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糜烂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因素,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病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生活在人类胃黏膜中的革兰氏阴性菌。

该菌的感染主要通过口腔-口腹道传播途径进行,其中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食物与水源传播以及人际接触传播等。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通过其可运动性的鞭毛积极化附着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并释放出多种毒力因子,如细菌毒素、酶和炎性因子等,导致慢性胃炎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 1. 慢性胃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研究显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较高,而感染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在幼儿群体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尤为突出。

慢性胃炎表现为胃痛、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溃疡形成,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 其他胃肠道疾病除了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其他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腹痛等。

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胃酸回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其发病因素之一。

功能性腹痛则是指排除其他明确原因后依然存在的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微生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加,进而导致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这为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

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疣状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疣状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533 【 .9 7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0 — 91 (02 2 07 一 1 08 57 21 )0 — 23 O
疣状 胃炎又名痘状 胃炎或 隆起性糜烂性 胃炎 ,表现为内镜 下见 胃体及 胃窦可见多发性的小 隆起 ,其中央呈脐样 凹陷 ,凹 陷表 面常有糜烂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见 胃黏膜的淋巴细胞 以浸 润 为主 ,痘状 胃炎 多与 幽门螺杆 菌感 染或服 用非 甾体 抗炎药 (A I N SD)有关 …。但 是 ,吸烟 ( 或被 动吸烟) 与患疣状 胃炎
3 讨 论
与疣状 胃炎 的相关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调查显示 ,吸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疣状 胃炎发病 率 明显增多。发病 率男性 >女性 ,这可能与生 活习惯有关 ,男 性吸烟人数多于女性 吸烟人数 。患者戒烟 >1年后 ,病变明显 减轻。 现在已知 ,香烟 烟雾会诱 导全 身炎症 反应 ,刺 激 全血 I 8 L一6释放 。同样 感染 幽门螺杆 菌的吸 烟者 ( 被动 L一 、I 或 吸烟者 ) ,当烟雾入 胃腔后 ,改 变病变部位血液微循 环 ,刺激 炎症凶子释放 ,加 重组织水肿 ,长期反复刺激 ,导致局部炎症 增生 ,出现疣状样 病变 ,这种异型增生是癌前病变 的一种 。 综合上述 ,吸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疣状 胃炎 的主要 凶素 ,戒烟可减少疣状 胃炎 的发病率。 参 考 文 献
作者 单位 :3 70 3 10江西省 萍乡市莲花县人 民医院
[] J .RepvMe ,2 0 si d 09,13:1 3 0 2 1—13 . 28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 2 1 0 2年 2月第 2 0卷第 2期
・7 2 3・

短 篇 论 著 ・

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及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分析

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及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期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但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明确。

临床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不节制饮食、多食辛辣食物、疲劳失眠、过度酗酒、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不当等多种因素,这些致病因素可能导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并导致胃正常黏膜的防御机制被破坏等损害发生。

从中医学角度讲则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嗳气范畴。

病性属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热蕴、湿阻、痰凝为标,常与外感湿邪、饮食不洁、饥饱失常、情志不畅有关,乃中医浊毒致阴阳胶着难解,侵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化失常、三焦气机逆乱,终致脾胃虚弱失职所致,且病程长,缠绵难愈。

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烧灼、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多为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1]。

但复发率偏高,且治疗效果一般,远不能满足目前临床治疗的需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是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本中心采用在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亦较明显。

本中心收治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64例,给予分组治疗并分析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对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和康复新液过敏、哺乳期及孕期妇女。

患者均存在嗳气、上腹隐痛不适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均经胃镜检查证实。

对照组男18例(56.25%),女14例(43.75%);年龄31~67岁,平均(42.62±6.12)岁;病程2~15年,平均(5.62±1.26)年。

观察组男19例(59.37%),女13例(40.62%);年龄29~63岁,平均(40.16±5.85)岁;病程1~16年,平均(6.16±1.38)年。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胃酸倒流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抗生素为主,但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和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因此近年来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主要思路包括清热解毒、调理脾胃、改善肠道微生态等。

具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及艾灸等。

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瘀滞、脾胃虚弱等病证,因此治疗时首先要清热解毒、调理脾胃,同时改善整体的体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在中草药治疗方面,一些常用的草药有黄连、苦参、白芍、山楂、陈皮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帮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针灸、推拿、气功及艾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调理脾胃、活络气血,推拿可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气功可以调和脾胃、增强体质,艾灸可以温经散寒、祛湿化痰,这些中医疗法都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改善肠道微生态也是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至关重要。

