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笔记考点

合集下载

高考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考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考人文地理必备知识点

近年来,高考人文地理成为考生备战高考的必修课程之一。人文地理涵盖了地理学中不同的领域,如人口、城市、文化、经济和环境等等。在考试中,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将直接影响考生的综合得分。因此,掌握高考人文地理的必备知识点,是每位考生必须重视的备考内容。

一、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特征等。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而人口分布则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考生需要掌握世界各国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例如人口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集中分布,而在高山地区和沙漠地区分布相对较少。

2. 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是指某一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加速度。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率及其影响因素。此外,还需要掌握人口结构的概念,包括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等。

3.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地区或另一个国家。考生需要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并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等。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城市的定义和特点:城市是人口较多、聚集居住、产业发达、交通便捷、文化繁荣的地区。考生需要掌握城市的基本定义和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2. 城市规模和层次:城市规模指城市的人口规模,而城市层次则是指城市在区域或国家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和世界上一些重要城市的规模和层次。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1.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 ②毁林。

2.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

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

耗臭氧。

4.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

6.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

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 ; ②珠江三角洲 ; ③长江三角洲。

8.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 ; ②土壤酸化 ;

③腐蚀建筑物 ; ④危及人体健康。

9.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

破坏臭氧层,酸雨。

11.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

水量的 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 71%。

12.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 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 60 千米的范围内。

14.人 - 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 ; ②开始干预 ;

③海岸开发 ; ④海岸管理

15.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6.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7.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

气象、洋流等。

18.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9.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

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20.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三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这是他们迎接人生重

要考试——高考的最后一年。而地理作为高中文理科目的一部分,也是同学们需要认真复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这篇文章中,

我将为大家归纳整理一些高三地理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自然环境

1.地球与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起源、形状、结构和地理经纬

度等基本概念。

2.大气圈和气象: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气象要素等内容。

3.水圈和水文:包括水的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特点等。

4.地理生态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圈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二、人文环境

1.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的分布、迁移和人口政策等内容。

2.农业与工业:包括主要农业和工业区域的特点、发展现状和

问题等。

3.交通与通信: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和通信技术等知识。

4.文化与教育:包括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教育的地域差异和教

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域与区域

1.国内地理:包括我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地理等

知识。

2.区域经济:包括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区域划分和区域

发展战略等方面。

3.世界地理:包括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和经济地理等。

4.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包括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影响和国际合

作等知识。

四、地理实践和技术

1.地图与地图制图:包括地图的种类、使用和制图方法等。

2.遥感与卫星技术:包括遥感技术的应用和遥感图像的解读等。

3.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知识。

4.地理考察与实地实践:包括地理考察的目的、方法和实践的

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及总结归纳

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及总结归纳

高三地理根底学问点及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学问点冗杂繁琐,为了使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更急便捷。下面就让学习啦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三地理〕根底学问点吧,期望能对你有关怀!

高三地理根底学问点篇一

1、区域地理是确定的要记图,首先得把地球经纬度印在脑子里,南北纬东西经在心里有底,再把那些个五大洲四大洋定好位,比方欧洲大约在10w~60e35n~70n之间。就是把整张世界地图印在脑子里,再渐渐细化,每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理清,最好把当地较知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矿产、生物、地质给背下,形成框架,这些都可能是考点。区域地理说到底是大综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打底,所以根底得扎实.

2、学自然地理,地球那块,得把地球自转公转春〔秋分〕的几张图记住,能理解最好,个人觉得这局部偏理科有点难懂需自己领悟。然后大气洋流既要记也得理解,大气环流和洋流其实是有相通的,记得当时我学老师极其强调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这是空气流淌的根源。这些也挺难懂的,上课一遍往往不够,得经常自己琢磨.

3、人文地理没的说,就是靠自己背的,然后老师的笔记很重要,结合地图、笔记背会事半功倍。记住那些个词考试的自己再多写点,分相对简洁挣.

4、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根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难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难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地理位置特征

(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3.天气变化特征

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4.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

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5.河流水文特征

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

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

202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202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202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海水热量的收入是太阳辐射。

海水热量的支出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识点

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一、自然地理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下面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分别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3. 大气环境: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磁层等,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4.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5. 冰川地理: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和冰块的堆积体,主要分为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冰川运动会导致地貌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二、人文地理

地理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

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地理的主要趋势。

2.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质量、气候等因素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5.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语言和风俗等方面。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年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年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年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比较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很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比较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地质地形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农业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高考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

能源问题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对哈:

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扩大石油出口渠道

③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中:

①利于缓解石油紧张局面,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

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认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征表述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笔记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笔记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归纳

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归纳

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在高考中,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

