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特征

地球的运动特征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赤道最大, 约1768千米/小时 南北纬 60°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方向:西 东 (极点上空看 N--逆 S--顺)
地 球 的 自 转
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全球相同 线速度----赤道最大
极点为零 极点为零
昼夜更替 (晨线 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T1 T2
在E3位置 地球多转了角 才重新对准太阳 =59´
T1 T2
T1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为 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T2是地球自转 360º59´的时长 为24时
太阳日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参照物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23时56分4秒
24时
旋转角度 360º
360º59´
恒星
太阳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 线速度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 念 轴 心 方 向 自 转 地 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公 转 太 阳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周 期
恒星年 365天6时9分20秒 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为15°/小时 平均约1°/d 近日点(1月初经过大; 从赤道向两极逐 远日点(7月初经过) 渐减小 小,平均30km/s
全球相等,皆为15°/每小时 极点为零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所以极 点不自转
S
任一纬度
任一纬度的 旋转弧长 任一纬度的 旋转周长
赤道
赤道的旋 转弧长 赤道的旋转周长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地球的公转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2、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一周转过360°, 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2、地球公转速度
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形状,以 及日地距离变化有关
• 开普勒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相等,因而地球围绕地球的公转是不 等速的
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特征 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周期
1恒星日、1太阳日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极点为0,其余各地15°/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1恒星年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课堂练习
1、同学在8日角:66°34'
地轴与赤道夹角:90°
黄赤交角:23°26'
南北回归线 纬度
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太阳 始终直射什么位置?
黄道平面
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轴倾斜23°26´,黄赤交角多大?太阳直 射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
D
春分日
A
夏至日
地球公转示意图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2)左倾左冬
(3)右倾右冬
2、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所示节气分别是:
A
夏至日
D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A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转 2、方向:自西向东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61'/d 61'/d
线速度 30.3km /s
一月初 1.471亿km 近日点) (近日点)
七月初 (远日点) 远日点)
1.521亿 km
57'/d 57'/d
29.3km /s
项目
区别 定义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转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自西向东
太阳 自西向东
运动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1恒星日 恒星日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 除南北两极点为 外, 角速度处处相等 由赤道向两极变慢
1恒星年 恒星年 近日点快, 近日点快,远 日点慢
三、自转公转的关系
思考
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一、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 转。 2.方向:
自转方向
3.周期
太阳日 恒星日
角速度
4.速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速度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15 °/h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结论: 结论: (1)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到极点 )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为零;同一纬度 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 (2)角速度除南北极两极外,其余各地 )角速度除南北极两极外, 均相等 (3)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 (4)南北纬 度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 南北纬60度处 南北纬 度处, 一半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 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 方向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秋分
近日点 冬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 15˚/h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旋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角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快 线速度 远日点(7月初)最慢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黄道平面
北极星 地轴
A 夏至
6月22日
春分
D 3月21日 B 9月23日
秋分
C冬至
12月22日
夏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核心归纳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
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周 以太阳为参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期 照点
周期)
(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
角速度

15°/h(或1°/4min)
平均约1°/d 近日点快(1月 初)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 平均约 远日点慢(7月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方法 技巧
(1)日地距离法
如如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7月初应为

地球运动全部内容

地球运动全部内容

最北到达哪里?是什么节气?
在哪两条线之间移动? 最南到达哪里?是什么节气?
1.中国天气网讯
冷空气正加快入侵步伐,天气渐寒。
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已入秋,内蒙古、 黑龙江、青海等局地进入冬天,雪花飘飘, 而南方夏季还在负隅顽抗,与冷空气做最后 的斗争。
9月24日夜间,青海五道梁地区大雪纷飞,积雪深度 达4厘米。(摄影:盛兆海)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北温带
0
23.5
北 回 归 线 热 带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66.5
0
有太阳直 0 0 射现象
23.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2013-7-17
终年炎热
0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 极 圈 Leabharlann 寒带 0 90终年严寒73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球夜 夜 半 半 球
昼 半 球
S 思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并过球心
如何用太阳高度角表示昼夜情况?
太阳高度角(α):太阳光线和地平线夹角
α
α大于0,表示在什么半球? α小于0,表示在什么半球? α等于0,表示在什么线上?
2、时差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日落 18时
0时
子 夜
正 午

12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的 划分
N
N
N
达成共识:昼夜长短的变化实质是随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晨昏线的相对位置改变而造成。 具体分布规律:
A、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高一选择性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一选择性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一选择性必修二地理知识点1.高一选择性必修二地理知识点篇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2.高一选择性必修二地理知识点篇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和自转的运动。

