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临床宣讲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临床应用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在产前诊断、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宫颈癌、肺癌)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血液系统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胞遗传学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常规的细胞遗传学分析(CC)方法只能分析中期染色体,而对间期细胞、复杂核型细胞和染色体微缺失无法进行诊断。
而FISH技术弥补了CC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被广泛用于血液肿瘤的研究、诊断等方面。
在临床上对血液肿瘤的FISH检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染色体异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检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M3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和M2b中的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
对融合基因的检测不但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还能帮助我们估计患者预后情况以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②基因缺失的检测一些关键基因的缺失有助于我们对肿瘤进行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但是目前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分辨率低,只有大于4.5 Mb的缺失才能检测到,而FISH分辨率高,可以弥补染色体显带技术用于检测微小缺失的不足。
在临床应用中,如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缺失提示患者的预后很差,疾病进展较早,且对联合化疗不敏感,多数生存期仅为3个月。
而同样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如检测到13q单一缺失则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到133个月。
③对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状态监测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新时代肿瘤诊疗的重要手段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FISH)是一种现代肿瘤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技术原理FISH技术首先需要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并进行脱水、固定和切片等预处理。
随后,通过特定的探针标记DNA部位,FISH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等基因结构异常。
同时,FISH技术能够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直接定位到细胞核内某个部位,提高了细胞水平的检测精度。
临床应用FISH技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检测和治疗决策。
例如,FISH技术可以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对赫赛汀治疗的敏感性和疗效。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检测多种癌症患者的病理类型、亚型和分级等信息,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制定和预后评估的精准性提高。
FISH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遗传学疾病的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未来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FISH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例如,利用荧光标记的超高分辨率探针,可以实现单基因级别的检测。
此外,结合缺损补偿系统、多肽分子探针等新技术,FISH技术将更加高效、快速、精确地检测细胞内的基因变化和功能异常。
同时,在分子分型、免疫分析、仿生工程等多领域的应用下,FISH技术的潜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前的肿瘤诊疗范畴。
总之,FISH技术作为一种现代肿瘤检测手段,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癌症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展,FISH技术的发展将为肿瘤诊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
(注:本文700字)。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一、简介- 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即原位荧光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FISH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提供重要的染色体遗传学信息,用于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
二、FISH检测的原理- FISH技术基于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标本中的特定DNA序列发生互补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检测特定基因组或染色体的异常。
- FISH检测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定量和定位信息,特别适用于检测具有微小或亚显性突变的染色体异常。
三、临床应用领域1、适用于癌症诊断和分型- FISH检测可以检测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重排,从而辅助癌症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例如,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以确认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
2、适用于先天性遗传病的筛选和诊断- FISH检测可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智商障碍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用于婴儿和先天性遗传病的筛选和诊断。
3、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 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如BRCA1和BRCA2基因异常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风险相关。
4、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追踪- 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性病原体的核酸序列,辅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追踪。
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1、样本处理- 对于固定的细胞或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脂、脱水等预处理步骤。
