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噪音》看美国人的精神生态危机

合集下载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化 的生 态环境 中急切地 呼吁人们 提高生态 意识 的重要性 。他要求 把人 与 自然 的改 造限制 在地球 生 态条件 所容许 的限度 内 ,反对 片
面 的强 调 人 对 自然 的 统 治 ,反 对
胁人 类 健康 的 “ 白噪 音 ” , 其 都是 工业高 速发展下 的产物 。物质财
态 的失衡 使得人 们无视 自然 的承
载能力 去消耗资 源 、 污 染环境 , 人 类 必 将 自食 其 种 下 的苦 果 。在 小
无止境 的追求物质享乐 。 2 . 人与人之 间关 系 的精 神生
态意识危机 。 所 谓 生 态 意 识 ,是 一 种 反 应
说第 二 部分 “ 空 中毒雾 事 件 ” 中, 生物化 工废料 的泄漏引 起了居 民 的恐慌 ,杰克 因在毒雾 的暴露增
着人类 的精神意 识形态 。小说 的 第 三部 分 “ 戴 乐 儿 闹剧 ” , 文 中的
和人 类 文 明 自身矛盾 的升华 , 对
当前 美 国 与 世 界 的 现 实 具 有 较 强
学 教育
“ 戴乐 儿” 是一种能 够消 除死亡恐 惧 的药物 。芭 比特 为取 得精神 上 的慰 藉不惜 出卖 自己 的身体来换 取“ 药物” , 结 果 以荒 诞 的 闹剧 告 人类 矛盾 的升温 ,无 不说 明现代 见时曾这样说 过 : “ 如果写作 是思 考经过提炼 浓缩 的形式 ,那 么提 炼 的最浓缩 的写作 ,也许就会 终 结 为关于死亡 的思索 。” 小 说《 白 噪音 》 就 是唐 ・ 德 里罗 “ 关 于死 亡 的思索 ” 的产物。它生动地表现了 当代美 国人对 死亡 的意识 ,并 且
富 的膨 胀 以 及 人 类 精 神 意识 的形
家 图书 奖” 。《 wh i t e N o i s e ) ) 是一 部关 于后现代社会 中“ 生与死 ” 的 思辨 小说 ,是 一部 以后 现代文化

关于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

关于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

论文关键词:唐·德里罗白噪音死亡恐惧心理论文摘要: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引言后现代主义小说《白噪音》(WhiteNoise)的作者唐·德里罗对美国文化的病理结构具有过人的透析能力,他被誉为“20世纪的狄更斯”,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主要代表。

《白噪音》一书探讨了死亡主题,背景是一个美国中西部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

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对死亡产生的恐惧心理,因此,这部小说被称为“美国死亡之书”。

小说的主人公杰克51岁,是学院希特勒研究系主任,曾经历了四次婚姻,有8个孩子。

杰克的几个前妻为中央情报局做事,行踪神秘。

现在的妻子芭比特温柔体贴,是一位贤妻良母,这使他感到很安全。

夫妻二人看电视、逛超市,过着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但是,他们内心都充满着对死亡的恐惧,两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谁会先死。

杰克在一次有毒气体泄露事件中接触到致命的毒气,根据计算机计算的结果,他活不了多久。

而芭比特则背着他暗中接受治疗,通过肉体交易从医师那儿获取治疗死亡恐惧症的实验新药。

杰克发现他的“避风港”不复存在,十分震惊。

杰克找到医师,向他开枪,但没把他打死,出于怜悯,又把医师送到教会办的医院,在那儿的修女告诉他:神职人员根本不信上帝,只是假装有信仰,否则整个世界就会崩溃。

这部小说的前1/3没有什么情节进展,也无任何悬念,完全是这个家庭成员的琐碎生活片段的堆积。

在小说第二部分这个家庭所在的小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造成全家人不得不和邻居一起离家逃难。

小说第三部分揭示了事件后夫妇两人各自对死亡的焦虑。

这本书的结尾部分有一个类似通俗小说式的很短的高潮。

《白噪音》中精神生态意识研究

《白噪音》中精神生态意识研究

《白噪音》中精神生态意识研究作者:曾融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唐·德里罗(Don DeLillo)《白噪音》描述的整个人类社会经受无孔不入的“白噪音”的精神生态的破坏后所呈现的乱象的分析,着重从精神物化、媒体爆炸与死亡恐惧三个角度来分析美国人所面对的精神问题。

