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武连仲配穴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组穴及手法经武老讲解并演示进行记录。武老精于提插手法,操作要求轻、巧、快、弹(即反弹力量)、借(借人体本身正气以激发经气),补泻手法有明确量化标准,力度上重泻轻补,频率上慢泻快补,幅度上大幅度为补小幅度为泻,持续时间上1~5秒为补、大于5秒为泻。下面将所总结20组穴位总结如下。

1.中风三才穴

取穴:人中,下极泉(极泉下1.5寸),复溜

功用:醒脑开窍,抑急扶缓,滋肾柔筋

主治:窍闭神匿,肢体挛痿

手法:人中行雀啄手法,以病人眼球湿润为度;下极泉行提插泻法,针感放射到指尖为度;复溜行提插泻法,针感可上下放射,而引发下肢抽动为度。

体会:此组穴位人中为天,下极泉为人,复溜为地,称为中风三才穴。用以治疗中风及后遗症效果显著。但临床应用时应对病人辨证分期,上肢痉挛则须刺下极泉飞经走气。

2.五心穴

取穴:人中,劳宫(双),涌泉(双)

功用:开窍醒神,清心泻火

主治:癔病、昏厥、癫狂、痉挛性斜颈、失眠,以及神机逆乱的疾病。

手法:人中行雀啄手法,手法要强,以病人眼球湿润为度;劳宫,涌泉提插重泻。

体会:武老以五心穴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二十余例均获得较好效果,同时在其他一些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中运用常获奇效。需要注意的是人中穴的手法一定要做到病人眼球湿润为度,否则效果会受影响。

3.舌针组穴

取穴:舌面:舌根,舌尖,中央,四畔

舌下:金津,玉液,舌下穴(舌与下腭交界处,舌系带边缘)

功用:调理脏腑,交通阴阳,鼓舞气血

主治:全身诸疾

手法:采用点刺法,可少量出血。

体会:舌针是利用舌的器官特性及五脏六腑的经络联系,依据中医理论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证针刺,而达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临床操作简便,疗效快捷。4.三廉泉

取穴:正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缘),上廉泉(前正中线舌骨上缘),前廉泉(颏后1寸,下颌骨后缘)

功用:滋补肝肾,通关利窍,活络利舌

主治:津液不足,言语不利,吞咽障碍及咽喉部疾患。

手法:正廉泉雀啄补法留针;上廉泉,前廉泉提插泻法后出针。

体会:舌下孔窍名曰海泉(即舌下腺),三廉泉内通舌下之海泉,故刺之可滋补肝肾,生津润燥。三廉泉中正廉泉偏补,上廉泉偏通、前廉泉偏泻,临床需辨证使用。

5.心经三穴

取穴:神门,阴郄,通里

功用:清心泻火,除烦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失眠,心烦,潮热盗汗。

手法:毫针直刺,手法偏泻,以病人感觉酸麻胀痛为度。

加减:神门为心经原穴,原穴为气聚,原气所生之处,故而偏补,补益心气;阴郄为心经郄穴,可缓急止痛,介于补泻之间,滋阴熄风;通里为心经络穴,联络表里,引邪外出,故而偏泻。本组穴位也可配合心包经或者心经其他穴位使用,如郄门配通里,少府配郄门,劳宫

配郄门。

体会:在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中,均可选择本组穴位辨证使用。

6.耳前三穴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

功用:清泻湿热,聪耳开窍

主治:湿热蒙蔽清窍引起的耳聋,耳鸣。

加减:可酌配下关,角孙,率谷使用。

手法要求:毫针直刺,注意定位准确,施以捻转手法,以病人感觉酸麻胀痛为度。

体会:耳门穴性平补平泻,可治疗耳聋,耳鸣;听宫穴性偏补,擅治耳聋;听会穴性偏泻,擅治耳鸣。

7.调神组方

取穴:印堂,上星透百会

功用:通行督脉,调理神机

主治:神机逆乱引起的疼痛,失眠及精神类疾病以及中风后遗症。

手法:上星向百会方向透刺,印堂向下方刺入,平补平泻,有酸、麻、胀、痛针感即可。体会:此组穴位均位于督脉,有醒神调神之效,更重于调理神志,醒神调神之后再以人中醒脑开窍效果更佳。

