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文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慢性腹泻

合集下载

从“脾、肝、肾”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体会

从“脾、肝、肾”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体会

2.2 病例二
患者张希, 男, 40 岁, 2010 年01 月18 日初诊。 患者反复腹泻6 年余, 外院查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患 者 大 便 溏 烂 偶 有 粘 液 每 日4-5 次, 常发生于 清晨, 泻前腹痛, 每于食用面食、 生冷或饮酒后加重, 伴腹胀、 纳呆、 神疲乏力、 腰膝酸冷。 面色萎黄, 舌质暗淡、 边有齿痕、 苔白腻脉沉弱。 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兼夹食滞。 治以健脾温 肾消导化滞。 处方: 党参15g, 茯苓15g, 制附子先煎5g, 肉豆蔻 5g, 槟 榔5g, 干 姜10g, 陈 皮10g, 补 骨 脂10g, 甘 草10g, 薏苡仁 30g。 水煎服每日剂早晚分服。 服药7 天后复诊, 腹胀、 纳呆、 腰 膝酸冷症状明显减轻, 食欲改善, 腹泻次数减少, 大便仍不成 形。 予原方去槟榔、 肉豆蔻加黄芪20g, 广木香后下10g 以加强 益气升阳行气运脾。 连服10 剂后大便恢复正常, 再守方服7 剂 以巩固疗效并嘱加强饮食起居调养。 随访2 年未见复发。 治肝: 疏肝解郁, 调和肝脾, 肝脾两脏在生理上相辅相成。 肝主疏泄条达全身各脏腑的气机, 只有肝气畅达, 脾才能很好 地发挥其运化水谷精微和升清降浊的功能。 脾气健运, 气血生 化有源, 肝血充沛, 肝脏得阴血以柔润, 肝气才能得以条达。 肝 脾在生理上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其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久病 忧思抑郁, 肝失疏泄; 或脾土虚弱, 皆导致木横乘土, 令脾胃运 化失常, 水谷清气下趋大肠而为泻。 肝郁脾虚、 肝脾不和, 是慢 性泄泻久病不愈的另一重要因素。 对于有情志不遂、 胁腹胀闷 或痛, 肠鸣腹痛, 脉细弦等表现的患者可根据痛泻要方化栽, 在健脾等治疗基础上, 加用柴胡、 白芍、 香附、 防风等, 疏肝理 气, 调和肝脾, 且柴胡还有升阳之功, 多可收到良好疗效。

从健脾补肾和解泄浊论治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

从健脾补肾和解泄浊论治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

第 29 卷第 2 期
闭癃。关格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中医病名, 证 治汇补 说 : 既关且格, 必小便不通 , 旦夕之间 , 陡增 呕恶 , 此因浊邪壅塞三焦 , 正气不得升降, 所以关应 下而小便闭, 格应上而呕吐, 阴阳闭绝, 一日即死, 最 为危候。这些描述与慢性肾衰竭晚期出现的尿闭、 呕吐症状相似。究其病机, 与 浊邪壅塞三焦, 正气 不得升降 密切相关。 1. 3 痰湿 、 瘀血 、 浊毒与慢性肾衰竭 1. 3. 1 痰湿 湿邪贯穿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肾为痰 之本, 且肾生痰 , 多虚痰。 景岳全书 痰饮 认为虚 痰 其来也渐, 其去也迟。 肾病中痰 , 临床可见素体 肥胖 , 面黄目暗 , 眩晕呕恶 , 病程较长, 或其人素盛今 瘦。实验室检查可出现高脂血症、 氮质血症、 尿毒症 等实验室指标的异常, 肾脏病理可见有肾脏增生硬 化、 纤维化等表现。 1. 3. 2 瘀血 慢性肾衰竭的各个阶段 , 均可出现瘀 血证。从症状及体征看, 患者面色多见晦滞, 舌质淡 而色暗, 或有瘀点、 瘀斑。从微观辨证说 , 肾小球硬 化及间质纤维化 , 以及存在的高凝状态及微血栓形 成, 均与中医的瘀血有关。慢性肾衰竭瘀血的形成 有因虚致瘀和因实致瘀两个方面。脾肾虚损是本虚 的最为关键。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 肾通过所藏元气 影响其他脏腑从而作用于气血。脾肾亏损, 脏腑功 能不足, 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必停 留而为瘀 ( 医林改错 ) 。再者, 慢性肾衰竭多存在 着阴血不足, 阴血互存, 相互滋生, 阴血不足, 血脉不 充, 血行不畅而致血瘀。且阴虚则火旺 , 血液受灼变 黏稠 , 血行不利而成瘀。邪实致瘀 , 主要与水湿、 痰 浊、 湿浊密切相关。血与水本不相离 , 水湿内停, 气 机受阻, 血液不能正常运行, 而形成血瘀。痰浊属水 湿之稠 黏者, 更易阻 滞气血运行 , 形成血瘀 [ 3] 。湿 浊,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 脘闷纳差、 昏昏欲睡等症 状, 足见其对气机影响至重至深, 自然影响到血液的 正常运行。研究发现临床上所谓的湿浊之证, 与慢 性肾衰竭时机体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如肌酐、 尿素氮 以及中分子物质的蓄积程度有关 , 实验证明血液中 的这些 中分子 物质的 增高 , 与 其血浆 黏度 呈正 相 关

“三部六病”专题:刘老论泄泻治法

“三部六病”专题:刘老论泄泻治法

“三部六病”专题:刘老论泄泻治法刘绍武(1907-2004),山西省襄垣县人,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山西省'四大名医'之一,行医八十余年,一生致深入研究《伤寒论》等古典医论,旁触诸医百家,临证善用经方,师古不泥于古,继承又善创新。

刘老业医60年,所论泄泻,颇有己见。

其认为本病病因不一,证候各异,新久有别,治法自不同,可以少阳、太阴、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分之。

