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饮的辩证施护
30例悬饮(支饮)的中医辩证治疗
30例悬饮 (支饮)的中医辩证治疗摘要: 目的: 探讨悬饮 (支饮) 的辩证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对 30 倒悬饮(支饮)患者辩证治疗方法与资料进行 分析。
结果:悬饮(支饮)经治疗,临床治愈 9 例,显效 15例,有效 6 例,显效率 80%。
结论:悬饮的治疗,初期具寒热表证者,应以清热解表兼以除温通络,水流胁下,攻逐水 饮为对症之法。
关键词:悬饮;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2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8602 ( 2015) 04-0474-01凡因外感风寒, 或饮食劳倦, 损伤肺气, 不能“通 引起“水流在胁下” 、膜间,咳唾引痛,不得平卧,心悸烦满,气短喘息,或见面白消瘦,寒热表证者,称为悬 饮,又名支饮。
悬饮病后期伴随着大量体液的丢失及蛋白质 的消耗,患者体质虚弱,有的患者在饮液消退后,会遗留胸 膜粘连及胸膜肥厚,有的形成包裹性积液,甚者导致病变局 部圆形肺不张,使患者病变后期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症状长悬饮, 临床较为常见, 祖国医学对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诊断鉴别, 辨证论治的认识, 有悠久的历史, 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期不能缓解。
故悬饮后期除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悬饮(支饮)患者30 例的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悬饮(支饮)患者30 例,其中男11 例,女19 例。
年龄29-73 岁,平均53 岁。
邪郁少阳4 例,饮停胸胁20 例,肺络不畅6 例。
1.2 方法1.2.1 水饮停滞胁痛,咳唾则甚,转侧呼吸及平卧均牵引作痛,呼吸急促,头昏眩晕,食欲不振。
脉细数,或弦数。
舌红绛,苔白或厚。
水饮内停胁下,气机升降失调,壅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症见胁痛等。
呼吸急促为肺气损伤所引起。
头昏眩晕为饮邪内停,清阳不升之象。
脉舌征也是饮停胁下,略》)、大陷胸汤(《伤寒论》)。
针灸取公孙、内关、尺泽、太渊、水分、关元、水道;或百会、风门、肺俞、厥阴俞、魄户、人中、后溪、阴陵泉、悬钟。
【管理资料】胸腔积液(悬饮)中医辩证施护剖析汇编
附注:十枣汤、控涎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 前方力峻,体实证实,积饮量多者用之。 后方力较缓,反应较轻。剂量均宜小量递 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 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 同时服椒目瓜蒌汤以泻肺祛饮、降气化痰。
护理评估 :
• 1、生活习惯、居住 环境。
• 2、发病史:感受寒 邪或湿邪。
相似点: 同属津液不归停积而成。 不同点: 水肿:水液泛滥全身。 悬 饮: 局限于胸胁 。
悬饮与风温:
相似点:发热、胸痛、咳嗽。 不同点:悬饮:潮热、刺痛、干咳。 风 温:高热、咳嗽,咯铁锈痰。
辩证分型:
• 1、邪犯胸肺
• 主要症状: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 寒,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 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 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 3、既往史:有无患 痨病、肿瘤、其他慢 性病。
• 4、评估胸胁痛的性 质、程度、部位。
突出症状:胸胁疼痛
• (1)疼痛性质:初起为刀割或撕裂样,呼吸动作 大时加重,故病人不敢呼吸;进而发展为持续性 胀痛,咳唾转侧更甚。饮邪消退时则多为闷痛、 隐痛或胀闷不适。
• (2)疼痛程度:初起疼痛剧烈,随病情加重疼痛 加重,饮邪积聚甚多时则疼痛反不显著,而以喘 促为主,当饮邪开始消退时,胸胁痛又起。
辩证分型:
• 3、络气不和
• 主要症状: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 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或迁延日久不已, 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
• 治法:理气和络。
• 主方:香附旋覆花汤。
• 处方举例:香附10克,旋覆花6克(包),苏子10克, 降香3克,郁金10克,柴胡5克,枳壳5克,半夏6克, 陈皮6克。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加瓜蒌、枳壳。 久痛不已,痛势如刺,加桃仁、红花、归须、赤芍、 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冬瓜皮、路路通等。
胸腔积液(悬饮)中医辩证施护剖析
附注:十枣汤、控涎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 前方力峻,体实证实,积饮量多者用之。 后方力较缓,反应较轻。剂量均宜小量递 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 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 同时服椒目瓜蒌汤以泻肺祛饮、降气化痰。
护理评估 :
• 1、生活习惯、居住 环境。 • 2、发病史:感受寒 邪或湿邪。 • 3、既往史:有无患 痨病、肿瘤、其他慢 性病。 • 4、评估胸胁痛的性 质、程度、部位。
2、胸闷胸痛(与饮邪停积胸胁,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有关)。