关键词:《白噪音》德里罗精神生态一.引言1985年德里罗出版的《白噪音》被誉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最具经典性的代表作。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光与辐射”;第二部分“空中毒气事件”;第三部分“戴乐儿闹剧”。

《白噪音》这部德里罗的后现代经典之作,不仅引起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关注,更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态这一曾经被忽视概念的重视。

二.《白噪音》揭示的精神生态的破坏20世纪末的美国科技高度发达,为典型的后现代社会。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三百多年的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品尝到便利背后的副产品——生态破坏的苦果,尤其是长期受到人们忽视的精神生态破坏。

对于生态,鲁枢元先生认为生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精神问题使然。

精神作为人类行为的内在推动力,不断驱使着人们做出与自然对立,和社会对立,更是与人类自己对立的举动。

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如果不把人的精神因素这一重要的一环考虑进去,就永远不能解决,精神生态的提出就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而要解决人类精神生态面临的问题就要找到破坏精神生态的根由,作者在《白噪音》中给了我们答案。

“白噪音”作为一种我们身边的污染,无时不在地影响人们的身心。

在书里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精神物化、媒体爆炸、死亡畏惧。

白噪音是一种隐喻:各种来自于科技产品辐射的嘈杂的声音,媒体宣传的声音,人内心深处的对死亡的恐惧的声音,汇成一种污染精神生态的噪音。

声音作为一种无形无色的物质,无处不在,以波的形式传播,暗指这种污染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影响人的精神。

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

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

末世的征兆与慰藉—《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一、前言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和物质的极大富足,但这都不能使人类摆脱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关于个体和世界终极现实的恐惧和思考。

特别是自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以来,人们对于世界末日和自身终极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文学界、电影界以此问题为主题进行警示和探究的作品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乃是一个充满着变化、暴力与危机的时代。

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冷战思维、文化冲突、环境灾难、核危机等种种征兆都象征着世界正在走向它的末日之途。

而西方文艺界这种带有强烈大众文化消费色彩和现实批判的末日观根植于犹太基督教中的启示情结。

启示文学(apocalypse)是《圣经》中的一种文体,以《圣经》旧约中的《但以理书》和新约中的《启示录》为正典,是一种含有故事架构的启示式文学的体裁,属末世论(eschatology)范畴,由一位超世的存在向一人间的受体,传递启示的信息,通过种种象征(symbol)、梦境(dream)、异象(vision)、显现(epiphany)等揭示末世的预言,一般遵循危机—审判—拯救的线形时间轨迹。

启示文学往往具有强烈的善恶二元论、宿命论、不确定性和隐晦性的特点,其终极目的往往不在于应验准确性揭示末世的现实,而是作为一种危机文学,给予危机中的受众以慰藉和激励。

西方先贤和文学家们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从《启示录》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灵感,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赋予启示文学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作为美国当代最杰出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于1985年发表了被誉为“美国死亡之书”的小说《白噪音》,并凭借此书囊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从此名声大震。

在这部以美国后现代工业社会为背景的小说中,德里罗为读者生动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高度异化、充满悖论和重重危机的畸形“癌症社会”。