一少阳泄泻主证:腹痛泄泻,泻下臭秽,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或有寒热,舌尖红赤,苔黄而腻,脉滑数或濡数。

或兼见呕恶,或泻利如注,或虽泻而不爽。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腹痛甚者加生白芍30克;恶心呕吐者加陈皮、藿香各15克;便稀甚者加苍术15克,广木香5克;后重不爽者加大黄3~5克。

按:夏秋之交,湿热极易伤人而发病。

泻下而见心烦口渴,舌红溲赤,肛门灼热等一派热象,故证属少阳,邪热通里,而为溏泻。

而泻由里作、又为湿盛,舌苔腻便泄,即是其证。

故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

热泻湿除,其泻自止。

此证常见腹痛,加入芍药,合甘草即为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

此证初起,常有发热恶寒之表证,有葛根之辛凉,足以发表。

若但热不寒,则为少阳正证,方之清热,治已足矣。

湿性秽浊,故常兼恶心呕吐,可合入陈皮、藿香各五钱,以辟秽化浊。

大便稀甚,甚则如注,为邪湿亦较盛,兼有太阴,可加入太阴之主药苍术,略加木香以温化湿邪。

若大便不爽,下重后坠者,为实热壅滞,证兼阳明,稍加阳明主药大黄以导滞。

证虽兼夹有别,而其辨证的重点在少阳,有兼证则兼治即可。

若外兼表邪,里有结滞,为三阳合证,葛根芩连汤加芍药大黄,外解表邪,内清里热,里下实热,乃为三阳合治。

二太阴泄泻主证:泻下溏薄,甚或如注,腹满时痛,小溲清泄,口和不渴,苔白脉弦。

方药:苍术干姜汤。

苍术、干姜、茯苓、甘草。

若见脉象弦细,无力气怯者,予理中汤:党参、干姜、苍术、甘草;若兼表证,身痛骨楚者,予桂枝人参汤:桂枝、党参、苍术、干姜、甘草;若兼见小便不利者,予五苓散:桂枝、苍术、猪苓、茯苓、泽泻。

治慢性腹泻从肝、脾、肾入手调肝运脾法

治慢性腹泻从肝、脾、肾入手调肝运脾法

治慢性腹泻从肝、脾、肾入手调肝运脾法·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慢性腹泻亦不乏见。

治疗从脾入手是正治,但常涉及肝、肾二脏,临床以脾虚湿盛、肝脾不调、脾肾两虚最为常见。

当然,虚中夹实、寒热互结、气湿交阻,或痰、瘀,或食积者,当相应治之。

·对于久泻不止、缠绵难愈、脾虚湿盛者,应在健脾渗湿的同时,酌加柴胡、升麻、煨葛根、防风等升脾胃清阳之气的药物,祛风、胜湿、止泻,不可犯“降之又降”之戒。

赵荣莱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临床工作50余年,在脾胃病诊断、治疗方面,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见解。

现将其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简介如下。

从肝、脾、肾入手慢性腹泻指病程至少在4周以上,常在6~8周,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为主,轻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重者则大便溏薄稀软,甚至水样便,日数次、十数次不等,有时大便带有脓血、黏液。

另外还可伴有肝脾肿大、肛周脓肿和瘘管、发热、贫血、消瘦等症状。

常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等:肠道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肿瘤如大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等;小肠吸收不良;动力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这些疾病均可出现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虽多,但究其源,乃各种病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损伤脾胃,脾胃虚弱乃其根本,正如李杲所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伤而生也”。

慢性腹泻属于中医“泄泻”“久泻”范畴。

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

脾虚与湿盛,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赵荣莱提出“慢性腹泻包括现代医学以及中医学的一系列病症,如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慢性腹泻亦不乏见。

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体会

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体会

74 0 3 20甘肃张掖市临泽县 中医院
壳 1g 8 。3剂 , 煎服 , 水 2次/E, t 3天后来
诊, 效果 明显 , 又以此方服 7剂 , 排便基 本 正常 , 为巩 固疗 效 , 便 服 用 , 为其 开具 方 又 1 4天用量 , 末 冲 服 , 次 约 5 g 3次/ 研 每 0, 日, 年后随访 , 泻症状 未复发 , 1 腹 取得 满
意疗效。
讨 论
关键词 真人 养脏 汤 慢 性腹 泻 虚寒
泻痢 临床 体 会
隐, 喜温喜按 , 畏寒肢冷 , 舌淡 , 脉迟弱者 。 李 中梓在《 医宗必 读 ・ 泄泻》 : 泄泻 I 云 “ q 久, 幽门道滑 , 投温 补 , 克奏功 , 行 虽 未 须
涩 剂 , 谓 滑 者 涩 之 是 也 。 方 选 用 真 人 此 ” 养脏汤 。
性炎症 改变 。西 医诊断 : 慢性结肠炎 。多 处求治效果不佳 , 故来我院就诊 。诊断为
泄 泻 , 属 久 泄 久 痢 , 肾虚 寒 。治 以 涩 证 脾
参考文献
1 张介宾 . 景岳全 书 [ . M] 上海 : 上海科 技 出
版 社 .9 94 7 15 :1 .
痢, 当温肾固脾 , 胃为后天之本 , 脾 脾虚 日 久 , 伤及 阳, 气 必致 脾 肾阳气 俱虚 。肾 中
阳气不足 , 则命 门火衰 ; 阴气极盛 之时, 则 令人洞泻不止 。症见泄泻 E久 , l 大便状如
2 李中梓 . 医宗必 读 [ . M] 上海 : 上海科 技 出
版 社 ,9 72 2 15 :8 .
肠 固脱 , 温补脾 肾。处 方 : 人参 1g 当归 0,
3 周 仲英 , 师 , 中医 内科 学 . 金 等. 北京 : 国 中 中医药出版社 ,0 3 20 .

