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春晚看融媒体时代文艺品牌的创新发展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与传播方式的演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与传播方式的演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与传播方式的演变与融合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代,文艺创作与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文艺创作逐渐与新媒体融合,新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渠道不断涌现,对文艺创作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的演变1.创作形式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的形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书面文字、绘画和音乐等形式,多种形式的媒介和技术逐渐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载体。

比如视频、动画、游戏等形式的创作成为了新兴的创作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创作者和观众。

2.开放式创作平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创作平台变得更加开放,个人和小团体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发布自己的作品,不再需要受制于传统文艺机构的限制。

这种开放的创作平台为更多新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3.个性化创作趋势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创作更加重视个性化与多样化,不再追求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创作方式。

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观点,更加贴近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使得文艺创作更加具有真实感和情感共鸣。

二、新媒体时代文艺传播方式的融合1.社交媒体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文艺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艺术家可以直接面对观众,与观众进行互动和沟通,使得艺术作品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和情感。

社交媒体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重要宣传和传播渠道。

2.内容平台的崛起由于新媒体时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形式多元化,内容平台也随之崛起。

许多专门的内容平台涌现出来,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展示和传播渠道。

这些平台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传播的可能性。

3.跨界合作新媒体时代,跨界合作成为了文艺传播的重要趋势。

艺术家可以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进行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作的目的。

比如音乐人与游戏开发者的合作,画家与动画制作团队的合作等,这些跨界合作使得文艺作品的传播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融媒体已经成为了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电视节目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也受到了融媒体环境的影响,不得不进行转型与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内容表现形式、商业模式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转型1. 多平台传播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播出平台,而是涉足到了各种新媒体平台上。

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各种平台,电视节目可以实现多平台传播,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接触到同一档节目,实现了内容的跨越式传播。

2. 交互式体验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也可以实现交互式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与电视节目进行互动,参与节目互动环节、投票、抽奖等活动,增强了观众参与感和互动性。

这种交互式体验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粘性,还可以为节目制作方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3. 多媒体融合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不再只是传统的电视画面,而是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进行融合。

电视节目可以与网络新闻、官方微博、移动客户端等进行联动,形成多媒体融合的传播模式。

这种传播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体验。

二、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1. 内容创新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需要不断进行内容创新,以适应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单一呈现形式,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可以结合互联网、移动端等新媒体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

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明星微博等形式进行内容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2. 制作创新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也需要进行制作创新,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和艺术价值。

在节目制作上,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尝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与创新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与创新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与创新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与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体时代正式到来。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模式,带来了新的特点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创新两个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

以前,新闻传播主要依靠纸媒和电视台,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例如互联网、手机APP、社交媒体等。

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新闻报道。

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新闻传播媒介都变得更加多元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到新闻报道和讨论中。

例如,在微博和微信上,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转发和点赞,从而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双向互动。

这种互动性不仅提高了传播的效果,也为新闻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参考意见。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闻采集、编辑和传播方式上。

首先,新闻采集方面,随着社交媒体和公众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用户生成的内容获取新闻线索和资讯,包括照片、视频和现场报道。

这些用户生成的内容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和真实性,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和权威。

其次,新闻编辑方面,融媒体时代的编辑不再是单一媒体的编辑,而是需要具备多种技能的全媒体编辑。

他们需要掌握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多种技能,以适应多样化的媒体平台需求。

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编辑,还包括多媒体内容的策划和整合。

这种全媒体编辑模式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最后,新闻传播方面,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更侧重于多平台的整合和内容的个性化。

新闻机构需要将新闻内容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发布,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和习惯。

同时,新闻机构还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定制,提高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

探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创新

探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创新

探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和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创新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挑战。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渠道。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观众们更容易地获取和分享信息,而不再依赖传统的电视节目和广告。

新媒体时代的观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传统文化电视节目需要从传播途径、内容生产和互动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搭建专属的官方网站、开通官方移动App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传播。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视频点播等方式将节目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拓展节目的传播范围。

2.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和推广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

通过发布节目花絮、幕后故事、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话题性。

3. 个性化内容生产和互动体验新媒体时代的观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和互动体验,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和互动。

推出专属的互动节目、举办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开展观众投稿和互动等方式,让观众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浅析融媒时代访谈节目创新

浅析融媒时代访谈节目创新

浅析融媒时代访谈节目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融媒时代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访谈节目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融媒时代创新访谈节目,成为了媒体从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析融媒时代访谈节目的创新。

一、多平台传播融媒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平台传播。

传统的访谈节目通常只在电视或广播上播出,而在融媒时代,访谈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传播。

