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实验报告.4

合集下载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号:6100208248 专业班级:通信082班实验日期:2010/11/11实验成绩:实验四数字钟设计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数字钟2.掌握动态扫描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VHDL程序的编写方法3.掌握分模块设计的方法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在实验箱上实现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时分秒;2.可以预置为12小时计时显示和24小时计时显示;3.一个调节键,用于调节目标数位的数字。

对调节的内容敏感,如调节分钟或秒时,保持按下时自动计数,否则以脉冲计数;4.一个功能键,用于切换不同的状态;计时、调时、调分、调秒、调小时制式;三、设计思路时、分、秒计数模块可以用计数器实现,时计数分为模12/24进制计数器,分和秒为模60计数器,显示模块用动态扫描数码管实现。

数字钟总的设计框图:图1:数字钟设计框图四、实验程序(程序来源:根据网络上的修改)1.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散在各计数模块的控制引脚2.秒计数模块①VHDL程序:ENTITY SECOND ISPORT ( CLK : IN STD_LOGIC;RESET : IN STD_LOGIC;SETMIN : IN STD_LOGIC;ENMIN : OUT STD_LOGIC;DA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ENTITY SECOND;ARCHITECTURE ART OF SECOND ISSIGNAL COUNT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ENMIN_1,ENMIN_2 : 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MIN_2<=(SETMIN AND CLK);ENMIN<=(ENMIN_1 OR ENMIN_2);PROCESS(CLK,RESET,SETMIN)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00";ENMIN_1<='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01011001")THENENMIN_1<='1';COUNT<="00000000";ELSECOUNT<=COUNT + 7;END IF;ELSECOUNT<="0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 + 1;ENMIN_1<='0';ELSECOUNT<="00000000";ENMIN_1<='0'; 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ART;②封装后的秒计数模块:图2:秒计数模块3.分计数模块①VHDL 程序(与秒计数程序基本相同,略) ②封装后的分计数模块:图3:分计数模块4.时计数模块①VHDL 程序(分为12进制和24进制,与秒计数基本相同,略)②封装后的时计数模块:图4:时计数模块(12进制、24进制、2选1数据选择器)5.显示模块 ①VHDL 程序ENTITY SETTIME ISPORT ( CLK1 : IN STD_LOGIC; RESET : IN STD_LOGIC;SEC,MIN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HOUR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DA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EL :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END SETTIME;ARCHITECTURE ART OF SETTIME ISSIGNAL COUNT :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BEGINPROCESS(CLK1,RESET) 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ELSIF(CLK1'EVENT AND CLK1='1')THENIF(COUNT>="101")THENCOUNT<="000";ELSECOUNT<=COUNT + 1;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LK1,RESET)BEGINIF(RESET='0')THENDAOUT<="0000";SEL<="111";ELSIF(CLK1'EVENT AND CLK1='1')THENCASE COUNT ISWHEN"000"=>DAOUT<=SEC(3 DOWNTO 0);SEL<="000";--秒低位 WHEN"001"=>DAOUT<=SEC(7 DOWNTO 4);SEL<="001";--秒高位 WHEN"010"=>DAOUT<=MIN(3 DOWNTO 0);SEL<="010";--分低位 WHEN"011"=>DAOUT<=MIN(7 DOWNTO 4);SEL<="011";--分高位 WHEN"100"=>DAOUT<=HOUR(3 DOWNTO 0);SEL<="100";--时低位 WHEN"101"=>DAOUT<=HOUR(7 DOWNTO 4);SEL<="101";--时高位 WHEN OTHERS=>DAOUT<="0000";SEL<="111";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 ART;②封装后的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模块图5:显示模块6.顶层文件五、实验步骤①.新建工程。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2023.9.24实验成绩一、初诊接待训练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二、结构化技术训练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一、结果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

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

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2023.10.8实验成绩:实验二:参与性技术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二、情感反应技术训练2.注意观察来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语言中透露或明显的情感,应注意是来访者叙述时的情感;3.学会使用常用的情感语句,尽量避免重复。

三、具体化技术训练2.选择关键性部分采取具体化提问,例:何时、何地、发生何事、有何感觉等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资料;3.提出问题的关注点应在来访者身上。

四、共情技术训练1.积极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叙述;4.准确回应来访者的情感;5.引发来访者领悟,也可向来访者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

五、实践训练2.针对不同技术下的案例小组成员自行模拟训练,每个案例平均用时4分钟;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一、结果内容反应技术的能够较为熟练准确的运用,对于来访者所述的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简洁的反馈。

