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勘查测绘(填图)
2019年12月4日4时15分
§ 3 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勘察
(2)岩石的产出条件直接决定着含水层的类型(埋藏条件)。 块状产出的岩浆岩,地下水多呈脉带状分布;层状产出的岩石,通常有层
状含水层分布,才能构成承压水盆地(或斜地);结晶的岩石,常有风化裂 隙水分布。 (3)岩性常常决定着岩石的富水性(或含水性)。
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
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
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
依据。
提 交 成 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
绘报告等。
2019年12月4日4时15分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 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 动态变化规律; (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2019年12月4日4时15分
§ 3 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勘察
2.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松散岩石中,对地下水赋存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的孔隙性。因 此,要着重观测研究岩石组成的颗粒大小、排列及级配,其次是岩石的 结构与构造,再次是岩石的矿物与化学成分。
岩溶发育部位等; 地貌点: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各种地貌
分界线等; 水文地质点:布置在泉、井、钻孔、地表水体、地表水渗漏地
段等重要的水文地质点上。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是其他工作的基础。
水文地质测绘具有综合性质,与地质测绘同时进行,又称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在有较大或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地貌图时,可只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一)、测绘比例尺及工作量测绘比例尺,一般在规划阶段为1:5万~1:10万;初勘阶段为1:2.5万~1:5万;详勘阶段为1:5000~l:2.5万。
测绘观测路线,宜垂直岩层(岩体),构造线走向和沿地貌变化显著的方向布置。
水文地质观测点宜布置在具有控制性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点、地下水人工补给点和污染点、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水文地质观测点和路线长度按表12-7布置。
表1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测绘比例尺地质观测点数(个/km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个/km2)观测路线长度(km/km2)松散层地区基岩地区1:1000000.10~0.300.25~0.750.10~0.25 0.50~1.00 1:50000 0.30~0.60 0.75~2.000.30~0.601.00~2.50 1:25000 0.60~1.80 2.00~4.501.00~3.002.50~4.50 1:10000 1.80~3.604.50~9.003.00~8.004.50~7.00 1:5000 3.60~7.20 9.00~1800 8.00~20.005.00~8.00航空、卫星照片图像判释包括下列内容:第一、判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和新构造形迹,查明裸露或隐状的地质构造及其富水性;第二、划分地貌单元,确定其成因类型,形态及地下水分布的关系;第三、判明岩溶形态及地貌成因类型;第四、判明泉点、泉群、地下水溢出带和地表水渗失带的位置;第五、圈定古河道及相对富水地段;第六,圈定地表水体及其污染范围;第七、划分咸淡水界线。
测绘中利用同位素方法可查明地下水起源、形成、补给、水位、流向、流速、污染范围和途径。
(二)、测绘工作的内容水文地质测绘需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第四纪地质、自然地质现象、气象、水文、植被、人类活动、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水文地质勘查及勘查技术方法管理概述
水文地质勘查及勘查技术方法(手段)管理第一节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重要性及类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任务——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目的——各类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或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工作,复杂是因为地下水的流动性(水质水量随时空变化);重要是因为一是地下水是重要的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热能资源等),二是地下水严重影响各类工程活动,三是地下水活动可引发各类地质灾害。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特点分为三类: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即综合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某项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性宏观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区域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质形成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专门目的或某项生产建设而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其目的是某项生产建设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为进行地下水某些方面的科学研究需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其任务是:较详细地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所提出的生产问题,为工程建设项目或其他专门目的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依据。
如:供水水文地质调查范围,一般应包括水源地在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范围;矿床水文地质调查范围,应根据矿井在最大疏干深度条件下可能补给矿坑的补给范围;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范围,至少应包括地下水污染区和污染源分布区。
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监测: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地下水均衡:研究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工作布置参照《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地区性技术规范,工程地质测绘不采用平均布点的方法,主要对不良地质及重要工程构造物部位加密,次要部位、露头好、地质条件简单清晰地段观测点适当放稀。
(2)主要地质技术要求①工程地质测绘采用 1:2000 地形图作为底图,范围为路线轴线两侧 300 米。
并对隧道洞口作 1:500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为洞口先后摆布200m。
②各种填图误差应≤2mm,具有特殊意义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地面裂缝等可夸大表示。
③基岩应划分到岩性组、段,第四系划分至成因类型,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岩性综合体或者岩性类型。
地貌单元以台、谷、洼地、陡崖等微地貌为主要研究对象。
④考虑到该项目勘察比例尺较小,路线较长,观测点密,重复内容较多的特点,在具体调查时用专门性地质卡片或者表格填写。
(3)主要调查内容①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对边坡应查明岩层层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以及组合关系与形势。
②查明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成因、规模及影响范围。
③查明土的类型、成因、地层年代、结构特征、物质成份、粒径大小、密实程度等。
④调查冲沟汇水面积和发育状况,如各部位切割深度、纵坡、横断面类型、沟壁稳定坡度、坡高、溯源侵蚀状况。
⑤除采集普通气象资料外,还应调查最大降雨连续时间、强度、浮现年份。
⑥查明沿线井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地下水的类型、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⑦对煤线和煤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访问和实地调查,详细查明须家河组含煤地层各煤层(线)厚度、煤质、瓦斯含量、地下水及煤层顶底板特征。
⑧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滑坡、泥石流、陡崖下的危岩的分布、规模、特征。
评价其稳定性与危害性。
提出可行的工程管理方案。
