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故乡唱吕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奶奶向我们展示当年 唱吕剧的道具-----靴子
1
吕剧的板式有:四平、二板、二平、反二平、二六、反二六、六水、散板、尖板、摇板、回龙、凤阳歌等。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我的奶奶今年74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可是 个标准的“吕剧迷”。奶奶年轻的时候,家里非 常穷,姊妹六七个跟随母亲逃荒要饭来到这里。 生活条件好了以后,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时 家吕剧团”,团员小到六七岁,大到六七十岁。 奶奶报名参加剧团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从看别人 唱,跟着人家学,到自己会唱,奶奶在学习过程 中确实下了很多功夫。 奶奶说着,一旁的吕剧团团长时玉良插话说, 在吕剧第三代传人时冠友、禹兴为的言传身教下, 团员们的演技大有长进,你奶奶唱得可好了。咱 们剧团刚组建时缺乐器,你奶奶还专门买了洋琴 送给团里呢。听说要给她照相,奶奶非常高兴, 到里屋拿出自己动手制作的掩口(吕剧道具)、 对子、折子 等道具。她说:“现在就是眼睛 花了,要不我还能做好多的道具 呢。”亮亮给奶奶拍照,奶奶说: “我最大的遗憾是老了,没有登 台唱戏的机会了,但是老辈人给 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能丢,你们现 在正在学习吕剧,不光要会唱, 更要发扬光大啊!”
2009 2009年第 2 期 (总第10期) 总第10期 10
主办:乡村剧团 主办: 编辑出版:乡村文化出版社 编辑出版 地址:文化路108号 地址 邮编:200903 邮编 总编辑: 总编辑:李丹 编委:时小明 陈亮亮 编委 网址: 网址:http://www.ljlove.net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lvjuguxiang@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09-02001 国内统一刊号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2009年3月
欢迎投稿,信箱:tougao_168@163.com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www.ljlove.net
探访吕剧发源地时家村 ------------------------ 1 访吕剧后人时玉琴奶奶 ------------------------ 1
胖丫学吕剧 ------------------------------------------8 访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老师 ---------------- 9 我拜妈妈为师了 ----------------------------------- 9 吕剧故乡唱吕剧 -----------------------------------10 有趣的吕剧课 --------------------------------------10 热闹的校园吕剧节 ------------------------------- 11 我登上了春晚舞台 --------------------------------11
2009年第
◇ 我 登 上 了 春 晚 舞 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校 园 处 处 吕 剧 声 ◇ 吕 剧 课 堂 欢 乐 多
期
◇ 吕 剧 故 乡 看 吕 剧
www.ljlove.net
乡村文艺出版社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www.ljlove.net
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富饶的黄河口,素有“吕剧之乡”的美誉, 听爷爷奶奶说起,我们“时家村”就是中国著名的吕剧艺术发源地。 在我们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爱唱吕剧的传统。每当到了农闲时 节,村里便热闹起来,锣鼓喧天,琴声飘扬,由爷爷奶奶、大叔大 婶们组成的民间演出队走上街头,从腊月一直唱到来年二月。我们 从小生活在这里,渐渐地喜欢上了吕剧,和吕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听老师说,吕剧现在已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为使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我们周围很多学校开展了 “吕剧进课堂”活动,正式开设了吕剧课。在我校,从去年开始, 邀请县吕剧团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还聘请了村里的吕剧老艺人担任 校外辅导员,经常举办演出活动,指导我们学习吕剧。从咿呀学唱 到吕剧的手眼招式,一招招、一式式,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经过 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现在都能唱上那么一两段,像《借年》、 《马大保喝醉了酒》等。今年,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演出的 吕剧节目还登上了全市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呢。
