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及其检验教学大纲(最新)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医学检验的一个分支,是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

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设置在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本课程主要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安排,课程设置建立在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后。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目录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血液学基础知识•血液学检验技术与方法•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指导•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概述临床血液学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及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分支学科。

血液学检验运用现代检验技术和方法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进行实验室诊断的医学分支学科。

020304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常见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方法。

了解血液学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血液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授课主要讲解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则是通过实验室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时间本课程共计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践操作12学时。

具体上课时间和地点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02血液学基础知识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血液的功能运输、调节、防御和保护等。

具体来说,血液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凝血过程等。

造血器官与造血过程造血器官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胸腺等。

其中,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造血过程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以及血细胞的释放与调控等步骤。

具体来说,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前体细胞,前体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成为成熟的血细胞,最后释放到外周血中。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 供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用)前言本学科教学时数共计90学时,教学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绪论5学时、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18学时、红细胞系统的疾病及检验24学时、白细胞系统的疾病及检验26学时、血栓与止血系统的疾病及检验17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见后附录)本学科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来划分,第一级为要求掌握的内容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也是理论和实验的重点范围;第二级为熟悉内容,其为选择性讲授和学生自修内容;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学习范围。

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进展定期修改教学计划内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血液学研究的范畴及其发展情况,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2. 熟悉血液病与检验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血液学概述、发展史及研究方法。

2.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3.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第二篇造血检验第二章检验的基础理论一、目的和要求:1.熟悉造血器官的解剖、生理,血细胞的生理、血细胞的起源与分化,了解血细胞的命名。

2. 掌握造血微环境和造血的调控3. 掌握血细胞发育演变的规律二、教学内容:1.造血器官、骨髓的结构。

2.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造血的调控。

3. 血细胞的起源、分化、成熟演变规律。

4. 临床应用与评价。

第三章检验的基本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骨髓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2. 掌握骨髓象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3. 掌握骨髓片报告的正确填写。

4. 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临床意义5.了解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 骨髓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征(粒系、红系、单核系、巨核系、淋巴系)。

2. 骨髓象分析和报告书写。

3.各种细胞化学染色。

三、实验教学:1. 正常骨髓粒系、红系形态学检查。

2. 正常骨髓淋巴、单核细胞形态检查。

3. 正常骨髓象分析及骨髓报告书写4. 细胞化学染色(POX、PAS、NALP、NAE、铁染色)5. 正常细胞形态学考试第三篇红细胞疾病及检验第四章贫血概述一、目的和要求:1. 熟悉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临床检验血液学》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血液学》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血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了解血液学、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血液学的概念;临床检验血液学的发展史;临床检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临床检验血液学的任务和发展趋势;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掌握造血、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造血微环境、髓外造血、血细胞增殖、分化、发育、成熟的概念;胚胎期和出生后造血器官;造血干/祖细胞的特征和表面标志;血细胞的发育阶段和命名;血细胞发育演变一般规律;正向和负向造血调控因子。

熟悉骨髓基本结构;脾脏的结构和功能;造血微环境的组成和特点;造血干/祖细胞研究的临床意义。

了解胚胎期和出生后各期造血时间和特点;造血正向和负向调控因子的特征和造血调控作用。

第三章造血细胞检验方法掌握正常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各细胞的鉴别特征,骨髓象检验的适应症及临床意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血细胞标记的选择和临床应用;铁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糖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酯酶染色的操作方法及结果评价;骨髓活检的概念及临床应用;常见染色体异常核型描述及临床意义;分子杂交、PCR技术的原理;熟悉正常骨髓象的特征和报告书写;血象与骨髓象检验的关系,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分析与鉴别。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技术,血液分子生物学技术。

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所列染色法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活检特点;血细胞超微结构的概念、三种急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特点;染色体非显带技术的染色体命名方法;分子生物学检验的临床意义;了解血象检验的重要性,正常骨髓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的分布情况,正常骨髓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特点,骨髓活检的方法和意义;各染色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骨髓活体的适应证;正常血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原理及染色体命名方法;生物芯片技术;第四章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熟悉造血细胞检验在造血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了解造血细胞检验在非造血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造血细胞检验在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造血细胞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检验授课专业: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90(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48学时),4.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作为基础,以检验医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为重点,以临床血液病为主要工作对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医学应用学科。

主要采用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从而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协助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门科学。

本专业的授课内容包括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概述和发展史,血液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凝血疾病的基础理论、检验方法及方法学评价。

授课方式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讲授基础知识,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检验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注意结合血液学检验的进展,及时介绍血液学检验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学习血液和骨髓中血细胞形态学和各种血液病的细胞学诊断,以及溶血、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诊断与治疗监测的方法,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和分析检验结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血液学检验的思路和原则,较全面地掌握造血系统疾病检验技术及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本学科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来划分,第一级为要求掌握的内容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也是理论和实验的重点范围;第二级为熟悉内容,其为选择性讲授和学生自修内容;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学习范围。