情感反应技术的运用中,描述情感的词语量匮乏,经常出现重复词语或语句,不能抓准来访者表述中的真实情感,略有偏差。

具体化训练过程中,针对来访者叙述中所存在的问题矛盾等不能较完全的找出,有时会出现偏离,但针对矛盾问题等能准确的提出疑问。

南昌大学大物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

南昌大学大物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冰的溶解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1班学生姓名:赖志期学号:5801215014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3号实验时间:第六周星期四上午9 点 45 分开始一.实验目的1.理解融化热的物理意义,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比融化热2.学会一种用图解法估计和消除系统散热损失的修正方法3.熟悉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定标二.实验器材(设备)量热器,药物分析天平,秒表,温度计,冰,烧杯,吸水纸,铁夹子等三.实验内容冰的比熔化热的测量四.实验原理1.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熔解热原理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熔解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单位质量的晶体熔解为同温度的液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熔解潜热,也称熔解热L 。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解热。

本实验是量热学实验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采用了量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混合量热法。

它所依据的原理是,在绝热系统中,某一部分所放出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所吸收的热量。

将M 克0℃的冰投入盛有m 克T 1℃水的量热器内筒中。

设冰全部熔解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 2℃,若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的质量分别为m 1、 m 2和 m 3,其比热容分别为C 1、C 2和C 3,,水的比热容为C 0。

则根据混合量热法所依据的原理,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0℃)的水及其从0℃升到T 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从温度T 1℃降到T 2℃时所放出的热量,即()()()213322110020T T C m C m C m mC C T M ML -+++=-+ (1)由此可得冰的熔解热为()()022*********C T T T C m C m C m mC ML --+++= (2) 在上式中,水的比热容C 0为4.18×103J/kg.℃,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都是铜制的,其比热容C 1=C 2=C 3=0.378×103J/kg.℃。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 实验名称: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 .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类163 学生姓名:张海文学号:6110116077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32实验时间:第三、四周15:45-18:10二、实验原理:1、示波管的基本结构示波管又称为阴极射线管,其密封在高真空的玻璃壳之中,它的构造如上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端为荧光屏(S,其用来将电子束的动能转变为光),中间为偏转系统(Y:垂直偏转板,X:水平偏转板),后端为电子枪(K:阴极,G:栅极,A1:聚焦阳极,A2:第二阳极,A3:前加速阳极).灯丝H用6.3v交流电供电,其作用是将阳极加热,使阳极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的作用而加速.2、电聚焦原理电子射线束的聚焦是电子束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示波管中,阳极被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产生的正电场作用而加速运动,同时又受栅极产生的负电场作用只有一部分电子能够通过栅极小孔飞向阳极.栅极G的电压一般要比阴极K的电压低20~100v,由阴极发射的电子,收到栅极与阴极间减速电场的作用,初速小的电子被阻挡,而那些初速大的电子可以通过栅极射向荧光屏,所以调节栅极电压的高低可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数,从而控制荧光屏上则可认为内部为匀强磁场。

电子进入匀强磁场后,将会以轴向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以径向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

其合运动是一个螺旋线运动。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垂直无关。

故只要电子的轴向速度相同,经过整数周期后会聚焦于荧光屏上的一点,这就是磁聚焦。

电子作螺旋运动的螺距:2ZZmv h v TBeπ==5、电子荷质比的测量从前面的讨论可知,电子的轴向速度由加速电压决定(电子离开阴极时的初速度相对来说很小,可以忽略),故有2212Zmv eU=即有22ZeUvm=可见电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具有相同的轴向速度,但由于电子发射方向各异,导致径向速度不同。

因此他们在磁场中将作半径不同但螺距相同的螺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在相同的地方聚焦。

