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分析 艺考版

合集下载

编导艺考纪录片、电视散文评论方法

编导艺考纪录片、电视散文评论方法

如何评论纪录片?一.主题:1.影片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2.通过对纪录片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二、结构§典型的纪录片结构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而在实际运用时则更为复杂。

§有时纪录片的结构会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情绪线索而发展。

§有时则是两者交叉进行。

三、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分析表现各个人物所用的时长、镜头数量、景别表现、直接发言的频率、形体动作的表现、光线运用等;四、场景外景: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

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的时机五、景别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远景近景全景六、空间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空间是影片具体场景的体现七、机位§1在纪录片的拍摄中运用较多,占主体地位。

§局限性:§工作量大,镜头活动量多,容易显得单调,使观众感动视觉疲劳,产生厌倦心理。

§对场面把握不全面、角度局限大、对细节捕捉不透充分和及时§2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摄像机,面对同一场面同时拍摄不同角度和景别的画面。

§运用环境:§某些规模宏大的场景、不可重复性的场景、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的情况。

§优点:§提高拍摄进度、节约剪辑时间§缺点:§可能使编导变得懒惰而不去构思镜头调度;§为防止相互穿帮,各个摄影机的走位基本保守;§为拍摄过程中的布光、同期录音等带来一定难度;§胶片消耗量大,拍摄成本增加。

八、光线§顺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主体自身的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景物及被授体的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十分生动,画面的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再说长江》——审美的诗意栖居美学境界的追求,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也是纪录片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作为集合了多种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的电视艺术形态,电视纪录片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拓展和延伸了其美学范畴。

我国近几年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多种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更加体现出此点。

《再说长江》、《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就是最好的代表。

作为一种艺术,美学上的价值一直是纪录片追求的目标。

不管是崇尚“真实就是力量”的纪实美学,还是信奉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美学,都体现了纪录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这里,我们仅以《再说长江》为例,从音响和画面等角度切入,对其美学价值的内外在表现做一分析。

正是在整合了传统的人文理念和先进的电视技术之后,《再说长江》才将审美的意境得以延伸、拓展,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使观众体验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

音响——拓展审美空间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生动地描述了声音世界:“在空气中总是不乏轻微地运动,这种运动为我们的听觉给自然界添上新的生命;树叶萧飒作声——这种微风几乎使人觉察不出,树木好像活了起来,……于是大自然变得气象万千,生动活泼,到处都是轻快的嚅嚅之声,到处都是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番描述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音响当中的一个侧面,而在《再说长江》中为我们勾勒的是更为宏大更为震撼的“活动着的声音”,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一、传承经典营造历史归依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长江之歌》,一首大气磅礴的赞歌,一首浓浓深情的颂歌,正是这首歌使人们催生出无限的奋斗豪情,正是这首歌使神州书写出绚丽的诗篇。

经过20年的积淀,经过20年的升华,《长江之歌》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因而《再说长江》的主题曲仍然沿用这首歌,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是它与《话说长江》的延续性承接,这不仅为观众营造出回归历史、情感归依的意境,也是在声音元素上渲染、突出长江源源不断的生命本质,是在表现手法上将有形的线谱形式转化为无形的鼓舞形态,从而成功地实现了20年艺术的承接,影像的延续。

历年电视作品分析考试真题集锦

历年电视作品分析考试真题集锦
2011 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D 卷) 观看电视栏目《人物》之《新闻摄影师——陈庆港》,回答下列问题: 1、陈庆港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25 分) 2、陈庆港的照片大多以黑白色调进行了表现,结合本片分析其作用。(15 分) 3、本片两次出现“六一礼物”,请先描述,后从创作手法上分析两次出现的异同。(15 分) 4、推拉摇移是主要的几种拍摄方法,影片中旁白“……繁华盛景,在这样的江南都市里, 还有他可拍的东西吗”时影片运用了哪种拍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15 分) 5、请为本片写一段结束语(200 字以内)。(10 分)
2、从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镜头、色彩、音乐)角度分析。
2012 年南阳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观看电视片《台北异想·晨之美》。
2012 年白城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观看纪录片《走遍中国——临沂之沂蒙山小调》,写一篇评论文章,字数要求 800 字左右。
2012 年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观看纪录片作品《爱延续》后,从包括作品主题思想在内的至少两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评论,题目自拟。
2011 年湖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都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观看纪录片《湘江》,写一篇评论文章。
2011 年江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潍坊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观看纪录片《背篓电影院》,写一篇 1200 字左右的分析文章。
2011 年广西民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淄博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影视作品只播放一遍,请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做好准备。 观看所提供影片《探索·发展》之《远古的声音(第二集)》,角度客观,避免写成观后感及 复述画面内容,写一篇字数不少于 1000 字的影视作品分析文章,标题自拟,包含如下内容: 1、影片开头“1986 年夏天,在贾湖遗址发掘了一个什么的骨管,骨管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的解说,其作用于意图何在? 2、片中“远古的声音”,其焦点是什么? 3、该片从哪几个方面对贾湖人的生活形态进行了解说?请列举你所关注的一方面进行分 析。

