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最新范文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其理论对于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被拓展和重新解读,成为了一种跨越国界的理论框架。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重新解读。
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国际经济不平等、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文化冲突、环境保护等,这些都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解决。
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角强调世界历史和全球性问题。
其核心是全球化经济体系的阶级分析,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它认为,这种经济体系是建立在劳动力和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基础之上的,而这些资源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该理论还关注全球性的阶级斗争,认为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加剧。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全球性问题之一,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压迫和剥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体系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角对文化全球化的关注。
文化全球化是指文化的跨界融合和共享,它涉及到媒介、艺术、音乐、时尚和体育等各个方面。
然而,全球化也给文化多样性和国家文化主权带来了挑战。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角认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反映了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最后,环境保护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角的重要主题。
全球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污染,还涉及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自毁性。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角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理论框架。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角对于解决世界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对全球化的新解读和理解,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最新】
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从历史发展外在空间的特定视角表明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原理和趋势,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用来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
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事实,突出强调了世界性的相互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意义,揭示了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对历史进程的加速作用,从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来,人类历史有可能跳跃性发展的历史趋势。
这就为分析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动力、机制和最终的方向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实际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己联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所发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一类的问题。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不仅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理论思维,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代的全球化虽然在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上呈现出新的特点,但在本质上,它依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
当代中国发展同样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它与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一样也面临着现代化与西方化的二难选择。
这种历史性选择的启示是我们既要向西方学习,又要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对二者的结合做与时俱进的理解。
关键词: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基本概念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德国思想家赫德尔、康德、歌德、黑格尔等“世界历史”观点基础之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做了深入、科学的分析,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较为系统地加以展开。
他以唯物史观为根源,在批判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和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浅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张世界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世界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同时也提出了一种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社会进步方向。
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在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交融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当代全球化的背景出发,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我们要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如何阐述的。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受限于自然条件和人的劳动力。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阶级对立。
资本主义的出现加剧了阶级矛盾,最终将导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达到社会的共产主义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必然性,他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正日益成为全球社会的主题。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加剧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人们对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醒我们,资本主义并非是社会的最终形式,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和统一,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还对当代社会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改革。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这对我们思考当代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我们需要借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寻找符合时代特点的改革方案。