中医综合方法包括适当饮食调理、膳食疗法、益生菌补充等,可以帮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加速幽门螺杆菌的清除,降低复发率。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除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外,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具有较为持久的特点,患者在治疗后并不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治疗现状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治疗现状

隆起腐败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关键词】胃炎;内镜介入治疗;药物疗法;中药疗法隆起腐败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1],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特点是临床上有表现不典型的上腹痛和〔或〕不适,有剑突下压痛。

内镜下存在再发性或持续性的胃多发性腐败,原因不明。

腐败呈特征性的疣状——伴或不伴中心凹陷或腐败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隆起,直径多<1cm,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域和移行区,与胃的长轴走向一致。

组织学上多伴有上皮增生或肠化[2],再生的腺管常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说明,故治疗方案也不统一。

现就目前内镜介入治疗隆起腐败性胃炎的方法作一综述:1 内镜介入治疗1.1 内镜下热极治疗内镜下热极治疗是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原理,使与热探头外表接触的病变组织因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导致组织凝固、炭化、坏死,从而灼除病变,其平安性可通过设定热极治疗时间和治疗温度而实现,凝固深度有自限性,治疗时热探头外表能防止粘连,并防止与正常胃黏膜脱离时出现撕裂现象[3]。

如武育卫等[4]报道采用内镜下热极治疗118例疣状胃炎,1个月后复查胃镜,可见原病灶处有新生黏膜上皮,无明显纤维瘢痕形成,1次治愈率为95.8%,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说明内镜下热极治疗是一种相对平安,并且操作简便、本钱低、经济有效的方法。

1.2 内镜下射频治疗利用射频治疗仪电极头周围产生90~100℃高温,通过热传导使电极附近组织脱水、气化和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

射频治疗具有以下优点:射频电极头不易使组织炭化,从而不易产生粘连;无污染,不产生烟雾、电火花及刺激性气味;在工作时不发热,不会损伤内镜。

如魏鸿雁[5]报道30例患者106处病变经射频治疗1~3次,术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术后26例随访2年,其中20例消化病症已消失,6例消化道病症明显减轻,无复发;4例失访。

说明内镜下射频治疗也是一种有效治疗隆起腐败性胃炎的方法。

不同病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不同病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龙源期刊网
不同病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作者:邝杰思关玉峰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间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差异。

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被诊断为隆起糜烂性胃炎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C14呼气试验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C14试验+)和其他病因组(C14试验-)。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隆起糜烂灶予以活检并送病理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黏膜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情况。

结果在所有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89例(54.9%),Hp感染阴性者73例(45.1%)。

在两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的腺体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病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较其他原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更易发生腺体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

[关键词] 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分类分型的历史演变

慢性胃炎分类分型的历史演变

3.2 内镜分级
1、点状红斑: 2、片状红斑: 3、线状红斑: 4、水肿:
①局限的 ②广泛但分散 ③广泛密集
①分散 ②密集③红斑融合 ①间断的 ②连续的 ③广泛糜烂或出血
①光滑的 ②伴渗出 ③广泛的
3.2 内镜分级
5、平坦或凹陷型糜烂: 6、隆起型糜烂: 7、出血: 8、表面不规则:
①单发 ②多发而局限 ③多发而广泛
1
红斑/渗出性胃炎
镜下有点片状红,黏膜细颗粒状,光泽消失, 伴有点状渗出,有时可见轻度的脆性增加,多 发生于胃窦部,也可以是全胃炎。可以分为轻、 中、重3级。
二 悉尼系统
2
平坦糜烂性胃炎
病变以平坦糜烂为主,主要在胃窦部,也可发 生在全胃。病变可被一层渗出物覆盖,有时沿 着皱襞出现条状糜烂和灶型红斑。可以分为轻、 中、重3级。
一 Schindler分类
一 Schindler分类
Schindler于1947 年通过半屈式内镜所见, 并根据内镜表现与组织学改变进行对比,把胃非 特异性炎症称为慢性胃炎,根据内镜形态学表现 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Biblioteka 一 Schindler分类
浅表性 原发性
萎缩性
(原因不明)
肥厚性
一 Schindler分类
四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类
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 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 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胃 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病变的分布及范围:胃窦、胃体、全胃。
四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类
内镜下慢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 (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 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活检取材:见“病理组织学诊断”项。 内镜胃炎的诊断书写格式:除表明胃炎类型、分 布范围外,对病因也尽可能加以描述。举例说明: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ylori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60例

