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_以深圳为例_吴健生
以“生态足迹分析法”度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应人 I所消 费的所有 资源和消纳 这些人 I = 1 = 1 可能成为引起环境 问题的主要问题 , 然而其大 部分却与实体规划以及 很显然 , 消费量与居住群尤其是 居住在这 所产生的所 有废物所需 要的 ,包括陆地和水 可持续发展 方面关 系密切 。 域的生物生产面积。
这种行为每天都会发生 。这三种消费分类有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 量、 核能量以及水利 电力; 建筑用地包括各类 动 ,
4其他。例如用于 比较长 的假 日和休 闲旅程 人居 设施及道路所 占用的土地 。在估 算土地 它们都和实体规划相关 。 假 面积方面 ,上述每一类都有一种计算土地 面 的能源应用 。这种分类 已经被用于调查 诸如 “ 设赔 偿”中去 。这项
建筑并不是单 一的消费源 , 还包括建筑材料以及为了开发室内 ( 谷物 、 果、 水 蔬菜等 ) 以及非食用的食物 ( 为 来说 , 家具 、 相关设备 、 安装技术 、 电力器具等 ) 。 动物种植的谷物 、 棉花等 ) 牧草地适于发展 和室外区域所需 要的装备 ( ; 但是一旦将它们加起来消费量却 畜牧业 的土地 ,通过这 些用地人们可 以获取 虽然这些方面并不是主要 的消费源 , 95 on s指 0 亿的经费应用在革新和单 肉类、 牛奶产品以及羊毛产品; 林地是 指产出 极高 。据 1 9 年 R les 出,几乎有 30 3交通消 费量。或许 可以说 , 在最近几年消费模 木材产 品的人 造林或天然林 ;水域则指需要 独维修各种设备上 。 91 91 生产鱼类以及海产品的地区 ;化石能源 用地 式 中 日益增加的消费量主要集 中于交通方面 。从 15 年 到 19 年交 在这些交通消费 中家庭是最主要 的 指为了补 偿因化石能源消费而损失的 自然资 通方面的消费量增加 了七倍之 多 , 本存量 , 包括 了四类能源:化学燃料 、 生物数 方面 ,包括去工作 、日托 中心 、学校 、商店 、以及各式各样的休闲活
基于步行指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_吴健生
第37卷第22期2017年11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7,No.22Nov.,2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747)收稿日期:2016⁃09⁃19;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7⁃00⁃0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ujs@pkusz.edu.cnDOI:10.5846/stxb201609191882吴健生,沈楠.基于步行指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生态学报,2017,37(22):㊀⁃㊀.WuJS,ShenN.Walkscoremethod⁃basedevaluationofsocialservicefunctionofurbanparkgreenlandsinFutiandistrict,Shenzhen,China.ActaEcologicaSinica,2017,37(22):㊀⁃㊀.基于步行指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吴健生1,2,∗,沈㊀楠1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㊀518055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871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当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能否方便地享用公园绿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与功能,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地关系和谐状况㊁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㊂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对象,计算单点绿地步行指数,衡量均质区域的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法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基于面域绿地步行指数耦合绿地空间分布与人口格局,评估深圳市福田区居民通过步行方式到达城市公园绿地的便利程度,即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水平㊂结果表明:深圳市福田区在区域均质假设下,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整体较好,区域差异较大,呈现出东优西劣的趋势,梅林公园周边㊁莲花山公园南部㊁荔枝公园周边及皇岗公园周边是四个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最好的区域,福田区西北部和西南部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差;供需平衡视角下,70%街道的居民可以便捷㊁公平地享用城市公园绿地所提供的服务,华强北街道㊁莲花街道㊁园岭街道和华富街道公园绿地设施建设非常完善,且绿地格局与人口格局配置合理,香蜜湖街道与沙头街道开放性公园绿地建设状况有待改进㊂将步行指数应用于公园绿地建设状况评估,为步行城市建设㊁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步行指数;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深圳市福田区Walkscoremethod⁃basedevaluationofsocialservicefunctionofurbanparkgreenlandsinFutiandistrict,Shenzhen,ChinaWUJiansheng1,2,∗,SHENNan11KeyLaboratoryforUrbanHabitat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SchoolofUrbanPlanningandDesign,PekingUniversity,Shenzhen518055,China2LaboratoryofEarthSurfaceProcessesofMinistryofEducation,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Science,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GreenLandsinurbanparksareimportantandindispensablepartsofthecontemporarycities.Whethercitizenscanconvenientlyenjoyfacilitiesandservicessuppliedbytheurbanparksisregardedasasignificantindicatoroftheharmoniousman⁃landrelationship,urbanmodernization,andinhabitantsᶄlifequality.Furthermore,itembodiesthesocialservicefunctionofthegreenlandsinurbanparks.ThisstudyselectedFutiandistrictasthestudyregion.Single⁃pointgreenlandwalkscorewascalculatedtodeterminethewalkingaccessibilityofgreenlands.ThepopulationofFutiandistrictwasspatializedbasedonitsland⁃usedata.Combiningthedataofgreenlandsandpopulationdistribution,thisstudyevaluatedthesocialservicefunctionofurbanparkgreenlandsbydeterminingthewalkingconvenienceofcitizensinthesegreenlands.Basedontheisotropicareahypothesis,theoverallwalkingaccessibilityofurbanparkgreenlandswasfoundtobegoodin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2 14:51:4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031.q.20170712.1451.042.html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Futian.However,ahugedifferencewasobservedamongdifferentregionsofFutian.AcleardecliningtrendwasobservedfromtheeasterntothewesternpartsofFutian.ThegreenlandsinMerlinPark,southLianhuashanPark,LycheePark,andDahuangParkwereconsideredhighlyaccessible,whereasthoseinthenorthwesternandsouthwesternpartsofFutiandistrictwerenot.Inaddition,citizenscouldenjoytheservicesprovidedbythesegreenlandsconvenientlyandfairlyin70%ofsub⁃districts;Huaqiangbei,Lianhua,Yuanling,andHuafusub⁃districtshadrathergoodopenparkspacefacility,andtheyperformedareasonablematchbetweenthegreenlandsandpopulationpattern.ThestatusofgreenlandsintheurbanparksofXiangmihuandShatousub⁃districtsstillneededtobeimproved.Thismanuscriptpresentedacasestudyoftheassessmentofgreenlandconstructioninurbanparksusingthewalkscoremethod.Itparticularlyexploredanewideainapplyingwalkscore,providinguseful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pedestriancityandspatialdistributionoptimizationofgreenlandsinurbanparks.KeyWords:walkscore;greenlandsinurbanparks;socialservicefunction;Futiandistrict,Shenzhen通常来说,公园绿地㊁街头绿地㊁道路绿地㊁庭院绿地㊁河湖绿地等都属于城市绿地的范畴[1],其中,公园绿地是在原有自然斑块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人为干扰形成的人工与自然耦合景观,在维护生态环境㊁保护公共健康㊁增强城市宜居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4]㊂城市公园绿地具有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两种功能[5⁃6],在生态服务方面,公园绿地可以净化空气㊁消除噪音㊁降低污染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7⁃9]等㊂除此之外,居民能否方便地(特别是步行)就近到达公园绿地㊁公平平等地享用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的休闲娱乐环境[5,10⁃11],是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㊂当前各城市争相建设 园林城市 ㊁ 山水城市 ,过分强调城市绿化覆盖率㊁城市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传统城市绿地指[12],一方面只重公园绿地数量而忽略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只重公园绿地的供给水平而忽略绿地供给空间分布与需求空间分布是否匹配㊂故传统的城市公园绿地指标和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均不能真实准确地反应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㊂步行性是指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空间邻近性及两点间步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13]㊂步行指数是美国研究人员2007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日常设施种类和空间布局的国际性量化测度步行性的方法,已在美国㊁加拿大㊁澳大利亚㊁新西兰㊁英国等国家广泛应用[13]㊂2010年邓肯等(DustinT.Duncan)[14]及2011年卡尔等(LucasJ.Carr)[15]都证明了步行指数用于量化测度步行性是科学合理的㊂国内对步行性和步行指数的研究刚刚起步,吴健生等[16]借鉴国外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步行指数提出了城市日常生活设施配置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刘迎宾[17]基于步行指数测度了深圳市桃源街区的可步行性,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校核㊂目前将步行指数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尚有不足㊂本文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步行指数计算原理,构建绿地步行指数,并通过建模获得高精度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将人口空间分布状况纳入评估过程,以期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共享性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数据与方法1.1㊀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本文研究区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图1)㊂研究所采用的公园绿地数据来自2010年底深圳市福田区公园汇总表[18]和2011年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公示的深圳市福田区规划绿地分布图[19],筛选面积超过0.5hm2的公园绿地,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百度地图进行人工识别补充,采集市级公园出入口点49个,社区公园等小型公园出入口点49个,如图2所示㊂对于社区公园等没有明确出入口位置的开敞公园,卢宁等[20]2014年提出,若公园边界PQ没有明确出入口,但从边界PQ上任何点进入公园都会经过端点P和Q,则选取P点和Q点为此边界出入口的代表㊂由于社区公园一般面积较小,为避免重复计算,本文每个社区公园的出入口点计数不超过2㊂高尔夫球场地㊁生产用地㊁学校运动场地等属于非公益性㊁非开放性的绿地空间,因此,香蜜湖娱乐城㊁深圳农科太空果树实验基地㊁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等绿地区域不纳入本文研究范畴㊂图1㊀研究区位置示意图Fig.1㊀Locationofthestudyarea图2㊀公园出入口位置Fig.2㊀Locationofurbanparkentrances研究用到的数据还包括福田区道路网,根据遥感影像结合GoogleEarth矢量化得到,并提取了道路网的交叉口密度和街区长度㊂深圳市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2007,将原始数据整理为12个一级地类㊂人口数据来源于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㊂1.2㊀绿地步行指数计算绿地步行指数考虑了城市公园绿地的吸引力㊁距离出发点的远近㊁步行环境㊁城市居民分布等因素,综合评估区域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㊂计算过程主要包括单点指数计算㊁人口数据空间化和面域指数计算3部分㊂为计算方便,本文单点指数的计算过程以区域均质假设为前提,简化了除道路网外的其他城市异质景观㊂除此之外,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由市政府统一规划,某一城区的公园绿地主要为本区域内居民提供社会服务,故本文基于面域指数衡量区域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时,仅考虑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状况㊂1.2.1㊀单点绿地步行指数单点绿地步行指数计算对象为某个具体样本点,衡量区域内任意一点到周边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性㊂其计算过程基于两大基础数据:研究区道路网与城市公园绿地出入口分布图㊂计算过程包括以下3个步骤:构造公园绿地出入口分类权重表㊁基于公园绿地类别和步行距离计算基础指数㊁考虑步行环境修正指数㊂(1)不同级别城市公园绿地的出入口权重表深圳市城市管理局2011年发布的全市公园汇总数据[18]将深圳市公园划分为市级公园㊁区级公园㊁社区公园和主题公园四大类,本文研究区福田区仅涵盖市级公园和社区公园两类㊂基于专家打分法,依据公园类型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每类公园权重,见表1㊂通常来说,市级公园面积较大,服务设施较完善,对居民的吸引力和服务效能均大于社区公园等小型公园,故市级公园总体权重高于社区公园,权重总和为15;每类公园的出入口点依据距离出发点的远近,依次赋予递减权重㊂例如某一样本点按照由近自远的顺序,在步行范围内,3㊀22期㊀㊀㊀吴健生㊀等:基于步行指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㊀有市级公园出入口点3个,社区公园出入口点2个,则该样本点得到的权重值为7(2.5+1.5+1.5+0.75+0.75)㊂此外,不同类型公园出入口的可替代性不同,其权重的衰减速度也不同㊂例如市级公园,往往多个出入口点对应于同一个公园,公园出入口权重衰减较快;而每个社区公园对应的出入口点不超过两个,出入口可替代性差,权重衰减平缓㊂表1㊀不同级别城市公园绿地出入口权重Table1㊀Weightsofurbanparkentrancesatdifferentlevels公园种类Parktype分类权重Classificationweight权重Weight市级公园Municipalpark2.5,1.5,1.5,0.75,0.75,0.3,0.3,0.3,0.2,0.2,0.2,0.2,0.1,0.1,0.1,0,0,0,0,09社区公园Communitypark0.75,0.75,0.75,0.75,0.5,0.5,0.3,0.3,0.3,0.3,0.2,0.2,0.2,0.1,0.1,0,0,0,0,06总计Total1515(2)基础绿地步行指数在上述不同级别城市公园绿地出入口权重表的基础上,计算得每个样本点的权重值,进一步考虑基于距离的衰减规律,可得某个样本点的基础绿地步行指数㊂图3㊀公园出入口权重距离衰减曲线Fig.3㊀Distancedecaycurveofparkentranceweights基于距离的衰减规律是指城市公园出入口的权重将随其与出发点距离的增加而有规律的衰减[13],本文采用分段线性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㊂研究表明,通常人的步行速度为4.8km/h,即80m/min,5min步行可达400m,20min可达1600m,30min可达的范围是2400m[13]㊂与此相对应,当步行5min内可达目标点,即距离小于400m时,距离因素不足以引起原指数值衰减;当步行时间大于5min后,快速衰减;步行时间为20min时,原指数值衰减为原值的12%;步行时间大于20min后,衰减减慢,直到步行时间为30min,原值全部被衰减,即认为30min步行范围以外的目标点不再对出发点的指数值产生影响[13]㊂寻找样本点周围2400m范围内的城市公园出入口点并计算距离;依据距离的远近参照表1(不同级别城市公园绿地出入口权重)为所有公园出入口点依次赋予权重,并依据距离衰减函数对权重进行衰减;最后累加各个城市公园出入口点的权重,得到样本点的基础绿地步行指数㊂(3)指数修正基础绿地步行指数的计算过程只考虑了目标点与出发点之间直线距离的影响,而现实生活中的步行体验则是沿着道路出行,一定区域范围内道路交叉口越多,两交叉口之间的街区长度越短,步行出行的路线选择越自由,步行环境越优越[16]㊂因此,算得基础步行指数后,需要基于步行环境进行修正㊂统计研究区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的道路交叉口数目和街区长度均值,运用数量等分法将两者的衰减率各分为五级,最大值为10%,如表2所示㊂绿地步行指数修正所依赖的衰减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区域步行环境的优劣㊂修正后基础绿地步行指数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0,为了方便度量和比较,将其标准化为0 100㊂指数值越大,说明该点步行到达目的地的便捷性越好㊂1.2.2㊀人口数据空间化人口数据空间化是为了研究并模拟客观世界的人口地理分布,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通常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或以某种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为基础[21]㊂本文采用较为成熟和普遍的土地利用类型法,即假设每种土地利用类型上的人口密度不变,以人口统计数据为因变量,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自变量,构4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建人口 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每个格网,实现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21]㊂中国科学院利用该方法生成了1995年㊁2000年和2003年1km精度的中国人口格网数据,2010年叶靖等[22]㊁2012年唐奇等[23]也基于该原理做出了研究成果㊂表2㊀道路交叉口密度与街区长度衰减率Table2㊀Decayrateofintersectiondensityandblocklength交叉口密度Intersectiondensity/(个/km2)衰减率Decayrate/%街区长度Blocklength/m衰减率Decayrate/%>890<96061 88196 110143 602110 128224 423128 15038 234150 2014<85>2015(1)模型变量与算法设置本文以深圳市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现状数据为基础,设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2007标准中的12个一级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为自变量,深圳市57个街道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因变量,建立人口 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Pi=ðnj=1βjˑXij+C其中,Pi为深圳市i街道的统计人口数,βj为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分布系数(人/hm2),Xij为i街道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2),n为模型所选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数㊂无土地必然无人口,故常数项C设置为0㊂由于人口 