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思想体系,在面对当今全球化趋势时,其国际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趋势,给各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对于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主义是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国际社会主义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各国应当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的关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社会主义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范围内的持续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全球化趋势加剧了贫富分化、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不平等的地位,国际社会主义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积极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强调公平正义和人类解放,是对全球化过程中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有力回应和抗衡。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应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国际社会主义理论契合了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观念强调国际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与全球化的合作共赢理念相契合,可以为推进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应对全球化挑战、推动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断深化国际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推动世界向着更加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最后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世界历史;全球化一、“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观点1.“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的发展,分工又引起商品交换的扩大和民族、国家交往的频繁,进而打破了民族、地域的界限。
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形成了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联为一体,历史也就愈来愈成为“世界历史”。
2.“世界历史”又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成的过程,标志着新的文明形态的创立。
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一切古老固定的关系和观念都被瓦解了,文化打破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所以,“世界历史”不仅仅指经济的世界化,还包括精神的世界化,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
3.“世界历史”更主要的是人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的人,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只有以生产力普遍发展为基础的普遍交往,才能使人们摆脱民族和地域局限,才能获得全球性的全面生产能力。
所以。
全球化的发展必定是人的发展过程。
4.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但是,要实现和完成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因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生产力获得迅速而巨大的发展,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使人类真正摆脱自然和社会的束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在保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使交往更加密切和普遍,使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历史”。
二、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全球化不等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当今全球化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当今全球化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摘要:客观条件表现在: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力量;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中介;世界市场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础;资产阶级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我们应该以世界历史理论为武器,客观认识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以一种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从容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全球化我们应该有以下正确认识:全球化不是从来就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当今的全球化也是现代世界发展的结果;当今全球化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全球化按其本质来说是共产主义的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孕育于时代土壤之中。
15世纪,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和美洲相继建立了民族国家,从此,资本主义的战车奔跑于世界各地,在不公正、不平等的血与火的交往中,把亚洲和非洲的落后国家纳入了世界体系。
而正如列宁所说的: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民族是它的器官。
于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主客观条件都成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世界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能否洞察这种大势并科学的加以阐述,则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
可以说,世界历史理论的诞生是其主客观条件共同发展成熟的产物。
客观条件表现在: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力量;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中介;世界市场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础;资产阶级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
当然,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探索也不能离开文明发展的大道,还有其思想来源。
在黑格尔之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处于萌芽状态。
而黑格尔则将世界历史理论发展到最高峰,他运用自己的辩证方法,对世界历史作了总体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思想:(l)第一个自觉地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来把握。
(2)既然作为自由概念的世界历史要扬弃偶然性,那么各民族不论现状如何,都必然要走上世界历史的共同道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全球化
的传统 社会 是 自给 自足 的相对 封闭 的社会 。在 此 阶 段 , 产力 水平 落后 , 品经 济 不 发 达 , 地 是农 业 生 商 土 经济 的主要 生产 资 料 , 们 的 大 部分 时 间是 与 土地 人
度地追 逐 剩余价 值 的要 求 , 而 限制 了资 本 原 始积 进 累和 资本 成长 与扩 展 的时候 , 本 就必 然 突 破 一 国 资
收 稿 日期 :2 0 0 9—0 9—0 9
进而 把原 无任何 关联 的分 散 于世界 各地 的人 们关联
在一起 。世界 市场 的形 成 与 发 展使 “ 这些 工 业 所 加 工 的已经 不是本 地 的原 料 , 是 来 自极 其 遥 远 的地 而 区 的原 料 ; 它们 的产 品不仅 供 本 国消 费 , 而且 同 时供 世界 各地 消费 。 旧的 、 本 国产 品来 满 足 的需 要 , 靠 被
入挖 掘与 系统研 究 马 克 思 的世 界 历 史 理 论 , 于深 对 化理 解和 发展 马克 思 主 义 , 确 判 断 和对 待 当今 全 正 球化 的发 展趋 势 , 有重 要 的理论 与现 实意义 。 具
一
使每个 文 明 国家 以及 这些 国家 中的每一个 人 的需要
的满 足都 依赖 于整 个 世 界 , 因为 它 消灭 了 以往 自然
恰正 是 由于资本 主 义工业 文 明与商 品经 济 的生成 与 发展 , 才使 得各 社会 共 同体 打破 了孤立封 闭 的状态 ,
人 们之 间 的主要 联 系 是 狭 隘 的共 同体 内部 的联 系 ,