⑨对场地岩溶发育进行调查,查明岩溶发育形态、特征、规模,评价其危害性。
⑩对线位通过区河流的水位、洪水位、流速、流量、汇水区域资料进行采集和调查,特别重视隧道洞身以上的冲沟和溪沟的调查。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一、引言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是水资源勘查、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准确的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对于水文地质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仪器设备的准备1. 确保所需测量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同时检查仪器设备的校准情况;2. 根据观测工作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配套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
三、现场勘测前的准备1. 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并分析现场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观测点位;2. 现场前,做好必要的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地形、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基本信息,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测量仪器设备的安放位置和布设方式。
四、现场操作流程1. 携带所需仪器设备到观测点,根据测量方案进行布设;2. 针对每个观测参数,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准确安装和调试;3. 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校准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4. 完成校准后,进行数据采集的设置和调整,确保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5. 针对不同的观测参数,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6. 完成数据采集后,及时复核所采集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7. 按照任务要求,及时处理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同时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五、现场操作注意事项1. 在进行现场观测操作时,应确保安全第一,注意个人防护,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2.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4. 在观测过程中,注意记录实际情况和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5. 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更改观测参数和操作方法;6. 在观测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数据整理、筛选和计算等;2. 对初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得出相关水文地质参数;3.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4. 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完整版)水文地质勘察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
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
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
(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
(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3)外业作业(4)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特点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特点一、基岩山区在一般情况下,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形、地貌是影响地下水补、排关系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基岩山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应注意调查工作区内各类地质体的岩性结构特征,主要构造类型和性质和其应力场的展布,地质剖面上的地层组合和与岩体接触关系。
因为,含水层或充水带,隔水层或阻水带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地下水循环和富集条件,都是与上述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
在丘陵或山区,要在大范围内着重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利从宏观上认识构造类型组合和应力场分布对区域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富集所起的作用,并找出总的控制性规律。
在局部范围内,应详细调查各种不同性质的断裂带、地层接触带和侵入体接触带,搞清它们在岩性结构、破碎、充填、规模大小、产状形态、展布延伸、充水空间等方面,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有哪些影响。
特别要注意张性、张扭性的断裂带和接触带本身的充水性。
对压性压扭性的断裂带尖灭端附近及两侧的低序次裂隙发育处,压性断层的转折端附近,同体系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接处,不同体系构造的截接部位,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和反射弧附近以及各种扭动构造突出部位的应力消失带附近,都是地下水富集条件较好的部位,应结合补给来源和地貌条件,查明局部地段地下水的运移富集规律。
(一)层状碎屑岩山区主要含水层位多是孔隙裂隙发育的硬脆性岩层,并以层间隙、裂隙水的形式出现。
在本区应重点调查地层组合中的岩层和岩性变化情况,特别要注意软、硬岩层的变化,结构的迥然差异,断层穿切和岩脉侵入的部位,对形成阻水带或脉状富水带的可能性。
同时,也要观察褶皱构造形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以便分析和确定形成自流盆地或自流斜地的条件。
应进一步查清褶皱构造不同部位及张应力集中分布地段的节理裂隙的富水条件和富水程度。
尤其要注意构造的交叉处和密集带附近。
还应注意胶结物和碎屑物中易溶和可溶成分的多少及其与地下水分布与富集的关系。
(二)块状结晶岩山区在各类结晶岩(包括侵入岩、变质岩、混合岩、熔岩等)出露区,风化裂隙水具有普遍的意义。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需要充分了解测绘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特征。
这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测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技术。
水文地质测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剖面测绘等。
根据测绘的具体目的和测绘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测绘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测绘规范和标准。
这包括测绘设备的校准、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测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只有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对测绘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对测绘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测绘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特征,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绘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绘结果,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
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
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
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
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
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
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
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1、野外埠质填图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历久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和水文地质现象等。
