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桃花林美景?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 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气氛, 也为下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桃花源的美好意境 ① 自然环境优美 ② 社会安定和平 ③ 百姓生活和乐
(三) 离开桃花源,探本心
学习任务:当我们徜徉在桃花源中流连忘返时,我听到这样一种 观点: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小 组探究考证,考证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存在,证据何在?
示例1:不存在,证据:(课文中句子)既然桃花源不存在,陶公为何 虚构这样一个社会?作者当时所处的东晋社会现实是士族、地主 把持朝政,社会黑暗。作者抑郁不得志,辞官归隐,于是创造了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时 代局限,是不能实现的。
处处志之( 名词做动词,做记号
)
未果,寻病终( 名词做动词,实现
)
3.详略得当,主题鲜明
本文开头、结尾写得极其简略,中间写得 详细具体,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写 此文的目的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因而仅用 寥寥数语便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和结果,而对进 入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写得 极为详细。
主旨: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
个没有
,没有
,人人
,彼
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 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 候,“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 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 何奇幻的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 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 肯定,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 便更加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预习检查 读一读
yì
邑人
bīn
jiàn
间隔
yí
yǎn
shè
tiáo
俨然 屋舍 黄发垂髫
qiān mò huò
缤纷 怡然自乐 阡陌 豁然开朗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合作探究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 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候, “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 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何奇幻的 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的经 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肯定, 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便更加增 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并怡然自乐。
整体感知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 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 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 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 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 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 孩都安闲快乐。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共69页)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jì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huò )
阡陌(qiānmò )
··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jùn yì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有晋 壮诗 志人 ,。 博名 学潜 能, 文字 ,元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陶公祠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繁多交杂的样子 奇怪,以为异 穷尽,走到头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69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共38页)
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 阡陌,田间小路。 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
相听到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指老人和小孩
高兴的样子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3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指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 绝的地方
兼词,这里相当于“于 之”,即“从这里”。
隔绝,不 通音讯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3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3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3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人”) 便要还家(“要”的后面省略宾语“渔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人)
倒装句
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3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桃 花源记 》优秀P PT课件 (共3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不要说, 更不必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向(桃花源中人) 详细地说出。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环节二:悟读课文,剖析作者意图。 1.结合背景,了解社会。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3.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以渔人进 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 源”。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诵读,进一步理解桃 花源奇异之处,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 个美好的地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源 — 进入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
见渔人,乃大惊( 连词,于是,就 )
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居然 )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问所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省略句: ①林尽水源[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 水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新鲜 落花。一说, 美好 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惊异,诧异。这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
里是对……感到诧异。 的尽头。穷,尽。 ①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 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 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 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 子的尽头。
环节二:悟读课文,剖析作者意图。 1.结合背景,了解社会。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3.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以渔人进 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 源”。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诵读,进一步理解桃 花源奇异之处,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 个美好的地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源 — 进入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
见渔人,乃大惊( 连词,于是,就 )
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居然 )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问所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省略句: ①林尽水源[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 水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新鲜 落花。一说, 美好 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惊异,诧异。这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
里是对……感到诧异。 的尽头。穷,尽。 ①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 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 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 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 子的尽头。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课件(共31张ppt)
2、词语小结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 “请” ,“邀请” 。
(2)古今异义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对…感到惊异”
尽
隐隐约约
舍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仅仅、只 又,再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全,都
指老人和小孩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一词多义
忘路之远近 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之 具答之
代词,他们。
处处志之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桑竹之属 代词,这。
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寻
寻病终
副词,随即、不久。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遂与外人间隔 遂 遂迷,不复得路
副词,于是,就。 副词,终于,竟。
归园田居·其一 【 魏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25张PPT).ppt
➢课堂总结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行文线索,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风俗淳朴,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表现了作者 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 生活的不满。
世外桃源: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于是,就非常
详细
那里的人看见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同“邀”,邀 摆设
