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文本1
环境保护计划书
环境保护计划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污染和破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保护计划。
首先,我们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其次,我们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
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我们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处,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共同维护好生态环境。
此外,我们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鼓励和支持各类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为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合作。
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治理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总之,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计划,积极推动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环境将更加清洁、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让我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环境卫生规划实施方案范本
环境卫生规划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环境卫生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土壤肥沃、生态平衡、环境卫生整洁,避免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的一种综合性卫生保障措施。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环境污染、垃圾围城、污水横流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卫生工作亟待加强和改进。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形成全民参与环境卫生保护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3.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体系,加大环境卫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4. 推动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三、实施方案1. 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环境卫生相关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
2. 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3. 监管执法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执法体系,加大对环境卫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环境污染、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
4.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环境卫生保护工作,营造整洁美丽的社区环境。
5. 督查考核建立环境卫生督查考核机制,对各地环境卫生工作开展定期督查和考核,对环境卫生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落实。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环境卫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3. 加大投入增加对环境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强化宣传加强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保护工作。
成都市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1
降低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提 高空气质量达标率。
土壤修复
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与修复,提高土壤环境 质量。
水质提升
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优良率,确保居 民饮用水安全。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升生物 多样性保护水平。
重点任务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行动
强化水资源保护
实施环境目标责任制
将环境保护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强化政府对环境治理和保 护的职责。
技术支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
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推 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提高环保设施水平
鼓励企业更新和升级环保设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和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评价原则和方法
采用科学、客观、综合的 方法,对项目实施后可能 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
评价内容
包括空气、水、土壤、生 态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环 境风险和公众意见等。
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制定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
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范围和内容
对项目实施后进行环境监测,包 括空气、水、土壤、生态等方面
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进步,成都市仍需持 续加强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 违法行为,确保环境治理成果得以巩固和 深化。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环保产业和绿色 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良性互动。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 复
环卫专项规划文本
中国·长春市长春市主城区东部片区环卫工程专项规划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lan ofEastDistrictPingdingshan(2011 - 2020年)文本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长春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环境卫生发展预测 (3)第三章环境卫生发展战略规划 (5)第一节环境卫生发展战略目标 (5)第二节环卫管理体系规划 (6)第三节环卫经费管理规划 (6)第四节环卫管理制度规划 (7)第五节环卫市场管理规划 (7)第六节环卫数字化建设规划 (8)第七节环卫队伍建设规划 (8)第八节环卫科技发展规划 (8)第九节环卫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9)第四章垃圾处理系统规划 (10)第一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规划 (10)第二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10)第三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规划 (11)第四节粪便处理设施规划 (12)第五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12)第六节长春市垃圾处理远景展望 (12)第七节长春市垃圾综合管理远景展望 (13)第五章垃圾转运系统规划 (15)第一节长春市收运模式规划 (15)第二节长春市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规划 (15)第三节收集设施规划 (15)第四节垃圾分类收集体系规划 (16)第五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规划 (17)第六章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19)第一节公共厕所 (19)第二节环卫车辆停车场 (20)第三节环卫工人作息点 (20)第四节洒水车供水器设置规划 (20)第七章环卫机具规划 (21)第一节道路清扫机具规划 (21)第二节垃圾运输车辆规划 (21)第三节餐厨垃圾运输车辆规划 (22)第四节粪便运输车辆规划 (22)第五节洒水(冲洗)车辆规划 (22)第六节其他环卫车辆规划 (22)第七节环卫机具需求汇总 (22)第八章环卫设施投资建设规划 (24)第一节环卫设施投资估算 (24)第二节近期建设项目规划 (25)第九章实施保障和效益分析 (27)第十章附则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长春市环境卫生事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及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快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保障长春市巩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城市品牌,构建长春市成为中原城市群的“能源、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根据《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实践低碳城市理念,特编制《长春市主城区东部片区环卫工程专项规划》(2011-2020年)。