人与人 相互 之 间确立 的是共 同体 内部 的人 与人 之 间 的依赖关 系 , 这种 依 赖 关 系本 身 确 保 了共 同体 内部 相 对稳定 的秩序 的形 成 。相 对 于 孤 立 分散 的血 缘 、 文化或 地缘 共 同体 而 言 , 为整 体 的社 会 的 政 治共 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其核心理论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全球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又以生产资料的变革为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发生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这些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决定了社会的前进方向。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它表现为人类社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日益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
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竞争,从而产生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和斗争,才能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阶级的转变和重构。
全球化会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社会分工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和变迁。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社会阶级会逐渐消失或被取代,而新的社会阶级又会不断产生。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阶级的变动,才能正确评估社会力量的对比和社会矛盾的实质,从而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和发展战略。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在全球化时代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规律。
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和商品交换变得更加便捷,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制度,它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市场和资源,并加速资本的积累和集中。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引言自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以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全球化视域下,人们更加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马克思的历史观也因此得到了重新审视。
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和影响。
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加深,整个世界呈现出一个大杂糅的局面。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变得更加密切,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日益显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和总结。
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这种矛盾运动会引发社会的变革和演化。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呈现出新的意义和影响。
二、全球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影响1. 让全球化助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加密切,世界历史的发展也更加快速。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时代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更加贴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 强调了全球化中的剥削和阶级斗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和竞争时,常常面临着经济和文化上的剥削。
这种剥削也引发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3. 关注了全球化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交流和融合,但也引发了一些文化冲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更加关注了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演变和冲突。
他强调了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和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他的观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阶级斗争和文化冲突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出现。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
” 从世界 历史产 生的 消极影响 发展进 程中越 是扩大 , 各民族 的原始封 闭状态 由于 日益完善 的生 各方面 的互相 依赖所 代替 了。其次 , 一方 面 , 导致 了发展中 国家 对发达 国家 的依 赖 , 发展 中 它 使 产方式 、 交往 以及因交 往而 自然 形成 的不 同民族 之 问的分工 消灭 来 看 , 的越是 彻底 , 史也就 越成为世 界历 史。 随后 便在 《 历 ” 共产党宣 言》 国家 处于从 属地 位 。 马克 思讲 到 “ 正像它 使 农村从 属于城 市一 它使 未开 化 的国家 和半开 化的 国家 从属于 文 明的 国家, 使农 中详细 阐发和论述了这一思 想, 奠定 了马克 思主义 的全球 化理论 。 样 , ”另一方 首先是 马克思 关于 “ 世界 市场 ” 的思想 。在 马克思 著作 中讲 民的 国家从 属于 资产 阶级 的 民族 ,使东 方从属 于西 方 。 到 了“ 美洲 的发 现 , 绕过 非洲 的航行 , 新兴 的资产阶 级开辟 了新 面 , 给 导致 了世 界范 围 内的两极 分化 于贫 富悬殊 , 最终 导致 资产阶 被 随着 资本 主 义制度 的活动 场所 。 大工业 建 立了 由美洲 的 发现所 准备 好 的世 界市 级 和工 人阶 级 、 压迫 国家之 间 的民族 矛盾 。 ”“ 阶级 对立 简单化 了, 个社会 日益 分裂 为两 大敌对 的阵 整 场 。 ‘ 阶级 , … 资产 由于开 拓 了市场 , 一切 国家 的生产 和消 费都 的发展 “ 是 成 为世 界性 的 了。 ……过 去那 种地 方的 和 民族 的 自给 自足 和闭 营 , 分裂 为两 大相 互直 接对立 的 阶级 : 资产阶 级和 无产 阶级 。 ” 关 自守状 态 , 个 民族 各方面 的互相 往来 和各 方面 的互相依 赖所 被 总之 , 马克 思虽 然没有 使用 “ 界历 史” 一 概念 , 世 这 却深 刻地 代替 了 。 这便 是世 界市场 的形成 。 马克思 也有前 瞻性 的看 到 了 ” 揭 示 出资本 主 义生产 方 式所 具有 的全球 扩张 的 本性所 包 含的 内 资产阶 级开拓世 界市场 的实质 , 这主要 是资本 的本性一 资本 必须 在 矛盾 。 正如美 国学者 卡 西迪所 说 :全球 化是 2 世纪 以来 每个 “ O 5 增 值 决定 的。“ 不断扩大 产 品的销 路的 需要 , 使资产 阶级 奔走 人 都谈 论的 时髦 词语 ,但 10年前 马克思 就预 见到 它的 许多后 驱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姜 莉
科
从马克思“ 世界历史, , 理论看全球化
( 黑龙江科技 学院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 0 0
摘 要: 全球化是今年 来引起 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 的热点 问题 , 也是 当 时代 的重大现实问题。人们 已经普遍认识 , 今 我们这个时代作 重要 的特征就是全球化 , 全球化在今 天的现实情 况与发展 趋势, 充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的 巨大的科 学性与 高超 的预见性 。全球化就是“ 世界历
史” 今 天 的展 开 形 式 。 在
关键词: 世界历史 ; 全球化 ; 发展