听说
都 打听消息
请(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桃花源真是一个绝( )之境啊,
那里
。
绝(美)之境 ,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自然环境优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绝(静)之境 ,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宁静、和平、安定
绝(乐)之境 ,那里“往来种作”“黄发垂 ——生活自给自足,
髫,怡然自乐”
幸福快乐
绝(善)之境 ,那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淳朴、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选项D中的“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述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过,末段写真实的 历史人物刘子骥规往未果,印证了当时关于桃花源的传闻是真实可信的。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分析
他主动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寻求 这种平凡朴实的农耕生活,这就是他 的生活目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
陶渊明的"天真"
阡陌 交 通, 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 往来 种作, 男 女 衣着,悉 如外 人。
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 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 垂髫, 并怡然 自乐。 老人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
乃 大 惊,问所从来,
具 答 之。
(村人)看见渔人,(他们)于是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②便舍船,从口入 (句前省主语“渔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 (句前省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 (应为“问之所从来”,省宾语)
⑤便要还家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宾语)
梳理文章线索 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并再寻桃花源
课文结构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 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 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 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明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庐
山
“
桃
花
源
”
湖
南
桃
源
县
“
桃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花
源
”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 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无人问津( jīn ) 间隔( jiàn ) 诣太守( yì ) 刘子骥( jì ) 阡陌交通( qiān mò )
33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蓝色字。 (1)缘溪行( 沿着 ) (2)欲穷其林( 走完 ) (3)并怡然自乐( 愉快 ) (4)咸来问讯( 都 )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 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一犬坐于前。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惧其不已也。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源内之美
2.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 ,这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吗?有人说:“最美的 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 自足的农耕生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 “垂髫”,古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 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髫”, 这种修辞叫借代,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 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 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 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 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无人问津( jīn ) 间隔( jiàn ) 诣太守( yì ) 刘子骥( jì ) 阡陌交通( qiān mò )
33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蓝色字。 (1)缘溪行( 沿着 ) (2)欲穷其林( 走完 ) (3)并怡然自乐( 愉快 ) (4)咸来问讯( 都 )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 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一犬坐于前。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惧其不已也。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源内之美
2.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 ,这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吗?有人说:“最美的 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 自足的农耕生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 “垂髫”,古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 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髫”, 这种修辞叫借代,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 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 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 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 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整俨齐的然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属。形 然容 变由 得狭 开窄 阔幽 敞暗 亮突 。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 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 之类。
情景 并怡然自乐。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全,都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不通音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 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 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 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遇到,碰见。 溪水的两岸
新鲜美好 繁多的样子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花。一说, 初开的花。
对见到的景
尽
象感到惊异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 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 事,高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 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里突然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 晋伟大诗人。后人称其为 “靖节先生”或“五柳先 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 ,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 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 然。代表作有诗《归田园 居》《饮酒》,散文《归 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 序》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大约写于421年,那时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他不满黑暗的政治 现实,又理解平民百姓的理想追求,所以写下 了《桃花源诗并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舍:放弃,离开。 阡陌:田间小路。
豁:开阔。
交通:交错相通。
开朗:开阔,明亮。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桃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桃源人 为什么“皆叹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避...乱"(厌恶战争)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 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桃花源以外的社会状况(即作者所处 的时代)与桃花源有何不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 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 为林:。动词,作为。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缘:顺着,沿着。 异:对……感到诧异。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长 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 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 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纷。
(风景幽美、奇美)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或地方 ?风景优美、人人劳动、安居乐业、宁静安 乐的理想社会。
5、桃花源的人们 见到渔人有何反 应?桃源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 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大惊(与世隔绝已久)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 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 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 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记”往往通过记 人、叙事、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读准字音
豁(huò)然 俨(yǎn)然 怡(yí)然 阡(qiān)陌(mò) 落英缤(bīn)纷 平旷(kuàng) 垂髫(tiáo) 邑(yì)人 间(jiàn)隔 便要(yāo)还家 语(yù)云 及 郡(jùn)下 诣(yì)太守 遣(qiǎn)人随其往 刘子骥(jì)
平旷:平坦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 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 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 得开阔敞亮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具:“俱”,详尽。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鸡犬相闻:能互相听到鸡狗叫声,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怡然自乐:喜悦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感知探究课文内容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每段写了渔人 与桃花源有关的什么故事内容?