《白噪音》中精神生态意识研究

《白噪音》中精神生态意识研究
裹 自己 干 涸 的 心 灵 ,用 商 品 了 解
类 在 享 受 科 技 带 来 的便 利 的 同
时 ,越 来 越 多 地 品 尝 到 便 利 背 后
的 副 产 品— — 生 态 破 坏 的 苦 果 ,
试探 彼此思想 ,例如 杰克在 遇到 马辛盖 尔时他们 聊天 的话 题 除了
商 品外 没有 什 么有 意 义 的话 ; 杰
到 了快 乐 , 为 他 的慷 慨 所 感 动 。但 是 书中“ 我是施 主” 一 语 道 破 这 并 不 是 父 母 和 子 女 之 间 和 谐 场 景 的
染看不 见却实实 在在影 响人 的精 神 。白色是对死亡颜色的描述 , 来
自于科 技 污 染衍 生物——恐 惧 , 这 种 恐 惧 把 人 笼 罩 在 让 人 窒 息 的
种污染精 神生态 的噪音 。声音作
为 一 种 无 形 无 色 的 物 质 ,无 处 不 在, 以波 的形 式 传 播 , 暗 指 这 种 污
尤其 是长期受 到人们忽视 的精神
生态破坏 。对于生态 , 鲁枢元先生
认 为 生 态 包 括 自然 生 态 、社 会 生
克 给孩子们买 东西 以实现 自己 的 内心 的满足 ,而孩子 们也从 中得
音》被誉 为美 国后现 代主 义文学 最具 经典 性的代表 作 。本 书 由三 部分构成 , 第一 部分 “ 光与辐射 ” ; 第二 部 分“ 空 中毒 气 事件 ” ; 第 三 部分 “ 戴乐儿 闹剧” 。《 白噪音》 这 部德 里 罗 的后现 代经 典 之作 , 不 仅 引 起 人 们 对 于 自然 生 态 的关 注 ,更 引起 人们对精 神生 态这一
学教 育
《 白噪音》 中精神 生态意识研 究

从隐喻的视角解读《白噪音》的生态意识

从隐喻的视角解读《白噪音》的生态意识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二 一四年第四期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白噪音》是他的经典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死亡之书”。

1986年唐·德里罗凭借此部力作获得美国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

《白噪音》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小镇以及该镇的“山上学院”,故事的主人公是杰克·格拉迪尼教授。

整个故事围绕杰克与第五任妻子芭比特的家庭生活、工作生活展开,主要呈现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他们面对致命灾难事件时的种种表现。

《白噪音》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核危机,突出展现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激化,物质满足背后精神世界的空虚、焦虑和痛苦。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在人类语言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将人的主观经验和情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它不仅可以增强表达形式的形象性,而且能够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认知共鸣。

本文从作品名“白噪音”所体现的隐喻内涵和地名所蕴含的隐喻深意两方面剖析《白噪音》的生态意识,旨在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态的重视。

一、作品名“白噪音”体现的隐喻内涵———生态环境污染鲁枢元先生将生态划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这三个层次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系统、有序的整体。

白色污染是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

白色是死亡的颜色,令人产生恐惧。

这种恐惧把人笼罩在毛骨悚然的死亡阴影之下。

作品名“白噪音”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白噪音”是伴随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既包括电视、广播每天无休无止播放的各类节目,商场、超市收音机发出的嗡嗡声,也包括微波炉、电脑、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和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以及人们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的声音。

这些噪音无形无色,无处不在,汇成一条污染精神生态的河流,癌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作者:杨柳梅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同时,却引起了精神紊乱,意识恐慌和对死亡的恐惧。

在恐怖主义盛行、媒体冲击以及信仰危机和家庭模式改变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美国社会背景下,当代美国人陷入迷茫、困惑和恐惧之中,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而且造成了人类精神生态意识失衡的生存危机。

关键词:后工业时代自然生态精神生态意识生存危机唐·德里罗是美国后现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有:《球门员》、《走狗》、《名人们》和《天秤星座》等;曾获得声名极高的“哥根哈姆奖”、“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和“《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

但唐·德里罗的经典代表作是1985年发表的《白噪音》,这使他在美国名声大振,次年获得美国的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

《White Noise》是一部关于后现代社会中“生与死”的思辨小说,是一部以后现代文化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对现代美国社会中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和人类精神生态意识的失衡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和剖析,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造成人们精神生态意识的失调,并进一步说明作者刻画的人类生存危机和人类精神生态意识的失衡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

充分展示了当代美国人在物欲化充斥的后现代社会中精神上的失调、紊乱和在一个光怪陆离、充满悖论的畸形“癌症社会”中产生的危机感以及愈演愈烈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和人类文明自身矛盾的升华,对当前美国与世界的现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预见性。

1.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

如作品中提到的电视机、收音机、微波炉、门外的电缆、高速公路上的雷达车速监视器以及高压电线等产生的电磁波构成了无时无刻不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白噪音”,其都是工业高速发展下的产物。

物质财富的膨胀以及人类精神意识的形态的失衡使得人们无视自然的承载能力去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人类必将自食其种下的苦果。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白噪音》中人的精神危机的分析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白噪音》中人的精神危机的分析

