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整合 人民版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从政愿望强烈。 3.两次变法的措施(强国之术)
-1-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 有,允许土地买卖。 经济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政治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 行“分异”令。 4.影响:秦国崛起
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 所起的相同作用。 答案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 制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 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考点三 克服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5-
导读
史料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可躲开北方强敌柔然族的威胁,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 史料二 神瑞二年(415 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下诏)听民就 丰,行者十五六。 ——《魏书·食货志》
史料三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导读 史料表明自然灾害频繁、京城粮食供应困难,也是迁都洛阳的原因之一。 史料四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 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 殷阜。 ” 导读 史料表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练史料 史料 (2012·山东高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 ——《洛阳伽蓝记》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第2讲 古代与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

2.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点一 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发展——梭伦改革1.背景4.评价1.图解梭伦改革2.多角度认识梭伦改革的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3.梭伦改革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的举措(1)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小农经济,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高低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利。

(3)创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4)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讲史料史料一 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雅典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导读 史料表明贵族对平民大肆剥削压榨,平民政治上无平等参政权,经济上丧失土地,债务沉重,贫富分化,内战危机严重。

史料二 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

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他们反对贵族用高利贷和地租盘剥农民,推行债务奴隶制,因为这会造成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萎缩、国内市场狭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工商业奴隶主随着本身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长也迫切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 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 改革热情高。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1)政治上:实 (1)甲午战败, 行提倡官民上 民族危机加 戊 戌 1898 变 法 年 书言事等措施。 深。(2)民族资 (2)经济上:鼓 本主义初步发 励发展农工商 展,资产阶级 业,改革财政。 力量壮大。 (3)文化上:改 (3)康梁大力对 革科举制, 废除 维新思想进行 八股取士。 传播 (4)军事上:裁 汰旧军 是一次爱国 运动,也是 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开 创了新的时 代风气、社 会舆论和思 想观念
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 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 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 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考向例析·考力提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 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 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俄国农奴制改革; (4)明治维新; (5)戊戌变法。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1.复杂性: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 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 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 2.精神品质:在重大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 在改革中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值得 后人学习。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附解析)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附解析)

2016年图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二者描绘明显不一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D 项正确。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解读•比较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和灌溉工具•翻车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变化,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变•宋代科举制度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过关检测课件 人民版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过关检测课件 人民版
D.17世纪的荷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根据 “独占 „„商业
往来 ”“海运业„„ 胜过任何别的国家 ” 可知此国海上运 输业发达,荷兰在 17 世纪被称为 “ 海上马车夫 ” , D 项为 正确选项。 A、B项都与“共和国”这一限定词不符, C项则不是靠“工场手工业”崛起,都予以排除。 答案 D
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没有美洲贡献的 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 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
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
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 斯密则是
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
经济秩序。所谓“新的经济秩序”在当时指的是( A.重商主义 C.国家垄断 B.自由放任 D.殖民扩张 )
为最佳答案;
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故不正确;
C项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不正确;
1
2
3
4
5
6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3-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 年) 史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 年) 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 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 (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天皇权力 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 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国家相同政体间的差异。第(1)问主要内容要严格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总 结,注意同类信息的合并和语言的简练,权力的差异要从大小上进行比较;第(2)问评析要从 日本体制的特点和对外政策的影响入手。 考点二 戊戌变法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维新前 政治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 封建身份制度,武士享有特权 工场手工业发展 土地封建领主所有 武士是职业军人 西方文化已传入 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锁国状态 维新后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废藩置县” 加强 中央集权,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土地 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摆脱民族危机, 成为亚洲强国, 走上对外扩 张道路
经济 军事 文化 对外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过关检测课件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过关检测课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据材料三,分析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各是怎样提出的?
答案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提出了
广义相对论,二者统称为相对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
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的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此三 人都和量子论密切相关。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与此无关,B
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 „„” 杨振宁
所赞扬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C.普朗克
B.瓦特
D.爱因斯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宏伟宇宙”,揭示宏观宇宙
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D

最新【步步高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最新【步步高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深化探究
探究点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 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 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 主义上去。” 思考 (1)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材料二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 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 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2)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答案 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易混易错
新经济政策不是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 提下,允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 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名师指津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 种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 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
(2)消极影响 ①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_斯__大__林__ 模式 ”。
归纳比较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的,资本主义国家 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教案 人民版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教案 人民版
[思维导图]工业革命的影响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5.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答案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1.(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
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
2.相同点
(1)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
(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3)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4)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讲史料
史料一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过关检测课件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过关检测课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的标志为罗斯福新
政的实施,A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政府机能必须扩大”的主张使得二战后资本 主义国家普遍干预经济,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发展,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
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即新经济政策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
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项正确;
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渡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考点排查+考向例析+考题预测+原创设计+13年真题