自拟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自拟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每E t 3次 。
1 . 3 . 2 治疗组 : 予 自拟 方治疗 。药用 : 补 骨脂 、 肉豆蔻 、 益
智仁 、 炒 白术 、 云茯 苓 、 焦 山楂 、 焦神 曲、 煨草果 、 炒 防风 、 五 味子 、 煨诃子各 1 0 g , 肉桂 、 炙甘草各 5 g , 炮姜 8 g , 吴茱萸 、
山 西 中医
2 0 1 4年 1 O月第 3 0卷第 l 0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O c t . 2 0 1 4 V o 1 . 3 0 N o . 1 0
・ 3 5・
自拟 方 治疗脾 肾 阳虚 型 慢 性 腹 泻疗 效 观 察
张希栋
黄连各 3 g , 炒党参 l 5 g , 炒苍 术 2 0 g , 六月雪 、 生地榆 3 0 g 。
随证 加 减 。每 E t 1剂 , 水煎少量频 服。
1 . 1 脾 肾阳虚型腹泻辨证要 点 : 参 照《 中医病证 诊 断疗效 标 准》 中脾气 亏虚 、 肾 阳亏虚 的辨 证要 点确 定 。① 晨 起泄 泻 或大便稀溏 , 完 谷不 化 , 饮食 稍 有不 慎 即便次 增 多。② 常伴脘 腹疼痛 , 腹 胀肠 鸣 , 神疲 乏 力 , 畏 寒喜 暖 。③ 舌 淡 、
2 结 果
两 组 疗 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注: 1 ) 与对 照组 比较 ( 采用 R i d i t 分析), u= 2 . 8 8 2 2, 尸= 0 . 0 0 6 1 。
3 讨 论
减而成 。方 中以补骨脂温 补命 门 ; 肉桂 、 炮 姜温 肾暖脾 , 壮
苔白, 脉细或沉细 。 1 . 2 一般资料 : 符合 上述标准的该病患者 1 2 0例。采用抽 签 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 3例 , 男4 2例 , 女3 1 例; 年龄 1 8— 7 8岁 , 平均 4 3 . 9岁 ; 病 程 8周 ~1 O年 , 平均 2 . 5年 。 对 照组 4 7例 , 男2 8例 , 女1 9例 ; 年龄 l 5~6 5岁 , 平均 3 8 . 8 岁; 病程 8周 ~8年 , 平均 2 . 2年 ; 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

慢性腹泻论文中医治法论文:慢性腹泻的中医治法

慢性腹泻论文中医治法论文:慢性腹泻的中医治法

慢性腹泻论文中医治法论文:慢性腹泻的中医治法【摘要】慢性腹泻病程较长,虚实夹杂,寒热交织,瘟状反复,治疗颇为棘手。

此文从温壮阳气,匆泥实象,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或二仙汤增损;清化湿浊、当知升清,方用清震汤合藿香正气散加减;健运脾土、更宜疏导,方用健睥丸或资生丸化裁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附案例加以论证。

【关键词】慢性腹泻中医治法慢性腹泻又名慢性泄泻,一般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便质稀软不成形,每日3次以上,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

本病多由急性腹泻延误转变而来,也有直接表现为持续便多者,或饮食不慎,或感冒受邪,或情志波动,一有诱因,腹泻遂作。

从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看,可分为久泻(大便长期溏软)、久痢(便中夹有粘冻或血丝)、痛泻(腹痛即泻,泻后痛止)、五更泄(凌晨则泄)等。

腹泻为患,不外虚实两端,虚则脾胃虚弱,肾阳不足;实则湿热蕴结.食滞伤中。

然慢性腹泻毕竟病程长久,虚实夹杂,寒热交织,症状反复,病情缠绵,治疗颇为棘手。

作者结合案例就施治处方的细微之处探述如下:1温壮阳气,匆泥实象对于慢性腹泻的病机认识,前人有“久泻无火”之说,临床所见,确有不少久泻患者的根本病理变化是阳气虚衰,其中尤以脾阳虚弱和肾阳不足最为多见,或以脾虚为主,或以肾亏为显,多数情况是上述两种病理改变并存,造成脾肾阳虚。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之化生精微需要肾阳温煦,肾中精气亦需要脾气充养,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互为因果。

有的患者因房劳不节,或高年体衰,或他病既久,直接表现为肾阳不足,釜底无薪.火不暖土,不能温煦脾阳,而下利清谷。

更多的患者是久泻脾虚,寒从中生,阴寒下沉,伤及肾阳。

而肾为胃关,司开台,主前阴后阴,若肾阳足,命火式微,肠失温养,关门不固,则泄泻不止。

病久必虚,泄泻为患,起病先多感受外邪,湿热交阻,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用药苦寒清利,太过则阻遏阳气;泄泻初期或发作之时,服用抗生素粪在所难免药毒败胃,易致阳气虚弱,阴寒内盛,而脾肾阳虚,气化失权,内生湿浊,甚则郁久化热,泄泻以成笔者临证体会,有的久泻患者舌苷表现为厚腻或薄黄并非一定是湿浊或湿热实证,即使湿象明显,也是内生之邪.因虚生湿,其根本病机是阳气虚弱。