南昌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rm2=mRλ-2Ra rn2=nRλ-2Ra
由此可解得透镜曲率半径R为: 采用(6)式比采用(4)式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又由于环心不易准定, 所以式(6)要改用直径dm, dn来表示:
本实验即采用上式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3.劈尖干涉测量薄片厚度 如图 3 所示,其同一条纹是由劈尖相同厚度处的反射光相干产生的,其形状决定于劈尖等厚点 的轨迹,所以是直条纹。与牛顿环类似,劈尖产生暗纹条件为 2e+λ/2=(2k+1)λ/2 与 k 级暗纹对应的劈尖厚度 e=kλ/2 设薄片厚度 d,从劈尖尖端到薄片距离 L,相邻暗纹间距ΔL,则有 d=(L/ΔL)/(λ/2)
dn2)。 (Ⅱ)、利用劈尖干涉测定微小厚度或细丝直径 将叠在一起的两块平板玻璃的一端插入一个薄片或细丝,则两块玻璃板间即形成一空气劈尖, 当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和牛顿环一样,在劈尖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也将发生干涉,呈现 出一组与两玻璃板交接线平行且间隔相等、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也是一种等厚干涉。 1、将被测薄片或细丝夹于两玻璃板之间,用读数显微镜进行观察劈尖干涉的图象。 2、测量 10 个暗纹间距,进而得出两暗纹的间距L。 3、测量劈尖两块玻璃板交线到待测薄片或细丝的间距 L。测量次数至少五次。
七、思考题:
1、牛顿环干涉条纹一定会成为圆环形状吗? 不一定。若不是等厚干涉,就不一定成圆环形。 2、实验中为什么要测牛顿环直径,而不测其半径? 因为无法确定牛顿环的圆心在哪里,难以测出其半径。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且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
八、附上原始数据:
本实验用牛顿环来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如图 2。设在干涉条纹半径r处空气厚度为e,那么, 在空气层下表面B处所反射的光线比在A处所反射的光线多经过一段距离2e。此外,由于两者反 射情况不同:B处是从光疏媒质(空气)射向光密媒质(玻璃)时在界面上的反射,A处则从光密 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被反射,因B处产生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还要增加半个波长,即:

南昌大学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61班
学生姓名:高泽洲学号:23
实验地点:实验楼210座位号:05
实验时间:第五周星期一下午4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量(弹簧的扭转常量)k
2.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转动惯量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又称惯性距、惯性矩(俗称惯性力距、惯性力矩)?
可以反映出物体平动状态下的惯性: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它的平动状态?
??4.刚体转动惯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1)与刚体的体密度有关.(2)与刚体的几何形状及体密度的分布有关.(3)与转轴的位置有关.?
综上,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 和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由公式(2-10-4)可得出

为金属载物盘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为另一物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该物体为质量是 ,外径为 的圆柱体,则 , 是只有载物盘时测得的周期, 是载物盘上加载 后测得的周期。最后导出弹簧的扭摆常数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 与所转过的角度 成正比,即 ,式中,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根据转动定律, ,式中,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为角加速度,
由上式得 令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得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式中,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 为初相位角, 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5.取下载物金属盘,装上塑料球,测定摆动周期T4三次,记录数据。
6.取下塑料球,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定摆动周期T5三次,记录数据。

南昌大学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数/模转换实验

南昌大学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数/模转换实验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数/模转换实验一.实验要求掌握DAC0832芯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对应的硬件电路。

编写程序控制D/A输出的波形,使其输出周期性的三角波。

二.实验说明电路实现见主板模块B1,具体说明请见用户手册。

DAC0832的片选CS0832接00H,观察输出端OUTl(B1部分)产生三角波由数字量的增减来控制,同时要注意三角波要分两段来产生。

三.实验步骤1、接线:此处无需接线。

2、示例程序:见Cpl源文件,程序流程如下图所示。

3、运行虚拟示波器方法:打开LCAACT软件中“设置”一>“实验机”,将其中的程序段地址设为8100,偏移地址0000。

然后选择“设置”一>“环境参数”一>“普通示波”,选择“工具”一>“加载目标文件”,本实验加载C:\AEDK\LCAACT\试验软件\CPI.EXE,然后选择在“工具”栏中“软件示波器”中“普通示波”,点击开始示波器即程序运行。

以后每个实验中的虚拟示波器运行方法同上。

只是加载的程序要根据实验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以后用到该方法,不再赘述。

4、现象:程序执行,用虚拟示波器(CHl)观察输出点OUT(B1开始设置初始电平为0VD/A输出并增<=0FFH?YN数模转换中),可以测量到连续的周期性三角波。

通过实验结果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得出来的三角波的幅值为U=(3.01V+1.95V)=4.96V。

