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与创新研究第一章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日益剧烈,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中国得到了不断地推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与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目的的经济运行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等手段减轻环境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因此,循环经济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章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目前,中国的循环经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例如,废品、废旧物资的回收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逐渐得到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依然存在浪费情况,各地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等。

第四章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创新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开展了一些创新研究。

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比如绿色能源、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

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市场化机制、加强政策协调等,推进政策、技术和市场的一体化。

这些创新研究为中国循环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五章循环经济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在实际应用中,循环经济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例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等。

这些应用案例不仅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规范管理不足、信息不对称等。

未来,中国的循环经济仍需加大力度,加强政策、制度和技术的协调,推行绿色循环发展,探索循环经济与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促进环保和经济共赢。

循环经济的实践和创新

循环经济的实践和创新

循环经济的实践和创新当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采、用、丢弃的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需要转向自然循环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实践和创新,成为了当下经济的热点话题。

一、循环经济的实践1. 资源回收循环经济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资源回收。

资源回收的实践可以分为两类:回收旧物,和对废物进行再利用。

在回收旧物方面,可选取的范围很广泛。

比如,对于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它们的配件升级较快,很快便会变得过时而被丢弃。

但是,这些配件都是由贵重的金属物质制成的。

如果能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将这些贵重的金属物质回收利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当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领域进行尝试,比如万科、富士康等。

此外,废旧衣物、废旧家电、废旧机械等,也都可以成为资源回收的对象。

在对废物进行再利用方面,可以通过废物焚烧、压缩等技术,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例如,垃圾焚烧厂将垃圾进行高温燃烧,使其转化为热能,为城市提供取暖、用水等多种服务。

此外,废弃物的压缩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体积,也为垃圾集中存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 回收经济在循环经济模式中,资源回收是关键点,但其后的环节也同样重要。

回收经济就是指,经由回收、加工和再制造等环节形成的产业链,实现了废物转化为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对于加工环节,我们可以看到钢铁、有色金属等重要领域已经形成了废钢铁、废铜等钢铁和金属回收利用的生态链。

此外,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固体废物也通过回收再加工的方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

在再制造方面,汽车制造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由于汽车的整车制造利润空间较大,因此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条以前车拆解、零配件回收再制造为主的汽车产业链。

