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2006):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研究,农村经济(12)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括 (1)1. 研究主题及问题阐述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阐述 (2)3.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3)二、文献综述 (4)1. 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现状 (5)2.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 (6)3. 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现状 (8)三、研究背景及意义 (9)1. 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 (11)2.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分析 (12)3.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分析 (13)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介绍 (15)2. 数据来源说明及处理过程介绍等 (17)一、内容概括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指出这一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章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效益;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下降,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从而制约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文章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影响机制,包括对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以及资源环境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和质量。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文章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1. 研究主题及问题阐述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已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球视野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当今 世 界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的 最 大 经 济 体 .尤 其 是 中 国和 印 度 。 多 地 少 , 费 结 构 升 级 , 料 用 粮 和 工 业 用 粮 人 消 饲 急 剧 增 加 。 国 人 民银 行  ̄ 0 7 第 4 度 中 国货 币 政 中 ( 0年 ' 2 季tb 1
视 野
口 宛 福 成
( 林 省 委 党校 ,吉 林 长 春 吉 10 1 ) 3 0 2
鲣
窦 弱 阃
摘
要 :人 口增 长 与 经 济 快速 发 展 。 自然 灾 害频 发 与投 机 资 本 炒 作 .粮 食 安 全 f 题 成 为世 界 关 注 问题 中 国 作 为 , - ' I
3. 济 快 速 增 长 加 大 “ 食 需 求 ” “ 砖 四 国 ” 经 粮 。金 是
1
仅 在 2 亿 吨 左 右 。 01 年 9 , AO与 联 合 国 世 界 粮 食 3 2 0 月 F 计 划 署 ( P) 合 发 表 ( 0 0 世 界 粮 食 不 安 全 状 况 》 WF 联 ( 1年 2 报 告 显 示 . 球 有 92 亿 人 处 于 “ 饿 状 态 ” 有 2 个 国 全 .5 饥 , 2
人 口 的 增 长 、 态 环 境 的 改 变 、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以 及 国 生 社
2 0 万 吨 . 美 国 玉米 消 费 总 量 的 1 % . 0 7 这 两 个 00 占 5 20 年 数 字 变 成 8 0 万 吨 和 2 % 国 能 源 部 < 0 8 度 能 源 10 5 美 < 0年 2 展 望》 修 订版 ) 示 , 30 加 仑 的 生物 燃料 中产 自 ( 显 在 6亿 玉 米 的 燃 料 乙醇 为 1 0 加 仑 。 家 测 算 :5 亿 加 仑 燃 5亿 专 10 料 乙 醇 需 要 消 耗 1 亿 吨 玉 米 .相 当 于 2 0 / 7 度 美 . 4 0 60 年 国 玉 米 出 口量 和 期 末 库 存 量 之 和 的 1 2 . 占2 0 / 7 6% 060 年 度美 国玉米 总产 量 的5%。 0 …欧 盟 、 西 等 也 在 生 产 巴 燃 料 乙醇 。 物能源 生产破 坏 了世界 粮食 供给 格局 。 生 对 世 界 粮 食 安 全 构 成 最 大 威 胁 正 如 美 国 国 际 粮 食 政 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崔佳倩(河海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00)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水稻种植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然而,当前水稻种植产业在发展中仍有技术创新与推广、资源配置与利用、市场机制与产销对接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
因此,应深入剖析水稻种植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的成因,制定相应对策措施,推动水稻种植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水稻种植;水稻产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够有效激活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与转型升级。
水稻种植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及推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水稻种植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构成了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复杂环境。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深入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种植产业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总体呈稳定的态势,水稻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水乡和东北等区域,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能为水稻种植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并且近年来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以及种植技术的优化,使我国水稻产量逐年稳步增长,有效保障了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1]。
在种植区域与品种分布方面,水稻种植产业展现出了多样性和地域性特点。
南方地区以籼稻收稿日期:2023-11-05作者简介:崔佳倩(1999—),女,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政策、农村环境法治。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原6737渊圆园24冤02原园园64原园3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ice Planting Industry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CUI Jia-qian(School of Law,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rice planting industry,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agriculture,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rural economy.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ice planting industry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market mechanism and production-sales docking,which restrict the further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lanting industry,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ice planting industry,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ice planting;Rice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综合Vol.54No.2北方水稻64--为主,其米粒细长、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东北地区以粳稻为主,其米粒饱满、口感软糯,同样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农村政策法规2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2022版
