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最新知识点)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
传统中医认为感冒是寒邪或风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调,进而出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施治,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则。
一、中医感冒辨证分类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感冒的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寒感冒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冒因邪气入侵人体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病程短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鼻塞、无汗、咳嗽有痰等。
2. 风热感冒: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疼痛、口渴、咽痛等。
3. 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头重,身体不适等。
4. 湿寒感冒:主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鼻塞、流黄涕、咳嗽等。
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1. 风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通窍宣肺。
常用药物包括葛根汤、麻黄汤等。
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辛温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辣椒等。
2. 风热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清热。
常用药物包括银翘散、连翘败毒饮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清凉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等。
3. 暑湿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暑利湿,疏肝解郁。
常用药物包括白虎汤、茵陈蒿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利湿解暑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4. 湿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温阳化湿,祛寒散寒。
常用药物包括加减桂附地黄汤、杏苏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等。
三、中医辨证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治疗依靠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征进行辨证,然后针对性地施以治疗。
2. 根据病情调整:中医辨证治疗强调因人而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征进行调整。
3. 综合施治:中医辨证治疗强调综合施治,即同时运用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以综合效果更好地治疗患者。
感冒的辩证论治
(2)风热犯表证
• 加减: 头胀痛甚:桑叶、菊花。 咳嗽痰多;贝母、前胡、杏仁。 咯痰黄稠:黄芩、知母、栝楼皮。 身热较著:石膏、鸭跖草。 乳蛾红肿疼痛: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 时行感冒: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 热郁寒遏:石膏合麻黄。 风热化燥伤津:沙参、花粉、梨皮。
2、病证鉴别
• 感冒与风温的鉴别 •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感冒与风温的鉴别
感 冒 临床 特征 多无发热或发热不高,服 解表药后,汗出身凉脉静 而渐愈,病程多不超过一 周,多不传变。 正气不足,邪犯肺卫 温 病 必有发热甚或高热,得汗后热虽暂 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 且见传变入里之候:神昏、谵妄、 惊厥、出血等。 正气不足,疫毒内犯 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 病情重笃,症状相似。 进行必要理化检查,以资鉴别 风温包括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 膜炎等;暑温包括乙肝、钩端螺旋 体等疾病早期
• 明晰体虚感冒 气虚感冒——气虚证+风寒表证
阴虚感冒——阴虚证+风热表证
2、治疗原则
• 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 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 风寒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治以辛凉解表, 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3、注意事项
• 感冒的治疗,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可补益太 早,以免留邪; 对体虚者,宜扶正固本,兼解风邪,不宜专行发 散,重伤肺气。 • 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 致不能速解,甚则发生变证; 风热误用辛温——助热燥液动血,或引起传变。 • 除虚体感冒可兼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 品,以免留邪。
《丹溪心法》
• 元《丹溪心法》明确指出感冒始作为病症名, 强调病位在肺,提出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 元· 程充辑《丹溪心法· 中寒附录》:“伤风属肺 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六经辨证治感冒
六经辨证治感冒在中医学中,六经辨证是指通过辨别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根据六经理论来判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本文将从六经辨证角度来探讨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首先是太阳经辨证治疗感冒。
太阳经是指人体的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寒湿邪气有关。
当感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体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寒战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太阳经受邪。
中医治疗太阳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发汗来驱除寒湿邪气。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些方剂可以通过扩张毛孔、促进热量排出来达到解表的作用。
其次是阳明经辨证治疗感冒。
阳明经是胃经和大肠经的总称,与实热邪气有关。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阳明经受邪。
中医治疗阳明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清热泻火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芳草清热汤和大青龙汤,这些方剂可以通过泻火、清暑、解表的作用来降低体温、消除症状。