血; 玄参 、 葛根滋阴凉血 ; 穿 山甲舒筋活络 ; 牛膝引药下 行 ; 甘草调 和诸 药 。全方 补气 、 滋阴、 活血 三法 同用 , 扶 正祛 邪, 达 到消瘀而 不伤 正 , 以黄芪 、 葛根 、 当归 、 玄参 复荣 , 穿 山 甲、 牛膝 、 水蛭 、 地龙 、 全 蝎通脉 , 共奏复荣通脉之效 。现 代药理学研究表 明, 黄芪、 玄参 、 葛 根具 有 降低血 糖 的作 用, 且黄芪能降 低血小 板表 面活性 , 抑制血 小板 聚集 n ; 水蛭 中含有水蛭素等生 物活性物 质 , 可有效地 抗凝 、 抗血
me d i t o n m i c r o s c u l a r d i s o r d e r s i n d i a d e t i c p a t i e n t 『 J 1 . B l o o d
பைடு நூலகம்
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 可以改善患 者临床症 状 , 促进患 者病
病变的临床观察 [ J ] . 中华 内分 泌代谢 杂志 , 1 9 9 9, 1 5 ( 3) :
1 8 1—1 8 2 .
[ 7 ] 苏秀海 , 孙文亮 , 李宝芬 , 等.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 糖尿病周围
血管病变 7 6例 l 临床研究[ J ] . 河北 中医, 2 0 0 6 , 2 8 ( 1 ): 1 3一
情恢复 , 提 高 AB I 及足部皮 温 , 延缓 或阻止糖 尿病足 的发 生, 且 未见 不 良反应 , 此方 法防治糖 尿病 足安全 、 有效 ,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J i a n g Y, J a h a g i r d a r B N, R e i n h a r d t R L , e t a 1 . P l u i p o t e n c y o f ue r s ・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作者:贾树才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06期小莉和她的的闺蜜都有慢性胃炎,看了今年《家庭医学》第3期《明明白白看胃炎》一文后,鉴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是癌前病变的恐惧,同时也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类型的慢性胃炎,就拉着闺蜜一起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

不料想,拿到胃镜报告后两人都是一头雾水,不仅报告中那些医学术语一个也看不懂,而且小莉诊断是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闺蜜报告是慢性隆起性胃炎,和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知识怎么都对不上号……患者拿到有关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包括书写规范和不规范的,往往都是一头雾水。

常见诊断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疣状胃炎、红斑性胃炎、隆起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等。

下面,对这些常见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加以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和分型多数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都是炎症反应或萎缩,因此,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

由于人们的习惯难改,现在很多医生仍然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写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浅表”只是病变深浅的划分,毕竟不如萎缩和非萎缩更能直观地反映究竟有无萎缩的改变。

慢性胃炎的确诊除了胃镜检查之外,还要结合病理检查(活检标本),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并不能达到100%,一般为60%左右。

当两者不符合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因为病理检查是最权威的。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萎缩、减少。

只要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检查一般要取多块标本,其中只要有一块发现萎缩,就可确诊。

描述基本形态的术语解读胃镜检查是对胃黏膜的镜下直观性检查,主检医生会通过一些医学术语,表述自己通过胃镜看到的胃黏膜情况。

这些医学术语描述了胃黏膜的一些基本形态。

红斑呈现红色的斑,既不高起,也不凹陷。

在桔红色黏膜背景上出现片状、条状或局灶性弥漫性发红的红色充血区,即所谓黏膜花斑或红白相间现象,根据充血区与背景区的分布情况,又分为以红相为主或以白相为主。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炎类型,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治疗存在易复发、耐药性和副作用大的问题。

而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就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外因和脾胃虚弱、气机郁滞等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

《内经》云:“胃者,仓廪之官,五味之本,矿藏精微”。

胃主受纳、消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主要是由于胃气不和、脾虚失健而引起的。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调和胃气。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中医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手段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在选择药物上坚持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的脾胃虚弱、气滞等不同证候来选药。

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陈香砂丸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胃、理气和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毒性。