我的扮相 -------------------------------------------12 吕剧课堂欢乐多 --------------------------------- 6 我当上演员啦 ------------------------------------ 6 我的学戏笑话 ------------------------------------ 7 吕剧课外辅导员宋成义爷爷 ----------------- 8 我跟宋爷爷学二胡 ------------------------------ 8 第一次登台 ---------------------------------------- 12 学戏之路 ------------------------------------------- 12 祖孙三代唱吕剧 -----------------------------------13 吕剧,让我找回了自信 --------------------------14 创作后记 --------------------------------------------14
吕剧的发展和庄户剧团的情况,时爷爷很高兴,坐下向我们娓娓道来。他 说,吕剧产生以后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活泼、朴实优美的演出风格, 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演出队伍也不断地扩大。剧目增加了不少章回小 说为底本的连台戏,有《王华买父》、《刘公案》、《大八义》等角色行 当,由原来的“三小”(即小丑、 小生、小旦)为主,发展到生、旦、净、 末、丑诸行并茂。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吕剧这朵民族艺术 之花才真正吐露芬芳。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就把时家村一带的吕剧老艺人 组织起来,成立了第 一个专业剧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 吕剧工作者勤学苦练,努力实践,吕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年轻一代喜欢吕剧的越来越少,庄户剧团就只剩下一些老 人,长此以往,就真的后继无人了。听说你们正在学习吕剧, 希望你们从小好好学习吕剧,把这一传统艺术发扬 光大,让吕剧艺术这棵大树常青。
亮亮 本刊记者:陈 摄影:时彤彤
2
曲牌:曲牌多数来自“山东琴书”明清以来的民间小曲,主要有娃娃腔、莲花落、罗江怨、叠断桥、想 思、打茶文、迎春调、打枣竿、阴阳句、画扇面、丝罗扣等。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在庄户剧团时爷爷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时家村庄户 ——访时家村庄户剧团团长时玉良爷爷 假期里,我们来到时家村庄户剧团团长 时玉良爷爷家,因为昨天给时爷爷打过电话, 他早早地就在门口迎接我们了。一进门,我 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时爷爷家 就是一个演出舞台,屋角堆满了各种乐器, 有二胡、扬琴、笛子、古筝等,还有 好多连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乐器。 我们说明来意,主要是请时爷爷谈谈
时爷爷现场演奏了一段吕剧 (单击播放视频)
剧团。庄户剧团座落在一个非常别致的小院内,有正中四间砖 房和东边三间土房。剧团的大门非常别致,上边有一个大大的 牌匾,写着“庄户剧团”四个大字。踩着青砖铺成的小路,来 到正中四间房子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金黄色的牌子,上边写 着“吕剧发源地时家”。进到屋内,发现室内非常宽敞,靠左 边是一个舞台,铺着红色的地毯,下边摆着很多凳子。再往右 是几张桌子围成的会议桌,时爷爷说,这可是他们讨论剧本、 商量大事的地方。屋子的最右边好像是一个博物馆,有七八个 橱子围起来,上边陈列着吕剧演出用的乐器和道具,有二胡、 锣鼓、帽子、靴子,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
本学期,在学校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吕剧故乡 研究”小组,名字就叫“吕剧故乡唱吕剧”课外活动小组。在学唱 吕剧的同时,开展围绕吕剧故乡的探究实践活动,寻觅吕剧的创始 人和他的后人,探究吕剧的发展演变,调查吕剧的发展现状究竟是 怎样的。在活动中,我们采访了村里的爷爷奶奶,采访了庄户剧团 的演员,参观了村里的吕剧团,聆听了团长的介绍,还兴致勃勃的 观看了剧团演出。同时,我们用稚嫩的笔记录下学习吕剧的点点滴 滴,还有难忘的第一次登台等等。 就请各位读者走近我们,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吕剧故乡” 时家村,感受吕剧的艺术魅力;走进我们的吕剧课堂, 和我们共同学习吕剧,聆听我们稚 嫩的唱腔,吕剧故乡期待吕剧 爱好者的到来。 本刊主编:李丹
