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位置和文献表达的现状
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走向繁荣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庆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刘雪立.[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感悟.《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马智.[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of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鲍国海.[7].《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的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周芳.[8].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9].《电力系统自动化》和《高电压技术》入选“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4期.[10].中国科技服务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科技管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6年1期.张清正.魏文栋.孙瑜康.二、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WTO规则一致性研究.作者:李晓雪.世界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2].中国科技安全问题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商健霞.国际政治电子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3].中国科技市场成熟度研究.作者:吴腾宇.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2013(学位年度)[4].杨振宁的中国科技发展观.作者:叶俊.科学技术哲学广西大学2007(学位年度)[5].中国科技证券公司变革管理研究.作者:吴洪伟.工业工程重庆大学2005(学位年度)[6].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王丽莲.公共管理上海交通大学2009(学位年度)[7].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外交:理论与实践.被引次数:2作者:李萌.国际关系上海交通大学2009(学位年度)[8].“中国科技梦”的历史形成及实现路径研究.作者:尹雯.科技哲学合肥工业大学2015(学位年度)[9].新时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析.被引次数:6作者:李明.科技哲学东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10].清代中期中国科技形象变迁的知识建构论分析.作者:梁俊娜.科学技术哲学广西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科技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4350WquasicontinuouswaveoperationofadiodefacepumpedceramicNd:Y AGslablaser. JunchiChenJiangLiJialinXuWenbinLiuYongBoXiqiFengYitingXuDongliangJian gZhongzhengChenYubaiPanYadingGuoBiaoYanChangGuoLeiYuanHongtaoYuanYany ongLinYunshengXiaoQinjunPengWenqiangLeiDafuCuiZuyanXu《Optics&Laser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Founding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InstituteofComputingTec hnology.ZhangJiuchunZhangBaichun《IEEEannalsofthehistoryofcomput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71[3]Expressionofthe1Ax1transgeneinaneliteChinesewheatvarietyandits effectonfunctionalproperties.Wang,YueshengLi,YinZhang,LiGao,XuanMiao,YingjieWang,ChengYang,Guangxi aoShewry,PeterR.He,Guangyuan 《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4]Measuringsciencetechnologyinteractionsusingpatentcitationsanda uthorinventorlinks:AnexplorationanalysisfromChinesenanotechnology. Wang,G.Guan,J.《Journalofnanoparticleresearch:Aninterdisciplinaryforumfornanoscales cienceand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2[5]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ofbrokenrice:anenzy maticextrusionliquefactionpretreatmentforChinesericewineproduction. HongyanLiAiquanJiaoXuemingXuChunsenWuBenxiWeiXiutingHuZhengyuJinYaoqi Tian《Bioprocessandbiosystems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8[6]Extractionofshikimicacidfromchinesestaraniseusingflashcolumnch romatographyona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column.Xue,M.Wang,Y.Meng,Z.Zhang,W.Wu,Y.Jiang,S.