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等。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
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简单的逻辑推理、分类与计数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尤其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错误,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互动探究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学生:……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
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因为它是
弯的,不
是直的。
因为它是 弯的,不 是直的。
(二)画线段
认识了想线一段想,,能还不可能以自从己哪里 画一条画3到厘哪米里长?的线段呢? 应该怎么画?
பைடு நூலகம்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从刻度从1尺画的到刻度04开,始从画刻起度,2
画到左刻画手度到按5刻等住度等尺3,子的都,地是右方3手停厘握止米笔。。
(三)你知道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长度单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古时如候果,让想你知用道身物体体的的一长部度分不进是行件测容
易的事量情,。你人打们算常怎常么用测身?体的一部分作
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因为我和爸爸手的大小
不一样。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 这量就一需量要课统桌一的长长度。单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 1)厘米,
手掌宽约( )厘米6,
一拃长约( )厘米10。
三、知识应用
(三)量一量
纸条长( 4)厘米。
纸条长( 5)厘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铅笔长( 7)厘米。
纸条长( 5)厘米。
作业:第4页“做一做”(例3)。 第8页练习一,第1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5+2=37(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先算5+2=7, 再算30+7=37。
ي- 个 35 +2 37
写竖写怎式竖样时式笔,时算是,?从要哪 位加注起意的什?么?
35+32=67(人)
ي- 个
35
+3 2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67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三、知识应用
新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图文表格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二单元购物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测量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第九单元除法总复习一、加与减二、购物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小面人民币。
2、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3、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4、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4、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本单元共计5课时。
买文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第3单元全部)
活动四:巩固新知,深化提升
(一)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四六二十四
3×6=18 6×3=18
5×6=30 6×5=30
4×6=24 6×4=24
活动四:巩固新知,深化提升(源自)做一做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6×4=24
口诀:四六二十四
活动五:过五关斩六将
1.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算式。 一六( ) 四六( ) 三 六( ) 2.连一连
3.列式计算
数学游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热带的椰子树
21棵棵椰椰树树上上长长
(42)个个椰椰子子。。
乘法口诀
2×1=2 2×2=4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1×2=2
((2163根39根根片)树)树树叶片枝片枝枝子叶上叶上上。子长子长长。。
5×6=30 6×5=30
第三关
5元
3元
6元
真 棒
4元
2本故事书: 2×6=12(元) 6只铅笔盒: 6×4=24(元) 如果带20元钱,买6包蜡笔够不够?
自
1.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
我
什么感想?
评 价
2.你觉得学得怎样?如果 为自己在课堂上打分,你 认为自己得( )分。
活动六:课堂检测,反馈升华
活动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例6
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或困惑。 自学书本P60的例题,把你的发现在组内交流
活动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组长分工,四人有序合作说
说预习的情况。 2.按顺序依次填写完表格,四 人一起读一读。 3.仔细观察完成的表格和导学 案,小组讨论你们的发现。 4.遇到困难,不能解决,可以 举手问老师。
4+4+4+4+4 4×=52=020 5×4=20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84页 0125页 0178页 0212页
1 长度单位 3 角的初步认识 5 观察物体(一) 量一量,比一比 8 数学广角 搭配(一)
1 长度单位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 100以内的加法(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3 角的初步认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4 表内乘法(一)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5 观察物体(一)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6 表内乘法(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量一量,比一比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7 认识时间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8 数学广角 搭配(一)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232、9+4-6 16-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
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
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
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
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
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
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
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2+2+2+2+2+2=12
2×6=12 或 6×2=12
大风车: 4+4+4+4+4=20
4×5=20 或 5×4=20
我摆了4 把小伞
我摆了6 个三角 形
我摆 的是 花边
我摆了一 所房子和 一棵树
我摆了3个 五角星
要用多少根小棒?
5 + 5 + 5 + 5 =20 4个5相加 4×5=20 5×4=20
2×7= 14 8×1= 8 2×9= 18 2×2= 4 1×7= 7 8×2= 16
6×2= 12 2×5= 10 1×9= 9 2×4= 8 3×2= 6 1×1= 1
1
每组 人 数数
组3 9
4 12
5 15
3 6 18
7 21
人 8 24
9 27
编口诀大赛
33××3×364==791=1821 三三三三三七得六四二九十十十八二一
总结:
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学 会2的乘法口诀了吗?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目标:
1. 学会3的乘法口诀。 2. 熟记3的乘法口诀。
谁的小嘴最伶俐?
一二二五九一五九得 一十一五九十八
一二二六二二六得得 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四二 一二二七三三七得得 十三七六四 一二四 八四八得得 十四八六
比一比,谁是神算子?
筷子的双数 1 2 3 4 5 6 7 8 9 筷子的根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图
形
表示的意思 乘法算式 口 诀
2个2得4 2×2=4 二二得四 3个2得6 2×3=6 二三得六 4个2得8 2×4=8 二四得八 5个2得10 2×5=10 二五一十 6个2得12 2×6=12 二六十二 7个2得14 2×7=14 二七十四 8个2得16 2×8=16 二八十六 9个2得18 2×9=18 二九十八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模板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一起看看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克和千克》: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232、9+4-6 16 -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七)、统计(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