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耦合发展

合集下载

本科应用型高校落实科教融汇方针的措施

本科应用型高校落实科教融汇方针的措施

本科应用型高校落实科教融汇方针的措施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下,本科应用型高校落实科教融汇方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具体介绍本科应用型高校如何落实科教融汇方针。

首先,本科应用型高校应充分整合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在学校设置上,建设专业领域交叉融合的学院或研究中心,鼓励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跨学科背景的教师应得到重点培养与选拔,引导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中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

在课程设置上,构建开放式、弹性化的选修课体系,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和跨学科学习。

其次,本科应用型高校在培养方案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开设实践性课程或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第三,本科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落实产教融合。

学校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课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双向人才流动机制,推动教师进行产业界实践,让他们紧跟行业动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最后,本科应用型高校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与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创业实践。

总之,本科应用型高校落实科教融汇方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整合资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本科应用型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2.08•【字号】晋教〔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晋教〔2021〕2 号各本科高等学校:为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促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行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结合山西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总体部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和“六新”突破的创新人才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办学思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转变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内涵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产业为要,主动服务发展。

建立健全与我省能源革命和14+N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高度契合、紧密关联的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提高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对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支撑作用和服务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产教融合,全面协同发展。

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持续深入,破解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壁垒,打通产、学、研、转、创、用一体育人“堵点”,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改革引领,加快创新发展。

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协调,打造比较优势,蹚出一条示范引领的可持续、内涵式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内涵、设想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模式及意义展开论述。

二、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内涵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是指高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参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有机协同,形成共同推进的新型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以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的积极参与为前提,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设想1. 组建校企合作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机构,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该机构可以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桥梁,营造学生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氛围,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就业能力的增强。

2. 建设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验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设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和管理。

在实验室内,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编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编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可以围绕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意义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使得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促进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是指高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建立联合研究院、共同研发项目等方式,将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创新、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参与一些项目,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实践性比较强的项目,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可以增强学校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

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的需求,去设计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满足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得到企业实际应用方面的经验,对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校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加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与企业创业实践。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一支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导师团队既要包括学校内的科研和创业导师,还应该吸纳企业导师和成功创业家等外部导师。

导师团队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和亲密顾问,提供学生在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其次,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专创融合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专创融合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专创融合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深化专创融合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专创融合是指将专业领域创新思维和实践有机融合,以达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专创融合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产学研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将产业需求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

通过将学生引入真实的企业和社会问题,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为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果的创新性。

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项目的方法。

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项目,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自主创新实践自主创新实践是指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断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创新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现实问题和挑战,不断探寻自己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四、交叉学科教育交叉学科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交叉学科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拓宽视野,形成全局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为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深化专创融合的改革和实践,培养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这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搭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而产学研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则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破解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探索方向。

产学研融合,即产业、学术、科研三方合作共赢的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与企业、行业、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实现产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

在合作中,学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实习、企业派遣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还可以依托产业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多元协同育人,即多方参与、多层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鼓励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合作,推动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校层面,可以建立跨学科学院,设立跨学科专业,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型项目实践等,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评价机制上,可以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分互认、社会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

为了实现产学研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探索:首先,在机制上加强支持。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机制,激发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产学研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实践导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装置,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4年 第03期DOI :10.15913/ki.kjycx.2024.03.045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冯明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寻求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大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可以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出发,探讨目前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探讨两者深度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3-0153-03——————————————————————————*[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研究”(编号:GH22165)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院校对于服务社会的人才的输出,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本科院校分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区别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是主要注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可以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级应用技术创新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学校突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色和重点,抓好创新人才质量输出[1-3]。

但实际上,大部分院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和专业教育融合,没有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且教师队伍建设和水平也未相应融合。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1.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真正建立,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能将两者紧密融合,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新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专业教育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独自发展,没有进行体系融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没有形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做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做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做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企合作: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大特色,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企业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行业特色:这类院校通常会根据本地区或本行业的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以满足地方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4. 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将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国际化办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始注重国际化办学,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6. 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7. 社会服务: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使命,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培训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做法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行业特色、产学研结合、国际化办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行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作者:谭轶群马辉来源:《大学教育》2022年第02期[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教育教学过程目前仍存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脱节等问题。