《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7/20[7]Multinanomaterialelectrochemicalbiosensorbasedonlabelfreegraph enefordetectingcancerbiomarkers. BingJinPingWangHongjuMaoBingHuHonglianZhangZuleChengZhenhuaWuXiaojunB ianChunpingJiaFengxiangJingQinghuiJinJianlongZhao《Biosensors&Bioelectronics: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Professi onalInvolvedwithResearch,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ofBiosensersandRela tedDevi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8]Largescalecollectionandannotationofgenemodelsfordatepalm(Phoen ixdactylifera,L.).Zhang,G.Pan,L.Yin,Y.Liu,W.Huang,D.Zhang,T.Wang,L.Xin,C.Lin,Q.Sun,G.Ba Abdullah,M.M.Zhang,X.Hu,S.AlMssallem,I.S.Yu,J.《PlantMolecularBi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6[9]EctopicexpressionofwheatTaCIPK14,encodingacalcineurinBlikeprot e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conferssalinityandcoldtoleranceintobacco. Deng,XiaominZhou,ShiyiHu,WeiFeng,JialuZhang,FanChen,LihongHuang,ChaoL uo,QingchenHe,YanzhenYang,GuangxiaoHe,Guangyuan 《Physiologiaplantarum》,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10]Highlysensitiveenumer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lungcancer patientsusingasizebasedfiltrationmicrofluidicchip.Huang,T.Jia,C.P.JunYangbSun,W.J.Wang,W.T.Zhang,H.L.Cong,H.Jing,F.X.Ma o,H.J.Jin,Q.H.Zhang,Z.Chen,Y.J.Li,G.Mao,G.X.Zhao,J.L.《Biosensors&Bioelectronics: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Professi onalInvolvedwithResearch,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ofBiosensersandRela tedDevi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四、中国科技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传承城市记忆,今昔和谐共生中国科技会堂改扩建工程的思考.窦志,2012建筑创作方法与实践论坛暨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学术年会[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部分退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王经武,200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19次学术研讨会[3]解析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在塑造国际科技形象中面临的问题.张晶,2008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4]2012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9]创新驱动数字转型追求卓越服务科技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大会报告主要创新观点综述.田甜.俞志华,2014第十二届(2014)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10]守住生存底线——中国科技报发展的远景思考.傅爱军,2002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
中文科技期刊的馆藏现状及读者利用情况分析
找 也作 了适 当 区别 , 在分 类 中 单列 出下位 类
目, 电技术 、 如 电子技术 类 细分 为 : 电信 技 术 ,
作为 国家科 技信息体 系重要 组 成部 分的 中科 院 图书馆 , 其丰富 的科技 期刊 馆藏 , 为 在
国家 和 中科院科 学 研 究 、 知识 创新 和 高技术 发 展 的服 务中发挥 着不 可替代 的作 用 。本文 就 中文科技 期刊近 3年 现刊收藏 的概 况及 读 者利 用 情 况傲 一 简要 分析 , 以利 于评 价 馆 藏
科技期刊总数的÷。 内容以数、 、 天、 理 化、 地、
生等 自然 基础科 学和环 境 科学 、 电子 技术 、 电 信 技 术 、 算 机 科 技 、 工 等 技 术 科 学 为 重 计 化 点。 现刊 排列方式 依据 《 中科 院 图书馆 图书分
新技 术 并 积 累 了大 量 的科技 信 息 , 仅可 以 不
科技 期刊是科 技 工作者报 道科 技成 果和 获 取科 技 信息 的窗 口, 时又是 科 技 人员 进 同
行科 技信 息交 流最重要 、 最有 效 的途径 。 技 科 期 刊 和科 研 工作 息 息 相关 , 如 中科 院孙 鸿 正 烈 院士所讲 :科 技研 究人 员在开 展一项 科学 “
工程技 术 ( 合 ) 综 能 源学 、 动力 工程
电 技 术 及 自动 化
l2 9 11 0
l2 3
65 . 34 .
45 .
电信技 术
电 子 技 术
14 0
8 8
35 .
30 .
计 算机科 学技 术
矿 业工程
12 l
5 4
40 .
18 .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引与存在问题探讨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引与存在问题探讨科技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医刊汇编译从经验总结来看,在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作为选题背景。
科技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是新颖而有学术价值,即要研究解决、创立或提出前人没有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要使选题新颖,就必须认清选题背景,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前人或他人的工作,并指出存在哪些不足或空白,从而确定新的论题和研究方向。
2.作为论题。