这就要求访谈节目制作人员要有意识地进行多平台传播的设计和布局,并且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需求进行内容定制和推广。

访谈节目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热点话题的讨论和互动,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可以通过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等途径进行视频点播,方便受众随时随地观看;还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访谈节目的实时直播,增加互动性和网友参与感。

二、内容创意在融媒时代,内容创意是访谈节目创新的核心。

传统的访谈节目往往以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为主,而在融媒时代,访谈节目需要更多元化、更具创意的内容来吸引受众。

可以通过增加纪录片、真人秀、即时互动等元素来丰富访谈节目的形式和内容。

可以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深入挖掘某一主题,并邀请相关嘉宾进行访谈,以此丰富节目的内涵和深度;可以通过真人秀的形式让嘉宾在节目中完成一些特殊任务或挑战,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通过即时互动的形式让观众参与到访谈节目中来,例如通过投票、评论等方式影响节目的走向,增加互动性和受众参与感。

三、技术手段在融媒时代,访谈节目创新还需要依托现代科技和技术手段。

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升访谈节目的观赏性和交互性。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逼真的虚拟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访谈的氛围;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访谈节目与现实环境相结合,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嘉宾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和预测,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加互动性和娱乐性。

网络与新媒体新时代下的传媒创新

网络与新媒体新时代下的传媒创新

网络与新媒体新时代下的传媒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在对传媒行业产生深刻影响,推动传媒创新迈向新的高度。

本文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对传媒创新的影响,以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传媒创新。

一、新媒体对传媒创新的推动1. 媒体形式的多元化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而新媒体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这些新兴媒体形式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内容传播方式的改变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方式。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内容,各种知识信息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分享传播,这使得传媒行业的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3.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新媒体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中来。

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发表评论、转发内容以及与其他用户互动,这种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也推动了传媒行业进行创新。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创新1. 内容创新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单向传播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传媒机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信息表达方式。

在内容创新方面,可以尝试采用短视频、动画、互动图文等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

2. 平台创新新媒体时代,传媒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

例如,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在热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提供专业化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增加用户粘性,拓宽传媒影响力。

3. 数据驱动的创新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数据的海量积累和快速处理能力。

传媒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阅读习惯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提高用户黏性和参与度。

4. 合作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传媒机构需要与其他行业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产品。

比如,传媒机构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新闻客户端、智能音箱等,为用户提供更便捷、全面的新闻服务。

三、挑战与机遇1. 挑战新媒体时代给传媒行业带来了不少挑战。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摘要:在新时代下,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要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基础,将传统电视节目推陈出新,带来丰富多彩的互动传播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视觉体验。

本文探讨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路径探讨1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机遇1.1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从融媒体传播特点所带来的影响而言,电视传播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发展,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愈发受到当下人们的欢迎。

信息化时代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愈发多元丰富,以此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受众人群对新闻资源的实质需求。

智能移动设备是信息化时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它能够更好地契合不同观众的收视习惯,以此来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视听内容,带给人们别致的视听体验。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收看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应积极迎合当前的发展趋势,了解人民群众的收视习惯,立足于用户需求角度,促使融媒体同电视新闻节目有机融合,让观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凸显新闻节目的本质。

1.2在内容上选题来源不断扩大,更具时效性受融媒体时代的影响,部分新闻节目因其传统的选题角度和呈现形式,收视率日益下降。

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从业者要积极迎合融媒体时代下快速发展的节奏步伐,充分利用好融媒体背景下的海量资源优势,为电视新闻节目注入激情和活力。

具体可以以融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优势为契合点,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将民众角度拍摄的新鲜视频转化为接地气的新闻节目素材,以此来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下,能够借用诸多融媒体软件实时跟踪事件发展动态,以此来构建起有效的全民节目网络,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实现传统电视媒介同新媒体网络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伴随式共同发展。

2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分析2.1将自身传统的经营理念革新变化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节目要不断推动自身发展进步,实现技术与内容的高效融合,将新闻节目以丰富多样化的手段进行革新创作,促使其仍然具备时代先锋性以及强大竞争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与创新文化传播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更多的文化元素得以跨越地域和语言障碍,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发展动力。

一、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首先,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广泛的渠道和快速的速度。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文化元素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播的速度快、传播的范围广,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的流行文化、美国的电影文化等,都已成为世界文化传播的焦点。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也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化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实现了双向的互动。

文化从传统的“精英文化”向普通大众普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兴趣来接触和了解文化,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文化传播也容易被混淆、扭曲,或者受到商业化、政治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二、新媒体时代文化创新的基础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新,源于技术的革新和文化元素的碰撞。