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可通过推进课程互通共享,构建双向驱动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课程、竞赛和成果孵化打造校校、校地、校企相互协同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生一体化的互动评价体系,完善现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一体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171-04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原本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行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并将其教育效果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升级发展,进而达到服务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的。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目前还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一是二者的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教育往往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其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二是二者的课程、教材与课堂教学脱节。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以专业课程为主,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较少,在创新创业相关教材和课程开设等方面,明显滞后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而已有的创新创业教材往往局限于通识教育,缺乏针对性,课程整体设计又缺乏系统性与权威性,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

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

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院校。

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接下来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要求1.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设置。

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教学内容要有实践性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要求具有实践性,注重把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设置要贴近产业发展的需求,教学要求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要参与实际项目的调研和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要有创新性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要求具有创新性,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师资力量的要求1.师资结构要合理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合理结构,教师队伍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教师队伍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师资队伍要稳定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师资队伍稳定,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来保障教学质量。

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生产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师资力量要有一定数量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一定的数量,要保证教师队伍数量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确保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责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需要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和研究参考。

因此,产教融合成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共赢的关键。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且双向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联盟的建设,形成合成人才培养的策源地。

学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扩展交际网络,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相关知识的及时更新,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使之更加适应产教融合教学的需求。

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和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学校应该开设多种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搭建平台和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

例如,学生实践基地、科技园区、加速器等,都是学生常用的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展览等,建立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孵化计划等,同时还应该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和成功企业家来校进行分享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

三、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学生是一个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业比赛和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多位成功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创业导师,了解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创新创业的经验。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作者:朱萍萍来源:《商情》2019年第52期【摘要】应用性本科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需要注重在创业教育中融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本文从目前的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出双创教育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硬件设施不够、教师队伍实力不强、缺乏完善的创业创业管理制度。

并围绕国家这几年重点强调的创新理念,提出了建立专创融合的教师队伍、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健全的双创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专创融合思考应用型本科大学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并建立一套机构完整、分工明确的队伍的本科高等院校。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全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指导下,也纷纷加强了对双创课程老师的培养力度,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促进创业成果的产生。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盡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课时时间基本上也在24节-60节不等,但是培养出的学生的创业素质仍然不是很强,产生的创业孵化成果较少。

(一)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和呆板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晚一些,很多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方式仍以讲授讨论型为主,甚至上课地点选择在普通课室或活动室,部分授课老师没有企业从业经验或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经验,赶鸭子上架般地被安排上此类课程。

因此,在课堂中,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创新能力的潜力未得到发掘等不好的影响。

部分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成选修课,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年,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完全学完,更无法把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较好地结合。

(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硬件设施不够,教师队伍实力不强据调查,很多重点院校设置了专业的创业学院,但也有少部分应用性本科大学由于缺乏对创新创业的重视,或是管理人员不够相应资质和经验,还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划分到教务处或管理学院。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思考文章首先解读了在实施“2011”计划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国家重点院校一样,都是协同创新计划的主体;其次,地方院校应抓住这个机遇,实施协同创新,提升自己的创新实力;第三,地方院校要主动行动,地方政府要发挥支持保障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实施政策倾斜。

标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创新;路径选择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2012年3月召開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2011”计划),将协同创新由理念创新推向了实践阶段。

“2011”计划的实施必将为高等教育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改变封闭、分散的现状,通过协同创新,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关于“2011”计划的解读“2011”计划是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有机结合,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

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视角,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主体选择“2011”计划规定:“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这说明,“2011”计划是一项面向所有高校的开放性计划,并没有把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排除在外。

协同创新的开放性,决定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将成为协同创新计划的重要主体。

2、任务驱动“2011”计划规定:“面向区域发展重大需求,鼓励各类高校通过多种形式自觉服务于区域发展。

引导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协同研发,推动高校服务方式转变,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在区域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产业界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为学生提供创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形式,搭建起教、学、研、产的平台。

同时,学校应该关注企业的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改善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开设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设立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践基地或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培训。