二、循环经济的创新循环经济模式的创新,不仅在于实践方法的创新,也在于观念的创新。

以下便是几个循环经济创新的案例。

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了 07 ~ . 元 / m2 .5 15万 h
作为指导 ,在农业 生产过 程 中和产 品生命 周 期 中减
少 自然资 源 、 物质 的投入 量和废弃 物 的排 放量 , 实现
近 年来 ,江苏在 发展传统 立体农 业 中引进 了现 代 企业 . 如徐 州 丰 县建 了 “ 鸭一 沼一 果一 企 ” 循 的 环 农业模 式 。 该县近 1 x 0 h . 1 m 果树林 每年产 生大 7 量 的青 果 、 落果 , 些青 果 果汁 酸度 较 高 , 风 这 是果 汁 加 工的重 要原料 。 陔县通 过 引资兴 建了果 汁加工 企
多种 生物共 处 的立 体种植 、 立体 养殖 、 体种 养相结 立 合 的一种 高产 高效 的农 业生 产模式 ?开 发立 体农
业 , 以充分 挖掘土地 、 可 光能 、 水源 、 热量等 自然 资源 的潜 力 , 提高 人 工辅 助能 的利 用效 率 . 过 问作 、 通 套 作、 混作 及立 体种 养 、 养等 立体 模 式 , 大幅度 提 混 较 高单位 面积 的物质产 量 通 州市石 港镇 建设 了水 稻 田生态 养殖 鱼 、 、 的种养结 合模式 。 少 了化肥 、 虾 蟹 减 农 药 的施用 量 , 降低 了生 产成 本 ,扩 大 了无 公 害农
产 品的产 出 .年均增 加收入 1 0 80 0元/ m 以上 , h: 全
均利 用率 仅 为 3 %~ 0 发达 囝家 为 4 %~ 0 , 0 4 %( 0 5 %) 农药 利用 率 为 4 %, 草 剂为 7 %~ 0 另外 , 0 除 0 8% 大 量作物秸 秆的露 天焚烧或 弃置 河道 中 ,大量 难降解 农 膜的被 弃置 . 重污染 了农村环 境 。 严 寻求新 的农业 增 长方式 、大 力发展循 环农业 成为实 现江 苏农业 可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失 率 为 2 %时 ,进 入 水 体 环 境 的 量 为 9 4 .2/ 。磷 素 在 O 65 7 t 5 a
5 %流失 率 时 ,进 入水 体 环境 的量 为 16 67ta 5 . / ;流 失 率为 4
7 L 进 入 水 体 环 境 的 量 为 37 94/。 是 化 肥 施 用 不 平 %1  ̄, 1 .ta 三 衡 , 氮 轻 磷 ,9 7年 全 省 氮 磷 钾 施 用 比例 为 1 . :0 , 世 重 19 :2 0 7 而 06 .
改革 开放 以来 , 苏农 业发 展取 得 了重大 成就 , 村居 江 农
民 人均收 入 由 18 9 0年 的 2 8元增长 到 2 0 1 0 7年 的 64 0元 。 8
界施 用 比例 18 9 5年 已达 1 .303 。 是农 业 投入 增 加 的 : 4 :.7 四 0
但长 期 以来 江苏 的农 业增长 尚未 改变 高投 入 、 消耗 、 高 高产
工作研 究
《 代农 业科技 }0 8 第 2 现 20 年 O期
江苏 省农 业循 环 经济 发展 的实践 与创 新
徐 琪
( 南京 晓 庄 学 院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2 17 ) 江 1 1 1
摘 要 江苏省是 我 国农业 大省 , 农业 经济发展 中存 在农 业 资源 紧缺 、 业投 入偏 高 、 在 农 农业 环境 污 染逐渐 严重 化等 问题 。 近年 来 , 苏 江 省积极 发展 农 业循 环经 济 , 以解 决农业 发展 的 资源 环境 约束 问题 。 目前 , 已发 展 了立体农 业 、 有机农 业 、 弃 物与 资 源循 环 利 用、 业 产业 废 农 化等 多种农 业循环 经济模 式 . 并取得 了较 好成 绩。 今后 , 苏农业 循环 经济 的发展 需要 在观念 、 江 制度 、 机制 、 术等方 面不 断创 新和 发展 。 技 关 键 词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 践 ; 新 ; 苏 省 实 创 江 中图分 类号 F 2 ;3 75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0 2 — 2 2 0 3 33 F 2 . 3 0 7 5 3 (0 8)0 0 9 — 2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应用的实践创新与对策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应用的实践创新与对策
收稿 日期 : 00 0 — 5 2 1— 6 1
还 田和旱作物 遗留残 花枯枝落叶腐解后有利增加土壤有机
质和养 分供应 , 提高土壤肥力 , 使后茬水稻节肥节本 、 优质高
培育农 田肥力, 以种好优质桑( 、 果)稻等作物为中心 , 养好家
禽为重点 , 两者 以共 育( 或专育 、 轮育 ) 的形式 , 构建种养结合 的农 田复合 生产系统 。目前, 这种创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很 多, 典型模式如桑( ) 果 园养鸡 、 稻鸭共育 、 稻鹅草接茬 、 鸡稻
以多种作物实行 周年水旱结合轮作复种 , 传统 的是露地
轮育以及水稻( 茭白 ) 水产共育等 “ 桑一鸡 , 菜苔 ” 模式 : 秀洲 区王店等地对桑同实行 立体
套养 、 套种 , 成 以栽 桑养 蚕 为 主 桑 园地 套 养 “ 周鸡 ” 形 ■ ,
率和农业效益 。实行水稻 与蔬菜瓜类作物周年水旱轮作复 种, 使土壤淹水 、 回旱 交替 。 土壤嫌气 、 好气环境循环更迭 , 有 利于克服大棚瓜菜作 物连作 障碍 , 抑制土壤有害生物如放线 菌、 真菌 、 细菌等 , 减少土壤盐 渍化 。同时可以利用稻草覆盖
嘉兴地处水 网平原 , 传统农业发达 , 经过千百年来的探
元 左 右 和菜 苔 收 入 1 0 0多元 。 0
索积 累, 实行农牧结合 、 种养结合 、 精耕细作 、 养结 合的循 用
环利用农 田耕种 方式 , 形成 了稻麦 、 畜牧 、 蚕桑 、 水产综合经 营的农 E生态结 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 开 积极探索创新对农 业有机废弃物无 害化 、 资源 化综 合利用模式 , 广泛应用农业
栽培, , 如 水稻与大小麦 、 蚕豆 、 油菜 、 绿肥等作物轮作复种。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当今时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高产高效,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理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这种模式基于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链条。