首先,技术手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探索,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都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文化元素的碰撞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元素的不同交融、融合,能够产生全新的文化创新、创意和产品。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碰撞,可以促进出现新的文化形态、艺术形式、文化产业。

三、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新,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创新不再是某个个体、“大师”或特定领域的专利,更多地被广大人民群众、群体主导,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之路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之路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之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电视编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编导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之路。

一、了解融媒体时代的特点融媒体时代是指媒体融合的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形态已经不再单一,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媒体之间已经实现了内容、技术、平台的融合。

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既要具备传统媒体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新媒体时代的创新精神和多元化的素养。

1.技术应用的创新在融媒体时代,技术是媒体发展的关键。

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如互联网、移动通讯、VR、AR等技术,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来创作节目。

利用VR技术来创作虚拟现实节目,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节目内容;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开展直播节目,与观众实时互动。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节目的体验感,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2.内容创新的探索融媒体时代,观众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对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个性化。

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创新节目内容,满足观众的需求。

可以尝试采用跨界合作的方式,融入电影元素、文学元素等,在节目中探索全新的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观众的喜好,精准制作符合大众需求的节目。

3.平台创新的尝试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和广播平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平台来进行传播。

广播电视编导可以尝试将节目内容进行多平台播出,如在视频网站、社交媒体上发布节目片段,增加节目的曝光度;利用移动应用开发个性化的节目推送功能,提升节目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在平台选择上,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尝试创新,寻找最适合自己节目传播的平台。

4.多元化技能的培养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具备跨界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制作技术,还要具备新媒体领域的技能。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摘要: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媒介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媒时代是一种新型、颠覆性地改变传统广播电视格局和传播方式。

随着媒介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个性化与多元化趋势增强等影响下,出现的新媒体环境中媒体形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并以创新型文化模式为主导形式进行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电视新闻行业也应顺应当今传媒形势发展要求,在创新发展电视新闻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信息需求变化。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问题;发展;创新1.引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信息传播方式及手段的转变。

在过去几年中,电视新闻媒介从单一化到多样化、网络化、数字时代。

融媒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进行变革转型与创新改革,以适应受众者对新闻内容需求变化以及市场竞争趋势等,进而做出努力调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原有传统电视节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媒体行业的需要,社会公众对于信息传播渠道要求不断提升,对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媒体开始探索新媒体的发展道路。

2.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征2.1多媒体协同运行随着媒体技术和信息传播形式不断发展,融媒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并逐渐成为主流,而在融媒体环境中受众群体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接收信息,而是通过社交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实现与之互动交流,同时受大众文化形态的影响以及互联网思维,对其产生了一定冲击,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介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坚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改革与转型,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模式。

2.2快餐化与碎片化读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快餐化与碎片化是当下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重要选择。

在这种情况之下传统电视媒体长期将焦点放在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上,但是由于受众年龄层次不齐以及媒介素养参差不平等原因,使得其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另一方面则会影响到主流媒体对信息质量的把控,导致传播效率低下、公信力下降,因此创新发展转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融合,打造创新型媒介。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思考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思考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思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节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创新广播节目,提高其与其他媒体的竞争力,是广播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思考。

一、加强互联网融合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互联网与广播已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应该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节目形式,增强节目互动性。

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推出在线点播、互动留言板等功能,与听众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二、强化智能化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广播节目也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应用的优势,提高节目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舆情分析、新闻采集、节目定制等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节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出错率,为广播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音乐节目音乐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音乐节目,提高其听众覆盖率和观众满意度,是广播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音乐点播、回忆金曲、歌曲排行榜等节目之外,广播节目还可以结合音乐相关的新闻、活动、赛事等元素,制作专题节目、现场直播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听众的关注。

四、发掘本土文化五、拓展广播内容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不仅要注重内涵的提升,也要注重外延的拓展。

除了传统的新闻、综艺、音乐等节目之外,广播节目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社区文化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为听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总的来说,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和覆盖率,吸引更多年轻听众的关注。

同时,也要注重本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相信在广播界人才的积极努力下,广播节目一定会在新媒体时代中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跨界融合 持续创新—— 2022 年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内容与传播策略创新之道

跨界融合 持续创新—— 2022 年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内容与传播策略创新之道

化自信的精神支撑,也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

在面对诸多宏大题材时,小切口的故事往往能够使抽象宏大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小品《我要飞得更高》便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中国人的航天精神、航天梦,一方面回顾历史,演绎“中国航天第一人”万户制造火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古代传说故事;另一方面立足当代,展现中国航天飞天、登月的伟大成就。

几个故事的串联便勾勒出了中国航天简史,也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从古代的万户到如今的中国航天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古今相连升华立意,留下满满感动。