本刊编辑:李丹 奶奶向我们展示 她自己制作的掩口
今天是牛年的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拜过年,我就 来到时彤彤家,等她收拾完毕,背上相机就出了门。 干啥?看吕剧呗!这天,时家村的村民们早早地拜完 年,急火火地赶到村中央的大街上,好戏已经开演了。 村吕剧团最小的演员、7岁的时凯月演唱的《姊妹易嫁》 中的“劝嫁”选段,表演落落大方,字正腔圆,赢了 个头彩。 这不,好戏刚一开场,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涌到这 里,连周围的几个村子也来了很多人。虽然天气很冷, 可是演员们却忘记了寒冷,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 的阵阵掌声。时彤彤不时的按下快门,记录这一切。 按村里的习惯,从大年初一到初五要连演五场吕 剧,上台演出的全是本村的乡亲们。 如今,村里一些 家庭闲谈时就常用戏腔,安排活计也用戏文。“一家 人亮开嗓子就开腔,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 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禾,饼子 贴在门框上”就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吕剧发源地群众对 吕剧艺术的喜爱和痴迷。这一带,村村组剧团,户户 唱吕剧,牛庄镇也因此成为山东省文化厅命名的“民 间吕剧艺术之乡”。
吕剧故乡看吕剧 --------------------------------- 2 戏迷——我的奶奶 ------------------------------ 2 访庄户剧团团长时玉良爷爷 ------------------ 3 一次难忘的参观 --------------------------------- 3 吕剧故乡访吕剧 --------------------------------- 4 我在庄户剧团的一天 --------------------------- 5
欢迎投稿,信箱:tougao_168@163.com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冒着细雨,我们来到吕剧第三代传人时玉琴奶奶 家,正赶上村里排练吕剧节目。据时奶奶介绍,她们 我们探究小组的第一站来到了东营区时家村,在朱守岳爷爷家里,听他讲 起了吕剧的传说。100多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今东营区一带并无防洪大堤,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常在这里泛滥成灾,使这一地区的贫苦百姓不得不背井离 乡,流离失所,以逃荒要饭为生。不少人随身携带坠琴、竹板等简单乐器,以 唱民间小曲作为乞讨手段,同时也把异乡的小曲民谣带了回来。这样,时家一 带乡村便成了民间艺术的荟萃之地。 十九世纪初,时家村时殿元等一部分民间艺人将山东琴书的坐唱形式发展 为化妆演出,以《王小赶脚》为实验剧目,演出使用了用竹篾制作的毛驴为道 具,故群众称其为“驴戏”,同时也有“捋戏”、“小戏”等称谓。在近百年 的演出实践中,这一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得到了长足发展,深受广大群众欢 迎。新中国成立后,为统一该剧种的名称,遂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之“吕” 字,因其有“黄钟大吕”之声,又能谐民间“驴戏”、“捋戏”等音,定名为 “吕剧”。 在时家村,吕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当地群众中享有“拴 口述:朱守岳爷爷 整理:陈亮亮 李丹 老婆橛子”的美称。 我从小在东营区时家村长大,耳濡目染爷 爷奶奶们爱唱吕剧的传统。我们四人小组在我 的带领下,来到村文化大院和几位爷爷奶奶家 中采访。在那里,听他们讲起过去的故事,了 解了吕剧的起源。现在,我感觉好自豪,原来 我村竟是这一著名艺术的发源地,我真的好高 兴啊! —— 陈亮亮 正趁着雨天地里活少准备几个吕剧节目,“筹备”村 里2009年“春节晚会”,村里的“春晚”已连续搞了 五年,男女老少都上台表演吕剧节目,可热闹了。 时玉琴奶奶1940年出生在吕剧世家,是吕剧创始 人时殿元的曾孙女。在父辈的影响下,时玉琴奶奶8岁 入门,16岁便登上舞台,开始崭露头角,很快便名声 大噪。“我把整个身心都放在吕剧上了,一口气扮演 了30多个‘角’,唱遍了方圆百里的村庄、县城。” 8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流行音乐歌曲的风 靡,吕剧这一土生土长的艺术瑰宝受到冲击,逐渐走 向了萧条。1983年,时奶奶组建了第一支牛庄镇庄户 剧团。“她说,吕剧是全国八大地方剧种之一,剧团 成立的目的就是把吕剧这个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发 扬光大。”剧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搜集整理民间的吕剧原 生态资料,先后整理出 50多部“老吕剧曲目”。 时奶奶说,”要让吕剧文 化这棵大树常青,就要 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为丰富群众生活服务。 ——本刊记者:李丹
