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运动与力高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学大纲
运动与力高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系统地学习运动与力的物理知识,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图象法和公式法。
3. 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4.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
5. 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解析力以及分解力。
6.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7.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运动和力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运动的基本概念1.1 位置、位移和路径1.2 速度和速度的表示方法1.3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2. 运动的描述方法2.1 运动图象法2.2 运动的公式法3. 力的概念和分类3.1 力的定义和单位3.2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4. 力的作用效果4.1 力的平衡4.2 力的合成5. 受力分析5.1 力的合成与分解5.2 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5.3 重力和弹力的应用6. 牛顿三定律6.1 牛顿第一定律6.2 牛顿第二定律6.3 牛顿第三定律7. 运动与力的应用7.1 绳索和滑轮的应用7.2 斜面和坡道的应用7.3 摩擦力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开展基础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提高实践能力。
3. 问题解决:提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知识掌握:通过定期的考试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3. 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课题研究和实践任务,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组别:高一物理组组员:贾耀伟、唐丽、侯军毅、王淑阳、杨明磊、聂伟立、李涛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2》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2授课时间:34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下期)模块课程目标1、会把复杂的运动分解为简单的运动。
2、能用牛顿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了解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会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4、知道经典力学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5、通过实验掌握功和能的关系,理解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6、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通过实例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1课时)第五章曲线运动○内容标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第一节曲线运动(1课时)第二节平抛运动(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课时)第四节圆周运动(1课时)第五节向心加速度(1课时)第六节向心力(1课时)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本章习题讲评(1课时)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内容标准: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通过天王星、冥王星的发现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教学安排第一节行星的运动(1课时)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课时)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1课时)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第五节宇宙航行(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第六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课时)本章习题分类指导(1课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认识重力做功的特点;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一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
课程实施建议:(一) 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印制的学习卷。
3.实验室:现有设备。
4.其他资源:班班通等。
(二) 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
2. 先学后讲:课前预学探究,课中小组合作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3. 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例题,学生在预习或平时学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
4. 巩固训练与分层辅导:分层设计相应的优化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全批全改和部分面批面改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分层辅导,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合作学习:建立4-6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指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同学为组长、副组长),指导小组内学生制定互帮互学的要求和措施,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方法分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 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善于类比和反思,查漏补缺,定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 复习与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知识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适用年级:高一年级课时/学分:36课时/2学分设计者:背景经过高一上期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起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概念,初步了解了物理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研究,已经能把力和运动结合起来。
但对更复杂的运动仍然不会分析和处理。
必修二就是在必修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曲线运动的方法,深化对运动的认识。
通过对万有引力建立过程的再认识,懂得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体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
在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建立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思想。
目标:(1)通过实验对比,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和斜上抛运动。
(2)列举生活和生产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能解释向心加速度的意义,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能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通过历史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4)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施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教材设置,初步掌握知识概况,尝试自主完成课后练习与学历案的预习题目。
网上检索物理学家的事迹和主要贡献。
2.讲授训练法: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联系生活,精讲重点和疑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及时测量,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认真完成课本上设置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感受物理规律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其中的曲折和乐趣。
2.实验操作表现(每个实验均为15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最后分数)。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授课时间:50课时授课老师:葛洪义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学期课程目标:1、掌握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3、关注曲线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通过对功能关系的讨论,对能量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5、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课程内容与安排: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实施建议:(一) 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印制的学习卷。
3.实验室:现有设备。
4.其他资源:班班通等。
(二) 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1.课后拓展练习主要是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卷的拓展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物理程度比较好,兴趣比较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活动,如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物理竞赛等。
课程评价:(一)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1、本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本模块修习合格(记2学分);若总分不够60分,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
2、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40%。
高中物理必修二提纲
四、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性质:轨迹为曲线,切线为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不断改变2、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与v 不共线;(a 与v 不共线;Δv 与v 不共线)3、运动合成:合运动是实际运动;合运动分运动有等时性;平行四边形法则。