生态批评 生 态批 评是 指 由威廉 ・ 鲁 克特提 出 的一种 文学 研 究方 法 。 鲁 克特 在 《 文 学 与 生 态 :生 态 批 评之 试 验 》这 部作 品 中指 出 , 由于 工业 化 的疯 狂 扩 张 ,我们 生 活 的 自然和 环 境 遭 受着 无 法 逆 转 的破 坏 ,我 们 应 该 从 诸 多方 面 对这 现 状 进行 反 思 ,这 种 反 思进 入 人 文 领域 便 产 生 了生态 文 学 批 评 , 即生 态批 评 。所 以说 生 态 批评 是 伴 随 着 人类 社 会 出 现 的环 境 不 断 恶化 、生 态 危 机 进 一 步加 深 的 背景 而 产生 的一种 文 学研究 方法 。 生 态 批 评经 历 了两 个 发展 阶段 , 早期 的生 态 批评 者 以鲁 克特 为 代 表 ,他 们 将 生态 批 评 界 定为 文 学 与 生态 结 合 ,主 张 通 过 各种 文 学 体 裁揭 露 环 境 问 题 。这 种将 文 学 和 生 态 简单 相 加 的做 法 受 到 后 期学 者 的 批 评 。后 期 的生 态 批 评 学 者 以齐 丽 尔 ・ 格 罗 特 菲 尔 蒂为 代 表 , 他们 认 为 生 态批 评 绝 不 是 生态 环 境 与 文 学简 单 的 相加 ,生态 批 评 应 该 是 一种 视 角 ,为 人 类 的 自然 生 态 研 究 、社 会 生态 研 究和 精 神生 态研 究提供 一 种全 新 的研 究 方 向。换 而 言之 , 后 期生 态批 评这 认 为生 态 文学 批评 应 该是 一 种生 态哲 学 , 它 通过 文 学 这种 表 现 形 式 来反 应 人 类 社会 所 面 临 的环 境 和 生态 问题 ,进 而 揭 示 当 前 的社 会 问题 ,号 召 人类 保 护 环境 ,维持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发 展 。

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引言小说《白噪音》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

该小说以美国中部小城镇-铁匠镇和坐落于该镇的"山上学院"为背景,描绘了杰克.格拉迪尼教授的家庭生活、山上学院的校园生活以及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一次灾难事件中形形色色的表现,深刻地剖析了美国的社会、大众媒体、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情感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 展现了生态环境与精神生态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人物的无奈,真实地记录了当代人精神上的焦虑、痛苦和危机感。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从消费主义、自然主义、生态主义、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等角度审视小说《白噪音》,但是几乎没有从美国社会形态下展现出的人物自我身份危机这个角度去论述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白噪音》这部作品中三位特色的人物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发掘该小说展现出的人物对死亡的恐惧的精神根源以及人物对死亡恐惧所表现出的种种滑稽可笑的意识形态,从而引起人们对美国社会人们身份认同问题的关注。

一、身份与身份认同何为"身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身份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身份就是对"人是什么?人能做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等问题的回答,即是对人的本性观念的思考,简言之,人的身份就是"人是什么"。

二、《白噪音》中的代表人物身份认同危机分析故事的主人公杰克.格莱德尼是小说聚焦的美国中产阶层的代表人物,他表面看来事业成功,生活富足,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敏感而脆弱。