从肾论治慢性腹泻

从肾论治慢性腹泻
根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有 以 下几 点 :
11 “ 五茁 之 伤 , 必 及 肾。 对 于 长 期 不 愈之 慢 性 鹿 穷 ”
膂 , 由于其基础 病因未除而损脾 伤肾或伤 肾损脾之 腺
外 , 自身 病 程 就 已 导 致 肾 阳 的 亏 虚— — 泻 不 止 伤 其
者 + 砂仁 6 , 附 子 1g 久 泻 愦 明 伴 唇 干 、 热 、 加 g香 5; 身 颧 红 心 烦 者 + 葛 根 2g 元参 2 g伴 鹿 胀 、 加 0、 0; 纳整 者 , 莱 加 菔 子 1g麦 芽 2g伴 湿热 腹 痛 下 坠者 , 5, 0{ 加黄 芩 1g 川 5, 楝 子 1g肝 气 不 舒 , 胁 胀 阿 . 膂 随 情 绪 渡 动 复 发 2; 胸 腹 鼓 加 重 者 , 柴 胡 1g 郁 金 1g 湿 重 , 自腻 ,末满 , 加 2+ 5; 苔 且 食 油 腻 肥 甘 鹿 膂复 发或 加 重 者 , 加苍 术 lg藿 香 lg 5, s; 溃 疡 性 结肠 炎 , 制 乳 香 1g地 榆 炭 1g 血 蝎 ( 冲) 加 0, 5, 丹 2 ; 核 性 肠 病 , 百 部 3 g 自蔓 1g 井 酌 配 西 药 抗 g结 加 0, 5,
五 更 泄 痢 、 沉 细 者 , 肘 子 9 , 纸 1 g 强 韫 肾暖 脉 加 故 5增 脾之力 ; 老体衰 , 年 中气 下 陷者 , 加黄 苠 2 , 麻 1g 升 0; 久 泄 不 止 , 滑 不 固 者 , 诃 子 1g 肉 蔻 l g 腹 痛甚 肠 加 0, 5;
{为事瘸的病 事在 肾, 肾两 虚是其基 本 病机。 L 脾
门 火 衰 , 不 生 土 . 浊 内生 而膂 。 火 湿
13 “ . 虚者 朴 其母 , 肾 气 为 一 身 阴 阳之 根 , 脾 肾 且 故

从肝脾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从肝脾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 本 病尤其 强 调综 合 治疗 和 个 体 化 治疗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并注 重对 患者 的心 理疏 导作用 。
验 案 举 隅
患 者某 , 女性 , 3 9岁 。2 0 1 4年 3月 1 2日初诊 。主 诉: 反复 腹 痛 腹 泻 3年 。就诊 于某 三 甲 医 院行 大 便 常 规, 血 常规检 查均 未 见 明显 异 常 。电子 结 肠 镜 示 : 未 见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然 肾 为 胃关 , 开 窍 于二 阴 , 所 以 二 便 之
西 医诊 断 : 肠 易激 综 合 征 ( 腹泻型) 。予 自拟 调 肠 汤加
味 。方药 : 炒 白术 3 0 g , 白芍 1 5 g , 陈皮 1 5 g , 柴胡 1 2 g ,
防风 1 0 g , 炒升麻 1 0 g , 补 骨脂 6 g , 丹参 1 2 g , 郁 金 1 2 g 。5 剂, 日1 剂, 水 煎 早 晚 温 服 。3月 1 8 日二 诊 : 患
肠 黏 膜 损 害 。诊 断 为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予 黛 力 新 口服 , 效
腹泻 型肠 易激综 合 征 , 可 归 于 中医学“ 泄泻” “ 腹痛 ”
等范 畴 。本 病 病 位 在 肠 腑 , 但 与肝、 脾、 肾三 脏 密 切 相 关 。肝气疏 泄失 常 , 致 使 脾 胃运 化 失 健 , 大 肠 传 导 失 司
为常见 。西 医治疗本 病 主要是 积极 寻找 病 因 , 并 去除促 发 因素 , 教 育患 者养 成 良好 的生 活 习惯 , 对 于 腹 泻 或便 秘 的患者 给予对 症治 疗 , 并结 合心 理和 行为疗 法 。
病 因 病 机
五 味子 等 ; ④ 脾 肾 阴虚 : 加牡蛎、 墨旱莲、 泽泻 、 五味子 ; 久泄 不 止者 , 加罂 粟壳 、 乌梅 、 石榴 皮 、 芡实 等 固涩大 肠 。

刘太医养生宝典整理

刘太医养生宝典整理

劉太醫養生寶典整理一、本書大體內容二、各類湯之做法:1.開胃湯:生仙楂果4兩、廣木香2兩為一劑,為一天之飲量,頻飲之。

*功效:1.誘發饑餓感。

(即是胃氣,是新陳代謝的開關)2.促進組織壞死吸收(中醫稱氣化、西醫稱吸收)氣化在饑餓下進行,想氣化,必須挨餓不吃東西,故斷食有助氣化,有益體內壞死產物的吸收,但是斷食一日以上,易生膽汁滯留而結石。

不吃宵夜,有助氣化。

氣化與饑餓感成正比。

饑餓感能活化吞噬細胞(非特異性免疫力)來吞死細胞,且吞噬細胞只吃壞死細胞,不吃正常細胞,因此必須讓癌細胞壞死,才能氣化,消滅癌塊。

*目的:1.增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2.增強自己吃自己的功能(體內壞死產物的吸收)*此湯連喝三個月後仍沒有饑餓感,表示胃氣已絕、無生機,病情已無法治療。