• ⑸遵医嘱酌情给服玄胡止痛片、退热止痛药。 • ⑹饮食调护:饮邪久郁者,可用红花泡酒,桃红 煮粥,常饮、常食,以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 ⑺情志护理:本证多暴起,病痛较重,特别是呼 吸困难、剧烈胸痛,很易使病人心情紧张,顾虑 重重。要关心病人的痛苦,耐心解释病情,讲明 道理,使其能增强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从而肝 气得舒,气机调达,提高痛阈。
辩 证 施 护
1、呼吸困难(与饮停胸胁,气机升降输布受阻有关)。
• ⑷对症处理: • ①胸腔穿刺术护理:术前准备用物;术中配合医生操作, 术后观察病情。若属于结核性胸膜炎抽液时,要做好抽液 用具和抽出液的消毒隔离工作,以防交叉感染。 • ②病人喘促、气急、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 ③如有痰液,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 ④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 • ⑤患者胸痛剧烈时可用热水袋热敷患侧胸部,或针灸阳陵 泉、外关或背俞穴,以理气活血止痛,隔姜灸至于以上穴 位。
胸腔积液(悬饮)中医辩证施护
庆阳市中医院
路昕
目的要求:
1.了解痰饮的概念。 2.了解悬饮的历史沿革、诊断、鉴 别诊断。 3.掌握悬饮的概念。 4.熟悉悬饮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 5.掌握悬饮的辨证施护。
悬饮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患 者 经 治 疗 ,2~ 3周 胸 水 消 失 7例 ,3 ~ 4周 胸 水 消 失 1 3例 ,4周
枣汤 去芫 花加 白芥 子 , 其猛 烈 陆小 于 十枣汤 。白芥子 《 丹 溪 心法 》 云 “ 痰 在胁 下 ,非 白芥 子不 能达 ” ,缪 氏认 为它确 是 开胸 ,驱 除皮 里 膜外 之 痰 的 佳 品 。( 3 )泻肺 逐 饮 法 : 以葶苈 大l v t r e a t me t i s ma i n l y e l i mi n a t i n g e v i l ,l te a r i s ma i n l y t o n i f y d e ic f i e n c y ,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s h o u l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e l i mi n a t i n g e v i l wi t h o u t i n j u r y
we e k s . p l e u r a l e f l us i o n d i s a p p e a r e d i n 1 3 p a t i e nt s a te f r 3 - 4 we e ks , p l e u r a l
者 不 宜 服 用 ,恐 伤 其 正 ,故 改用 葶 苈 大 枣 泻 肺 汤 为 主 治疗 本 病 ,
以上胸水消 失 5例 。结论 初期 以祛邪为主 ,后期证候 多由实转虚 ,应 以补虚 为主,至 于悬饮病 变过程 中虚 实互见的状 况 ,应遵循 “ 祛 邪而
不 伤 正 .补 气 而 不 留邪 ” 的 原 则 。
为 广 泛 ,方 以葶 苈 子 、大 枣 二 味药 共 煎 顿服 ,具泻 肺 行 水 ,下气 平 喘之 效 ,因本 法 副 作用 小 ,毒 副 反应 少 ,适 合 于 体质 虚 弱 而见
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辨治
痰饮辨治汉代张仲景在她所著得《金匮要略》一书中有专门讲痰饮得一篇,方证详细,切乎实用、今就其辨治情况简介如下:一、痰饮得涵义痰饮之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痰饮,为痰涎水饮之总称、《金匮》作为篇名,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个内容,原文如下: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1、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2、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3、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4、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即现代临床所见得胸水、慢支、哮喘、胃中水饮等病。
狭义之痰饮原为四饮之一,即“水停心下,辘辘有声者"、后世临床又作为久咳痰喘得通俗名称(实为原书中得支饮)。
以上就是名义得区别、在中医诊断学中,对痰饮二字又作为辨证方法用:咳唾之粘液,稠而厚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
根据痰液得稠与稀可以分辨邪正相争得盛衰情况、《医宗金鉴》云: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
"阳盛为热,阴盛为寒。
热痰、寒痰之分,与此意义相近。
痰从火化宜清,饮从寒化宜温。
急性炎症多热痰,稠厚色黄,治宜清火化痰、慢性炎症多寒饮,清稀色白,治宜温阳化饮。
稠与稀反映抗病能力得强与弱,黄与白反映热化程度得快与慢,治各不同、二、病因病机《金匮》所列四饮得病因病机很复杂。
简括而言之:外因冒雨受寒,先伤体表卫外之阳气,进而影响肺气宣肃失常,以致不能通调水液,聚而成痰。
又因饮水过多,或者过食生冷,中焦阳气被遏,脾胃健运失常,饮食少,不能输布精微,湿阻而成饮。
如果久病衰老,肾阳不足,对水饮得蒸化分利失司,可形成肿满、诸家们概括为: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
三者之间,尤其就是脾阳居中,脾阳不振,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三焦通道失常,发为痰饮喘肿。
原文云:“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