农村政策法规2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2022版农村政策法规2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
一、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实施
1.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目标。
2.乡村振兴战略的体系和支撑,包括政策法规、资金扶持等。
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包括人才引进、土地利用等。
4.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和影响,以县域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意义和影响。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禁止与允许,以及对农民权益的保障。
3.土地利用调控的政策及实践,如土地收储、建设用地等。
4.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包括土地流失、承包期满等。
三、农村生产经营发展
1.支持农村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农村土地流转、财税扶持等。
2.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等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持。
3.改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政策和实践,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4.扶持农民参与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政策和实践,如旅游业、养老服务等。
四、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1.农村社会办事服务中心建设及其功能。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实践,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
3.吸引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和实践,如人才引进补贴、创业扶持等。
4.妇女、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政策和实践,如妇女创业扶持、民族团结等。
以上是本次农村政策法规2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的主要内容列表,对于每个细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需要结合
实际情况,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自
己的力量。
健康建筑及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介绍与分析
民营科技2018年第3期生态农林健康建筑及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介绍与分析谷佳崔雁梅佳欣(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39)1健康建筑的基本概念我们在关注自身衣、食方面健康的同时,也在关注我们居住的空间是否健康。
人们对居所是否健康的需求使得健康建筑这一概念越来越成为大家谈论的主题。
2000年的健康建筑国际年会在荷兰举行,在会议中健康建筑首次得到定义,是“一种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式,不仅包括物理测量值,如温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照度、空气品质等,还需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如平面和空间布局、环境色调、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材料选择等,另外加上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等”。
由于通过各种物理指标以及人主观心理因素等来定义健康建筑,所以评价健康建筑的标准也就与这些指标相关。
2WELL标准WELL标准是一个基于性能的系统,测量、认证和监测建筑环境特征。
WELL认证立足于医学研究机构,探索建筑与其居住者的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让业主了解到他们的建筑空间设计有利于提高健康和福祉,并且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在运行。
WELL标准是由国际WELL建筑研究所制定推出的,是全球首部专门针对人体健康提出、较完整体系的建筑认证与评价标准[1]。
WELL标准于2015年被中国正式引入,现今已经有数十个项目得到注册并且有一个项目取得了金级认证。
WELL标准主要包含空气、水、营养(或食物)、光线、健身、舒适、精神等7大类别的评价内容,每一个类别下又包含多个指标项来进行评价[2]。
对于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评价指标,空气类包含先决条件12项,优化功能17项;水包含先决条件5项,优化功能3项;营养包含8项先决条件和7项优化功能;光线包含4项先决条件,7项优化功能;健身包含2项先决条件、6项优化条件;舒适包含5项先决条件,7项优化条件;精神包含先决条件5项,优化功能12项。
WELL标准与其他一些标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做到了“以人为本”,我们可以从每一个评价指标特征项中找到对应受益的相关人体系统,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这可以有助于为身体存在缺陷的特定人群判断建筑是否适合提供参考。
2022农村经济管理形成性考核任务一
(第一章至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管理主体及农民对农村经济活动过程施加的影响,是自始至终贯彻在管理过程中并起决定影响作用的管理活动。
2.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等资源。
4.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5.现代种养业就是利用现代化先进模式进行农业生产,即设施种植业和规模节约化养殖业。
6. 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在粗加工、初加工基础上,将其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质和副产物等进行再次加工,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次增值的加工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其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这决定了管理的两重性,也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 迄今为止,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三个阶段3.生物技术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影响农业,第一是基因第二是细胞第三是蛋白质工程,第四是发酵第五是酶4. 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农业存在三种模式,即_美国__ 模式、_日本___ 模式和_西欧__模式5.农业是利用光、热、水、气、土等自然资源从事有生命物质生产的产业,因而具有分散性、()()()以及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的行业弱势。
6.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10 种模式是指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生态种植模式即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即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设施生态农业即配套技术和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研究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研究崔 佳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的现实情况,最后作者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水平,如何增强受灾农民抵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 风险控制 补偿机制[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6)—12—0084(03) [作者]崔 佳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2 2006年入夏以来,四川和重庆等省市都遭遇了大面积、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四川省农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的损失。
截止到8月22日,整个四川省受旱农田面积已经达到了2800万亩,粮食减产预计达到500万吨。
四川省181个县(市、区)中,有112个遭受伏旱袭击,全省有近1000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其中有486万人、596万头牲畜因旱严重饮水困难。