*若出現胃強脾弱,吃半流食克服。

*藥性分析及品質:廣木香:為行氣開胃藥,可刺激下視丘興奮,提振食欲,藥效平穩而持久。

易發霉而苦寒傷胃,不要買到發霉的。

生仙楂果:如能在水果店買到新鮮的最好,在中藥店買時,不要買經人工加熱的乾燥的乾果,因為這樣的處理會破壞此果的有效成份。

此果酸強,不要用鐵鍋熬,以防造成鐵中毒。

2.魚湯選新鮮有鱗河魚一斤。

(不忌殺生者,活魚最好,鯉魚、本島鯽魚)水2公升3.肉湯牛、羊、豬、雞皆可做湯,其中以牛肉為最上等,帶肌腱之瘦肉只取瘦肉半斤。

水2公升*瘦豬肉、雞、鴨:含大量脂肪。

*羊、狗、鵝、鴿、麻雀:屬於發物,吃多久吃會上火。

*大骨湯:湯都是骨髓油質,不能喝,易致動脈硬化。

4.牛蹄筋湯:有角蛋白,可控制癌塊範圍。

產量少,留給癌患者用,一般保養用豬蹄即可。

牛蹄筋半公斤水2公升5.肉皮凍:有角蛋白,有滋陰功效。

牛皮或豬皮皆可,一斤。

水2公升6.豬肝湯、牛肝湯、血豆腐湯:含鐵蛋白,補鐵質主要來源半斤量、水2公升。

一定要買鮮紅的,不能買暗紅的,血豆腐不能買捏不碎的。

血豆腐湯:可取自豬牛雞鴨之血,其餘之血皆為熱性,不要吃。

7.保元湯:保養,可除皺,讓肌膚細緻。

名家论腹泻

名家论腹泻
九、洪哲明(1903~1990,吉林省名老中医):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正气可支者,均可用之。若久泻兼见痞满或血瘀征象者,可以附子泻心汤治之,效好:大黄10,黄连10,附子15。大黄、黄连沸水渍过,浸一夜取汁,附子煎汁,合而服之。
十四、李寿山(1922~,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治久泻三字法:健、疏、导:脾虚湿困以健运止泻汤:参术姜酒军炭乌梅草,久泻后重感或脱肛者去大黄加升麻黄连。五更泄加四神;脾虚气滞以疏运止泻汤:四逆汤加酒大黄炭木香白术。反复发作加乌梅木瓜;里急后重加薤白黄连;脾虚热瘀以导运止泻汤:枳术药楂元胡五灵脂酒大黄炭。赤白粘冻加黄连秦皮,腹冷痛加姜桂茴。酒大黄炭苦寒之性已去,小量(2克)变消导为收敛,导滞而不破,泻中有补,为治疗久泻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十九、陈景河(1917~,齐齐哈尔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治泻三法:1、补脾固肠法:黄芪建中汤加味(芪芍桂姜草连升槟枣赤石脂);2、补命门扶少火法:附桂参芪鹿药二萸泽肉蔻羌防;3、补心阳煦水土,清肠中郁滞法:参附桂补骨脂芡药术苓肉蔻。
二十、任继学(1925~,辽宁中医学院教授):我治慢泄之反复发作者,常从肝肺入手,用危氏和安散:前胡、桔梗、川芎、木香、青皮、柴胡、当归、甘草、茯苓、莲肉。久服不效者,加乳汁浸三日荜拨,其效显著。
二十九、俞尚德(1919~,杭州第四医院主任医师):秦桂汤为基础方:沙党参二术葛桂翁秦皮木香。排便时多转矢气加诃子;晨醒即便加肉蔻附子;排便如挤牙膏加桔梗黑丑;腹胀加炒槟榔枳壳;小腹有索条状作痛加炙甘草白芍;苔腻先予酒军黄连肉桂黑丑,或枳实导滞丸加肉桂,服二三剂,俟腻苔渐化,再予秦桂汤。

中医药辨治慢性泄泻

中医药辨治慢性泄泻

中医药辨治慢性泄泻作者:宋静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01期[关键词] 慢性泄泻;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58-01泄泻,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以本病持续半年以上者称慢性泄泻,祖国医学称之为“久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泄泻的主要病机是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调,中医药治疗慢性泄泻有其独特的一面,现总结如下:1升阳除湿法李东垣治脾胃病,每从升降立法,尤擅升举脾胃阳气,适用于脾虚湿重之泄泻,临床中如有中气下陷者,可配合补中益气汤,以加强补中升阳之效。

如:患者,男,42岁。

慢性腹泻3年,近来腹泻清稀,有时完谷不化,每日4~5次,绵绵腹痛,纳呆乏力,舌淡润,苔白腻,脉濡,此为脾虚湿胜,治宜健脾升阳。

处方:苍、白术各20 g、升麻10 g、柴胡15 g、羌活15 g、炒防风15 g、茯苓30 g、泽泻15 g、川朴15 g、陈皮10 g。

此方连服10剂,胃纳增加,腹泻减至1~2次/d。

原方去川朴,加党参15 g、炒薏仁30 g,又连用10剂,症状好转,大便成形,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巩固疗效。

2疏泄厥阴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肠鸣飧泄,少腹痛。

”泄泻每因情志不和而发,其证腹痛肠鸣,泻后痛减,中医谓之“肝郁乘脾”。

此类泄泻,当重用四逆散,痛泻要方,疏调肝气,以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

如:患者,女,35岁。

慢性泄泻1年,常因情志波动而发作,日3~5次,脐周疼痛,腹胀肠鸣,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此属肝气乘脾而泄泻。

处方:柴胡10 g、赤、白芍各15 g、枳壳10 g、防风15 g、炒白术20 g、陈皮10 g、党参15 g、茯苓15 g。

3宣降肺气法肺主一身正气,气疏则脾运得健,胃气和降。

临床中有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治疗中,只有疏通气机,调整升降,脾运复健,病可痊愈。

跨进中医之门:脾升则肾肝亦升,健脾治遗泄

跨进中医之门:脾升则肾肝亦升,健脾治遗泄

跨进中医之门:脾升则肾肝亦升,健脾治遗泄刘盛斯原创黄坤载云:“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估火金不滞。

”《四圣心源》,强调了脾胃升降在人身气机升降运动中,对肝肾心肺之气的升降具有重要影响。

现就临症所及,对“牌升则肾肝亦升”的实践意义谈点祖找看法。

在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中,牌与肝肾关系密切。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肾之气随脾气升发,如此则土荣面不郁,水温而精臧。

