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的会计本科培养途径分析

合集下载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意义,随后分析了当前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接着讨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设置优化措施、实践教学改革和导师制度建设。

最后总结了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导师制度、建议、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建立一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导师制度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会计学应用型人才。

1.2 问题意义会计学本科专业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不匹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时出现困难,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探讨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现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教学,建设导师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这对于提高会计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当前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当前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

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下面是关于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摘要]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上探讨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进而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一、现阶段我国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财经类院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有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力,在会计、审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综合类院校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培养高素质、宽口径、专业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般院校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具备基本业务素质,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程序、灵活运用会计软件的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尽相同的。

由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造成一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人才大量闲置,而另一方面高级会计人才的严重短缺的局面。

刘书兰(2006)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结论,对新的财会知识的掌握,毕业生中10%是自学,45%是职称考试,30%是学历进修,其他方式占7%。

由此我们可看出在本科阶段应重点放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才是我们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2.人才培养措施。

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

(1)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专业必修课、会计专业选修课,其他必修课和规定的限选课程等等。

很多高校从学生大一就开始了《会计学原理》等基础课程,从大二开始到大四上学期开设专业课的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5 2 2 0) 2 0 6 — 2 1 7 — 7 7( 01 1 — 0 3 0
随 着 高 校 招 生 规 模 的扩 大 . 国大 学 生 的 就 业 环 境 日益 复 我 杂 . 业 竞 争 愈 发 激 烈 。与 此 同 时 , 业 在 招 聘 甄 选 过 程 中 更 加 就 企
人 才 的需 求 . 大 高 校 纷 纷 扩 大招 生 人 数 . 宽 专 业 设 置 , 量 各 拓 大
开 设 新 兴 专 业 、 门专 业 。在 满 足 市 场 对 人 才 需求 的 同 时 , 题 热 问
义 为 与 职 位 或 者 工 作 角 色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任 一 定 工 作 角 色 所 胜
事 职 业 、 应 职 业 变 化 所 需 具 备 的 能 力 . 是 大 学 生 能 否 获 得 适 更 岗位 . 完成 就 业 的关 键 要 素 。将 可 雇 佣 性 与 职 业 能 力相 结合 . 探 讨 大 学 生 的就 业 能 力 培 养 . 大 学 教 育 而 言 更 具 有 针 对 性 和 指 对
需 求 和 职 业 要 求 存 在 明 显 的 脱 节 现 象 .导 致 就 业 率 持 续 走 低 。
因此 . 可 雇 佣 性 视 角 出 发 . 讨 大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问题 从 探 具 有 较 强 的现 实 意 义 和 理 论 探讨 价值
基 于 可 雇 佣 性 职 业 能 力 的 界 定
市 场 激 烈 竞 争 的今 天 . 养 和提 高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 仅 有 利 培 不
注重求职者的可雇佣性 . 对求 职 者 的职 业 能 力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会计专业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一种重要学科,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重要任务。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较高的会计实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

下面是我校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培养目标本科会计专业旨在培养拥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技能,熟悉国内外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现代理论与方法,掌握国家经济和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和规定。

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会计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从事会计核算、预测与控制、管理决策等工作,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社会需求。

三、培养方案内容1. 培养模式:本科会计专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培养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课程设置: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三个阶段。

(1)基础课程阶段: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财务管理等基础课程。

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经济和管理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课程阶段: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税法与税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专业课程。

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3)实践教学阶段:主要包括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事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将通过独立研究和论文撰写,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3. 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本科会计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可雇佣性教育模式的会计学专业培养途径研究

基于可雇佣性教育模式的会计学专业培养途径研究

基于可雇佣性教育模式的会计学专业培养途径研究摘要:随着高校的日益扩招,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建立基于可雇佣性的培养模式的缘由进行了分析,通过收集三大招聘网站发布的对于会计岗位的招聘信息,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可雇佣性教育模式,提出了基于可雇佣性的会计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可雇佣性本科生会计学一、问题的提出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教育的大众化发展。

在高入学率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在就业难的困境中同时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很多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更新缓慢、高素质师资缺乏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共同导致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目前的教学模式侧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脱节,学生的专业成绩在就业过程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可雇佣性。

“大学生身份和大学毕业文凭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毕业生是否具有可雇佣的素质和能力。

”社会各界对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从接受教育向工作转换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雇佣的”(employable)越来越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问题已经备受关注。

“可雇佣性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研究,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可雇佣性,从而顺利实现就业显得非常重要。