1
吕剧的板式有:四平、二板、二平、反二平、二六、反二六、六水、散板、尖板、摇板、回龙、凤阳歌等。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我的奶奶今年74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可是 个标准的“吕剧迷”。奶奶年轻的时候,家里非 常穷,姊妹六七个跟随母亲逃荒要饭来到这里。 生活条件好了以后,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时 家吕剧团”,团员小到六七岁,大到六七十岁。 奶奶报名参加剧团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从看别人 唱,跟着人家学,到自己会唱,奶奶在学习过程 中确实下了很多功夫。 奶奶说着,一旁的吕剧团团长时玉良插话说, 在吕剧第三代传人时冠友、禹兴为的言传身教下, 团员们的演技大有长进,你奶奶唱得可好了。咱 们剧团刚组建时缺乐器,你奶奶还专门买了洋琴 送给团里呢。听说要给她照相,奶奶非常高兴, 到里屋拿出自己动手制作的掩口(吕剧道具)、 对子、折子 等道具。她说:“现在就是眼睛 花了,要不我还能做好多的道具 呢。”亮亮给奶奶拍照,奶奶说: “我最大的遗憾是老了,没有登 台唱戏的机会了,但是老辈人给 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能丢,你们现 在正在学习吕剧,不光要会唱, 更要发扬光大啊!”
2009 2009年第 2 期 (总第10期) 总第10期 10
主办:乡村剧团 主办: 编辑出版:乡村文化出版社 编辑出版 地址:文化路108号 地址 邮编:200903 邮编 总编辑: 总编辑:李丹 编委:时小明 陈亮亮 编委 网址: 网址:http://www.ljlove.net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lvjuguxiang@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09-02001 国内统一刊号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2009年3月
欢迎投稿,信箱:tougao_168@163.com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www.ljlove.net
探访吕剧发源地时家村 ------------------------ 1 访吕剧后人时玉琴奶奶 ------------------------ 1
胖丫学吕剧 ------------------------------------------8 访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老师 ---------------- 9 我拜妈妈为师了 ----------------------------------- 9 吕剧故乡唱吕剧 -----------------------------------10 有趣的吕剧课 --------------------------------------10 热闹的校园吕剧节 ------------------------------- 11 我登上了春晚舞台 --------------------------------11
2009年第
◇ 我 登 上 了 春 晚 舞 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校 园 处 处 吕 剧 声 ◇ 吕 剧 课 堂 欢 乐 多
期
◇ 吕 剧 故 乡 看 吕 剧
www.ljlove.net
乡村文艺出版社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www.ljlove.net
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富饶的黄河口,素有“吕剧之乡”的美誉, 听爷爷奶奶说起,我们“时家村”就是中国著名的吕剧艺术发源地。 在我们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爱唱吕剧的传统。每当到了农闲时 节,村里便热闹起来,锣鼓喧天,琴声飘扬,由爷爷奶奶、大叔大 婶们组成的民间演出队走上街头,从腊月一直唱到来年二月。我们 从小生活在这里,渐渐地喜欢上了吕剧,和吕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听老师说,吕剧现在已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为使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我们周围很多学校开展了 “吕剧进课堂”活动,正式开设了吕剧课。在我校,从去年开始, 邀请县吕剧团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还聘请了村里的吕剧老艺人担任 校外辅导员,经常举办演出活动,指导我们学习吕剧。从咿呀学唱 到吕剧的手眼招式,一招招、一式式,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经过 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现在都能唱上那么一两段,像《借年》、 《马大保喝醉了酒》等。今年,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演出的 吕剧节目还登上了全市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呢。