若脾气不升,肝失所养,遂肝失升发之性,难以运血.上溉头窍,目尖养而肮鱿尤所见。

治当升举脾气,待脾肝气升,血褴肝窍,则目视可切。

曾治徐姓女患者,20岁,囚患“子痢”住院,产后二日,双眼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但视物馍糊,勉可辨识40厘米内之指示数,而且面色苍白、少气懶言、纳.呆,大便四日未解,小便琳漓难禁,舌质淡,脉沉细。

诊为产后中气亏旋,清气不升,肝窍火袖,以补中盛上代汤化裁治之。

一剂后,视力渐复,三剂尽,饮食、二便恐归正常。

其二,“太阴不升,则水木下陷。

”木气下陷,则肝气郁衢;水气下陷,则肾精不密,遂致遗精,带浊、崩谕等证从而生焉。

部分医家以培土疏木之逍遥散,越鞠丸治之,使脾之洁阳能升,遂肝气条达、肾气封滅而病愈长,临床并非鲜见。

如成都中医学院冉品珍,教授治一严重遗精患芥二载未愈.就诊前连夜自遗,甚达一夜遗二、三次。

视其面接神疲,舌苔腻,脉缓弱无力、左关独大,诊为脾气不升、肝~气下郁、肾尖封臧。

首用半岑汤及一加减正气散,以运脾除湿,升降小焦。

用药似与遗精无涉,但服八剂后,患者舌告渐退,遗精大诚。

继肘琉肝调脾之逍遇散,六剂后,遗精仪为偶作矣。

患者终以正元丹、参苓白术敬益脾善后而病愈体健。

全案未旧国肖谨精之品,而若意健牌,一旦脾气振奋,升降有序,则升发条达,肾情固臧有权而疗效巩固。

但须明确,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极为复杂,本文强调“脾升则肾肝亦升”,不是说肝肾之气的升降纯然依赖于脾气,而是指肝肾之气在升降过程小除具自此运行规律及与心肺之气相联系外,尚受脾气升发的重妥影削。

常年虚寒腹泻,结肠炎应同时照顾脾肾——老医王立忠青睐这一方

常年虚寒腹泻,结肠炎应同时照顾脾肾——老医王立忠青睐这一方

常年虚寒腹泻,结肠炎应同时照顾脾肾——老医王立忠青睐这一方小编导读因受凉而腹泻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现象,但若是常年腹痛腹泻,甚至吃点蔬菜水果都会拉肚子的话,就非常痛苦了。

名老中医王文忠认为,虚寒泄泻,不但是脾虚,常常肾亦有阳虚。

那么,怎么治呢?王老认为,此方对路——四神丸治疗泄泻(溃疡性结肠炎)任某,男,61岁,武陟人,201 3年4月26日就诊。

主诉:腹泻12年余。

病史: 12年前出现腹痛腹泻,时为稀溏便,时为脓血便,日数次至数十次,逐渐加重,进食凉物、蔬菜,饮水,受凉则腹痛,只能进食流质热饭。

严重时半天行20余次便,无发烧,伴纳差,乏力,耳聋,头昏沉,易感冒。

形体消瘦,面色暗黄,精神差。

舌质暗苔黄腻,脉沉细滑。

2007年、2010年结肠镜示:结肠炎,结肠息肉,回肠脓肿。

曾住肛肠、消化科,行激光、中西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

诊断:泄泻。

辨证:脾肾亏虚,水湿蕴结。

治法:温补脾肾,利湿祛浊。

方药:四神丸加减。

补骨脂12g,吴茱萸5g,五味子8g,苍术、白术各12g,川厚朴10g,生薏苡仁30g,炒白芍12g,炒槟榔10g,桔梗10g,炒防风10g,金银花炭12g,黄连6g,焦山楂10g,砂仁10g,木香5g,炙甘草8g,大枣5枚。

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2013年5月9日复诊,患者服第1剂第1次时仅腹泻,无腹痛,第2次时仅肠鸣,无腹泻;之后服第2剂药后症状减轻,仍大便稀,无脓血。

舌暗,苔黄腻,脉沉细滑。

方药: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5g,破故纸12g,吴茱萸5g,煨肉豆蔻12g,五味子12g,黄连6g,赤石脂15g,干姜10g,焦山楂10g,炒防风10g,砂仁10g,炙甘草6g,大枣5枚。

继服15剂。

2013年5月30日三诊,服上药后无腹泻、腹痛、肠鸣,进食较前增加,时觉眼干涩,舌红苔黄腻,脉滑缓。

5月9日方去干姜、赤石脂,加山药30g,枸杞12g,白蔻仁10g。

继服10剂。

2013年6月20日四诊,服上药后无腹泻、腹痛、进食可,脉沉细。

慢性泄泻从肝脾肾论治52例疗效观察

慢性泄泻从肝脾肾论治52例疗效观察

慢性泄泻从肝脾肾论治52例疗效观察
王亚杰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慢性泄泻从肝脾肾论治52例疗效观察北京市第四医院(100062)王亚杰关键词慢性泄泻,补脾温肾舒肝法一、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性28例,女性24例。

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

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1年。

均不同程度服用过各类中西药物。

本组病例均有反复...
【总页数】1页(P32)
【作者】王亚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0.5
【相关文献】
1.慢性泄泻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J], 华乐柏
2.从肺脾肾肝论治婴幼儿痰湿咳嗽经验采撷 [J], 刘如鹏;唐明珠;唐香倩;张云洲
3.从脾肾肝三脏论治老年高脂血症 [J], 曹永芬
4.慢性泄泻从肝论治 [J], 李利军;甘丽燕
5.陈慧侬教授从脾肾肝亏虚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妊娠早期先兆流产 [J], 秦琴琴; 逯克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心病从肾治

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心病从肾治

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心病从
肾治
注: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中医认为:心主肾、肺主心、脾主肝、肝主肺、肾主脾。

