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及劳动保护知识

合集下载

劳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概要

劳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概要

劳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概要一、引言劳动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关系进行规范的法律与行政法规,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协商关系。

本文将简要概述劳动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二、劳动合同法1. 劳动合同的定义与要素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合同,包括用工方式、工作内容与条件、薪酬标准等要素。

2.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变更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双方有权通过协商变更劳动合同。

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解除、终止或合同期满等方式终止。

三、劳动用工制度1.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保障其合法权益,并应履行相应的劳动义务。

2. 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与福利等。

3. 劳动保护与安全劳动保护与安全是用人单位应当重视的问题,包括提供符合法律要求的劳动保护设施、定期进行劳动环境检查等。

四、劳动报酬制度1. 工资支付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降低或拖欠工资。

2. 薪酬计算与调整用人单位的薪酬计算与调整应当公平合理,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劳动争议解决机制1. 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双方自愿参与,达成调解协议后具有法律效力。

2. 劳动仲裁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时,双方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强制力。

3. 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将争议提交劳动争议解决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六、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1. 劳动保险劳动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或患病时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

2.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公民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七、劳动法律法规宣讲与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的宣讲与学习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双方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意识,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在本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员工及雇主之间的权益得到维护,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建立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是在雇主与员工之间建立起来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文件。

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区别,并且具有明确约定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等要素。

2.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形式。

劳动报酬应当按照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并且应当按时足额支付。

3.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实际从事劳动的时间,包括每日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

劳动时间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且不得超过法定工时限制。

4. 劳动条件劳动条件主要包括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雇主应当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第二节劳动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包括工资支付、工时安排、休假制度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护。

1. 工资支付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且不得降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应当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项目。

2. 工时安排雇主应当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时限制。

在需要加班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

3. 休假制度雇主应当建立合理的年休假制度,并且保障员工的休假权益。

员工在享受休假期间,应当获得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4. 社会保险雇主应当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雇主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且保障员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节劳动争议解决在劳动关系中,难免会产生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劳动法律法规常用知识

劳动法律法规常用知识

劳动法律法规常用知识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员工权益和推动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和运用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对于员工自身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劳动法律法规中常用的知识,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约定和确认双方权益义务关系的重要文件。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关键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劳动关系终止的各种情形,如双方协商解除、到期终止、解雇等。

二、劳动标准劳动标准是国家对于劳动者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劳动标准涉及到最低工资、加班工资、年假、法定休假等内容,雇主必须依法履行义务,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雇主与员工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义务之一。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雇主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并确保不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员工应当了解劳动法规对于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如加班工资、福利补贴等。

四、工时和休假工时和休假是劳动者合法休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小时。

同时,员工享有带薪年休假、法定休假、婚丧假、产假等权益,雇主应当保证员工合法休假权益的享受。

五、劳动关系终止劳动关系终止是雇主和员工之间工作关系结束的情况。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终止可以包括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双方协商解除、辞职和解雇等。

无论终止原因如何,双方都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程序和义务,保护员工的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环节。

在劳动关系中,可能会发生工资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问题,此时员工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中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规定。

一般而言,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劳动诉讼。

劳动保护的基本小常识

劳动保护的基本小常识

劳动保护的基本小常识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增强劳动者对劳动保护的了解和认知,以下是一些劳动保护的基本小常识:一、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

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2.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工资、工时、休假、工作地点等具体内容,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保障。

二、工资支付1. 雇主应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拖欠或无故扣除工资。

2.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特定方式替代。

三、工作时间和休假1. 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超过正常工时的工作需要支付加班工资或调休。

2. 劳动者享受带薪年假、病假和哺乳假等法定休假。

四、劳动安全和卫生1.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条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劳动者需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等。

五、女性劳动者权益1. 孕妇在怀孕期间和产假期间享受一定的权益保障,雇主不得随意解雇孕妇或剥夺其权益。

2.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劳动者有权调整工作时间、休息和哺乳。

六、劳动纠纷处理1. 劳动纠纷应当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寻求帮助。

2. 劳动者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或侵害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劳动保护法律法规1. 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础。

劳动者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2. 雇主和劳动者都有责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以上是一些劳动保护的基本小常识,它们都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

希望广大劳动者在工作中能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1. 雇主应按照相关规定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用于支付工伤事故发生时的医疗费用和伤残津贴。