我的扮相 -------------------------------------------12 吕剧课堂欢乐多 --------------------------------- 6 我当上演员啦 ------------------------------------ 6 我的学戏笑话 ------------------------------------ 7 吕剧课外辅导员宋成义爷爷 ----------------- 8 我跟宋爷爷学二胡 ------------------------------ 8 第一次登台 ---------------------------------------- 12 学戏之路 ------------------------------------------- 12 祖孙三代唱吕剧 -----------------------------------13 吕剧,让我找回了自信 --------------------------14 创作后记 --------------------------------------------14
吕剧的发展和庄户剧团的情况,时爷爷很高兴,坐下向我们娓娓道来。他 说,吕剧产生以后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活泼、朴实优美的演出风格, 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演出队伍也不断地扩大。剧目增加了不少章回小 说为底本的连台戏,有《王华买父》、《刘公案》、《大八义》等角色行 当,由原来的“三小”(即小丑、 小生、小旦)为主,发展到生、旦、净、 末、丑诸行并茂。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吕剧这朵民族艺术 之花才真正吐露芬芳。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就把时家村一带的吕剧老艺人 组织起来,成立了第 一个专业剧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 吕剧工作者勤学苦练,努力实践,吕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年轻一代喜欢吕剧的越来越少,庄户剧团就只剩下一些老 人,长此以往,就真的后继无人了。听说你们正在学习吕剧, 希望你们从小好好学习吕剧,把这一传统艺术发扬 光大,让吕剧艺术这棵大树常青。
亮亮 本刊记者:陈 摄影:时彤彤
2
曲牌:曲牌多数来自“山东琴书”明清以来的民间小曲,主要有娃娃腔、莲花落、罗江怨、叠断桥、想 思、打茶文、迎春调、打枣竿、阴阳句、画扇面、丝罗扣等。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在庄户剧团时爷爷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时家村庄户 ——访时家村庄户剧团团长时玉良爷爷 假期里,我们来到时家村庄户剧团团长 时玉良爷爷家,因为昨天给时爷爷打过电话, 他早早地就在门口迎接我们了。一进门,我 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时爷爷家 就是一个演出舞台,屋角堆满了各种乐器, 有二胡、扬琴、笛子、古筝等,还有 好多连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乐器。 我们说明来意,主要是请时爷爷谈谈
时爷爷现场演奏了一段吕剧 (单击播放视频)
剧团。庄户剧团座落在一个非常别致的小院内,有正中四间砖 房和东边三间土房。剧团的大门非常别致,上边有一个大大的 牌匾,写着“庄户剧团”四个大字。踩着青砖铺成的小路,来 到正中四间房子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金黄色的牌子,上边写 着“吕剧发源地时家”。进到屋内,发现室内非常宽敞,靠左 边是一个舞台,铺着红色的地毯,下边摆着很多凳子。再往右 是几张桌子围成的会议桌,时爷爷说,这可是他们讨论剧本、 商量大事的地方。屋子的最右边好像是一个博物馆,有七八个 橱子围起来,上边陈列着吕剧演出用的乐器和道具,有二胡、 锣鼓、帽子、靴子,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
本学期,在学校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吕剧故乡 研究”小组,名字就叫“吕剧故乡唱吕剧”课外活动小组。在学唱 吕剧的同时,开展围绕吕剧故乡的探究实践活动,寻觅吕剧的创始 人和他的后人,探究吕剧的发展演变,调查吕剧的发展现状究竟是 怎样的。在活动中,我们采访了村里的爷爷奶奶,采访了庄户剧团 的演员,参观了村里的吕剧团,聆听了团长的介绍,还兴致勃勃的 观看了剧团演出。同时,我们用稚嫩的笔记录下学习吕剧的点点滴 滴,还有难忘的第一次登台等等。 就请各位读者走近我们,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吕剧故乡” 时家村,感受吕剧的艺术魅力;走进我们的吕剧课堂, 和我们共同学习吕剧,聆听我们稚 嫩的唱腔,吕剧故乡期待吕剧 爱好者的到来。 本刊主编:李丹
本刊编辑:李丹 奶奶向我们展示 她自己制作的掩口