2. 食疗食疗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倡“饮食有节”,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制定相应的膳食调理方案。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选择易消化、滋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白粥等;对于气滞胃痛的患者,宜选择理气舒胃的食物,如莲子、香蕉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食疗调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抵抗力,减轻胃部不适。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舒缓胃肠道的紧张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足俞等。

针灸治疗可以起到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

4. 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甘露消毒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甘露消毒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频 数 和构成 比描 述 ,等级 资 料 秩 和检 验 检 验 ;计 量指 标用 ( z±s )进行 描述 ,采 用 t检 验或 秩 和 检验 。以 PG0 . 0 5为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4 结 果
6 5岁 。
1 . 3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2 年 1月  ̄2 0 1 3 年 1 2月在 本 院治疗符 合入 选条件 的患者 共 6 O例 ,男性 4 1例 ,女 性
资料 比较比性 。
2 治 疗 方 法
例 ,总有 效 率 为 6 O . O 0 % 。两 组 比较 ,治 疗 组 明 显 优
于对 照组 ,差 异有 显著性 ( PGO . 0 5 ) 。 4 . 2 两组 治疗前 、后 中医证 候积 分 比较 :见 表 1 。
对照组为 9 4 . O 0 ,差异具 有显著性 ( PG0 . 0 5 ) 。
5 体 会
3 . 1 临床 疗 效判 定 :参 照 《 中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3 ] 。
3 . 2 证 候 积 分 标 准 :以 胃脘 痛 为 主要 标 准 。无 :无 症状 ,计 0分 ;轻度 :隐 痛 ,持 续 时间每 天G 4 h不需
无 效 :胃黏 膜病 变无 改变 或加重 。 3 . 4 ¨C呼 气试验 :分 别 于治 疗前 、以及 停 药 1 个 月
味治疗 ,临床 疗效 满意 。现报 告 如下 。
1 临床资 料 1 . 1 诊 断标 准 :西 医诊 断标 准参 照 2 0 0 6年 中华 医学
会 消化 病分 会 上 海 会 议 慢 性 胃炎 研 讨 会 共 识 意 见 L 1 ] 。 中 医诊 断标 准 参 照 2 0 0 8年 中华 中 医药 学 会 发 布 《 中 医 内科 常见疾 病 诊疗指 南 ・西 医疾 病 部分 》关 于慢 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消化系统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它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却备受关注。

本文将讨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健康问题。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概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居于胃黏膜表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被认为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腔-胃-肠道传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道菌群的关系1. 肠道微生态失衡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

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数量下降,而有害菌数量增多,如大肠杆菌等。

2. 菌群多样性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

多样性是指菌群中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数量和相对丰度。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和整体健康。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健康的影响1. 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这种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增加。

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胃癌和淋巴瘤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

2. 免疫系统紊乱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一些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异常与哮喘、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3. 营养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在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进而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和消瘦等问题。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酸抑制药物治疗。

一旦感染被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培养也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诊断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诊断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诊断和治疗发表时间:2019-09-05T17:21:46.7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陈武春[导读]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炎类型,发病率高,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四川南充,637000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炎类型,发病率高,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我们应该尽早诊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且根据病人是情况,对症治疗。

什么是油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经由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液层以及上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是一种微厌氧、呈螺旋形的细菌,该类细菌对生长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

有资料报道显示,慢性胃炎患者中,60%-90%胃粘膜中可以分理培养处Hp,随着学者们对Hp的研究,加深对慢性胃炎的了解,发现了Hp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

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明确提出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一大病因。

如何诊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临床表现。

和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相比,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大同小异,大多数病人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等症状。

2,胃镜表现。

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镜下,黏膜改变以充血、水肿为显著表现,而且可见颗粒状增生。

胃镜检查中,若是出现以下征象,考虑是幽门螺杆菌感染:(1)黏膜呈现出弥漫性颗粒样增生状态;(2)胃窦部伴有明显的炎症表现,而且已经累及到胃体;(3)黏膜表现出红肿、糜烂等症状;(4)黏膜下可见出血点,或者是陈旧性血痂;(5)稠厚黏液斑。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