这次50年未遇的特大旱情,凸显出了农业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来使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不仅要承受着市场波动带给经营者的经济风险,还要承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征和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四川省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农业灾害会削弱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防灾减灾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成为农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农业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危害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使发生地区和某些部门创造的物质财富荡然无存,国民收入化为乌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建国50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25000多亿元。
农林经济管理答案第一套
1. 传统农业主要表现为( )。 (5.0 分)
机器作业 脑力劳动 手工劳动 自给自足
知识点: 1.1 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用户解答: 手工劳动 | 自给自足
2. 现代农业是( )的农业。 (5.0 分)
有计划 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武装 市场经济状态 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
知识点: 1.1 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用户解答: 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武装 | 市场经济状态 | 用现代物质技 术武装
手工劳动 自给自足 田园生活 生产力水平低下
知识点: 1.1 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用户解答: 手工劳动 | 自给自足 | 生产力水平低下
6. 农业的农学(根本)特征包括( )。 (5.0 分)
农业生态的平衡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农产品的多样性。
知识点: 1.1 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用户解答: 农业生态的平衡性。 |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 土地是农 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 农产品的多样性。
7.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 (5.0 分)
拖拉机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知识点: 1.1 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用户解答: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8. 自然环境是农业的依存条件。主要包括( )。 (5.0 分)
气候和热量 水分和养分 土地及土壤 阳光和空气
知识点: 1.1 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用户解答: 气候和热量 | 水分和养分 | 土地及土壤 | 阳光和空气
用户解答: 阻滞
4. 资金的储备阶段是农业资金运动的( )阶段,也叫供应阶段。 (5.0 分)
第三 第二 第一 第四
知识点: 8.1 农业资金概述 用户解答: 第一
5. 固定资金的运动,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开始,属于( )投入。 (5.0 分)
电大《农村政策法规》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注:由于辅导时间极其有限,作业不能讲解了,只能给出参考答案,学员对照课本并参考本参考答案给出的提示完成形成性考核册的作业,此作业可作为考试复习的参考。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农业法 p7页中下部2. 农业 p8页中上部3.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p15上部4. 农业产业化经营 p21最下部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p59最下部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p70中上部二、单项选择题1、C2、A3、C4、D5、B6、A7、B8、B9、C 10、D三、简答题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P11中部2、农业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12-14页(一)至(五)黑标题3、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P28中部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35-37页黑标题5、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特点是什么? P44 最上部的小标题开始(1-4)6、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哪些途径? P71四个黑标题加必要的说明。
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沿革的认识 p3 四个阶段(黑体字)2、你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哪些问题?参考P26 四个方面(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2)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营销主体单调,不够灵活,信息不够流畅。
(3)没有有效建立起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中间环节多,费用高,地区封锁保护主义严重。
(4)农产品进口预警制度和进口损害救济制度建设不够完备。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民专员合作社 p77下部2、财务会计制度 p103中上部3、农民专业合作社清算 p110中上部4、农产品质量安全 p117中下部5、市场准入 p123中部略靠上6、农产品标识是指用来明示农产品属性的信息标志。
它包括农产品的产地、价格、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农产品的重要信息。
关于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和管理的技术探讨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0)作者简介 乔文佳(1982—),男,河北遵化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8-16Technical Discussion on Fores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QIAO Wen-jia (Tangshan Runze Municipal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Tangshan, Hebei 063099)Abstract Forest resources are the wealth of nature, with high ecological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valu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economic level, the value of China’s forest resources has been fully reflect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s awareness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ople gradual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 is inseparable from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future development, we should not blindly rely on the sacrifice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nd utilize forest resources reasonably. The techniques of fores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re analyz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situation; Forest prote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关于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和管理的技术探讨乔文佳唐山润泽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唐山河北 063099摘要 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财富,具有高度的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是大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作者:邵彦敏崔震来源:《宁夏党校学报》2022年第02期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经济发达地区涌现出许多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良好的经济运行模式,一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农业合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2-112-0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及其实践研究”(20ZDA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邵彦敏(1967-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崔震(1996- ),男,吉林延边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