在湖南省“三高四新”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敬业勤奋的模范人物,但仅依靠一个节目往往不足以表述出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所以晚会采取了VCR的形式,实景拍摄了真实细腻的人物故事。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在岗50年,不断学习新技术,培养了600多位徒弟。

在VCR中,他和主持人来到工厂,揭开了节目组和徒弟们为他准备的惊喜,车间一台生锈的自行车显示了艾爱国勤俭朴素的生活细节,徒弟们眼含热泪将师徒情深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

平凡细小的故事贴近生活又感动人心,让艾爱国这位劳动者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在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来自中联重科、湖南省农科院、城陵矶港区的工作人员群体依次在晚会录制现场亮相,让观众联想到,像艾爱国一样敬业的劳动者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将人生年华投入到了“三高四新”建设的历程中。

电视晚会需要以视觉效果抓住观众眼球,因此挖掘主题中观赏性内容也是晚会编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湖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土家、苗、侗、瑶等民族世居于此,具有灿烂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晚会节目组充分利用了这些地域元素,在多个节目中都可以见到少数民族元素的铺陈。

在《幸福嗨歌》中,身穿苗族服饰的十八洞村施林娇和穿着瑶族传统服饰的朱小红亮相舞台,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乡村的特色风貌。

过年穿新衣是中国人的习俗,以这项习俗为由头的节目《穿我的新衣》不仅在表演上融合了苗族鼓舞武术鼓等非遗文化元素,展示了湖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之美,如土家族的土家织锦,苗族的苗银、蜡染,侗族的头饰等。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已成为当前电视行业的热门话题。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创新节目形式,成为了电视制作人和节目策划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转型,是指传统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通过改变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和受众体验,实现与时代的接轨和持续发展。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播出平台,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如网络、移动终端等,这为电视节目带来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多的传播机会。

1. 多终端渠道传播2. 个性化定制服务在融媒体环境下,用户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他们对于内容的选择和观看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电视节目制作人和播出平台要想在融媒体环境下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 多元化内容形式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也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电视节目制作人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内容,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已成为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是指以新媒体技术为驱动力,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内容表现和互动体验,实现电视节目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实现节目的全方位传播。

1. 互动式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互动式节目成为了电视节目创新的热点。

通过巧妙的设计,互动式节目可以让用户参与节目的过程,增加用户的参与感,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在互动式节目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参与节目,与主持人、嘉宾进行互动,甚至还可以影响节目的结果,这为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传媒的创新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传媒的创新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传媒的创新发展策略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有了一定的优化,导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行业遭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再加上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信息通讯水平也在逐渐上升,从以往单一的媒体模式到如今的媒体融合时代。

由此可以看出,媒体行业的进步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对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从而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的目的。

1媒体融合时代概念1.1媒体融合时代的内涵融媒体主要是借助报纸、新媒体等作为媒介,充分整合新闻报道的内容、传播方式,以此来加强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

在融媒体的运用下,工作人员可以将新闻资源进行通融,以此来凸显内容的兼容性,并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其次,融媒体的发展也能有效拓展新闻报道的形式,比如利用图片、声音等,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展示新闻信息,同时观众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来获取新闻信息,使观众不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从而更好地满足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1.2融媒体的特点首先,集成性。

融媒体在信息流手段上具有一定的集成性,而这也比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特征。

一般来说观众可以在报纸、广播、电影中获取到信息,媒体人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来传播信息内容,借此来凸显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从而加强新闻宣传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交流互动性。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征,它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极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互补和互动,从而将网络媒体和现实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覆盖面积,丰富应用方式以及手段。

最后,整合性。

传统媒体的形式和融媒体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人力资源、内容等等。

对此,可以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宣传方式、内容等环节,改变以往单一的模式,创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当然也可以整合其他的一些新闻媒体报道方式,以此来提高宣传效果和质量。

2媒体融合时代传统传媒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媒体融合时代下,相对于传统传媒发展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融媒体电视文艺晚会发展路径探析-有线电视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融媒体电视文艺晚会发展路径探析-有线电视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融媒体电视文艺晚会发展路径探析-有线电视论文-通信传播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正式面临融媒体时代,受到互联网文艺晚会的紧压越来越大,因此,通过融合传播的方式,提高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融媒体时代中,要想提高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于要保留现阶段网络平台的权威性、晚会内容的聚合性,而且还要融合多种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新方法、新手段,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的分析,扩大节目活动对人群的适用性,提高宣传力度和推广范围,不断提高电视文艺晚会的品质,实现多渠道发展。

