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探索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不断深入,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平安建设工作得到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潜在矛盾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尖锐。归纳起来,当前不稳定问题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一是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城镇建设全面铺开,触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三是经济发展与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特殊群体情绪不稳,活动频繁。五是涉法涉诉反映的问题强烈。
(四)对敌斗争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法轮功”等地下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互联网上影响社会稳定问题也十分突出。敌对分子围绕热点敏感问题大肆造谣煽动,企图将个别问题普遍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操纵网上舆论,制造思想混乱。
问题,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加大对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考核、奖惩力度,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更加通畅、更加多样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除进一步规范信访接待工作外,还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发挥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反映诉求方面的作用,确保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渠道的畅通。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正确行使权力,防止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认真抓好民商、行政案件的审判,依法维护公平交易和有序竞争,进一步解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难”问题。四是注重对群众教育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逐步使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道德准则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引导社会大众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冲突,自觉地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教育群众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对于极少数恶意破坏社会稳定且触犯法律的人,应依法予以制裁。五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机制、信息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未雨绸缪、积极主动,为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一、资源环境挑战农村是资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资源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未来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二、农业发展挑战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然而传统农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面对农业发展的挑战,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农村人口挑战人口是农村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日益减少。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保障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农村基础设施挑战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然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五、农村产业挑战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然而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水平低。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六、农村文化挑战农村文化是农村精神的象征,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影响,传统农村文化日渐消失。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弘扬农村文化,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的精神。
七、农民生活挑战农民是农村的主体,然而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生活条件不尽人意。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八、农村社会挑战农村社会是农村的生命之源,然而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滞后,社会管理水平较低。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
九、政策法规挑战政策法规是农村建设的指导和保障,然而现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不足。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十、现代科技挑战科技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然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农村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推动农村科技发展,提高农村科技水平。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农业增效难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压力。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益受到严重挑战。
2.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扩大开放的步伐,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外来农产品的进入、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问题,导致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难题。
4. 农村生态环境面临挑战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对策探讨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效。
2.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
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 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新产业的兴起,推动农村产业向非农业方向发展。
5.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重点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村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村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村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困难。
作为基层组织形式的村庄,在社会变革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挑战。
1.资源匮乏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由于要兼顾人口分布较为广泛的情况,很多偏远山区仍然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这使得农民在生产、生活和交流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2.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前往城市发展而离开了农村。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并给村庄带来了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等问题。
3.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产业。
对于那些没有具备特色资源优势或传统产业衰退的地区来说,发展新的收入来源和产业链非常困难。
4.农村治理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信息不畅等特点,农村的治理形式和机制相对滞后。
不同地区的基层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各异,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挑战。
5.文化传承和保护困境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乡村文化面临着消亡、变异以及丧失根基的风险。
语言、习俗、传统技艺等都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二、应对当前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村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并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导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重点改善交通状况,修建道路、铁路等便利群众出行;完善电力供应系统,确保每个家庭有稳定可靠的电源;加快网络覆盖,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2.推动人才回流建立健全的农村人才政策,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
引导高校毕业生、城市人才回归农村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3.拓宽农村经济产业链研究开展特色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入新的产业或服务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优化基层治理机制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强化组织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保障农村稳定发展和民生的重要工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1机构建设不完善。
在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治理机构建设不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应对社会治理问题。
1.2社会治理能力不足。
由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欠缺,难以有效应对社会问题。
1.3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资源分配存在着浪费、不公平等问题,致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效率不高。
1.4社会管理方式陈旧。
农村地区社会管理方式较为陈旧,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需求,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1.5社会治理压力加大。
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和变革,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需要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解决的建议2.1完善社会治理机构。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2提高人员素质。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
2.3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2.4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方式。
应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和方式,提供更为灵活、高效的社会管理途径。
2.5强化社会治理能力。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储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能力。
三、落实建议的途径3.1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3.2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3.3健全机制保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规和制度,保障社会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应对措施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问题我国农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生产要求,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附加值较低,难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2.农业生产环境问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土壤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3.农村经济结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狭窄,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压力较大。