(x 、v 、a 合成分解,不是F 合成分解) 4、过河问题:最短时间,最短航程5、绳子末端速度分解:平行绳子、垂直绳子(伸缩、转动)6、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a =g 不变,匀加速曲线运动; 在相等的Δt 内,Δv 竖直向下且相等;7、平抛分解:水平匀速直线,竖直自由落体; 常用解法:位移分解,或速度分解8、飞机抛球:排成竖直线,落地点等距; 垂直撞在斜面上:v ⊥斜面,速度分解;从斜面落到斜面:位移分解; 离斜面最远:v ∥斜面,速度分解;9、圆周运动:线速度v =Lˆ/t (弧长),v =2π r/T ; 角速度ω=φ/t (圆心角),ω=2π / T ;v = r ω; 转速n:(单位:r/s 或r/min )10、向a =r ω2=v 2/r ,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11、常见圆周:12、物体随地球自转:ω(地),纬度圈半径 13、向心力向F =mv 2/r ,或=mr ω2,或=m a合外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
步骤:①确定运动半径与圆心;②受力分析,合F 指向圆心(作图); ③合F =向F ,求解。
14、汽车水平路面转弯火车转弯,外轨高,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15、过山车(或水流星)最高点:mg + N= mv 2/r恰好通过最高点,为最小速度v 1mg =mv 12/r , ∴v 1=gr16、拱桥最高点: mg - N= mv 2/r恰好对桥面无压力(刚好离开桥面),为物体沿桥面运动的最大速mg =mv 12/r , ∴1718、竖直圆周最低点:N -v 1v 1vv 船>v 水位移分解mgtan θ=mr ω2, r =l sin θ,五、万有引力1、开普勒行星三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焦点;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近快远慢);各太阳系行星 r 3/T 2 =k → k 由中心天体(太阳)决定2、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 F =, r 为质心距,(6.67计算时可取20/3) 3、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纬度越高g 越大,高度越高g 越小(另一分力为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极小R ω25、星球表面处重力mg=2R GMm , 距地面高h 处:m g '=2)(h R GMm+ ,地球半径R=6400km 6、中心天体对卫星的引力 提供 卫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2r Mm G= )(22向,或或m a m r rm vω 7、同一中心天体的不同卫星,r 、v 、ω、T 、a 五个参量,一同全同,一变全变。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期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设计时间:2016.2《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授课时间:36课时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半学年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圆周运动,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4、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会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5、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6、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平抛运动到一般抛体运动、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经历历次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分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利用数据图表巧妙地分析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展示、探究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到物理和生活的普遍紧密联系以及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高中物理课程大纲
高中物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高中物理课程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探究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物理规律和现象,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使其具备基本的物理思辨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使其具备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伦理观念,促使其关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三、课程内容1. 力学- 运动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力学定律: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面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矩与平衡: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平衡条件;- 动量守恒:动量与冲量的概念,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2. 热学- 温度与热量:热量的概念与传递方式,温度的测量和计量单位;-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能转化:内能、功和热量的关系,理想气体和热机的基本原理;- 热传导与热辐射:导热与导电的区别,黑体辐射与物体的吸收与辐射。
3. 电学- 电荷与电场:电荷与元电荷的概念,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量的关系,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率;- 电路与电源: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源的内阻与电动势;-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形成与性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光学-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原理与方法,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公式;- 光的干涉与衍射:杨氏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光的波粒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与动量。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教学、示范演示、讨论研究等。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湘教版(2023)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湘教版(2023)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及其间的转化关系-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矢量运算- 一般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解- 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在微观上的状态和分子运动- 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及其热学性质- 物质的相变及其能量变化- 物态变化的图示法及其应用第三章力和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 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弹力和弹性势能第四章能量和能量转化- 功、功率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动能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弹性势能和引力势能的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机械能损失和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分析第五章力学简单应用-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谐振和质点做垂直振动的简单介绍-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气垫船和物体浮力的应用第六章热学基本概念- 温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 热量的物理意义及其传递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热机效率的计算及其应用第七章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广应用- 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分子平均动能-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差异-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扩散第八章电学基础- 充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的守恒和电流的概念- 欧姆定律的表述和计算- 硬质导体中的电场- 对于电流测量使用的电器和电路基础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 磁力线和磁场线- 磁铁的基本特征- 磁场的基本量及其测量方法- 奥斯特规律及其应用- 洛伦兹力和它的应用第十章电磁感应- 安培定理及其在计算磁场的弧段上的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生电动势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场论解释- 洛伦兹力的场论解释第十一章交流电- 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并互相协作应用- 电感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交流电和RMAS- 交流电路元件戏额办理方法- 正弦连续周期所表明的物理现象第十二章成像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凸透镜成像和透镜组成像的性质分析- 对于装置的规律映射设计- 种类的光学仪器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 光的色散和衍射现象第十三章原子核- 原子谱线和布里渊原理- 质子和中子的结合能和引力势能- 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放射现象和放射性半衰期- 核强素测量和测量的应用第十四章半导体物理基础- 半导体材料及其晶体结构- 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其导电的规律- 半导体材料的掺杂和 pn 结的形成-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半导体器件的增益和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4)理解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 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例,了 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认识经典力学 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 意义,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 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 用。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 (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