二、建立基于可雇佣性的培养模式的缘由(一)可雇佣性的含义可雇佣性是指大学生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获取性的就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背景介绍了当前会计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研究内容包括了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设计,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评估与调整。

在文章对培养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为会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实习实训、课程评估、培养模式有效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学本科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加,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当前现实中存在着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情况,如何设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成为了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为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具有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更受青睐。

研究如何有效培养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升与行业发展。

当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等。

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理论知识:学生应具备坚实的会计学基础知识,掌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核心理论和实务知识。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等实际应用能力。

3.职业道德:学生应具备诚信、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公正、廉洁、严谨的工作态度。

4.综合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与管理需求。

三、主要课程设置1.会计学基础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流程和规则。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

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进行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绩效评价。

4.税务会计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税收政策,了解税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和处理方法,能够熟悉税务申报流程和税收筹划技巧。

5.财务管理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够进行资金筹集和投资、融资决策等相关工作。

6.审计学课程:培养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

7.法律法规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责任和风险防控措施。

四、实践教学环节设置1.会计实训课程: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财务实习,使其对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3.专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会计项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培养方式1.系统培养: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安排相应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2.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会计类学科竞赛,增加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经验。

论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

论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
养模式 和教学方法 , 以达到为社会 各界输送 精英人才 的 目的。 ,
2 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需求来说 , 无 疑处于初级 阶段 , 针对 日后 的会计工作来说 远远不 够, 并且很 多本科 院校缺 少 与企 事业单位间 的交 流合 作 , 也就减 会, 也无 法挖 掘出学生在会计行业 的发展潜力 。而 当今本科 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大量的实践课 程 , 使学生无法将理论完
少 了学生 到企业 中实 习的机会 , 不仅 减少 了本校学 生 的就业机
2 . 1 培养模式单一 近年 来 , 我国不断在进行 教育改革 , 但很多 时候 仍然是理论 多于实践 , 并且我国的人才培养模 式与其他 发达国家相 比仍然有 很大 的差距 , 当今社会更 多的是需要多元 化的人才 , 但我 国本科 院校 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一致 , 最大 的弊端 在于缺乏针对性 , 无 法真 正做 到“ 广泛发展 重点培 养” , 大多数 院校 只能实现其 中一
够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但 同时也会使学生慢慢丧失学习
的兴趣 , 也 非常浪费时间。而仅有 的实践课程 只能够进行初步 的 会计、 财务方 面的实训 , 并不能满足 当今 社会对综合性人 才的要 求, 很多 院校至今没有开 办风 险管理 、 企业纳税申报等专业课程 ,
近年来 , 经济全球化趋 势越来越 明显 , 我 国各个 领域也逐渐
与国际接轨 , 经过激烈 的国际市场竞 争 , 不难发 现我 国很多方 面 仍然落 后于其他发达 国家 , 会计人才在各大企事业单 位均是不 可 或缺 的存在 , 而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社会 各界对会计人 才有 了
更高 的要求 。因此 , 各大院校对会 计人 才的培养 显得尤 为重要 。 但目 前 来看我 国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无法满 足社会各界对 人 才的需求 , 为 了改善 这一现象 , 各本科 院校应 积极改变人才 培

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之而来的是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在这种需求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

而现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问题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实际上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展开的。

我们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地改革和调整,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部分学生对于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的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解决之道。

做到精准分析问题,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

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法,深入一线,与学校、企业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了解各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的认识和意见。

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2.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3.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点,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四、研究内容1.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部分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的瓶颈和困惑等。

基于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42019月(下)行政事业资产财务与基于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曾越梁瑞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摘要:本文在对江西省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分析调研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进行改革,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探索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三元共育,三位一体、双证融通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新标准,集中体现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

两校通过调研,依据行业需求,分析就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三元共育,三位一体、双证融通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三元共育是指合作方共同合作培养。

合作各方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一是利用江西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学科和师资优势,侧重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知识。

与一般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应用能力培养;二是利用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和企业实践资源优势,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应与会计工作过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注重合作学校、校企合作,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双师素质师资、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三位一体是指实施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知识教学与单项实训随堂同步;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校内实训包括专业基础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创新创业实训,提升学生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职业判断能力;学、做一体化。

通过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后,学生深入行业毕业实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职业能力。

(3)双证融通是指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教育。

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将助理会计师考试等证书考试的教学计划融入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之中,将实训课程对接职业标准。