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胸膜炎(悬饮)中医临床治疗最佳方
1.悬饮:检查显示胸腔有明显积液,干胁痛常为其前、后期病变。
2.胁肋痛:沿肋骨相引掣痛,且患区常有感觉异常,一般无发热、咳嗽、胸膜摩擦音等症。
3.肝著(着):常有肝瘅病史,病变部位在右胁下及胁内而非胸廓,一般有肝功能异常。
4.胸痹(心痛)、厥(真)心痛:年龄一般较大,疼痛位于左胸,向左臂部放射,劳累后发作,心电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
实验室诊断
胸液检查: 由炎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等)引起者多属渗出液:放置后常自行凝固,比重>1.018,蛋白定量>30g/L,细胞数>1000×106/L。
血液
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略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沉增快。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胸膜活检: 应用胸腔镜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胸膜活检,阳性率可达74%~100%,可判定肿瘤、肉芽肿等病变。如脓胸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宜行此项检查。
病理
胸膜炎症早期的病理变化可见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落和胸膜表面少量纤维蛋白渗出而无胸腔积液,此即干性胸膜炎,由于胸膜增厚粗糙,出现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多数愈后不留痕迹,少数形成胸膜粘连。若病情继续 发展,则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增加,积聚于胸腔内,形成渗出性胸膜炎。如积液量少或治疗及时,吸收很快者,不会引起胸膜增厚。积液量多久不吸收者,胸膜上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着,可引起包裹性积液和广泛胸膜粘连。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胸痛的特点、低热和胸膜摩擦音等可诊断为干性胸膜炎。若有明显气促、胸闷、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的体征加上X线检查及胸水检验为渗出液,则可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胸膜活检和细菌学检查具有确诊价值。1.常有肺痨病史,或有颧红,盗汗,消瘦,疲乏等痨病表现,血沉增快。2.胸胁刺痛为主症,主要位于胸下部前侧面,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常伴发热,干咳等症。3.体检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局部压痛及呼吸音减低,腋下有局限的胸膜摩擦音。
悬饮护理概述课件
劳逸失度:过度 劳累、缺乏运动
03
外感六淫:风寒暑 湿燥火等外邪入侵
02
情志失调:情绪 波动、精神紧张
01
饮食不节:暴饮暴 食、饮食不规律
悬饮症状
01
胸闷气短
02
咳嗽咳痰
03
胸痛
04
呼吸困难
05
食欲不振
06
恶心呕吐
2 悬饮护理
护理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 息和呼吸困难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 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
定期检查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疾病
02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预防意识
03
定期进行饮食调整, 保持健康饮食
04
定期进行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
谢谢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 养,促进康复
保持体位舒适:避免压迫 肺部和心脏
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风险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 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吸氧:根据患者病情, 给予吸氧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 病情,给予药物治疗
保持体位舒适:保持 患者体位舒适,防止
压迫肺部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 心理护理,减轻患者
焦虑和恐惧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患者 症状改善、生活 质量提高、康复
速度加快等
评估方法:采用 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方式进行
评估频率:根据 患者病情和护理 需求,定期进行
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 护理方案,提高
护理质量
3 悬饮预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原创:半夏秋时昌平传统中医工作室 2018-11-25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曾指出:“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可见,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都是由于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而致。