当前,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多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观念和区位等条件的制约,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相对缓慢。
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并非主要体现在四大经济板块之间,更多的是体现在以大都市或城市群所在地区为核心的发达、较发达地区及其外围的以农村为主的欠发达或贫困地区之间[1]。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东部地区拥有产业活动单位1 408.3万个,占57.4%;中部地区568.4万个,占23.2%;西部地区478.3万个,占19.5%[2]。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 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31元[3]。
东北地区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86XIANGCUN KEJI 2020年11月(中)东北地区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崔孝东(黑龙江省加垄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是确保其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东北地区玉米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以玉米螟、蚜虫、大斑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
因此,需科学研判,采取相应防控技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2-86-2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对维护我国国泰民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尤其是玉米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是实现玉米丰产的重要保障措施。
1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玉米病虫害总体上呈中等发生,玉米重大病虫害主要包括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以及玉米螟、黏虫、蚜虫、地下害虫等。
在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中,防控目标是处置率在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在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1]。
因此,针对性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进一步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至关重要。
1.1玉米主要病害防治技术1.1.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东北玉米种植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几乎年年均会有不同面积的发生,严重时会造成玉米减产35%~50%。
大斑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玉米叶片,有时也会感染叶鞘、玉米穗等。
玉米种子受到病原菌感染后,在生长期如遇高温、高湿环境,则会发生此病害。
一般玉米拔节前后易发病,由老叶向叶心发展,直至发展到整株玉米,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
崔慧霞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06(020)010
【摘要】金融效率的高低决定着金融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生产性资金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效率.当前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制约了中国金融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障碍.提高中国农村金融,包括民间金融的运行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崔慧霞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理论部,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1
【相关文献】
1.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及其规范化探析 [J], 果文帅
2.我国民间金融的经济、效率分析与制度安排--基于区域经济视野的探讨 [J], 安强身;王晓君
3.关于发展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探究 [J], 林莉莲
4.中国农村民间金融风险与对策研究——《民间金融研究》简介 [J], 冯兴元;
5.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率分析 [J], 郑策;全颖;陈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综述题目
1、我国(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我国(新疆)农业产业化问题
3、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5、新疆农村合作社发展问题
6、我国农村金融问题
7、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
8、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企业物流
1、企业物流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及完善问题
3、关于低碳物流的推动及发展
发展经济学1我国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5新疆农村合作社发展问题6我国农村金融问题7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8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企业物流1企业物流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2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及完善问题3关于低碳物流的推动及发展4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5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物流6国外企业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4、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5、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物流
6、国外企业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后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考
24农场经济管理 (2021/10)Farm Economic Management【作者简介】崔晓(1985—),男,讲师,博士,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赵敏(1995—),女,硕士在读,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振兴中企业家精神状况评价与激发路径研究”(20BJY107);长春社会科学院定向课题“长春市数字经济与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ccss2021021);吉林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研究”(XYB202044);吉林建筑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我国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86125601)。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后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考崔晓 赵敏(吉林建筑大学)【摘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后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发展滞后、专业化程度不足、企业区域分布失衡等问题。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通过融合数字经济,从数字化运营企业以及数字经济与建筑后服务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来促进我国建筑后服务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 建筑后服务业;数字化;产业融合一、引言随着我国新建房屋数量的下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格局将从当前的以新建建筑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既有建筑改造维修为主,进入建筑后服务时代。