5.“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 和创新。这一模式在苏联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 × )
点拨 错在“一直发挥积极作用”。 6.1922年苏联成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建成。1936年苏联新
宪法的颁布,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
(1)扩大农场和 农庄的生产自 主权,提高农 产品价格 (2)放松对个人 副业的限制 扩大企业的经 重发展重工 业,特别是军 事工业
(1)提出“加 速发展战 略”,并把 重点放在重 工业上 (2)改革陷入 困境后,把 改革的重点 转向政治体 制改革
企业生产自主权 营自主权,注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积 极 评 价
2.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 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 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 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 但成效都不大。 戈尔巴 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把改革的 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赫鲁晓夫的改 革取得一定 成效 (1)没有突破原
收到一定的 成效 没有突破原有 经济体制的框 架,后期趋于 保守,改革陷 入停滞
经济持续 下滑,国 内局势失 控,最终 导致了苏 联的解体
消 有的经济体制 极.苏联解体 (1)过程: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松 散的邦联。②“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质 变。③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 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深蒂固。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错误方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③外部原因:西 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第20讲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 人民版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第20讲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 人民版
1519~ 1522年
考点一
达· 伽马
葡萄牙人 ______等 麦哲伦
主干梳理
欧洲通往印度 的新航路 葡萄牙王室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
平洋、印度洋,返回欧
洲的环球航行
深化探究
西班牙王室
高考调研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图示图解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①导致“
商业革命 ”,市场的扩大有力地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3)由“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
程”可知作者从现代化史观出发,看到了新航路开辟对社
会转型的影响。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练史料
史料
新航路的开辟
(2014· 广东高考,节选)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 15世
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
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世界 4.影 市场 响 联系
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
积累的进程;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 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引起了“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 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之路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 世界 历史。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教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2讲(人民版)

(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教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2讲(人民版)

专题概览第22讲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要求]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 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 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 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 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 业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 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 社会稳定。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关检测课件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关检测课件

13
14
解析
根据“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矣”和“民归之”可知,这是主张实行仁政。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
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
视其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是法家思想。
A项是道家思想;
B项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
C项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
D项是墨家思想。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孟子的思想,如 “ 仁政 ” 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者的立场与利 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排除A、C、D三项。 孟子的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思想把人民放在第 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故B项正确。 答案 B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步步高高考历史(岳麓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整合(共2

步步高高考历史(岳麓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整合(共2
岳麓版
必修Ⅱ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整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旨在向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直接过渡 社会主义经济 新经济政策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体制的建立 斯大林经济体制取消商品生产,超越生产力水平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 苏联经济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军事工业))对传统体制局部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否定旧的体制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加剧社会危机 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例 1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的多样性 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 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 法。”后来他又说:“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 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 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为此,列宁在 农业方面制定的正确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C.建立集体农庄
命题解题
同 实质
方式 不 同 点 侧重点 作用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工业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遏 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 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发 展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干预 农业 使苏俄 (联)的经济生产恢复到战 前的水平,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政治经济出现危机 相同点 (2)国家都对经济进行干预或调节;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 的长处 (3)缓解了危机,巩固了政权 启示 “市场”和“政府”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不是 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横向链接 中外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西方模式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 道路 农业政策 经济体制 私有制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大农场 体制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成份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 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整合 人民版

新(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整合 人民版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整合人民版专题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③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2)影响因素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因素。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个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

(2)建立“福利国家”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

③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①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整合人民版专题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③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2)影响因素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因素。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个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

(2)建立“福利国家”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

③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①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新经济”的出现①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②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③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中外关联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

它可以做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去得出答案,亦可做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一下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一、排错法: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或者,有的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明显和题干规定的要求相异,甚至毫无关系,做此类题我们需要准确理解题干要求,通过仔细甄别,把这些相异、相左的选项排除掉。

例1(2014·福建高考)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材料“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工程振兴局采用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选A项;材料这些做法不属于“金融手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排除C项;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是想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控制市场,排除D项。

二、排正法: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逆向型选择题。

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例2(2011·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图一图二图三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案 B解析从图三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二“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一“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选项A、C、D三项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故排除。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而不是上涨,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

三、关键词排除法:关键词一是指题干中确定的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这个范围也就是关键词,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肢;二是选项中带有绝对化的词语(如全部、根本、彻底、都等),带有这些关键词所表述的选项往往不正确,可基本排除;三是选项中带有完成时态的词语(如实现了、完成了、摆脱了、达到了等),在选择带有这些关键词所表述的选项时要慎重,如与事实不符可直接排除。

例3(2011·安徽高考)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答案 D解析通过图表内容可以看出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虽有所下降,但在世界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故D项正确。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A项错;英国在二战后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项错;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苏联关系不大,C项错。

说明以上三种排除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类选择题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排除法的有效性,提高排除的准确率,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针对性训练1.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审题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大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佬”通过“斯穆特——霍利法案”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巴黎《每日新闻报》的社论是对美国贸易保护的警告,说明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A项错误,当时执政的是胡佛,C项说法错误,D 项法国争夺国际市场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A、C、D三个选项。

答案 B2.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表是美国某一时期的失业率走势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B.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C.财政紧缩政策导致新政期间失业率波动D.战争成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审题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失业率与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关系:失业率越高经济发展的情况越不好,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加大投资,减少失业、扩大市场、缓和社会矛盾。

据图分析,1929~1933年失业率上升,其原因是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

答案 B3.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 )①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②实行“福利国家”政策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知识经济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审题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同时建立“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①②符合题意。

第三产业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而出现的;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二者都不属于采取罗斯福新政的“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排除③④。

故选C项。

答案 C4.下面关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的表格能够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B.随着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经济增速下降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与美国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停滞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使经济不断滑坡审题表格中的时间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A、D两项首先排除,B项不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情况,正确答案选C。

表格实际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在于为了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