浅析可雇佣性的内涵、发展历史及其培养

浅析可雇佣性的内涵、发展历史及其培养
年代 后 , 雇 佣 性 涉 及 了 个 人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潜 力 , 包 含 知 识 、 能 和 潜 过基于工作的学习提 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 可 它 技 力 , 渐 对 各 阶 层 的 劳动 者 职 业 生 涯 产 生 影 响 。 逐
“ 工作相关的学习” 是一个 宽泛 的词汇 , 是指 能有 助于学 生就业 的活
【 关键 词 】可雇 佣 性

发展 历 史
就 业 能 力 培 养
求。 有数据显示 ,0 ” 5 %的应届 大学毕业生 找不到合 适的工作 , 4 % 的企 而 5

可 雇 佣 性 概 念 : 究 历 史 与 内 涵 研
可雇佣 性和可雇佣性技能研究起源于 2 O世纪 6 0年代。可雇佣能力首 业招 不到合适 的人 , 企业要求与大学生择业 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 象。鉴 于 次出现于 2 O世纪初期的英国, eeig Bvr e于 10 d 9 9年最先引入 可雇佣性这 个 此 , 高等教 育的人 才培 养应采 用 “ 非限性化 ” 方式。针对 不 同学生 的能 的 概念 。这个概念最初的定义是指具有工作的能力 , 主要指体力 方面 。在 2 力、 0 潜力 、 志向 、 兴趣设置多层次 、 开放化 、 具有选 择性 的课程和 教学方 案, 世纪 5 6 0— O年代 , 可雇佣性被堪称是个人 受到雇佣 的潜能 。从 2 O世 纪 7 广泛 使 用 与 优 化 各 种 各 样 的 教 育 资 源 与 途 径 , 成 可 不 断 拓 展 的 培 养 机 O 形 年代起 , 专家和学者关注个人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这里 的技 能不仅包括基本 制, 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 的需要 。 的职 业 技 能 还 包 括 自身 已掌 握 的知 识 、 位 知 识 以及就 业知 识 。2 职 0世 纪 8 O 2 帮助大学生树 立职业 意识 , . 制订和 落实个人 职业 生涯发展规 划 , 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培养路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改革,会计专业日益重要。

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初级会计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同的特色。

本文将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的培养路径和途径,以期提高初级会计师的实际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既具有基本学科知识,又能在本领域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初级会计师的培养目标是:**1、基本学科知识能力。

**初级会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法律、审计、财务等方面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干好财务管理和社会经济分析、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2、会计实务应用能力。

**初级会计师要善于应用会计原理、会计方法和会计软件等手段,各类会计核算工具的使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也要熟练掌握税法、税收政策等内容。

**3、理论与实践能力。

**初级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会计原理、会计技术、会计法律规定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和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

**4、沟通和协调能力。

**初级会计师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其他专业人员或部门进行协商和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搜集和学习有关会计和财务领域的最新资料,以跟上行业和市场发展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满足市场、行业和国家对初级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应紧紧抓住培养质量这个关键环节,实施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教育方式,根据初级会计师培养的需要,建立创新的专业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的培养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教育资源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和信息办公软件的教学室建设。

例如,开展计算机操作和技术课程,采用先进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系统工程等方面的高端软件,通过系统理论和操作实践学生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习固化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初级会计师方面,还要注重专业实践。

例如,学生在校期内到会计、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性质的教育机构参加两个或更多的月的职业实习,使学生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巧和管理方法,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 ¨


应 用 型 本 科 高 校 学 生 可 雇 佣 性 培 养 研 究
李 俊 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梅
( 齐齐 哈尔工程学 院 , 黑龙 江 齐 齐哈尔 1 6 1 0 0 5 )
摘 要 :大学生 的有 效就业得 到 当今社 会 的全 面关 注。文章对 应用型本 科 高校 学生可雇 佣性 问题 进行探讨 , 旨在研 究
培养大 学生可雇 佣性 . 先 了解 用人 单位需 要 的人 才 ( 知
识、 技能 、 能力、 品质 、 素质 ) , 再 掌握 学生 自身具有 素质与企
业需求 的差 距 .最后计 划如 何使学 生在学 习生活 中培养可
雇佣性
( 一) 将 可雇 佣性能 力培 养融入课 堂教 学
增大课 程教学 实践 比重 . 让 学生在 动手做 中学理论 , 在 理论 巩 固中结合经 验 。 理论 和实践 不断反 复 、 磨 合 。根据 专 业课 程特点 和人才 培养需求 . 开设一 系列课 堂讲授 、 教学 和 互动 等基础课 、 专 业课 和职业 生涯课 , 达 到理论教 学与 实践
教育研 究和规 划 .把就 业素质 教育 和提高可 雇佣性 能力教 育贯穿 大学 课堂教学 和实践教学 中 三、 培 养大学 生可 雇佣 性 的方法途径
( 二) 国 内可 雇 佣 性 的发 展
国 内 可 雇 佣 性 研 究 相 对 较 晚 如 赵 颖 、郝 德 永 等 ( 2 0 0 3 , 2 0 0 5 ) 较早 引入了可雇用性 的概念 。曾湘泉 ( 2 0 0 4 ) 研
2 0 世纪9 0 年 代高等 教育 大规模扩 张 .社会 对高 等教育
部 门为毕 业生提 供雇 主所需技 能高度 关注 .大量高学 历人