学会思考: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合外力为0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 2. 合外力不为0时,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或方向)要发生 改变,产生加速度
F、v同向时、反向时,速度如何变化? F、v总结——《曲线运动》知识框架图
复习与总结——《曲线运动》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四)教学反馈
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观察、预习交流、小组展示、 板演、课堂小测和练习、学生质疑等途径及时反馈。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一) 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 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印制的学习卷。 3.实验室:现有设备。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二) 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2.讲授训练法 4.实验探究法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2》之教学要求与建议.ppt
2、树立“共同必修”的意识, 体现课程的“基础性”
《物理2》是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模块,是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教 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授 课前,我们就应当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以满 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3、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物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 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 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学在社 会进步中的作用。这就是“从生活走向物 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要求学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这意味着要求学生会用计算动能,能 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功和动能的变化等,注意不必出现繁难的题目。动 能定理在生活、生产中有不少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 和生产中的现象。例如,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 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等。
第三个主题: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 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 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这里强调了对物 理学发展历程的展示,体现了学科渗透的理念。当然学生 不仅要了解发现过程,而且还应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在学习共同必修课程时,学生还应体会科学研究方 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 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生应该通过实例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的 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建议
1、以《课标》为依据,以“教学要求”为指导。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是以 《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 对《课程标准》各模块主题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 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本文试就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的编写修订作简要说明,并逐节对教材进行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整体结构《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为此,教科版《必修2》将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章来展开: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作出上述安排,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前移,有利于体现教材的逻辑联系。
对照《课程标准》必修2的内容安排:一、“机械能和能源”;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三、“经典力学的成功与局限性”(含“万有引力”)。
教科版《必修2》是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放在了“机械能和能源”之前。
《必修1》模块主要是两块内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抛体运动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
而万有引力定律也涉及了力与运动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
学完了运动,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2.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后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总结拓展。
对照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教科版《必修2》是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单独列为一章,而且放在了教材的最后。
最后以“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作为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模块全部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力学内容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经典力学。
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
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1. 引言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是高中物理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力与运动、质量与密度、力的作用等基本物理概念,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
本文档将对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2. 内容概述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力与运动在这个部分,学生将了解到力的基本概念、运动物体平衡的条件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理解力的作用和结果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2 质量与密度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到质量的测量方法、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测量和实验,学生将提高对质量和密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3 压强与浮力这个部分将让学生了解压强与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到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浮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相关的实验,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应用场景。
2.4 力的作用本部分主要介绍力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的作用规律和实际应用。
通过进行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析,学生将提高对力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实验与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的理解和应用,本课程设置了一系列实验和练习。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培养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1 实验本课程将安排多个实验,例如测量质量、密度等实验,以及力的合成、分解等实验。
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变化,探究物理规律,并写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
3.2 练习除了实验,本课程还设置了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
习题涵盖了力与运动、质量与密度、压强与浮力、力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做习题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总结通过学习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本文档对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二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实验和练习的重要性。
全新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指导(包括教学进度)
全新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指导(包括教学
进度)
引言
本教学指导旨在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
本指导涵盖了物理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
教学内容
第一章:力学
1.1 牛顿运动定律
1.2 动量守恒定律
1.3 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章:热学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热传递
第三章:光学
3.1 光的传播与反射
3.2 光的折射与透镜
3.3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
第四章:电磁学
4.1 静电学
4.2 电流与磁场
4.3 电磁感应与法拉第定律教学进度
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和概念。
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评估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占总成绩的40%。
结语