T=1.3s模拟输出来的幅值和我们输入的5V有一定的偏差。

相对误差为(5-4.96)/5=0.8%,因为0832是8为的,所以分辨率为1/256即0.004。

相比较一下本次实验的误差只有0.8%,相当于掉了两个单位的分辨率。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所以本次实验的结果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四、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数模转换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以及如何使用DAC0832进行数模转换把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并以三角波形式输出。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项目编程技术
实验目地
熟悉编译指令,动作标记.
熟悉地隐含对象
正确理解、、三个对象地作用域
能正确处理汉字乱码问题
能熟练使用技术来编写网页
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新闻类,用自动产生和函数
编写管理员地新闻发布页面
要求如下:
)撰写界面至少包括文件标题,所属栏目、作者、内容几项
)界面用进行美化
)权限控制,必须是管理员用户才能访问,跟前面实验地登录权限控制关联起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编写一个来处理一个文章对象中.
)把文章对象绑定在对象中,并转发到新闻显示页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编写一个新闻显示页面.
要求:
)编写静态页面模板,页面用设计
)设定文章对象已存在对象中,取出文章对象
)把静态页面地内容改成动态内容,如标题,作者,内容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解决汉字乱码问题
实验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等软件.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心得

南昌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表4-4
环序数(m)
30
29
28
27
26
Dm^2-Dn^2
平均值
38.33
环位置
x左(mm)
38.712
38.652
38.593
38.538
38.577
x右(mm)
30.775
30.835
30.896
30.961
31.028
Dm=|x左-x右|
7.937
7.8177.697Biblioteka 7.5777.549
Dm^2
代入厚度计算式,可得厚度/直径为:
实验步骤
1.牛顿环直径的测量
(1)准备工作:点亮并预热纳光灯;调整光路,使纳光灯均匀照射到读数显微镜的反光镜上,并调节反光镜片使得光束垂直射入牛顿环器件。恰当调整牛顿环器件,直至肉眼课件细小的正常完整的牛顿环干涉条纹后,把牛顿环器件放至显微镜的中央并对准。完成显微镜的调焦,使牛顿环的中央与十字交叉的中心对准后,固定牛顿环器件。
23.27
20.97
19.00
17.13
Dm^2-Dn^2
37.29
37.83
38.27
38.41
39.85
=813mm
计算 、相对不确定度 ,结果表示为 :
= =3.2
E= =3.936
=813 3.2mm
2.测薄片厚度或细丝直径
暗纹间距△L、劈尖两块玻璃板交线到待测薄片或细丝的间距L要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再代入公式求出薄片厚度或细丝直径d。△X=X(i+1)-Xi单位:mm
原始数据: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2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 6 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9 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12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16 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19 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23 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32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37 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41 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45 实验十三冲击实验47 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49 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53 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59 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62 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 mm实验前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F lE l Aδ∆⋅=∆⋅ =实验后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观察铸铁试样的破坏断口,分析破坏原因;(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质的异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试件尺寸电阻应变片数据载荷和应变四、问题讨论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弹性模量E= 泊松比 =实验前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PI l T G ⋅⋅=ϕ∆∆0=理论值)1(2μ+=EG = ;相对误差(%)==⨯-%100理实理G G G 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为什么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而铸铁试样是与试样轴线成45o 螺旋断裂面?(2)根据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扭转试验的强度指标和断口形貌,分析总结两类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

南昌大学高电压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高电压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实验专业班级:电力系统124 班姓名:学号:所在学期: 2014-2015-2 2015年 6 月 20 日实验一高电压绝缘一、实验目的1.学会高压实验的安全技术。

2.学习工频试验变压器的应用及其运行办法。

3.了解在绝缘截至表面的放电现象,观察三种典型绝缘结构放电过程中的电晕,滑闪放电介质表面完全放电现象。

二、实验原理电力系统中所有的高压电器,如绝缘子、套管等是处在空气中绝缘的破坏往往首先是沿固体介质表面的空气击穿。

当棒极为正时,棒极附近的正游子。

使间隙原来电场较弱部分的电场强度加强了,这样就有利于游离区域更向负极扩张,容易使游离发展而形成全击穿过程。

当棒极为负时,紧靠近棒极向负极迟缓移动的正游子,使原来已经较弱的电场区域更加削弱,亦即是对于跑向正极的电子来说,这些正游子,起掣动作用。

使游离区域难于向正极发展,不容易形成流注结果在同一间隙距离下。

负棒击穿电压要比正棒高的多。

图1 棒一极隙中极间障位置对击穿电压的影响(极间障为电缆纸)当极间隙过分靠近电极时,极间隙的存在无显著影响,当正棒时极间隙使击穿电压大大提高,而负棒时,在较大的情况下,很大的范围内极间隙反而降低了击穿电压。