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具有物理意义,因此模型先验假定所有系数非负㊂模型的建立过程采用如下步骤[24]:①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出与因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自变量,记为X0;②去除与X0显著相关的自变量(Pearson检验中r>0.8),消除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③剩余自变量输入逐步线性回归的有效性库中;④剔除如下自变量: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不满足T检验㊁不满足模型先验假定或57个样本中非零值小于10个;⑤重复步骤3和步骤4,使模型收敛,并剔除对最终模型R2贡献率不足1%的自变量㊂依据上述建模步骤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剔除不显著的自变量和不符合先验假定的回归方程,对比不同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与标准估计的误差值,得到最终模型结果㊂(2)模型检验为保证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将研究区实际人口数量与模型反算人口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十折交叉检验验证模型精度㊂十折交叉检验即将全体样本随机分为10组,基于其中9组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模型估算剩余样本组的数值,并与剩余样本组的真实值进行比较㊂该过程被重复10次,剩余样本组的均方根误差即为描述模型好坏程度的结果㊂除此之外,由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残差的空间独立性为基本假定,本文在ArcGIS10.2中计算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残差的全局MoranᶄsI指数,判断残差是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㊂(3)模型系数校正模型以假定研究区内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上人口密度恒定为前提,且人口数据基数较大,故模型估计结果与客观人口统计数据必然存在一定误差㊂本文以深圳市为样本建立模型,后估算福田区格网人口数量,为提高模型精度,参考2010年叶靖等[22]研究义乌市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校正方法,以研究区内所有格网人口数之和与客观人口统计数据相等为原则校正初始人口分布系数,校正公式为:5㊀22期㊀㊀㊀吴健生㊀等:基于步行指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㊀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βij=Pi/Pᶄiˑβj其中,βij表示i街道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分布系数(人/hm2),Pi为i街道统计人口数,Pᶄi为根据模型公式反算出的i街道人口数量估计值㊂校正后的人口分布系数因各街道统计人口数不同而不同,可提高针对福田区人口空间化的精度㊂(4)模型应用最后,依据校正后的人口分布系数,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计算福田区各街道100mˑ100m格网内的人口数量㊂1.2.3㊀基于面域步行指数的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估单点指数反映了某点周围一定范围内城市公园绿地的配置水平与可达性水平,当需要了解一个区域(如一个街道㊁一个区㊁一个城市等)的状况时,则需要计算面域指数㊂一个面内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㊁人口经济等地理属性,因此,赋予每个点一定的权重可以更准确的衡量一个面域的状况㊂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来说,以人口比重作为权重不仅可以避免水体等人口稀少地区的影响[13],而且可以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供给密度与居民空间需求密度的匹配状况㊂假设研究区均质,构建合适尺寸的均匀分布的正方形格网,计算每个格网中心点的单点指数,将指数值赋予对应的格网;应用上述回归模型计算每个格网的人口数量,其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即为该格网的权重;最后对区域内的所有格网值基于权重加权累加,得到面域绿地步行指数㊂单点指数是在假定研究区均质的条件下,衡量某一点通过步行方式到达公园绿地的便捷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该点公园绿地可达性越好㊂而公园绿地的服务目标是居民,高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区域有居民才有意义,人口稀少的区域,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高反而是绿地资源的浪费㊂故单点指数值高的区域人口多,单点指数值低的区域人口少,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是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的最优供需状态㊂面域步行指数在供需平衡的视角下评估了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该值越大,说明该区域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越好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福田区城市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总体特征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18],福田区共有各类公园79个,总面积741.27hm2,其中市级公园10个,社区公园69个,没有区级公园和主题公园㊂基于ArcGIS10.2软件按照上述步骤计算福田区100mˑ100m精度的单点绿地步行指数,见图4㊂福田区单点绿地步行指数最大值为75.85,最小值为0,平均值为28.39,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总体来说,福田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好,但局部略差,各区之间差异较大㊂福田区明显的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高值区主要包括梅林公园周边㊁莲花山公园南部㊁荔枝公园周边以及皇岗公园周边,形成梅林公园 莲花山 深圳中心公园 荔枝公园高值条带区㊂这些高值区临近大型市级公园,周边社区公园建设较好,公园绿地出入口数量多,且道路交叉口密集,步行环境好㊂虽然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高值区均分布在大型市级公园周边,但并不是所有大型公园周边都是显著高值区,如笔架山公园,由于周边社区公园建设略有欠缺,绿地步行指数值略低于同等级公园周边区域㊂福田区西北部为塘郎山郊野公园,该公园大部分区域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且不适宜步行,故不在本文研究范畴内㊂另一个显著低值区在福田区西南部,该区域虽然步行环境较好,但缺少公园绿地设施,且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等非开放性绿地区域占地面积较大,故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很低㊂2.2㊀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基于SPSS20.0软件依据上述步骤建立人口 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交叉检验和残差空间自相关检验验证模型结果,最终模型参数如表3所示㊂图4㊀单点绿地步行指数分布Fig.4㊀Distributionofsinglepointgreenlandswalkscore由表3可知,回归方程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00,说明总体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即进入方程的自变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非常密切㊂从判定系数修正R2可知,模型所能解释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为90.0%,模型拟合效果很好㊂故可得最终回归方程为:POP=197.655㊃RES+1075.859㊃BUS+107.655㊃TRA表3㊀人口⁃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Table3㊀Resultofpopulation⁃land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odel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进入模型的自变量Selectedindependentvariable模型系数ModelcoefficientsBBetaTSig.VIF模型结果Modelresults人口数量住宅用地(RES)197.6550.3873.5040.0016.945R2=90.5%Population(POP)商服用地(BUS)1075.8590.3303.3350.0025.568AdjR2=90.0%交通运输用地(TRA)107.6550.2712.5590.0136.385ANOVASig.=0.000模型十折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为75416.12㊂研究区实际人口数量与模拟人口数量相关系数为0.863,p值为0.000,说明模拟效果显著[25]㊂回归模型残差的全局MoranᶄsI值为0.172,p值为0.0002,残差存在很弱的㊁可以忽略的空间正相关性㊂为降低原始人口⁃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对误差,采用上述经验算法校正模型参数,后反算出福田区100mˑ100m精度水平上的人口空间分布图,见图5㊂2.3㊀福田区各街道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估福田区目前下辖10个街道,依据上文得出的单点绿地步行指数和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分别计算每个街道的单点绿地步行指数均值和面域绿地步行指数,并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覆盖率两个传统指标进行对比,如图6所示㊂从传统公园绿地指标来看,华富街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覆盖率最大且远大于其他街道,其次是莲花街道,梅林㊁香蜜湖和华强北街道再次之,其他街道人均面积和覆盖率都很低,福保街道由于没有大面积开放的公园绿地分布,两个传统指标统计值为0㊂传统统计指标一方面会低估人口密度较大区域的公园绿地建设情况,如南园㊁园岭㊁福田等街道,另一方面强化了各行政区的独立性,没有考虑区域间公园绿地的共享7㊀22期㊀㊀㊀吴健生㊀等:基于步行指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㊀图5㊀研究区100m格网人口空间分布图㊀Fig.5㊀Spatialdistributionofpopulationby100mgridinthestudyarea性,对福保街道等特殊街道的评估结果不够合理㊂从本文的绿地步行指数指标来看,华强北㊁莲花㊁园岭㊁华富街道的两个统计指标值均大于45,说明此类街道内任意一点都可以非常便捷地步行到达临近公园绿地,区域内城市公园绿地发挥了非常好的社会服务功能㊂福田㊁南园街道次之,统计指标值大于30㊂梅林街道虽然单点指数均值低于30,但面域指数值大于40,说明该区域公园绿地设施建设可能略欠完善,但绿地格局与人口格局配置合理,区域内居民仍可较便利地步行到达公园绿地㊂福保街道两个统计值均略低于其他地区,说明该区域内居民不能很好地享用城市公园绿地所提供的社会服务㊂香蜜湖街道和沙头街道统计值小于20,说明该区域开放性公园绿地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区域内居民步行到达公园绿地的需求㊂与单点绿地步行指数均值相比,面域绿地步行指数叠加了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估某些特殊区域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如梅林街道,虽然单点指数均值不高,但叠加人口数据后可以排除塘郎山郊野公园㊁梅林水库等人口稀少地区的影响,表明该区域内公园绿地的建设状况可以满足居民步行到达的需求㊂3㊀结论本文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将国外步行指数的计算原理应用到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估中,基于人口 土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算了高精度人口空间分布数据,耦合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人口空间分布状况,探索了评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的新思路㊂得出以下结论:(1)深圳市福田区整体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较好,但各区之间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㊂(2)梅林公园周边㊁莲花山公园南部㊁荔枝公园周边以及皇岗公园周边是福田区单点绿地步行指数值的四个高值区,这些区域临近大型公园绿地且小型公园设施建设好,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最好㊂福田区西北部和西南部由于开放性的适宜步行的公园绿地设施建设欠完善而成为两个低值区,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差㊂(3)基于面域绿地步行指数,从街道尺度看,70%的街道公园绿地格局和人口空间分布格局配置较合理,居民可以较为便利地步行到达城市公园绿地,享受城市公园绿地提供的社会服务㊂(4)华强北街道㊁莲花街道㊁园岭街道和华富街道的绿地步行指数值均大于45,区域内城市公园绿地发挥了非常好的社会服务功能;香蜜湖街道和沙头街道绿地步行指数值低于20,开放性公园绿地设施建设状况有待进一步完善㊂4㊀讨论步行城市必然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㊂本文借鉴国外步行指数的理念评估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并对步行指数原始计算方法的权重㊁参数等进行调整,使更符合国内城市道路网状况与居民实际步行体验㊂基于绿地步行指数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城市公园绿地的吸引力㊁城市居民分布㊁交通成本[26]等影响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丰富了公园绿地建设状况评估体系㊂未来福田区可考虑适当增加现有非公益㊁非开放性绿地的开放性,服务市民生活㊂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