在撰写科技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中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作为本论题的论(证)述对象,目的在于指出或说明前人或他人对本论题已做的研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做深入研究,或研究的侧重点及切入角度不同,或研究方法不同,或在论据、论证方面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或引出新的解释和阐述,或进一步证明其可靠性、正确性,或发掘其新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3.作为反论题。
有的作者引用参考文献中的理论、观点、方法、结果或结论等,旨在将其作为科技论文中质疑、争论或反驳的对象。
作者以新的更充分的论据和更严密合理的论证过程,指出或证明前(他)人的观点、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存在的谬误或缺陷,得出不同或相反的观点、结果及结论,或对其进行适当修正。
4.作为论据。
在撰写科技论文时可将参考文献中的观点、论断、试验观测数据、研究方法、计算公式、实例、图表、结果、结论等,作为本论文的论据和论述材料。
这些论据和论述材料可在科技论文中起到验证、借鉴、参照、对比等作用,并借此表明本论文研究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
5.有利于落实和保护作者的著作权。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不仅体现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是论文作者应尽的一项法律义务。
合理、恰当地引用参考文献对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继承文献的科学价值和提供真实的科学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有不少的作者由于轻视参考文献标引的作用,因而对参考文献的标引和著录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如下:1.有些作者对写作科技论文时标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不标注或随意标注的问题。
科技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及提高途径
科技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及提高途径严梦【摘要】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引用情况现状,提出了提高科技期刊论文引用率的意义,讨论了科技期刊论文中常见的引用参考文献不准确、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较少、引用的参考文献范围较小、引用过多的英文参考文献问题。
分别从科技期刊论文质量和引用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科技期刊论文引用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科技期刊论文引用率的途径,指出要提高论文质量、强调参考文献重要性、重视论文被下载量等,以提高期刊影响力。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科技期刊;引用率;论文质量;引用环境【作者】严梦【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2科技期刊论文是科技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衡量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论文的产出量是逐年递增,英国皇家学会2011年发布《知识、网络和国家:21世纪的全球科研合作报告》,报告显示,一些新兴国家在全球科研产出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科研论文数量上的比重由4.4%上升到10.2%。
科技期刊论文引用率反映了科技论文对文献的引用次数,其指标是衡量其论文被科研工作者的认可程度。
当前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只重视论文的数量和是否能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而忽略了论文的引用率。
《知识、网络和国家:21世纪的全球科研合作报告》显示在论文引用率方面,中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增长幅度落后于论文数量的增长。
特别是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原因,一般在国际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普遍使用英语,而中国人的英语撰写论文水平普遍不高,不太容易被国外作者引用;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作者忽视了引用的重要性[1-3]。
科技期刊论文引用的文献,在论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科技史杂志》文献与注释撰稿说明及格式要求
二 、注释 ( 下脚 注 )用圈码 , : 每页重新编序号
1 注释性语 言: 对正文某些内容所作 的必要解释和说 明。语 占应尽可能简捷 , 点足与论题相关 的内容。极为 重
简 短 的 注 释 可用 随文 注 。
( )人 物 : 1 生卒年 , 籍贯 , 最重要教育背景 、 职、 任 学术贡献等 张文裕 (9 0 19 1 11 9 2年 ) 福建惠安人 , , 中国宇宙线物理与 高能物理 的开创者之 一 , 学部委 员( 9 7年 ) 9 8年 15 。1 3
3 文献 著 、 者 译
() 1 个人著作一律采用姓前 、 的形式 。外文名 , 名后 用缩写 ( 但不加缩写“ ” ; .) ( )多著 ( ) 2 译 者须提供前 3 的作 ( ) 位 译 者姓名 , 其余用“ 或“t 代表 。 等” e ” c
4 文 献类 型 及 标 识
文献类 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内部资料/ 档案
1 期
学
术
信
息
15 2
《 中国科技 史 杂 志》 献与 注 释撰 稿 说 明及 格式 要 求 文
(0 2年 1 21 月修订 )
本刊学术论 文的文献与注释分三类 , 撰稿格式和要求 如下
一
、
参 考 文 献
作者阅读的反映论 文的科学依据和文献出处的材料 , 除公 开出版物外 , 还包括档案和 内部文献 , 但是 不包括 手稿 、
类 型标 识 M C N J D R
其他
Z
析 出文献
A