关键词:电视文艺晚会;发展;融媒体时代;节目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文艺晚会是每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是文艺晚会传播的载体和媒介,文艺是晚会呈现的形式和内容,播出电视节目的目的是让中华儿女在团圆之日一起接受除夕夜的喜悦。

电视节目的种类众多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文艺晚会作为电视节目呈现形式的重要一种,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是一种电视艺术形式的表现。

一、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文艺晚会发展的现状电视文艺晚会中存在着浓厚仪式感,晚会收视率和观众参与度是文艺晚会举办者最重视的问题之一。

在前些年通讯技术还不够普及,人们经常通过书信、公共电话、短信的方式参与到文艺晚会的活动中,实现晚会主持人员与电视机前观众的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可以加强文艺晚会与电视机前观众之间的联系,不仅扩大了文艺晚会在线下的覆盖面,而且为晚会工作人员带来支持和鼓励。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空间极其广泛,2019年8月30日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布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一旦扩大到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各种视频软件、视频平台都在不断的细化视频内容,实现专业化运营。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新领域里,传统文化也得以创新与发展,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一、新媒体推动文化传承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它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和形式,为文化的延续提供了新的渠道。

例如,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和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可以通过语音、动图、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和学习。

同时,新媒体还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通过网络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各个博物馆可以将珍藏的文物数字化并上传至互联网上,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遗产。

此外,互联网上还有大量的资料和论文,为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专业学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参考和交流平台。

二、新媒体让传统文化更加时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传统文化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创新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例如,传统的月饼在新媒体的推广下,不仅成为了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更成为了时尚的代表。

通过网络营销、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月饼品牌推出各种各样的口味和包装,引发了广泛的话题和热议。

同样的,传统的字画、戏曲、乐器等文化产品也通过新媒体的包装与推广,成为时尚的代表。

三、新媒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随着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新媒体的推广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

通过新媒体,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更广泛地推广和销售,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意人才。

例如,随着游戏产业的崛起,中国传统神话和文化故事已成为游戏开发的一大热门素材。

《阴阳师》、《神之塔》等知名游戏中,不乏以古代神话和故事为背景的角色、场景和物品,吸引了无数的游戏玩家。

此外,通过新媒体的推广和分享,有些文化创意产品也成为了时尚文化的代表,如梵高星空手账、中国风动漫等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产品。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文艺晚会的“出圈”之路——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文艺晚会的“出圈”之路——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文艺晚会的“出圈”之路——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媒体融合已成为媒体进步的重要方向。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如何找到自身的进步路径,如何在浩繁新兴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关注的焦点。

而电视文艺晚会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也面临着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实现“出圈”的逆境。

本文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文艺晚会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进步之路。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文艺晚会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挪动互联网的快速进步,传统电视节目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

起首是观众群体的变化,年轻观众趋向于选择更加灵活多样的媒体平台得到信息和娱乐。

其次,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观众的注意力被分离,电视节目标收视率不息下降。

再次,媒体融合开创了多媒体时代,观众对于传统电视节目标需求越来越高,他们期望看到更加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节目。

电视文艺晚会作为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也受到了这些挑战。

一方面,观众的爱好在逐渐从传统的“看”转向“玩”,他们渴望与节目有更多的互动。

另一方面,传统文艺晚会的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缺乏新意和创新。

二、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标出圈之路在此背景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标诞生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启示。

该系列节目选取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主题,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成功实现了“出圈”。

起首,该系列节目重视内容创新。

在传统文艺晚会无法满足年轻观众需求的基础上,他们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创意演绎,以古代故事为背景,融入现代元素。

例如,在中秋节晚会中,他们打造了一台现代版的“牛郎织女”故事,通过音乐、舞蹈和影像的结合,让观众时间穿越,感受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其次,该系列节目重视互动性。

在媒体融合时代,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看,他们渴望与节目进行互动。

因此,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将观众变成了节目标参与者和创作者。

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创业

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创业

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创业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文化领域同样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影响。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为文化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创业,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是当今时代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它们以线性传播为主,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而新媒体则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它们以非线性传播为主,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度。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带来了信息的多元化和交互性,也为文化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不仅有新技术、新形态、新方式的出现,还包含着新思维、新理念、新文化的引领。

在媒体融合时代,文化创新应该具有包容性、创造性和开放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 创意文化创意文化是媒体融合时代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强调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和对个体创造能力的重视。

在媒体融合时代,以创意为驱动的文化创新应该成为主流趋势之一,同时也需要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和刻板印象的束缚,使人们敢于尝试新的文化研究方式和文化产品创新。

2. 跨文化交流媒体融合带来的跨越地域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对文化创新和创业具有独特的作用。