这也成为建筑维护与服务的最大亮点和焦点,更预示着建筑后服务业正规化、专业化、保障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后服务业主要包括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维修、装饰装修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业务是对城镇老旧小区以及历史古建筑的维护。
国内学者对于建筑后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建筑维护的研究,姜雷(2020)指出建筑外维护结构均存在品质值低和节能性能差的问题,提出木结构住宅建筑外维护结构节能优化设计方法;钱志英(2013)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
另一方面是对建筑装饰装修的研究,张军等(2018)论证了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标准体系设计框架以及遍历方法的适用性,同时为构建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标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李耘云(2016)针对现代装饰装修设计中现代理念的传承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研究崔 佳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的现实情况,最后作者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水平,如何增强受灾农民抵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 风险控制 补偿机制[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6)—12—0084(03) [作者]崔 佳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2 2006年入夏以来,四川和重庆等省市都遭遇了大面积、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四川省农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的损失。
截止到8月22日,整个四川省受旱农田面积已经达到了2800万亩,粮食减产预计达到500万吨。
四川省181个县(市、区)中,有112个遭受伏旱袭击,全省有近1000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其中有486万人、596万头牲畜因旱严重饮水困难。
这次50年未遇的特大旱情,凸显出了农业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来使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不仅要承受着市场波动带给经营者的经济风险,还要承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征和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四川省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农业灾害会削弱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防灾减灾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成为农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农业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危害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使发生地区和某些部门创造的物质财富荡然无存,国民收入化为乌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建国50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25000多亿元。
重大自然灾害破坏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增长和经济收益的变异性增大,它吞噬国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使经济资本存量极大减少,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重大农业自然灾害会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威胁粮食安全。
以水旱灾害为代表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直接、最迅速,反映在粮食产量增速减缓或出现负增长,同时引发畜、禽及相关制品产量的减少,农副产品收购量减少,农业产值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下降。
粮食产量是代表农业的最重要、最基本标志,也是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提高生活水平的可靠保证。
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比,粮食产量能更准确、更定量反映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粮食产量的大起大落必将影响到农业以外的国民经济诸多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年份受灾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都接近或超过1/3,很多年份的成灾面积比重超过20%。
从时间趋势上看,近年来自然灾害影响并没有太大改观,而且表现出一定的恶化趋势,这必然会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危及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安全性。
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贫困地区脱贫的速度,加大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贫困问题一般是多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对于有些地区的贫困问题的产生,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所起的作用尤其显著。
现实情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呈正相关关系,中国的自然灾害大多发生在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据统计,61.8%的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西部,这些县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和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农业生产直接依赖的生产资源数量少、质量差,为了生存农民只有选择开荒种地等一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博士硕士论坛・ 农村经济 2006年第12期环境更加脆弱,接踵而来的只能是水旱灾害愈演愈烈,灾害使贫困的人们雪上加霜,形成灾害-贫困一更大灾害一更贫困的恶性循环。
〔1〕二、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现实情况在未来几年内,随着生态环境整体上的进一步恶化,我国还将面临农业灾害高发、灾情加重的严峻形势。
所以,频发的灾害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因此,防治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及尽力缩小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就成为了实施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而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以小农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灾害管理能力。
许多农村地区大量出现因灾致贫和因灾农业生产停滞,充分说明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管理和控制仍处于“原始”阶段,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村稳定的严重隐患。
1.分散的个体农户减灾措施效率低下,不断弱化的农村基层组织使农民缺乏集体分摊灾害的能力我国农村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产权改革后,农户成为农业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农户也成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承担者和行为主体。
农户只能采取诸如田间除虫、加强田间排灌设施的建设、引进抗灾能力强的新型农作物品种等这样一些简单的防灾抗灾手段来抵御强大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分散的农户囿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采取的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效率低下,再加上农业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随机性极强,危害范围大,仅仅依靠单个农户的力量是远远无法抵抗的。