作品中他被描述成一个常常自我怀疑、压抑、隐藏自己真实性格的角色,对于他来说生活是充满神秘的,尤其是死亡。

在一次他和朋友牧瑞讨论有关"死亡"话题时,他说:"死亡是最让人遗憾的事,也是唯一让我需要面对的事。

这就是我所思考的全部,我知道我想要活着。

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伦理解读

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伦理解读
唐・ 德里 罗是 美 国著 名后现 代小 说 家 , 被 哈罗德 ・ 布 鲁 姆 称 为 美 国 当 代 最 杰 出 的 四位 小 说 家 之 一 ( 另 三 位 是 菲 利 普・ 罗斯 、 科 马克 ・ 麦卡锡 和托马斯 ・ 品钦 ) 。他 于 1 9 8 5 年 出 版 如 离布莱 克史 密斯 城大 约2 0 英里 处 曾有一 个静谧 的谷场 . 但后 来却被人 们称 为“ 美 国受拍 照最多 的谷场 ” 。 原 因是 这
示 了美 国后现代 社会 中人们愈来 愈担忧 却又不得 不面 对的
工 业 文 明 与 自然 生 态 的 矛 盾 ,生 动 地 刻 画 了美 国 当代 大 众 的精神 焦虑 、 痛苦与危 机感 。 使 该 作 品 又 成 为 一 部 优 秀 的 生 态 灾 难 小 说 。本 文 以 此 为 着 眼 点 , 重 点 讨 论 小 说 中 表 现 出 的 美 国后 现 代 工 业 文 明 与 自然 生 态 的 对 立 和 当代 美 国社 会 所
地 剖 析 了 美 国社 会 , 展 现 了各 种 大 众 传 媒 、 消 费 文 化 和 意 识
焦镜 头和滤镜包 。旁边 的亭子里 。 一个男的在 向游客 出售明 信 片和风景照 片( 就 是 自这个 高地 上拍 的 ) … …一 波带着 相
机 的人离开 了, 另 一 波 又 立 刻 走 了上 来 ” 。 [ 2 _ 大 自然 所 承受 的 沉重旅游 压力 。 由此 可 见 一 斑 。
的《 白噪音 》 被 誉为 美 国后 现代 文 学最 经典 的作 品之 一 . 荣 获该 年度 “ 全 国图书奖 ” 。该 作 品以美 国中部一个 小城 镇和 坐落 于该镇 的“ 山上学院 ” 为 背景 , 描绘 了杰 克 ・ 格拉迪 尼教 授一 家的生活 , 大学 生 、 小 镇居 民的 日常 生活及 一次灾 难事 件 中各 色人物 的表现 。借助这些场景 和人物表现 . 小说深刻

进入超客体时代——析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

进入超客体时代——析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文学评论General Serial No.1052020No.2进入超客体时代———析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周素素1张弛2(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扛鼎之作《白噪音》通过描绘杰克·格拉迪尼教授一家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存困境,反映出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尖锐对立,从而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态意识。

结合生态批评领域的前沿观点,运用蒂姆·莫顿的超客体理论,以全新的生态视角来具体阐释《白噪音》中生态危机产生的前因后果,并进一步揭示人类已进入超客体时代,也即不对称时代。

关键词:《白噪音》;超客体;蒂姆·莫顿;生态危机1周素素(1998-),女,本科在读;2张弛(1985-),男,通讯作者,讲师,研究方向:后殖民批评、生态文学1援引言唐·德里罗(Don DeLillo )是当代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以《白噪音》为代表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引发了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及精神异化现象的思考。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生态的关注,《白噪音》的生态解读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近十年间相关生态批评研究逐渐显现出一种趋同性,其间几乎没有创新和发展。

因此,笔者意在从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着手,运用生态批评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蒂姆·莫顿的超客体来分析《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

纵观生态批评的最新进展,“新世纪生态文学研究紧密结合物质文化研究、动物研究、伦理研究、美学研究等领域的新成果,拓展了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袁家丽,2019:84),旨在“将道德关怀不断地拓展到其他存在物”(黄雯怡,2016:61)。

《白噪音》中的双重危机

《白噪音》中的双重危机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1 8
峻考 验 。鸟语 花香 的 自然 开始 从大 家 的视野 中 消失, 各 种高 科 技及 人 造 景 观充 斥 着人 类 的 眼
[ 作者简 介】 罗 晶( 1 9 8 8一) , 女, 湖 南怀 化 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主 要 从 事 英 美文 学研 究。
颈, 也 是 当今 乃 至 以后 的 人类 不 得 不重 视 的 严
了典 型 的后 现 代 美 国社 会 生 活 , 展现 了在 生态
环境 与精 神 生态 日益 恶化 的背 景下 , 人 们 的无 奈 与 痛苦 。全 篇 充 满后 现 代 式 的 自省 与讽 刺 ,
揭示 人 与 生态 错 综 复 杂相 互 依存 的关 系 , 给 世 人敲 响警 钟 。
世纪 8 0年代 写 的书 , “ 有 更 深 刻 的 动机 和 更 强 烈 的承诺 感觉 ” 。 《 白噪 音 》 便 是 其 中 的 代 表 之 作 。本文拟 通 过分析 小说 中潜 在 的 自然环 境 危 机 和 日益 突 出的 人 类 精 神 危 机 , 来揭示 《 白 噪音》 这 部小 说对 浮躁 的后 现 代 社 会 的警 醒 与
贯穿整部小说 , 在 当今 高速 发 展 的社 会 , 这部小说无疑是警世钟。
[ 关键词 ] 唐 ・ 德 里罗; 《 白噪 音 》; 双重危机 ; 自然 环境 危 机 ; 精 神 危 机
[ 中图 分 类号 ] I 1 0 6
[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8 5 6 . 2 0 1 4 . 4. 0 0 1 8
第 4期