第三是少阳经辨证治疗感冒。
少阳经是以胆经和三焦经为主的一部分,与卫阳邪气有关。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发热、头痛、目赤、耳鸣、口苦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少阳经受邪。
中医治疗少阳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解热祛病邪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柴胡疏散汤和小柴胡汤,这些方剂可以通过活血消肿、解表发汗来改善症状。
然后是太阴经辨证治疗感冒。
太阴经是与寒湿邪气有关的一部分,涉及肺经和脾经。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恶寒、发热、肢体困重、周身不适、舌苔白腻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太阴经受邪。
中医治疗太阴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补气养阴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四君子汤和蓝田丸,这些方剂可以通过益气健脾、养阴清热来改善症状。
最后是厥阴经辨证治疗感冒。
厥阴经是涉及心经和肝经的一部分,与湿暑邪气有关。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呕吐、口苦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厥阴经受邪。
中医治疗厥阴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清暑祛湿来治疗。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简介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因为邪气入侵,导致正气不能维持而发生的疾病。
中医辨证论治感冒主要是根据感冒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进行辨证,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病因病机感冒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邪入侵,影响正常的气机运行。
风邪入侵表浅部如鼻、咽、喉等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出现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风邪入侵深部如肺、胃、脾等脏腑,引起脏腑气机失调,出现胸闷、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辨证及治疗风寒感冒【证候特点】发热、寒战、头痛、浑身酸痛、咳嗽、流清涕,无汗或微汗,舌淡苔白。
【治疗方法】温散解表。
方剂宜麻黄汤加减:麻黄6g,炙甘草6g,杏仁6g,桂枝6g,生姜3片。
煎水送服,一日3剂。
风热感冒【证候特点】发热,恶寒不欲食,口渴咳嗽,痰黄稠,唇红口干,喉咙痛,舌质红,苔薄黄。
【治疗方法】清热解表。
方剂宜银翘散加减:连翘12g,桑白皮12g,芦根12g,板蓝根12g,银花12g,荷叶10g,薄荷10g。
水煎服,一日3剂。
湿邪感冒【证候特点】身重困倦,头昏沉重,嗓子哑痒,舌苔厚腻,胸闷气短。
【治疗方法】燥湿宣肺。
方剂宜桑菊饮加减:桑叶12g,菊花12g,淡豆豉15g,葶苈子12g,川贝12g,苏子12g。
水煎服,一日3剂。
肺燥感冒【证候特点】咳嗽,口干咽痛,痰少黏稠,舌红苔黄。
【治疗方法】清热润肺。
方剂宜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12g,麦冬10g,沙参12g,玉竹10g,五味子10g,浮萍10g,枇杷叶10g。
水煎服,一日3剂。
食疗方案姜汤【材料】生姜10g,熟姜10g,红枣5个,草果2个,水适量。
【制作方法】生姜切片,熟姜切块;红枣去核;草果剪开。
【煮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开胃,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2.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感冒(中医学)
感冒(中医学)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入侵而导致的表邪。
本文将通过介绍感冒的中医学理论、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探讨感冒的中医学观点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病与外邪入侵、正气虚弱密切相关。
感冒病因主要有风寒、风热、风湿、风毒等,不同的病因病机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证候。
风寒感冒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表现为寒冷、恶寒、发热等症状。
风热感冒则表现为咽喉肿痛、咳嗽、鼻塞等。
风湿感冒则以关节疼痛、身体酸痛为主要症状。
而风毒感冒则可伴有咳嗽、咳痰、痰黄等。
二、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感冒时,首先需要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的证候选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般分为外感风寒或风热证、表里双虚或气血两亏证、鼻塞咳嗽痰多证、寒湿阻络证等。
1. 外感风寒或风热证对于外感风寒证,常采用发散风寒、解表散寒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葛根、防风、羌活等。
而对于外感风热证,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药物,如银翘散、连翘等。
2. 表里双虚或气血两亏证这些证候常见于感冒后期或反复感冒的患者。
治疗时需要调整气血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3. 鼻塞咳嗽痰多证这是感冒症状中常见的一种。
治疗时可采用宣肺化痰、开窍通鼻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苏子、陈皮、白芥子等。
4. 寒湿阻络证这种证候常见于湿寒季节或患者体质寒湿重的情况下。
治疗时需要温阳祛湿、活血化痰。
常用的药物有肉桂、附子、薏苡仁等。
三、养生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也是预防和治疗感冒的重要手段。
中医养生认为,保持精神愉快、适量运动、饮食健康等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
同时,要避免寒冷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充足的睡眠。
总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感冒的中医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养精蓄气,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此外,日常的养生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手段。
感冒的辨证论治及各证型鉴别
感冒的辨证论治及各证型鉴别感冒一、概述1.感冒的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2.感冒的源流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至于时行感冒,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
