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5313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力学部分
运动学: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运动规律
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复杂运动
动力学:
牛顿三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动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静力学:
平衡条件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
简单机械
流体力学:
流体压强
伯努利方程
流体阻力
热学部分
分子动理论:
分子运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热力学过程
热机效率
物态变化: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相图
电磁学部分
静电场: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电势
电容
恒定电流:
欧姆定律
串并联电路
电阻定律
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场力
电磁感应
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电磁波谱
光学部分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折射
光的干涉、衍射波动光学:
光波的干涉、衍射
光的偏振
现代物理部分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态
实验部分
常见实验仪器
实验操作规范
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误差分析
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理解概念
多做练习
考试技巧
熟悉考试题型
合理分配时间
注意审题
规范答题
学习资源
教材
辅导书
网络资源
教师指导
学习建议
制定学习计划
勤奋学习
善于思考
不断进步。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一、力1、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力的测量(一般用弹簧秤)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做力的图示时,先选定一个标度,再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将力的大小与标度比较确定线段的长度,最后加上箭头.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4.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按力的效果分类: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性质相同的力,作用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作用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二、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3、重力的测量:使用测力计。

重力大小计算:G=mg.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实际上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5、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6、悬挂法求薄板重心位置:任意选择两个不同的点,先后用选取的两个点作为悬挂点,两次悬线所在直线的的交点即为重心。

三、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塑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4、形变的种类:通常有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以下为主要内容:
力学
-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在其上的力;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于它的力乘以作用时间;
- 弹力定律:弹簧的伸缩力与其伸缩程度成正比;
-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热学
-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状态的度量,热量是
物体与外界之间传递的能量;
- 热传导: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递方式,遵循热量从高温区到
低温区的传递规律;
- 温度与热量的变化:物体的温度变化与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相关;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遵循热胀冷缩原理;
光学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反射和折射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或折射角的定律;
-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不同波长的光的偏折现象,形成光的色散;
-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通过干涉和衍射现象呈现出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
电学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 电压和电功率: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的推动力,电功率是电流在电路中所做的功;
-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遵循欧姆定律;
-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串联电路中电压分压;
以上为高中物理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最新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一、力及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知识点:
1.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平衡条件:静力学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
-转动定律:转动动力学方程、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
2.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光量子、光电效应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偏振与散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3.电磁学
-电荷与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
-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电势、电势差、电场力与电场能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磁场与静电场:磁感应强度、磁场力、洛伦兹力
-电磁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法拉第定律
-交流电与电磁波:交流电的产生、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交流电特性、电磁波的特性
4.热学
-温度与热量:温度计、热容、比热容
-热传递:传导、辐射、对流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理想气体的分子运动:动能、分子运动速率分布、麦克斯韦速度分
布定律
5.声学
-声的传播:机械波、波长、频率、波速
-声音的特性:音高、音强、音量、音色
-声波的反射与折射:声音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
这些知识点只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知识点,如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相对论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力学1. 力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它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如果受力平衡,就保持原来的状态。

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所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运动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4.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表明,如果物体的速度改变,它的动能也会改变。

5. 势能和力学能量高度为h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mgΔh。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描述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

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量是能量传递的方式,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

热能是物体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2.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是物质单位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3. 热传递和传导热传递是热量在不同温度之间的传递过程。

传导是指材料内部热量的传递过程。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和功是能量的转移方式,可以相互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只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永远不会自发地从低温区传递到高温区。

5. 热力学功和热机热力学功是由热量转化而成的功。

热机是利用温度差使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

6. 热力学逆过程热力学逆过程是指系统的状态经由取得外界功和放出热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和电场原子的结构中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了物质的基本结构。

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力场,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备全部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备全部知识点总结.docx

让“无理”变得有理物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 F 大+F 小 F 合 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的角120 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理力学的一种方法、手段。

4F1F2F3(拉密定理)。

.三力共点且平衡,2 sin 3sin 1sin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tan。

6.两个一起运的物体“ 好脱离” :貌合神离,力零。

此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不可伸,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上各点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被忽略,其拉力可以生突,“没有力” 。

8.簧两端力大小相等,簧的力不能生突。

9 .杆能承受向拉力、力,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生突,“没有力” 。

10、杆一端,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学:1.在描述运,在运学中,可以任意取参照物;在理力学,只能以地参照物。