编导统考影片分析

编导统考影片分析

编导统考影片分析编导统考影片分析对统考考题的整体剖析:影片分析:一、一般影片分析题目会有四到五题,涉及到专业知识的题目是一道。

而电视电影相关专业知识体现在统考考试中最常见的就是空镜头的运用及声音的使用。

考生在备考时,如果时间不够,应当把空镜头和声音这两部分知识体系掌握清楚。

在回答联系基础知识答题的环节上,要注意把专业知识和影片内容相结合,做到有条理。

二、要学会用语文上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总结影片主题。

看片子时要勤用笔记要点,最后综合起来得出影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主题。

三、遇到“给你什么启示”这类的题目,首先要结合片子的时代背景,提炼出历史意义,同时要结合自己,找出现实意义,对高中生的意义。

本次统考的影片分析难度适中,是面对大部分学生出的试题,不存在偏题怪题,哪怕是没有基础底子的学生也可以答出大部分。

整体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

每场题目中都有送分题,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用有过多的心理压力,认真应对考试即可。

文艺常识:从整体上看,文艺常识分两种考试形式:填空题和选择题,而填空题占了20分。

从难易程度上,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些题全部都是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只要平时同学们注意积累,拿到20分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面试即兴评述:今年的面试题目很突出的表现出了考试的方向开始向社会热点现象上倾斜了。

在去年甚至前两年的考试中还会出现成语释义,联系高中生自身生活学习情况的题目,但是从去年开始,命题的侧重点越来越偏向时政了。

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们不单单要了解编导方面的知识,还要关心近半年的社会现象,并且多练习,学会从新闻中提炼观点。

编写故事:今年的题目是三句话形式。

同学可以把这三句话任意调整位置,但是要赋予其不同的作用,不能一带而过,可以当做转折点,高潮,开端等等。

同时还要记住不能改变句子,包括其中的人名,地名和事件。

故事尽量做到流畅自然,不能为了使用这几句话而显得牵强。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一场试题《奥运冠军邓亚萍》1、邓亚萍“第一次去省队训练时”作者在声音和镜头上做了哪些处理,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答:空镜头:一条长长的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运用纪实手法,向观众呈现真实事件、人物和历史的电视节目形式。

它通常以采访、文字解说、实地拍摄等形式展现,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启发思考、提供娱乐等。

纪录片在传媒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展现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还可以通过记录人物的生活和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通过深入挖掘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纪录片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电视纪录片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例如历史纪录片、科学纪录片、社会纪录片等。

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以各种视角展示事实真相。

历史纪录片通过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过,向观众传达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科学纪录片则致力于科学发现和探索,为观众呈现前沿科技的进展和未知领域的探索。

社会纪录片则通过记录社会现象和问题,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以期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在制作纪录片时,导演和制作团队需要充分准备,收集资料、走访采访对象、策划拍摄计划等。

通过灵活运用镜头语言、音效和文字解说,纪录片能够充分展现真实事件和人物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纪录片也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和武断的言论。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纪录片可以提供知识、启发思考、激发情感,具有教育和娱乐的双重功能。

观众可以通过纪录片了解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知识,拓宽视野,开阔思维。

同时,通过观看纪录片,观众也可以体验到电影无法给予的真实感和真实情感,与纪录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共鸣。

总之,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形式,通过记录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展现历史、科学、社会等领域的真相和故事。

它不仅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和娱乐需求,还引起观众对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观看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扮演着记录、呈现、传达真实事件和故事的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它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法,诸如实地拍摄、采访、文字解说等,以生动、真实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各种主题和领域的知识和故事。

纪录片分析范文

纪录片分析范文

纪录片分析范文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为基础,通过拍摄、采访等手段记录下来的影像作品。

它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等虚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

纪录片的制作需要严谨的策划、精细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有说服力的故事。

本文将以一部纪录片为例,分析其制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纪录片简介本文所分析的纪录片名为《地球脉动》,由BBC制作,共有11集。

该纪录片以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为主题,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采访和拍摄,展现了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和相互关系。

该纪录片在2006年首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高收视率。

制作手法拍摄手法《地球脉动》的拍摄手法非常精细,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呈现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摄影手法。

该纪录片采用了高清晰度的摄像机和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拍摄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画面。