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员、行业专家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产业界接触的机会。

一、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克服传统思维壁垒,更加敏锐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创新思维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创新企业、创业导师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思路和指导。

二、设立创业课程,培养创业素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通过设置课程、开展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的基础知识、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三、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创业实践经验。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如何将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一、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产教融合是指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学生培养需求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将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思维和能力培养,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毕业后选择创业。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至关重要。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中,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吸引和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而高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良性互动,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意见【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桂政发[2014]8号【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14.01.18【实施日期】2014.01.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意见(桂政发〔2014〕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现就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升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是衡量人才培养水平根本标准的办学理念。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分类发展,创新模式,建立机制,加强质量监控和服务保障,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推进教学科研项目,共享教学科研成果。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氛围,大力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努力建设一批协同创新氛围浓厚的高等学校,形成拔尖人才不断涌现、学术成果不断推出的良好局面,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为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推动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一)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适度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服务我区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学科专业,适当提高工科专业比重。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内涵及发展背景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新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

“应用技术型本科”是对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教育模式探索,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

2015年10月2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分析1.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教育转型变革动力不足、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自发、分散、探索、启动状态,不少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对创新创业目标的认识过于狭隘,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不能有机融合,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培养学术型、理论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高校发展方式依然停留在注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对于学校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导致教育转型变革动力不足。

2.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薄弱、导向矛盾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远未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极其缺乏,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极少。

3.教学管理体制因循守旧、封闭运转目前我国大多数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而来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对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应试教育类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入与当前体系存在诸多矛盾。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摘要:一、项目背景与目的二、项目申报对象与要求三、项目类别与内容四、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五、项目实施与管理六、项目资金与资助政策七、联系方式与咨询渠道正文:正文:一、项目背景与目的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3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项目申报对象与要求项目申报对象为我国境内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申报项目需符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且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良好基础。

三、项目类别与内容2023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分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三大类别。

具体内容包括: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涵盖媒体融合、数字内容生产、虚拟仿真、数字孪生、数据可视化等方向,旨在强化大学生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

2.师资培训项目: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产业前沿技术、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实践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设施。

四、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1.项目申报:申报高校根据项目指南和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并向所在单位科研处/教务处提交。

2.项目评审: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立项项目及资助金额。

3.项目实施:立项项目单位按照约定开展项目实施,并向教育部提交项目进展和成果报告。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1.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期间教育部将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评估。

2.项目承担单位应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

3.项目成果应符合合作协议约定,可共享、推广,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六、项目资金与资助政策1.项目资助金额根据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类别和评审结果确定。

简析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简析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简析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作者:周显鹏梅贤臣宋成舜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2019年第01期摘; 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了两者融合的现实意义,并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教育等方面融合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机制;实践路径作者简介:周显鹏,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工程管理;梅贤臣,湖北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宋成舜,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湖北咸宁 437100)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15-02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局限在提供创业方面的讲座、公选课或依托创业计划大赛的第二课堂上,缺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性设计。