劳动保护制度

劳动保护制度

劳动保护制度劳动保护制度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劳动环境安全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它涵盖了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保护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义务,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保险劳动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如发生工伤或意外事故,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和医疗救助。

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

四、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职业病防治等方面。

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五、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劳动保护宣传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

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劳动保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劳动者对劳动保护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劳动保护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

六、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保护制度的规定。

对于违反劳动保护制度的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劳动保护制度是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高劳动环境安全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它包括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详解

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详解

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详解劳动法律法规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工具,对于雇主和雇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雇主合法经营,也可以帮助雇员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详细解析常见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法以及劳动争议解决法等。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法规,对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益保护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有详细规定。

1.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和福利待遇等。

雇主与雇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明确约定这些要素,并在合同中写明具体条款。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签署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雇主应当履行提供工作条件和保障劳动安全等义务,而雇员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

3.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如双方协商一致、一方提前通知等。

二、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1. 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障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雇主不能以任何方式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同时,最低工资标准还会定期调整,雇主需要及时调整员工的工资待遇。

2. 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根据劳动保障法,雇主需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通常为每周40小时。

同时,员工也享有法定的带薪休假,如年假、病假、婚假等。

3. 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法规定了雇主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员工也需要按照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个人社会保险费。

三、劳动争议解决法劳动争议解决法是为了解决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而设立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等方式。

1. 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裁决。

劳动与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分享

劳动与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分享

劳动与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分享在当代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每个人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取收入和改善生活。

劳动法律法规则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法律依据。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劳动和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

一、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的途径之一。

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了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使得社会得以繁荣发展。

劳动不仅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的途径,同时也是个人能力培养、社会地位提升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手段。

二、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劳动法》和相关的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中。

这些法律法规通过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关系的基本规范、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等方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保护原则、公平原则和协商原则。

平等原则意味着雇主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应该平等对待,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保护原则强调雇主应该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予必要的保护,并且要设立合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公平原则要求劳动者和雇主在劳动关系中均应遵守合同约定,不得违反合同或者强制劳动者进行不合理的劳动安排;协商原则强调雇主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应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劳动纠纷,实现共赢。

三、劳动合同的要素与特点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具体表达。

劳动合同的要素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内容和劳动报酬等。

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平等自愿的行为,雇主不得以不合理的方式限制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也不得违约或者逃避合同义务。

劳动合同的特点是保护劳动者权益、明确双方权责、提供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责,明确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等,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

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劳动法是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集合。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对于雇主和员工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律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劳动时间与休息、劳动报酬以及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知识。

一、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的法律学科,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涵盖了劳动合同、福利待遇、劳动时间、劳动争议等方面的规定,旨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合法协议,规定了雇主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

双方应遵守合同约定,并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履行提前通知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三、劳动时间与休息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雇主工作的时间。

根据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劳动者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假。

此外,劳动者在工作期间还有权利享受休息时间,如午休和休息日等。

四、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经济回报。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支付劳动者与其工作量、质量相对应的报酬,报酬应当按时支付,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双方还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劳动规章制度等方式约定其他福利待遇。

五、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中因权益纠纷引发的矛盾和争议。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渠道和程序,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是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协助双方调解达成一致;仲裁是指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诉讼是指将劳动争议交由法院进行审理。

结语劳动法律基本知识对于雇主和员工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雇主应了解和遵守劳动法规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劳动条件;员工应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劳动争议解决时注意合法渠道和程序。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劳动保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领域的公平和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并对其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中的核心之一。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平等。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资、工时、休假等基本事项,并保障劳动者的法定权益,如工资支付、劳动条件保障等。

二、工资支付法工资支付是劳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中国制定了《工资支付法》。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禁止拖欠和减少劳动者的工资。

同时,《工资支付法》还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方式和责任,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并对拖欠工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退休、生病、工伤等特殊情况下的生活权益而设立的。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方式、待遇标准等进行了具体规定,并强调了用人单位的责任,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保证劳动者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纠纷形式。

为了解决劳动争议,中国制定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设立了独立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通过调解和仲裁程序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权益。

五、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之一。

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中国制定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该法强调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预防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责任,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劳动保护的一般常识

劳动保护的一般常识

劳动保护的一般常识1. 熟悉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劳动者应该熟悉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遇到违法违规的情况,应该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是劳动保护的首要任务,劳动者应该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擅自操作危险设备,不违反安全生产规定,严禁违章操作,做到安全第一。