3.时行感冒的定义时行感冒是感冒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感受时行疫毒,病情重而多变,在一个时期、一定区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且不限于季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病因病机1.感冒的常见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
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
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
,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传染流行。
2,感冒的基本病机风性轻扬,多犯上焦,故《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人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玄府,职司卫外。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因病邪从表自上而人,内合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特征。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等证。
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中医感冒辨证
中医感冒辨证感冒是指因受凉、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感冒是由风寒、风热、风湿或寒湿等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而产生的。
在中医治疗感冒时,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感冒的辨证方法及相应的治疗。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由寒邪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
主要表现为恶寒、身体发冷、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辛散发散的中药,如葱白、生姜、羌活等,以驱散体内的寒邪。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由风热邪气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咳痰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片、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风热邪气。
三、风湿感冒风湿感冒是指感冒时,感受了湿邪的侵袭。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身体沉重、头重脚轻、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祛湿化痰的中药,比如羌活、天南星、独活等,以驱除体内的湿邪。
四、寒湿感冒寒湿感冒是指感冒时,寒湿邪气侵袭了人体。
主要表现为身体发冷、寒战、鼻塞、流黄涕、身体沉重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比如苍朮、干姜、附子等,以温化体内的寒湿邪气。
除了以上几种感冒辨证,中医还将感冒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外感寒湿和外感暑湿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感冒都有不同的辨证依据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感冒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在辨证施治时,中医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像、脉象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感冒的辨证类型,并针对性地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
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施治虽然在治疗感冒上独具优势,但并非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常见的方式,尤其在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之,中医的辨证施治在感冒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准确辨证,中医医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感冒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疾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不适。
中医内科学之感冒
咳嗽,痰白稀
感冒的治疗方法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 解表和中
体虚感冒: 益气固表, 调和营卫
感冒后遗症: 对症治疗, 预防复发
感冒的预防与调 护
感冒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 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冒病毒,如勤洗手、避免去人群 密集的地方等。 增强免疫力,如接种疫苗、补充维生素C等。
细菌性感冒:由细菌感染引 起,症状较重,传染性强
感冒的病因
细菌感染:如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等
自身因素:如免疫 力低下、过度疲劳、
营养不良等
病毒感染:如流感 病毒、鼻病毒、腺
病毒等
环境因素:如气温 变化、空气污染、
湿度过高等
感冒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原则
01
整体观念:将 人体视为一个 整体,注重脏 腑、气血、经 络的相互关系
痛,鼻塞,流清涕, 痛,鼻塞,流黄涕,痛,鼻塞,流黄涕,
咳嗽,痰白稀
咳嗽,痰黄稠
咳嗽,痰黄稠
01
03
05
02
04
06
风热感冒:发热重, 气虚感冒:发热轻,阳虚感冒:发热轻,
恶寒轻,有汗,头 恶寒重,无汗,头 恶寒重,无汗,头
痛,鼻塞,流黄涕, 痛,鼻塞,流清涕,痛,鼻塞,流清涕,
咳嗽,痰黄稠
咳嗽,痰白稀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持乐观、减轻压 力等。
感冒的调护方法
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避 免接触感冒 病毒
01
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抵 抗力
03
02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充 足的睡眠、合 理的饮食等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鼻塞、头痛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辨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述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1.草药汤剂(正文部分开始)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羌活等,具有温中散寒、祛风解表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进行服用,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感冒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大椎、肺俞等,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缓解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感冒的另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咳嗽、口渴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草药汤剂和推拿疗法。
