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认识有没有历史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并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和阐述,展现其独特魅力。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走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种矛盾在社会历史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形式,从而产生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
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而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演进的重要力量。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1. 解析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能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变革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解析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2. 指导现实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指导现实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本质,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方向。
3. 培养正确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
马克思成为千年伟人的原因
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之为"人类思想中的伟大成果",赖有它,社会科学才真正变成科学。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开始自己的理论活动的。
当时,继黑格尔之后,费尔巴哈的哲学深深地影响着德国思想界。
因此,在马克思思想形成的一定阶段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萌芽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观点相交错。
但是,马克思通过自己的理论探索,终于找到了摆脱这种理论困境的出路。
这就是,他把研究的基点放在探讨"人的世界",揭露"市民社会"的秘密上,通过对人的活动、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探讨,逐步过渡到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其中的关键是生产关系思想的形成,以及由此而揭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同以往一切哲学家对人和社会认识的根本分水岭。
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不仅对生产力诸因素结合的方式和性质有了科学的认识,而且有可能揭示生产过程本身内在的结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我们知道,生产力概念,在马克思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就已经提出和研究了。
他们之所以重视生产力的问题,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需要。
但生产关系问题始终是他们无力逾越的界限。
因此,古典经济学家不能真正理解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构成的生产过程,不懂得物质生产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这里,不仅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阶级的局限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旦触及到生产关系的领域,他们研究的丧钟便敲响了。
所以,即便是当今有成就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即使对社会关系作出一定的分析,但也回避或掩饰最实质的问题,即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正是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把整个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不再把各种经济关系看成"人的本质"的体现,不再根据"人的本质"实现的程度来判断经济形式,而着眼于经济过程本身的分析,在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互联系中来考察各种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2008-12-01 17:30:46)转载▼。
一、基本观点(一)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⑴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⑵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⑴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⑵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局限性分析
朋友的论文被一度封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局限性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衍生出的正确方法论不应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应是国有企业和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中合理的部分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当时自由散漫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局限性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生产力内部矛盾客观无论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多么巨大,国家体制运行中所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与矛盾始终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
贫富的分化、政府信用的缺失、人民极低的政治参与热情、腐败、官僚、食品安全、矿难……一切在马克思理论中本不应当发生的现象使得“和谐社会”等官方口号在公众的质疑与调侃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之前我们对此的解释往往着眼于相关负责人的主观素质,而往往忽略那些客观因素。
就好比我们痛批贪污腐败分子们庸俗的人生理想与脆弱的自我约束力,而对现阶段中国官僚制度本身就是培养腐败官风的温床这一事实或视而不见或退避三舍。
马克思当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
”可见,为了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进从主观角度出发所得到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体制、指导思想加以客观的分析才行。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高举的思想旗帜,是中国当今所有指导思想的原点。
从原点出发,往往可以解答我们的很多困惑。
而在对这一19世纪中期所形成的革命性理论加以细致研读后,笔者发现,在资产阶级掌权不到200年,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诞生的这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其历史局限性。
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毕竟,资本主义刚刚蓬勃发展了一百多年,制度本身尚且不完善,各种社会要素尚处于磨合期,留给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素材(也就是研究对象)还很不成熟。
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其理论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笔者并不认为这一理论足以引导人类今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马克思那个烟囱林立,工人阶级苦不堪言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也完成了历史任务。
王公龙:马克思生于1818年,1883年去世。
恩格斯1820年生,1895年去世。
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的确已经超过百年,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也有164年了。
在这过去的100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确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比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在一次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形式从原来的个人资本发展到集体资本、垄断资本,甚至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管理形式也在调整、改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出现了股份制、参与制、联合制、合同制,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在战后总体上不像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那个时代尖锐,等等,但应该看到,一些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本质规定性至今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换句话说,资本主义至今仍是量变,不是质变。
比如: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都没有改变。
最根本的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
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过时的关键。
其实,这些马克思赖以做出理论判断的基本经济事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容易被人们淡忘、忽视,但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又会重新想念马克思。
毕竟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世界历史上尚未出现对资本主义认识如此深刻、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思考如此深邃的思想巨匠。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过去了,但马克思思想产生影响的时代没有过去。
谁敢肯定马克思的思想在未来的影响不会比过去更大、更持久呢?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从来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看成夺取政权、巩固执政地位、获取政治利益的“权宜之计”,尽管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者在实践中经历了挫折,走了弯路,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令人尊敬的。
就当代世界而言,马克思主义远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题示例
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确。
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2.存在即被感知错误。
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确。
“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
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
(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错。
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学习打算、和建议国际商务英语翻译2班-郭颖欣一、初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力量无法估量。
从个人来讲。
人无志而不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形为具有导向作用。
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它们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有努力的样子,才能发挥在大学生中的示范作用。
我们大学生是一个非常不独立的群体,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不独立。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与老师的每一次精彩的讲解,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的发展的潮流中已经过时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尤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远远不是过时。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在上个世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失败,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灭亡,没有过时,而且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了新生,对马克思学说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参加马克思主义论坛的人逐渐增加,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并没有像过时论所说的那样而过时。