它具有以下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地球每24小时内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白天太阳光照到地球的一部分,形成昼间;而夜晚地球背向太阳,无太阳光照射,形成夜间。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其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产生。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也会导致不同季节的气温和光线强度有所差异。

3.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即地球有一个倾斜轴。

这个倾斜轴的存在使得地球各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季节产生了差异。

当倾斜轴指向太阳的时候,一个半球将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这个半球将进入夏季;而当倾斜轴背向太阳时,另一个半球将进入冬季。

4.地理时间: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时间存在差异。

经度的增加以15度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平均相差1小时。

当我们从一个时区进入另一个时区时,需要调整我们的时间。

5.风和洋流:地球的运动使得风和洋流也产生。

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的倾斜导致了气压和温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引起气流和洋流的形成。

气流和洋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6.长期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周期是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这将导致长期气候变化。

地球的轨道变化和倾斜轴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变化,例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这些长期气候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之一总之,地球的运动是复杂而有规律的。

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的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产生,倾斜轴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独特气候和天气现象。

风和洋流的形成受地球运动的影响,而长期气候变化也是地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

这些特点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和多样性的行星。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不同纬度与赤道线速度大小成cos 余弦关系,如60°N 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最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最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针对训练:关于右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弧线ABC 是晨线B .弧线ABC 是昏线C .弧线AB 是晨线D .弧线BC 是晨线答案:C 解析:此题突破口在于根据经度大小的变化判断出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然后再根据自转法,判读晨昏线。

AB 为晨线,BC 为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针对训练: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下列有关晨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晨昏线上时刻相同B .晨昏线上日期相同C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相同D .晨昏线上区时相同答案:C★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 一般特点
运动 形式 自转 公转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绕转中心: 地轴 绕转中心: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方向: 自西向东,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一个恒星日, 周期:一个恒星日,23h56’4’’ 一个太阳日, 一个太阳日,24h 角速度:处处相同 15/h, 10/4’ 速度: 速度: 角速度:
北回 归线
赤道
A
B
赤道
D C
南回 归线
观察四地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夹角” 一轴两面三夹角” 一轴两面三夹角
“一轴”指地轴; 一轴”指地轴; 一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夹角”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三夹角” 交角为23 26′ 23°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 34′ 66°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90° 为90°。
自转的真 正周期
线速度: 赤道向两极递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纬60 赤道的 南北纬 0是赤道的一半 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
1、昼夜更替 周期: 1个太阳日 24h 周期: 有不同的地方时 2、不同 经度 有不同的地方时 地方时: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地方时: 经度每隔 0,地方时相差 小时, 小时,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经度每隔 0,地方时相差 分钟 东加西减 时区和区时: 每个时区跨经度15 , 时区和区时: 每个时区跨经度 0,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 东加西减 标准时间 日界线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复习必背)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复习必背)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 地球自转时, 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俯视图中,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赤道(1670km/h ), 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 也无线速度。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 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日常作息时间公转 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 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 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 角速度、线速度慢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公转→黄道(平)面(23°26′)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 热、寒带面积变大变小, 热、寒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大(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1.移动方向夏至日→冬至日向南移动冬至日→次年夏至日向北运动2.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 一年各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有两次2.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 无直射周期: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晨昏线: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 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B.特点: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 昼弧代表昼长, 夜弧代表夜长, 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昼夜等长。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

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疑难突破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剖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周期和运动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说明。

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学习时可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加深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雅典的区时=8时45分—1小时*(8—2)
=8时45分—1小时*6
=2时45分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国 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地 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行 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飞 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思路: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 区,北京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即纽约时间22 日16时,飞10小时后为23日凌晨2时,所以 能按时参加会议。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晨昏线
【多角度观察晨昏圈】:区别晨线、昏线
请找出晨线?
6:00
A 0º
B
0:00
C B

18:00
A 12:00
指出赤道上的子、午、晨、昏对应的四个时刻。
赤道 B
B1
晨 A1
23o26’S
线A
66o34’S S
N
C1

66o34’N
C线
23o26’N D1
D
【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由南回归线 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降 向南北两侧

降低
北半球昼 最短 昼夜平分 夜 最长
五、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针对训练】
6
22
ON OM
23°26′N,45°W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针对训练】
B D
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冬至日 ①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 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 加。即“同减异加”。

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它各点的角速
度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分10秒
365日6时9
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分10秒
365日6时9
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形式的比较:
运 旋转 动 中心 形 式
方向
自 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周期
一个恒 星日