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可持续性
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可持续性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可持续性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足迹评估的概念生态足迹评估是一种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人类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之间的差距,来评估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评估的核心理念是“不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即人类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之间应该保持平衡。
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是一种以生态足迹评估为基础的规划方法。
它将生态足迹评估的结果作为决策和规划的依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可持续性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在人类活动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可持续性成为了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能够有效地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消耗程度,从而提供了实现可持续性的路径。
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的优势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供科学依据:生态足迹评估是一种科学的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消耗程度。
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能够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能够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系统,规划方案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足迹评估的规划方案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生态可持续评估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生态可持续评估研究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程度。
它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加拿大的数学家威廉·里斯研究提出的概念。
它主要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森林砍伐和化学污染等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生态足迹成为了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中心,但是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
评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之一。
生态足迹评估是一种科学的评估方法,它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价,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生态足迹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能力。
城市的生态足迹指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而生态能力则是指城市所处的生态系统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等活动提供的支持和保障能力。
这两个方面可以通过采集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能源消费、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数据来进行评估。
通过生态足迹评估,可以发现城市的生态问题和瓶颈所在,从而为城市环保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如果发现城市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城市的生态能力,就可以针对城市的交通、能源、水资源等领域进行优化调整;如果发现城市的生态足迹主要来源于城市居民的生产方式,就可以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生态足迹评估在国内外的应用广泛。
1999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上海、北京、凉山、铜陵等城市建立了生态足迹监测站,开始了中国生态足迹评估的应用研究。
此后,随着生态足迹评估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入,中国的生态足迹评估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应用体系。
生态足迹评估为城市环保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通过生态足迹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城市生态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关注生态足迹评估,促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足迹指数测评方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足迹指数测评方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科学准确地测评生态环境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而生态足迹指数成为一种重要的测评方法,以其客观、综合的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生态足迹指数是衡量某个地区或国家生态压力和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通过比较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供给能力之间的差距,来反映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生态足迹指数主要由两个维度构成:耗费的生物生态系统资源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
首先,生态足迹指数通过测量人类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对生物生态系统资源的消耗进行评估。
它包括饮食、能源、交通和住房等方面的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森林和温室气体的消耗情况。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人均森林消耗量高、人均碳足迹大,就意味着该国在生物生态系统资源消耗方面的压力较大。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地区或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差异。
其次,生态足迹指数通过测量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来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它利用生态系统恢复自然资源的能力,如陆地的再生能力、森林的再生能力等,来反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就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可能出现了破坏和不可逆的变化。
基于以上两个维度,生态足迹指数可以给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态压力状况,帮助决策者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了解生态足迹指数的测评结果可以直观地体现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战略。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生态足迹指数还可以为各个地区或国家提供参考和比较。
通过测评各个地区的生态足迹指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生态压力和承载能力差异,并帮助决策者识别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第4期,2005年7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Universitatis Pekinensis,Vol.41,No.4(July2005)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1)蒋依依2),3)王仰麟2),3),5)李卫锋2),3)韩荡4)牛慧恩4)(2)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E-mail:ylwang@;3)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数字城市与景观生态实验室,深圳,518055;4)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518031)摘要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
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
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足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深圳中图分类号X1710引言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与自然的空间及物质关系均发生了巨大转变[1]。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
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人的空间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必然造成城市生态格局和过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城市及区域的自然过程[2],自然生态格局与过程的变化又反过来成为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的行为模式的促进或者制约因素。