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第一章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一些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也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环,保障环境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利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5、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6、环境规划的类型和体系: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总和整治规划和重点排污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前三点必记第二章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系统我在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3、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环境卫生规划实施方案范本
环境卫生规划实施方案范本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进环境卫生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个环境卫生规划实施方案的范本,供参考。
一、背景和目标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居民生活、城市形象直接相关。
本次实施方案的目标是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成立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方案。
时间:月底前完成。
2.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环境清洁、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管理等相关规定,明确各部门、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时间:三个月内完成。
3.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借助媒体、宣传栏、社区广播等方式,加大环境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时间:长期进行。
4.加强环境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对环境卫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乱倒垃圾、乱丢乱扔等行为,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执法机制。
时间:长期进行。
5.改善环境卫生设施:修缮和改造老旧的公共厕所,新建公共厕所,提高卫生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时间:一年内完成。
6.建立环境卫生督导机制:建立环境卫生督导员队伍,通过定期巡查、督促和反馈等方式,加强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督导和指导。
时间:半年内完成。
三、资源投入和保障措施1.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环境卫生工作的财政投入,增加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宣传教育经费,保障环境卫生工作的顺利实施。
2.人力资源保障:合理配置相关人员,明确责任和职责,确保环境卫生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3.宣传资源支持:充分利用媒体、社区、学校等公共资源,扩大宣传范围和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
四、监测与评估1.建立环境卫生监测体系:建立环境卫生的定期监测机制,对环境卫生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定期评估和总结:每半年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推进问题解决,形成工作成果和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水平。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文本例子
二环境保护回顾(一)大气环境保护回顾评价1.大气污染控制回顾评价2001-2004年禅城区大气污染控制指标变化趋势见表2-1。
(2001-2010)》中2005年指标值。
2001-2004年间,SO2排放量逐年增加,2004年为3.54万t/年,超过规划目标值;烟尘排放量呈不规则变化,其中2001和2004年相差不大,2002年略低于2001年,2003年最大,为0.466万t/年。
SO2和烟尘排放量都高于规划目标值,未达到规划目标。
2.大气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禅城区2001-2004年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规划目标和评价标准见表2-2。
目发生变化,用NO2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替代NO x和TSP年均浓度,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
2001-2004年,降尘量呈不规则变化,最小值为2004年6.92吨/km3·月,超过规划目标值和评价标准。
SO2年均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小值为2001年的0.058mg/m3,最高值为2004年的0.090mg/m3。
除2001、2002年达到评价标准外,其余二年均超标,2001-2004年均超过规划目标值。
SO2年均浓度污染严重。
NO2年均浓度在评价标准0.04 mg/m3左右浮动,除2002、2004年达到评价标准外,其余二年均超标。
PM10年均浓度除2002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呈逐年上升趋势。
除2004年超过评价标准外,其余三年均达标。
总体来说,大气环境质量一般。
3.存在的不足●能源结构调整缓慢。
目前禅城区相当部分企业使用高硫燃料,且没有配套脱硫设施或采用清洁燃烧技术。
●行业性污染、结构性污染突出。
陶瓷、纺织印染是禅城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能耗大、排污量大的行业。
●烟囱高度偏低制约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机动车尾气污染依然严重。
四大气环境保护规划(一)大气污染源现状与预测1.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以2004年为基准年,调查禅城区的大气污染源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能源结构。
广安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文本
广安“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草案)二O一O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 (2)(一)指导思想 (2)(二)编制原则 (2)(三)编制依据 (4)(四)主要目标 (4)二“十一五”回顾 (6)(一)环保观念明显增强 (7)(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7)(三)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8)(四)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加强 (9)三“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11)(一)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11)(二)产业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重 (12)(三)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够合理 (12)四主要任务 (14)(一)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5)(二)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5)五重点工程项目投资 (18)六保障措施 (20)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根据《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二五”时期是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保护环境已被国际众多城市确定为重要战略目标,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绿色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贸易刚性制约,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选择。
