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2)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3)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逐步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教育方针:①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②毛泽东: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刘少奇:提出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
(2)教育性质: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确定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为人民服务。
(3)主要成就:①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农)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②奠定了中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
③培养了一批大新生骨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主要表现(1)上山下乡: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
1968年经毛泽东批示,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2)“教育革命”:各地开展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各级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建立校外学工、学农基地。
(3)高考制度废止:1970年各级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废止了高等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
2.主要危害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教育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建立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2.“三个面向”战略(1)提出:1983年,邓小平提出。
(2)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意义: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科教兴国”战略(1)提出:1995年,党中央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正式提出。
(2)内容: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课件:专题五 专题整合(共7张PPT)
一、比较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异同点
名 称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原 朝鲜内战爆发和美国干涉朝 美国为遏制共产党主权在东南
因 鲜内战并侵犯中国主权
亚的扩张,并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时 间
1950~1953 年
1961~1973 年
结 1953 年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 果定
越南实现统一
影 响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 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 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 联在军事上大体赶上美国
名称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本质 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公开的军事较量
胜利 原因
(1)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 (2)亚洲人民的民族革命和正义斗次局部战争的关系
1.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 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1953年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战后对中国 实行长期封锁。
2.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在1954~1960年加紧干涉越南内政, 向越南政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1961~1973年美国把侵越战争从 “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并将侵略扩大到老挝和柬埔寨。 1973年,美越签署停战协定。1975年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土崩瓦解, 越南解放。
3.(1)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国支持以色列,在美苏两国要求下联 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停战协定,美国开始插手中东事务。
4.印巴战争中,美国支持巴基斯坦并向其提供当时先进的坦克和 飞机。
5.两伊战争前,美国支持伊拉克与苏联争夺石油资源。战争中,美 国的油轮遭到两伊的袭击,美国向联合国提出护航要求,美苏等国 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表格素材 人民版必修3
(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根本任务
(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 (2)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界局势紧张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 (3)设创造一个安定的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
环境
流
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
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 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 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
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考点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 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 内形势决定的。
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 较
1、内容: (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 (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异: 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 是传到国外(欧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疑难突破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明清时期,八股取仕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 的手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 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4)‚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目录大全
【历史】人民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全)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与探究之一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二中国军民维护旧家主权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实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二卓尔不群的雅典三罗马人的法律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二美国1787 年宪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三走向多极化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四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三“蒸汽”的力量四走向整体的世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二罗斯福新政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欧洲的联合二发展的亚太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学习与探究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为哥伦布领航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 2、儒学的兴起· 3、宋明理学·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 2、中国的古代艺术·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顺乎世界之潮流”·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人性的复苏· 3、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4、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 2、追寻生命的起源· 3、人类文明的引擎· 4、向“距离”挑战·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 2、碰撞与冲突· 3、打破隔离的坚冰·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学习与探究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学习与探究之三:艺术中的历史。
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一课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课件人民版选修
(2)“局部战争”:1965年,美国直接出兵越南,将 “特种战争”升级为“ 局部战争 ”。
(3)美军撤退:1973年,美国被迫在巴黎签订和平协议, 美军撤出越南。
(4)战争结束:1975年,越南南部首府西贡 获得解放, 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胜利结束。
3.评价 (1)越南战争是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发动的又一次局 部战争,是美国侵略战争史上历时最长、损耗最大的一次 战争。 (2)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给越南人 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对美 国而言: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 失败。同时,在这场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 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美]M.泰勒上将《剑与犁:泰勒回忆录》 [探究]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结束时的情况? (2)被M.泰勒称为“敌人”的是指谁?他们的领导者 是谁? (3)这场战争结束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解析] 本题是以材料形式呈现的考查基本知识的 一道题目,难度不大。首先根据材料判断准是哪一次战 争,然后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特别提醒]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既是出于保 家卫国的需要,也是援助兄弟国家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朝鲜战争的结果说明,美帝国主义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同时也说明帝国主义国家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是很 难得逞的。
