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课题:多位数的读写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探究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反思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反思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 585÷9+152、教学例2.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 110-11÷793对比、发现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板书设计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52+12×4 110-22÷2=52+48 =110-11=100 =99教学反思:1、少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的掌握好混合计算顺序,总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问题,理解问题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问题,理解问题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认识问题,理解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图形入手•组织数据•列方程•突破口•反复求助•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详细地进行讲解,通过逐步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现方式1.小组讨论法2.游戏体验法3.项目实践法4.网络教学法5.自主学习法6.集体探究法教学过程学习前通过导入问题的场景、讲解问题的来源与意义,让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正式学习1.讲解认识问题与理解问题的方法:从图形入手、组织数据、列方程、突破口、反复求助、开放性问题的解决。

2.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问到答、解决问题的步骤、思维导图的应用、训练解题能力。

3.活动实践:分别通过游戏体验法、项目实践法、网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集体探究法等方式,带领学生参与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后通过回顾、总结、评价等方式,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前期准备、寻找突破口、善于提问、总结经验等方法。

同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应从基础开始,让学生掌握查询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实际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画角-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画角-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画角-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2.掌握画直角、钝角、锐角的方法。

3.发现直角、钝角、锐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2.画出直角、钝角、锐角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2.学生能够准确画出直角、钝角、锐角。

四、教学方法1.讲述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钝角、直角、锐角。

2.通过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向学生们展示几个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图形中角度的大小,引导学生想一想,儿童生活中哪些角度是直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锐角?2. 理解直角、钝角、锐角核心概念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阶段,首先向学生介绍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以及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直角、钝角、锐角。

3. 练习画出直角、钝角、锐角将几个图形分别展示给学生进行练习。

要求学生进行手绘标注,学生需要在图形上画出直角、钝角、锐角。

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掌握画角的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直角、钝角、锐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学生的身边找出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直角的门窗、家具的钝角、玻璃的锐角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安排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例如画出教材提供的图形中直角、钝角、锐角。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主动发掘生活中的例子。

六、教学评估考察学生们的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直角、钝角、锐角的应用。

老师还可以进行提问、小测验等环节,以便检验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全面理解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掌握了画角的方法。

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寻到了更多的应用例子,并且在应用角的知识时更加自如和熟练。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教案:《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1.第一单元:巧算整百教学内容:掌握将两位数近似整百的方法,练习运算整百的加减法。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知识;(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游戏练习。

2.第二单元:加减法小能手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体会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换位律。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算式和数字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学生配对练习,两人互相出题并互相检查。

3.第三单元:整体和部分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1)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4.第四单元:数的个、十位数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之间的关系,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问题解决。

五、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课:自然数
教学目标
- 了解自然数的定义及其特征
- 能正确读写自然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然数运算问题并解决
教学重点
- 自然数的读写和计算
-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然数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
- 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 教具:纸张、铅笔、计算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多个示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的概念。

2. 讲解:介绍自然数的定义和特征,并教授自然数的读写规则。

3. 练:让学生进行自然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练。

4. 拓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自然数运算问
题并解决。

5. 总结:复自然数的概念和读写规则,并强调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留下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包括读写自然数的准确性和简单计
算的正确性。

- 检查学生在拓展环节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
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主要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数的概
念为主线。

通过多个具体的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定
义和特征,并培养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然数运算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了示意图和实物,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表现积极,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反思(通用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反思(通用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反思(通用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反思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

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二、实践活动第1题:(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页至第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万级以上数的读法的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读数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3)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老师可以抽生回答,再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千百十个(一)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1)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看完图后,老师抽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追问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数位顺序表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格,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一些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用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学题目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看看他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他们自己试验、观察和猜测,发现规律。

3. 分享发现: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猜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看看是否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或发现了更多的规律。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发现的规律,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5.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的规律,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

6. 反思总结: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学生的观察和猜测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教学工具:1. 讲台2. 教材3. 小组讨论4. 黑板或白板5. 图片或实物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数学习题3. 数学应用题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的质量等。

3. 对学生完成的习题和应用题进行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2:数的运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2:数的运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2:数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理解“乘法是加法的反向运算,除法是乘法的反向运算”;3.学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算式的简化;4.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分配律;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的运算。

四、教学方法1.图示法;2.演示法;3.讨论法;4.练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了解这些运算符的意义。

2. 学习乘法分配律通过演示法,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的用法,并教给学生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定理。

3. 实践运用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练习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算式的简化,并灵活运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4. 拓展练习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在实践中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2.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3.练习题的难易度要适宜;4.作业要及时布置,并根据学生反馈做好后续调整。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图示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布置过多练习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等,需要加以改进。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求近似数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求近似数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求近似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近似数。

教学重点:1. 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2. 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近似数。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近似数。

教学准备:1. 数学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图片,图片上有许多水果,让学生估计一下水果的数量。

2. 请几位学生上台估计,然后让全班讨论一下他们的估计结果和理由。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近似数是对一个数做出的一个大致估计,它不一定是精确的,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计算和判断。

2.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近似数。

三、示范(10分钟)1. 教师以一个实际的计算问题为例,进行示范。

2. 教师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四、练习(2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

2. 随堂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归纳总结不同的方法求解近似数。

2. 提醒学生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近似数的求解方法。

六、作业布置(2分钟)1.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1. 近似数是对一个数做出的一个大致估计,它不一定是精确的。