而且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到现代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问题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前提——对“时代”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前提:即在科学的时空观的认识前提下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时代”,从根本性质上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创立的时代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应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个维度: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产生所面临的时代背景是产业革命在使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生产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使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剧了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与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并存,资本财富的积累与工人贫困的积累同在。
时代的急剧变化,迫使人们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作出反思:资本主义扑朔迷离的变化背后潜藏的最根本的力量是什么?推而广之,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陷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资本主义经济向何处去?第二个维度:人们在享受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富足与便利的同时,也在饱受劳动异化带给人们的桎梏;人们在感受现代化带来的兴奋与冲动的同时,也在感受现代性带来的精神的失落与困惑,所有这些,促使人们要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人能否获得真正的全面的自由和解放?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将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社会是否可以提供这样的途径和机制保障人们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对以上从两个维度上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需要解决的理论主题。
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必然趋势的论断,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和实现的路径;在分析现代性对人的异化和桎梏中,阐释人的真正的全面的自由和解放的涵义和途径,认为“未来自由人的联合体”将为人类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
正是对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由此带来的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与科学回答,才使得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呈现着勃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
它不仅具有压倒性的学理性质,而且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工具。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都被视为一种充满哲学和政治的思想,往往被人们误解、混淆和恶意操作。
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理论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对于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社会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具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
因此,理解和掌握社会历史规律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并不是由个别人的意志所主宰的,而是由客观物质条件及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因此,无论是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还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具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和历史局限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认识到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马克思认为,阶级是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而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和动力。
在整个社会历史中,阶级斗争从未间断过,每一个社会时期都具有其特定的阶级斗争形式和阶级斗争对象。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
根据其基于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因此,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必然与生产力的发展矛盾重重,并最终导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爆发,这就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之一。
社会发展规律除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第一,较低形态到较高形态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较低形态到较高形态的转化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通常是在阶级斗争、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及生产关系调整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二,生产力水平变革的规律。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关键,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的诞生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思想本身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命运。
然而,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人类的认识和实践都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适用性和如何保持其时代性论述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适用性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篇章,但同时,它的发展也离不开长期以来社会对它的质疑与批判。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作为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一直没有放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面对对它的质疑和否定的斗争,不但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被时代所冷落,反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对自身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与时代的结合与发展的方式展现出自己愈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具有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所以具有开放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方法论前提是辩证法,而这种开放性的本体论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这里所谓的“批判”,决不是庸俗意义上的“大批判”,而是作为哲学理论自我反思方式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所揭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适用于它自身,这恰恰是其逻辑的彻底性之所在。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真正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亦即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5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阶级性性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历史上关于阶级性与科学性有一种观点: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一种理论,一旦被赋予了阶级的色彩,就成了某种阶级的独有武器,成了阶级斗争的渊源,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
从历史上看,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形成的理论也大都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
因此,这些理论根本不能将阶级性与科学性深刻的内化在一起。
然而,这种观点却是不正确的,作为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逐渐产生并发展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却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根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者分别在根本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规律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强调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样化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以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立足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历史的物质基础决定历史的发展;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1. 历史的物质基础决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基础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力的提高,还包括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则是适应和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它们的变革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2. 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历史发展是通过社会矛盾的不断运动和解决来实现的。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3. 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不是凭空发生的。
历史发展不是偶然的、无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的任务就是揭示这种规律和趋势,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洞察当前和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正确认识历史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提醒我们,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只有通过辩证思维,分析历史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才能正确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2. 洞察当前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教导我们要从历史的发展和矛盾的变化中洞察当前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部综合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它对历史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本文将从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概念、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其的批判进行探讨。
一、历史唯心主义的概念与特点历史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的意识、思想和精神活动,而非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
历史唯心主义强调人的意识在历史变革中的主导地位,主张通过思想改变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它忽视了社会结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以及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等客观规律对社会变革的制约。
历史唯心主义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性突出:历史唯心主义关注人的主观意识和意志的作用,强调人的自觉性,认为人的意识能够主导历史发展。