(二)编制原则1.科学发展,重视协调。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结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念,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运用循环经济原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小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压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2.保护优先、防治结合。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在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应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确定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尤 其对于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清洁空气、适当的生存空间和 娱乐休闲等生活条件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确定的目标也 要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保证符合标准的生产用水、 空气、生产用地、生产材料和能源等,从而保证生产的顺 利进行。
≤100 ≤80
表3-1 广东省环境保护目标
1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14 环境 建设
15
16
17
18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9 生态 环境
20
森林覆盖率(%) 陆域自然保护区占全省陆地面积比例(%)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6.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 污染防治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削减能力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现有的
削减能力,通过调查和评价,统计出区域内污染削减的平均水 平,估算出其已有削减能力。二是潜在的削减能力,在现有削 减能力的基础上,推演其削减能力,并分析挖掘潜力的可能性, 从而概算出今后一定时期该区域可能增加的污染负荷削减能力。 将规划区的污染负荷削减能力与实现目标所要求的削减能力进 行比较,据此得出最终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其他分析
(三)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
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 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 态指标三类。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文本
江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前言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
当今,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是全球的共识。
江西湿地类型多、资源丰富,且区位十分重要。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江西湿地及其保护不仅在江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国家生态安全及世界人类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江西湿地生态系统还十分脆弱,地方经济欠发达,环境与发展两难选择表现十分突出,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家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针对江西湿地特点及湿地保护的工作基础,制定一个切合江西实际、指导江西湿地保护的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江西湿地及其保护状况1.1 江西湿地概况1.1.1 江西湿地类型及分布①湿地类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个内陆省份,按照《湿地公约》分类,主要有淡水湿地和人工湿地二大类型,并参照全国湿地调查分类,我省有13种类型,其数量面积见表1。
表1.江西湿地分类表类别类型数量面积(万公顷)天然湿地河流湿地2400条71.86洪泛平原湿地84块11.01永久性淡水湖280个43.65季节性淡水湖30个 1.03沼泽湿地15.09地热湿地116个人工湿地水库9280座36.78池塘26.65万座8.29水渠、水沟 3.06水田199.47湿地防护林 2.82摘自《江西湿地》可以看出,除水田后,湿地面积为164.7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8%。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9%。
②湿地分布河流湿地。
江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度约1.84万公里。
以鄱阳湖水系,即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为主体,占全省境内河流面积的94%,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
还有部份流入长江、珠江及湖南水系等。
湖泊湿地。
湖泊是长期占有陆地封闭洼地的水体。
座落在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由此构成为了江西湖泊湿地的主体。
鄱阳湖是上承“五河”,下通长江的通江湖泊,湖区湿地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由于受季节水文的影响,形成为了湖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湖泊湿地景观。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文本资料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文本资料一、背景介绍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由水文、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水域和湿地植被的系统。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持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化进程中,湿地往往受到破坏和开发,已经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的典型案例。
因此,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与意义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2.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湿地公园可为市民提供自然环境下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城市压力。
3.教育宣传意义:湿地公园可以扮演教育基地的角色,宣传湿地保护意识,增加公众对湿地的了解和认识。
三、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
2.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广泛邀请公众参与,听取意见建议,增加公众对湿地公园的认同感。
3.可持续发展原则: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考虑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联动整合原则: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密切衔接,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
四、规划设计内容1.空间布局:根据湿地公园的自然条件和功能要求,划定核心区、保护区和开放区等不同的空间功能区域。
2.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包括步行道、观景台、休闲座椅、湿地保护展示馆、生态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支持。
3.植被规划:根据湿地类型和生态功能需要,合理选择湿地植被种类,恢复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4.水环境规划:规划设计应考虑湿地的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问题,保持湿地的水质和水量。
五、实施和管理1.实施策略: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明确实施策略,包括项目的分阶段实施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2.管理机构:建立湿地公园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巡查、保护等工作。
2025年新年环保工作计划一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已成为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环境污染,提高环保意识,我们制定了2025年新年环保工作计划,旨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工作目标
1.提升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从而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2.减少污染排放:通过严格监管和科技创新,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让大自然恢复生机,为我们更好的生活环境。
4.推广绿色生活: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5.增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三、工作措施
1.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尾气排放。
2.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宣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4.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降低资源浪费。
7.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会议和活动,加强与各国在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四、工作时间表