注 :1 析出文献指论 文集/ () 专著/ 档案等文献 中的文章 ; 自同一文献 的不 同析 出文献 , 出 应视为不同文献。 ( ) Z’ 2 … 主要指资料 、 辞典等。 (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目间用下脚点 ; 三) 项 译者置于书 \ 报刊名称之后) ● 图书 序号 作者.书名[ .版次( M] 初版不注) .译著.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迄 页. 方一兵 .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 [ . M]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0 0 5 2 1 .2 . ( ) 荷 戴闻达.中国人对: N的发现[ .胡 国强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 9 3 5~2 . I I  ̄ M] 1 8 .2 8 S gr H l adEJ H lA R, la . io ehooy M] v1 i e o r , a Wii TIA Hs r o Tcnl [ .o.V. od n n C, my l lms ty f g Ln o :Ox r nvri rs , f dU iesyPes o t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报告
2.1 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根据教育部科技司截止 2004 年底的统计数据,对总量、创(复)刊年份分布、主管单位分布、区城 分布、语种分布、刊期分布、学科分布等情况作了统计分析。据此,截止于 2004 年底,全国高校共主办 有 1 494 种科技期刊。
这个数据与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的统计略有出入,其中高校科技期刊总量为 1 347 种,有 147 种的 差距。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的统计,截止于 2005 年 5 月 1 日,我国共出版有期刊 9 074 种,其中科 技期刊 5 387 种,占全国期刊总数的 59.37%,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从主办单位 的分布来看,其中:科研机构 1 399 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 25.97%;高等学校 1 347 种,占 25.00%(如 以教育部数据为准则此比例高出科技机构 2 个百分点,达 27.73%);学会、协会、研究会 1 339 种,占 24.86%; 政府机关 187 种,占 3.47%;工矿企业 181 种,占 3.36%;出版机构 256 种,占 4.75%;其他 495 种,占 9.19%;不详 183 种,占 3.40%。由此看来,科学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和科协系统大致形成了中国科技 期刊“三分天下”之势,是我国科技期刊最主要的三大出版系统。
湖南省
20
46
湖南省教育厅
0
5
66
湘 3/71
5
CN43 67
广东省
28
40
广东省教育厅
0
20
68
粤 4/88
20
CN44 75
广西自治区
13
27
40
自治区民委
1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一、概述文献学作为研究文献的学科,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文献学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
我国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文献的生成、传播、保存、整理、研究等多个方面。
而历史文献学作为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有的研究方法,在我国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的形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了文献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文献学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而历史文献学,作为研究历史文献的学科,不仅要关注历史文献的保存和保护,更要深入探讨历史文献的价值,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现代社会提供历史智慧的支撑。
我国文献学及历史文献学的现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虽然快速,但如何在数字化过程中保持文献的原貌和真实性,如何确保历史文献的完整性和价值不被破坏,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文献的研究也需要更深入、更广泛的探索,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历史学、文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对于我国文献学及历史文献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在保持传统研究优势的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文献学及历史文献学的创新和发展。
也需要我们加强对文献学及历史文献学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文献学的认识和了解,为文献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1. 介绍文献学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学术领域中的地位。
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学术领域中,文献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不仅是因为文献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记忆,更因为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文献的支撑。
无论是古代的经史子集,还是现代的科技论文、网络资讯,都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准确性探讨
1 目前 常 出现 的 错 误
1 1 著 者项错误 .
姓 和名 的错 误 , 包括 漏 ; 者 的遗 漏 。姓 、 倒置 ; 的错 漏 ; 的备 份标 识 遗 漏 ; 漏 姓前 的介 作 名 名 名 遗
词、 冠词 , 且大 小写差错 ; 复姓 的部 分遗漏 ; 少作者 ; 错 。如多 位作 者 只 著 录第 一 、 姓 第二 作者 而加 “t e a” l的情况 ; 或将最后 一名 作者代 替第 三作者视 为完 整而 著 录者 ; 只著 录第一 作 者 图省 力 而不 加“ ” 等 的情况 , 等等 。除 了缺 少第 二 、 著者 、 ( 三 缺 或多 ) 等” 著者顺 序有错 等情 况外 , “ 、 姓名 差错 以 同音不 同
参考 文献 对论 文有 着强有 力 的支 持作用 , 它既对作 者 的论 点 、 据 及 分析 过 程提 供科 学依 据 , 论 又 可为读者查 询原始 资料 和检索 文献 提供方便 , 是论文 的延伸 与扩展 。通过 对论文 参考 文献 的分 析 , 可 以找 出论 文学术 质量 与参考 文献使用 方面 的某些 联系 , 为提 高论 文质 量 提供 有 益 的参 考 。其 著 录质 量应是作 者 、 编者 和审稿 者共 同关 注 的对 象 , 然而 , 有关 研究 报 道 ¨ , 据 当前 有 些科 技 论 文 的参考 文
13 刊名错 误 .