所以,心病要从肾治,肾病要从脾治,脾病要从肝治,肝病要从肺治,肺病要从心治!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归来归去又回到了原点,这就说明一点,心、肝、脾、肺、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无论哪一个器官出现问题,都会连累其他的器官。

这便是中医的五行之说的内在含义。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脾,其主肝也;肝,其主肺也;肾,其主脾也。

五行,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不二法宝。

心病从肾治疗,肾病从脾治疗、脾病从肝治疗,肝病从肺治疗,肺病从心治疗。

具体来讲:
心病从肾治疗
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出现心火上炎,临证可见心烦意乱,心悸,心中空洞感,入睡困难,舌尖红少津,脉细数等表现,可以通过滋补肾阴来治疗,达到水能制火的目的。

心阳不足,也通过温补肾阳来治疗。

肾病从脾治疗
肾不好,多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有关。

脾病从肝治疗
脾与胃为表里,肝与胆为表里,互为阴阳,健胃可以实脾,运脾可以和胃,疏肝可以利胆,肝气瘀滞,脾胃不能运化,故疏肝常与健脾同用。

肝病从肺治疗
体现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可以通过宣降肺气的方法来达到利水之目的,因为肺主通调水道,水道一通,水邪有了出路,自然病见好转。

另外,肝主升,肺主降,欲升先降,欲降先升
肺病从心治疗
主要表现在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心主血脉,肺与心同居高位,总属于一身阳气之所在。

在一些病久的肺病中注意运用活血化瘀,温振心阳的方法来治疗,如西医之肺心病等。

从肾论治泄泻的临床体会

从肾论治泄泻的临床体会

从肾论治泄泻的临床体会
单兆伟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7)004
【摘要】肾虚泄泻多由年迈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运失健,而致水湿停聚,下趋大肠而致泄泻。

《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关”为水液出入之关口,肾居下焦,为“至阴之脏”。

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极为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水入于胃。

【总页数】2页(P220,119)
【作者】单兆伟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学院附院内科,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
【相关文献】
1.从肾论治放射性肺炎临床体会 [J], 任为民;蔡小平
2.胃脘痛从肾论治的临床体会 [J], 段秀菊
3.家畜泄泻从肾论治的体会 [J], 董国录;马正文
4.张炜教授从肾论治小儿泄泻经验 [J], 李文婷; 张炜; 贾广枝; 黄亚攀
5.五行雷火灸联合中药治疗脾气亏虚型泄泻临床体会 [J], 赵婷婷;焦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久治不愈的慢性泄泻,国医大师任继学:从肝肺入手

久治不愈的慢性泄泻,国医大师任继学:从肝肺入手

久治不愈的慢性泄泻,国医大师任继学:从肝肺入手国医大师任继学认为,气化是生理活动之源。

气化生于肾,升降于脾,释放于肝,统布于肺,循环于心,宣泄于三焦,衔接于经络,主宰于脑。

故气化正常则人体安和,气化太过、不及或反作则疾病遂生。

诸如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障碍,气血营卫循行反常。

气化为病,有盛有衰,气化亢盛可治之以泻,如汗、吐、下、消、清诸法;气化不及可治以补,如平补、温补、清补、峻补等。

气化反作可治以双向调节法,如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等。

由于这种认识,任老在临床上治疗久治不愈之慢性泄泻,多从肝肺入手。

下面分享一个国医大师任继学的经验方:和安散:前胡,桔梗,川芎,木香,青皮,柴胡,当归,茯苓,莲肉,荜茇,甘草。

①前胡、桔梗——宣肺利气,和解表里。

其中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

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

所以有推陈致新之功,为痰气要药。

②川芎——行气开郁。

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

③木香——行气调中。

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

④青皮、柴胡——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解郁行气。

⑤当归、甘草——和血益气。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⑥茯苓——渗水益脾,振脾阳而止泻。

⑦莲肉——渗湿补脾止泻,以助茯苓之功。

⑧荜茇——温中止痛,为脾肾虚寒之主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邪。

诸药合用,共奏宣肺行气、健脾渗湿、益中止泻之功效。

适合泄泻之脾虚肝郁,肺失治节水道不利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生冷,须忌油腻,莫滥进牛奶、胡桃、芝麻或一些极易滑肠之品。

分享一则国医大师任继学临床验案:李某,男,37岁,吉林省扶余县某乡政府职员。

慢性腹泻已20年。

症见胸闷,脘腹不舒,胸胁闷痛而胀,纳呆乏力,每日腹泻4~5次,大便溏薄,小便色白,颜面苍黄,毛发不荣,体瘦,言语前轻后重,舌质淡红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而厚,脉沉濡有力。

从脾论治慢性泄泻的体会

从脾论治慢性泄泻的体会

从脾论治慢性泄泻的体会
宫丽华
【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24)006
【摘要】@@ 慢性泄泻是临床觉见病,证情复杂,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慢性泄泻多属虚证,常见者为脾胃虚弱而致,亦有脾肾阳虚而致者.由于病程长,体质虚弱,治愈较为困难.其治疗关键在于分清病变脏腑,针对病因、病机,准确辨证选方,以达到恢复正常脏腑生理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将临床所得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595)
【作者】宫丽华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慢性泄泻中医诊治体会 [J], 翟建宁
2.中医小肠病常用治法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体会 [J], 王健;徐志英;邓立香
3.牛肾虚型慢性泄泻的诊疗体会 [J], 白雪冰
4.一例牛慢性泄泻的施治与体会 [J], 曾文娟
5.刘沈林从脾论治慢性泄泻经验 [J], 安祯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泄泻之五脏论治

泄泻之五脏论治

泄泻之五脏论治泄泻之五脏论治泄泻,盖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的病证。

泄泻为病之脏,以脾为主为多。

如《景岳全书·泄泻》日:“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

但亦可见其它脏腑致泄者,故而张景岳又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并提出了“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的临证思路,其对泄泻之临证辨治多有裨益。