2.匀速直运:用平均速度思考匀速直运,是来方便:V1V2S1 S2V V t22T23 .匀速直运:等分,S n Sn 1aT 2,位移中点的即速度V12V 22, V S V tV S2222点痕求速度、加速度:V t S1 S2,a S22S1,a S n S1 2T T n221 T 4 .匀速直运,v0= 0:等分点:各刻速度比: 1 : 2 : 3 : 4 : 5各刻位移比: 1 : 4 : 9 : 16 :25各段内位移比: 1 : 3 :5 : 7 :9位移等分点:各刻速度比: 1 ∶ 2 ∶ 3 ∶⋯⋯到达各分点比 1 ∶ 2 ∶ 3 ∶⋯⋯通各段比 1 ∶ 2 1∶( 32 )∶⋯⋯5 .自由落体:(g取 10m/s 2 )n 秒末速度(m/s):10 , 20 ,30 , 40 , 50n秒末下落高度 (m) : 5 、 20 、45 、 80 、 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 .上抛运:称性:t上=t下,v上v02 v下, h m2g7.相运:共同的分运不生相位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 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 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____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 与t比。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高中物理万能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能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能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及其相关公式。

3. 根据位置-时间曲线和速度-时间曲线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守恒力和惯性等。

2. 牛顿第二定律:F=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4. 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条件。

三、力学能量1.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3. 功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弹簧弹力和弹簧势能的计算。

四、运动规律1. 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及计算。

2. 等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3. 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及计算。

4. 机械能、角动量和动能的守恒定律。

五、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2. 万有引力场的概念及其计算。

3.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及其计算。

六、静电学1. 电荷和电场的概念。

2. 电场强度、电场力及其计算。

3. 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

4. 均匀带电球壳的电场和电势。

七、静电场中的运动1. 静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

2. 静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

3. 静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八、电路中的基本定律1. 电压、电流和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欧姆定律:U=IR。

3.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4. 超导现象及其应用。

九、磁场中的运动1.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受力规律。

2. 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

3. 磁场中的作用力和匀速圆周运动。

十、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2.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3. 感生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十一、电磁波1.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检测。

2. 穿透和折射的规律。

3. 波长、频率和速度的关系。

十二、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 球面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3. 眼睛成像和调节。

十三、物质的热学性质1. 温度、热量和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2.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热传递规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和运动: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动能和势能:包括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

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能量:
-功和功率。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

-声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5.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透镜成像和光的色散。

6. 电学:
-电荷和电场。

-电流和电阻。

-电压和电路。

7.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放射性和核能。

8. 热学:
-热力学定律。

-内能和热量传递。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①绳,内轨,水流星
最高点最小速度v=√gR,最低点最小速度v=√5gR,
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②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 vmin =√gR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 .5R 。
③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a=2g,与绳长无关。
1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1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19、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20、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
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Sn=1:4:9:....n^2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9、浮力:F=gV (注意单位)
10、万有引力:F=G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
7.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
8、摩擦力的公式:
(1)滑动摩擦力:f=FN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 = f·S相对。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
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W = µ mg S
5.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W保-△Ep。
6.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7.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位移等分:
①1S0处、2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1:√2:√3:...:√n
②经过1S0时、2S0时、3S0时...时间比:t1:t2:t3:...tn=1:√2:√3:...:√n
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
t1:t2:t3:...tn=1:√2-1:√3-√2:...:√n-√(n-1)
6.自由落体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7.竖直上抛运动
同一位置(根据对称性) v上=v下
H(max)=[(V0)^2]/2g
8.相对运动
①. S甲乙 = S甲地 + S地乙 = S甲地 - S乙地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1.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4 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5 第一个是等时圆
8.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gα
11.超重:
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2.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Vm=P/f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4.向心力公式:
5.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2)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11.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12.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3.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14.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5、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匀速:Vt/2=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V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
②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 V0+ a t S = vo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V02= 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杆”最高点vmin=0,v临 =√gR ,v>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v<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7.重力加速g=GM/r^2,g与高度的关系:g'=gR^2/(R+h)^2
8.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9.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3)由图象求功。(4)由功率求功。(5)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2.求功的六种方法
①W = F S cosa(恒力)定 Nhomakorabea式②W = P t(变力,恒力)
③W =△EK(变力,恒力)
④W =△E(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功能原理
⑤图象法(变力,恒力)
⑥气体做功:W = P△V(P——气体的压强;△V——气体的体积变化
16.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7.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μcosα)
13.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 vot水平分速度:vx= vo
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g t2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Vy= VotgVo=Vyctg
V = Vo= VcosVy= Vsin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F合=0或 :Fx合=0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静力学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4.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求F 、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线速度: V= R=2 f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 2f2R
向心力:F= ma = m 2R= m m4 n2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②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SN=1:3:5: ..:(2n-1)
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14.小船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