3. 遵守劳动纪律:劳动者应该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完成上班任务,不迟到早退,不旷工请假,遵守工作规章制度,不扰乱工作秩序,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 注重个人防护: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者应该注重个人防护,如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穿戴防护服等,保护自己的安全。

5. 学会急救知识:在工作中,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劳动者应该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减少事故伤害。

6. 维护劳动合同权益:劳动者应该了解自己的劳动合同权益,不轻易自行解除劳动合同,如果遇到劳动纠纷应当保留相关的证据,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 维护工作环境卫生:劳动者应该爱惜工作环境,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卫生,遵守环境卫生规定,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8. 关注职业健康:在工作中,劳动者应该关注自己的职业健康,不过度劳累,定时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以上就是劳动保护的一般常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努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劳动者应该牢记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法,手中有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同时,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应该加强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劳动保护的目标,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下进行工作。

劳动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涉及到劳动者个人的权益和生命安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劳动法知识点教育高中生如何正确维护劳动权益与遵守劳动法规

劳动法知识点教育高中生如何正确维护劳动权益与遵守劳动法规

劳动法知识点教育高中生如何正确维护劳动权益与遵守劳动法规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对于高中生而言,掌握劳动法知识非常重要。

正确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和遵守劳动法规不仅能保护自身权益,还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法治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劳动法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高中生正确维护劳动权益以及遵守劳动法规。

一、劳动法知识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确定劳动关系及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在开始工作前,应与雇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时制度、工资待遇等,防范可能产生的劳动纠纷。

2. 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最低劳动报酬标准。

高中生在选择工作时,应了解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并确保自己的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3. 工时制度工时制度是规定工作时间长度及休息休假的制度。

高中生在工作时,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限,同时也要享受到规定的休息休假待遇。

4.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雇主应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高中生在工作中,应遵守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5.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按照约定或劳动合同获得的报酬。

高中生在工作时,应确保自己按时获得劳动报酬,并检查工资条以确保报酬符合法律法规。

6. 劳动纠纷解决劳动纠纷解决是指对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高中生在面临劳动争议时,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借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维护劳动权益和遵守劳动法规的建议1. 加强劳动法知识学习高中生可以通过阅读劳动法相关资料、参加劳动法学习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劳动法知识水平,并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2.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高中生应树立勤劳、诚实守信的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机会,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并通过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

3. 保护个人劳动权益高中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认真核对合同内容,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于劳动关系、用工制度以及劳动者权益等方面所制定的法律和规定。

其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在劳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雇主和劳动者都有各自的权益和义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劳动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

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达成的书面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应明确规定工作内容、薪资、工作时间、休假等关键信息。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合同内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劳动保护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法》,雇主有责任提供合理安全条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组织进行安全培训。

劳动者在工作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并及时向雇主汇报安全事故等情况。

3. 劳动时间与休假《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工作时,应支付加班费或提供相应的补休。

此外,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具体休假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和国家规定而有所不同。

4. 劳动报酬《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并保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应当及时、足额,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扣留或违法扣除。

劳动者还享有奖金、津贴等福利待遇。

5. 劳动争议与解决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

雇主和劳动者应尊重对方的权益,积极参与解决争议的过程,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6. 劳动监督与处罚国家设立劳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执法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

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会根据相应法规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

劳动者和雇主都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经营。

结语劳动法律法规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平稳发展。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1.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书面化,并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时、薪酬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被解除的情况包括双方协商解除、达到合同期限、经济补偿等。

- 合同违约责任: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承担法律责任等。

2. 劳动保护法- 工作时间和休息: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且应享受正常的休息和休假。

- 劳动安全: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设备。

- 工资待遇:雇主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不得任意扣除或拖欠。

3. 用工制度- 用工形式:员工可以以全职、兼职、临时工等不同形式被雇佣。

- 试用期:雇主可以与员工达成试用期协议,以在一定时间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 劳动关系调解:劳动者与劳动雇主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4. 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 劳动保险:劳动者和雇主应共同参加劳动保险并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以获得一定的风险保障。

- 社会保障:员工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

- 生育保险:女性员工应参加生育保险制度,享受产假和其他相关福利。

5. 劳动纠纷处理- 调解:双方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平台进行调解,寻求争议解决的方案。

- 仲裁:如调解无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 诉讼:如仲裁裁决不能满足一方的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以上只是劳动法律法规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适用范围和细则请参阅相关法律文件。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员工应共同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保护法律法规