1.中药草药汤剂中药草药汤剂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热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药物过敏或产生不良反应。
2.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推拿特定的穴位或按摩特定的部位,可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阳穴等,可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促进体内的寒邪排出,缓解发热等症状。
三、湿寒感冒湿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类型,主要表现为寒冷湿重、阳气不足的病理特点。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草药汤剂和艾灸疗法。
1.中药草药汤剂中药草药汤剂是治疗湿寒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苍术、藿香、荆芥等,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散寒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服用,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
六经辩证治感冒
六经辩证治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症状多样,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中医药学中,六经辩证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调整经络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感冒方面,六经辩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六经辩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理。
一、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感冒病毒由风邪引起,并伴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热感冒属于“阳明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具体方法有:1. 中药汤剂: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薄荷、金银花等,这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者外用的方式发挥作用。
2. 中药吃丸:一些中药丸剂,如银黄丸、葛根败毒丸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3.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例如绿豆汤、荷叶茶等,有助于缓解风热感冒的症状。
二、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和寒邪引起的,表现为恶寒发热、流清鼻涕、咳嗽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寒感冒属于“太阴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祛寒散寒,宣肺解表。
具体方法有:1. 古法汤剂:例如药材炖鸡汤、姜枣茶等,这些汤剂以药材为主,可以起到温里散寒的作用。
2. 足浴疗法:将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草药(如艾叶、生姜等)煮沸,放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数十分钟,有助于祛寒散寒。
3. 中药熏蒸:利用药材熏蒸的方式,将药材放在锅中加热,待药气弥漫室内,有助于散寒宣肺。
三、风湿感冒风湿感冒是由感冒和湿邪共同引起的,表现为关节酸痛、寒湿重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湿感冒属于“太阳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祛风湿,活血化痰。
具体方法有:1. 中成药治疗:例如风湿宁胶囊、金匮肾气丸等,这些中成药可以缓解病情,减轻关节疼痛。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对患处进行适当的刺激,有助于舒缓疼痛的症状。
3. 中药泡脚:采用一些具有祛风湿作用的中药,如桑寄生、川芎等,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湿感冒症状。
四、中风感冒中风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和中风因素引起的,表现为头晕目眩、言语不清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感冒PPT课件
(四)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口干, 口渴,咳痰黄稠,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 浮数。
治疗: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双花 15g 连翘 10g 桔梗10g 薄荷 6g 芦根 20g 竹叶 6g 杏仁 10g 生甘草 10g 牛蒡子10g 公英20g 菊花10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三)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全身痛, 鼻塞,声重,咳嗽痰稀,舌苔白,脉浮紧。
治疗: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荆芥 10g 防风 10g 柴胡 12g 前胡 10g 桔梗 12g 杏仁 10g 陈皮 10g 炙甘草 10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风寒感冒冲剂, 荆防冲剂, 杏苏感冒冲剂, 荆防败毒丸等。
谢谢!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普通感冒:
(一)伤风感冒: (二)寒邪感冒: (三)风寒感冒: (四)风热感冒: (五)署邪感冒: (六)湿邪感冒: (七)秋燥感冒: (八)胃肠型感冒:
(一)伤风感冒:
鼻塞严重,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怕 风,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疗 应以疏解风邪为主 方药:葱白12g 淡豆豉10g 薄荷10g 生姜3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中医入门必看,一文读懂感冒辩证
中医入门必看,一文读懂感冒辩证感冒感冒是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
了解更多,请关注医承有道微信号:gyccjy一、病因病机1. 病因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1.六淫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冷热失调,人体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以致虚邪贼风伤人。
(1)风为主因本病主要由风邪侵袭肺卫皮毛所致。
风虽为春季之主气,但流动于四时八方之中,失常则伤人而为淫邪,故为六淫之首,因此外感病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故致病多犯上焦。