建国后的几十年来,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主要是通过基层集体组织的互助和农民的自救行为,农村的许多抗灾防灾基础设施都是通过集体对劳动力和资金的统一组织来建设和维护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农村集体组织在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分摊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和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免除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打工致使农村“空心化”,农村基层集体组织能力不断弱化,集体组织在灾害损失分摊和风险管理中的能力正在被逐渐削弱。
〔2〕2.各级政府在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中没有充分履行其公共服务的职能在现阶段,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农业保险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政府在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中必须履行防灾救灾等公共服务的职能。
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各级政府在灾害补偿和灾后重建中有“重城轻乡”的倾向。
据统计(谢家智,林 涌,2005),进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救灾支出占灾害损失的比例很低(平均比例仅为1.57%),而且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到2000年时已经降至1.41%。
这充分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现阶段,政府实际上已经再难以充当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主体,政府在直接的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分摊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非常有限。
3.农业防灾抗灾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手段缺乏科技含量各种研究和现实证明,农业防灾抗灾基础设施条件与农户灾害承受能力以及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现代意义上的农业防灾抗灾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的防洪抗旱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等,还包括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农业灾害预警系统等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灾害风险控制系统。
农业防灾抗灾基础设施的投入主体一般包括农民、集体组织、政府。
而由于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农民和集体组织不可能具有强大的投资基础设施的能力,而同时国家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体水平较低,所以在大多数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的状态,以前修建的防洪抗旱设备早已老化、瘫痪,致使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而且由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手段缺乏科技含量,缺乏集信息采集、分析决策和信息传播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减灾技术平台,自然灾害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不能及时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使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从而加重了农业自然灾害的程度。
4.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以政府救济为主,市场化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进行灾害损失的分摊和补偿。
这种政府无偿向受灾农民提供的风险保障实质是一种灾害救济。
由于政府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源有限,实际补偿水平与灾害的损失程度是不成比例的,政府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补偿作用主要是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政府主导的灾害救济普遍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大都缺乏效率和流于形式。
农业保险作为灾前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减轻被保险人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风险准备和经济补偿,同时由于农业保险是基于商业信用和各种法律的保护下,在具体补偿量上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实际补偿水平只取决于灾害的损失程度,和政府的灾害救济相比,农业保险无疑更具效率。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灾害救济与农业保险在目前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体系中存在一定的供给冲突性。
政府主导的灾害救济措施的免费往往使农民产生一种侥幸和依赖心理,认为农业受灾后由政府来出钱补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不愿参加农业保险,使农业保险的参与率不足,而农业保险参与率不足影响其规模效应的发挥又促使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率,这样就更加凸显了灾害救济的无偿性和农业保险的有偿性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这种供给冲突性有加剧的趋势。
”〔3〕三、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农业大国,农业灾害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自然灾害防治,提高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就必然成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与战略任务。
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依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更需要一整套设计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我国现行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体制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使我国在贫穷落后的条件下减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弊病和缺点也愈来愈明显,改革现行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体制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选择。
1.政府应提高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管理低水平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农业灾害管理投入的严重不足,而且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整体承灾和抗灾能力较弱,从这些角度看农业灾害管理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政府的必要财政投入是灾害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减灾产生价值的隐蔽性质,使得减灾投入常常缺乏足够的动力,应提高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管理紧迫性的认识。
现阶段,各级政府在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控制中往往表现出随意性和临时性,灾害管理的投入应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政府应在每个年度的财政预算支出中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农业自然灾害的防治和补偿中。
2.建立新型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农业灾害保险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下,容易使受灾农民产生依赖心理,难以形成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激励,再加上由于行政机关往往缺乏成本核算观念和各职能部门缺乏监管在救灾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