本教学指导为高中物理必修二的教学提供了详细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参考。
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整理(精品)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整理(精品)第一章:牛顿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目标:理解惯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主要内容:介绍惯性定律的内涵、做实验验证惯性定律、应用惯性定律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 教学活动:实验验证惯性定律,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目标:掌握运动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主要内容:介绍运动定律的公式及意义、实践应用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运动定律与力的关系-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运动定律的应用,进行题训练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目标:理解作用-反作用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主要内容:说明作用-反作用定律的基本原理,解释作用-反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示例理解作用-反作用定律,思考相关问题第二章:机械振动和波动第一节:简谐振动- 目标:了解简谐振动的特点和公式- 主要内容:介绍简谐振动的定义、周期、频率等概念,讲解简谐振动的公式和特点-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简谐振动现象,计算简谐振动的频率和周期第二节:机械波和声波- 目标:掌握机械波和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主要内容:解释机械波和声波的定义、传播方式、波长、频率等概念,讲解波的叠加原理-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机械波和声波的传播,练计算波长和频率第三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目标: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主要内容: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讲解光的透射和全反射现象-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解答相关问题第三章:电和磁第一节:电路基本知识- 目标: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解释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等基本概念,介绍电流的方向和电路的串并联- 教学活动: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计算电阻第二节:电能与电功- 目标:了解电能的转化和电功的概念- 主要内容:说明电能的转化和守恒,讲解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计算电功,讨论电能转化过程第三节:电磁感应和电磁场- 目标: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电磁场的特性- 主要内容:介绍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讲解电磁场的概念和特性- 教学活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电磁场的产生和变化,探究相关问题这份教案整理涵盖了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的内容,按章节划分,旨在帮助教师准备课程和教学活动。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提纲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提纲有许多的同学是特别想知道,中学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是什么,其实做好学问提纲就行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二学问提纲,假如喜爱,欢送共享给你身边的挚友!高一物理必修二学问提纲■考点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说:曲线运动必须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必须是改变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必须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从确定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运动合成重点是判定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确定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期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设计时间: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时间:36课时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半学年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圆周运动,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
环绕速度。
4、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会用
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5、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6、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
的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平抛运动到一般抛体运动、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
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经历历次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分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利用数据图表巧妙地分析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
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展示、探究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到
物理和生活的普遍紧密联系以及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
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课程内容与安排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注: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
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
课程实施建议
(一) 课程资源
1.教材解读:
①在一些重要的定理、定律的学习方面,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有很大
的不同。
不仅重视规律的应用,而且注重其探究、发现的过程。
例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相较于过去大纲的要求,明显突出了对动能定理的探究过程的注重。
类似的例子在新教材中还有很多体现。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跟教材的发展,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变过去的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的教授为学生主导的、探究式的学习。
②可以借助校本教研的平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本校学生的
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③“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过去只要求知道怎样操作,得出
什么结论,新课标中不但重视操作技能,还重视思维技能的培养。
④新教材相较于老教材更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⑤关于“抛体运动”。
旧大纲中过于“抛体运动”只涉及到“平抛运
动”及其研究方法,而新大纲中要求“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重在“分析”,以得到解决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2.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按照课标要求,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相关内容的教
学与生产、生活实际、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以知识为载体和主线。
杜绝形式主义,追求教学
实际效益。
②针对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探究方式进行。
具体要
根据学校实验设备、学生情况等确定。
③重视教学中的随堂实验和实例体验。
例如,在“在运动的合成与分
解”学习中,由于实际基础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抽象,学生往往很
难准确地理解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
这时,如果在教学中及时补
充大量的随堂小实验,就会轻而易举地在学生脑海中准确地建立起
这类模型。
(二) 教/学方式
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拓展练习主要是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卷的拓展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物理程度比较好,兴趣比较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活动,如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物理竞赛等。
课程评价
(一)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1、本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本模块修习合格(记2学分);若总分不够60分,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
2、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40%。
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模块修习课时10%、学习态度10%、作业情况15%、过程检测成绩5%。
(二)评价指标
1.修习课时:学生上课出勤 修满2/3课时者,合格(10分); 不满2/3课时者,不合格,需重修。
2.学习态度: 预习情况(预习学习卷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前准备,课本); 课堂学习状态(守纪、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等); 学习卷(课前、课中、课后)。
等级:①优秀(10分);②良好(8-9分);
③合格(6-7分);④需努力(6分以下)。
3.作业情况: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纠错;④作业正确率。
等级:①优秀(14-15分);②良好(11-13分);③合格(9-10分);④需努力(9分以下)。
4.过程检测:单元测验与期中考试情况。
年级前40%为优秀(5分),年级前41%-70%为良好(4分),年级前71-95%为合格(3分),年级后5%为需努力(1分)。
5.期末考试:以成绩的60%直接计入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