为了充分发挥提高击穿电压的作用通常极间隙的形状,常使它接近于电场等位面,以减少极间障面电场表面分量。

其位置希望靠近棒极,一般不小于1-3cm.三、实验内容观察高电压绝缘设备,了解设备接地方式,了解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存在明显的极性效应,决定极性要看表面电场较强的那个电极所具有的电位符号,所以在两个电极几何形状不同的场合,极性取决于曲率半径较小的那个电极的电位符号,而在两个电极几何形状相同的场合,则极性取决于不接地的那个电极上的电位。

在正极性时,放电的发展是顺利的,直至气隙被击穿,在负极性时,当电压进一步提高时,电晕区不易向外扩展,整个气隙的击穿将是不顺利的。

根据实验的要求不同,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较大容量的三相变压器或者较小容量的三相变压器。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基本测量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508座位号:实验时间:第4周星期一下午16点开始实验项目名称:基本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仪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仪。

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4、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5、用流体静力均衡法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6、进一步练习间接测量法的不确定度传递运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二、 实验原理:实验一:根据体积公式h d V 42π=,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h ,用螺旋测微仪测出直径d ,带入公式就能得出体积。

在不同位置测量直径和高度,然后取平均值。

实验二:根据密度公式Vm =ρ,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

对于不规则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把密度装换成质量测量问题。

t m m m ρρ211-= 三、 实验仪器:实验一: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

实验二:天平砝码、烧杯、待测物。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1、用游标卡尺测量高度h 。

检查初始状态下游标零刻度和主尺零线是否对齐,若不对齐,则记录下该零点偏差。

在不同位置分别测量并记录五次实验数据,并取平均值。

2、用螺旋测微仪测圆柱直径d 。

弄清螺旋测微仪量程、精度、最大允差,并记录零点偏差。

在不同位置分别测量并记录五次实验数据,并取平均值。

实验二:1、将待测物用细线挂在天平左方的钩子上,称出质量m1。

2、将盛有大半杯水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边,将待测物全部浸没水中,测质量m2。

3、从表中查出室温(20度)下,水的密度ρt ,按公式Vg g m m t ρ=-)(21算出物体密度。

五、 数据记录及处理(一定要有数据计算的具体步骤,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一:零点偏差(游标卡尺:0 ; 千分尺:0.460) 项目次数1 2 3 4 5 平均 h 30.80 30.82 30.83 30.80 30.78 30.82 d-d (零) 14.660 14.660 14.650 14.657 14.671 14.660实验二:零点偏差(天平:0)项目次数1 2 3 平均 m115.80 15.82 15.80 15.81 m210.02 10.01 10.02 10.02 m1-m25.78 5.81 5.78 5.79计算:六、实验结果分析与小结:1、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物体密度时,由于未计空气浮力,使得测量值偏大。

南昌大学大物实验报告-冰的熔化热的测量

南昌大学大物实验报告-冰的熔化热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冰的比熔化热的测量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车辆工程151班********学号:**********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D508实验时间:第二周周三下午15:45开始一、实验目的:1.理解熔化热的物理意义,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化热。

2.学会一种用图解法估计和消除系统散热损失的修正方法。

3.熟悉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定标。

二、实验原理:1.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比熔化热比熔化热是指在一定压强下,单位质量物质从固相转变为同温度的液相的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熔化热,本书中用L来表示。

在一定的压强下,结晶的固体要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才熔解,在熔解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称为熔点。

如在大气压下,冰熔解时温度保持为0℃,而且由冰熔化而成的水也保持为0℃,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为止。

将质量为m1温度为0℃的冰投入盛有质量为m2温度为T1的水的量热器内筒中,设冰全部熔化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2,设量热器内筒、搅拌器的质量分别为m3、m4,其比热容分别为c1、c2,水的比热容为c0。

由混合量热法原理可知,冰全部熔化为同温度(0℃)的水以及其从0℃升到T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水m1、量热器内筒m3、搅拌器m4)从温度T1降到T2时所放出的热量:(m2c0+m3c1+m4c2)(T1−T2)=m1L+m1T2c0(16-1)冰的熔化热的实验公式为:(m2c0+m3c1+m4c2)(T1−T2)−T2c0(16-2) L=1m1式中水的比热容C0=4.18×103 J/(kg·℃),铝制的内筒、搅拌器比热容c1=c2=0.9002×103 J(kg·℃)2.散热修正——面积补偿法本实验依据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的溶化热,要求实验热学系统(实验装置)、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等方面与外界环境无热交换。

但由于实际上很难做到与外界完全没有热交换,严格的孤立系统是得不到的。

南昌大学大二物理实验报告(全)