1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3)对于具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表示于图上。
4)用手持GPS、地质罗盘、量角器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交会法、方位距离法、地形地物法等将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
2水文地质测绘
①构造岩或充填的岩脉透水性差,使两盘含 水层无水力联系;
②断层断距大,使两盘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在水文地质测绘中要仔细观察断层(断层面、构造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二、地貌调查
1、地貌调查的任务
A-基座阶地;B-内置阶地;C-上叠阶地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二、地貌调查
1、地貌调查的任务
A-阶地类型;B-断层确定;C-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二、地貌调查
(1)褶皱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3)裂隙调查。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1)褶皱构造调查 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应着重查明褶皱的性质、规模及在
平面和剖面上的展布特征,以及与地形的组合关系; 查明主要含水层在褶皱构造中的部位,断层、裂隙发
育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富集的控制作用,为地下水系统边界 的圈定和富水地段确定提供依据。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一、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 容,其目的是查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地质条件,地质 调查主要包括:
1、地层岩性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位置及 其与暗河之间的联系;暗河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暗河的补给来源、 补给范围、补给量、补给方式及其与地表水的转化关系;暗河入口处的高程、流 量及其变化;暗河水系与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表
工
程
类
型
孔隙充水为主的矿床
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
项
目
量
简单
中等
复杂
简单
中等
复杂
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
普查、详查 勘探
1︰50000~1︰10000 1︰10000~1︰2000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孔占地 质孔的比例(%)
普查、详查 勘探
10~20
30~40
底板间接进水的矿床
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场特征,直接底板的岩性、厚度及其 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 整性的破坏程度,分析论证可能产生的底鼓,突水的地段。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应结合矿区具体条件,针对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从区域着眼,立足矿区、把矿 区和区域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作为统 一系统进行研究。应重视水文地质测绘和钻孔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等基础工作,配合地 面物探或井中物探,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当规模 的抽水试验,运用多种勘探手段,加强综合分 析研究,从而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 充水因素。
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3.2 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时间:2006-11-02 来源:作者:3.2.1 地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
2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3 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3.2.2 地层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2 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
3 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3.2.3 地质构造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
2 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
3 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
4 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和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
3.2.4 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
2 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
3 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
3.2.5 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2 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
3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3.2.6 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
2 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3 河床或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
最新1:25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要求汇总
1:25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要求8.3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并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用以判断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区域规划和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8.3.1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8.3.1.1基本查明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与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次、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破碎情况及其变化、水位、富水性、水的化学成份,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与地表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8.3.1.2基本查明泉的类型、流量、水化学成分、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初步确定其实际价值与开发前景。
8.3.1.3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动态的一般规律。
8.3.1.4调查地貌、自然地理、地层构造等,分析含水层、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富水性、分布和埋藏条件、边界条件等水文地质特征。
8.3.1.5研究区域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及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做出初步评价。
8.3.1.6掌握区内现有地下水供水或排水设施的工作情况和开采前后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基本查明区内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污染、咸水入侵等)、成因及演化趋势。
8.3.2水文地质测绘的一般要求8.3.2.1测绘工作的基础、比例尺要求1、新一轮1:2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全国基本完成首轮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工作应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了区内已有各类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