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就成为高校进一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1. 有助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创新创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优化人才结构,为社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能够为国家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专业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有助于应用型高校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学 业 教 育 与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协 同 耦 合 发 展的现状
受 教 育 思 维 、体 制 机 制 以 及 教 学 师 资 等 多
第13期(总第 941 期)
种因素的制约,当前一段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耦合发展方 面 遇到了不少阻碍,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 方面:
第 13 期(总第 9业教育与创新创业 教育协同耦合发展
李素君 魏丽丽 田太福
[摘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实现大学生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发展,对于提升大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推动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业教育与创新创 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从形成“专业+创新+创业”融合型的教育理念、构建“理论+实践”结合型的 课程体系、打造“专职+兼职”互补型的师资团队、构建“政+产+学+研”复合型的教育运行模式四个方 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1.教育理念尚未统一。就高等教育而言,通 过 学 业 教 育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基 本 工 作 能 力 ,是 其 基 本 职 责 ,也 是 满 足 用 人 单 位 人 才 需 求 的 重 要 保 障 ,“ 教 书 育 人 ”是 其 核 心 理 念 。 创 新 创 业 教 育则是在学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针对学有余力、 具备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学生所开设的一种 针 对 性 教 育 形 式 ,核 心 是 使 学 生 从 单 纯 的 谋 职 者 变 成 职 业 岗 位 的 创 造 者 ,即“ 创 业 者 ”。 正 是 二 者 在 基 本 理 念 上 的 差 异 ,造 成 很 多 院 校 在 执 行 过 程 中 并 未 将 这 两 种 教 育 理 念 完 全 融 合 ,这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育人效果。
为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经济质量,提升社会
一 、学 业 教 育 与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协 同 耦 合 发
发展的可持续性,国家先后提出了建设创新型 展的必要性
国 家 、促 进 经 济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以 及 实 施 新 旧 动
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
能转换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此同时,伴随 “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业教育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协同耦合 [作者简介]李素君(1968- ),女,满族,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硕 士;魏丽丽(1981- ),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自动化学院,讲师,硕士;田太福(1973- ), 男,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辽宁 沈阳 111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6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转型发展的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辽教发〔2016〕23-7-6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3-0056-04
的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与 学 业 教 育 相 脱 离 ,二 者 各 自 为战、互不干扰,这一教育方式硬生生地割断了 二 者 的 联 系 。 如 果 能 够 促 进 二 者 协 同 发 展 ,一 方 面 可 以 发 挥 学 业 教 育 的 载 体 和 基 础 作 用 ,另 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带 动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的主力军,应在夯实大学生学业教育的基础上, 的思路和见解。具体来说,二者系统发展的必
有意识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 权 重 ,从 优 化 教 育 理 念 、教 学 方 式 、管 理 机 制
1. 二 者 协 同 发 展 是 提 升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成 效
和师资队伍入手,为促进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 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新生事物,很多院
着上述政策的实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 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载体、土壤和基础,创新创业
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 教育则为学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提供具
对 毕 业 生 创 新 意 识 、创 业 能 力 的 要 求 提 高 了 。 体思路和破解办法,尤其是对破解当前高等教
基于这一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人才输出 育模式同质化渐趋严重的现实,提供了一种新
2.二者协同发展是“做中学,学中做”教育理 念的实际践行。除了少数选择升学或者创业的 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走上社会岗位,而 在 迈 入 职 场 前 如 何 具 备 扎 实 的 工 作 能 力 、满 足 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显得十分必要。面对当前 严 峻 的 就 业 压 力 ,很 多 院 校 适 当 提 升 了 实 践 教 学在整体教学体系中的比重,这样可以让学生还 未走出校门就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本文 提出的实现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 展 也 是 这 样 ,可 以 促 进 理 论(学 业 教 育)与 实 践 (创 新 创 业 教 育)的 深 入 融 合 ,对 于 提 升 学 生 的 创造性、创新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二 者 协 同 发 展 是 提 升 大 学 生 职 场 发 展 能 力 的 有 效 措 施 。 当 前 ,高 等 教 育 面 临“ 千 校 一 面”的尴尬境遇,就业前景好、见效快、成本低的 热 门 专 业 在 很 多 院 校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设 立 ,这 样 的 发 展 现 状 不 仅 造 成 很 多 大 学 生 自 身 能 力 、理 论的缺失,还造成人才结构的低质化、同质化倾 向。这些大学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缺少核心竞 争 力 ,不 仅 就 业 困 难 ,即 便 顺 利 就 业 ,也 会 因 缺 少后劲而陷入发展瓶颈。学业教育与创新创业 教 育 的 协 同 发 展 可 以 有 效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让 大 学生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同时,审时度势、尽力而 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地打造“人无我有,人有 我 优 ”的 独 特 能 力 ,在 当 前 就 业 、未 来 职 场 竞 争 中都占据有利位置。
教育协同耦合发展开辟一条有效路径。
校 已 将 其 列 入 日 常 教 学 体 系 ,之 所 以 长 期 以 来
56 2019 年 7 月上
教育管理
效 果 不 明 显 ,很 重 要 的 一 个 原 因 在 于 院 校 采 取 “ 两 条 腿 走 路 ”的 教 育 方 式 。 换 言 之 ,很 多 院 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