(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 访问 (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
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静安乐的世 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 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意愿,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 不满。
而今的中国,与东晋时代相比,已 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 有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 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 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刻苦努 力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今天的我 们应该敢于幻想,敢于行动,勇于 直面现实,而不能消极避世。同学 们,让我们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 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 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 来来往往,耕作劳动,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 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全都高高兴兴, 安闲快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人道也。”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 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 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 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后, 向村里人告辞。这里的人告诉(渔人)道:“(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要:“邀”,邀请。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还:返回。
延:邀请。
妻子:妻子和儿女。语:告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就有人邀请渔 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再 见!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忽朗。逢”(迷路时碰巧遇到,很偶然
)
(曲折、幽深、隐蔽)
2、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扶果:,沿寻着病,顺终着。。后遂无规问:津计者划。。
向:从前的,先前的 果:实现。 志。:做标记,做记号。 寻:不久。
诣:拜访。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
志:标记,记号。求,探求”的意思津,渡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 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 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 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里突然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 晋伟大诗人。后人称其为 “靖节先生”或“五柳先 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 ,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 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 然。代表作有诗《归田园 居》《饮酒》,散文《归 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 序》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大约写于421年,那时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他不满黑暗的政治 现实,又理解平民百姓的理想追求,所以写下 了《桃花源诗并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舍:放弃,离开。 阡陌:田间小路。
豁:开阔。
交通:交错相通。
开朗:开阔,明亮。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桃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桃源人 为什么“皆叹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避...乱"(厌恶战争)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 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桃花源以外的社会状况(即作者所处 的时代)与桃花源有何不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 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 为林:。动词,作为。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缘:顺着,沿着。 异:对……感到诧异。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长 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 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 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纷。
(风景幽美、奇美)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或地方 ?风景优美、人人劳动、安居乐业、宁静安 乐的理想社会。
5、桃花源的人们 见到渔人有何反 应?桃源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 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大惊(与世隔绝已久)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 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 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 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记”往往通过记 人、叙事、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读准字音
豁(huò)然 俨(yǎn)然 怡(yí)然 阡(qiān)陌(mò) 落英缤(bīn)纷 平旷(kuàng) 垂髫(tiáo) 邑(yì)人 间(jiàn)隔 便要(yāo)还家 语(yù)云 及 郡(jùn)下 诣(yì)太守 遣(qiǎn)人随其往 刘子骥(jì)
平旷:平坦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 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 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 得开阔敞亮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具:“俱”,详尽。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鸡犬相闻:能互相听到鸡狗叫声,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怡然自乐:喜悦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感知探究课文内容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每段写了渔人 与桃花源有关的什么故事内容?
(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 访问 (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
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静安乐的世 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 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意愿,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 不满。
而今的中国,与东晋时代相比,已 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 有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 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 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刻苦努 力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今天的我 们应该敢于幻想,敢于行动,勇于 直面现实,而不能消极避世。同学 们,让我们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 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 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 来来往往,耕作劳动,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 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全都高高兴兴, 安闲快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人道也。”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 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 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 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后, 向村里人告辞。这里的人告诉(渔人)道:“(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要:“邀”,邀请。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还:返回。
延:邀请。
妻子:妻子和儿女。语:告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就有人邀请渔 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再 见!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忽朗。逢”(迷路时碰巧遇到,很偶然
)
(曲折、幽深、隐蔽)
2、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扶果:,沿寻着病,顺终着。。后遂无规问:津计者划。。
向:从前的,先前的 果:实现。 志。:做标记,做记号。 寻:不久。
诣:拜访。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
志:标记,记号。求,探求”的意思津,渡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 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 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 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