未缩 写 、 写 不 当或 错误 ; 缩 刊名不 全 , 张冠李 戴 ; 以缩 写 刊 名 而用 全 称 刊 名 著 录者 时 有发 生 ; 不 刊
名缩写不 当或 缩写 过头 的 , 由一个 单独 的词 构成 的刊名不 能缩 写也 给缩 写 了 的情 况 ; 如 刊名 著录不完 整, 遗漏 了副 刊名 或正 刊名 , 或遗 漏 了刊名 中某些 部 分 ; 文 期 刊 中有 些 带 有增 刊字 样 (upe et 外 splm n) 的刊物并 非是期 刊 的增 刊 , 而是独 立 的期 刊 , 些作 者 将 增 刊 字样 省 略后 放 在 期 次 位 置 著 录是 不对 有
论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地位和功能
引 用原 创性 论 文 , 即提 出 这 一理 论 的最 早文 献 , 借 以表 明作者 深 知此 问 题 的源 头 。权 威 作者 的专 著 亦是 常 被 引用 的对 象 。如果 说 明期 刊 杂志 所载 知
a枝 晶的 数 量 、形 态 与大 小 随锶 含 量 的变 化 规 律
维普资讯
第 4期
20 0 2年 7月
湖
H U N A N E TA LLU R GY M
J 12 0 u. 0 2
论参考 文献 在科技论 文 中的地位 和功能
何 旭 初 ,贺 青 花
( 南省 冶金 材 料研 究所 ,湖 南 长 沙 湖 40 1 ) 1 0 4
& Se l kn 》 《 & 铜 》 看看 上 面 的论 文 , tema ig , 绒 , 都 可 以发现 ,每篇 论文 ,尤其 是论述 科 技 新成 果 的
论 文 ,都 或 多或 少 附有 参考 文献 ,往 往 成果 水 平
越 高 ,所 附 的 中外文 献 目录 越 多 。例 如论 述 国内
文 章编 号 :10-68 20 )o—04一o 0 5 04(00 4 06 3
oN TH E Po S TI I oN ND A FUN CTI oN F o R EFEREN CES I A CI N S EN TI C FI AN D TECH Lo G I No CAL PAPERS
的论 文 “锶 对近 共 晶 A1 i 金 中 a枝 晶 生长 一S 合 行 为 的影 响 ” ,参 考 文献 3 4篇 [ ;从 事 国家 自然 2 科学 基 金课 题 的 论 文 , 化学 镀 多元 非 晶态 合金 形 “ 成 规律 探 讨 ” ,所参 考文 献 多达 5 9篇 ] 。可 见参 考 文 献是 完 整科 技 论文 的 一个 组成 部 分 ,一个 不 应 缺 惑 的重 要部 分 。 科技 论 文 的 结 构 通 常 可 以 分 解 为 “ 言 ” 前 , “ 立论 ” 论 证 ” 结 论 ,“ 献 ”这 样五 个 部分 。 、“ ,“ 文 其 中共性 最 强 的是 “ 言 ”和 “ 前 参考 文 献 ” 。前 者 在结 构 中 的作 用是 介 绍本 论 文 的科 技背 景 、成 果 导读 ; 者 则是 对 本文 论 点 , 果 的佐 证 群 系 。 后 成 关 于这 后 一点 ,笔者 将 在 以下 的章 节 中进 一 步 的阐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报告
∗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期刊学基金资助课题(GBJZ 0501)。
卫生部 司法部
续表 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归属关系与部门分布(中央部委所属)*
1
0
1 京1
1
0
1 保定 1
国家民委
6
0
6 京 1,大连 1,武汉 1,成都 1,兰州 1,银川 1
交通部
1
0
1 大连 1
国务院侨办
2
0
2 泉州 1,广州 1
0
2
9
宁 1/1
2
新疆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
9
14
23
新 0/26
兵团
2
1
3
CN64
5
CN65 18
合计/所
541
955
1 496 111/1 496
1 494
185 73 16 9
62 5 387
北京无疑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中心,在属地登记的科技期刊达 1 580 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 29.33%。京、津、沪、渝 4 个直辖市的科技期刊总数达 2 213 种,占到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 41.08%。然而, 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 5 省区的科技期仅为 166 种,仅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 3.08%。看来,科 技期刊出版的中心城市效应是很显著的。
高校科技期刊年发论文总量逐年增长,仅对 1 025 种高校科技期刊发文总量的统计,1999 年 180 381 篇,2000 年 196 151 篇,2001 年 206 003 篇,2002 年 211 706 篇,2003 年 225 965 篇,2004 年为 235 954 篇。2004 年比 1999 年新增 5 万余篇,是 1999 年的 1.3 倍, 6 年总量达 1 256 160 篇 ,截止于 2004 年底 , 仅中国学术期刊网存储的 1 025 种高校科技期刊论文已达 2 674 259 篇;仅 1 199 种高校科技期刊 1999 年 至 2004 年的总被引频次已达 1 271 109 次;对 1 025 种高校科技期刊的统计,1994 年至 2005 年,发表省 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论文 16 383 篇,且逐年增长,1980 年仅为 2 篇,1992 年增至 100 篇,2005 年已增至 2 767 篇,其中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以及七五、八五、九五、十 五攻关项目达 6 767 篇,占总数的 41.30%,省部级项目 9 617 篇,占 58.70%。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个国家的科技期刊的出版状况,是该国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回颐我国科技期刊多年来的发展状况。
可以说在传播科学知识、介绍科研成果、积累科学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培养科技人才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科技期刊要想站稳自己的一方江山,任重而道远。
1我国科技期刊现状截至2007年6月,我国的科技期刊有近5100种,从数量上看,算得上是一个科技期刊大国了,但从质量上看,却不尽人意。
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的有892种,占到总数的18.6%,据《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总被引频次≥1000次的210种期刊中,其中,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132种,占629%,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期刊77种,占36.7%。