2、工作底图应采用1:10万或1:2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几图幅同时开展工作时,必须事先进行充分协商,采用相同的投影系统,以免接图发生困难。
8.3.2.2水文地质测绘基本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精度与技术要求、工作量定额。
水文地质测绘之泉水文地质调查介绍课件
02
地形测量:通过测量 地表形态、高程、坡 度等信息,为地质填
图提供基础数据。
03
地质填图:根据地形 测量数据,绘制地质 图,包括地层、构造、
矿产等要素。
04
遥感解译:利用遥感 技术,对地表进行遥 感影像分析,提取地
质信息。
05
地质测绘技术在泉水 文地质调查中,主要 用于地下水赋存条件、 地下水动态变化等方
启示:泉水文地质 调查对于水资源管 理、环境保护和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需要加强调查 和研究。
案例应用与推广
案例应用:泉水文地质调查在工程勘察、水资源评价、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 用
推广方式: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广泉水文地质调查 技术
推广效果:提高泉水文地质调查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为相关领域的发 展提供技术支持
06
案例六:内蒙 古呼伦贝尔泉 水文地质调查
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一:某地泉水 文地质调查,发现 地下水资源丰富,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 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二:某地泉水 文地质调查,发现 地下水资源匮乏, 为当地水资源管理 提供了重要依据。
案例三:某地泉水 文地质调查,发现 地下水资源污染严 重,为当地环境保 护提供了警示。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 表、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 示,以便于理解和交流。
泉水文地质调查案例
典型案例介绍
01
案例一:北京 玉泉山泉水文
地质调查
02案例二:云南 大理洱来自水文地质调查03
案例三:四川 九寨沟泉水文
地质调查
04
案例四:新疆 天山泉水文地
质调查
05
案例五:西藏 纳木错泉水文
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测绘简述
水文地质测绘简述摘要:水文地质测绘是整个水文地质调査工作的开始。
其成果质量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
本文简述了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任务、测绘方法、测绘内容。
关键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整个水文地质调査工作的开始。
其成果质量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是:通过对调査区内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地质构造、地下水露头和地表水状况的观察分析,了解岩性、构造、地貌以及水文、气象与地下水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主要含水层的位置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的关系。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是:(1)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
(2)确定各时代地层岩石的含水性质,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3)查明工作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的一般特征。
(4)根据含水层的分布状况,初步判明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地下水资源概况。
(5)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径流条件、含水层之间初步阐明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就是水文地质填图,分为几个步骤:确定控制性剖面、路线测绘及水文地质编图。
进入工作区开始填图之前,应从工作区有代表性和控制性的典型剖面開始工作,这样就可以在填图之前,就某些基本问题统一认识和工作方法,确定重点调查的目标。
控制性剖面的研究方法,在基岩裸露的山区,可以通过实测露头来完成。
在第四纪冲积物发育地区,根据已有钻孔、水井及物探资料来解决。
路线测绘是水文地质测绘成图的重要阶段,路线测绘方法的实质就是在工作区范围内布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线,由这些观测线控制测绘范围,并填绘此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平面图。
编图是水文地质测绘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叫地质测绘的内业整理,是体现测绘成果的重要阶段,因而非常重要,一般都在现场进行,以便在需要补充或修正时进行实地调査,本阶段应编绘的主要图件有:(1)地质图。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记录地表及地下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露头、泉点分布、土壤性质等地质水文现象,来研究地下水形成、分布、补给、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工作。
基本工作方法包括:①地形地貌测绘,描绘河流、沟谷、坡度等;②地质点测绘,记录岩石类型、地质构造信息;③地下水出露点调查,测量泉水流量、水质,确定潜水位;④利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资料补充测绘;⑤综合分析,制作水文地质图件,揭示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系统特征。
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与操作流程
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与操作流程概述:水文地质测绘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察方法,可以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一、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水文地质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水文测量和地下测量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地面测量是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基础,主要通过地面勘测仪器和测量方法获取地质地形数据。
2. 水文测量是指对地下水位、水体流动速度、水量等参数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水井、水位计、水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
3. 地下测量是通过地下勘测仪器和测量方法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探地雷达、重力仪器、电磁法等手段进行。
二、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操作流程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勘测准备、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四个步骤。
1. 勘测准备: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勘测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绘区域范围、分析地质地貌特征、评估测量风险等。
2. 测量操作:根据勘测准备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地面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GPS等设备,水文测量可以使用水位计、流量计等设备,地下测量可以使用探地雷达、电磁法等设备。
3.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整理。
包括数据的清洗、校正、配准等工作。
可以使用GIS软件、地质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水文地质的相关参数和结论。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数据,可以得出地下水位变化、水体流动趋势等结果。
三、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案例水文地质测绘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以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1. 水资源调查:通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地下水勘察:通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层分布等信息,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
任务一水文地质测绘四、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观测点布置一、观测路线、观测点观测路线:野外调查组拟(或实际)行走的路线观测点:野外调查组行走过程中拟(或实际)驻足仔细观测、描述、记录,并按规定的颜色、符号标注到底图上的点。