例如,在第一集中,无人机拍摄到了大群的猴子在树林中跳跃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猴子的世界中。

在第二集中,摄像机拍摄到了北极熊在冰川上捕食的场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北极熊的生存困境。

此外,该纪录片还采用了时间延长摄影技术,将一些生物的生活状态放慢到极致,让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它们的行为。

例如,在第三集中,该纪录片采用了时间延长摄影技术,将一只蜜蜂采集花蜜的过程放慢了10倍,让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蜜蜂的舌头伸进花蕊中采集花蜜的过程。

音乐音乐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为画面增色,也可以为情感加分。

《地球脉动》的音乐非常出色,它采用了多种音乐风格,如古典、民族、电子等,为不同的场景配上了不同的音乐。

例如,在第四集中,当镜头拍摄到了大熊猫在竹林中吃竹子的时候,音乐采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让观众感受到了大熊猫的神秘和美丽。

叙事手法叙事是纪录片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它需要将拍摄到的画面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地球脉动》的叙事非常出色,它采用了多种手法来讲述故事。

例如,在第五集中,该纪录片讲述了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斑马之间的生存竞争。

编导艺考培训:电视节目分析

编导艺考培训:电视节目分析

编导艺考培训:电视节目分析一、新闻专题新闻专题属于新闻性节目。

它在本质上是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也是电视新闻另一种深人的表达方式。

它能对新闻事实作详细的、深度的报道,使报道在时空转换中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效果,是影响舆论的有影响、有分量的报道形式。

新闻专题属报道性节目,其本来的、特有的职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

它主要是通过新的信息传播、用具体事实去证实某个观念、表达某种主张,在说理方面并不充分展开。

也就是说,它的传递观念、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等职能都不能离开报道事实这一根本职能而单独发挥.因此,作者在创作时,着眼点往往放在事实的典型性和对事实的取舍上。

对于观众来说,正是从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感受中,理解、认识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观念.新闻专题片《哈尔滨的孩子回家了》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作品以两个流浪儿从西安回到哈尔滨的过程为线索,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民工的照料、记者的追踪、民警的查访等活动,较为详尽地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全篇没有空泛的高谈阔论,也没有一句评头品足,而是用实实在在的镜头语言,证实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念:人间自有真情在。

二、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谈话节目源自于国外的“T掀Show”节目,其字面的意思是“交流的展示”。

我们译为“谈话节目”,港台翻译家则音义结合地译为“脱口秀”,刻意突出了此类节目中谈话者不事先备稿,“脱口而出”的自然与机敏。

从这一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谈话节目是一种通过大众传媒,来展示人际间自然谈话过程或交流过程的节目形式。

从形式上考察,电视谈话节目具有这样的特征:一般的形式是一个或两个主持人,与被邀请进演播现场的谈话参与者,围绕一个主题展讨论。

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具体组织者、引导者。

因为一场谈话节目所有场外的准备,最终都将系于主持人现场的把握和发挥,现场即兴谈话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风险”,将由主持人承担和处置。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现场的中心。

2022年高考编导艺考分析及试题答案

2022年高考编导艺考分析及试题答案

2022 届河南省编导统考统一试题解析和答案2022 年 5 月一、影片分析《常香玉》1、影视资料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片使用了哪些影视资料?〔25 分〕〔解析:此题考察对影视作品中资料镜头运用的作用,以及对影片内容的概括归纳力量。

〕2、本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黑场上的字幕起到什么作用?〔10 分〕〔解析:此题考察对影片构造的把握,以及对影视技巧中黑幕作用的考察。

〕3、本片的音乐元素中,运用了豫剧《花木兰》的唱段,分析作者的用意?〔20 分〕〔解析:此题考察考生对音乐本身内容对影片本身的作用的理解。

〕4、从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25 分〕〔解析:此题考察考生对影片中心主旨的把握力量,以及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概括力量。

〕二、文学、文艺常识〔60 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一分,共 15 分〕5.《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在〔〕被官方推崇为儒学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

A.先秦B.秦代C.汉代D.宋代6.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以下属于其作品的是〔〕。

A.《英雄交响曲》B.《蓝色多瑙河圆舞曲》C.《费加罗的婚礼》D.《悲怆交响曲》7.以下诗句与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B.白日放歌须纵酒《秋兴八首》C.出师一表真名世《拟行路难》D.庄生晓梦迷蝴蝶《乌衣巷》8.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A.《梦游天姥吟留别》B.《长恨歌》C.《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D.《离骚》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A.司马光《资治通鉴》B.徐陵《玉台咏》C.郭茂倩《乐府诗集》 D.萧统《文选》10.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