由于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这四种证候临床表现、辨别及治疗分别具体如下:1、痰饮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胃肠积液。
病位:水饮停留胃肠。
特点:胃中有振水音,恶心,呕吐,清水痰涎,胃脘痞满,自利,利后反快,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等。
解析: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治法:温脾化饮攻下逐饮选方: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等文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2、悬饮本病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多见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癌性胸腔积液等。
病位:水流胁下。
特点: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咳唾引痛,胸廓饱满隆起等。
解析:素体不强,或原有其它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络气不和,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
治法:逐饮为主,分证治之。
选方:柴枳半夏汤(邪犯胸肺)十枣汤、控涎丹(饮停胸胁)、香附旋复花汤(络气不和)、沙参麦冬汤(阴虚内热)文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3、溢饮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内分泌失调性水肿。
病位:淫溢肢体。
特点:身体疼痛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兼发热,无汗,苔白,脉弦紧。
解析:水饮流溢四肢体表,则身体重痛、浮肿。
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辨治
痰饮辨治汉代张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有专门讲痰饮的一篇,方证详细,切乎实用。
今就其辨治情况简介如下:一、痰饮的涵义痰饮之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痰饮,为痰涎水饮之总称.《金匮》作为篇名,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个内容,原文如下: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1、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2、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3、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4、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即现代临床所见的胸水、慢支、哮喘、胃中水饮等病。
狭义之痰饮原为四饮之一,即“水停心下,辘辘有声者”.后世临床又作为久咳痰喘的通俗名称(实为原书中的支饮)。
以上是名义的区别.在中医诊断学中,对痰饮二字又作为辨证方法用:咳唾之粘液,稠而厚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根据痰液的稠与稀可以分辨邪正相争的盛衰情况。
《医宗金鉴》云: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
”阳盛为热,阴盛为寒。
热痰、寒痰之分,与此意义相近。
痰从火化宜清,饮从寒化宜温.急性炎症多热痰,稠厚色黄,治宜清火化痰。
慢性炎症多寒饮,清稀色白,治宜温阳化饮。
稠与稀反映抗病能力的强与弱,黄与白反映热化程度的快与慢,治各不同。
二、病因病机《金匮》所列四饮的病因病机很复杂.简括而言之:外因冒雨受寒,先伤体表卫外之阳气,进而影响肺气宣肃失常,以致不能通调水液,聚而成痰。
又因饮水过多,或者过食生冷,中焦阳气被遏,脾胃健运失常,饮食少,不能输布精微,湿阻而成饮。
如果久病衰老,肾阳不足,对水饮的蒸化分利失司,可形成肿满。
诸家们概括为: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
三者之间,尤其是脾阳居中,脾阳不振,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三焦通道失常,发为痰饮喘肿。
原文云:“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
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这在日常生活体验中确是可以觉察到的。
十枣汤——悬饮
十枣汤——悬饮
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悬饮内痛。
咳嗽、肋下痛、卧则重。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为末,一次三克,是个大红枣熬汤喝下,日一次。
早六点下。
一至二小时后,当吐、下,三个小时药效消失。
六个小时大约泻6~7次。
后喝稀饭。
若一次不能吐、下,第二日少加药量再用。
得吐下愈。
其人莹莹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肋下痛,呕及短气,汗出不恶寒。
出汗是水汗(不能是油汗——阳气脱——不能用十枣汤)
用十枣汤指证:肺积水:但坐不得臥,躺下就咳,坐着不咳或咳少一点,但是坐着心下一拳部位也是硬满胀痛连两肋。
甘遂——祛肺、子宫的水,主要是祛痰:甘遂半夏汤、甘遂大黄汤
大戟——祛三焦油网的水