影响因子≥1的93种期刊,其中,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54种,占58.1%,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期刊30种,占32.3%。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在国内较高。
然而,在2007年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7)中却显示:虽然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但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同时各期刊之间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英国《自然》杂志年被引频次36万次,而我国的科技期刊被引频次最高的也就5000次,细究起来,其中多数还是自引,可见差距之大。
2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科技期刊存在差距的原困分析纵观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科技期刊比较,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流的科研成果少;编辑队伍整体水平不够高;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2.1一流的科研成果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在德国的《物理学报》上,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发表在美国的《科学》上,一流的科技期刊无一不是依靠一流的科技成果支撑的。
然而,在我国科技期刊中,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一流的科技成果还不够多,这从我国科技期刊被引频次过低中可见一斑。
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如何分析
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如何分析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中,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每位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而文献综述和对研究现状的准确分析,无疑是学术论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能够展现研究者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方向。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的分析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分析的目的。
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而找出研究的空白点和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创新思路。
研究现状分析则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的热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确定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和价值。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第一步是广泛收集相关文献。
这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
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等途径来获取。
在收集文献的过程中,要注意筛选出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质量较高的文献。
对于一些质量不高或者相关性不强的文献,可以适当舍弃。
接下来,要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整理。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记录下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重要信息。
同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可以按照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等维度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撰写文献综述了。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文献综述的主题。
主体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可以采用分类综述、时间顺序综述等方法。
在阐述和分析时,要注意客观公正,既要肯定前人研究的成果,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结论部分则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强调研究的空白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进行研究现状分析时,要关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引用次数等指标来判断研究的热点。
同时,要关注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平台上的讨论,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动态。
我国部分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和被引用情况统计分析
211 被引频次的年度分布 利用 1998 年度《中国科 学引文数据库 (光盘版) 》统计的 5 个学科综合性刊物 的被引情况 (表 3) 表明 ,1998 年这些刊物的被引频次 高峰值多出现在 1995 —1996 年 (即刊物出版后的 2~ 3 年) ,比欧美国家科技期刊的被引高峰期大约滞后 1
40 744
6. 06
22 495
3. 64
9 646
1. 39
64 504
4. 76
54 600
6. 83
18 049
2. 63
32 108
3. 82
中文引文
总数
篇均
34 193
5. 32
25 189
4. 06
23 180
3. 60
21 330
3. 17
17 003
2. 75
15 806
2. 28
1992 19 29 33 27 29
1991 22 26 41 23 9
1990 24 21 38 18 9
3 生化学报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9 14 21 22 13 22