4.农村基础设施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人口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流加剧,留守儿童和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农村社会问题。
二、对策探讨1.调整产业结构应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推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应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多元化农村产业发展应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养殖业、旅游业、家庭手工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5.实施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帮助农民就业和创业,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6.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政策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减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差距。
目前村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村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当前农村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这些问题既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方面的困难,也有农业发展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目前村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经济发展状况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交通网不完善,给农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经常出现停电现象;自来水管网覆盖率低下,居民饮水困难。
这些问题使得农民在生活、工作和生产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存在差距。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到城镇上读书成了家庭普遍选择;医疗卫生设施不足,前往大城市就医成本高、时间长;养老服务缺乏,许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合适的关怀。
这给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3.农业发展难题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然而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此外,现代化农业技术在一些地区推广不彻底,种植方式仍然传统落后。
这些问题使得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困扰。
4.劳动力流失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城镇经济更加繁荣、工资待遇更高,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
这不仅导致了村里劳动力的流失,还使得留守家属面临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困扰。
二、解决当前村里存在问题与困难的思路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改善道路交通、电力供应和自来水管网等方面的建设。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增加投入,提高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引导医生到农村开展义诊活动,并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原因、对策
之经 济利益 的驱 动和干部管理体制 上存在 的弊端 ,村干 部要 寻找 乡干部作靠 山 ,乡干部需要在 村级培养 依靠力
量, 导致 了 日前 乡、 两级 干部盘根错节 的复杂关 系网和 村 经济利益 的一致性 。 使得一些村干 部横 行乡里 。 三是 部分 村集体财产 管理不善 , 财务制度不健全 , 村务 不公开或 公
是农村 土地承包 纠纷 增多。随着农业 税取消 和粮
食直 补 、 良种补 贴政策 的落实 . 土地 收益 回升 , 民种 田 农
的积极性高涨 ,原来拥 有土地使用权 的进城农 民1 开 始 - 大批 回乡 , 求转包户和 乡村 干部返 回原 承包的土地 ; 要 没
有 赶 上农 村 土 地 二 轮 延 包 的 农 户 ,则 根 据 国 家 现 行 的 农
l 壬 究 l
f : j 、 ’≯
寨挂 会穗震 一 ●
一
李 华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指 出 ,社 会 稳 定 是 人 民 群 众 的 共 同
一
不 断增 多 , 成不同程度 的耕地 撂荒现象 , 造 有的耕地 转包 他人耕 种后 , 同家补贴政策直接 惠及到原承包 户 , 现耕 种
1 2
…
Hale Waihona Puke 纠纷 , 法简单 , 风粗暴 , 方 作 甚至专横跋扈 , 使矛盾 纠纷不
能及 时调 解处 理 , 矛盾 日久堆积 , 成千群 矛盾 激化 , 造 直
一
…
l 第0 ) 霸 ( 3期 童
宣
_
;
“
接 困扰农村T 作和农 村经济 的发展 ,成 为农 村稳定 的一
必对维护农村 社会稳定带来不 利影响 :深 入学爿实践科 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 和把握新形势 下农村计 会各类矛 盾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本文将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高、农村金融等方面阐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农业方面的挑战及对策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业经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持,而当前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人才不足、科研配套不够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科技和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对策。
其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具体的做法是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化水平,实现科技的商业化。
其二,扶持农业人才的培养。
此举不仅能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增强农业有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能够帮助将人才从不同领域引入到农业行业,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三,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具体措施是完善农业科技、设备、机械、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但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资金缺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要想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其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应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利、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模式。
其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结构。
适应当前新形势,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如:大数据、智慧农业、物联网等。
其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完善重点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监管,保障农民用水、用电等基础服务,确保基础设施合理、高效地运行。
关于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关于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维稳工作是指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防止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工作。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维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维稳工作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分析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推动维稳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一: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增强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和社交网络日益成为广大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普遍化,一些不良信息和谣言也在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比如,一些煽动性的信息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公众情绪波动和社会混乱。
这给维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策一:提高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能力要解决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对维稳工作的负面影响,首先应提高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能力。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制造和散布谣言的行为,同时加强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监管。
另外,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引导公众形成科学理性的舆论环境。
问题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民众收入水平较低。
这种不平衡发展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给维稳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对策二: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力度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问题三: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社会治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频发,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威胁。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研报告》摘要:在农村,由于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比较薄弱,人防、物防、技防的滞后,给流窜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人民群众治安防范意识淡薄.农民群众的思想较单纯,治安防范意识淡薄,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和睦的邻里关系,往往把安全问题简单化,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当前为了搞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我们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研报告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社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农村的治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些盗窃、赌博、纠纷引发群体械斗、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社会治安稳定,基层党委、政府和执法机关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性,以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依托,保一方平安。
一、新时期本地农村社会治安现状及其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乡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我们在高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贫苦差距的进一步加大,人们复杂的思想和异常的心态日益凸显,致使农村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让我们不得不居安思危。
目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各类案件主要有:盗窃、伤害、赌博、滥伐林木、山界纠纷等案件。
此外,最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情况有:一是因山界纠纷案引起农民群众通过毁林、破坏生产经秩序、械斗来达到抢占抢种土地目的事件。
二是矿山开采死灰复燃,矿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在新形势下本地农村治安呈现特点一是流动作案有所抬头。
在农村,由于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比较薄弱,人防、物防、技防的滞后,给流窜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
违法犯罪分子不仅把其居住地作为作案目标,而且拉帮结派流窜到附近农村地区作案。
由于这些人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维持生计,他们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铤而走险,走到那,就作案到那。