芫花——祛胸腹的水。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如何治疗:唯证乃知,空言无益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如何治疗:唯证乃知,空言无益【原文】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识】本条谓饮可分四种类型。
痰饮,《脉经》作淡饮。
饮,就是《伤寒论》所说的水气证。
经文曰水、曰水气、曰痰、曰饮,皆是指水气而言。
因此,本书所说的痰、痰饮,就是水气的异名。
后世所说的痰,就是本书所说的浊唾。
【原文】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识】本条论述四饮的主要症状及其病机。
四饮,以及水、水气等,都是水气作用于机体不同内环境的变现,证难划一,当各随现证而施治。
【医案】患者为北京市女青年。
面色无华,倦怠,眩晕。
曾求治于北京市某中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观其病历,第一诊从痰湿论治,用半夏、南星、天麻、代赭石、泽泻、茯苓、白术、旋覆花、陈皮等二十几味药为方,无效;再诊从心脾虚论治,用龙眼肉、山药、远志、炒枣仁、当归、川芎、茯苓、白术、黄芪、太子参等二十几味药为方,无效;三诊从气血虚、久病入络论治,用黄芪赤风汤加味,依然无效。
前后服药四十余日矣。
后求治于予,诊之,脉弱,心悸。
断为少阴病里阴寒虚夹水气,属真武汤证,处方。
炮附子10g,茯苓15g,白芍15g,白术10g,生姜15g,水煎,温服。
3日,头眩、心悸未再作。
9日,面色华,体力盛。
按:在长期临床中,遇到不胜枚举的病例,他们患有各种各样的病苦,曾经众多医家运用药物庞杂的组方久治不应,我们接手后,施与对证之经方,寥寥数味药,就使他们的疾病轻而易举地获愈。
药物庞杂的组方应了朱熹一句诗:“向来枉费推移力”,寥寥数味药的经方也应了朱熹的一句诗:“今日中流自在行”。
北京市该女青年,里阴寒虚,故面色不华、倦怠、脉弱;水气上扰,故心悸、眩晕。
面对她服用真武汤轻松获愈的欣喜,我再一次对仲师之妙方赞叹不已!《伤寒论》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悬饮——精选推荐
悬饮(⼆)悬饮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患,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致使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失和,若饮阻⽓郁,久则可以化⽕伤阴或耗损肺⽓。
在本病发⽣、发展全过程中,有如下常见证型。
1.邪犯胸肺证 症状及分析。
寒热往来,⾝热弛张起伏,汗少⼀⼀时邪外袭,热郁胸肺,少阳枢机不和, 发热不恶寒,有汗⽽热不解,咳嗽、痰少、⽓急⼀⼀肺热内蕴,肺⽓失宣, 胸胁刺痛,呼吸,转侧则疼痛加重,⼝苦,咽⼲⼀⼀热郁少阳,络⽓失和; ⼼下痞硬,⼲呕⼀⼀胆胃失和,⽓机上逆, ⾆苔薄⽩或黄,脉弦数⼀⼀邪热郁于少阳之象。
治法。
和解宣利。
⽅药。
柴积半夏汤。
. (1)⽅解。
本⽅功能和解清热,涤痰开结,适⽤于悬饮初期,症见寒热往来,胸胁闷痛等。
柴胡、黄芩,和解清热,半夏、⽠蒌,化痰开结,枳壳、桔梗、⾚芍,理⽓和络,⽢草、⽣姜、⼤枣,和胃⽌呕,调和营卫。
、 (9)加减。
咳逆⽓急,胁痛(痰饮内结,肺失宣肃),加⽩芥⼦、桑⽩⽪化痰利肺。
⼼下痞硬,⼝苦,⼲呕(痰热中阻),加黄连、半夏、⽠蒌清热和胃,苦降⾟通。
热盛有汗,咳嗽⽓喘(饮热郁于肺胃),去柴胡(升动),合⽤⿇杏⽯⽢汤清热宣肺化痰。
2.饮停胸胁证 症状及其分析。
咳唾引痛⼀⼀肺⽓郁滞,⽓不布津,饮停⽓滞,脉络受阻, 胸胁痛势较初期减轻,呼吸困难加重⼀⼀⽔饮已成,⽓机升降痹窒, 咳逆⽓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之⼀侧⼀⼀饮邪上迫于肺, 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饮邪停结胸胁, ⾆苔⽩,脉沉弦⼀⼀饮邪内聚之候。
治法;泻肺祛饮。
⽅药;椒⽬⽠蒌汤合⼗枣汤或控涎汤。
0)⽅解:椒⽬⽠蒌汤:功能泻肺祛饮,降⽓化痰。
此⽅出⾃《医醇剩义》,原书主治。
⽔流胁下,咳吐引痛。
,组⽅颇合法度。
桑⽪、葶苈⼦,泻肺逐饮,苏⼦、蒌⽪、半夏、刺蒺藜、橘红、⽣姜,降⽓化痰,川椒⽬、茯苓,利⽔导饮。
⼗枣汤:治悬饮,胁下有⽔⽓以及⽔肿腹胀,属于实证者。
⽢遂、⼤戟、芫花,逐⽔饮、除积聚,消肿满,⼤枣,益⽓护胃,缓和毒性。
2020年医师分阶段中医考点“悬饮的辨证论治”
2020年医师分阶段中医考点“悬饮的辨证论治”关于“2020年医师分阶段中医考点“悬饮的辨证论治””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悬饮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气不和。
如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
在病程发生发展中,可见如下证型。
(1)邪犯胸肺证证候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
治法:和解宣利。
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瓜蒌、半夏、枳壳、青皮、赤芍、桔梗、杏仁。
加减:痰饮内结,肺气失肃,见咳逆气急,加白芥子、桑白皮;胁痛甚者,加郁金、桃仁、延胡索以通络止痛;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与半夏、瓜蒌合伍以苦辛开痞散结;身热盛汗出,咳嗽气粗,去柴胡,加麻黄、杏仁、石膏以清热宣肺化痰。
(2)饮停胸胁证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逐渐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证机概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
治法:泻肺祛饮。
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常用药:葶苈子、桑白皮、苏子、瓜蒌皮、杏仁、枳壳、川椒目、茯苓、猪苓、泽泻、冬瓜皮、车前子、甘遂、大戟、芫花。