考查点
从朝鲜战争看当今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
命 争,其根源是美苏冷战对峙。这场战争加剧了朝鲜半
了中国主权
越南战争 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政权 在东南亚的扩张,并在 军事上包围中国
名称 时间
结果 及
影响
本质 战争 胜利 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奥运第一金
萨马兰奇在莫 斯科宣布北京 获得2008年奥 运会主办权
欢呼雀跃
《龙江颂》
《平原作战》 《杜鹃山》
(三)新时期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二为”方向提出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政治路线 的拨乱反正
中共中央总结文艺工作经验和教训 2“二为”方向的提出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新时期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3新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
4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女排五连冠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文 化 事 业 的 繁 荣 程 度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1984
1992பைடு நூலகம்
2001
年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 荣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1)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 者的激情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 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 荣
3“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新中国文 化事业的繁荣 文学 艺术 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火红年代 激情燃烧 斗志昂扬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对文化事业的 冲击 学术领域过火的政治批判
(实际上否定了“双百”方 针) “破四旧”使优秀文化遭到破 坏 文化工作者受到批判、迫害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 荣
2“双百”方针的提出 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
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设问探究:“双百”方针的实质? 思想解放,自由民主,以人为本 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 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人教课标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至专题五复习 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
民生 主义
关“注平新农均”民地在和权工更人
平均地权 (后提出耕者有 其田)节制资本( 控制 私人资本 )
扶助 农工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初步形成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 武装夺取 政权 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 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深入进 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 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 的政权
反对封建土地所
推翻封建帝制, 有制 “核定
建立资产阶级共 地价”“国民共
和国
享”是资本主义
土地纲领。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关注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影新反族响”满专:在族制贵反帝
——陈旭麓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 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 个睁眼看 的人
《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
》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 魏源
《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
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
了“
”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
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课堂演练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后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1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 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为些,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 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 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
C
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 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 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 “神舟5号”宇宙飞船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3、中国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改革开放,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7、…… 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 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 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 技术的发展。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2.振兴科技措施(1)中国政府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欢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科技成就[“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革”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2)“文革”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4)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1)是对科学技术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关键点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3.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易错]“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后科研的起步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教案专题五_第一节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五·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据陆定一回忆说:“曾经一位当过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老同志,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
他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以细胞病理学者微尔和的学说为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
’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只有一种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
”结合材料谈谈在当时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什么倾向?你认为如何才能合理解决?【学习新课】一、“双百”方针提出(一)、国际因素: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国内因素: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这一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六年来,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积极拥护或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在会主义劳动者。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
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版必修3习题:专题五一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Word版含答案
[随堂巩固]1.(2021·四川学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解析:选A。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2021·贵州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学术、文化领域生气勃勃。
这得益于()A.“星火方案”的制定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C.“向科学进军”的号召D.“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解析:选B。
依据所学可知,粉碎“四人帮”后,特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做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气,故本题选B项。
3.(2022·四川遂宁高二期末)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争辩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对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主见B.“百花齐放”的主见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选A。
据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表态,说明毛泽东主见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
4.(2021·广东学考)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假如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A.“一边倒”政策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C.“双百”方针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析:选C。