- 不同类型的标本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骨髓涂片、组织切片等。
- 样本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核酸完整性和避免污染。
2、探针设计与标记- 根据要检测的目标基因或染色体序列设计特异性的核酸探针。
- 核酸探针需要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进行标记,以便在荧光显微镜中观察到。
- 标记的探针需要存储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保持标记稳定性和活性。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展望
01
技术改进与创新
未来需要不断改进FISH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假阳性
或假阴性的发生率,以满足临床对精准诊断的需求。
02 03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加强FISH技术与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深 入探讨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标准,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深 入的诊疗方案。
荧光标记
图像分析系统
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 可以捕捉并分析荧光信号,从而对染 色体结构和数目进行精确评估。
探针通常被荧光物质标记,以便在显 微镜下观察和计数。通过不同的荧光 颜色,可以区分不同的染色体或基因。
Fish技术的分类
染色体FISH(Chromosome FISH, CGH-FISH):用于检测 染色体数目异常,如染色体拷贝
04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
展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FIS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肿瘤基因变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FISH技术通过标记特异性探针,能够检测血液肿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 以及基因扩增、缺失等变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 瘤中,FISH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变异,如BCR-ABL融合基因、MYC扩增等,从而协助
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FISH技术可以检测淋巴瘤患者 淋巴结或骨髓样本中特定基因异常,如MYC、BCL2、 BCL6等基因的重排或扩增。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对待测标本DNA序列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是遗传学异常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较于核型分析,FISH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的优势,是血液肿瘤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规范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病理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血液学、病理学和检验学专家,制定了FISH 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
1 FISH在血液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1.1 诊断分型遗传学改变是血液肿瘤诊断分型的主要依据。
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的髓系/淋系肿瘤(MLN-TK)、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大B 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伯基特淋巴瘤(BL)、边缘区淋巴瘤(MZ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等均需要借助FISH检测关键的遗传学异常才能精准分型。
1.2 预后分层目前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已提出了基于遗传学异常的预后分层/评分体系。
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的预后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指导治疗CML患者中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的发现开启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此外,针对PML::RARA融合基因或其他RARA重排的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ABL信号通路(ABL1、ABL2、PDGFRA、PDGFRB重排)的TKI药物、JAK-STAT信号通路(CRLF2、JAK1/2/3重排)的JAK抑制剂、FLT3重排的FLT3抑制剂、ALK重排的ALK抑制剂等均已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ppt课件
nuc ish(MLL×2)[400]
nuc ish(MLL×2)(5’MLL sep 3’MLL×1)[100/200]
nuc ish(CEPX×2)[2]//(CEPX,CEPY)×1[398]
ABL BCR
ABL BCR
A
B
A: nuc ish(ABL,BCR)×2 B: nuc ish(ABL ×2,BCR ×3)
FISH技术要点
样本浓度、切片厚度、细胞状态 充分低渗与固定 制片环境温度与湿度 探针充分混匀 变性液pH与温度 橡皮泥严密封片 洗脱液温度 抗衰变剂
规范判读
• 规范正常和异常信号 • 杂交成功率>75% • 计数数量、方法: •单人,分别于不同区域各连续计数200个细胞 •双人,每人于不同区域各计数200个细胞
A
TEL
B
TEL/AML1
TEL
C
A: nuc ish(TEL×2,AML1×3)(TEL con AML1×1) B: nuc ish(TEL×1,AML1×4)(TEL con AML1×1) C: nuc ish(TEL×2,AML1×5)
D5S721 D5S721 EGR1 D5S721
EGR1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血液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一、技术 二、质控 三、 临床应用 四、多技术结合应用案例
技术理论
细胞遗传学发展简史
1888 提出 染色 体 1914 染 色 体 畸 变 导 致 肿 瘤
1950-1960
1960 发现Ph 染色体 CML
显带技 术高速 发展 G/R
FISH 中期/间期
ABL
BCR
ABL
探索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探索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FISH检测在癌症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FISH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异常,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癌症类型和恶性程度。
例如,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中的HER2基因扩增情况。