后现代语境下《白噪音》的生态批评解读

后现代语境下《白噪音》的生态批评解读

后现代语境下《白噪音》的生态批评解读唐·德里罗(1936-)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

他与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以及科马克·麦卡锡齐名,被誉为当代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大师。

德里罗的作品一直关注当代美国人的生存现状,他将不同的后现代要素加以整合,对后现代背景下的人类生存现状进行审视并探究其背后潜在的危机。

德里罗的作品深入剖析了美国当代社会中毁灭和救赎的力量。

《白噪音》是德里罗对美国乃至人类生存状况深刻关切的代表作品。

唐·德里罗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小说家,但是其作品的主题仍涉及人类和自然的冲突。

《白噪音》中描绘的环境问题值得读者注意及反思。

本论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研究作品中后现代语境下自然的缺失,并且分析了生态系统内部等级体系中的环境正义问题。

除此之外,该论文探讨了生存在扭曲的自然中的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

通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白噪音》这部作品进行文本分析,论文旨在深入挖掘作品中体现出的生态思想。

本论文总共分为五部分:引言、三个章节及结论。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德里罗的文学成就,并对前人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白噪音》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尽管前人已对《白噪音》作了详尽的研究,但这部作品仍有深入解读的空间。

本文第一章主要分析在后现代语境下自然的缺失。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作品大量的城市景观描述中,自然被人造物取代,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第二,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了巨大污染。

自然已经丧失了本来的面目。

第三,自然湮没于噪音与喧嚣之中,处于失语的地位,逐渐成为难以触及的“他者”。

最后,自然被后现代仿真所取代。

人们失去了与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只能通过电视图像和收音机广播来认识和了解自然。

第二章主要研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等级体系中的不公平现象。

后现代社会中的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忽视自然的内在价值。

生态系统中人类和自然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社会系统也处于失衡状态。

以《白噪音》为例看德里罗的生态思想

以《白噪音》为例看德里罗的生态思想

罗生态思想 , 以期 引发人们对 当下严峻生活环境 和人类精神失衡 问题 的关注 。
关键词 : 白噪 音 唐・ 德 里 罗 生态 思 想
唐 ・ 德里罗 ( D o n D e L i l l o ,
《 白噪音 》 是德里 罗 的代 表作
品之一 , 出版 于1 9 8 5 年, 荣 获 美 国
写作 的题材有 其独 特性 ,写作手 法 也是一反 传统 ,通 过对政 治 阴
谋、 恐 怖主 义 、 生 化危 机 、 殖 民 主
超 市 购 物 和 周 五 的 电视 晚 餐 能 将 他 们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这 也 大 大
义、 精 神异化等 问题 的思 考 , 揭示
后 现 代 社 会 下 美 国 面 临 的 各 种 生
不在 。
1 9 3 6 一 ) , 美 国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
家 之 一 ,带 着 对 社 会 问题 强 烈 的
该 小 说 共 四 十 章 ,分 为 三 部
“ 全 国图书奖 ” ,是一 部 以后 现代 文 化为背景 的 “ 生态灾 难小 说” , 以全景式 的视角 ,展 现 了美 国家
( 四个 孩 子是 夫 妻二 人 之前 几 任
婚 姻 的 子 女 ,而 且 他 们 的 关 系 不 是 同父 异 母 ,就 是 同母 异 父 ) , 彼
此 间也 不 是 很 亲 密 ,只 有 固定 的
部短篇小 说 、 散 文 和 剧 本 。德 里 罗
济经济得 到了高速 发展 ,但 同时
也 面 临 着 西 方 式 的 生 态 危 机 。空 气污 染 、 水 污染 、 交 通拥 堵 、 食 品 安全 、 精神 空虚 、 道 德 沦 丧 等 问题 E t 益 严 重 。 自然 生 态 危 机 和 精 神 生态危机 在后工业 时代 已经是显 性 的 事 实 ,对 其 背后 的社 会 生 态