何谓全球化 ,这是各 国政府尤其是学术界 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化特征 , 要求人们注意俄国的 然会扩大各个国家 、 和地区之问的交往。在 民族 争论 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迄今为止人们对全 农村公社同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是处于“ 同时代 资本主义社 会条件下 , 在资本 的驱动下 , 既具备 也具备世 球化并未有—个确切的定义。 这是因为: 面, 的东西” 一方 。马克思认 为, 在资本主义时代 , 由于生 建立在普遍分工基础上 的大工业生产, 世界各 民族都被卷入到 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 ,历史 因而转变为世界历 就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一言 , 它 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 不仅涉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而且涉及到经济 、 体化” 的洪流之中, 这就打破了前资本主义时 史。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起步是历史向世 政治、 文化等各个领域, 由于每个 民族、 国家及社 代的地方局限性 ,随着这种发展 , “ 人们的世界历 界历史转变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今天 , 世界历史已经如火如荼 。 全球化就是 会不 同领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 所受到的震动和 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 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 获得的收益是不 同的, 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学科 存在了” 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敏锐地 世界历史在今天 的展开形式。正如美 国学者约 中, 看到的全球化存在一定差异 , 甚至较大的差异 ; 察觉到人类文明史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过去 翰 ・ 卡西迪所说 : ‘ “全球化’是 2 世纪末每—个 0 地区、 族为单位的, 民 在每个单位 人 都在谈论 的时髦语词 , 10 但 5 年前马克恩就预 另一方面, 就每个个体和团体在全球化进程 中所 的以单个国家 、 处的背景而言 , 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 , 受冲击 内部 “ 固步 自 地进行着的历史前进过程, 封” 正在 见到它的许多后果 。”0 0 9 9日墨西哥 20 年 月 的程度 以及各 自的传统 、价值观和认知背景不 被国家 、 区、 地 民族之间的普遍联系、 普遍交往所 《 永久》 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 , 在引证马克思恩格 取代 ,单个的历史正在被统一 的历史洪流所吞 斯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 中相关言论后写道, 正如 同, 所以对全球化所作的解释会有不同。 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 的开辟无疑对世界历 人们所看到的 , 2 世纪末的今天所出现 的全 在 0 曾经担任联邦 德国总理的施密特认 为 , 全 噬。 但是 , 照马 球化并不是新生事物 , 按 只不过反映了一种很久以 球化是—个实践政治命题, 也是—个社会经济命 史的开创起了催化和促成 的作用 , 题, 还是一个思想文化命题。著名的哲学家哈贝 克思的观点 , 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就在于物质生 前就已经 出现并被 ^ 认 昕 识的现象的加速变化。 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 日 本学者伊藤诚非常明确地指出 , 《 共产党宣言》 马斯则明确地把全球化界定为 “ 世界经济体系的 产实践 , 结构转变” 。集中研究全球化 问题的里斯本小组 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交往的普遍发展。 马克 中预见到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 的扩大和深化 则认为 , “ 全球化涉及了国家与社会 之间多种多 思认为 , 一个民族 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最明显地 带来了生产、消费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世界化, 样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 从这些联系中产生了今天 表现于该 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 而分工的进一 在 当今资本 主义全球化经营 中令人再次想起这 虽然 ,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 的世界体系全球化 由两种不 同的现象组成 : 作用 步发展 , 必然引起世界性 的交往与联系, 从而形 预见适用于现代。 分工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 在交往的深 广程度上 , 全球化都不是早期 的“ 世 范 围( 或者横 向扩展 ) 与作 用强度 ( 或者纵 向深 成世界历史。 从而使生产者可以拥有较多的剩余 界历史 ” 所能比拟的 , , 但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化 ) 综合以上几种对全球化的不同界定 , 水平的提高 , 。” 可以 看到 , 全球化大体上是一个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领 产品 , 另一方面也造成生产者的产品的单一化 , 的主要 内容 , 对于今天的全球化仍然是适用的。 参 考 文献 域的 、 以经济现象为基础 和主导 的、 经济 、 政治 、 从而使生产者之间通过交往以交换产 品成为必 1马克 第 卷) q北京: ^ 人民出版 文化现象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走 向同一 要的活动。但是 , 程度不高的分工以及在狭小范 【】 思恩格斯选集( 1 【 . 马克思认 杜.9 5 19 . 的过程。当前 ,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否认 的 围内进行的交往并不会造就世界历史 。 为世界历史肇始于大工业发展阶段, 也就是资本 【 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 4 卷上册) 北京: 2 1 第 6 人 客观事实, 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 1 8 9 全球化浪潮在造成世界面貌 巨变的 同时 , 主义社会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自 把 然 民 出版 社 . 7 . 的 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 『1 3任平. 当代视 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f 】 M. 苏州: 再次凸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的当代价值。 早在 力用于工业 目 , 。 个半世纪前 , 马克思就 自觉地立足于现实, 从 的分工” 由于实行广泛的分工和采用机器生产 , 苏州 大学 出版 社 . 4 1 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与全球化嗍 . 北 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 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 因而大大提高了大工业的实力。“ 大工业创造了 『 丰子义. 控制 把所 京 : 民 出版 社 ,0 2 人 20. 来审视 ^ 、 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 深刻地揭示了世界 交通 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 , 了商业 , 5齐格 鲍曼. 全球化——人类的后果【 北 . 从而使流通加速( 货 f1 蒙特・ 历史 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 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 资本 , 商务 印 书馆 ,0 1 20. 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创立了科学 的世界历史理 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 中” 正是这个大工业 , 京 : 、 。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 论, 从而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 “ 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 的方法论 以及这些 国家 中的每一个人 的需要的满足都依 武器 , 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马克思虽然没 赖于整个世界 , 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 自 然形成 上接 3 7页) 是多方面的, 7 对建筑物沉降控 有使用“ 全球化” 一词, 但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实 的闭关 自 守的状态” 。交往的高度发达是世界历 ( 史形成 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以及世界历史进程 的 制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局限在工程的某—个阶段, 际上是最早的全球化理论 。 使商品交换 而应对各阶段沉降进行综合控制, 并在不断的工 全球化在今天 的现实情况与发展 趋势 , 充 重要 内容。分工使生产力水平提高 , 推动理论发展 , 不断提高建筑 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的巨大的科学性 和交往范 围扩大 , 商业 贸易 日 使 益繁荣 , 品交 程实践中积累经验, 商 世 物沉降控制的标准和可靠性。 与高超的预见性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散见于 换也突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而走 向世界市场。 使得分工在世界 的范围内进行 , 参 考文献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 等著作中。在 界市场的出现 , 曾浩. 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分析 对施 这些作品里 , 马克思从不同侧 面、 不同的角度 、 不 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卷入既互相竞 争又互相 川黄玲 , 同的语境对同一种新的现象进行 了揭示和描述。 合作 、 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依赖的状态, 由此产生 及处理 有 色冶金设计与研 究,04 1 20 ( ) . 在《 德意志意��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一、阐释世界历史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一生探讨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晚年探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所形成的诸多著作和论述中更得到了集中表现。