(2)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随季节之不同,风邪常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为患。
如春季之温、夏季之暑、长夏之湿、秋季之燥、冬季之寒等皆能随风邪杂感而为病。
临床尤以风寒多见。
2.时行病毒时行病毒是指具有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多因时令不正,故使天时暴厉之气流行人间。
其致病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往往与六淫相合为患。
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r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易生时行病毒,直袭肺卫,相染为患。
时行病毒伤人,常可入里化火,临床以热证居多,易有传变。
3.生活起居失当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涉水冒雨、更衣脱帽等易致外邪乘袭。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御邪能力较弱,则极易为外邪所客。
如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脾虚痰湿偏盛者,易受外湿等。
何以引起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或因平素体虚,稍有不慎,客邪乘虚伤人;或因过度劳累,体力下降,易自汗而肌腠不密,营卫失和,因而感受外邪;再如肺有宿疾,肺蕴痰热,肺卫调节功能失常,每易招致外邪相引而发病。
2. 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引起发病,一方面取决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轻重密切相关。
若内外相因,则发病迅速。
2.病位主要在肺卫。
肺主气,司呼吸,上通于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性属娇脏,不耐邪侵。
中医内科学-感冒
第一节感冒感冒,俗称伤风,是感触同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的一种。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
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而且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
对小儿、老年体弱者威胁最大。
尤其是时行感冒,常暴发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病,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须积极防治。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
《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伤寒论.太阳病》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麻黄两个汤证,实质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两类证候。
若从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时行感冒而言,则又当隶属于《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夫时气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
”至于感冒之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病位属肺,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类证治裁·伤风》、《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本节讨论范围,包括普通感冒(伤风)及时行感冒,而以普通感冒的防治为主,西医学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感冒为外感病证,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其病以卫表的症状最为突出。
症状表现常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而喷嚏、鼻塞、流涕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一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
中医内科学——感冒
兼症: 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粘, 渴不多饮,胸闷泛
恶。
五、辨证论治
3.暑湿证 (2)基本病机: 暑湿伤表,肺卫失和。 (3)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4)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加减。
代表方加减运用: ☆暑热偏盛,加黄连、芦根、荷叶清泄暑热。 ☆湿困卫表偏重,加藿香、佩兰、石菖蒲助透 表。 ☆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化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六、预防与调护
1.防止感受外邪: ★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 邪。
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 2.注意服药要求: ★汤剂不宜久煎,趁温热服; ★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
七、结语
• 感冒病因: 风为主因,正气不足是发病关键。 • 感冒病机: 肺卫功能失调。 • 感冒病位: 肺卫。 • 感冒基本治则: 解表达邪 • 感冒辨证,一般属表实证; • 若系体虚感冒,则属正虚邪实之候。
五、辨证论治
正虚邪实证: 1.阴虚感冒 代表方加减运用: ☆心烦口渴明显,加北沙参、麦冬、花粉、竹 叶 养阴生津而除烦。 ☆干咳或咳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 利 咽化痰。 ☆痰中带血,加鲜茅根、藕节、生地凉血止血。 ☆出血病后感冒,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脉细或 浮而无力,此为血虚感冒,宜养血解表,方选葱 白七味饮加减。
四时
(2) 病势 急骤
缓慢
(3) 发热 不高或不发热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表寒、表热
表寒证
表热证
(1) 寒热 恶寒重, 发热轻 发热重
恶寒轻,
(2) 汗 无汗
有汗
(3) 咳痰 清稀
中医内科学感冒
第一节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
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
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汉《伤寒论》已经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为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治疗作了示范。
隋《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
……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其临床证候。
《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应包含有“时行感冒”。
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明《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说:“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