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一家农场可以同时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

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

这样一来,既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和浪费,又降低了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

再比如,沼气池的应用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

农村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废弃物、人畜粪便等投入沼气池,经过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和做饭等。

而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施用于农田,增加土壤的养分。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还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一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用于灌溉或者养殖,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也是关键环节。

除了前面提到的秸秆和粪便,还有废弃的果蔬、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

这些废弃物可以通过加工处理,制成生物质能源、饲料、有机肥料或者用于生产工业原料,实现变废为宝。

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降低了购买这些物资的费用。

同时,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水质恶化等问题。

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生态平衡,减少了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举措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举措

(3)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 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 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与未来举措
目录
01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
03 济的优秀案例及未来 发展方向
02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未来举措
04 参考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农业循环经济 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农 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状,提出未来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条件较好的地 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示 范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技术和经 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实 现跨越式发展。
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
尽管中部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困难等问题。此外,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 需求。最后,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 策引导。

江苏农产业发展趋势

江苏农产业发展趋势

江苏农产业发展趋势江苏农产业发展趋势引言:江苏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达的农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江苏农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效益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江苏农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

一、技术创新是江苏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江苏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粮食育种、农业装备自主研发、农业信息化等。

未来,江苏农产业发展的趋势将是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加强技术与产业的融合。

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1.1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江苏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

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产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1.2 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产物。

江苏将加强农业物联网、无人机、遥感等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

1.3 加大农业装备自主研发力度农业装备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江苏将加大对农机装备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机装备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的农机装备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江苏农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全国范围内的重要任务。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将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1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江苏将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同时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浅谈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发展意义在于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循环农业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浪费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未充分利用和回收资源。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源于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循环农业生产计划,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循环农业、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效率、解决对策、重要性、前景。

1. 引言1.1 概述循环农业的定义和发展意义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循环农业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循环农业的发展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农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资源,例如土壤、水源、能源等,可以有效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农业还能够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2. 正文2.1 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循环农业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大量的农业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大量使用,而大部分化肥、农药没有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造成浪费。

循环农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

而且,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由于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循环农业中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绿色发展则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进行探讨。

1.资源利用的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尿素等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可以借助循环经济模式,将资源紧密结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业模式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农药、化肥过多,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

为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模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农产品流通的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食品浪费和资源浪费。

同时,对农产品进行溯源管理和标识,增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4.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发展理念。

通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打造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鼓励农民参与绿色发展农村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鼓励农民参与绿色发展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通过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知识宣传和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营能力。

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共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6.加强循环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需要不断地引入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0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畜 禽粪便、废水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效益
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
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可以转化 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资源,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瓶颈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废弃物处理、资源 化利用等,目前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 和创新。
社会认知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同,但目前社会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充分,缺乏广泛的共识 和支持。
发展前景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 循环经济将不断突破技术瓶 颈,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 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
地膜再利用
回收后的地膜可以进行清 洗、消毒等处理,再用于 农业生产。
03
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 法规
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地位、原 则和规范,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 保障。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投入,提供税收优惠、 贷款扶持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 项目。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创新性的技术和模式,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业态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共赢性
长期性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双赢,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 投入,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从概念、特点、实施方法、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特点1. 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包括土地、水资源、肥料等,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浪费。

2. 废弃物再利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被再次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等。