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的最重要文本依据。
(对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最早探讨,后来的探讨均没有脱离这个框架,因此,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1、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定。
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缘由。
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世界历史起先形成。
大工业首次创建了世界历史。
2、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首先是指向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转变。
就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而言,资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形成世界历史。
这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而是资产阶级奔跑全球各地,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结果。
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新纪元源于资本的本性,资本追逐增殖的冲动和扩张不自觉充当了世界历史的推动力气。
3、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干脆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与地域交往到普遍交往的演化进程是一样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下的分工不断发展,增加了现实的个人相互依靠的程度,即人与人的联系具有了普遍性。
从而民族或国家的层次,这种普遍性的联系就是世界性或全球性的联系,这是世界历史的表现形式。
在生产力推动下,人类交往渐渐由最初的个人彼此间关系发展为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人类正是在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踏上世界历史征程。
4、各民族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呈不同等发展格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各民族各国家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洪流,自觉不自觉的成为一体化世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起点不同,导致卷入世界历史洪流后所处的坐标存在巨大差异。
马克思指出,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夫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全球化”,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
考虑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这一事实,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用法。
这种用法有助于说明“全球化”在当代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历史过程,是世界现代化的最新阶段,它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作出审慎的选择和回答。
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概念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88、86、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示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发论文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各国都应积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加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指导,对于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示 1( 一) 主要内容。
一是关于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经济社会形态是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变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类与社会及自然界的发展共存。
同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人化发展是相互统一的,自然与人类社会是和谐共存的,离开了自然,人类社会将不会存在,离开了人类社会自然界的改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世界历史的形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前提是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交往,15 世纪科学家的地理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发展前提。
同时,世界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关键。
但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 三是东方社会发展。
东方社会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而近代东方社会的发展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例如,中国就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而被迫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
( 二) 基本特征。
一是实践视野。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采取实践的视野,要求理论知识要受到实践的检验。
无论是经济生产理论还是历史发展理论都要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二是人文关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将人以及人的活动作为世界理论历史的中心,围绕人以及人的社会活动来探究世界历史的发展,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
“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
“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姓名:丁琪专业:2011级刑事诉讼法1班学号:1101040569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也是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之一。
Globalization一词由Theodre Levitt在1985年提出,但关于全球化的思想最早由马克思提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资产阶级大工业建立了世界体系,使人们的交往普遍化,各民族的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多方面启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资本主义大工业使人们的交往形式由以往‘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发展为跨越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世界交往。
