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吕剧起源于明末
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
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
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 映出齐
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 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 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而且风靡全国,成 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
角色扮演可分老中青少等,一般
是高跷与秧歌融为一体对应表演,
并能扮演历代英雄人物及体现民
俗风情的片断。其中最主要的有
“鼓子秧歌”、“胶州秧歌”、
“海阳秧歌”,被称为山东“三
大秧歌”、“山东三大民间舞
蹈”。其总体风格男性粗犷豪放
尽现阳刚之气、女性妩媚柔韧富
有含蓄之美。
山东民俗文化之 胶州秧歌:
优美俏丽的胶州秧歌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 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他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 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 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 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逼无奈 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 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 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 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海风俗陈列的方案前期曾到过周戈庄采访,征集有
关祭海 方面的文字资料及实物资料,但年岁已久,
那种原始的祭典方式已不复存在,特别是有关这方
面的文字记载更为缺乏。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后,
“胶州秧歌”发展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 史,主要流传在山东即墨、黄岛、胶南、高 密等地区。胶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 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建 国后为了与其他地区的秧歌相区别,因主要 活跃在胶州市郊范围内而统称为“胶州大秧 歌”。胶州秧歌的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如 增加人数必须是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 二人的组织领导者,负责全队的事务,俗称 “秧歌爷”。还有一人由秧歌队的教练或老 演员来充任,叫“伞头”。伞头必须具有眼 明手快、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能力,在演 出前念些顺口溜或说些吉祥话,语言必须风 趣幽默。除此之外,秧歌队还要有3至5人的 教练,专管训练演员并兼做演员。
市、县吕剧团历年演出的剧自主要有:传
统戏《后娘打孩子》《三打四劝》、《李怀玉
借妻》《王定保借当》、《借年》、《井台会》
《小姑贤》、等近20出,现代戏《李二嫂改
嫁》、《小二黑结婚》《中秋之夜》、《沂河
两岸》、《都愿意》、《半边天》、《隔墙姐
妹》、《王邪招亲》等。wenku.baidu.com
山东民俗文化之 山东秧歌:
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从分布
山东
传 统民俗 文 化
赵宇飞 张爽 常宽
山东民俗文化之 简介: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 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 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 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 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鲁西北数县居民(今 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信的地方,年画、 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 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山东民俗文化之 “祭海”:
是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时祈求神祗保佑的典
祭活动。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历来有祭海的习俗,他
们多在海边立龙王庙,并尊龙王敖广为“海神”。
青岛即墨周戈庄的祭海活动相传源于明末。清明节
前,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渔民在出海前要选一个
黄道吉日到龙王庙祭神,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
海上平安。笔者因从事民俗博物馆工作,在设计祭
胶州秧歌的音乐伴奏,一般用旋律优美、音调多变、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郁、羽调式的民间吹打 乐。秧歌的音乐与舞蹈动作配合密切,音乐中用来表现秧歌舞蹈“慢做快收”动律的附点八分音符贴切 典型,音乐根据舞蹈情绪灵活运用,两者在力度与速度上高度和谐统一。当今,胶州秧歌的独特风格更 加大放异彩,许多外国人专程来胶州学习秧歌,不少当地老艺人被请出去传授技艺,更为可喜的是胶州 秧歌已被编为艺术院校的舞蹈教材,成为全国艺术院校民间舞蹈的必修课程。
情况看,以鲁西、鲁北和胶东半
岛流传最盛。据不完全统计,山
东省不同种类的秧歌约有30多种,
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表现
形式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
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
久、分布最广,表演形式简单。
寸秧歌象征四十年代以前女人的
小脚,四十年代以后逐渐消失,
大部分转化为地秧歌。地秧歌表
演形式丰富,群众参与范围广,
山东民俗文化之 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滨州民间的传统舞蹈,起源于阳信、惠 民一带,居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滨州民间流传甚 广,惠民县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了“大鼓子秧 歌”。鼓子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和大锣。主要 以大鼓的节奏划分为“三点子”、“五点子”、“七 点子”秧歌。舞姿粗犷豪放,节奏强劲,场面宏伟壮 观。充分表现了滨州劳动人民强健的体魄和勇往直前 的精神,堪称民间艺苑的奇葩。
山东民俗文化 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 从造型风格
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
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
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
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
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
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
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
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
丰富。
山东民俗文化之 山东吕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