走出死亡阴影——《白噪音》之精神生态研究

走出死亡阴影——《白噪音》之精神生态研究

走出死亡阴影——《白噪音》之精神生态研究
聂祝琳
【期刊名称】《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白噪音》生动描绘了后现代美国幽灵般徘徊的原始情感:死亡恐惧。

它与后现代加剧的精神生态危机密切相关。

在消费、高新科技、大众传媒的围剿中,个体精神不但被"解蔽式"人类中心主义观迷惑,加速与自然的疏离,而且被物化的
世界反噬,与自我异化,使死亡话题成为一大禁区。

本文旨在先破后立,透过《白噪音》的批判性言辞挖掘德里罗对摆脱死亡恐惧、回归和谐精神生态的希冀,浅析《白噪音》为后现代人走出死亡阴影提供的建议和建构和谐精神生态的探索。

【总页数】6页(P47-52)
【作者】聂祝琳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1
【相关文献】
1.虚无的阴影与救赎的光明:《白噪音》中的技术观 [J], 夏贝纳
2.暴力·死亡——从小说《白噪音》和影片《白噪音》管窥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商品
符号学的意识形态特征 [J], 郝玉荣
3.精神生态视域下《白噪音》中的死亡观研究 [J], 段继芳
4.精神生态视域下《白噪音》中的死亡观研究 [J], 段继芳
5.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看《白噪音》中的死亡恐惧 [J], 刘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 ,文坛 巨匠唐 ・ 德里罗在 18 9 5年发表 了他的第
八部作 品《 白噪音》 小 说揭露 了生 活在后 现代的美 国人 的光怪 陆离 的 , 生活 , 成为探讨美 国后现代生活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著名生态文艺批 评家鲁枢元认 为 , 精神生态即“ 精神圈” 他认为把地球的生态系统划分 。 为五个系统是 不全面 的, 应该在水 圈 、 大气 圈 、 岩石圈 、 土壤圈 、 生物圈 这五个基础上再加一 个精神圈。 精神圈是一个可以独立的系统 , 为人们 所认识与研究。 鲁枢元 教授更 在 2 0 00年出版的专著《 生态文艺学》 中表 明了对当代社会人类 精神生态的关注。他说“ 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
在, 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 还是一种精神性 的存在”1 [ ] 。在他看来 整个地球 生态系统的破坏 , 根本上来说是人的精神问题的使然。精神作为人类 从
姻, 使得家庭成员们都来不及搞 清楚家中事情 的来龙去 脉 , 于是家庭就 成了世上一切错误信息的摇篮 , 为重要 的是 , 更 这样 一个家庭给家庭成
科技信息
人 文社科
从《 白噪音》 看美国人昀精神生态盾栅
辽 宁师 范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田振 华
[ 摘 要 ] 生态是对人们精神的关注 , 精神 进而可 以解决生 态的 问题。德里 罗在《 白噪音》 中揭 示了美国人所 面临的精神 问题 : 心灵拜 物化 , 精神 真空化和行 为无能化 , 这些 问题的解决对于 美国乃至 当今世界都至关重要。 [ 关键 词 ] 白噪音 精神 生态 精神危机
员带来了更加消极 的影响 。 家庭 已不在作为一个温暖 的港湾而存在 , 家 庭成员也无法在家的怀抱里找 到真正的归宿感 。内心的空虚与无耐本
希望在家的环境下得到舒缓 , 然而当 回到所谓 的家 之后 , 却发现一切又
是那么的陌生。人们缺乏彼此之 间的关怀 , 渐渐地 就会 彼此疏远 , 同在 个屋檐下 , 却似陌生人 。更 为可悲的是 , 当杰克满 怀着真诚与修女进
变 ,开始戴 墨镜穿长袍 。这种 近乎伪 装的行为对于杰克来 说结果却是 “ 这个标 签使我的名字( 杰克 ) 好像穿 了一件借来外套 ” 而“ , 我只是 名字 后面虚构的人物。” 杰克好像在 自己建构的关于希特勒 的大厦中迷失 了 自我 , 法找到属于 自己的一个身 份。其次是对于外界 的无 动于衷 , 无 杰克更 是在 与阿尔丰斯的对话 中说 到他以及他 的孩子们对 于电视 里看
此 间的纽带不是 由内心所建立 , 而是在这样一个超 市之中 , 彼此透过物
德里罗在《 白噪音》 中深刻 的描写了后现代 的美 国社会 是如何栩栩 如生的表现这种无能的行为的 。 首先对于杰克来说 , 他迷失 了对于 自我
的认识 。杰克在校长的建议下为 了使 自己看起来更加具有学术性 , 更加 看起来像个 教授 , 自己 的名字 由杰克 改成 了 J . , 把 _ K 着装 也做 出了改 A
到的火 山熔 岩、泥石流和咆哮 的洪水 都感觉非常好玩 ,并且 想看 到更
质 的满足来建立之间 的那种依 赖和互存感 , 仿佛 缺少了任何物质 的充 盈人们就会彼此失去 自己, 甚至失去对 自己的认 同。 整个社会 陷入一 片 百无聊赖 的拜物 当中。 对于拜物 的体验 , 主人公杰克透过全家一起购物
是死亡。 三 、 为 无 能 化 行
行为 的内在 推动力 , 断驱使着人 们作 出与 自然对立 , 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对立 , 更 是与人类 自己对立的举 动。那么 , 通过对 《 白噪音》 的仔细 品读 , 我们到 底对后现代的美国人诊 断出了怎么的精神疾病呢?