(二)布置野外观测路线、观测点1、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野外调查路线)以最少的工作量揭露最多的内容。
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路线,并尽可能地穿越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暗河出口等)和人工露头(井、孔等)以及关键性的水文地质段。
观测路线的布置方法有三种:穿越法: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貌单元、含水层走向的方向布置观测路线。
该方法在小比例尺测绘时多用。
追索法:沿着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貌单元界线、不良地质周界等进行追索。
该方法能详细地查明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的分布但工作量较大,主要用大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
综合法(又称均匀布点法、全面勘查法):1)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布置观测线。
在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段采用穿越法,对重要地质构造、含水带、不良地质现象采用追索法,详细查明其分布特征。
(2)等间距均匀布点形成测绘网,在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的平原地区,基岩露头少,进行面状控制。
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观测路线上的观测记录、上图的点(地质体和水文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等)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有:地质点、地貌点、水文地质点地质点:应布置在地层界线、断裂带、褶皱变化剧烈部位、裂隙岩溶发育部位和各种接触带。
(又分为岩性点、构造点)地貌点:应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地貌分界线点以及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点。
水文地质点:应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主要含水层和含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水文地质界线上;反映地下水存在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已有取水、排水工程。
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精度(比例尺),必须满足相应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不同普查勘探阶段的任务和要求
• (一)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 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 地区,应充分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资料,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 性的补充调查,如打钻应进行钻孔简易水 文地质观测,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 (二)、详查阶段: • 1.任务: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作一 般了解,根据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条件,初步划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探类型, 为初步勘探阶段确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量提 供依据。 • 2.要求: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进行钻孔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收集生产矿井、老窑(窿)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选择代表性的泉、井、 钻孔、生产矿井进行流量、水位、水温、排水量 的动态观测,采取水样作水质分析。初步了解矿 区主要含水层 (或含水体,下同)和隔水层的岩性、 分布、厚度、产状、水位、水质、泉水流量和地 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普查勘探
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第一节 勘探类型划分 第二节 勘探程度要求 第三节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作量 第四节 勘察技术要求 第三章 岩芯描述与地层分层(岩芯编录) 第一节 岩芯描述 第二节 地层分层 第四章 矿区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节 勘探类型划分 第二节 勘探程度要求 第三节 勘探技术要求 第四节 矿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五章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地质调查 第二节 矿区环境地质评价 第六章 钻孔野外资料整理与提交 第一节 资料整理 第二节 资料提交 第七章 报告编写提纲及附图附表
• 2.裂隙充水矿床 • 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的 控制,一般不均一,风化裂隙带和构造破 碎带的富水性一般较强。 • 此类矿床应着重查明裂隙性质、规模、 充填情况、发育程度、分布规律、风化裂 隙带的发育深度和分化程度、构造破碎带 的分布情况等。
• 3.岩溶充水矿床 • 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受岩性、岩溶的发 育程度和补给条件等的控制,富水性一般 较强,且不均一。此类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复杂者居多,矿坑涌水量一般较大。抽、 排水往往会产生地面塌陷。
• 二、勘探工程量 • 1、各类型充水矿床勘探所需的基本工程量应结合矿区的 具体情况确定,以满足相应的勘探程度要求为原则。 • 2、抽水试验和动态观测孔的数量应控制矿区主要充水含 水层的基本工程量,次要充水含水层及构造破碎带必须根 据矿区的具体条件增加相应的工程量。 • 3、矿区附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资料可利用 时,可适当减少抽水试验或其他工作量。 • 4、各类型的充水矿床在不同勘探阶段一般所需要的基本 工作量见表2-l和表2-2的规定。 • 5、表中所列详细勘探阶段的工作量,是指在详细普查和 初步勘探阶段工作量的基础上• • • • • 一、一般要求 1、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排关系,主要进水通道及其渗透性。 2、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 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着重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 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3、详细查明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 胶结程度、分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 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防治水的建议。 4、详细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 其动态变化、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鸡淹没范围。详细查明地表水对 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并分析论证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议。 5、矿层与含(隔)水层多层相间的矿床,应详细查明开采矿层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 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和隔水性,断裂发育程度、导水性 以及沟通各含水层的情况,分析采矿对隔水层的可能破坏情况。当深部有强含水层时, 应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从底部获得补给的途径和部位。 6、调查老窿的分布范围、深度、积水和塌陷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估算积水量,提 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建议。
• 第二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 1.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 位以下,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 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但地形条件有 利于自然排水。 • 2.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 地表水体或虽有地表水体但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中等, 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构 造破碎带不沟通地表水体及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 杂。