1.第一季度: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2.第二季度: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管,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3.第三季度: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加强国际合作。
4.第四季度:总结全年环保工作,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5.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下一代。
环境规划_精品文档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在于目的地预先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预防与减缓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辟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5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前瞻性6)信息密集7)政策性强6、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5)系统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7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摹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作(工程)及融资渠道7、保障措施8、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体系: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8、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1)孕育阶段(1973-1980)2)尝试阶段(1981-1990)3)发展阶段(1991-2000)4)完善提高阶段(2001-2005)5)转变约束阶段(2022 年至今)1、环境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规划设计方案文本-最新版
规划设计方案文本背景介绍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区域或建筑进行细致的设计和规划,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拥有良好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设计目标本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人文环保和谐的生活场所。
本方案的主要设计目标包括:1. 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在人们的实际需求和愿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设计充满人文关怀和现代感的场所。
2. 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从规划设计上来说,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特征,合理规划将人文环保和谐的特点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展现本城市的特点和风貌。
3.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中,要切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设计内容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方面,本设计方案将遵循“环保、节能、智能、协调”的设计理念,采用数字城市化技术,探索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对未来城市的设想,规划公共设施、社区、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设计关于建筑设计,本设计方案将以绿色、智能、健康三个方面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用现代技术和设计手法,打造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多功能的建筑,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办公条件。
3. 交通规划在道路设计、停车场规划、公共交通等各个方面,本设计方案将充分考虑人民的出行需求,从节能减排、智能安全、绿色环保等多个方面出发,为居民提供便利舒适、绿色低碳的出行环境和条件。
4. 环境规划在环境规划方面,本设计方案将优化城市绿化和水系的建设,探索多样化的公共空间设计,强调生态环保,创造绿色、水美、山茶花风、优美的环境场所,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设计特点本规划设计方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文关怀、社区功能方案以“以人为本”为宗旨,设置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等,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2. 智能、高效、便捷方案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和智慧公共服务等,创造一个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环境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第1篇环境规划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方案针对某区域环境现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2. 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 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三、规划原则1. 科学发展: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系统治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5. 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规划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生态功能。
(2)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生态红线管理。
(3)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 环境污染治理(1)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程。
(2)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
(3)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
3.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
(2)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提高用水效率。
(3)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环境风险防控(1)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2)加强危险废物、重金属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3)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环境应急能力。
5. 环境监测和管理(1)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环境质量保护计划
环境质量保护计划
前言
本计划是为了保护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破坏
而制定的。
在执行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
目的
本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1. 减少污染物排放
2. 避免环境破坏
3. 提高环境质量
4. 保护生物多样性
5. 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执行计划
1.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现和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2. 强化污染治理
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标准。
3. 鼓励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惯。
责任分工
1. 环保部门
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2. 企业
加强污染物治理工作,落实环境标准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并积极采用清洁能源。
3. 公众
支持环保工作,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结论
环境质量保护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质量。
以上是本环境质量保护计划的内容,执行过程中应当认真贯彻
