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会考中考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是: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的运动器官是鳍。
4、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产生前进的动力。
靠胸鳍、腹鳍和背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5、将一滴墨水滴在鱼口的前方,墨汁会从鳃盖后缘流出。
说明水流经鳃时会进行气体交换,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6、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有:①鳃丝多而且细,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②鳃丝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所以,生活中判断已经死亡的鱼是否新鲜的方法为看鳃的颜色是否鲜红。
7、鱼类的共同特征是:①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②用鳃呼吸③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水生动物除鱼类外还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
腔肠动物常见的有海葵、海蛰和珊瑚虫,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乌贼(墨鱼)、章鱼、鲍鱼、鱿鱼、河蚌,其特点是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甲壳动物常见的有水蚤、虾类和蟹类,其特点是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9、陆生动物适应复杂陆地环境的结构特点:①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②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③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④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10、区分蚯蚓前后端的依据为环带靠近前端。
11、蚯蚓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上运动快,因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12、观察蚯蚓的实验中注意: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保证进行正常呼吸。
因为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1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14、自然界中的恒温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
15、兔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①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②有发达的盲肠.。
肉食性动物还多了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16、哺乳动物共同特征是:①体表被毛②胎生、哺乳。
17、空中飞行的动物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18、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
①从外形看: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②从骨骼看:长骨中空,充满气体,胸骨发达。
③从肌肉看: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④从摄食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供飞行使用;直肠很短,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
⑤从血液循环看: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每分钟的心搏次数多,并且心脏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输送氧气的能力。
⑥从呼吸看:有发达的气囊,能进行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19、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是昆虫。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0、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能更好适应陆地生活。
21、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①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②体表有外骨骼③足和触角分节。
21. 常见两栖动物有青蛙和蟾蜍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变态发育②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③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2、哺乳动物的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来完成。
其中,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23、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24、观察课本P29关节模式图,识记下列内容
25、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26、.骨骼肌包括中间的部分叫肌腹,两端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属于结缔组织),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至少固着在两块骨上。
27、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人体内骨骼肌受的刺激是神经传来的,因此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身体的这部分就可能瘫痪并可能导致
肌肉萎缩。
28、.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所以不能快速运动。
29、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这说明骨骼肌起到动力作用,骨起起杠杆作用,关节起起支点作用。
30、.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当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当提重物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由以上事例说明: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间的协作。
3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的目的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意义是:先天性行为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生存的基础;学习行为使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后代。
3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大象、鹿等。
34、.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①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35、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群体内部的信息交流
36、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被称为动物的“语言”。
比如黑长尾猴靠声音传递信息,蚂蚁主要靠气味传递信息。
37、.蛾蝶类昆虫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向空气中释放性外激素。
38、生物之间由于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1、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又从生物体内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42、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作用的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即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3、生物防治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生物防治的优点
是成本低、无污染。
44、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生物作“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
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动物的乳房产生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
45、仿生是指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仪器设备。
46、仿生的例子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人脑与电脑等。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47、菌落的概念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清除杂菌、排除干扰。
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
50、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
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菌,像乳酸菌。
51、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实验验证了食品变质并不是因为食品能产生菌而是因为来自空气中的菌。
他还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52、细菌的形态特点:个体十分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结构特点: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
细菌的生理特点:①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②由于其体内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为异养。
③细菌会形成休眠体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所以我们平时的杀菌应该以杀死芽孢为原则。
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形成芽孢
53、⑴常见真菌:单细胞个体有酵母菌,多细胞的有霉菌,还有蘑菇等。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
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
(3)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根瘤菌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5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酿造甜酒时将容器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的环境产生酒精,在有氧的环境中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酒精。
所以发酵时尽量不要打开盖。
(2)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疾病防治:有些真菌可以产生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能治疗细菌性疾病。
胰岛素的生产是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
转基因大肠杆菌是生物反应器,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利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繁殖速度快。
(4)环境保护: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因为在没有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56、生物分类主要的依据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57、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58、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同一种动物冠以不同类群名称的原因: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表明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
59、植物分两类(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分两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分三类(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分两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为(网状脉)。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苔藓植物(有假根和茎叶),藻类植物(无茎叶和根)。
60、生物可以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
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如果增加亚门,应处于门和纲之间。
61、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62、种是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种
6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4、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育种和改良作物品种有重要意义。
6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6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68、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天然基因库,是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