求近似数的方法1. 调整法2. 数轴法3. 估计法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了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近似数。

课堂上,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增加了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大对实际问题的讲解和分析,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上)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上)

一、四则混合运算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是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以及带有小括号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中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了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把探索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2)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重、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

(1)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课时划分(共4课时)。

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课时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至第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2.在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认识万以上的数。

3.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万以上数的读法。

4.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

难点: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一、创境引新,促进迁移课件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面积,藏书量分别是多少?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如查阅资料、上网查找,这些方法都很好,有同学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面积约250000m,截至2008年底馆内藏书26970000册(件),珍藏甲骨35651片,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

国家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约4896000人次。

教师:这些数可真大呀!该怎样读这些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提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百是多少?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数?十万、二十万、三十万……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教师总结: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三、小组交流,知识内化观察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结论:1.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2.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

3.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强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共同探究,稳步前进课件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教学例1。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教材第3页图)。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26970000册(件)。

珍藏甲骨35651片……国家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约4896000人次。

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同桌互相交流,汇报: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读出“万”字。

3.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五、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2。

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例2中的这些数的0哪些要读,哪些不读?最后全班交流,总结:1.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思考: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亿级和万级的数先按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亿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字;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六、迁移巩固,解决问题1.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

60033 75684165 452002840652.教材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

读卡片上的数,说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3.读出下列各数,然后分别在各数的末尾添上3个0,再读一读。

70501 902326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笔记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个级数的读法来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学生读数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每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掌握得较好,对每级中间有0的读法,容易读错,在后面练习的时候作为一个重点进行强化。

读数前强调要先分级,再读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在巩固练习时发现学生读数前因为分级错误,造成读数错误;在口头读数时,学生都会读,但是在书写读数时丢掉了“亿”字或“万”字;还有的同学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混着用等。

针对这些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要强调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2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写数的基本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2.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难点:写数时“0”的占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一组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的课件。

教师:同学们为了帮助地震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是某县两个乡镇的人们捐款的情景。

最后经统计小营乡捐了二百三十一万四千元,望树乡捐了三十四万二千一百元。

这两个乡哪个乡镇的捐款多呢?指名发言。

〖JP2〗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JP〗二、互动新授1.尝试写数。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例3:请同学们观察前两个数是怎样写的?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它们的写法。

①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第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就在十万位上写“4”,万位上写“3”来表示“四十三万”,再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写出二千五百五十一。

第二个数最高位是千万,就在千万位上写“2”,“9”在十万位上,就在十万位上写“9”,在“2”和“9”之间的数位上写“0”,再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写出三千。

(2)提问:七亿这个数该怎么写呢?①同桌合作,探究写法。

②集体汇报。

(在亿位上写7,其余各数位上写0。

)(3)教师小结: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法去写,再在万级、个级添写8个0。

2.自主写数。

(1)学生独立完成“写一写”。

(2)指名上前展示,并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追问:五千万零四的中间该写几个0呢?(该写6个0,因为在写数时,千万位和个位上分别是5和4,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和十位上都没有数,要用“0”占位。

)3.议一议。

问:怎样写万以上的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出它的写法。

(1)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

学生1:写数从高位写起;学生2: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再写个级的数;学生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总结归纳: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比较大小。

(1)观察数的特点。

教师:(出示教材第6页例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①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②指名汇报交流。

(第一组是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第二组是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2)探究比较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出每组两个数的大小呢?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

(位数多的数就大,44554是5位数,366128是6位数,366128大,也就是44554<366128;16499和16504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还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4比5小,所以16499小,也就是16499<16504。

)(3)教师归纳总结。

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方法:两个数如果位数不相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我们就从最高位起开始比较,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还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至比较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页“课堂活动”。

(1)同桌互助,一个读一个写。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教师点拨。

强调:在写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0”来占位。

2.(多媒体课件出示)写出下面各数,并比较大小。

(1)八百零四万零三十四和一百二十六万(2)七亿七千万零七百七十和八千九百万九千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汇报。

强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只有在位数相同时,才从高位到低位进行比较。

四、课堂小结1.教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1:我学会了写数的方法:运用数位顺序表,从高位写起,没有计数单位的数位上用“0”补齐。

学生2:我学会了比较两个万以上数的大小:两个数如果位数不相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学生3: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起开始比较,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还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至比较出结果。

2.教师:数字和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会经常用到今天所学的读数、写数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把它掌握牢固。

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时,首先利用“雅安”地震灾区捐款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数学的兴趣,同时对他们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万以上数的写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探究、归纳等得出万以上数的写法的计算。

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充分利用学生已能用分级的方法读万以上数和已经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的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万以上数的写法。

在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做到了知识的正迁移。

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学习了新的知识,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无形中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总结出写法规则后,让学生通过读写、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读法和写法的不同,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3课时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一个大数的方法,并会进行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改写的活动,从而体会数据改写为我们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经历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过程,归纳改写的方法。

4.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改写后的数据的意义。

难点:能进行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我国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已超过1300000000人。

二、合作探究课件显示刚提到的两个数据。

教师:你们觉得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的数很长,且0特别多,很容易写错。

可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吗?学生:9600000=960万1300000000=13亿提问: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260000吨。

这个数怎样写比较简便?学生回答:79260000=7926万。

同桌或者小组讨论: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相同:等号两边的数的大小完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