南昌大学大二物理实验报告(全)
− h
− ν图,求出直线的斜率 ,即可用 t 䂪
−th
th
,求 ,


− 577
截止电压
h
− ν图
t
t
- 8䂪
8䂪 h
t 5
- tt8
7h 8
h 5
ht -
87h
7
-
5 hh
5h
- h7t
5 h
K=0.427 10 -14 V/Hz h e k 6.841 10 表 2:伏安特性曲线(546nm)
二、 实验仪器:
YGD-1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内有 75W 卤钨灯、小型光栅单色仪、光电管 和微电流测量放大器、A/D 转换器、物镜一套)
图(1) 1—电Βιβλιοθήκη 量程调节旋钮及其量程指示; 2—光电管输出微电流指示表; 3—光电管工作电压指示表; 4—微电流指示表调零旋钮; 5—光电管工作电压调节(粗调) ; 6—光电管工作电压调节(细调) ; 7—光电管工作电压转换按钮; 8—光电管暗箱; 9—滤色片,光阑(可调节)总成; 10—档光罩; 11—汞灯电源箱; 12—汞灯灯箱。
四、 实验内容:
1、测试前准备: 仪器连接:将 FB807测试仪及汞灯电源接通(光电管暗箱调节到遮光位置) , 预热 20 分钟。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约为 40cm 并保持不变,用专用连接线将光 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 FB807测试仪后面板上电压输出连接起来(红对红,黑对 黑) 。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合适档位:测量截止电位时调到 1013 A ,做伏 安特性则调到 1010 A (或 1011 A )。测定仪在开机或改变电流量程后,都需要进行 调零。调零时应将装滤色片置于 “0” ,旋转调零旋钮使电流指示为 000.0 。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分光计调节与使用_分光计实验总结范文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分光计调节与使用_分光计实验总结范文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分光计调节与使用_分光计实验总结范文分光计的调整及光栅常数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掌握调节分光计的方法。

2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理解光栅衍射基本规律。

3学会测定光栅的光栅常数.二实验仪器分光计、光栅、低压汞灯电源、平面镜等三实验原理衍射光栅、光栅常数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

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

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图40-1图40-2光栅衍射原理图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

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

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2.光栅方程、光栅光谱由图40-1得到相邻两缝对应点射出的光束的光程差为:式中光栅狭缝与刻痕宽度之和d=a+b为光栅常数,若在光栅片上每厘米刻有n条刻痕,则光栅常数cm。

为衍射角。

当衍射角满足光栅方程:(k=0,±1,±2…)(40-1)时,光会加强。

式中为单色光波长,k是明条纹级数。

图40-3如果光源中包含几种不同波长的复色光,除零级以外,同一级谱线将有不同的衍射角因此,在透镜焦平面上将出现按波长次序排列的谱线,称为光栅光谱。

相同k值谱线组成的光谱为同一级光谱,于是就有一级光谱、二级光谱……之分。

图40-3为低压汞灯的衍射光谱示意图,它每一级光谱中有4条特征谱线:紫色1=435.8nm,绿色2=546.1nm,黄色两条3=577.0nm和4=579.1nm。

图40-3四实验步骤1调节分光计调整望远镜:a目镜调焦:清楚的看到分划板刻度线。

b调整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分划板调到物镜焦平面上。

c调整望远镜光轴垂直主轴:当镜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时,反射象落在上十字线中心,平面镜旋转180°后,另一镜面的反射象仍落在原处。

(2)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垂直仪器主轴:将被照明的狭缝调到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物镜将出射平行光。

南昌大学分光计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分光计实验报告

分光计测三棱镜的折射率【学习重点】1.了解分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2.测量棱镜的色散3.了解最小二乘法在曲线拟合中的应用【仪器用具】分光仪、玻璃棱镜、平面反射镜、低压汞灯【预习重点】1.分光仪的结构原理2.分光仪的调节要求和调节方法3.待测棱镜的调节4.待测棱镜的顶角测量5.如何利用最小偏向角测量折射率及其与波长的关系及色散率【背景知识】分光仪是一种测量光束偏转角的精密仪器, 它可以精确地测量平行光的偏转角, 是光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的仪器。

分光仪一般由底座、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台和读数装置组成。

(一)底座底座起着对整个仪器支撑的作用。

在其中心有一固定的中心轴。

望远镜、刻度盘以及游标均套在中心轴上, 可以绕中心轴旋转。

(二)望远镜望远镜通常是由物镜、叉丝、照明光源和目镜组成。

在实验中望远镜大多用来观测平行光, 因此相当于用望远镜观察无限远的物体。

物镜将入射的平行光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 所以作为测量准线的叉丝也应位于物镜的焦平面上, 这时目镜应处于在能清晰地看清叉丝地位置。

