组合和拼接3. 几何图形的认识4. 几何图形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2. 长度、面积的测量和计算3. 图形的组合和拼接难点1. 进位与退位的运算2. 长度、面积的单位换算3. 图形的复杂组合和拼接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评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考试评价: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单元:2周2. 第二单元:2周3. 第三单元:2周4. 第四单元:2周七、教学资源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PPT3. 教学视频4. 数学游戏5. 练习题和测试题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1-4页2. 第二周:5-8页3. 第三周:9-12页4. 第四周:13-16页九、教学总结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果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如果这些措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3课时




1.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以课堂中的模拟购物活动为主线认识人民币,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数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在小组内选择要购买的物品,进行算钱,付钱和找钱的活动。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购物的知识,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但对如何付钱,该找回多少钱缺少换算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悉的情景,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0-100,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数的排序与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时间的认识等。

三、教学安排本学期将分为四个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如下:单元一:认识数字0-301.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0-30。

- 能够用小石子或计数棒等物品进行简单的数数。

- 能够将数字0-30进行排序和比较。

2. 教学内容- 数字0-30的认识与书写- 数字排序与比较- 数字0-30的计数练习3. 教学方法- 利用数字卡片、计数棒和小石子等教具进行互动教学。

- 制作数数游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的计算1. 教学目标-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加法与减法问题。

-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加法的概念与计算- 减法的概念与计算- 加法与减法问题的解决方法3. 教学方法- 利用操作性教具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演示与实践。

- 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单元三:数的排序与比较1. 教学目标- 能够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 能够通过比较运算符(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数字的排序与比较- 使用比较运算符进行数的比较- 排序和比较问题的解决方法3. 教学方法- 利用数的卡片进行数字排序和比较的练习。

- 通过绘制图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排序和比较的理解。

单元四:简单的几何图形与时间的认识1.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并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 能够描述一天的时间顺序和部分时间的概念。

-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计划(直接打印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计划(直接打印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计划(直接打印版)第一单元:数到20- 目标:通过数数活动,掌握数字1到20的读写和数数顺序。

- 教学活动:数数游戏、数到20的填数题练。

- 教学资源:课本、数字卡片、填数练题。

第二单元:认识物品- 目标: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 教学活动:观察物品的特点、分类物品、物品的数量比较。

- 教学资源:图片卡片、物品实物、比较大小练题。

第三单元:认识加法- 目标:初步了解加法概念,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

- 教学活动:加法游戏、实物模型演示、加法练题。

- 教学资源:计数器、实物模型、加法练题。

第四单元:认识减法- 目标:初步了解减法概念,掌握简单的减法运算。

- 教学活动:减法游戏、实物模型演示、减法练题。

- 教学资源:计数器、实物模型、减法练题。

第五单元:形状和图形- 目标:认识常见的形状和图形,学会说出图形的名称。

- 教学活动:观察图形、形状分类、图形命名。

- 教学资源:图片、图形模型、形状分类练题。

第六单元:排序和比较- 目标:通过排序和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 教学活动:排序游戏、比较大小、找规律。

- 教学资源:物品实物、图片卡片、排序练题。

第七单元:长短与高低- 目标:认识长短和高低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 教学活动:测量物体的长短和高低、进行比较。

- 教学资源:尺子、物品实物、测量练题。

第八单元:轻重与称重- 目标:认识轻重和称重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称重。

- 教学活动:称重实验、比较轻重、称重练题。

- 教学资源:天平、物品实物、称重练题。

以上是2023年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计划的直接打印版,每个单元列出了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通过这些计划,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数、认识物品、加减法、形状和图形、排序和比较,以及长短与高低、轻重与称重等数学概念和技能。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数字0到5的数目和顺序。

•能够用算术模型表示1到5的数量。

•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
•数字0到5的认识和书写。

•数字的大小比较。

3.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到5的数字)。

•班级白板和彩色粉笔。

•数学练习册和练习题。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观察数字卡片0到5,并请学生跟读数字。