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新应该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学习,推动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3. 数字文化数字文化是媒体融合时代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文化产品、服务与数字媒体元素的融合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数字文化具有高度互动性、个性化和全球性等特点,为文化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三、媒体融合时代的文化创业文化创业是指以文化为主导,以创新为核心,创造文化产品、解决文化问题、提供文化服务并实现商业价值的创业活动。

在媒体融合时代,文化创业的机遇更多,挑战也更多,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和社会合作等方面。

“春晚”发展瓶颈解析

“春晚”发展瓶颈解析

“春晚”发展瓶颈解析近年来,“春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多元化,春节联欢晚会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媒体报道和专家观点,就“春晚”发展瓶颈进行一些分析和解析。

一、节目内容单一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春节联欢晚会一直以舞狮、相声、杂技等传统表演形式为主,这使得节目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

近年来,观众对于春晚节目内容的创新呼声日益高涨,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优质的音乐、舞蹈、戏剧等现代文化形式的表演。

由于传统文化的包袱和观众习惯的影响,春晚节目内容的创新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阻力。

二、明星嘉宾片酬高企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邀请众多明星嘉宾参加,他们为晚会增添了不少色彩和吸引力。

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明星嘉宾的片酬也水涨船高,这使得春晚的节目制作成本大大提高。

有媒体报道称,一些超级巨星的出场费高达数千万元,这对于春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春晚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吸引到高质量的明星嘉宾,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年轻观众口味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年轻一代的观众对于娱乐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节目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希望能够在春晚上看到更加时尚和潮流的元素。

当前的春晚节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娱乐形式上,这与年轻观众的口味并不完全符合。

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成为了春晚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

四、互联网冲击传统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来观看春晚。

这使得传统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大大受到了冲击。

与此一些互联网平台也开始积极垄断春晚的资源,这对于传统电视台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如何让春晚通过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成为了春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五、商业化对春晚影响的深化春晚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化盛会之一,几十年来一直以公益和文化传承为宗旨。

随着广告和商业赞助的深化,春晚的商业化味道也越来越浓。

2024春晚看后感

2024春晚看后感

2024春晚看后感一、引言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春晚作为历年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文化盛宴,不仅承载着亿万观众的热切期待,更肩负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貌的重任。

本文旨在通过对2024年春晚节目内容、表现形式及社会反响的分析,探讨春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以期为未来春晚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节目内容分析1. 主旋律节目在2024年春晚中,主旋律节目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节目以歌舞、朗诵等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

如《我和我的祖国》歌舞表演,通过激昂的旋律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华儿女》朗诵节目,则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2.语言类节目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的一大亮点,2024年的小品、相声等节目质量上乘,创意新颖。

如《我们的生活》小品,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婚姻观念,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这些节目紧密贴合时代背景,以独特的视角捕捉社会现象,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

3.特别环节与创意节目2024年春晚的特别环节和创意节目丰富多彩,如互动环节、特别表演等。

互动环节让观众感受到了春晚的亲切互动,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

创意节目如《奇幻森林》舞蹈表演,以极具想象力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这些创新环节丰富了节目内容,为整体节目效果增色添彩。

三、表现形式与技术应用1.舞台设计2024年春晚的舞台设计美轮美奂,融合了现代科技与艺术元素。

舞台背景的视觉效果独具匠心,既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彰显了时代气息。

舞台设计与节目内容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2.灯光与音效灯光与音效在2024年春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节目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如《遥远的她》歌曲表演,灯光师以柔美的灯光渲染出歌曲的婉转韵味,音效师则以精湛的技艺将观众带入歌曲的情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向黎立:从网络春晚看融媒体时代文艺品牌的创新发展在当今融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时尚、新颖、快捷、多角度、多元素的融媒体功能打造文艺品牌,发挥其艺术魅力来服务大众,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由传统春晚到网络春晚走出了一条打造“融媒体+文艺”的文艺品牌之路,这是传统文艺品牌成功发展的典范,可以借鉴它的突破和创新,推动新时代文艺品牌的融合发展。

一、传统春晚与网络春晚的发展状况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了打造万家团圆、喜迎新春的节日景象,在每年除夕之夜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

从1983年正式开办以来连续播出36年,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老百姓的过年习俗中。

人们过年时要穿新衣、访亲友、放鞭炮、庆团圆,还要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与家人共享这道文化娱乐大餐。

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传统春晚这张名片,以打造网络第一文艺品牌为目标。

又于2011年创办了首届网络春晚,网络春晚通过互联网播放改变了传统春晚的文艺演出模式,创新了节目内容和形式。

参演人员中“草根明星”众多,并且有大量的网民通过网络观看,是真正属于大众的跨年狂欢晚会。

几年来网络春晚从上至下,全国各地都纷纷借鉴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网民的一致好评。