1泄泻从脾论治脾者,后天之本,人身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湿”。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而泄泻之为病,因湿邪所致者居多,湿困脾土,脾失健运,肠道功能失司,泄泻作矣,既所谓“脾虚湿困”之证。

如《医宗必读》中李中梓所论:“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

治宜选用芳香化湿、理气宽中、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品,总以“运脾祛湿”为原则。

此类证候多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治之。

参术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伍山药、莲子助君药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扁豆、薏苡仁助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脾和胃,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如舟楫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

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若属食滞肠胃而致泄泻之证,则宜选用保和丸之类方剂,以消食导滞,而止泻。

另则,如《血证论》所云:“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

”可见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是由脾阴、脾阳共同完成的,二者病变均可出现大便失调的泄泻,临证论治亦当辨证审因,以滋阴、温阳等为法。

如脾阴不足,可用救燥止泻汤(西洋参、天花粉、麦门冬、乌梅、白芍、六一散、泽泻、猪苓、茯苓)以滋阴止泻;若脾阳虚衰,腹中冷痛,可用附子理中丸加吴茱萸、肉桂以温中散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 学 文 教授 认 为 ,慢 性 性 腹 泻 病 位 在 脾 胃肠 ,但 与 肝 肾 关 系 密切 ,主 要病 理 因素 为湿邪为患 ,情 志失调 ,气机升 降失常 ,命 门温煦。故刘 学文教授 临床上从脾肝 肾三脏论 治慢性腹 泻,疗效满意。
当归 1 0 g ,川芎 1 0 g ,白芍 1 O~ 2 0 g ,茯 苓 1 5 g ,白术 1 0 g ,泽
中 国 继 续 医学 教 育 第 7 卷 第1 5 期 1 7 9
刘学文从脾肝 肾三脏论治慢性 腹泻
宋 春 堂
亦属肝 脾 不 和表现 ,刘 学文 教授 治疗 常选 当归 芍药 散加 味 ,药 用 :
【 摘要 】 慢性腹 泻病 因繁 多,病机复 杂,严 重影响 患者的工作和 生活。
3 g ,五味子 1 0 g ,藿梗各 1 0 g ,白芷 1 0 g , 生苡 3 0 g , 炒神 曲 1 5 g 。
2 . 4 寒热 凝 结 ,辛开 苦降 止泻
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s h i p wi t h t h e l i v e r a n d ki d n e y ,t h e ma i n p a t h o l og i c a l f a c t o r s
泄泻 日久,累及 。 肾阳 , 命 门火 衰不能温暖脾 土 , 水 不能腐熟 ,
可致 大便 完谷不 化或 五更 作泄 ,便 意急迫 ,腹痛肠 呜 ,畏寒 肢冷 , 口淡 不渴 ,腰膝 酸沉 ,舌胖 ,苔 白 ,脉 沉细 。治宜 温 肾健 脾 ,同涩
Li v e r a nd Ki dn e y
脾 胃升 降失 常 ,寒热 互结 于 中焦 , 清浊 不分 , 症 见脘 腹痞 闷 , 嗳腐吞 酸 ,大便 溏 泄 ,肠 鸣 ,口十 苦喜 冷 ,但 进冷 食则腹 痛腹 泻 , 小 便 黄 ,舌 红苔 厚 腻 ,脉 弦 滑 。可 见 于慢 性 胃炎 、慢性 胰 腺 炎 、 肝 胆 病 等 引起 的腹 泄 。 宜平 调 寒热 ,辛 开 苦 降 。方 用半 夏 泻 心 汤
Ab s t r a c t Th r e a r e ma n y c a u s e s o f c h r o n i c d i a r r h e a , t h e pa t h o g e n e s i s i s 】 e
c o mp l e x .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t h e p a t i e n t ’ S wo r k a n d 1 i f e . Pr o f e s s o r Li u Xu e we n be l i e v e s t ha t , c h r o n i c di a r r h e a d i s e a s e i n t he s p l e e n a n d s t o ma c h, b u t t he
『 Ke y wo r ds l Ch r o n i c d i a r r h e a , S p l e e n , Li v e r , Ki d n e y , Li u Xu e we n
d o i: 1 ( ) 3 9 6 9  ̄i s s n 1 6 7 4 —9 3 0 8 . 2 0 1 5 1 5 1 4 9
LI U X ue we n i n t he Tr e a t me n t of C hr o ni c Di a r r he a Fr o m Spl e e n
止泻 , 方 用。 肾着汤合 四神丸 加减 :苍 术 、白术各 1 0 g ,茯苓 1 0 g , 紫 S O NG C h u n t a n g , L i a o n i n gF e n g t i a nH o s p i t a l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S h e n ya n 1 D D , Ch i n a 苏梗 1 0 g ,于姜 1 0 g , 炙 甘草 6 g ,补骨脂 1 0 g ,肉豆蔻 1 0 g ,吴茱萸 【 ,  ̄1
泻1 0 g ,枳 壳 1 0 g ,诃 子 肉 1 0 g , 肉豆 蔻 l 0 g ,炙 甘草 1 0 g 。以调 和肝 脾 ,缓急 止痛 止泻 。 2 . 3 火不 暖土 ,温 补脾 肾为 要
I 关键词 】 _ 陧性腹 泻 ; 脾; 肝 ; 肾; 刘学文 【 中国分类号 】 R5 9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3 0 8( 2 ( ) 1 5 )1 5 - 0 1 7 l , e mo t i o n a l d i s o r d e r s , a b n o r ma l mo v e me n t s o f Qi , wa m r l i f e .
S o Pr o f e s s o r Li u Xu e we n c l i ni c a 1 f r o m s pl e e n a n d k i d n e y t h r e e d i r t y i n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d i a r r h e a ,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