地域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由此,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包括:1、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客观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社会历史水平;2、世界历史诞生的标志是世界市场的形成;3、历史是否为世界历史的判定标准在于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4、世界历史分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必然趋势是从前者走向后者;5、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交往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6、世界历史的分析单元是世界而非民族和国家;7、世界历史的价值取向是无产阶级;8、世界历史概念是时间、空间、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水平、社会历史性质、阶级倾向性、线性历史观和普世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作者:王晶晶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9期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而且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二重性影响也做了前瞻性的预见,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有着本质的相同,其对于我们观察当今全球化现象 ,解读全球化问题 ,认识全球化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75-02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使用到“世界历史”这一特定历史概念,他讲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随后便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发和论述了这一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首先是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思想。
在马克思著作中讲到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个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这便是世界市场的形成。
马克思也有前瞻性的看到了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实质,这主要是资本的本性—资本必须增值决定的。
“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国各地。
他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
最后还论述了世界历史的最终结果:那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其次是马克思关于“统一的政治”的思想。
马克思不仅认识到当时的全球化结果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政治的全球化,他写到:“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把握唯物史观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生了一些全球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也就凸显出了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观;全球化;对外开放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历史最初是不具有世界历史性的。
世界历史这一概念与人类历史是不相同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范畴。
马克思曾说过:”世界史不是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虽然马克思并非研究世界历史的第一人,但他在借鉴、扬弃前人对世界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刻剖析了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形成了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理论来源最先提出并试图解决人类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的是18世纪初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
他所提出并最终形成的”人是世界创造者”的观点确立了普遍历史的原则。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来源也首先源于维科的观点。
马克思就曾说过:”如维科所说的那样,人类史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还源自于19世纪中叶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萌芽。
虽说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共产主义存在很多虚无缥缈的幻想,但他们还是有很多天才的构想透露出了唯物史观的萌芽。
例如圣西门和傅里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就曾在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上提出过,历史的发展绝不是一种毫无规律、无序的向前运动,而是带有一定规律的前进,总是不断的向前。
他们把这种规律描述成一种无穷的向前发展,认为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存在,最终都会被一种较高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德国古典哲学大家黑格尔在关于世界历史的问题上也提出了很多系统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也正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经济全球化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崛起,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对全球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价值和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它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主要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所决定。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无疑是其兴起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全球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经济不平衡、资源竞争和文化冲突等。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化理解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提醒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的主导地位,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平衡性。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提醒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
只有在有效的治理和法治环境下,中国经济才能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全面看待中国的发展成果和问题,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只有通过加强社会公正和环保意识,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和可持续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全球化”,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
考虑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这一事实,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用法。
这种用法有助于说明“全球化”在当代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历史过程,是世界现代化的最新阶段,它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作出审慎的选择和回答。
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概念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88、86、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共产党宣言》形象地描绘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整个世界形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的生动画面:“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
(同上书,第276、291页。
)在当代,马克思当年所描绘的“世界历史”进程大大加快了,以致全球化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关注。
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商品流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资本是天生的国际派。
正如马克思所描绘的,奔走于世界各地的资本家、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日益成为世界性的。
其次是现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普及与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普遍性。