加减: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舌苔浊腻者,加薤白、杏仁;如水饮久停难去,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白术、甘草等通阳健脾化饮,不宜再予峻攻;若见络气不和之候,可同时配合理气和络之剂,以冀气行水行。
注意事项:如用十枣汤或控涎丹峻下逐水,剂量均从小量递增,一般连服3~5日,必要时停两三日再服。
必须注意顾护胃气,中病即止,如药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
(3)络气不和证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天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悬饮
⑹ 饮食调护:饮邪久郁者,可用红花泡酒, 桃红煮粥,常饮、常食,以活血通络祛瘀 止痛。
⑺ 情志护理:本证多暴起,病痛较重,特 别是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很易使病人心 情紧张,顾虑重重。要关心病人的痛苦, 耐心解释病情,讲明道理,使其能增强信 心,保持心情舒畅,从而肝气得舒,气机 调达,提高痛阈。
总结
1、概念:悬饮是指水饮之邪渗流于两胁之下, 停积不散,如物悬空,阻滞了阴阳气血的升 降输布,发生咳嗽、气急、胸胁作痛的病症。 2、病因病机: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过度。 4.诊断:主症、伴随症状、X线检查、实验室检 查。 5.辨证分型: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 阴虚内热。 6.护理诊断和措施:呼吸困难、胸胁疼痛、潜 在并发症、虚脱。 7.健康教育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 第五节 悬饮
目的要求(3学时) 1.了解痰饮的概念 2.了解悬饮的历史沿革、诊断、鉴别 诊断。 3.掌握悬饮的概念 4.熟悉悬饮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 5.掌握悬饮的辨证施护。
病案资料
患者于一周前不慎受凉感冒,出现轻微左 胁肋部疼痛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不适,无 恶寒发热,稍有咳嗽、无痰。自行服用泰 诺等感冒药后症状可以缓解。两天前左胁 肋部疼痛加重,深呼吸时疼痛加重。为求 系统治疗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查胸 片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血分析未见明 显异常。门诊收入我科。
肺、脾、肾、的水液运化功能
三焦:通调水道失常
宣发(上)
(运化)
外达皮毛,汗、呼气
肺
汽化(上)
输布 肃降(下)
膀胱 尿
津液
脾胃
肾
开合
发病机理: 肺失宣发、肃降; 脾不能运化; 肾失蒸腾、气化 ; 三焦通调水道不利,津液悬结不散,聚集 于胸胁而转为悬饮。 病位: 初期:肺、三焦。 后期:涉及脾肾。 病理性质: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证, 本虚:阳气不足,标实:水饮溜聚。
悬饮中医治疗最佳处方;
悬饮中医治疗最佳处⽅;悬饮中医治疗最佳处⽅;悬饮病名。
四饮之⼀。
饮邪停留胁肋部⽽见咳唾引痛的病证。
《⾦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后⽔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悬饮。
”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呕、短⽓等。
治腚攻逐⽔饮,⽅⽤⼗枣汤、椒⽬⽠蒌汤钱(切),桑⽪2钱,葶苈⼦2钱,橘红1钱,半夏1钱5分,茯苓2钱,苏⼦1钱5分,蒺藜3钱,悬饮者,⽔流胁下,肝⽓拂逆,肺失清肃,咳⽽引痛也。
摘录《医醇剩义》姜3⽚。
功能主治悬饮卷三最后修订于 2009年12⽉5⽇星饮悬饮、溢饮、⽀饮等。
《⾦匮要饮①病名。
饮证的总称。
出《素问·⾄真要⼤论》。
包括痰饮、悬饮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有痰饮,有悬饮悬饮,有溢饮,有⽀饮。
”《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诸饮者,皆由荣卫⽓否涩,三焦不调,⽽因痰饮咳嗽悬饮则需逐饮,⽤⼗枣汤、控涎丹等⽅;畏寒肢冷、⽔肿,,⽤⼩青龙汤、苓桂术⽢汤等⽅;悬饮脉沉细者,属肾阳虚,宜温阳利⽔,⽤真武汤、肾⽓丸等⽅。
⼜:《丹溪⼼法附余》主张以⾠悬饮等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砂半夏丸主治⼀切痰饮咳嗽。
参见痰饮、⽀饮、悬饮旋复花丸0克(锉碎,微炒)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制法上药捣为末。
炼蜜和丸,如梧桐⼦⼤。
悬饮,腹满胁痛。
⽤法⽤量空腹时⽤⽣姜汤送服20丸。
摘录《太平圣惠⽅》卷五功能主治治悬饮⼗⼀最后修订于 2痰饮胁痛篇》:“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亦能使胁下痛,病则咳嗽、⽓急引胁痛。
”孙⼀奎治此病证,主张悬饮胁痛(胸膜积⽔)可⽤⼗枣汤、控涎丹。
参见停饮胁⽤导痰汤(见《⾚⽔⽞珠》卷四)。
悬饮痛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6⽇星期⼆ 15:27:15 (GM内伤胁痛悬饮凝结两胁;或死内伤胁痛病证名。
由内伤引起的胁痛。
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或因痰饮悬饮⾎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攻冲;或肾⽔不⾜,龙雷之⽕上冲;或肾阳不⾜,虚阳上浮,⽽成胁肋之痛。
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
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