正是这种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耦合的关系,使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DLS模型的城市土地政策生态效应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11期2014年11月V ol.69,No.11November,2014收稿日期:2013-10-16;修订日期:2014-09-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747)[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330747]作者简介:吴健生(1965-),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遥感与GIS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E-mail:wujs@通讯作者:冯喆,博士研究生,E-mail:fengzhe@1673-1682页基于DLS 模型的城市土地政策生态效应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吴健生1,2,冯喆2,高阳3,4,彭建2(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193;4.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面临破碎化增加、连通性降低、生境质量下降等生态风险,生态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生态风险。
(2)数量控制的生态政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性,遏制景观破碎化和生境质量下降趋势和增强景观连通性,但可能造成城市开发强度上升,对城市用地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3)空间控制的生态政策可以维护生态用地格局,遏制景观破碎化和生境质量下降趋势,但在维护景观连通性方面作用有限。
(4)两种政策同时使用会产生协同效应,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两种政策。
关键词:DLS 模型;土地政策;生态效应;深圳DOI:10.11821/dlxb201411008城市化发展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对自然生态景观产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又对城市化进程本身构成约束[1-2]。
环境可持续发展案例
环境可持续发展案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和民众一直在积极努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某些地区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案例。
案例一:北京市的垃圾分类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重的垃圾处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政府于近年来引入了垃圾分类与处理系统。
通过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得以有效实施。
居民被要求将垃圾分成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并通过不同的收集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垃圾分类与处理系统的推行不仅提高了垃圾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培养了公民的环保意识。
案例二:深圳市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深圳市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城市。
该市政府一直关注环境问题,大力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近年来,深圳市逐步推广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设施,并建设了大量的储能设施。
这些举措不仅使深圳市的能源结构更加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三:西藏的生态保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
例如,政府实施了退牧还草计划,鼓励牧民转变传统的放牧方式,采取集中放牧和适度放牧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过度放牧对草原的破坏。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用于保护西藏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措施对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上三个案例仅是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中国政府和民众在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需持续努力。
希望更多的地区和人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的长期目标,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城市发展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性评估
城市发展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性评估城市发展是当代社会的焦点之一。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足迹也随之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如何评估城市的可持续性,对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使用的指标。
它以土地面积为基础,计算城市所需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大小可以反映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估城市的生态足迹是了解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城市的生态足迹与城市人口规模直接相关。
人口增长带来了更多的资源需求和废物产生。
人口密集的城市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建设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
因此,城市在发展中需要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资源压力。
其次,能源消耗也是城市生态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交通、工业和建筑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
传统的能源消耗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燃煤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因此,城市发展需要考虑转型到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城市的废物处理也是评估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方面。
废物产生的增加会加重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城市应该建立起高效的废物处理系统,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并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除了生态足迹,评估城市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城市的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因此,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也是评估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考量因素。
城市需要确保水源的可持续供应,并且保护水体免受污染。
城市可以建设节水设施,鼓励居民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加强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
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可持续性评估的重要方面。
城市交通通常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摘要生态足迹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计算模型和应用案例,本文旨在阐明生态足迹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价值,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影响日益加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应运而生。
生态足迹通过计算人类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压力。
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支持特定人群或活动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
它包括六个主要组成部分:1. 耕地足迹:生产食物和纤维所需的耕地面积。
2. 牧草地足迹:饲养牲畜所需的牧草地面积。
3. 林地足迹:提供木材、纸张和其他林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4. 渔业足迹:捕捞水产品所需的水域面积。
5. 建筑用地足迹:建设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所需的土地面积。
6. 碳足迹: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面积。
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数量、消费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
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影响越大。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1. 组成法:将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和服务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然后将这些面积加总,得到总的生态足迹。
2. 投入产出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不同经济部门对生态足迹的贡献,然后将这些贡献加总,得到总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资源消耗:通过比较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Biocapacity),可以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消耗是否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基于生态足迹指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
基于生态足迹指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评估和监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指标来衡量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压力。