HER2基因扩增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通过FISH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HER2基因扩增,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FISH检测在肿瘤治疗监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以调整治疗方案。
FISH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医生可以通过FISH检测评估肿瘤细胞中的EGFR 基因突变情况,以判断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EGFR基因突变,说明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医生可以继续使用化疗方案;反之,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FISH检测在遗传性疾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基因中的突变。
例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携带APC基因突变。
通过FISH检测,医生可以准确地发现APC基因的突变,为患者及家族提供遗传咨询和早期干预措施。
然而,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FISH检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检测成本较高。
FISH检测过程中,探针的选择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操作经验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FISH检测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选择检测项目。
FISH检测作为一种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FISH检测在癌症诊断、治疗监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FISH检测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也使我们拥有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应对疾病的威胁。
如何准确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治愈疾病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
如何对疾病进行正确的分型和诊断却是上述工作的基础。
只有全面地把握病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才能为病患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要求疾病的诊断工作能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结果。
而古老的“望、闻、问、切”和传统的常规手段已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对疾病诊断的要求,迫切需要将新的技术引入疾病诊断领域。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末,Pinkel和Heiles将FISH技术引入染色体检测领域后,FISH技术就在临床诊断及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显示出与一些传统技术相比的明显优势。
与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法(IHC)相比,FIS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正广泛应用于肿瘤等多个领域的临床诊断。
免疫组化的检测对象是疾病相关的蛋白。
由于蛋白的表达和本身的构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例如酸、碱和变性剂),检测条件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此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判断依赖于检测者对显色结果的主观判断,对于一些弱阳性的结果,不同的检测者容易产生分歧。
上述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最终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对象是细胞中的DNA,致密的双螺旋结构使DNA 可以历经千百万年而依然保持良好,其结构稳定,不易被环境条件影响,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FISH在乳腺癌中的应用1、检测项目:HER-2/neu基因、17号染色体数目临床意义:1)指导赫赛汀的使用;2)指导临床常规药物的应用:研究表明HER-2/neu基因扩增的病人用高剂量的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药物更有效;3)预后判断:HER-2/neu基因扩增的病人预后差,存在高复发率的危险。
2、与常规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相比的优势:1)免疫组化结果评判存在主观性,对于1+、2+结果存在不明确的可能;IHC存在10%-20%的假阳性;5%-10%的假阴性;2)免疫组化无法判断是因为HER-2/neu基因扩增还是由于1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性造成的蛋白表达,而1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性扩增的患者对于赫赛汀治疗效果不明显;FISH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3)CISH的优点是在普通光镜下即可检查,但对低倍扩增及染色体非整倍扩增检测灵敏度下降3、乳腺癌患者TOP2A基因的检测临床意义:1)指导用药:TOP2A基因异常的乳腺癌患者对于含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更为敏感。
TOP2A扩增的病人使用CEF方案进行治疗可以降低61%的复发风险和51%的死亡风险,而没有TOP2A扩增的患者使用CEF方案只能降低6%的复发风险和10%的死亡风险;2)判断预后:TOP2A基因异常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且TOP2A缺失的病人预后更差。
4、与常规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相比的优势:1)敏感性和特异性高;2)免疫组化法不能检测TOP2A基因的缺失,而FISH技术可以精确的判断基因的扩增或缺失。
FISH在宫颈癌中的应用1、检测项目:TERC基因临床意义:1.)辅助病理分级:如果有TERC基因的扩增,则有90%的可能病理分级在CIN2以上;若无TERC基因的扩增,则有90%的可能病理分级在CIN1以下。
风险预测:伴有hTERC基因扩增的癌前病变的病人有52%-96%的恶变可能。
运用FISH技术进行hTERC基因扩增的检测极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FISH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新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一经出现,便成为众多科学家,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的FISH(荧光原位杂交,它是利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并直接以荧光素标记或先以生物素或地高辛等半抗原标记后再与靶DNA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素标记物,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信号,从而对标本中待测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的技术。
由于利用FISH技术,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基因组的异常状况,因而大大地提高了染色体分析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探针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发展,再加上荧光标记手段的强化,使得FISH技术渐渐受到临床学者们的关注,越来越多临床学者们利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临床诊断或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