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运动和时间差异。

- 地图的类型、比例尺和方向。

2.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类型、气候分布规律。

- 天气系统、气候影响因素。

3. 水文地理

- 水循环的过程和水资源的分布。

- 河流、湖泊、海洋的特征。

4. 地貌学

- 地貌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 地质年代、地壳运动。

5. 生物地理

- 生物分布的地理规律。

-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6. 土壤地理

- 土壤类型、分布和土壤肥力。

人文地理部分

1. 人口地理

-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

- 人口增长、人口结构。

2. 城市地理

- 城市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 - 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

3. 农业地理

- 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

- 农业类型和农业发展。

4. 工业地理

- 工业分布、工业区位。

-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5. 交通地理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功能。

- 交通方式和交通发展。

6. 政治地理

- 国家、地区和边界。

-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

1. 遥感技术

- 遥感原理和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IS的功能和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 GPS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综合分析

1. 区域分析

- 区域特征、区域发展。

2.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3. 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解决策略。

结束语: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系统学习,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必修

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必修

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必修

地理作为学科的一门重要分支,在高中阶段被列为必修课程。对于即将迎来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地理笔记高考知识点必修进行一些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大地形特征:了解中国的大地形概貌是学习地理的起点。我们必须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以及河流等地理特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这些地理特征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气候、生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2. 气候与气候带:学习地理需要对气候与气候带有一定的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之一是地球的纬度分布。我们需要了解赤道、副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特征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3. 地震与火山:地震与火山是地理学中的重要自然灾害。地壳运动是地震的根源,而火山是地球内部物质向地表喷发所形成的。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震中和震源、地震烈度等;火山的分类、喷发类型、分布情况等。

4.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我们需要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湖泊、河流和水系;同时也需要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5.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我们需

要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植被分布,如北方的草原、南方的森林等;同

时需要了解生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

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需要了解

人口的分布情况、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人口政策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自然地理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是一个椭球体。地图是地球的平面投影。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薄层,地幔是介

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水圈

是地球上的水资源的总称,陆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形。

地球运动与地形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

太阳运动。地形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

地球的层序与地质事件

地球的层序分为岩石圈、上地幔、华夏地壳、圣山地盾、撞击结晶岩和下地幔。地质事件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地壳运动等。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是指特定地区、特定时期内居住的人口总数。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

口分布、人口老龄化等。

城市与工业化

城市是一个相对集中人口、物质生产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区。工业化是城

市化的重要标志,它指的是工业比重提高和工人比例增加,同时伴随着农民流向城市。

农业与农业问题

农业是指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业问题主要包括粮食问题、农业现代化等方面。

地理与环境问题

地理与环境问题是指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地理与经济问题

地理与经济问题是指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学科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是地理学的基本工具,包括地图投影、图例、图名等内容。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知识点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_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_°E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高二地理知识点岩石圈

高二地理知识点岩石圈

高二地理知识点岩石圈

高二地理知识点:岩石圈

地理学中,岩石圈是指构成地球外部结构的最外层,包括地壳和形成在上部的部分上地幔。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圈的组成、特点和重要性。

一、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地壳是岩石圈的最外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陆壳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等构成,厚度较大,密度较小。海壳主要由玄武岩和玄武质片岩构成,厚度较薄,密度较大。上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由部分坚硬的岩石和熔融状态的岩石组成。

二、岩石圈的特点

1. 厚度不均衡: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陆壳的厚度一般在20-70公里,而海壳的厚度只有5-10公里。上地幔的厚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密度差异:地壳的密度较小,约为2.7-2.9g/cm³,而上地幔的密度较大,约为

3.3-

4.5g/cm³。这种密度差异导致了地壳和上地幔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特点。

3. 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复杂多样,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而上地幔主要由硅酸盐、氧化物和过渡金属等组成。

4. 温度变化:随着深度增加,岩石圈的温度逐渐升高。地壳的温度波动较大,而上地幔的温度较为稳定。

三、岩石圈的重要性

1. 维持地球稳定: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结构基础,起到了维持地球稳定的作用。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往往与岩石圈的结构和运动有关。

2. 形成地球的外貌:地壳的不同组成和地形地貌的变化,使得地球呈现出多样的外貌。各种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山地和平原的形成,都与岩石圈的特点密切相关。

3. 材料储存:地壳内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金属矿石等。岩石圈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并为能源开发提供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倍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两极就缩

小成一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

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

时相差1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它是近似

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

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

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

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

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

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丰富和广泛,首先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因为这是了解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

2、天文知识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因此,复习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复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时,主要应明确两点: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也要明确两点:

(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

(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根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

(2)地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即每小时自转15°,但线速度不同。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到了南北纬60°的地方约减小到只有赤道的一半,到了南北两极自转线速度减小为零;

(3)太阳日和恒星日,主要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差别。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

分56秒,这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日公转造成,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时间。

2、区时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区时的关键。计算方法如下:

(1)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2)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时间。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24小时来减,日期要退后一天。

3、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首先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位置,即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由于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都比西十二区早一日,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日;反之,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日。

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由此可见,黄赤交角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黄赤交角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图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