3. 低碳环保:采取低碳技术,在种植、养殖等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多种经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多种经营,通过多年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实施方法1. 循环农业:采用循环农业技术,包括有机肥料、生物除草剂、生物杀虫剂等,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农产品加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将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如果蔬渣制成饲料等。

3. 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处理,如制成有机肥料或发酵制成饲料等。

4. 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或制成燃料等。

四、优势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 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低碳技术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多种经营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结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探求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举措

探求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举措

探求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举措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其在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以推进循环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自然循环为基础,强调绿色、有机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自然循环的理念,通过优化农业生产体系的结构和技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食品与生态两全,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药、肥料等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科学处理,就容易导致环境污染。

因此,对于这些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中,重要的利用方式包括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料的制备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等。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尽管我国农业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广循环农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优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研究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推动。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投资扶持政策支持和投资扶持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税收政策等措施来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增加他们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推行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达到人民的全面发展。

江苏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江苏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江苏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江苏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全面了解江苏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本文将对江苏地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江苏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江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加。

江苏地区农产品丰富多样,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水产业也蓬勃发展。

其次,江苏地区农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业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增大的问题,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传统农业产业占比较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不足。

三是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亟待更新。

再次,江苏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等政策不断出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最后,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苏地区农业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四是加强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

综上所述,江苏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江苏地区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日益枯竭,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挑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实践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农民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

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良作物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避免浪费资源。

实践二:可持续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休耕措施保护土壤养分并防止土地退化。

同时,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并避免水源被污染。

此外,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作物种植,可以减少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

实践三: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农民可以通过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作物残渣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利用农作物秸秆来作为畜禽饲料、生物质能源或者有机肥料,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养殖与农作物种植的循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实践四: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鼓励自然生态过程,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通过生态农业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可持续土地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等多方面的实践措施。

农民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合作,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并与政府、科研院校和农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件编号:苏政发[ ]37号发布日期: -04-21第一章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迈进,由满足基本需求为主转向逐步适应需求的多样化。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不断加大,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初步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城市化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化战略的大力推行,江苏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快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度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造与完善。

所有制结构及其经济份额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

开放型经济增势强劲,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认真贯彻扩大开放的方针,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开放型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全省进出口总额170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

其中,出口总额875.6亿美元,增长48.1%。

利用外资保持强劲增长。

协议注册外资为3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实际到帐注册外资达121亿美元,增长14.5%。

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开展,全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加快实施污染源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等创立活动。

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创新

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创新

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创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循环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模式。

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创新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循环经济定位和战略、循环经济产业升级、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市场化推广和政策支持等。

一、循环经济定位和战略循环经济的定位和战略是循环经济模式实践和创新的首要问题。

在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是关键性的问题。

循环经济定位和战略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定位要明确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循环经济产业的定位和重点领域,制定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和政策规定。

循环经济战略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的资源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和重点任务、循环经济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二、循环经济产业升级循环经济产业升级是循环经济模式实践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循环经济产业升级要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关键问题,制定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和规划,通过技术改进、产业融合、人才培训等手段,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升级和发展。

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

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融合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升级,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循环经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模式实践和创新的关键点。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要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开发新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新的循环经济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融合,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平台,优化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和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方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方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第2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5)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5)2.1.1 内涵 (5)2.1.2 特征 (5)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5)2.2.1 指标体系构建 (5)2.2.2 评价方法 (5)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问题 (6)2.3.1 现状 (6)2.3.2 问题 (6)第3章生态循环经济理论 (6)3.1 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6)3.1.1 物质循环再生原则:强调物质资源在生产、消费、回收和再利用过程中的闭合循环,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6)3.1.2 能量高效利用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6)3.1.3 生态平衡原则: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3.1.4 社会公平原则: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的资源利用权益,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

(6)3.2 生态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 (7)3.2.1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7)3.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7)3.2.3 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链,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提高农业附加值。

(7)3.2.4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7)3.3 生态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7)3.3.1 粮食作物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农业资源紧缺、农业投入偏高、农业环境污染逐渐严重化等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解决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目前,已发展了立体农业、有机农业、废弃物与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产业化等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今后,江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观念、制度、机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创新;江苏省
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为指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物质投入量、废弃物排放量,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最终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能达到资源的低开采、低消耗、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环行流动[1]。