实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背景环境规划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的环境规划的总体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环境规划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2.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宜居城市;3.统筹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环境规划总体方案是指为实现环境规划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自然生态保护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具体措施包括:•发布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 城市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公园、绿地,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垃圾污染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对车辆排放、工业废气、噪声等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3. 资源利用和节约科学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节约。
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纳入规划,优化水资源利用;•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低碳、环保技术。
4. 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环境规划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 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规划促进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城乡一体化,优化城市和农村空间结构;•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城市扩张中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加强民意调查和安全审核。
总结环境规划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环境优化计划
环境优化计划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环境优化计划旨在从多角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环境状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卫生、生机勃勃的美好家园。
二、主要内容
1.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 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3.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4.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5.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6.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7. 加强区域环保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三、保障措施
1. 健全环保法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2.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调动多方参与积极性
3.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4. 建立监测评估体系,跟踪计划实施情况
5.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环保合力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未来,我们责无旁贷。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碧水蓝天,缔造绿色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标准版本
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标准版本标题: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一、前言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使命,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灾害。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出以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二、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1.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全面、系统、及时的监测网络,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环境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监管遏制机制。
三、推动节能减排与清洁能源发展1. 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制定并推行节能减排的具体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1. 提高用水效率,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鼓励社会各界采用节水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2. 加强水环境治理,进行全面的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水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确保水质安全。
五、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1. 制定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监测,促进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严禁非法猎捕和盗猎行为,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推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重建。
六、推行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1.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行科学种植、科学施肥和科学管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村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七、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 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 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并宣传环保典型案例和模范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环保风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2)1总论 (4)1.1任务的由来 (4)1.2编制依据 (4)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1.4规划范围与时限 (6)1.5区域适用环境标准 (6)1.6规划目标 (7)2东双河镇基本概况 (7)2.1自然地理状况 (7)2.2社会经济概况 (8)2.3东双河镇总体规划、部门规划要点 (10)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3.1调查范围与内容 (11)3.2生态现状 (11)3.3环境质量状况 (12)3.4污染源基本情况调查 (20)3.5生态环境现状 (22)3.6东双河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22)4预测与规划目标确定 (22)4.1生态环境变化预测 (22)4.2人口预测 (23)4.3环境质量预测 (25)4.4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28)4.5东双河镇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指标 (29)4.6实现规划目标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33)5环境功能区划分 (35)5.1环境功能区划的目标和原则 (36)5.2环境功能区划的方法 (36)5.3镇域环境功能区划分 (37)5.4镇区功能区划分 (38)6 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40)6.1 水环境综合整治 (40)6.2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42)6.3 声环境综合整治 (43)6.4 固体废物的综合整治 (45)6.5 农业面源环境综合整治 (46)6.6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48)6.7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49)7 可达性分析 (50)7.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可达性分析 (50)7.2 镇建成区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51)7.3 辖区生态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52)8方案实施 (52)8.1 经费概算 (52)8.2 实施计划 (54)8.3 保障措施 (54)附图:附图一东双河镇生态环境现状图附图二东双河镇区位图附图三东双河镇主要污染源分布与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四东双河镇环境质量现状图附图五东双河镇环境功能分区图附图六东双河镇镇区环境功能区划划图附图七东双河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图前言东双河镇地处大别山山脉北麓,位于信阳市浉河区东北部、城区南9公里处,东与罗山县朱堂乡、青山镇相邻,南与浉河区柳林乡毗连,西与十三里桥乡相邻、北与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和平桥区平桥镇接壤。