2. 忽视客观条件:历史唯心主义忽视了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等客观因素对历史变革的重要影响,片面强调意识的作用。
3. 脱离实践:历史唯心主义对实践的认识较为模糊,将历史变革的动力放在了意识领域中,而忽视了实践对意识的反作用。
二、形而上学的概念与特点形而上学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指的是以片面、孤立、静止的形态来认识和描述事物的方法,将事物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忽视事物的矛盾、发展以及内部联系。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本质和固定属性,忽视了事物的过程性、相对性和发展性。
形而上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抽象概念化:形而上学倾向于将具体的事物抽象为一般概念,忽视事物的具体、个别特征。
2. 静态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将事物看作是静止不变的,忽视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过程,无法把握变化中的事物。
3. 片面性:形而上学思维容易陷入片面认识,只注重事物的一方面,对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不足。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历史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历史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批判,揭示了它们的局限性和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茫茫宇宙
UF
外星人
O
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方法论意义
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 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
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 义和独断论错误。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满足人 的需要的过程是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2)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 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由于价值关系的 形成以主体的需要为中介,因此客体对于主 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同。
客体的价值依主体及其需要的不同而体现。
1、实践的两种尺度: 实践的真理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 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按真理办事) 实践的价值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 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满足人们 的需要)
2、哲学上的价值范畴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对各种特殊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经济效益;政权组织形式是否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第二,价值评价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 实践活动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服从于实践满足 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
第三,价值评价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制约 着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任何 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 系。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不同 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仅仅拥有科学知识 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性;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取向: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价值取向 ,追求人类的进步和彻底解放。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局限性分析
朋友的论文被一度封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局限性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衍生出的正确方法论不应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应是国有企业和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中合理的部分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当时自由散漫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局限性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生产力内部矛盾客观无论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多么巨大,国家体制运行中所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与矛盾始终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
贫富的分化、政府信用的缺失、人民极低的政治参与热情、腐败、官僚、食品安全、矿难……一切在马克思理论中本不应当发生的现象使得“和谐社会”等官方口号在公众的质疑与调侃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之前我们对此的解释往往着眼于相关负责人的主观素质,而往往忽略那些客观因素。
就好比我们痛批贪污腐败分子们庸俗的人生理想与脆弱的自我约束力,而对现阶段中国官僚制度本身就是培养腐败官风的温床这一事实或视而不见或退避三舍。
马克思当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
”可见,为了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进从主观角度出发所得到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体制、指导思想加以客观的分析才行。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高举的思想旗帜,是中国当今所有指导思想的原点。
从原点出发,往往可以解答我们的很多困惑。
而在对这一19世纪中期所形成的革命性理论加以细致研读后,笔者发现,在资产阶级掌权不到200年,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诞生的这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其历史局限性。
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毕竟,资本主义刚刚蓬勃发展了一百多年,制度本身尚且不完善,各种社会要素尚处于磨合期,留给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素材(也就是研究对象)还很不成熟。
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及其理论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笔者并不认为这一理论足以引导人类今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方向。
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然而,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在未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之前,我也曾愚昧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我深入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所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任何一个理论都不是完美的,也并不能适应所有人的想法。
当然,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其又落后的一部分,但是先进的思想占大部分。
虽然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等于其就是“过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之前,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与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特殊国情具体结合,即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是因为他们仅仅看到了狭隘的马克思主义,仍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即是空想的理想社会模式的错误认识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认清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识对马克思“过时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国际⽆产阶级领袖和⾰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的体系,⽆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产阶级⾰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诞⽣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属于整个时代的产物。
因⽽,只要这个时代尚未结束,那么这个理论就不会“过时”,它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现时代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样它也要随时代的发展⽽向前发展,这正如该学说的创始⼈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恩格斯早就指出过“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认识,⽽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种很完备的理论体系,从⼈类社会发展的前阶段已经证明出它的正确性。
⽤哲学原理来分析,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是辩证统⼀的。
然⽽,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总⽽⾔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是同⼀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割裂⼆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实际⼯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种现成的公式,到处⽣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
以上两者都是错误思想。
当今时代崇尚马克思理论的⼈好像变少了,提的也不多了,主要是因为前苏联的解体,从⽽对马克思主义产⽣了怀疑!其实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出现错误,⽽是那些所谓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什么主义、什么思想给⼈的误导。
为什么这么说呢?马克思主义对⼈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精辟论述,⼈类社会必须经历从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认识有没有历史的局限性?
2006-11-26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他们不能超越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去认知事物。
马克思根据当时文化最新成果和当时的社会条件,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
探索出一些事物符合客观规律真知灼见,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但现在的许多事物,如信息工程、机因工程,知识也可以成为资本,知识分子依靠创新,可以成为大资本家(如比尔盖次)等等。
这些东西,他就不知道。
他也没有计算机帮助他思考。
因此他的认识,他说的话,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我们只能用他发现的符合规律性的理论,作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这样学习马克思的学说,才是有益的。
如果盲从他的一字一句,看成句句是真理,那就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世界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仙。
也没有什么理论,可以称为绝对真理。
人类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向绝对真理接近的过程,是相对真理。
当然相对真理中也含有绝对真理成份,所谓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因此,古往今来,世界上也不存在,一贯正确,句句是真理的圣人。
马克思主义是否是真理,也需要用实践来检验。
过去150多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许多观点,被证实了,也有许多观点被否定了。
这是必然的,是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的。
几千年来,许多先圣先贤,都在发现客观真理方面,作出过许多重大贡献。
我们都要继承,都要吸取其精华为社会发展服务。
但没有一个人可以称他的学说达到了绝对真理。
对马克思的学说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