总计 227 328 444 198 245
表 4 1998 年 5 种学报的引证和自引在近 3 年中的分布
出版年 1996 1997 1998 总计
被引情况 被引频次 作者自引 刊物自引 被引频次 作者自引 刊物自引 被引频次 作者自引 刊物自引 被引频次 作者自引 刊物自引
数学学报
23 16 (69. 6 %) 3
7 (30. 4 %) 23 20 (87. 0 %)
9 (39. 1 %) 8 6 (75. 0 %) 2 (25. 0 %) 54 42 (77. 8 %) 18 (33. 3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成果国际发表现状与反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成果国际发表现状与反思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发表概况 (5)2.1 国际发表数量及趋势分析 (6)2.2 发表期刊类型分布 (7)2.3 主要发表领域和主题 (8)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发表质量分析 (9)3.1 引用率与影响力评估 (11)3.2 学术规范与伦理审查 (11)3.3 创新性与原创性评价 (13)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4)4.1 编辑审稿机制问题 (15)4.2 语言与文化差异障碍 (17)4.3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足 (18)4.4 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 (19)五、对策与建议 (20)5.1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21)5.2 提升期刊国际化水平 (22)5.3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23)5.4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研究总结 (27)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8)一、内容简述中国科技期刊的研究成果国际发表现状与反思一文,主要围绕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舞台上的研究成果发表现状展开探讨。
文章首先概述了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发表的总体趋势和主要成就,包括发表数量、影响因子、引用率等指标的显著增长,以及我国科研人员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文章将深入剖析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原创性不足、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度有待提高等。
文章还将反思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发表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探讨如何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化进程。
文章将对未来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科技论文状况和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68
ACTA PHARMACOL SIN
854
ACTA PHYS SIN-OV ED
100
ACTA PHYS-CHIM SIN
119
ALGEBR COLLOQ
25
APPL MATH MECH-ENGL
250
BIOMED ENVIRON SCI
359
论文数
137 231 299 121 52 55 39 47 219
期刊名称
被引总次数
ACTA BIOCH BIOPH SIN
150
ACTA BOT SIN
698
ACTA CHIM SINICA
844
ACTA GEOL SIN-ENGL
323
ACTA MATH SCI
107
ACTA MATH SIN
212
ACOLIDA SIN
799
SCI CHINA SER C
155
SCI CHINA SER D
236
SCI CHINA SER E
91
T NONFERR METAL SOC
221
WORLD J GASTROENTERO
327
论文数
38 172 131 133 156 81 81 71 84 224 203
影响因子
71
0.124 0.028
85
0.097 0.000
107 0.288 0.159
26
0.422 0.038
75
0.442 0.040
284 0.107 0.000
157
0.134
影响因子的 学科排位 69(118) 92(118) 47(62) 145(156)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小编为你整理了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科技期刊的评价目前采用引文分析+其他评价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但其科学性、可行性一直引起人们的深思。
本文从被引频次入手,探讨科技期刊评价存在问题,籍此提出改进评价方法的思路,以期能为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1 引文分析法存在的问题1.1 从被引内容分析引文分析法发端于1955年加尔菲尔德(GARFIELD.E)所提出的影响因子。
其计算公式为:某特定年度(一般为两年)期刊论文被引频次/该特定年度(一般为两年)内该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篇数[ 1 ]。
在影响因子的定义中,作为影响因子算式中的分子,被引频次指特定年度(一般为两年)期刊论文被引引用的次数[ 1 ]。
到底被引的内容是什么?是片言只语还是某被引文章的主要观点,被引数量是多少?加氏未作出限定。
因此,文献中任何内容被引用都可计入。
这样,被引用内容可能掺杂无效成分,由此可能产生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1.1.1 评价无可比性根据被引频次定义,任何内容只要被引用1次就计算1次。
这样,每篇文章被引用的内容及数量可能不尽相同。
引文分析法中所比较对象的条件不一致,这就存在引用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无可比性。
比如,一篇农学文章中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某一个观点被引用,与另一篇医学干细胞移植技术某一个观点被引用,如何据此评价两者质量的差异?又如,有第三篇物理学文章中某3个普通观点被引用,那么又如何评价这三篇文章质量的差异呢?按照被引频次定义来计算影响因子的话,第三篇被引用次数较多,其影响因子自然高,这种算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的无可比性问题。