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机构进行调整,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培养模式:
1. 学术教育:提供会计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课程,注重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和学术论文写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会计原理、财务报告、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和企业项目,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的会计知识。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习、企业合作项目、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认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认证考试,如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认证。

这些认证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并证明他们在会计领域的专业能力。

4. 行业交流与合作:建立与会计行业的联系和合作,邀请业内专家来校授课、举办讲座或参与课程设计。

这种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实际需求和最新趋势,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

5. 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力和职业道德。

通过课程设计、小组作业、项目管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 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研讨会、培训课程或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

这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会计专业人员,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

构建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文

构建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文

构建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文构建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文一、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特征中国经济步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逐步增加,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相应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中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和目的均发生了变化,由塑造精英人才、培育社会化人才向培养专业化的精英和知识、技能型的人才过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除了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从事综合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

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于政府、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的会计、审计工作以及管理咨询等工作。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突出。

据统计,目前有近1400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几10万家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多万家民营企业需要专业的审计和会计服务。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的新形势,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而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作为一种新型人才类型应该具备有以下特征:(一)不同于学术型本科会计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体分为学术型人才(从事科学研宄)和应用型人才(从事技术转化)两类。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不同于学术型本科会计人才。

学术型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以会计学科体系为本位,注重学术性,通过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为升入研宄生教育做准备。

而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以适应会计行业市场需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侧重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解决企业具体财务问题的能力。

由于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更注重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除了具有本科学历以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或技能,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为例

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为例

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专业因其全球性的认可和需求,正逐渐实现国际化。

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对于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针对当前环境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为例,探讨会计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体系的全面普及,使得会计国际化成为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

会计国际化对于提高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以及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和实践脱节、国际化视野欠缺、软技能培养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会计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较低。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应当思考如何优化和创新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学校可以增加外语教育的比重,开设涉外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化思维。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软技能。

在会计专业中,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因此,学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社团活动、实践教学和领导力培养等模块。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可以以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

首先,学校可以增加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如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业务会计、国际税务等。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志愿者和交换生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组织或国外企业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化思维。

供给侧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

供给侧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

供给侧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方向,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当前的会计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脱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

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供给侧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从供给侧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会计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凸显。

深入研究如何从供给侧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产物。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会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纸上谈兵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加快院校内部管理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和总结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地提升院校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朝着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等方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从供给侧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会计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可雇佣性的会计本科培养途径分析作者:张焕敬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6期一、引言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与此同时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以及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更新缓慢、高素质师资缺乏等问题,可雇佣性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

大学生身份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毕业生是否具有可雇佣的素质和能力。

社会各界对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从接受教育向工作转换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雇佣的越来越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问题已经备受关注。

英国学者Knight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人品质(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其他个人特性)、各种技能(包括沟通等具体技能和解决问题等一般技能)、学科理解(主要指开发、分析、探索和挑战知识体系,是知识和技能的交互理解)的有机结合。

英国另一学者Lee Harvey则认为可雇佣性就是个人的潜能,通常表现为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

英国学者希拉吉和波拉德(J.Hillage & E. Pollard,1998)认为,可雇佣性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国际劳工组织(2008)日内瓦年会报告中指出:可雇佣性是指具有基本核心技能;能获取教育和培训机会,并利用已获取的机会进行继续学习;有获得和保持体面工作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职业训练和终身学习是可雇佣性的主要支柱。

国内研究认为可雇佣性不仅指学生离校时获取岗位的能力,还指其在未来能否维持就业或重新就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五项素质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

笔者主要探讨如何改革本科培养途径以提高学生可雇佣性,进而帮助学生就业和实现企业人才补给。

二、会计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问卷调查分析(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来源会计专业可雇佣能力用人单位的调查是通过三大招聘网站进行的。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有“出纳”、“会计”、“会计师”、“会计员”、“会计助理”、“会计文员”等,笔者以“会计”作为关键词,在招聘信息发布较集中的三大网站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和前程无忧网搜索发布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的岗位。