本学科教学时数共计 90 学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48学时,教学内容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讲课时数分配表二、理论课教学论血液学的概述、发展史及其与临床关系目标要求:了解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熟悉血液学与疾病和临床检验的关系;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使用)Ⅰ前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方法,检验人体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液内各种凝血因子,发现各种病理改变及病原体,从而达到确定或辅助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目的。

因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既与各基础学科紧密联系,也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4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07:1,即讲课64学时,实验60学时。

四教材:《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谭齐贤主编,第3版,2003年。

Ⅱ正文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第二章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一教学目的在认识血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学习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和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一)掌握临床血液学的概念(二)熟悉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检验医师职责(三)了解血液学的发展史三教学内容(一)血液学的范围和内容(二)血液学发展史及进展(三)血液学与疾病及检验的关系(四)学习血液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二篇造血检验第三章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一教学目的在认识造血器官、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干细胞的基础上,学习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规律。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一、引言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患者体内血细胞、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结果解读,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实验操作技术;3. 熟悉血液学检验的常用仪器和试剂;4. 掌握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血液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和分类(2) 血液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2. 血液学检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 血常规检验(2) 凝血功能检验(3) 血型与配型检验(4) 血清学检验(5) 骨髓学检验3. 血液学检验的常见仪器和试剂(1) 血细胞分析仪(2) 凝血分析仪(3) 免疫染色仪(4) 血清学试剂盒(5) 骨髓穿刺针4. 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1) 正常值范围的理解(2) 异常结果的分析(3) 结果的报告和记录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1)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2) 实验步骤的规范操作(3) 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血液学检验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2. 实验操作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报告分析结合学生实验操作与结果报告,引导学生分析结果、解读结果并提出合理的临床诊断建议。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程度。

2. 结果解读评价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和临床意义的理解。

3. 综合考核包括实验报告撰写、理论知识笔试、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血液学检验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

2. 仪器设备:提供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免疫染色仪等仪器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对各类血液病从基础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中的基础到临床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习。

每一类型的疾病与其后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临床见习紧密结合。

主要内容涉及血细胞生成的理论包括以红细胞、白细胞为主的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以及来源于造血组织,出血倾向和血栓栓塞等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治措施等。

此外也研究临床其他各科所引起的血液学异常。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

尤其近20年来,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全面推动了血液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血细胞的分子和细胞学结构的研究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原理,使人们对血液疾病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原来的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水平,到目前的分子水平。

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包含了用于临床血液学评价常用的基本技术和操作。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升本的教学。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血细胞的起源、血细胞形态学和止血血栓学的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3.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和异常的血细胞形态的技能,以及止血血栓学基本实验的操作技能;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70%,题型为:1.名词解释,2.填空,3.选择,4.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30%。

第一章总论、造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造血器官、造血及髓外造血的概念。

造血微环境的概念、造血微环境的组成。

造血干细胞的特征及表面标志。

血细胞分类及各系血细胞的发育阶段,血细胞发育演变的一般规律。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临床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

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设置在检验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122 学分:6。

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

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

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第一节血液学概述【掌握】血细胞生理学、血液免疫学、血细胞形态学、血液生化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学时:总学时7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30)学分:3.0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教材:谭齐贤主编,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和血液检验主要任务是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方法,检验人体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液内各种凝血因子,发现各种病理改变及病原体,从而达到确定或辅助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目的。

因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既与各基础学科紧密联系,也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及常见血液疾病及与血液相关疾病的检测;熟悉常见血液疾病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学特征和血液学诊断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液学及检验的发展动态与进展。

三、实验要求:实验教学以血液学技术和检验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血液学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

五、考核方式: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 分记,占总成绩70% ;实验考试:期末考试,动手操作,100 分记,占总成绩20% ;平时考核: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分记(每次1分),占总成绩10%。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本课程主要介绍根据血液学基本原理所设计的目前常用的以及一些新兴的血液学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领、临床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其内容包括:造血检验理论、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红细胞检验理论、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白细胞检验理论、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血栓与止血检验。

同时本课程还将介绍临床重要的与血液系统异常相关的疾病如血液病、贫血、白血病、血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血液学技术原理、操作方法,临床重要的与血液系统异常相关的疾病的血液学诊断方法。

难点是血液学技术原理。

七、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目的要求】了解临床血液学及其检验的发展史及作用。

【讲授内容】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史【学时数】0.5学时第二章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目的要求】了解临床血液学及其检验与临床的关系。

【讲授内容】1.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2.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3.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学时数】0.5学时第二篇造血检验第三章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目的要求】1.掌握造血器官的概念及出生后造血器官种类及其功能,掌握造血微环境的概念,造血干(祖)细胞的概念及特征,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规律。

2.了解造血调控与细胞凋亡。

【讲授内容】1.造血器官2.造血微环境3.造血干(祖)细胞4.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5.造血调控6.细胞凋亡【学时数】3学时第四章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正常细胞形态学,血象检查(主要是异常细胞检查),正常骨髓象特征。