(三)平行光管平行光管地作用是产生平行光。

它是由一个消色差地凸透镜和可变狭缝组成。

当用光源照射狭缝, 并将狭缝调节到凸透镜地焦平面上时, 从平行光管出射地光就是平行光。

1.(四)载物台载物台是用来放置被测元件的。

载物台下面有三个调节螺丝, 可以用来调节载物台的倾斜程度。

a.(五)读数装置读数装置是由刻度盘和两个游标组成。

两个游标相隔1800, 并且在通过仪器的中心轴的直径上。

注意: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两个游标?可否能用一个游标, 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b.分光仪的调节分光仪在用于测量前, 必须达到以下状态才能使用:c.望远镜的光轴与仪器的转轴垂直并能对平行光能很好地成像.d.平行光管地光轴与仪器的转轴垂直并能出射平行光.为达到上述要求,我们采用自准法调节望远镜,使之达到所要的状态.具体步骤如下:a.目测粗调用眼睛从分光仪的各个侧面估测,使望远镜和平行光管大致与仪器的中心轴垂直.b.利用自准法将望远镜调焦于无限远点亮目镜旁的小灯照亮叉丝,借助平面反射镜将叉丝像反射回来作为无限远的物,调节平面反射镜和望远镜的俯仰使得从望远镜中能看到反射回来的叉丝像,这时对望远镜进行调焦,当反射回来的叉丝像变的最清晰,并且与叉丝之间没有视差时(怎样判断有无视差,如何消除?),叉丝与叉丝像都位于望远镜物镜的焦平面上.此时,望远镜就被调焦于 无限远.c. 用各半调节法使望远镜的光轴于仪器的转轴垂直此时仍需借助平面反射镜来调节.从望远镜视场中 观察, 当无论以平面镜的哪一个反射面对准望远 镜, 均能观察到亮十字时, 如从望远镜中看到准线 与亮十字像不重合, 它们的交点在高低方面相差一 段距离如图2.1(a)所示。

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实验南昌⼤学物理实验报告学⽣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材料124班实验时间:10时00分第⼗⼀周星期四座位号:28 ⼀、实验名称:光电效应⼆、实验⽬的: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2、掌握⽤光电管进⾏光电效应研究的⽅法;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法,并⽤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仪器: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光阑、光电管、测试仪四、实验原理: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程⽤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属表⾯上时,会有电⼦从⾦属表⾯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属表⾯逸出的电⼦叫光电⼦。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γ的光波,每个光⼦的能量为E h ν=,其中h =s J ??-3410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和电⼦相碰撞时,光⼦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电⼦所获得的能量,⼀部分⽤来克服⾦属表⾯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逸出⾦属表⾯后的动能。

爱因斯坦提出了着名的光电⽅程:212h m W νυ=+ (1)式中,为⼊射光的频率,m 为电⼦的质量,为光电⼦逸出⾦属表⾯的初速度,W 为被光线照射的⾦属材料的逸出功,1/2mv 2为从⾦属逸出的光电⼦的最⼤初动能。

由(1)式可见,⼊射到⾦属表⾯的光频率越⾼,逸出的电⼦动能必然也越⼤,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落⼊阳极⽽形成光电流,甚⾄阳极电位⽐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落到阳极,直⾄阳极电位低于某⼀数值时,所有光电⼦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

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电压。

显然,有 eu 0-1/2mv2=0 (2)代⼊上式即有0h eU W ν=+ (3)由上式可知,若光电⼦能量h+W ,则不能产⽣光电⼦。

产⽣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0=W/h ,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频率。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0也不同。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学院:食品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52班学生姓名:彭超学号: 45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B106 座位号:实验时间:第四周星期二下午十六点开始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2kg 砝码挂在钢丝下端钢丝拉直,调节杨氏模量仪底盘下面的3个底脚螺丝,同时观察放在平台上的水准尺,直至中间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为止。

(2)调节光杠杆镜位置。

将光杆镜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横槽内,后脚放在固定钢丝下端圆柱形套管上(注意一定要放在金属套管的边上,不能放在缺口的位置),并使光杠杆镜镜面基本垂直或稍有俯角,如图6-1所示。