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保护压力大,推进解决资源约束的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和必然选择。

1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218元增长到2007年的6 480元。

但长期以来江苏的农业增长尚未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常规农业模式,致使农业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1.1农业资源日趋紧缺
2006年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0.066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5%,比1995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037 hm2。

预计到2010年江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5 hm2,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同时,江苏耕地质量处于不断的退化中,全省土地退化指数为7.40,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2,13个省辖市土地退化指数在7.32~7.62之间。

由于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局部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据调查,太湖地区耕作层平均每年减少2mm,导致太湖各水系河床逐年抬高。

江苏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达9 490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量的30倍,人
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432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由于降水季节差异较大,汛期集中了全省降雨量的70%以上,特别是苏北的沂沭泗水系降水更为集中,导致水资源调蓄与利用率较低(据统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率只有24.7%)。

如遇一般干旱年份则发生区域性缺水,以淮北地区最为突出,即使太湖和里下河地区也有间歇性供水不足的现象。

另外,江苏人均林地面积仅0.01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

1.2农业投入偏高
一是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

2003年以来,江苏化肥施用量一直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近340万吨(折纯量,下同),单位面积施用量达705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7kg/hm2)的1倍以上。

二是化肥、农药利用效率低。

全省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发达国家为40%~50%),农药为40%,除草剂为70%~80%。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流失导致水体环境被污染、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下降。

据估算,太湖流域氮素在11%流失时,进入水体环境的量为53 101.1 t/a;当流失率为20%时,进入水体环境的量为96 547.52t/a。

磷素在5%流失率时,进入水体环境的量为1 656.74t/a;流失率为7%时,进入水体环境的量为3 719.4t/a。

三是化肥施用不平衡,重氮轻磷,1997年全省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26∶0.07,而世界施用比例1985年已达1∶0.43∶0.37。

四是农业投入增加的同时报酬率不断下降。

20世纪60年代每投入1kg纯氮化肥,约增加粮食产量20kg,到90年代下降到7.5kg。

1.3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率低,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江苏省畜禽养殖业发达,生猪粪尿、BOD、氨氮年排泄总量分别达1 077.4万吨、75.4万吨、817.3吨,禽类粪便、BOD、氨氮年排泄总量分别达290.4万吨、26.0万吨、0.32万吨。

大多数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有些直接排入河道,有些露天堆置,雨后随径流进入水体。

另外,江苏稻麦两熟制年产秸秆约1.2万吨/hm2,大量秸秆露天焚烧或弃置河道中,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

据对苏南太湖地区调查表明,人类自己的排泄物和生活废弃物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达到54%。

此外,随着农膜用量增加,大量农膜被弃置,其中多属难降解。

据对连云港郊区农膜利用情况调查,可降解农膜仅占农膜总量的0.86%,其不断积累恶化了土壤理化性状,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脂等对农产品带来了污染,同时,不可降解的农膜还导致作物减产20%~30%。

2江苏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实践
近年来,江苏省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运用农业生态学规律,将农业资源投
入、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等环节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现代农业—资源再生”封闭式流程,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九五”期间,全省启动了4个国家级、25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区)建设;“十五”期间启动了1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建设了符合区域环境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其中典型的有:
2.1立体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物种之间的互惠互利、相克相生原理,在一定的生产单元内建立多种生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转化的农业生产模式[2],其基本形式有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结合等。

如江都市的棉田套种西瓜、桑田套种大豆和蔬菜,丰县果树下种植蔬菜和草药、通州市水稻田生态养殖鱼、虾、蟹等。

开发立体农业,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江都市套种模式使单位土地面积收入提高了0.75~1.50万元/hm2;通州市“稻—渔”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增加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出,单位土地面积增加收入达 1.8万元/hm2。

2.2有机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施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该模式通过建设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扩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到2007年底,江苏全省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面积133.53万公顷,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 050个,其中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转换的产品1 800多个,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达271个,有33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句容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的有机草鸡、有机草鸡蛋、有机桃、有机大米等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是常规农产品单价的2~5倍,有些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