第一章 总 则
一、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矿产普查勘探工作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经济合理 开发和矿山生产的安全。 •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一般应与矿产普查勘探各阶 段的地质工作相适应。应以较少的工作量获取较好的经济 效果,在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地质勘探工程取全、取准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当利用地质勘探工程不能满足所需要 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时,应布置专门工程。 • 对矿床工业价值已经初步肯定,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 大水矿床(预测的矿坑正常涌水量在每秒一立方米以上), 在转入详细勘探阶段前,应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进行专门 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并对矿坑涌 水量预测作出初步评价,为矿床能否转入详勘并进行经济 合理的开发提供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 一、根据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 将充水矿床划分为三类: • 第一类 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 孔隙充水矿床; • 第二类 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 裂隙充水矿床; • 第三类 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 岩溶充水矿床。本类矿床又划分为三个亚类; • 第一亚类 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 第二亚类 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 第三亚类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四、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
• 按类(或亚类)—充水方式—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程度命名。例如: • 集宁玫瑰营子煤田:属于裂隙含水层充水 为主、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的矿床,即第二类第三型。 • 维拉斯托矿区:属于裂隙含水层充水主、 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即第二类第一型。
•
二、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 1.孔隙充水矿床 • 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受岩性控制,一般较均一,往往受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直接补给,矿坑涌水量主要受降水和 地表水补给量的直接控制。 • 此类矿床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 厚度、结构、粒度、滚圆度,分选性、胶结程度、富水性、 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沙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水层 之间、含水层与隔水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与地表 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评价流沙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 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详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 查明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二、目的任务
• 1、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 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 向,以及排供结合、综合利用的建议。 • 2、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 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 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 3、评价矿区的环境地质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提出防止矿坑水对 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和境影响的意见。
• (三)、勘探阶段 • 1.任务: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矿床充水 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水的防治意见和排供结 合、综合利用、防止对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及环境影响的 建议,指出供水水源方向,预测因矿坑排水可能产生的地 面塌陷范围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对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 性、坑道顶、底板稳固性及其它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 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采取工作地质防治措施的 建议。确定矿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为矿山开 采设计提供依据。 • 2.要求:进一步补充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的内 容,进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 地下水连通试验,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生产矿井及 老窑(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查明矿床充水主要含水 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裂隙或岩溶的 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程度以及水位、水质、富水性、 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 水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主要隔水层的岩性、厚度、 稳定性及隔水程度。 • 根据需要布置工程地质剖面和专门工程地质钻孔,系统 采取岩(土)样,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观测。
三、不同充水方式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 1、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 性、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边界、补给途径和 地段;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地表水、导水断裂 的关系。当直接充水含水层裸露时,还应查明地表汇水面 积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强度。 • 2、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顶板隔水层或 弱透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及其稳定性、岩石的物理力 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裂隙发育情况、受断裂构造破坏程度, 研究和估算导水断裂带高度,分析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 进入矿坑的地段。 • 3、地板间接进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场 特征,直接地板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 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整性的破坏程度, 分析论证可能产生底鼓、突水的地段。
•
四、勘查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 能影响的范围。 • 五、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 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 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附近水源地和 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