心 灵 拜 物 化
随着后工业社会 的发展 ,人们在物 质追求上 已经得 到了所 要的几 乎一切的满足。 任何物质需求都 可以在当今的社会中得到实现。 人们对 于物质需求的欲望也 由一种单纯 的本能发 展成为一种变异 的奢求。这 种奢求已经完全被打上了种种附加 的变异 的意义的烙 印。 自己对于内 心的渴望 , 已经完全 由物 质进行衡量 , 物质 的杠杆 已经翘起 了所 有人 们

行交流时 ,却发现连上帝最 真实的仆人——修女 自己都不相信上帝的 存在。当听到这个 回答 以后 , 杰克的 内心轰然倒塌 , 原来 自己认为最真 的对于修女来说却是一种佯装 的奉献 。 其实对于杰克来说 , 自己的 内心 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信仰 ,他所相 信的只不过是一种 在别人心里存在的 幻像。 这种内心世界的真空 , 难怪会导致他 以及他 的妻子芭 比特一直对 于死亡的恐惧 ,因为 内心没有 找到一个可 以依 附 ,可以相信的信仰支 持, 那么 空虚 , 至真空 的内心世界就 很容易被任何 东西所 占据 , 乃 尤其
内心的空虚 ,以及人们在极 大丰富 的物质世界 中迷失 自我的直接 后果就是导致了行为的无能化 。 这种无能表现在 自我 的无法认识 , 对于 外界的无动于衷和对于死亡的无可奈何 。
内心的欲念。 人们见 面不在进行 沟通 与交流 , 而是透过物质的层面试 探 人们内心的想 法, 这种心灵 的拜物 , 精神 的物欲完全吞噬 了人们 的内心 世界 , 使人们 看起来 就像是 物质的衍生物一样 , 完全失去 了 自 。德 里 我 罗在《 白噪音 》 的开篇 就为我们描述 了一个 物质极大丰 富的场 面—— 学 生的开学 。在这个场 面中, 任何 能够想到 的食 品 , 商品乃至用 品都被 学 生们一 网打尽 ,应有尽有 。学生们仿佛置 身于一个现代化 的大超市 之 中, 里面游离 , 在 徘徊 。“ 大学 生们滑稽地喊 叫着互 相招呼 , 情意绵绵地 跌进对方 的怀抱 。 ……他们感觉 到一种新生 和一种共识 。 ……他 们是一 群思想上相仿 和精神上相连 的人 , 一样的 民族 , 一样 的国民。” 人们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