在我国,最早引入FISH技术进行临床检验的方法的是进行白血病分析的血液学家们,他们通过利用文献上已知的各种与血液疾病相关的基因作为检测的目标,通过这类基因或特殊区段在细胞染色体上的不同表现,从而分析、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与病因,并以此作为辅助决定后续治疗方案或监控患者预后情况的依据。
由于FISH在临床诊断的应用,是基于一些已知与疾病确切关联的基因序列设计探针进行检测的,过去,由于对疾病的生理现象与基因组的异常情况的了解不足,使得以FISH为基础开展的诊断项目只能局限于一些为人所熟知的易变基因的检测中,如最常见的BCR/ ABL 两对基因易位检测常被用于作为CML白血病分型判别标准之一(见图1,随着学者们对各种临床疾症起因的研究的渐渐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基因组水平的变异相关,此外,由于学者们对FISH 技术的了解与普及,现时,很多临床学家们除了沿用FISH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新应用图1. Vysis血液病四种特殊探针类型Dual Color, Single Fusion,双色单融合探针用于检测细胞内发生的高百分比的特异性染色体易位,DNA杂交靶位点位于两个遗传断裂点之间。
fish技术在临床上应用
fish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医疗领域也开始尝试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诊疗水平。
其中,fish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传学技术,正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本文将对fish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fish技术全称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能够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检测和鉴定染色体的技术手段。
通过与含有荧光标记的特定DNA或RNA序列杂交,可以使得这些序列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信号,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在临床上,fish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染色体异常的检测fish技术在染色体异常的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对染色体进行特定序列的染色体间的“配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发现遗传病变,包括染色体缺失、易位、重复等问题。
这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肿瘤诊断fish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而且,fish技术对于微小残存病灶的检测也非常敏感,能够在临床上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
三、遗传病的筛查fish技术在遗传病的筛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胎儿细胞或新生儿细胞进行fish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患有遗传病风险的个体,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减少患病的可能性,保障健康。
四、肿瘤治疗监测除了用于诊断外,fish技术还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监测。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可以及时了解肿瘤细胞的发展演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及肿瘤的耐药机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fish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更快速地进行疾病诊断,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还可以为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fish技术虽然在临床上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检测范围有限、操作流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
各细胞遗传学亚组MM患者生存期(n=351)
24.7
42.3
50.5
Fonseca R. Blood 2003;101:4569-4575.
各细胞遗传学亚组MM患者生存期(n=159)
Fonseca R. Leukemia 2006;20,2034-2040.
(二)白血病FISH产品
样本DNA变性
FISH技术的特点
操作简便,探针标记后稳定,利于回顾性分析; 方法敏感,能迅速得到结果,24小时就可以完成检测; 标本来源丰富,间期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分化或未分
化细胞及死亡或存活的细胞皆可以被检测。
FISH探针标记类型
telomere subtelomere
着色探针 着丝粒探针
111 32 79
114
133
Dö hner H, Engl J Med. 2000;43:1910-1916.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检测BCR/ABL融合基因、ASS基因。
推荐样本:骨髓
适用人群: CML初诊及治疗监测的患者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
•探针:GLP BCR/GLP ABL
评估预后
CBFB基因断裂重组的AML患者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ALL主要是儿童疾病,75%发生在6岁以下的儿童。 • 我国l5岁以下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73/10万,ALL是儿 童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DF探针 只可检测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不能区分主、次 断裂点,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及用药指导。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意义
辅助诊断CML 指导格列卫使用 药物使用效果评估 骨髓移植效果评估 鉴别诊断
辅助诊断CML
• t(9;22)(q34;q11)易位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特 异性染色体异常。 •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第二版)指出,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不是CML。这些患者的预后比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明显差。因此,对于BCR/ABL 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疾病。
GLP BCR/GLP ABL;GLP ASS GLP PML/GLP RARA GLP AML1/GLP ETO GLP CBFB GLP 4/GLP 10,GLP 17, GLP BCR/GLP ABL, GLP MLL, GLP TEL/AML1 GLP CSF1R/ GLP D5S23,D5S721 GLP EGR1/ GLP D5S23,D5S721 GLP D7S486/CSP7;GLP D7S522/CSP7; GLP D20S108/CSP8 ;CSP X/CSP Y; CSP X/CSP Y GLP IGH GLP IGH/GLP BCL2 GLP IGH/GLP CCND1