2.掌握POX、NAP、NAE、PAS染色,熟悉其他细胞化学染色。

【讲授内容】1.造血器官正常细胞形态学2.造血微环境血象检验(主要是异常细胞检查)3.骨髓象检验4.骨髓象分析5.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学时数】6学时第五章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了解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讲授内容】1.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2.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学时数】2学时第三篇红细胞检验第六章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目的要求】1.熟悉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2.了解红细胞代谢衰老和死亡。

【讲授内容】1.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2.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3.红细胞代谢和死亡【学时数】2学时第七章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有关铁指标的检验、溶血的检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常用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的常用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了解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

【讲授内容】1.有关铁指标的检验2.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3.溶血的检验红细胞膜4.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血红蛋白5.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红细胞代谢6.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学时数】3学时第八章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贫血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2.掌握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临床特征、实验检查。

3.掌握溶血性贫血分类、临床特征、实验诊断。

4.了解其他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检验。

【讲授内容】1.贫血的分类和诊断中的应用2.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3.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4.巨幼细胞贫血中的应用5.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6.继发性贫血中的应用7.其他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学时数】3学时第四篇白细胞检验第九章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目的要求】了解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功能、动力学。

【讲授内容】自学【学时数】0学时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目的要求】了解白细胞检验的各种方法。

【讲授内容】自学【学时数】0学时第十一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白血病的分类(型)及各类白血病(ALL1-3、AML1-7)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2.了解其余类型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讲授内容】1.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中的应用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4.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5.其他血液病(淋巴病、浆细胞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学时数】15学时第十二章血栓止血检验基础理论【目的要求】1.掌握血管壁及血小板的止血作用和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凝血机制。

2.熟悉血液凝固调节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3.了解血液流变学。

【讲授内容】1.血管壁的止血作用2.血小板的止血作用3.血液凝固4.血液凝固调节系统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6.血液流变学7.血栓形成【学时数】4学时第十三章血栓与止血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血栓止血的筛选试验、血小板检验、凝血因子检验和纤溶活性检验。

2.了解血液流变学检验【讲授内容】1.血栓止血的筛选试验2.血小板检验3.凝血因子检验4.纤溶活性检验5.血液流变学检验【学时数】4学时第十四章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血栓与止血筛选检验在出血性疾病2.和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3.熟悉血栓与止血检验在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讲授内容】1.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2.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3.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学时数】3学时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实验教学大纲学时:30适用专业:医学检验学教材:许文荣主编.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实验指导,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临床血液学及其检验主要任务是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方法,检验人体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液内各种凝血因子,发现各种病理改变及病原体,从而达到确定或辅助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目的。

因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既与各基础学科紧密联系,也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二、学时分配实验一正常髓细胞形态观察(粒系)【目的和要求】1.掌握正常髓细胞(粒系)形态学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骨髓片染色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3. 掌握计数的方法、结果计算及报告的方法。

【实验内容】正常粒系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型、镜下特征。

实验二正常髓细胞形态观察(红系)【目的和要求】掌握正常髓细胞(红系)形态学。

【实验内容】正常红系细胞的大小、形态、镜下特征。

实验三正常髓细胞形态观察(巨系及其他)【目的和要求】掌握正常髓细胞(巨系及其他)形态学。

【实验内容】正常巨系、淋系、单核系及其他细胞的大小、形态、镜下特征。

实验四细胞化学染色(POX、NAP、NAE、PAS)【目的和要求】1.掌握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方法、基本操作。

2.掌握各种染色的临床评价。

3.掌握酸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适用范围和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1.各种染色方法的染色反应(POX、NAP、NAE、PAS)。

2.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3.酸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五贫血髓象观察(缺铁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目的和要求】1.掌握贫血髓象的镜下特征。

2.掌握贫血髓象在诊断贫血中的意义。

【实验内容】1.贫血髓象的特征及意义。

2.贫血髓象检验的结果报告及评价。

实验六再生障碍性贫血髓象观察【目的和要求】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髓象的镜下特征。

【实验内容】1.再生障碍性贫血髓象的特征及意义。

2.再生障碍性贫血髓象检验的结果报告及评价实验七ALL髓片【目的和要求】1.掌握ALL髓片的镜下形态特征。

2.掌握ALL髓片在诊断白血病中的意义。

【实验内容】1.ALL髓片的特征及意义。

2.ALL髓片检验的结果报告及评价。

实验八ANLL髓片【目的和要求】1.掌握ANLL髓片的镜下形态特征。

2.掌握ANLL髓片在诊断白血病中的意义。

【实验内容】1.ANLL髓片的特征及意义。

2.ANLL髓片检验的结果报告及评价。

实验九慢性白血病髓片【目的和要求】1.掌握慢性白血病的分型及慢性白血病髓片的形态特征。

2.掌握慢性白血病髓片在诊断白血病中的意义。

3.掌握慢性白血病髓片与其他白血病髓片的区别。

【实验内容】1.慢性白血病髓片的特征及意义。

2.慢性白血病髓片检验的结果报告及评价。

实验十血液流变学(见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血液流变学检验的方法、临床意义及质量控制。

【实验内容】血液流变学检验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