内镜下,黏膜改变缺乏特异性,因此,实验室诊断是确定Hp感染的常用方法。

对于慢性胃炎,病因学诊断中,检测Hp的方法较多,主要分成2种,一是经胃镜进行侵入性操作检查,如病理切片染色、快速尿毒酶试验等,二是不通过胃镜的非侵入性检查,如血Hp抗体测定、尿素呼气试验以及粪便Hp抗原检测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sl a d r u i w i a oe ti y , dptn otl ru e et y yra i 1 ,h c e -m ef l Pn e ( s,wc a a) a aeti cn ogop r t a db do lt g t ea f o a g m d e d n i s n r w er e H te e( i r
效优于对照组 ; 治疗组 H 根 除率 9 .% , 照组 8 .%, 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P >0 0 ) p 00 对 2 1 2组 .5 。结论 自
拟 平 胃方 联 合 抗 H p三联 疗 法 治 疗 。p 关 隆起 糜 烂 性 胃炎 疗 效确 切 。 H 相
【 关键词 】 螺杆 菌 , 门; 幽 胃炎 ; 医结合疗 法 中西 【 中图分类号 】 R53358 【 . . 文献标识码 】 A 【 7 0 文章编号 】 1 2 21(090 — 3 — 3 0 — 6 20)1 07 0 0 9 5
P ol’ o i lf w e e e S s t a  ̄dt p H paa o
J oTn n e i ,Sag a 208 i ogU irt hn hi 000 a v sy
【 bt c】 O jc v T bev ecn a eet f r tet f r i att rueac s c t t A sr t a bet e oosr t l i l fc o t a n o o v gsis o br ea oie i e h ic e m e s e rip 大学 附属 第一 人 民医 院 中医 内科 , 上 上海
【 摘 要 】 目的
208) 000
观察 自 拟平 胃方联合抗 幽门螺杆 菌( p三联 疗法 治疗 H 相 关隆起糜烂 性 胃炎的临 H) p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病在临床上占有相当比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一、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因病机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寄存在胃黏膜上皮层和黏液层中,其感染可以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甚至导致溃疡的形成。

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病因是外感邪毒,损伤人体正气。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情绪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脾胃气机不畅,从而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可以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保护层破坏,致使胃黏膜受到侵害,从而导致胃炎、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影响胃肠道内环境,进而导致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症状。

1. 调理脾胃气机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气机通畅对于保持胃肠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调理脾胃气机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轻胃肠道的病变。

2. 清热解毒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溃疡等疾病常伴有炎症反应,因此清热解毒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中药清热解毒,可以降低胃肠道炎症水平,减轻病情。

3. 修复胃黏膜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损害,需要及时修复。

中医药中有多种药物可用于修复胃黏膜,如黄连、苦参、连翘等,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可以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4. 调整饮食习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还包括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中医强调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康复。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 类号 :R 7 . 5 33 文献标 识码 :A
7 例 隆起 糜烂 性 胃炎 H l P感染 率 8 . 73 %。经 根 治 H P H P感 染是 隆起 糜烂 性 胃炎 的主 要致 病 因素之 一 ,隆起
文 章编 号 :1 7 . 1 42 0 ). 1 0 0 6 18 9 (0 82 0 7 .2
隆起 糜 烂性 胃炎又称 疣 状 胃炎 、痘 疹样 胃炎 。新悉 尼系 统和
2 方 法
20 年 《 国慢性 胃炎共识 意 见 》将 其 归属于 非萎 缩性 ( 06 中 浅表性 ) 胃炎 的伴发 表 现 …,其 发病 机 制仍 不 甚清 楚 。 临床上 治 疗各 家 不