悬饮兼表证治疗原则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认为,治疗疾病要从标本兼治、表证及悬饮兼表证等方面着手,既要清除病机,又要调和体内失衡的机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标本兼治是指以药物清除病机,改善体内机能失衡所致的病症。
这种治疗原则强调以清利活血调经为主,以清热润燥为辅,治疗急性病和慢性病都可以用这种原则。
表证治疗是指以治疗症状来调节病机。
根据症状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发热、发冷、汗出等可以用不同的药物来调节,以减少病症。
悬饮兼表证治疗是指把标本兼治和表证治疗结合起来,兼顾病机和病症,通过综合治疗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悬饮兼表证治疗的优势在于治疗的灵活性,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悬饮兼表证治疗原则是中医药的重要思想,它结合了标本兼治和表证治疗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疾病。
[原创]悬饮一案治验心得
[原创]悬饮一案治验心得赵氏中医近日用纯中医治愈悬饮一例,颇具心得,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患者熊某,女,37岁。
2007年3月25日来诊。
自诉七八日来形寒发热,体温38C,咳嗽气促,痰微黄。
X线示:左侧第四肋间以下见大片状状密度增高影,外高內低,左肋间角消失(渗出性左侧胸膜炎)。
实验室检查不支持TB感染。
西医以抗菌素一周无效。
发热未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胁痛,咳甚尤剧。
因无效而转求中医治疗。
刻症见:体瘦、发热、气促、胸胁痛、咳甚尤剧、转侧及呼吸牵扯疼痛、痰微黄、便干、纳减、脉弦滑,舌苔稍黄。
此属中医悬饮。
辨证为饮邪滞留,痰热內盛。
治以清热化痰、泻肺逐饮佐以活血。
药用:黄连10,半夏12,全瓜蒌20,丹参15,赤芍10,桃仁6,元胡6,亭力10,杏仁10,冬瓜仁15,甘草3,生大黄5,大枣6。
每日一剂水煎服。
另配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醋甘遂、醋芫花、醋大戟各8克,研末,由轻到重,每次1—2克,每日两次,用大枣十枚煎汤送下。
每服后泻下量多3—4次。
患者自诉十枣汤服后,胸肺有如水凉舒适感,顿时胸郭如卸重物,疼痛减轻,精神叫佳。
再用两天,胸痛大减,体温下降到37C,停用十枣汤,继用上方出入十贴,病情大有好转,体温正常,胸痛十去八九,气促减轻,呼吸平稳。
再次复查X线示:左下胸膜肥厚,积液消失。
唯稍有阵咳,脉象渐转弦细,舌质偏红。
拟养阴益气:太子参、玄参、川贝、桃仁、瓜蒌、杏仁、麦冬、桔络、甘草、炒百部调理半月而愈。
体会:按《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并指出病悬饮者使枣汤主之。
但近时医家少用,实在可惜。
笔者以此方研末。
枣汤送下,有明显之效。
悬饮涉及肺与三焦病变,肺失其宣降,气机淤阻,三焦水道不通,水津停滞,变为饮邪,留于胸胁为患。
故选小陷胸汤合亭力大枣泻肺汤加味。
以黄连、半夏辛开苦降,善化痰热,丹参、赤芍、元胡、桃仁活血定痛,瓜蒌、川贝清热化痰,杏仁、亭力宣降肺气,大枣、甘草调和诸药,冬瓜子涤饮,大黄引邪热从大便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型论治
邪犯胸肺 饮停胸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 恶寒,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 痛,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 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宣利 主方:柴枳半夏汤
处方举例:柴胡15克,黄芩10克,青蒿15克,枳壳10克,半夏6克,桔梗5克, 全瓜蒌15克,赤芍10克。加减:咳逆气急,胁痛,加白芥子、桑白皮;心下 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高热汗出不解,咳嗽气粗,去柴胡,合入麻杏石甘 汤。
辩证施护
一般护理
环境宜向阳,温暖,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流通,避免 对流吹风。阳虚:温暖向阳,干燥;阴虚:室温凉爽;气 滞:温度适宜,湿度略大 取患侧卧位或半卧位,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 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并逐渐增加活 动量,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 疮 肺结核活动期需做好呼吸道隔离
(三)络气不和
主要症状: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 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或迁延日久不已, 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主方:香附旋覆花汤
处方举例:香附10克,旋覆花6克(包),苏子10克,降香3克,郁金 10克,柴胡5克,枳壳5克,半夏6克,陈皮6克。加减:痰气郁阻,胸 闷苔腻加瓜蒌、枳壳。久痛不已,痛势如刺,加桃仁、红花、归须、 赤芍、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冬瓜皮、路路通等
(二)饮停胸胁
主要症状:咳嗽,胸胁胀闷,咳唾引痛,呼吸困 难,甚则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 停饮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偏侧胸廓隆起, 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逐水祛饮 主方:十枣汤,控涎丹,或椒目瓜蒌汤
