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主线,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原理。
一、物质辩证法物质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物质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而且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引起的。
在物质辩证法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物质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人们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的重要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导向。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原理,它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的方向。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导了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实践。
四、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阶级社会,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人们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的观点强调了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和实践意义。
马哲基本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 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 导作用,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 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 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两 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 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 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 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 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 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 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 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 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否定之否定原理;
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9.人的价值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一个无始无终、无限发展的统一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联结而产生的,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进行的,是由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哲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支柱。
总之,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支柱。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哲的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哲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总结一、马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实践和发展观等。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和相互作用,在理解社会历史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工具,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体,并在不断的斗争和转化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了解事物的矛盾本质,只有抓住事物的矛盾和变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三、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无论是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分析和研究阶级斗争的规律,可以认识到社会改革和革命的必然性,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四、实践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探索、实践的改造才能不断地发展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理论,以适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实践和发展观。
这些原理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关于客观世界和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发展的本质,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感性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有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存在的基础,社会、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没有从虚无中创造出思维和意识,人类意识和思维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活动是物质发展的表现。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事物并不是单纯的、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从否定到肯定、从局部到整体的统一发展过程。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阐明事物的本质。
在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中,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矛盾是一切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在实践活动中,辩证法不仅要求人们客观地分析和处理矛盾,而且要求人们主动地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重要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的总和,它是物质文明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产关系则指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人们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正确把握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完整word版)马哲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辨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根本矛盾——贯穿始终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矛盾及其各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非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的性质:对抗性矛盾——采取外部冲突方式来解决矛盾非对抗性矛盾(4)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3)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 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
它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结合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原则。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核心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最后,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核心原理。
实践原则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原则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原则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原则。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哲学基本原理体现了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
以下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1. 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根本的,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强调,社会的基础是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3. 历史决定论:马克思坚信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法则进行的,而不是由偶然事件决定的。
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4.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的对抗,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5.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摆脱剥削,实现全面的自由和个人发展。
7. 社会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
马克思的哲学基本原理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探索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24条马哲原理
24条马哲原理
1、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方式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不能把它教条化、绝对化。
10、意识的革命性能动性
11、物质决定意识
1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13、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
历史的统一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6、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
本矛盾。
19、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2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
精神活动
24、想问题、办事情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辨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联系: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根本矛盾——贯穿始终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矛盾及其各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非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的性质:对抗性矛盾——采取外部冲突方式来解决矛盾非对抗性矛盾(4)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3)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 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的一切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3)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世界无限多样的发展。
(3)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量变的形式:1)构成事物成份在数量上的变化2)构成事物成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质变的形式:1)爆发式的飞跃2)非爆发式的飞跃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表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1)质量互变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我们做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事物发展固有的阶段性,又要在上一阶段为下一阶段做好适当的准备。
3)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一方面要立志改革,不停顿的前进;另一方面又要稳步扎实,立足当前,不要超越客观可能,做冷静的促进派。
3 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和否定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是指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他肯定这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他事物。
否定:是指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他促使一事物向他事物的转化。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关系:对立统一1)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肯定代表事物内部稳定、保守的方面;否定代表事物内部活跃的,要求变革的方面。
2)肯定和否定又是统一的,肯定离不开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离不开肯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辨证的否定观:1)任何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决定性的环节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5)作为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被称为“扬弃”,即既有克服又有保留。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要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而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2)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经过两次否定,构成了发展的一个周期,在更高阶段上得到新的发展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3)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否定形式的特殊性:1)自然界的否定是自发的2)社会的否定是通过有意识的人自觉进行的曲折发展的特殊性:1)回复——事物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逆转、倒退——异常情况下发生的三、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1原因和结果2必然性和偶然性3可能性和现实性4现象和本质5内容和形式四、实践和认识1 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客观性社会性(2)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相互关系: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受制约、反作用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四条:来源、动力、目的、标准3 认识的辨证运动(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对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认识2)特征:直接性、表面性3)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1)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2)特征:间接性、抽象性3)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两者辨证关系: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分:依赖、有待发展、相互渗透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2)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材料加工提炼(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1)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2)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1)指导实践的理论认识应当是正确的2)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3)为什么实践和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 从客观方面看2) 从认识的主体来说3)从过程的推移来说五、真理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作为检验它的标准,既不是主观思想,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社会实践。
◇2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实践的特点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相对照,主观同客观相符便是真理,不符合便是谬误。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极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确定:任何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不确定: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实践有着历史局限性,认识的真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着的实践检验。
2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1)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思想路线是指化为指导思想用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认识路线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一切此实际出发(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实事求是(核心、目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途径)总之: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学习认识论、真理论乃至整个辨证唯物主义所得出的结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指从那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经过研究把握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
与时俱进:指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保持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统一。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相互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内在要求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生产力概念:即社会生产力,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要素:劳动对象——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生产力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科学技术本身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它渗透在生产力的各个基本要素中。
通过教育和训练,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使劳动者具备必要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科学物化在生产资料中,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可以大幅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的结合,会引起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这种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概念: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的社会关系。
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的类型:1)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2)生产资料私有有制为基础的生产(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迟早要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来实行,表现为:◇1适应推动◇2不适应,阻(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内容:1)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变化发展方向;2)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意义:1)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2)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了解历史、研究社会问题的钥匙;3)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4)它是我们反对一切违反这一规律客观要求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理论武器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经济基础:概念: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注意的问题:1)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2)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3)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上层建筑概念: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
分类: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主导地位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3)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社会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2)社会形态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辨证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辨证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