2.让学生在白板上书写数字0到5,并进行指导。

3.让学生对比数字的大小,帮助他们理解大小的概念。

4.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书写的数字。

2.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表示1到5的数量,如用点表示。

3.让学生参与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加深理解。

4.布置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用手写方式写出数字0到5。

3.和家长一起玩数字比较游戏。

6.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字0到5的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教案设计和实施,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较慢,需要多加练习和指导。

今后的教学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前言本教学计划旨在指导老师们如何有效地教授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内容。

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相关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2.能够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进行量化;3.能够简单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数字0-10;•进行数字0-10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加减法运算。

第二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应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数字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数字之间的比较;•运用数字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亲身感受;2.利用游戏和趣味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数字0-5的加法1.教师通过实物让学生感知数字0-5;2.讲解数字0-5的加法规则;3.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0-5的加法练习。

第二课:长度单位厘米1.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并介绍厘米;2.让学生手持尺子测量物体,理解厘米的概念;3.给学生布置测量长度的作业。

第三课:数字比较1.让学生排队,比较个人的身高;2.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3.让学生完成数字比较的练习。

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和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希望本教学计划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数字0-100的认知和书写•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识别和使用图形和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0-50的认知和书写2.学习数字51-100的认知和书写3.数字的顺序排列练习4.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入5.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练习6.认识和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圆、正方形、三角形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字0-100的认知和书写,加减法运算练习•难点:数字的顺序排列,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绘制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示范2.小组合作学习3.游戏化教学4.角色扮演5.情景教学教学步骤1.复习数字0-50的认知和书写2.引入数字51-100的认知和书写3.数字的顺序排列练习4.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入5.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练习6.认识和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圆、正方形、三角形7.小组合作练习:分类图形8.游戏:数字拼图9.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买水果问题10.总结复习,布置作业教学评估1.考察能否正确书写0-100的数字2.能否按照要求排列数字3.加减法运算练习是否正确4.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绘制能力教学资源1.课本2.黑板和彩色粉笔3.数字卡片4.图形卡片5.游戏道具:数字拼图、形状拼图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数字书写和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在按照顺序排列数字时出现错误,需要加强相关练习。

加减法运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比较困难,需要反复练习。

在几何图形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绘制基本图形,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练习和巩固。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重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帮助和引导。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能够准确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课堂内容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点。

2.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3.练习加法和减法的算式。

4.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安排•第一部分(10分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法。

•第二部分(15分钟):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第三部分(20分钟):练习加法和减法的算式。

•第四部分(15分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方法1.解释法: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加法和减法的相关概念。

2.演示法:老师演示具体的计算步骤,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结对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2.综合考察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以上即为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第7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长度单位二、单元知识结构: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四、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长度(限整厘米)。

五、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4、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六、单元教学难点: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七、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八、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三角板九、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五、六课时:单元测评注意的问题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二、单元知识结构: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5.加减法估算三、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二年级下册还将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本单元在整个学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更新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

本单元教材突出了单元知识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练习七,以全面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1、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单元教学重点:1、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单元教学难点:1、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七、单元教法设计1、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

2、充分利用所学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多样性。

3、利用小棒、学具等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八、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等九、单元课时安排:约16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二课时:1、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第三课时: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情境,培养爱国情感。

第五课时: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2、创设情境,激发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第六课时: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1、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八课时: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九课时: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3、培养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十课时: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

2、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一课时: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

2、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第十二课时:1、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3、通过练习,培养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课时:1、通过练习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练习,培养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十四课时: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十五、十六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提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

3.要让学生灵活采取计算策略,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

在每一种计算里面(如估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策略。

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单元知识结构:1.角的认识、画角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三、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四、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五、单元教学重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六、单元教学难点:从抽象中去理解平面图形中的角,并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七、单元教法设计:讲授法练习法阅读合作学习折纸,做活动角,用三角板比,画角八、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板等九、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四课时:单元测评十一、注意的问题1、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2、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3、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课题:表内乘法二、单元知识结构: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用乘法解决问题;6的乘法口诀。

三、学情分析: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绝大多数人并能熟练计算,这对学生学习、体会及熟记1~6的乘法口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进学习的。

乘法口诀的句数会逐渐增多、数字会变大、容易混淆,由于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