清代不少医家已认识到本病与感受时行病毒有关,《类证治裁·伤风》就有“时行感冒”之名。
《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感冒
3.辨兼夹证
好发时机
症状特点
夹湿
长夏
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肢体酸痛、胸闷脘痞、 舌苔腻
夹暑 夏季 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薄黄
夹燥 夹食
秋季 饱食后
身热头痛、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黏痰、口 渴欲饮
身热、脘痞纳呆、恶心欲呕、大便或溏、脉 滑
4.2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1.基本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 讨论范围: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 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 节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1.1 概说——感冒的概念
➢ 防治意义: (1)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2)预防病情传变
1.2 概说——沿革
东汉之前 ➢ 《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
渊
鼻窍
临床表现
有卫表症状,头痛部位 不局限,多流清涕
无卫表症状,头痛部位局 限在前额及眉骨处,多流
腥臭浊涕
病程
短
长
4.1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型论治
4.1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以表证的症状为主,并兼有所夹
邪气的特征,没有虚证的表现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6)临床加减: ➢ 发热甚——加黄芩、石膏、大青叶 ➢ 头胀痛甚——加桑叶、菊花、蔓荆子 ➢ 咽喉肿痛——加山豆根、玄参 ➢ 咳嗽,痰黄稠——加黄芩、浙贝母、瓜蒌皮 ➢ 口渴多饮——加天花粉、知母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3.暑湿伤表 (1)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 畅,肢体困重或酸痛,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呆, 鼻塞,流浊涕,心烦口渴,大便或溏,小便短赤;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 (2)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医学毕业论文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从感冒的病因病机、发病易感人群及分型论治方面, 探讨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感冒是因外感风、寒、湿、热为主的六淫和时行病毒, 侵袭人体, 客于肺卫, 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恶风、恶寒、发热、咳嗽、咽喉痒痛、头痛、周身酸楚、脉浮等为主症。
体虚感冒者, 服用一般的感冒成药, 疗效均不佳, 甚至毫无疗效。
因为体虚感冒有不同于其它感冒的特殊性, 表现为正虚邪恋, 以虚为主, 正虚是主要矛盾。
本文就体虚感冒作中医的辨证论治综述。
1 病因病机感冒一证虽是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疾病, 但体虚感冒与人体正气的强弱更有密切关系。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所以体虚感冒有不同于其它感冒的特殊性, 表现为正虚邪恋, 以虚为主, 正虚是主要矛盾。
王奎武等[1]认为体虚感冒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或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或起居酒色无常,疲劳过度,寒温不调,加之久居内室, 紧张工作, 生活无律, 缺乏必要的锻炼等原因,致使正气虚弱,机体抗病力低下,腠理疏懈,卫表不固,以风邪为主之外邪乘虚侵袭而为病。
另外, 一些学者[2- 4]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其成为体虚感冒易发者的基础。
小儿五脏六腑功能皆远远未完善, 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卫外功能不固,易感外邪。
小儿脾常不足, 若护理失宜, 乳食失节, 可致脾胃虚弱, 纳运失常, 气血生化乏源, 上不生金, 肺气亦虚,卫外功能薄弱, 易受外邪侵袭, 病情容易迁延, 时轻时重, 反复难愈; 若耗损正气, 则更易感受外邪, 形成恶性循环。
故小儿也是体虚感冒之高发人群。
2 发病的易感人群王氏[5]认为体虚感冒者多发于以下人群: ①鼻渊、喉痹患者, 即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咽炎患者; ②患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 例如肺结核、糖尿病、难治性心衰、肺心病等; ③血液病、各种肿瘤手术后或放疗化疗之人; ④产褥期妇女, 体虚经期妇女, 患子宫肌瘤妇女; ⑤小儿及年老者;⑥少动或过劳气虚之人, 也就是久居内室极少运动或过度疲劳的体质虚弱之人。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一.感冒感冒是指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头痛、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因感受非时之邪所致,称为重伤风。
如感受时行疫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若正气虚弱,易受外邪,导致感冒发作者,称为体虚感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西医学中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机制】感冒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正气失调有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时行疫毒之气,均可侵袭人体而致病。
风邪为主因,在不同季节,常与其他当令时气相兼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为多见。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正气不足,卫外能力减退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本病病位在肺卫,病理性质多属于表实证.风夹时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至感冒。
本病的主要机制是表卫失司、肺气失宣。
若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症的可能.【辩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变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病情较轻,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疫疠之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常暴发流行,症状严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合并他病。
2.辨风寒与风热主要从寒热、有汗无汗、咽部红肿及舌脉特点来辨别。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咽痒不肿或淡红微痛,苔白,脉浮紧为主症;风热感冒已发热重,恶寒轻,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主症。