依据材料“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可以自由谈论,自由争辩,不应当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这番话符合“双百”方针,选择C项符合题意。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云和中学周林仙(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 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四部分内容,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发展;二是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摧残;三是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的繁荣;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
文革十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一片凋零。
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春回大地,出现第二高峰,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事业更是一枝独秀,跻身强国之列。
历史新课堂人民必修三课件专题五专题整合提升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影响
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超 过国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时也对 世界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 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 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与结构
教学内容
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史料。
教学结构
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 个子专题,每个子专题下包括相关的知识点和史料。同时, 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 系。
0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01
地理环境的影响
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多山、多岛、海岸线曲折等,促进了
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02 03
民主政治的形成
雅典城邦在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等改革家的推动下,逐步确立 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民主机构,实现了政治权力的 广泛分配。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及特点
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 的组织原则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 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联邦制的建立
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 政府和各州政府各自拥有一定的权 力,相互制约。
两党制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培育人文精神。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一)背景1、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二)提出:1956年,毛泽东(三)含义:1、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2、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不同学派可以相互争鸣,自由讨论。
【易混易错】1、“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即在文学艺术领域强调“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领域鼓励“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的各抒己见,自由争论。
(四)实质: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
(五)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类别作品名称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等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戏剧《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二、(一)“十年动乱”1、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二)文化凋零1、表现:(1)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2)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枝独秀;(3)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五专题整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五专题整合专题五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三大领域: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科技三大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新时期二、重大历史线索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1949—1966年)①文化事业方面,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文艺创作获得大丰收,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等作品较多。
②教育事业上,党中央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等方针,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科技事业上,党中央制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等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
(2)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①文化事业上,“双百”方针遭破坏,出现文化凋零局面。
②教育事业上,党中央发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教育革命”,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局面。
③科技事业上,一部分科学家排除干扰,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
但总的来说,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抓关键→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
构联系→①是在1964年,②是在1958年,③是在1970年,④是在1967年。
明答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出②①④③,故选C。
【针对训练】1.下列新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向科学进军”②“科教兴国”③“第二次绿色革命”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①项是新中国成立初。
②项是2019年。
③项是在1973年。
④项在1988年,故①③④②才对。
答案:B2.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的时间限制,其中②④均为20世纪70年代的成就,应排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5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 旳,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旳。那就是说,道德不能 用骗不骗人来阐明。究竟用什么来阐明它呢?还是 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懂得道德 就不能做到道德,懂得了道德才干做到道德。”苏 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旳手说: “您真是一种伟大旳哲学家,您告诉了我有关道德 旳知识,使我弄明白一种长久困惑不解旳问题,我 诚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经过不断发问, 从辩论中搞清问题旳措施称作“精神助产术”。
普罗泰戈拉十分愤怒,向法院提出起诉。他对学生说: “假如你在我们旳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 假如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旳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你 非得付学费不可。”
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回击说:“假如我胜诉了,那么根 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假如我败诉,根据协议我也不 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有关苏格拉底旳故事一
一种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干 取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 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 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 在水里最大旳愿望是什么?”“空气, 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 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有关苏格拉底旳故事二
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一把拉住一种过路人说道: “对不起!我有一种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 种有道德旳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诚实,不欺骗别人, 才是有道德旳。”苏格拉底装作不懂旳样子又问:“但为何 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 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旳,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辩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 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旳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 去。成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 “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么做旳,日常生活中这么做是不 道德旳。”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旳儿子生病了, 又不愿吃药,作为爸爸,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 很好吃旳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认可:“这种欺 骗也是符合道德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云和中学周林仙(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 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四部分内容,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发展;二是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摧残;三是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的繁荣;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