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的指标,它衡量我们对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
通过与地球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生态足迹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生态足迹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它可以反映城市居民的资源消耗状况、废物排放情况以及碳排放量等。
通过比较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我们可以识别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在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与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增长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城市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生态足迹指标,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例如,碳排放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情况。
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污染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与生态足迹指标相结合,全面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和管理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是否能够促进可持续交通和城市绿色发展。
通过评估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判断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善建议。
综上所述,生态足迹指标是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并评估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容量。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指标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于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
关于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作者:薛金敏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6期摘;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过度集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城市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因此,需要对城市规划环境进行合理评价,以有效促进城市健康稳定发展。
作为一种评价城市规划环境的重要方法,生态足迹法比常规的环境评价方法更加高效,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生态足迹法,分析了生态足迹法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生态足迹法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生态足迹;环境评价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开始采用新的城市环境评价方法和标志。
因为对于城市规划来说,项目涉及的资金量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进行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价,力求准确评估城市规划带来环境污染,计算环境污染的成本,慎重衡量得失最终做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决策,有效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足迹法概述生态足迹法是指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对环境进行量化评价。
生态足迹法可以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分析,同时还会考虑的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人口规模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生态足迹法语和常规的城市规划环境评价法可知生态足迹法的优势明显。
该方法的环境评价度量基准是具备生态生产能力的水土,即生态生产性土地,主要包括可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水域这六种。
而生态足迹法的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态承载力、人类负荷与生态足、生态赤字/盈余这三种。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EF=N×ef=N×∑n;i=1(aa;i)=N×∑n;i=1(c;i;/;p;i)上述计算公式中,;EF;表示区域总生态足迹;;ef;表示人均生态足迹;;N;表示区域人口总数;;p;i;表示第i种消费项目的全球平均生产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相关性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相关性分析殷乾亮【摘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星子县为例,利用生态足迹法对星子县1996-2008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选取5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可持续性指数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星子县1996-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缓慢波动增加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增长的幅度;(②星子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递增和万元GDP生态赤字的递减,说明区域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日趋活跃;③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总人口数、GDP、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第一产业比重呈显著负相关;④星子县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08年最大,为0.401,是研究期间内最低值的3.52倍.【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52)019【总页数】7页(P4816-4822)【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GDP生态足迹;星子县【作者】殷乾亮【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南昌 3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湿地,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文审批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的是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鄱阳湖区域可持续发展。
而星子县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位置,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竞争能力,那么星子县的实际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可以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示范区呢?近年来,结合多因素指标综合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热点问题。
一些国际组织及有关研究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及模型,如Daly&Cobb 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1],Tilman[2]以及 Ulanowicz[3]等指出的多样性发展能力模型等。
生态足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ppraising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 毛锋[1];宾国澍[1];肖劲松[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页码: 42-47页
主题词: 生态足迹;消费账户;可持续发展
摘要:评判区域可持续发较之其它评价体系,生态足迹易于映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支持的潜力.文章在简介生态足迹内涵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判和应对策略研究.嗣后,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魏黎灵;李岚彬;林月;吴仪;祁新华【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12【摘要】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生态足迹法(Ecological Footprint)是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鲜有应用改良后的生态足迹方法探讨海湾型城市群生态足迹以及生态安全状态的成果.鉴于此,论文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以NPP数据反映现实生物量,采用“国家公顷”实现产量因子区域化,测算2010-2015年的区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压力指数,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态.结果表明:2010-2015年间,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快速增长,其中泉州与漳州增长迅速,而厦门则略有下降;区域总体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城市群大部分区域呈现生态赤字且越发严重,其中厦门最为严重,泉州次之,漳州相对较轻;城市群生态压力指数持续增长,生态安全等级升高,与生态赤字情况总体相符,生态安全问题亟需解决.有助于拓展与丰富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研究的视角与案例,并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总页数】10页(P4317-4326)【作者】魏黎灵;李岚彬;林月;吴仪;祁新华【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州35000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污染事件的闽三角城市群大气颗粒物的时空特征 [J], 郑启卉; 杨满根2.基于POI数据的物流公司网点服务能力评价——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 [J], 田洁玫3.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群公园绿地规模效益评价——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 [J], 田洁玫4.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群医疗与居住空间协同发展研究——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J], 田洁玫5.基于DPSIR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J], 崔馨月;方雷;王祥荣;康俊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生态城市:深圳发展的新定位