3.辨气虚阴虚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咳嗽无力,脉浮等气虚症.阴虚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等症。
(二)辨证分型1.风寒束表症候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痰白清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
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湿、暑、燥等因素。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
一、感冒夹湿湿邪是引起感冒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
湿邪入侵人体后,容易导致气滞、气化不畅,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感冒夹湿的辩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湿重于表:体温不高,但感觉湿重,头痛、鼻塞、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较明显。
1.2 舌苔厚腻:舌苔厚腻,有时甚至有舌苔厚腻白腻或黄腻。
1.3 脉浊滑:脉象浑浊、滑数。
二、感冒夹暑暑邪是感冒的另一个常见致病因素。
暑邪入侵人体后,容易导致阳气亢盛,阻碍人体的正常气血运行。
感冒夹暑的辩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发热明显:体温较高,常伴有恶寒、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
2.2 口渴多饮:口干口渴,喜欢喝冷饮。
2.3 舌红苔少: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舌苔。
2.4 脉数有力:脉搏跳动频率较快,有力度。
三、感冒夹燥燥邪是感冒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燥邪入侵人体后,容易导致体液失衡,引发人体的炎症反应。
感冒夹燥的辩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咳嗽干燥:咳嗽声干燥、刺激性,常伴有咳痰困难等症状。
3.2 喉咙干痛:喉咙干燥,灼痛感明显。
3.3 鼻塞干涩:鼻腔干涩堵塞,喷嚏频繁。
3.4 舌红少津: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舌苔,口干口渴。
感冒夹湿、夹暑、夹燥是中医辨证论治中常见的辩证要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感冒,针对其夹杂的湿、暑、燥邪,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当然,在平时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减少感冒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一.感冒
感冒是指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头痛、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因感受非时之邪所致,称为重伤风。
如感受时行疫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若正气虚弱,易受外邪,导致感冒发作者,称为体虚感冒。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西医学中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机制】
感冒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正气失调有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时行疫毒之气,均可侵袭人体而致病。
风邪为主因,在不同季节,常与其他当令时气相兼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其中尤以风寒、
风热为多见。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正气不足,卫外能力减退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感谢聆听...
本病病位在肺卫,病理性质多属于表实证。
风夹时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至感冒。
本病的主要机制是表卫失司、肺气失宣.若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症的可能。
【辩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变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以风邪为
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
病情较轻,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疫疠之毒为
主因,发病不限季节,常暴发流行,症状严重,
且可以发生传变,合并他病。
2.辨风寒与风热主要从寒热、有汗无汗、咽
部红肿及舌脉特点来辨别。
风寒感冒以恶寒
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咽痒不肿或淡红微
痛,苔白,脉浮紧为主症;风热感冒已发热
重,恶寒轻,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
为主症。
3.辨气虚阴虚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
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
无汗,咳嗽无力,脉浮等气虚症.阴虚者兼见
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
少痰,舌红,脉细数等症.
(二)辨证分型
1.风寒束表
症候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痰白清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护治法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治疗代表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
症候表现:身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汗出不畅,口干微渴,鼻塞留黄涕,咽痛咽红,咳嗽,痰黏或黄稠,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护治法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治疗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袭表
症候表现:见于夏季,头昏胀痛,鼻塞流浊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咳嗽痰黏,舌苔黄腻,脉濡数.
护治法则:清暑祛湿解表。
(治疗代表方:新加
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
症候表现:感冒反复不愈。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倦怠无力,短气懒言,咳嗽,咳痰无力,脉浮而无力。
护治法则:益气解表。
(治疗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
症候表现: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解表。
(治疗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