今天是牛年的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拜过年,我就 来到时彤彤家,等她收拾完毕,背上相机就出了门。 干啥?看吕剧呗!这天,时家村的村民们早早地拜完 年,急火火地赶到村中央的大街上,好戏已经开演了。 村吕剧团最小的演员、7岁的时凯月演唱的《姊妹易嫁》 中的“劝嫁”选段,表演落落大方,字正腔圆,赢了 个头彩。 这不,好戏刚一开场,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涌到这 里,连周围的几个村子也来了很多人。虽然天气很冷, 可是演员们却忘记了寒冷,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 的阵阵掌声。时彤彤不时的按下快门,记录这一切。 按村里的习惯,从大年初一到初五要连演五场吕 剧,上台演出的全是本村的乡亲们。 如今,村里一些 家庭闲谈时就常用戏腔,安排活计也用戏文。“一家 人亮开嗓子就开腔,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 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禾,饼子 贴在门框上”就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吕剧发源地群众对 吕剧艺术的喜爱和痴迷。这一带,村村组剧团,户户 唱吕剧,牛庄镇也因此成为山东省文化厅命名的“民 间吕剧艺术之乡”。
吕剧故乡看吕剧 --------------------------------- 2 戏迷——我的奶奶 ------------------------------ 2 访庄户剧团团长时玉良爷爷 ------------------ 3 一次难忘的参观 --------------------------------- 3 吕剧故乡访吕剧 --------------------------------- 4 我在庄户剧团的一天 --------------------------- 5
欢迎投稿,信箱:tougao_168@163.com 封面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退出
冒着细雨,我们来到吕剧第三代传人时玉琴奶奶 家,正赶上村里排练吕剧节目。据时奶奶介绍,她们 我们探究小组的第一站来到了东营区时家村,在朱守岳爷爷家里,听他讲 起了吕剧的传说。100多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今东营区一带并无防洪大堤,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常在这里泛滥成灾,使这一地区的贫苦百姓不得不背井离 乡,流离失所,以逃荒要饭为生。不少人随身携带坠琴、竹板等简单乐器,以 唱民间小曲作为乞讨手段,同时也把异乡的小曲民谣带了回来。这样,时家一 带乡村便成了民间艺术的荟萃之地。 十九世纪初,时家村时殿元等一部分民间艺人将山东琴书的坐唱形式发展 为化妆演出,以《王小赶脚》为实验剧目,演出使用了用竹篾制作的毛驴为道 具,故群众称其为“驴戏”,同时也有“捋戏”、“小戏”等称谓。在近百年 的演出实践中,这一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得到了长足发展,深受广大群众欢 迎。新中国成立后,为统一该剧种的名称,遂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之“吕” 字,因其有“黄钟大吕”之声,又能谐民间“驴戏”、“捋戏”等音,定名为 “吕剧”。 在时家村,吕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当地群众中享有“拴 口述:朱守岳爷爷 整理:陈亮亮 李丹 老婆橛子”的美称。 我从小在东营区时家村长大,耳濡目染爷 爷奶奶们爱唱吕剧的传统。我们四人小组在我 的带领下,来到村文化大院和几位爷爷奶奶家 中采访。在那里,听他们讲起过去的故事,了 解了吕剧的起源。现在,我感觉好自豪,原来 我村竟是这一著名艺术的发源地,我真的好高 兴啊! —— 陈亮亮 正趁着雨天地里活少准备几个吕剧节目,“筹备”村 里2009年“春节晚会”,村里的“春晚”已连续搞了 五年,男女老少都上台表演吕剧节目,可热闹了。 时玉琴奶奶1940年出生在吕剧世家,是吕剧创始 人时殿元的曾孙女。在父辈的影响下,时玉琴奶奶8岁 入门,16岁便登上舞台,开始崭露头角,很快便名声 大噪。“我把整个身心都放在吕剧上了,一口气扮演 了30多个‘角’,唱遍了方圆百里的村庄、县城。” 8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流行音乐歌曲的风 靡,吕剧这一土生土长的艺术瑰宝受到冲击,逐渐走 向了萧条。1983年,时奶奶组建了第一支牛庄镇庄户 剧团。“她说,吕剧是全国八大地方剧种之一,剧团 成立的目的就是把吕剧这个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发 扬光大。”剧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搜集整理民间的吕剧原 生态资料,先后整理出 50多部“老吕剧曲目”。 时奶奶说,”要让吕剧文 化这棵大树常青,就要 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为丰富群众生活服务。 ——本刊记者: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