这块综艺性节目“金字招牌”已经打响,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二、网络春晚相比传统春晚的不同特点网络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发展战略的实践,在精神内核上是传统春晚品牌的延续,但是在细节、创意来源和传播方式上,网络春晚积极拓展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能量。

多种传播平台的融合也让观众更自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一)网络创新,个性突出。

网络春晚是一张融媒体时代的文艺新名片,它迎合广大网民多元化、年轻化的需求,多采用当今网络流行的热门话题和方式来展示,打造多样化节目和表演形式,风格包罗万象,个性化突出。

利用网络平台,架起了新时代电视综艺与网络娱乐的沟通桥梁。

(二)规模增大,影响更广。

网络春晚是一场针对草根民众的全民大联欢。

为了提高覆盖面,根据晚会内容表现、主题分类、地域分布的需要,除主会场外还常设有分会场,并同时以电视、网络直播、微博、微信等方式全面展现活动盛况,让全球网友都能享受到不受时空限制的大联欢。

它阵容强、受众多,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以融媒体引导正确舆论凝心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新时代的春节网络文化盛事。

(三)主题鲜明,融合热点。

网络春晚是一道特色浓郁的春节文艺大餐,生动真实地反映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主题更加鲜明。

如冠名国学、北漂、少儿、社区、乡村等专题网络春晚,内容独具一格,触及和探讨了不同层面普通百姓的生存与发展,让群体性文化价值得到高度认同,丰富了春节期间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成为新时代别致靓丽的文化风景。

(四)本土味浓,大众参与。

网络春晚是一个“民星”众多的文艺大舞台。

各路本土层层海选的“民星”登上大舞台,有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有教师、工人,有社区大妈、公司职员等,很多节目大家自编自导自演,既有传统特色又有现代韵味,呈现出草根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成为展示普通百姓风采的窗口。

三、新时代文艺品牌的融合发展从传统春晚的实力经典品牌到网络春晚的大众特色品牌,生动诠释了融媒体时代文艺品牌发挥优势、守正创新,进行突破转化的有效性。

网络春晚节目不受表演形式、地域的限制,融合社会热点和时代特色,创造了“融媒体+文艺”的品牌标签,为我们打造传统文艺品牌带来深刻启示:文艺品牌与新媒体融合已是必走之路,必须融合跨越的领域。

(一)重视文艺品牌内涵的提高与拓展。

融媒体时代的文艺受众层次众多,要坚持对他们进行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引领,把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用好用足。

要强化文艺品牌的精品意识,抵制内容低俗庸俗媚俗等三俗现象。

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打造主题鲜明、特色浓郁的各类文艺品牌,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二)创新文艺品牌的表现与传播形式。

要从打造文艺品牌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形成新媒体融合矩阵。

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多维视角来表现,进行精细化制作、多样化呈现、互动化传播。

用融合传播、全媒体表达来全面展现文艺品牌的独有魅力,以更时尚、更具生命力的节目内容,以更新鲜新颖新【摘 要】网络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传统春晚的创新性发展,创办多年来通过融媒体的多元化渠道传播,社会反响巨大,已成为融媒体时代综艺性节目的金字招牌。

它成功验证了既要重视传统文艺品牌内涵的提高与拓展,更要汲取一切有利于增强其文化生命力的新观念新方法,积极与新媒体合作,不断创新思维方式,不断更新和自我扬弃,推动新时代文艺品牌顺应潮流创新发展,取得更好的“融媒体+文艺”的融合发展效果。

【关键词】文艺品牌;网络春晚;融媒体;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86-02作者简介:向黎立(1974-),女,四川岳池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学前教育。

从网络春晚看融媒体时代文艺品牌的创新发展向黎立(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安 638000)(下接第88页)88徐珏琪:新时代下国产电影青少年阳光形象的构建研究从女性视角进行故事叙述,侧重于她们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表现,突出了一贯的女性“花瓶”形象,深入探讨女性群体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国产青春电影热衷于表现各种女性形象,尤其是她们身上蕴含的强烈反抗意识,从而为现实生活之中女性群体的自我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比如,电影《匆匆那年》塑造的女性形象——“方茵”,其融合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中学时代是乖巧、羞涩的邻家女,在恋爱之中倾尽所有、为爱痴狂,经历了自我毁灭与自我重生。

电影从多人视角进行了故事叙述,“方茵”多次出现了银幕之中,可是却没有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事实上这也为“方茵”形象的塑造增添了一抹神秘感。