(3)望远镜调节。

将望远镜置于距光杆镜2m 左右处,松开望远镜固定螺钉,上下移动使得望远镜和光杠杆镜的镜面基本等高。

从望远镜筒上方沿镜筒轴线瞄准光杠杆镜面,移动望远镜固定架位置,直至可以看到光杠杆镜中标尺的像。

然后再从目镜观察,先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最后缓缓旋转调焦手轮,使物镜在镜筒内伸缩,直至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清晰的标尺刻度为止。

(4)观测伸长变化。

以钢丝下挂2kg 砝码时的读数作为开始拉伸的基数0n ,然后每加上1kg 砝码,读取一次数据, 这样依次可以得到n,n,n,n,n,n,n,n , 这是钢丝拉伸过程中的读数变化。

紧接着再每次撤掉1kg 砝码,读取一次数据,依次得到'0'1'2'3'4'5'6'7n n n n n n n n ,这是钢丝收缩过程中的读数变化。

注意:加、减砝码时,应轻放轻拿,避免钢丝产生较大幅度振动。

加(或减)砝码后,钢丝会有一个伸缩的微振动,要等钢丝渐趋平稳后再读数。

(5)测量光杠杆镜前后脚距离b 。

把光杠杆镜的三只脚在白纸上压出凹痕,用尺画出两前脚的连线,再用游标卡尺量出后脚到该连线的垂直距离(用最小分度为的小钢尺测量行否有效位数够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03.29 实验成绩:
傅里叶变换(Matlab)
一、实验项目名称:傅里叶变换(Matlab)
二、实验目的
1、用MATLAB函数实现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2、用MATLAB分析傅里叶级数
三、实验说明
学生姓名: 潘书敏 学 号: 6100210062 专业班级: 通信101班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2012.03.29 实验成绩:
实验题目:
1、试绘出连续时间信号f(t)=)(212t e t ε-的时域波形f(t)以及相应的幅频特性图。

2、若某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j ω)=
244ω
+,试绘出该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幅频特性图。

3、已知某一连续时间信号为f(t)=t e 2-,试绘出它的时域波形及相应的频谱图。

4、绘制周期T1=1、幅度E=1的对称方波的前10项傅里叶级数的系数(三角函数形式),并用前5项恢复原信号。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1、
clear;
syms t;
x=1/2*exp(-2*t)*sym('Heaviside(t)');
subplot(1,2,1);
ezplot(x);
F=fourier(x);
subplot(1,2,2);
ezplot(abs(F));
学生姓名:潘书敏学号:6100210062 专业班级:通信10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03.29 实验成绩:
2、
clear;
syms t w;
F=4/(4+w^2);
subplot(1,2,1);
ezplot(F);
f=ifourier(F,t);
subplot(1,2,2);
ezplot(f);
学生姓名:潘书敏学号:6100210062 专业班级:通信10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03.29 实验成绩:
3、
clear;
syms t;
x=exp(-2*abs(t));
subplot(1,2,1);
ezplot(x);
F=fourier(x);
subplot(1,2,2);
ezplot(abs(F));
学生姓名:潘书敏学号:6100210062 专业班级:通信10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03.29 实验成绩:
4、
>> E=1;
>> T1=1;
>> omg1=2*pi/T1;
>> N=1000;
>> t=linspace(-T1/2,T1/2-T1/N,N)';
>> f=0*t;
>> f(:)=-E/2;
>> f(t>-T1/4&t<T1/4)=E/2;
>> k1=-10;
>> k2=10;
>> k=[k1:k2]';
>> F=1/N*exp(-j*kron(k*omg1,t.'))*f;
>> a0=F(11);
>> ak=F(12:21)+F(10:-1:1);
学生姓名:潘书敏学号:6100210062 专业班级:通信10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03.29 实验成绩:
>> fs=cos(kron(t,[0:5]*omg1))*[a0;ak(1:5)];
>> plot(t,fs,'--');
>> hold on
>> plot(t,f);
>> hold on;
>> f1=cos(kron(t,1*omg1))*ak(1);
>> plot(t,f1,'-.');
>> hold on;
>> f3=cos(kron(t,3*omg1))*ak(3);
>> plot(t,f3,':')
>> hold on;
>> f5=cos(kron(t,5*omg1))*ak(5);
>> plot(t,f5,':');
学生姓名:潘书敏学号:6100210062 专业班级:通信10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03.29 实验成绩:
五、实验总结:
在这次实验当中,前面验证的题目做的很顺利,但是到最后一题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困难,实验编程中一直出错。

总结原因,是自己已经把前面所做的实验内容忘记了,没有完全掌握,从而运用到后期实验中。

以后做实验要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掌握更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