21 胃镜 检 查 : 察 胃镜下 隆起 性 病变 的形 态 、 目及分 布 。 . 观 数
大 ,尤 其是 革兰 氏阴性 菌如 克雷 伯菌 属 、埃 希 大肠杆 菌铜 绿 假单
孢 菌感 染[ 33 C 医院感 染的 主要 防控措 施 .IU 缩 短I U 院 日,尽量 减 少创 伤 性操 作 ,合 理用 药 ,严 格无 C 住
菌 操作 ,I U 布 局和 设备 更加 合 理与 完 善 】 C 。
参 考文 献
[]蓝 如束 , 丽 , 光 付. 1 赵 廖 重症 监护 室感 染 菌群 分析及 控 制感 染
对 策 [] 中华 医院感 染学 杂志 ,20 , (4 :12 14 J. 0 2 0) 0 —0 .
险 因素 为高龄 ,住 IU 时间长 ,胸 腹腔 大手 术 后 ,介入 性操 作 , C 使用 呼 吸机 ,滥 用抗 生 素 ,探 视频 繁和 Iu 布局 与 监管 制度 不合 c
采 用 非 手术 治疗 者2 0例 ,结 合手 术 治疗 l 8例 。 治 愈2 例 0 (2 3 , 转 1 例 (4 1 , 效3 例 (. 5. %) 好 6 3 3 . %) 无 2 7 9%) 死亡 2例 ( 8 , 病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C u n o gP o ls s i l f in a g J n a g Sc u n 6 1 0 hn ) h a k n e e Ho t o J y n , i y n i a , 4 0  ̄C ia p ' pa a a h
Abta t sr c :0b etv oiv siaeterlt n hpo eifcino eio a trp lr a dc rncg sr i. t o s1 4c sso j cieT etg t eai s i f h ne t fh l b ce yoi n ho i a tt Meh d 2 ae f n h o t o c is
ga t cwa h i h s. epo ii a eofb l e u a ti swa o e t sr st eh g e t Th stver t i ierfx g s t slw s. l r i Thedfee ewa ini c ntP<005 . ncuso vea o ifr nc ssg f a . i . % Co l i nsSe r lc mm o n c o i srtsw e ea s c ae i d fee gr e ft nf ci n ofhei o a trpy o iTh nf ci n r t n dif rntt p h o i hr n cga tii r s o it d w t ifr ntde e so h he i e to lc b c e l r. e i e to a ei fe e y e ofc r n c ga t tsw eesg i c n if rnc s sr i r i n f a td fe e e . i i Ke wor y d: Chr n cg srt ; lc b ce ylr; n e to o i a tii He io a trp o i I f ci n s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法有哪些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法有哪些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法有哪些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近年来公认的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的微生物。

大量研究证实,该菌的发病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

一旦在胃中感染幽门螺杆菌,进入十二指肠,在正常黏膜上继续繁殖,逐渐穿透黏膜,引起皱纹和肥大,抑制胃液和十二指肠液的正常分泌,细菌可以快速水解尿素,然后产生大量氨,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破坏黏液细胞,这些因素对胃和十二指肠造成损害。

幽门螺杆菌 (HP) 是人类胃黏膜中的一种螺旋状革兰氏阴性细菌。

HP细胞很容易粘附在胃粘膜和胰腺深部的幽门上,不会与胃酸直接接触。

HP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活HP在河水中可以存活1周。

HP可以产生多种酶,例如脲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磷脂等。

其中,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氨,不仅保护细菌免受胃酶的侵袭,而且对胃黏膜细胞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过氧化物酶可抑制某些杀菌物质的形成,蛋白酶、脂肪酶等可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

HP产生的真空毒素可引起胃黏膜空泡变性,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和十二指肠的炎症变化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炎。

二、医学领域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向近年来,针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中医主张使用白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6g,黄连6g,竹茹10g,蒲公英15g,枳壳15g,马勃10g,甘松10g,茯苓10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两周为一疗程。

医生结合中医的优势,辅以西药,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提供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

如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阿莫西林 1000 毫克,每天两次口服;甲硝唑 400 mg 口服,每日 2 次。

两周为一个疗程。

在结果的关键指标中,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胃镜检查时胃黏膜改变,快速尿素酶试验H阳性。

分为近期临床(1个月后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镜检查1个月后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改善至轻度)、高效(1个月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次要的。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炎类型,其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传统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不和、脾虚湿滞等病理变化,应该以整体辨证为基础,综合运用中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手段,调整机体平衡,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目的。

一、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一)气滞型:胸闷、胁痛、烦躁易怒、腹胀、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

治疗方案:活血行气,舒肝和胃。

常用药物有青皮、枳实、柴胡、香附等。

(二)湿热型:上腹痞气、口苦、口臭、口腔溃疡、大便稠黏、小便短赤等症状。

治疗方案:清热利湿,和胃消食。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柏、苦参、白术等。

(三)脾虚湿滞型:腹胀、肢体沉重无力、面色黄暗、食欲不振、大便稠黏、舌苔厚腻等症状。

(四)肝胃不和型:胸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情绪波动、失眠多梦、头痛头晕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方法(一)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中药可根据病情加减选用,常见的中药有香附、青皮、柴胡、泽泻等。