8.通调阳气组方

取穴:前顶,后顶,通天(双)

功用:强督护颓,潜阳熄风

主治:阳虚不足的症候以及阳浮于上引起的头痛。

手法:针刺时针尖略向后方刺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

体会:前顶偏于治额,后顶偏于治项,加上膀胱经的通天,本组穴位均位于巅顶之上,通彻上窍,通调阳气而用于治疗头项疾患。

9.益气安神组方

取穴:百会,四神聪

功用:升阳益气,镇静安神

主治:治疗虚症或虚实相间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病。

手法:毫针直刺,针尖略向后刺入,施平补平泻手法,以病人感觉酸麻胀痛为度。

体会:本组穴位的基点在百会功专升阳益气,配合四神聪增强安神调神作用。

10.通调水湿组方

取穴:阴交,水分,大横(双)

功用:调理冲任,利水调津

主治:便溏,泄泻,水肿腹胀等腹部疾患。

加减:可加带脉,维胞以加强疗效。

手法:可以用三寸针深刺,但不宜高频率、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过度刺激肠系膜引起腹痛。体会:阴交,水分均为任脉穴位,阴交为冲,任,肾三脉交会之处,可调理冲任;水分有分解干湿之意,大横为脾经之穴,内应结肠,调节津液,三穴同用,配合得当。

11.肩五针

取穴:肩髃,肩内陵(肩髃前下1寸),肩外陵(肩髃后下1寸),肩前(三角肌前缘中点),抬肩(三角肌中点)

功用:散结通痹

主治:中风后肩部不能上举,肩关节炎,肩部疼痛等肩关节疾病。

加减;加臂臑,臑会为肩七针,加强局部疗效。

手法:针刺方向都朝向三角肌底部中点,可激发窜动抽针感。

体会:肩关节疾病很常见,在辨证基础上运用本组穴位治疗肩关节疾病值得借鉴。

12.手臂五针

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

功用:疏通经络

主治:中风后引起的手臂痿废无力,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等疾患。

手法:曲池直刺,手三里内扎外刺,外关外扎内刺,合谷、中渚提插均可激发窜动抽针感。体会:肩五针与手臂三针配合手四渚及其他穴位临床辨证基础上可治疗上肢疾患。

13.四渚穴

取穴:大渚,中渚,二渚,三渚

功用:疏通经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肢体远端功能障碍,即手背,手指运动感觉障碍。

手法:毫针直刺,提插手法,以病人感觉酸麻胀痛或激发窜动抽针感为度。

体会:中风后遗症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引起麻木,疼痛,本组穴位可以帮助改善远端肢体功能。

14.腰六针

取穴:大肠俞(双),肾俞(双),大肠脊(双)

功用:强筋骨,健腰身

主治:腰部疼痛以及腰椎间盘结构改变引起的疾患。

手法:毫针刺法,以病人感觉酸麻胀痛为度。

加减:配合志室,关元俞,腰眼等穴位治疗腰部疾患。

体会:此组穴位为腰部常用腧穴,对于风寒湿痹及腰扭伤引起的腰部疼痛均可根据临床辨证加减运用;对于腰椎间盘病变及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配合环三针及三阳启泰效果显著。

15.环三针

取穴:环跳,环跳前上一寸一针,环跳前下一寸一针

功用:通经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及下肢疼痛。

手法:芒针刺法,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为度。

体会:本组针呈弧形围绕股骨大转子,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引起下肢疼痛时配合三阳启泰穴效果良好。

16.膝上三针

取穴:血海,梁丘,四强(髌骨上缘中点上3寸)

功用:强肢利节

主治:中风后下肢抬举无力,行走困难。

手法:四强直刺,血海斜向内刺,梁丘斜向外刺,均可激发窜动抽针感。

体会:三穴合用可以加强大腿力量,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17.胫前三针

取穴:足三里,丰隆,腾跃(外踝尖上4寸,胫前肌中点)

功用:强筋促步

主治:中风后遗症小腿挛急,行走困难。

手法:毫针直刺,足三里,丰隆,腾跃均可激发窜动抽针感。

体会:本组穴位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小腿挛痿中,可增强小腿力量,对小腿有抚阳抑阴的作用,且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