建设生态城市:深圳发展的新定位
史健玲
【期刊名称】《特区实践与理论》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 深圳提出以建设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和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市为目标.这一目标的提法,使深圳的城市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具体.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我们不仅有许多教训可以吸取,也有许多前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史健玲
【作者单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
【相关文献】
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估与生态城市建设——以扬中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例 [J], 赵玉奇;衷菲;叶兴平
2.吕锐锋:将保障性住房纳入绿色建筑体系——深圳市副市长吕锐锋谈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J], 周恒
3.深圳的特殊功能和历史使命--"深圳改革与发展新定位座谈会"观点综述 [J], 张玉阁
4.深圳:新时期·新定位·新发展--深圳定位与发展问题问答录 [J], 李罗力
5.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定量评估及其发展方向 [J], 黄松林;王仰麟;吴健生;彭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健康分析方法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健康分析方法
吴祺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及其博士生Mathis Wackernagel 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度量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估方法。
他们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及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供给决定着人地关系的根本性平衡,如果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大于自然资源的供给,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灾难。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吴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武汉市居民消费生态足迹研究 [J], 陈莎莎
2.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安全测度研究——以新疆为例 [J], 孟晓军;刘志辉;秦春艳
3.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发展战略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J], 司寰;彭涛;易晓峰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分析方法研究 [J], 栾颖;吕宝增
5.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J], 许振宇;贺建林;刘望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张秋月;严金明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东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文章从东莞城市化发展水平出发,借鉴加拿大著名生态学家威廉•里斯提出的“生态足迹”可持续性城市思想,运用
生态足迹模型,对东莞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东莞市已经出现生态赤字,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在此基础上,探讨东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即加快经济社会双转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机融入珠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土地统一规划体系,创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方针,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挖潜。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张秋月;严金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北京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桐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2.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
3.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
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29)001【摘要】近年来关于深圳和苏州发展的对比大多是从经济、生活水平方面进行的.但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比较却很少出现,基于此,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两个城市1997~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两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和苏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2004年为例,支持深圳市和苏州市的发展需要大约28倍的深圳市面积和12倍的苏州市面积.能源消费是影响两市生态足迹大小的最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苏州市的主要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而深圳市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总页数】4页(P121-124)【作者】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3【相关文献】1.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比分析及有效策略研究——以上海踩踏事件和深圳滑坡事件为例 [J], 李勇;何玉花;蔡梦思;郑昱;谭旭2.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建设项目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以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为例[J], 朱贤婷;李新;沈益婷3.生态足迹综合法动态分析与组分法的对比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J], 王晓明;许玉;綦群高;黄敬峰4.区域生态安全与生态足迹对比研究——以陕北延安地区为例 [J], 王丽霞;任志远;薛亮5.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影响的季节差异分析及预测模型对比——以深圳为例 [J], 方晓婷;段华波;胡明伟;蔡家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消耗增加,土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价,以确定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及其可持续性问题备受关注。
历史上,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是以土地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土地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
针对这一情况,对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研究,既有助于发现武汉市土地资源利用的不足和问题,也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保证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使用“生态足迹”理论,通过对武汉市的土地资源、人均占用面积、人均生产消费、环境污染等指标的综合评估,探讨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生态足迹理论,评价武汉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发现武汉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2.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研究3.使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市土地资源进行评价4.分析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5.针对武汉市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市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地面积、人均占用面积、人均生产消费及环境污染等指标。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比,评价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瓶颈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对武汉市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价,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为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中需要消耗1 310GJ 的能量, 故住房能源足迹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计算公式如下: 住房的能源人均足迹= ( 人均住房使 用面积 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 ( 化石燃料土地产
出率 年数) 。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内部所能提供的各种类型生 物生产性土地的数量, 计算公式为[ 1] :
6
EC = N ef = N ( ajrjyj )
消费量。
鉴于食品账户、工业账户和商品账户的计算方
法都较为成熟且计算表格过大, 这里省略。在我国 研究城市尺度生态足迹中, 住宅账户核算方法尚不
完善, 本研究着重进行了改进: 在计算住房项目时,
将 住房 转 换 为 化 石 能 源 土 地 的 能 源 值, 应 用 了 Sheltair[ 16] 对于加拿大房屋 在其生命周期 内的研究 数据, 他计算出一个 350m2 的砖房在其 70 年的生命
第 30 卷第 6 期 2008 年 6 月
文章编号: 1007- 7588( 2008) 06- 0850- 07