(二)针灸针灸能够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达到调和胃肠的作用。

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三)艾灸艾灸能够温中散寒,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神阙、足三里、关元等。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胃部消化。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捏、推、拿等。

中医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中药内服、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常常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提高免疫力,减轻胃炎程度,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同时,由于这些治疗手段的疗效比较稳定,对人体的损伤较小,因此广受患者欢迎。

总之,中医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保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达到治愈病患的目的。

当然,治疗效果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病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两组 H P阳性率 比较( ) 例
注: 两组 HP阳性率 比较 , P<0 0 。 . 1
3 讨

参 考 文 献 [ ] 中华 医学会 消化病 学分 会. 1 中国慢性 胃炎 共识 意见 [ ] 胃肠 J. 病学 ,0 6 1 ( 1 :7 2 0 ,1 1 ) 6 4—64 8. [ ] 金 海 , 云燕.6 2 於 37例疣 状 胃炎与 幽门螺杆 菌 及病 理关 系的 探索 [ ] 中华 消化杂 志 ,0 5 2 ( ) 4 5 J. 2 0 ,5 8 :9 . [ ] 王永华 , 3 郭荣斌 , 汪鸿志. 胃炎与幽门螺杆菌、 泌素和表皮生 疣状 胃 长因子等相关的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 9 , ( )30 J. 1 71 5 : . 9 7 0
பைடு நூலகம்
会确认 的特殊类 型的胃炎 , 其临床表现无 特异性 , 内 镜 下 表现 有 特 异 性 , 以主 要依 靠 胃镜 诊 断 , 所 可独 立 发生 , 可伴 有多种 消化道疾 病 , 也 目前 病 因仍 不 清 楚 。它在 内镜下 具 有特 征性 的改 变 , 变 隆起 糜 烂 , 病 顶部 中央 凹陷较小 、 深 , 持续存 在 , 易消 失。 较 常 不 有 研究 表 明 J P与 疣 状 胃炎 密切 相 关 , H H 且 P检 出 率 高达 9 .8 。本 组 病例 H 3 1% P的检 出率 为 7 .% , 65 较文献报道低 , 但显著 高于慢性充血渗 出型 胃炎组 (3 1 ) 此 结 果 支 持 隆 起 糜 烂 型 胃炎 与 H 4 .% , P相关 的理 论 , 明 H 说 P感 染 是 其 主要 致 病 因 素 之 一 。其 机制 可 能 是 H P借 助 于 螺旋 状 体 形 和 多 根 鞭 毛 的动 力, 穿过 胃 表 面 黏 液 层 , 居 于 胃黏 膜 上 皮 细 胞 表 寄 面, 通过 某些 致病 因子 , 损伤 胃黏膜 。也有研 究 表 明, 疣状 胃炎属 H P相 关 性 胃炎 , P通 过 口进 入 胃, H 胃黏膜 是 H 的 自然 定 植 处 。HP致 病 因 素 包 括 空 P 泡毒 素 、 素 酶 分 解 尿 素 后 产 生 的毒 性 酶类 及 炎症 尿 作用 。H P感染后参与 胃黏膜 的免疫反应 , 使局部 胃 黏膜 免 疫球 蛋 白 IA、g 、g 和 淋 巴细 胞 、 细胞 g IG I M 浆 浸润 增 多 , 在 局 部产 生体 液 免疫 反应 , 炎症 转 变 并 使 为糜 烂 , 一 步 引起 糜 烂 处 黏 膜 的腺 管 及 腺 体 增 生 进 和腺颈部延长 , 从而使周边隆起 , 形成 中央坏死 凹陷
( 稿 日期 :0 9—1 收 20 0—2 ) 2
隆起糜 烂 型 胃炎 是 19 9 0年 悉 尼 国 际 胃肠 病 大
作者 简介 : 王 威 (91 )男 , 17 一 , 天津市人 , 主治 医师 , 士。 学

