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

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

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

岩壑?。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

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

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

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

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

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

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

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

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

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

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

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

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

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

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

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

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

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老庄这些,历代山水画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B.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因为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所以具有较高的审美感受力,从而在山水

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以形媚道”的中国山水画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D.中国山水画通过为欣赏者提供了深邃而广阔的审美空间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愉悦和人格人生

境界的自我超越。

2.系列对原文沦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联系在—起的。

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家应该承担文

化使命的前提。

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紧密融合的例证

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

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能

否得到延续和发展。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山水画

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正本淸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

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

马犇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

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

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

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

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

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

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

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

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

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

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

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

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

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

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

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

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

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