即使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文章也不具备可比性,再如,同属于化学学科的2篇文章中,1篇普通化学原理的反应式被引用8次,而另1篇关于新技术改进的化学分析法被引用1次,或者甚至是零被引(后述),这种无可比性的内容也不能简单地按被引用的次数去评价其文章质量的?既然被引实质内容无可比性,那么又如何能客观地评价科技期刊质量之间的差异呢?评价自然失去真正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刊2 0 1 5年刊登的文章 ,对 “ 参考文献”这一术语的表达 形式 、位置 、是否标注英文 以及 参考文献 中文献
的 引 用 方 式 、 文献 标 识 码有 无 、作 者 列 出的 数 量 以 及 是 否翻 译 为英 文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参 考 文 献 。著 录 方 式
以顺 序式为主 有 2 6 8神 ,占 8 9 3 %;7 7 . 3 %的期刊均有 文献标识 码;作者表达以作者数 ≤3 得 全部 列出 ,> 3 的直列前 三位 ,其 它以 “ 等” “ e t a l ”代替最 多,为 2 5 2种 ;参考 文献 中中文文献翻译为英文的有 1 7 1 种, 占5 7( 1 % 各期- D J 应重视作 为传播知识 栽体的参考 文献 .规 范化 、标 ; 住化 引用 ,并以参 考文,陈 沫
( 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贵州农 、 科 》编辑部 ,贵州 贵 5 5 0 0 0 6)
摘 要 : 以 “ 2 ( J 1 4年 中 国科 技 期 刊 CS CD 被 引 用频 欠前 3 ( 1 I } 名排 行 表 ” 中的 3 0 ( 1 种期 刊 为 研 究 对 象 .下 载 这 些 期
化 作 战略 性 参 考
关 键 词 :参考文献 :科技期刊 :著录形式 :位置
中 图分 类 号 :G2 5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1 2 4 8( 2 0 l 7 )0 5 — 0 l 6 1 . 0 3
, nl e S t a t u s o f Re f e r e n c e P o s i t i o n a n d F o r ma t i n Ch i n e s e S c i e n t i ic f J o u r n a l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 Gu i z h o u G u i y a n g , C h i n a 5 5 0 0 0 6 )
A b s l r a e t :[ P u r p o s e s ] n I o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s t a t u s o f r e f e r e n c e l o c a t i o n a n d f o r ma t i n C h i n e s e s c i e n t i i f c j o u r n a l s , t h e e x — p r e s s i o n f o ma r t o f t h e t e r m “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i t s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f o ma r t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 Me t h o d s 】 B y l o g g i n g t h e p a — p e r s p u b l i s h e d i n 2 0 1 5 f r o m he t h i g h — r a n k e d 3 0 0 C h i n e s e s c i e n t i i f c j o u ma l s o f C S C D i n 2 0 1 4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f o r - ma t , p o s i t i o n ,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r n o t , c i t a t i o n mo d e ,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c o d e a n d a u t h o s r o f r e f e r e n c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 F i n d — h a g s 】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he t t e r m “ R e f e r e n c e : ” ( 3 0 . 0 %) w a s mo s t a n d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l e t f o f e a c h r o w. T h e r e
w e e r 2 6 8 j o u r n a l s wi t h o r d e r r e f e r e n c e c o d ng i ”( 8 9 . 3 %) . 7 7 . 3 %j o u ma l s h a d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c o d e . An d , t h e r e w e r e 2 5 2 j o u na r l s l e s s ha t n t h ee r a u ho t r s b y i n s t e a d o f“ e t a l ”, 1 7 1 j o u ma l s ( 5 7 . 0 %) h a d C h i n e s e ・ E n g l i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 [ C o n c l u s i o n s ] I t wa s r e c o mme n d e d t h a t e v e r y s c i — t e c h p e i r o d i c a l s s h o u l d p a y re g a t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r e f e r e n c e , a n d
LI U Zh o n gl i , FENG We i , J I ANG Pi n g, NI E Ke y a n, YANG Li n, CHEN Mo
( E d i t o i r a l De p a r t me n t o f Gu i z h o u Ag i r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Gu i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ur t a l S c i e n c e
Vt 1 l 2 “ .N L ) 5 Ma V 2 【 l 1 7
D OI :1 0 . 1 3 9 9 8  ̄c n k i . i s s n 1 0 0 2 — 1 2 4 8 . 2 0 1 7 . 0 5 . 0 4 0
中国科 技 期 刊 参 考 文 献 位 置 和 文 献 表 达 的现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