ATRA治疗APL的主要机制是靶向降解PML/RARA融合蛋白,促进阻滞在早幼 粒细胞阶段的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 ATRA是治疗APL的首选药物,缓解率能达90% 。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检测CBFB基因断裂重组。 推荐样本:骨髓
适用人群:临床可疑M4患者
CBFB基因断裂重组检测试剂盒
探针:GLP CBFB CBFB基因(Core binding factor β,CBFB):核心结合因子 ,位于 16号染色体上。
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性染色体错配骨髓移植 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FL) 套细胞淋巴瘤(MCL)
淋 巴 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伯基特淋巴瘤(BL)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GLP BCL6
GLP C-MYC GLP MALT1 GLP MALT1/GLP API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 GLP 1q21
临床意义
判断生存期
• 预后较差 P53缺失(24.7个月) 1q21 扩增(21.9个月) IGH发生t(4;14) t(14;16)易位(24.7个月) • 预后中等(42.3个月) RB1缺失 D13S319缺失 • 预后较好(50.5个月) IGH发生t(11;14)易位或者其他遗传改变
ASS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
ASS为精氨基琥GLP ASS
ASS基因检测意义
评估CML患者预后
9-28%CML患者伴有含ASS基因的9q34区段的缺失,此种患 者预后差,慢性期易急变。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WHO建议的髓系肿瘤分类方案中指出, 伴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易位的AML应作为单独的一类AML, 包括t(8;21)(q22;q22)(AML1/ETO)、 t(15;17)(q22;q11)(PML/RARA)、 inv(16)(p13;q22)(CBFB)、11q23(MLL)异常。 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11)(PML/RARA)、 inv(16)(p13;q22)(CBFB)三种指标提示AML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 11q23(MLL)异常提示AML患者预后中等。
centromere
whole chromosome paint
位点探针
locus specific
二、血液肿瘤分子学基础
•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 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 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PML/RARA融合基因:抑制野生型RARA的正常功能,阻断细胞分化,细 胞发生持续增殖。
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意义
辅助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可见于90%以上的APL中,成为APL的一个特异标志。
指导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 用药
AML1/ETO融合基因:竞争性抑制AML1靶基因的活化,干扰细胞正常的增殖与 分化。
AML1/ETO基因检测意义
辅助诊断M2型AML
AML1/ETO融合基因可见于92%的M2型AML患者中,特别 是和我国首先提出的M2b型密切相关。 判断预后 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好的标志,患者对治 疗反应佳,完全缓解率可达90%,5年无病生存可达50%7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
推荐样本:骨髓
适用人群: 临床可疑M3的患者
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
探针:GLP PML/GLP RARA PML基因(promyelocytic leukaemia,PML)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 位于15号染色体上。
RARA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 ,RARA ) :维甲酸受体基因,位于 17号染色体上。
• GLP RB1
• CSP 12
临床意义
判断生存期
• 预后差 P53缺失(32个月) • 预后较差 ATM缺失(79个月)
• 预后中等 CSP 12三体(114个月)
• 预后较好 RB1缺失(133个月) D13S25缺失(133个月)
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
各细胞遗传学亚组CLL患者生存期(n=325)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检测 P53、RB1、D13S25、ATM基因以及12号染色体。
推荐样本:外周血
适用人群: 已确诊为CLL,需评估预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患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检测试剂盒
• GLP P53
• GLP ATM
• GLP D13S25
GLP ALK
(一)浆细胞疾病FISH产品
多发性骨髓瘤(MM)检测 P53、RB1、D13S319、IGH基因及1q21位点。
推荐样本:骨髓 适用人群: 已确诊为MM,需评估预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MM)检测试剂盒
• GLP P53
• GLP D13S319
• GLP IGH • GLP RB1
•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能够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 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
三、FISH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往往有其特异的染 色体异常,利用FISH技术检测血液肿瘤分子水平的细胞遗传 学改变,为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提供了重 要依据。
BCR/ABL融合基因通过t(9;22)号染色体易位而形成。 9号染色体上原癌基因(Abelson proto-oncogene, ABL)的断 裂点比较恒定,22号上断裂点簇集区(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 BCR)的断裂点不恒定。
ES探针
可区分BCR/ABL融合基因形成于主要断裂点或次要断 裂点,用于初诊和指导格列卫用药。
指导格列卫用药
• BCR/ABL基因产物: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多条信号 传导途径,使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和抑制凋亡。 • 格列卫是在研究出CML患者高表达BCR/ABL融合基因蛋白产 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的特异性抑制BCR/ABL融合基因 产物的分子靶向药物。
• 采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一旦 确定了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就可以考虑使用格列卫进 行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探针名称
GLP P53, GLP RB1 ,GLP D13S319 GLP IGH, GLP 1q21 GLP P53 GLP ATM GLP RB1 CSP 12 GLP D13S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