文革十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一片凋零。
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春回大地,出现第二高峰,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事业更是一枝独秀,跻身强国之列。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红色娘子军》是五十年代非常著名、广受赞誉的的芭蕾舞剧,也是中国最早的芭蕾舞剧。
成长在21世纪的我们如何理解和欣赏历史文化?如何通过它来透视中国的历史发展?对于文化,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与见解。
在我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精神财富,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
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状况。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贯穿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全过程之中,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强大。
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始现代中国的文化之旅。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表现:(一)百花千卉共芬芳——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五六十年代)A、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实际,赞扬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称。
柳青《创业史》: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陕西省关中平原互助合作运动初期的农村生活。
其以一个互助组的发展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的建立过程为脉络主线,生动地记叙和展示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生活面貌,从而揭示了这场革命中所引起的矛盾的广泛性和产生变化的深刻性。
由此,可以说《创业史》真切地描绘了农村典型的现实图景,歌颂了梁生宝组织大伙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高尚境界与情怀,是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问: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五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你们看过吗?雷锋之歌红岩红日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B、戏剧:《茶馆》,195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老舍话剧的代表作《茶馆》搬上舞台,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是一幅长卷式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
它将我国1945年前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实纳入了这出剧中。
记录了中国近五十年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演变和中国民的觉醒过程。
剧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巨大的社会容量与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茶馆》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问: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五六十年代的戏剧作品?《蔡文姬》《文成公主》《龙须沟》《关汉卿》……C、电影《英雄儿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上甘岭》《南征北战》《青春之歌》《地道战》《地雷战》《甲午风云》《小兵张嘎》……D、歌舞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描绘中华民族近几代历程为内容,形象概括了中共诞生到新中国成立28年间,中国人民走过的斗争历程,展现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天安门前欢庆胜利等历史场景。
是中华文艺空前集中展现的颠峰之作,是建国以来文艺演出的最大盛事之一,轰动全国,史无前例,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佳作。
它磅礴的气势、优美的旋律和绚丽多资的表演艺术,在一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留下了广为传唱的一些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过渡:然而,历史似乎和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它总是不能沿着直线前进,在螺旋式的冷幽默中,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令人震撼的所谓革命——文化大革命,在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有将是怎样的一场腥风血雨?(二)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东风无力百花残)1、表现:A、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B、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C、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联系地方史】同学们知道在文革期间,云和的文化遭破坏的事情吗?(孔庙)D、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
(三)飞香走红满天春——新中国文化的第二高峰(大地春回百花放)“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确实,78年冬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大地春回,⑴文学创作再次出现勃勃生机。
矛盾文学奖(刘心武《钟鼓楼》、路遥《平凡的世界》农民子弟读书生活)在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也日益多样化,出现从传统的民族形式到汲取外国作品表现手法的各种探索。
⑵影视艺术迅速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拍摄的故事片已达2000多部,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大决战》、《大转折》、《开国大典》等。
电视在我国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但在文化事业中发展最快。
电视剧后来居上,蔚为大观,《四世同堂》、《西游记》、《红楼梦》等相继在全国观众的聚焦中亮相。
电视文艺精彩纷呈,尤其是每年的春节电视晚会,是全国老百姓的“文化年饭”。
【说一说】你知道在影视戏曲方面政府奖项的名称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吗?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获金鸡奖《开国大典》《焦裕禄》《可可西里》。
B、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尊和骄傲。
2001年7月13日: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日子。
北京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萨马兰奇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令华夏儿女无不欢心鼓舞。
在08年奥运会倒计时472天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新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想一想】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想一想】下面请同学结合自己阅读的有关文艺作品的内容,谈谈建国初期这些作品的特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问题探究】: 为什么新中国的文化能够如此繁荣?(多角度政治和经济)A、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
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
B、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C、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的开展,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京剧是继承还是消灭的争论,1951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题材、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这种学术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
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作用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方针)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原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议一议】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左倾、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文革期间,我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迫害致死。
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总结经验,提出“二为”】78年冬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大地春回,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19年后的相聚。
邓小平致辞。
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新思想;要勇于艺术创新。
三、自由论坛、探寻规律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谈一下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四、历史升华——当好民族文化的守护神从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中,反思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日益国际化却时日丧失民族本来的东西,引出姜昆的两会走笔。
综观时下的文化景观,可谓繁荣。
但也有一些现象引起人们的反思:就作品而言,搞秀视听节目地毯式的“轰炸”、节目的随意性、创作的即时性,影响了作为艺术品的深度和厚度,与我们追求的经典和永恒相距甚远。
就人才来说,有些青年人以极纯的热情刚接触民族文化艺术,想以传承人来投身事业,却一瞬间被“外面世界很精彩”诱惑而去。
有的京剧演员唱了歌,曲艺演员演了小品,舞蹈演员走上了影视,戏曲作家成了电视栏目的撰稿者。
老艺人身怀绝技,一腔热情寻找托艺之人,但有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竟拂袖而去。
多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地看到孩子们只知道张学友不知李时珍,四大发明居然写出了“筷子”的答案……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已经边陲化了,已经成为了欧美文化的附属品,我们确实应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文化,但同时也更应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