劳动保护法律法规

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劳动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劳动环境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劳动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中的基础法律之一,旨在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的规定,明确了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假制度等内容的法律要求。

二、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劳动保护法律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要求。

劳动法明确了工资支付、工时制度、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劳动权益。

三、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侵害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进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等要求。

同时,该法规定了职业病的认定程序和劳动者因职业病损害提起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四、劳动关系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关系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劳动关系争议调解仲裁的程序和原则,强调公正公平的原则,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种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劳动仲裁的权威性和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五、劳动保护法规的重要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提升劳动环境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遵守的劳动保护措施和要求,确保劳动者能够在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对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意识,促使其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结: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优化劳动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劳动合同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关系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劳动者提供了维权的法律依据,并促使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劳动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劳动法(最新版)劳动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本法旨在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平衡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一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实现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双方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劳动关系的内容。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合同期满、合同约定的其他方式解除。

在解除劳动合,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一节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超过法定标准。

工作时间分为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时间,劳动者在加班工作时应当获得相应的加班费。

第二节休息休假劳动者享有法定的休息休假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包括年休假、婚假、产假、病假等。

第四章工资福利第一节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确保工资的及时足额支付。

工资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量、岗位等级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

第二节社会保险劳动者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第五章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第一节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用人单位还应当提供劳动保护用具,加强劳动安全培训。

第二节劳动条件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合适的劳动条件,包括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合理安排。

第六章工会组织劳动者有权依法加入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协助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七章法律责任对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劳动法基本知识

劳动法基本知识

劳动法基本知识劳动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平等、促进劳动和谐的重要法律基础。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以及劳动保护等内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明确规定以下内容:1. 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名称)、住所(住址)、联系方式等;2.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岗位职位、工作时间和地点等;3. 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工资、加班费、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的支付方式和标准;4. 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5. 试用期和终止条件: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安排及双方约定的解除和终止条件;6. 其他约定: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约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二、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从事劳动的时间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时间有以下几种情况:1. 标准工时:一般情况下,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2. 加班工时: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要求劳动者超过标准工时进行加班工作;3. 法定休假:劳动者享受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和其他特殊休假的权利;4. 工资计算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果进行计算和支付。

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报酬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迟延或克扣;2. 工资计算方法:工资计算可以按照劳动时间、劳动量和劳动质量等指标进行,但工资计算方法应当公平合理;3. 工资调整和支付方式:工资的调整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技能等因素进行,工资的支付方式可以通过现金、银行转账等方式进行;4. 工资保护和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

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确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具有合法、公正、平等的原则。

劳动合同中常见的内容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和时间、工资和福利、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保护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等。

2. 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雇佣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后开始正式工作。

劳动关系的解除包括合同期满、一方提前通知解除、双方协商解除以及法定解除等情况。

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程序与义务。

3.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根据劳动进行工作所应获得的报酬。

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等,应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支付。

4.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用雇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动保护的内容包括安全防护、职业健康、劳动条件改善等,雇主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5. 劳动纠纷处理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在权益发生争议时的解决过程。

常见的劳动纠纷包括工资争议、工伤赔偿、劳动合同解除等。

对于劳动纠纷的处理,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诉讼等方式解决。

6. 劳动法律法规的更新与适用劳动法律法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劳动者和雇佣者需要及时关注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其合法权益的保障。

同时,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适用。

以上是劳动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读者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有所帮助。

法律知识: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

法律知识: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

法律知识: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劳动者是社会的主要创造者和贡献者,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不仅是一种道义责任,更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各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应该重视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在公平、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获得合理的报酬和福利。

一、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首先需要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

各国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解决法、劳动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法律体系也应该为违反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设立相应的惩罚和制裁,以有效地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建立工会组织工会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组织,各国应该鼓励并支持工会组织的发展。

工会可以代表劳动者和雇主进行协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在工作中的权利。

同时,工会也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是最基本的权益之一,各国应该加强对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保障。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备,加强职业病防治,定期进行职业危害评估和检测等。

此外,也要建立起完善的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防治体系,确保一旦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医疗救助和补偿赔偿。

四、确保劳动者合法报酬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是其劳动的直接收益,各国应该建立起一套合理、透明的工资支付制度,保障劳动者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工资。

同时,要加强对非法拖欠工资的打击和制裁,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此外,各国还应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年度调薪等政策,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与自身劳动价值相符的报酬。