处方举例:椒目9克,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苏子5克,伏苓12克, 生姜皮3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白蒺藜10克,冬瓜皮30克。加减: 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苔浊腻加薤白、杏仁。水饮久停,胸胁支满体 弱食少,加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等。络气不和者加香附、桃仁、 陈皮、苏子
悬饮的辩证施护
悬饮
四饮之一,是指体水饮之邪渗流于两胁 之下,停积不散,如物悬空,阻滞了阴阳 气血的升降输布,而发生咳嗽、气急、胸 胁作痛的病症
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是阳素虚,复加外感寒 湿,饮食、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宣,肺 脾肾对津液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阳虚阴 盛,水饮内停
证候特征
• 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 气短息促等为悬饮的证候特征 • 起病有急有缓,多数出现恶寒发热、气急、 胸痛等症 • 发病常与饮食、起居、寒湿等诱因有关
辩证施护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服用逐水去饮剂时, 应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药物作用以及服 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等,并做好记录
辩证施护
病情观察
观察体温、呼吸、咳嗽与胸水消长情况及疼痛的 性质、程度 胸胁疼痛严重时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即汇报医 生,配合处理
诊断
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隔或胸廓饱满, 叩诊下部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在浊音部位 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 胸部X线摄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或肺野下部 密度增高,有向外侧、向上的弧形上缘的 积液影 • 实验室检查:胸水常规见致病菌可确诊
•
治疗原则
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故其治 疗宗《金匮要略》提出的“病痰饮者,当 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凡饮邪壅实者, 分别治以攻逐、利水、发汗等法,因势利 导以祛除饮邪;阳虚饮微者,治以健脾温 肾法,阳气通则饮自化
辩证施护
对症处理
胸水较多时必要行胸腔穿刺术护理,做好术前准 备,和术后观察,以防感染 病人气喘、气急、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如有痰液、鼓励患者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胸痛剧烈时可用热水袋热敷患侧胸部,或针 灸阳陵泉、外关或背俞穴,以理气活血止痛,隔 姜灸至于以上穴位
辩证施护
情志护理
本证多暴起,病情较重,特别是呼吸困难、剧烈 胸痛、很容易使人心情紧张、顾虑重重。要关心 病人痛苦,耐心解释病情,使其增强信心,保持 心情舒畅,从而肝气得舒,气机调达,提高痛域
健康指导
慎起居,预防感冒,平时可按揉迎香穴、足三里 等保健穴位 劳逸结合,选择适当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改 善肺功能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愉快、开朗的心情 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四)阴虚内热
主要症状:呛咳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或午后 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 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处方举例:沙参12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花粉 15克,白芍10克,橘络3克,川贝5克,银柴胡6克,加减:潮热加鳖甲、功劳 叶。咳嗽加百部、川贝。胸胁闷痛加瓜蒌皮、枳壳、郁金。兼气虚、神疲、气 短、易汗、面色黄白者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 附注:十枣汤、控涎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前方力峻,体实证实,积饮量多者 用之。后方力较缓,反应较轻。剂量均宜小量递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 三日再服。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同时服椒目瓜蒌汤以泻 肺祛饮、降气化痰
辩证施护
饮食调护
宜食软饭或半流,食物清淡易消化,食性宜偏温,助温 软化邪。脾阳虚:健脾利湿;饮停胸胁:泄水逐饮;络气 不和:消饮活血祛瘀;阴虚:滋阴清热。平时可选用赤豆、 薏米、冬瓜、芹菜、紫菜、红枣、桂圆、鸡蛋、鲤鱼、甲 鱼等健脾、利气、行水的食物 饮邪抗盛时限制饮水量,忌食煎炸、油腻、粘滑的食 物、以免助生水湿痰热、加重病情 饮邪久郁者,可选用红花泡酒、桃红煮粥,常饮常食, 以活血通络祛瘀 酸性食物具有收敛作用,往往使邪恋难去,应尽量少 食或不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