新农村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
新农村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现代化的农村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新农村的社会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措施。
一、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以提供有效的农村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通过农村社会治理,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然而,新农村社会治理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大量年轻人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的加剧。
其次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服务不平衡。
此外,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和习俗也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因此,新农村社会治理需要解决这些挑战,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是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步骤。
村委会作为农村居民自治的组织,应成为居民参与决策的平台,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加强农村组织的建设,可以促进居民的参与和民主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
四、完善农村法制建设农村法制建设是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完善农村法制建设,可以提升法治意识,规范农村社会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置和惩罚,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五、促进农村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
通过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就业机会,可以减少农村人口流失,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同时,农村与城市的互动和共享也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措施。
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是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农村地区需要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服务,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七、倡导文明乡风乡俗文明乡风乡俗是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三农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三农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三农经济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三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三农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展开讨论。
一. 农村人口过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
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呈现出过剩的状态。
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浪费和农村人口的空心化。
二.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但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还有待提高。
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就导致了农产品产量低下和质量不稳定。
三. 农民收入水平低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难以提高。
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所得,但由于市场波动和供求不平衡,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四.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道路、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就导致了农村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水源匮乏等问题。
五.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农民难以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
这就导致了农民难以获得低息贷款、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限制了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
六. 农业结构单一我国的农业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而其他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较小。
这就导致了农业产值的单一性,影响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七.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环境。
八. 农民自身素质低由于农村教育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的素质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这就造成了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度低,影响了农村的科技进步。
九. 村镇经济薄弱农村地区的村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村镇以种植和加工业为主,并且面临产业附加值不高、就业机会有限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十. 农业市场规范不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征 占造成的 。
跨地 区跨行业上访 , 甚至 围堵党政机关 、 司法部 门 、 企事
单化, 堵塞交通等 过激行 为 , 给党 委 、 政府施加 力 , 严重
影 响 了社 会 公 共 秩 序 。
( 农村道德风 尚滑坡 . 为新的社会毒 瘤 四) 成
随着 我 斟经 济社 会发 展 和 城 市 化 水 平 的提 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 农
会正越来越 多地受到来 自城 乡社 会不 同方 面史化 素 的 影响, 农村社会 文化风气呈 多元化趋 势 , 民对精 神文化 农 的需求 越来 越大 , 但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远远不能满足农 民 的需要 。在农村 文化娱乐生活普遍缺乏 , 又缺乏 主流文化 引导的情况 下 ,各种 义化 和娱 乐方 式都在抢 占农 村市 场 , 不健康 的东西侵蚀着农村社 会文化 阵地 , 至存一些地 区 甚 蔓延 , 成 为影 响农村稳定 、 诱发 多种犯罪的社 会毒瘤 。… 是 赌博 。一些农村 赌博活 动盛行 , 甚至 f规 r以赌博为 业 I I 或 开没赌场抽头渔利 的赌棍 博 引起的家庭小和 、 财
欠劳 务 费 等方 面 的纠 纷 呈 上升 趋 势 。 这些 矛盾 纠纷 的起
临许 多新 的挑 战。做好维 护农村社会稳 定T作 , 现农 村 实
社 会 长 治 久 安 , 一 项 紧急 而 现 实 的重 大课 题 。 是
一
、
当前农村稳定面临的新挑战
( ) 村 土 地 征 用领 域 引发 的社 会 矛盾 日益 凸显 一 农
2 4
务纠纷 、 刑事案件 时有发生 。 二是迷信 。 许多农村建起 了大 小庙宇 , 一些农 民外 出务工 经商 、 出门办事都要选吉 日, 还 要到寺庙烧香拜佛 , 卜问卦 。三是邪教。近年来 , 占 邪教组 织等对群众 的争夺激 烈 , 在正 常的宗教活动 以外的各种邪 教势力通过 蒙蔽 群众 , 达到 聚敛 财物 的 目的。一些地下非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农产品生产向多种经济活动转变。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中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以下方面:一、缺乏科技支持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虽然科技支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的单一性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科技支持,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农村提供创新与技术支持。
此外,也应该加强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农产品品质不过关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不够,存在安全隐患,且与现代化的市场需求不符,导致了农产品难以销售。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让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加强农产品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
三、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较少或者没有,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发展经济。
尤其是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缺乏借贷和启动资金。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金融服务支持,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农村,提高金融产品的针对性和满足性,以及加大农村融资信用支持。
四、环境保护压力增大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面临严格的环保监管,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让广大农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强化环保监管工作,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城工作,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对策: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
总之,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正确应对挑战,积极掌握机遇,不断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扶持农民自主创业,不断拓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创新的潜力。
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农村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一、人口红利带来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农村地区迎来了人口的流动。
这种人口红利给原本经济落后的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
他们不仅带回了城市的经验和技能,还将城市的消费需求带到了农村。
这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乡村经济逐渐实现转型升级。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机遇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发展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
三、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农民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乡村地区也能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
然而,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弱。
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技术难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五、农村教育与人才引进的挑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人才储备不足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
建设高质量农村教育体系和培养农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引进优秀教育资源和人才也是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六、农村治理模式的改革挑战传统的农村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乡村振兴的需求。
乡村治理模式的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然而,农村地区存在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给农村治理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产品供给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水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
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还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大挑战。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村产业支撑,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就业机会有限。