6 ・ 5
【 关键词 l 隆 起糜烂型 胃炎 ; 幽门螺杆菌 【 中图分类号 】 R 7 . 533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编 号 】 10-6 5 (00 0—05 1 0 3-30 21 )5 6—0 - - -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分为萎缩性 胃炎 和非萎缩性 胃炎 两 大类 , 而在 内镜 下 观 察 又 可分 为 : 充血 渗 出 型 胃炎、 平坦糜烂型 胃炎 、 隆起糜烂 型 胃炎 、 萎缩性 胃 炎、 出血 型 胃炎 、 流 型 胃炎 等 。其 中隆 起 糜烂 型 胃 返 炎较常见 , 又称疣状 胃炎 、 痘疹样 胃炎等 , 其特征是 胃黏膜 出现 多个 丘 疹 样 隆 起 , 球 状 突 出 于 胃黏 膜 半 表 面 , 部 中央 脐 样 凹 陷 , 陷 处 伴 或 不 伴 糜 烂 , 顶 凹 隆 起周 围多见 红晕 , 径 约 0 3— . m, 直 . 0 8c 隆起 一 般 小 于 20cl以 胃窦部 多 见 , . n, 病理 特 点是 胃上皮 细胞 与 基底膜间有大量淋 巴细胞浸 润 , 病 因及发病机制 其 尚未完 全 阐明。本 文拟 探 讨 隆起 糜 烂 型 胃炎 与 幽 门 螺杆 菌 ( P 感 染病 理结 果 的相 关性 。 H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我 院 20 . 0 7年 6月至 20 09年 5 月 内镜检 查诊 断 隆起糜 烂 型 胃炎 门诊 病 人 9 5例 , 剔 除消 化性 溃疡及 胃癌 1 4例 , 8 余 l例 , 中男 4 其 7例 , 女3 4例 , 女之 比为 13 : , 龄 l 男 .8 1 年 9—6 5岁 , 均 平 (3 2 4 .5±1 .3 岁 , 02 ) 同期 抽 取 12例 慢 性 充 血 渗 出 0 型 胃炎 作对 照 , 5 男 8例 , 4 女 4例 , 女 之 比为 13 男 .: 1 年龄 2 , 2—7 2岁 , 均 ( 6 2 平 4 .8±1 . 6 岁 。 13 ) 12 方 法 内镜 检 查 采 用 富 士 能 电子 胃 镜 . ( U I O 5 0 , 断 按 新 悉 尼 系 统 标 准 ¨ , 查 诊 F JN N 9 ) 诊 J检 断 为隆起 糜烂 型 胃炎 。 胃镜 检查 后 行 1C一呼 气 试 4 验 ,4 1C一呼气试 验 阳性 者 诊 断 为 H P感 染 。统 计 学
3 09 ) 0 13
【 要】 目的 探讨隆起 糜烂型 胃炎 与幽门螺 杆菌 ( P 感染 的相 关性 。方法 对 胃镜 确诊 8 例隆 摘 H ) 1 起糜烂 型胃炎病 人进行 1 一 4c 呼气试 验 , 与同期 慢性充血渗 出型 胃炎 的结 果进行 比较。结果 隆起糜烂 型
胃炎 H P阳性率 7 . % , 6 5 明显高于单 纯的充血渗 出型 胃炎 H P阳性 率 4 . % ( 0 0 ) 3 1 P< . 1 。结论 隆起 糜烂 型 胃炎 与 H P感染病 理诊 断有 一定 的相关性 。
的疣 状 物 引。
隆起 糜 烂 型 胃炎 的治 疗 仍 存 在 许 多 分 岐 , 人 有 认 为 对 无症 状 者 可 不 予治疗 , 有人 则 主 张积 极 治疗 。 处理 采 用 检验 。 从 现 有 的研 究 看 , 对伴 有 H P感 染 的 隆 起 糜 烂 型 胃 2 结 果 炎采 用 根 除 H P感 染 为 主 的治 疗 措 施 , 同时 应 给 予 隆起 糜烂 型 胃炎 H P阳 性 6 3例 , 7 . % ; 占 6 5 单 胃黏 膜 保护 剂 、 制 胃酸分 泌等 治疗 。在 第 十届 世 抑 纯充 血渗 出型 胃炎 H P阳性 4 4例 , 4 .% 。两 组 界 胃肠 病大 会 上 , 病 已被 列 为 具 有 高 度 癌 变倾 向 占 31 该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见表 1 。 的疾 病 之一 , 应 予高 度重 视 和密切 随 访 。 故
IA NA D C L J U N L I I N ME I A O R A
《 海南 医学) o o年第 2 卷第 5期 2l l

经验 交流 ・
隆 起 糜 烂 型 胃炎 与 幽 门螺杆 菌 感 染 的 相关 性
王 威
( 津 中 医药大 学第 一 附属 院消化 科 , 津 天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