五、保障劳动者的社会福利劳动者的社会福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各国应该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在退休、生病、失业等特殊情况下能够获得基本的社会救助和保障。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劳动法律知识大全资料劳动法律是指规定劳动关系中双方权益、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法规。

了解劳动法律知识对于雇主和雇员来说都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双方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从而避免纠纷发生。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劳动法律知识的大全资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法律。

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定双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书。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劳动合同的当事人、签订地点和时间•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支付方式•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等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包括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同时,劳动合同法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例如提供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支付劳动报酬、签订劳动合同等。

2.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是指处理劳动关系中双方因权益纠纷而产生的冲突和争议的程序。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处理。

根据劳动法律,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权益较大的争议,例如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最好向专业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或律师寻求帮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工伤保险法工伤保险法是用于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而引发的医疗费用和经济损失的法律。

根据工伤保险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劳动者发生工伤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伤残津贴、丧失劳动能力津贴和供养亲属的抚恤金等。

劳动者发生工伤时,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及时进行医疗治疗,以确保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主要涉及到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劳动保护的规定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劳动保护的规定
(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三级"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50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新进场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教育、项目教育、施工队(班组)教育。

对新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主要进行本工种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学习,介绍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施工环境,使之达到正确使用安全用具,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重新上岗、转岗应再次接受安全教育。

转换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必须重新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才允许上岗工作。

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时,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气候变化和重大节假日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3)特种作业
《安全生产法》第32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
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劳动法》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是指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

建筑施工中的电气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登高架设作业、爆破作业、锅炉与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操作、中小型机械操作及场内机动车驾驶等为特种作业。

(4)自我保护
《安全生产法》第4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安全生产法》第47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建筑法》规定:“作业人员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意见,有权获得安全生产所需的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对危及生命安全的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有权检举和控告”。

(5)劳动纪律
《安全生产法》第49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三不伤害"。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保护的规定
1)建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
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等.
建筑施工单位一般与新工人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女工保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规定:女员工由于生理原因不宜从事某些危险性较大或者劳动强度较大的劳动。

具体为:不宜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在月经期间不宜从事高温、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不得延长工作时间和夜间劳动,在哺乳期不得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延长工作时间和夜间劳动。

(8)其他法律法规对劳动保护的规定
1)必须佩戴上岗证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胸前都必须佩戴安全上岗证,证明已经受过安全生产教育,考试合格。

2)杜绝“三违”
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是对事故教训的经验总结。

统计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

“三违”行为是违法的,《刑法》第134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意外伤害保险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由工人所在的企业办理,并支付保险费;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止。

但是不在建设工程范围内或者在工程建设范围内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醉酒导致伤亡及自残或自杀的不在保险范围之列.
劳动保护常识
劳动保护是指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施工单位应当向建筑工人每人提供一顶合格的安全帽,向在高处作业的人员提供安全带,向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工人提供防护服和防护用具。

(1)正确佩带安全帽
安全帽是预防物体打击对头部伤害的防护用品,同时也是一种安全警示的显著标志。

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高空坠物或高处坠落极易发生。

所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正确佩戴安全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安全帽由帽衬和帽壳两部分组成,帽衬与帽壳不能紧贴,应有一定间隙(帽衬顶部间隙为
20~50mm,四周为5~20mm);当有物料坠落到安全帽壳上时,帽衬可起到缓冲作用,不使颈椎受到伤害。

二是必须系紧下颚带;当人体发生坠落时,由于安全帽戴在头部,起到对头部的保护作用.
(2)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是防止人员高处作业时发生坠落造成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高处作业人员在无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有吊绳式和速差式两种,应高挂低用。

不准挂在安全绳上使用,不够长时不准打结使用,可以串连使用。

安全带必须先挂牢后再作业;挂钩应挂在连接环上,也不准将挂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

(3)其他防护用品的使用
凡直接从事带电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从事电、气焊作业的劳动者,必须戴电、气焊手套,穿绝缘鞋或鞋盖和使用护目镜及防护面罩。

从事有尘、有毒、噪声等有害作业的劳动者,需要配戴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声耳塞等防护用品.
2、其他劳动保护常识
(1)操作旋转机械设备的人员防护
操作旋转机械设备的人员,应穿“三紧"工作服;不准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要盘在工作帽内,不准露出帽外。

(2)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易滑鞋、带钉鞋、赤脚、赤膊和酒后操作。

(3)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式
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停止作业,再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同时向单位负责人或有关部门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