应该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可以引进现代服务业进入农村,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和乡村休闲度假等产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劳动力稀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逐渐加剧,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吸引农村人口留在自己的家乡。
还可以通过实施农村产业振兴计划,提高农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降低农民转移的意愿,实现农村经济和人口的良性发展。
农产品供给和质量不稳定也是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种植技术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市场供求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供给和质量波动较大。
需要通过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
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达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农村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流动带来的治理难题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成为农村的主要人口。
这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首先,留守人员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成为问题。
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不便,如就医困难、教育资源短缺等。
同时,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其次,人口流动使得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下降。
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减少,传统的乡村文化和社会规范受到冲击,社区治理的基础变得薄弱。
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贫困地区的发展滞后,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经济贫困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治理。
例如,一些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运输出去,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增多等。
贫困地区的农民往往对生活现状不满,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农业生产中的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造成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垃圾随意丢弃,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了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问题。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着软弱涣散、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趋势使得农民的收入难以提高,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屡屡出现。
本文将介绍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随着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大户的出现,农民收入增长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得快,但绝大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尤为困难。
造成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如资源分配不均、资金支持不足等。
农村经济发展应当增强社会公平意识,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加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由于投入不足和维修不及时,农村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
缺乏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导致了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农民流失现象加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制定健全政策,加大投入,并进一步优化扶贫政策和措施。
三、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难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农户的经营面临巨大的生产风险和经济风险。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无法充分地贯穿起来,导致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在地方政府和企业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也有许多对策。
政府应当加强公平主义意识,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大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掌握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扶贫政策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这些对策的出现是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三农工作梳理情况汇报
三农工作梳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三农工作的最新情况,我对相关数据和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价格总体稳定。
但也要看到,农业生产中仍存在着种植业面临的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畜牧业面临的饲料供应不足、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仍需加强。
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
但也要看到,农村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有效优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仍存在瓶颈,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
但也要看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农村生活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但也要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仍然匮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五、农村治理和社会稳定情况。
农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基层治理能力不足,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和社会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治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一、发展与稳定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要务。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过程中,着重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概括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并在论述这条基本经验时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
首先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邓小平早就论述过稳定对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
”事实也正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我们始终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其次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它们有可能引起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
因此,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必须注意消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做任何事情,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不注意整个经济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
对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要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内部团结,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本经验。
最后应当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稳定。
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但并不表明改革和发展与社会稳定是相矛盾的。
实际上,这种稳定难题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上的历史现象,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低。
从长远来看,改革和发展与社会稳定是根本一致的。
而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根本一致性,不仅表现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也表现为改革和发展是实现稳定的基本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
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
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稳定问题。
所谓稳定,顾名思义就是平稳、安定。
社会稳定,就是要有一个平稳、安定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法律秩序、伦理秩序等等良好的社会状态。
古今中外,历代历朝统治者无不把保持社会稳定或良好秩序当作重要国纲和治国的基本方针。
任何社会剧烈的动荡和变革也都会毫无例外地最终归结为一种秩序目标,既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稳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符合党心、民心。
社会稳定的构成因素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从矛盾构成来说,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从层次范围来说,有宏观稳定和微观稳定;从地域范围来说,有区域稳定和全局稳定;从社会属性来说,有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法律稳定和伦理稳定等等。
如何维护社会稳定,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某一种简单的强制手段就能奏效的。
江泽民同志在著名的“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始终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必然要求。
必须树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理念。
要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做到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防止片面性、绝对化;要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和解、和谐理念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营造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要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
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各个环节中,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努力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内在要求。
在制定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的措施时,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不仅要有着力解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矛盾的措施,包括
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等,而且要有着力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不平衡矛盾的措施。
在制定保持稳定遇到的问题的措施时,不仅要有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措施,还要有着力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地看待形势、正确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的措施。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推进各项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时,要与改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统一起来;在维护稳定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邱中玉中共永城市委党校讲师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主攻方向:经济学、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