相应的科学技术要求相应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应的认识和思想方法,从而造成了不同社会的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互相理解和接近。
近些年来,包括信息网络技术在内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更使整个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再次,现代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决定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如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以及放射性污染、核威胁、基因技术、“克隆人”的负效应等问题,要求全世界采取联合、协调一致的行动。
此外,跨国行动主体(如联合国、洲际非政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贯彻人权的要求,文化产品的跨国传播等因素,也使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这一切,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乌尔利希·贝克在《什么是全球化》一文之中所说:“全球性描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从现在起,在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所有发现、所有胜利与灾难都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生活与行动、我们的组织与机构,按照地方—全球的坐标重新定向,重新组织。
”而“全球化指的是在经济、信息、生态、技术、跨国文化冲突与市民社会的各种不同范畴内可以感觉到的、人们的日常行动,日益失去了国界的限制。
……金钱、技术、商品、信息、毒品都超越了国境。
……全球化指的是空间距离的死亡。
人们被投入往往是很不希望、很不理解的跨国生活形式中。
这是超越空间距离的世界。
”(贝克:《什么是全球化》,第30、44-45页,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祖尔卡姆出版社,1997。
)美国学者阿尔君·阿帕杜莱斯将全球化归结为五种维度或五个拼盘:一是在全球流动的人种图景,二是跨国性的科技图景,三是超越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媒体图景,四是无国界的货币流动图景,五是全球性的而非国别性的意识形态接受图景。
这五种图景各自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世界,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空间、领地是没有重合之处的。
应该说,上述意义上的“全球化”和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是指世界开始有了一部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统一的历史,但在这里历史活动的主体及其基本单位是相互独立的民族国家;“全球化历史”则是指世界各国的历史变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愈益朝着跨国化方向发展。
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和更高的发展阶段。
不过,人们已经认识到,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化。
正如埃廷尼·吉尔森所说:“当代世界的痛苦就如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一个规模空前的人类社会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诞生……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
”(参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51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但是,“全球化”是一个颇有歧义的概念,人们关于它的谈论也是分歧迭见,甚至是十分混乱的,从而问题的实质常常被疏忽和遮蔽。
已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它具有许多层次。
仅仅就字面意义理解,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于全球范围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全球化模式,也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全球化定义。
应该对“全球化”、“全球性”和“全球主义”等概念作出一定的区分。
我们认为,如果把全球化(globalization)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全球性(globality)就是这一过程中所生成的结果,而全球主义(globlism)则是一种思想主张,一种意识形态。
但无论如何,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只有卓有成效地回答全球化时代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创造性发展。
同时,在“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方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这里不妨选择几个在全球化讨论中有争议的问题略加分辨、讨论。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限度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包括资本、金融、生产、贸易的全球化。
这也是今天能够比较现实地讨论的领域。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呢?没有。
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突破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
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本是天生的国际派。
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驱使资本占有者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同上书,第276页。
)正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才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当然,今天这种情况比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更具典型性。
以产品生产为例,目前一种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使每个国家、地区发挥其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的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产品”。
例如,波音747飞机共有45万个零部件,它们是由6个国家的11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联合生产的,其中包括了中国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
后来出现的大型跨国公司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4万个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拥有28万个遍布世界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
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30%以上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60%以上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要实行全球扩张,必须以其母国为依托;其母国则往往依靠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手段为跨国公司鸣锣开道,以其倡导的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为跨国公司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排除障碍。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时至今日,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讯工具已经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具有向世界各地辐射的强大力量,今天世界上能够完全躲避这种作用的“世外桃源”几乎不存在了。
由于信息的充分流通,马克思所预言的“世界市场”、“全球市场”终于可能、并正在真正地建立起来。
商品、服务、劳工、资本、信息等的充分交易,中介环节的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二为一,全球化经济网络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当代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评论家阿里夫·德里克在冷战结束以后所写的一部总结性著作《革命之后》中对此作了分析。
他认为,马克思把全球一体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对马克思而言,所谓“世界空间”是由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而形成的,这种扩张使其势力所及的所有社会成为同质(homogenization)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