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Vol. 30, No. 6 June, 2008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以深圳为例
吴健生, 李 萍, 张玉清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 518055)
根据生态赤字构成分析图( 图 1) , 可知吸收 CO2 用地 欠缺最 多, 占总赤 字 70 0% ; 其 次为 耕地、林 地, 分别达 13 6% 和 9 7% 。尽管深圳 近年来非常 重视生态 公益林建设, 2005 年其面 积达到47 969 3 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60 1% , 但面对日益增长的 需求, 仍然有巨大缺口; 赤字最小的为建成地, 供给 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深圳位于广东省沿海, 与香港接壤, 全市总面积 1 952 84km2, 2005 年 末全市常 住人口 827 75 104 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深圳近年来经 济迅猛发展, 是我国率先实现全市域范围内土地管 理二元制向一元制转变的城市, 其可持续发展状况 值得关注。蒋依依等[ 10] 曾按土地类型计算了深圳 2000 年的生态足迹并分析其与 消费水平之间的关 系。本文则侧重于将修正后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所得结果作为数据源进行深圳历年发展能力的分析 评价。
第 30 卷第 6 期
吴健生等: 基于生态足迹 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8 51
力较理想的因子;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 按照土地类型 计算[ 10~ 13] 所得结论, 便于从大尺度上衡量国家或地 区的账户; 按照消费类型计算[ 14,15] , 便于从个人尺度
上分析消费行为对资源的消耗。结合运用两种分类
( 2)
j= 1
式中: EC 为区域 总人口的 生态承载 力; N 为 人口
数; 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 aj 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
rj 为均衡因子; yj 为产出因子。
2 2 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
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和现象关系, 按 Ulanowicz 的方法及数据获得的局限性, 需要假设一
由 表 1 可 见, 2005 年 深 圳 生 态 足 迹 约 为 3 16hm2 人, 而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仅不足 0 055hm2 人, 生态赤字高达 3 11hm2 人, 其生态足迹是可利用 生态承载力的 57 倍。可以判断, 深圳市依赖城市边 界之外的生态系统来提供资源供给和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 将本身的生态压力转移到其他地区, 占用其它 地区的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
个多部门的模型, 每个部门都只有单一类型土地需
求, 且产出间没有相互联系。基于以上假设, 以往的 发展能力用生 态足迹与多样性指数的 乘积进行核
算[ 6] 。但由于该假设前提忽略了各系统组分之间的
相互影响, 从而导致发展能力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不那么直接[ 6] 。为了弥补假设缺欠所引起的偏差, 将万元 GDP 生态赤字( 盈余) 因子引入该公式, 万元
持续状态; 若 EF < EC, 则出现生态盈余, 表明该地 区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 该地区的发展模
式具相对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满足一定规模人口需
求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根据居民的消费
项目, 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 计算公式
可表示为[ 4] :
6
EF = N ef = N ( rici pi )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发展能力; 万元 GDP 生态赤字; 深圳
1 引言
城市地域是涵盖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因素的 复杂巨系统, 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价一直是 热点问题, 单因素指标评价具有局限性, 结合多因素 指标综 合评 价城市 的发展 能力 是研 究焦 点之一。 Darwin、Tilman[1] 以 及 Ulanowicz[ 2] 等人 的 研 究 均 表 明, 系统的多样性与生产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存在相 关性, 并反映系统的演替过程。Ulanowicz 认为, 多样 性与发展能力相关, 采用系统产出的大小( 用能量产 出表征) 和组织( 与多样性、系统结构之间信息的交 流等相关) 来定义系统的发展。系统的发展首先是 指发展能力, 它定义了系统发展的上限。最初, 多样 性与发展能力应用于区域经济系统研究中, 在生态 系统中的应用由 T emplet[ 3] 首先引入。1990 年 代由 Rees 和 Wackernagel 等人[ 4, 5] 提出的生态足迹指标是 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指标, 自提出以来, 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 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 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 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 , 并同区域能提 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 进行比较, 能 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
C = ef H A
( 3)
式中: C 为发展能力; ef 为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生态
足迹; H 为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A 为万元 GDP 生
态赤字( 盈余) 。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H 的计算, 以不同类型土
8 52
资源科学
第 30 卷第 6 期
地的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 采
用 Shannon- Weaver 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公式[ 17] :
绿化用地、秸秆、电力、道路及木材等 6 项; 工业账户
包括原煤、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燃料油及
液化石油气等 8 项; 商品账户包括成品油、钢材、肥
料、卷烟、化学纤维、棉布、塑料制品及铝材等 8 项。
在工业账户和 商品账户的消费中应该 考虑贸易调
整, 即消费量= 生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以计算净
本文将万元 GDP 生态赤字因子引入发展能力 公式, 该因子反映了区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且作为 生态经济评价的参考指标[ 9] 综合考虑了区域生态经
济系统中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生态需求和生态系 统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供给能力, 是修正区域发展能
收稿日期: 2007- 08- 04; 修订日期: 2008- 01- 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40635028, 40471002, 40571051) 。 作者简介: 吴健生, 男, 湖南新化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生态和 GIS。 E-mail: wujs@ szpku. edu. cn
越高, 该因子与 C 成反比。
3 结果与分析
3 1 深圳 2005 年生态供需平衡分析 经由公式( 1) 、( 2) 计算后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
力数据汇总至表 1。核算中所应用的均衡因子均采
用 发展重定义组织 于 2000 年对中国 1996 年国家
生态足迹的核算数据。产出因子则根据 2005 年的
( 1)
i= 1
式中: i 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 EF 为总的生态
占用; N 为人口数; ef 为人均生态占用; ri 为均衡因
子; ci 为 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 Pi 为 i 种消费商品
的全球平均产量。
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共分 6 类: 耕地、牧草地、 水域、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及建成地; 消费类型包括
方式对城市进行统计计算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采
用这种方法给出了 2005 年深圳的生态足迹矩阵。
2 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深圳 2005 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的计算结果, 对该年生态盈亏状况作出基本判断; 以
同样方法计算深圳长时间序 列( 1986 年~ 2005 年)
生态赤字发展动态; 利用生态足迹结果计算生态足 迹多样性指数, 并将其嵌入经万元 GDP 生态赤字因
子优化后的发展能力公式中, 得到深圳市多年生态
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变化趋势。
2 1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盈亏通过比较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
需求( EF ) 与 生态 承 载力 ( EC ) 来获 得。 若 EF > EC , 则出现生态赤字, 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
了其生态容量, 说明该地区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
摘 要: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 展研究 的关键 领域, 基于生 态足迹 计算的发 展能力 指标是 较 有效的评价指 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 迹模型, 按不 同土地 类型与 不同消费 类型计 算了 2005 年 深圳的 生态 足 迹, 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 以使政策建 议更有针 对性; 修正了 Ulanowicz 的发展 能力模 型, 将 万 元 GDP 生态赤字( 盈余) 因子引 入计算公式 中, 对深圳 生态经济 系统的 可持续 发展能 力进 行了评 价。研究 结果 表 明: 2005 年 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 3 16 hm2 人, 生态足 迹是其可利用生 态承载力 的 57 倍; 1986 年~ 2005 年 深圳生 态 赤字扩大 10 倍, 20 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 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 2003 年资源利 用效率最 高; 生态 经 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 2005 年最大, 为 6 49, 是 20 年前的 4 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