太阳 自西向东 一个恒星 年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两极外,其他各 由赤道向两极递 点的角速度相同 减
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0,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6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12月22日,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3、四季
1、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 冬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长 白昼最短
, 太阳高度最高 的季节; ,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气候统计上: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1、12、1月为冬季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1
6、22 9、23
12、22
6.(2012· 长春检测)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 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市举行。下图为北极上空 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读材料和图回答。 (1)亚运会期间,地球在上图中的位置是c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 D.da之间
3、21 6、22
9、22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24时 (2)周期 太阳日: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15 ° /时(全球各地都相等,除两极之外) 角速度: (3)速度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12、22 9、22
12、22 3、21
6、22
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于10月22日 升空,11月8日进入绕月轨道。 11.“月船1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位于 D ①ab段 ②cd段 ③gh段 ④ef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昼夜交替与时差 1、判断几条线
晨昏线: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 顺着地球自传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昏线: 顺着地球自传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三、昼夜交替与时差 1、地方时 2、求时区与区时必记
①时区: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 ②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 的区时 ③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个小时 ④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⑤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 ⑥由东十二区跨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 移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运动方向,大 拇指指向为物体运动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3 第三节 第2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 第三节 第2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2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3)周期(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呈逆时针绕北极星转动,每小时转15°。

(3)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3.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4)周期⎩⎪⎨⎪⎧名称:恒星年时间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5)速度(1)近日点不同于冬至日,远日点不同于夏至日。

(2)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2)特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2)周期⎩⎪⎨⎪⎧名称:回归年时间长度:365日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的特点(1)“一轴”:指地轴。

(2)“两面”:指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和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

(3)“三不变”:指地球在运动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为23°26′;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变,即自西向东转动。

(4)“三个角度”: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90°。

(5)“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在变;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在变。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高一的学习需要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两极点角速度为0。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

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公转周期:1年,也称为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二)(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XX年-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人教版(三)一、东亚: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二、东南亚: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4)泰国:水稻;三、南亚: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四、中亚:1、小麦,棉花,畜产品;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五、西亚和北非: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 特点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
地轴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
附近 北极星
探究
为什么照片上的恒星会呈现 出这样的运动轨迹?
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 恒星相对于地球可看作是固定不动的,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着地球转动,结 果恒星看似在围绕北极星做圆弧形运动。
小பைடு நூலகம்
(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地 球 的 自 转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其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
公转方向:
N
从天北极俯视 :“逆时针”
N
S
S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 读图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半圆) 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 在半圆)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公转小结:
• 方向
(1)自西向东
• 周期
(1)一个恒星年 (2)365日6小时9分10秒
• 速度
(1)角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2)线速度: 近日点>远日点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 同
C.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地球自转小结:
• 方向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 周期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B.两者表示的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C.两者表示的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D.两者表示的是南北极点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
5. 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当地球位于Q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大西洋
B. 当地球位于P点时,山东半岛地区正处于一年中最热的时 期 C. 当地球位于Q点时,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D. 当地球位于P点时,青藏高原上达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E3
P
地球真正的周 期是1恒星日
E1
E2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多少?
角速度:
两极点为0
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 小时
线速度:
南北纬 60°处 , 为赤 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2.地球的公转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地球的公转方向如何?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少?
地球的自 转运动 一、地球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公
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年、回归年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黄赤交角:23°26′ 二、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
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
(2012·邯郸模拟)读图,回答第1题。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 纬23°26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 23°26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
直射南纬23°26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转形态,并
绘图! 从北极上空俯看地球自转 从南极上空俯看地球自转 逆 顺
时针。 时针。
周期 1恒星日
自转转过角度 3600 36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1太阳日
地球公转
据图探讨地球自转的速度规律 1、自转线速度: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 2、自转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包括那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读右图及阅 读课本P13、 图1.14,回 答下列有关 地球自转的 问题。 1、地球自转是绕 地轴 旋转 2、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3、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北极星 附近。
试用身边 的事物,模仿 地球自转,然 后设法探讨地 球从北极和南 极上空俯看的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疑点:为什么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 而在远日点附近时速度较慢?
释疑: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 附近,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根据开 普勒第二宇宙定律:行星的向径(行星与太阳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于是 可以推出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公转 速度慢。
1、自转线速度规律是: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自转角速度规律是: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都 相同,约150/小时 3、两极地区的角速度和 线速度特点是:
都为零
地球自转的角速 度除南北极点外, 地球上各点是相 等的,均是15度/ 小时,即1度/4分 钟。
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赤道最大,为 1670千米/小时, 然后,向半年(春分日至 秋分日)有186天,而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 分日)只有179天? 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公 转速度慢,地球在轨道上停留的时间长; 而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公转速 度快,地球在轨道上停留的时间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