地理坐标系为东经114.25度,北纬32.24度。
107国道从镇区西部穿过,京广铁路纵穿镇区。
东距京珠高速涩港高速出入口13公里。
东双河镇域南北长13.6公里,东西长15.7公里。
土地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辖现辖4个中心村,16个行政村,2个街道委员会,281个村民组,共42781人(2009年)。
东双河资源丰富,双河、杜河流经境内,有三个小型水库;地处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区,适宜于种植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豆类、花生、红薯等。
乡土用材有竹、柳、槐等,经济林主要有茶叶、板栗等。
动物资源主要以淡水生物和家禽家兽为主。
镇域内现已探明主要矿藏有铜、石灰石、大理石等。
在信阳市总体布局中,东双河镇是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建设乡,特别是其东北方正在建设的震雷山湿地公园更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东双河镇是全省首批五个“科普乡镇”之一。
镇党委、政府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来抓。
成立了镇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以豫南农专等科研院校为依托,聘请专家教授为本镇的常年技术顾问。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引进一批名优特种产品,新发展“福鼎大白茶”5000亩,改造“豫栗王”18000亩,发展精养半精养水产养殖3700亩,发展百头以上猪场35个。
目前全镇兴起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形成茶叶、板栗、渔业、畜牧、蔬菜等支柱产业。
全镇涌现一大批种植、养殖业的科技示范户和从事农产品经销、储藏、加工的农民经纪人。
引进王店冷库、东升高效科技种植示范园、王店银杏科技示范园,红星农业、广大水产等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
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增长。
为进一步出尽东双河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的的现代化优美乡镇的目标,我们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印发的《小城镇(乡)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在全面调查东双河镇经济、社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东双河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重大建设项目合理布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从环境学的角度主要对东双河镇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东双河镇环境建设指标体系,使我们对东双河镇建设现状有一个全面、详细和科学的认识,最终提出了东双河镇环境规划方案。
1总论1.1任务的由来为了促进东双河镇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新形象,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的道路,全面建设义新农村,在详细调查东双河镇发展现状、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按照《浉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编制了《东双河镇环境保护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1.2编制依据(1)《态环境保护纲要》(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4)《小城镇(乡)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82号(5)《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6)《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7)《饮用水源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9)《中华人民共国城市规划法》(10)《河南省(城镇规划)实施办法》(11)《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2)《村镇规划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13)《信阳市总体规划》(2004—2020)(14)《信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15)《信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16)《东双河镇村镇体系规划》(2005—2020)(17)《东双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18)东双河镇的发展计划及相关文字材料及有关图纸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法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突出中心镇区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力和集聚力。
3、依托鸡公山风景区和灵山风景区的过境优势,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强化城镇的职能特色。
4、发展生态农业,为镇区发展奠定基础,促进镇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
5、强化生态优先的原则,塑造一个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城镇。
6、拉大城镇框架,大力发展工业,特色农业,以工业带动城镇化,以特色农业为后盾,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1.3.2规划原则(1)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强化法制,综合治理。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3)不欠新帐,多还旧账。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4)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5)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的问题,改善重点河段、区域的环境质量。
1.4规划范围与时限1.4.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东双河镇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11780.78公顷,辖1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1.4.2规划时限基准年:2009年近期:2010年远期:2015年1.5区域适用环境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GB 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14848—9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8)《生活垃圾填埋控制标准》(GB16889—1997)(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1.6规划目标1.6.1总体目标规划的总体目标在于环境各因子(空气、水、噪声、土壤)等分别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建立一个村容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在保证实现环境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以东双河的总体规划为依据,提出合理的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善和提高东双河镇的环境质量;充分提高物质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综合效益最高,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子系统得到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明,并建成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镇。
1.6.2规划重点(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及趋势预测(2)环境保护目标制定(3)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东双河镇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状况2.1.1地理位置东双河镇地处大别山山脉北麓,位于信阳市浉河区东北部、城区南9公里处,东与罗山县朱堂乡、青山镇相邻,南与浉河区柳林乡毗连,西邻与十三里桥、北与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和平桥区平桥镇接壤。
地理坐标系为东经114.25度,北纬32.24度。
107国道从镇区西部穿过,京广铁路纵穿镇区。
东距京珠高速涩港高速出入口13公里。
东双河镇域南北长13.6公里,东西长15.7公里。
土地总面积142平方公里。
2004年底总人口4.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96人/平方公里。
现辖4个中心村,16个行政村,2个街道委员会,281个村民组,非农业人口3187人,耕地5.7万亩,人均耕地1.4亩。
2.1.2地形地貌及土壤东双河镇位于大别山山脉北麓,地形属于浅丘山区,地形较碎,沟岭较多。
海拔在75.7—107.6米之间,地面高差32米,地势基本上是西南高东北低。
镇区双河以西为浅丘山区,以东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