在无形之中“方茵”成了电影故事的一条主线,直至电影的结尾“方茵”的回眸,恰恰印证了电影中各个叙述者所回忆故事的真实性,也进一步深化了“方茵”存在的重要意义。

四、削弱的男性形象国产青春电影中男性基本是以陪衬的方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男性形象。

关于男性形象的削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叙事主动性削弱。

比如,电影《同桌的你》是以“林一”为叙事者,经过“林一”的回忆呈现其和“周小桅”过往经历,初次相见之时的悸动,恋爱过程之中的痴狂,分离之时的依依不舍,再见之时的无奈与苦涩。

但“林一”只是电影的叙述者,电影中关于“周小桅”的心理、情感却未曾进行叙述。

电影结尾时“周小桅”讲述了对“林一”的付出和等待,从而使得影片一目了然。

此时此刻,“周小桅”转化为电影隐性的叙述者。

国产青春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弱化,也体现在个体行为层面。

比如,在电影《匆匆那年》中,“陈寻”和“方茵”失联后曾经试图找寻,然而最后却无奈地选择等待,乃至“方茵”后来的出现,就意味着“陈寻”要被操纵,被动地等待,恰恰印证了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弱化。

纵观新时代下国产青春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他们在身陷困境、面对重压之时,往往会自暴自弃、逃避,而这和电影中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电影中“女强男弱”的人物形象组合方式,尽管大多体现在青春电影之中,可是其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五、总结新时代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不管是哪一种青少年形象,都是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反射。

如今,国产青春电影迈入了巅峰阶段,未来将会越来越成熟,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1]李秀萍.国产青春电影人物形象的类型化[J].电影文学,2018(14):34-36.[2]娄思文.新世纪国产青春题材电影探析——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J].电视指南,2018(05):36-37.[3]王潆杉.国产青春电影中青年形象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兼谈影片《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6):69-70.[4]关峥.乌托邦想象的影像时空建构——电影《同桌的你》文化解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81-84.(上接第86页)潮的方式,呈现与传递给更多的人。

让观众更近距离、更直接地与多元文化接触,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三)激发文艺品牌受众参与的动力。

文艺品牌要得到大众的支持认同,还要善于在其传播展示中,吸收网络文化的草根流行元素创造兴趣点,利用融媒体平台创造受众兴奋点。

如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亮点信息推送、利用“微”应用进行直播、微信摇一摇、支付宝咻一咻等,打造线上线下全民互动氛围,让广大受众充分享受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愉悦感,从被动欣赏接受到自发自主参与。

(四)坚持文艺品牌的本土定位。

要贴近百姓积极展现基层文化能量,打造融“大家”“小家”于一体的“百姓大舞台”。

节目来源坚持民间化、广泛化,关注焦点坚持时代感、应景性,重点表达百姓情感,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成就,反映社区治理、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扶贫攻坚等方方面面。

内容形式要雅俗共赏,有趣有料有亮点,在强调音乐、服饰、舞美和表现形式现代化的基础上,突出乡音乡情乡韵,让人们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感受本土文化风情和现实生活,讴歌新时代中国开放、阳光、青春的新形象。

(五)尝试文艺品牌与商业的跨界融合。

打造精品文艺品牌还可拓展其与商业协同发展的空间,关注新时代不同群体对时尚和美学的多种诉求,开发文艺品牌的商业价值。

可以尝试与多业态进行资源对接联合,从文艺品牌中发掘、提取代表性特质和精髓,创作新颖、丰富的文艺衍生品,再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进行深度文化呈现。

如以艺术体验为核心,集演出、互动、策展、艺术培训及主题餐饮于一体,还可举行互联网线上线下艺术沙龙、讲座、交流分享会、艺术品签售会等活动,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满足不同群体对文艺的喜爱,进一步实现跨界协同融合效应。

四、结语当前媒体融合发展飞速,影响越来越大。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已有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从网络春晚文艺品牌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文艺与多种新媒体融合产生的新动力效应,开拓了文艺品牌创造性转化发展的更多可行性。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综合利用多种媒介渠道和时代科技,让人文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效融合,更具温度和价值。

倾力打造兼具网络传播力与社会影响力的融媒体文艺品牌,开拓“融媒体+文艺”创新发展新领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更时尚、更具生命力的优秀文艺。

参考文献:[1]李晋荣. 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光明日报,2019.03.22.[2]闵宇佳.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文艺晚会创新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3(3):19-20.[3]张如静,郭玉真.“网络春晚”:媒介文化的冲突与共融[J].东南传播,2011.[4]王磊卿.中国电视晚会品牌创新策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