将搜集到的岗位信息再次进行筛选,筛选条件是工作年限限定应届毕业生,工作类型限定为全职。

从招聘记录上挑选了信息较为详细的200个企业招聘信息,对选出的200条招聘信息从学历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和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统计。

会计专业可雇佣能力培养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研究。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影响可雇佣能力的主要因素调查问卷”。

该调查问卷随机在会计学专业大四年级发放,共发放试卷180份,收回164份,收回率91.11%,有效问卷153份,有效率93.29%。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又随机选择了43名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访谈。

(二)基于用人单位的会计专业可雇佣能力要求(1)学历要求。

会计人才招聘时对学历都会有明确要求,这表明教育获得对于职业的影响是明显的。

从招聘单位对于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来看,绝大部分单位都要求本科学历,筛选出来的200条记录对于应届毕业生学历要求见表1:(2)对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

会计人才招聘时招聘单位明确要求应聘人员毕业于会计等相关专业。

即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同时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尽管各个招聘单位对于岗位职责的描述不太一致,但从其描述中可得出,招聘单位招聘会计人才时明确要求应聘人员能够熟练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对已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时填制记账凭证,能够进行报销费用的审核、凭证的编制和登账工作等。

(3)通用技能的要求。

从招聘单位对于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可知,雇主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等是影响毕业生可雇佣性的关键因素(见表2)。

(三)会计专业可雇佣能力培养现状(1)学科知识。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来看,绝大部分单位都要求本科学历,这说明用人单位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要求。

会计学是偏技术的学科,其学科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专业技能掌握与提升有着重要的联系。

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很熟练和熟练的比例只有35.95%(见表3)。

通过对学生的深度访谈得知,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由于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内容基本以书本知识为范围,这种应试教学导致学生平时上课不注重知识的掌握,仅为了应付考试。

被动接受知识,仅仅是掌握了知识的皮毛,自然不能达到熟练和灵活运用的程度。

(2)专业技能。

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多数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的实际能力。

在一项针对CPA专业方向毕业生的调查中,对会计教育提出意见汇总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建议即是: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占76.15%)。

招聘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会计学专业属于应用学科,一个合格的会计专业学生不仅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掌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技能,如会计核算和分析的方法。

对目前的会计专业技能的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见表4),被调查学生中有47.71%认为实验和实践课程设置对专业技能培养的作用非常大或者比较大。

这说明目前实验和实践课程设置在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3)通用技能。

从用人单位可雇佣能力调查可知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还看重学生就业之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大学时期培养。

对会计学学生通用技能的调查显示(见表5),学生自我感觉沟通能力很强和强的比例占29.41%,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至于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自我感觉一般的占到了绝大多数。

从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最为欠缺。

三、基于可雇佣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进策略(一)围绕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会计学人才培养计划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性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缺乏市场研究,课程开设缺少特色。

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相近,忽视了市场对不同人才需求的差异性。

偏离现实状况培养人才就会导致一方面社会需要的人才没有学校去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会计学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需求”的宗旨。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二)注重过程考核,夯实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可雇佣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上,而且要在学科概念、学科规律、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结构体系上,建立一个先进、科学、完整、统一、实用的知识体系,使前后贯通,首尾相容,产生新的强大功能。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科知识掌握不熟练的原因是过于强调期末的考核。

因此要夯实学科基础,必须改变目前的考核方式,从注重结果考核的方式转变成注重过程考核,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应仅仅局限于期末试卷的考核。

在期末考核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要突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的传统课程体系的瓶颈,逐步建立“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

为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支持教师去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锻炼,以提高教师自身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为本专业学生授课,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岗位能力结合的力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结合会计综合实验室,开设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并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参与广泛的实践模拟竞赛等。

进一步扩展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教学、研究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四)采取多种途径,提升学生通用技能应以课堂为载体,精简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另外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让雇主参与到大学课程的设置中来,构成有针对性的目标培养体系,如加入一些企业文化、所需专业技能等对口的学业课程,同时包含一些个人素质开发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

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和测评方式,使高校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相匹配,进而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使学生顺利找到相应对口、稳定的工作。

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并将科学研究和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校内外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开展系列开放性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创造有利条件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开展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校项目,多途径提升学生动手和适应能力。

利用全校性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文系安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会计实验课教学综合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编号:ASJY-2011-94)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2]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李跃军、叶才华:《试析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途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4]卫静芬:《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

[5]孙俊华、汪霞:《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分析视角、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