A.《汉书》B.《史记》C.《国语》D.《书》11.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A.李白B.陈子昂C.杜甫D.白居易12.在宋词进展过程中,“疏隽开子詹,神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文明》纪录片艺考解析

《文明》纪录片艺考解析
• 第二个作用是在节奏上比较紧凑,剪辑点和影视的剪辑节奏一致, 共同渲染气氛,营造一个探秘的氛围,同时可以吸引观众。
• 第三个作用是本身作为音乐艺术参与在叙事之中。 • 第一集中用了一些先民乐器的同期声,这本身就是文明的见证 • 有部分古典音乐使用,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为叙事服务
何为文明?何为历史?何为艺术?
• 文明是建设、创造出来的,但是不是机械性的,文明本身拥有人 文主义、艺术价值这种思想上的光辉。
男性低音配解说词:语气语态符合本片中话题的严肃性和深刻性。 解说词的节奏恰当、不快不慢在观众欣赏的同时给予足够的思考时 间。
解说词的节奏和剪辑的节奏是一致的,大部分都是缓慢推进。
从解说词去理解纪录片的主题
• 本片开篇的解说词是总领全文、开篇明义,主题蕴含其中。 • 例:超越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进行创造的生动,促使人类创建了
• 特别是考验观众历史常识和广泛的知识面的题材纪录片,只有用 解说词才能使得观众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镜头
• 艺术、文明、历史三个词都是很宏大的概念,在镜头语言上如何 把三者融为一体。
• 艺术是细腻的 需要小景别 • 历史是宏大的 需要大景别 • 大量的特写符合了从艺术角度出发的叙事角度 • 大量的人头像雕塑的出现与文明的主题符合(文明是由人创造的) • 运镜:固定镜头为主,不过度带入导演个人立场以客观的视角出
• 历史和艺术是文明的一部分。艺术是表达人思想、观点、情感的 手段。关于这三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在写作时有自己的 真情实感即可。
• 历史是人的历史、艺术和文明也一样,片子最核心的表达就是我 们自己“人”的本体。体悟人的价值
与现实相联系
• 文明随时有崩塌的危险,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人类文明在一个 不确定方向上发展

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交叉式:交叉式是指片子中的两条线会交叉在一起的。
对比式:片子中两条线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不构成交叉关系,但又不像平行式那样没有丝毫关系,两条线可以构成一种对比关系。如《富人与农民工》
板块结构
纪录一些没有直接联系的人物、事件和现象时,可以按不同的人物、时间、地域、事件、年代、主题等分为几个块,各个块可以独立成篇,块与块之间不一定构成起承转合的关系,这样的结构方式称之为板块结构。
2、历史纪录片: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进行拍摄。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大清留学幼童》、《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
3、传记纪录片: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伟大的孙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梅兰芳》
4、人文地理片: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如《美丽中国》、《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等。
3.音乐
(1)风格:
(2)作用:展现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时代特征;起到段落间的连贯链接作用(承上启下);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反应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以及内心情感。
注意:如果有音乐一定要留意音乐内容。
4.音响: (1)再现时空的真实感、交待环境;
(2)突破画面局限,扩大信息量;、
(3)反衬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线形结构
单线结构——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贯穿到底,没有旁枝蔓叶。
双线结构——有两条明显可见的线索。根据两条线的相互关系,又可分为平行式、交叉式、对比式三种。
复线结构——片子中有三条以上的情节线或人物线,这些线索可以交叉也可以不交叉,但基本上每条情节线或人物线都是贯穿到底的。
平行式:平行式是指两条线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纪录片 艺考版

纪录片 艺考版

二.电视纪录片的种类

人文学的、自然历史的、文化的、宗教 的、人物传记的、旅游的、信息的、工 业的、科普的、公共事务的、商业的、 新闻的、销售的等等。种类繁多
三.电视纪录片的特征

(一)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A.电视纪录片多重品格的真实 1. 化作影响形象的真实 2. 创作者重新组合后的真实 3. 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 B.主体意识的淡化 (二)纪实性与表现哲理的统一


然而,恶劣的气候却进化出了藏羚羊、藏野 驴、野牦牛、雪豹等一大批国家珍稀野生动 物,其中大多数是国家一、二类保护物种。 可可西里已经成为我国大型珍稀野生动物物 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名符 其实的"野生动物的天堂"。 但是,近年来,这些进化得几乎完美的 珍稀野生动物,因其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受到 盗猎者的疯狂捕杀,一批批国家珍稀野生动 物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口之下,一些珍稀物 种正遭受灭顶之灾!
人物形象

扎巴多杰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和许多藏族牧民一样, 曾经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猎手。在六十年代,倒在他 枪口下的猎物就有上千只。从部队转业后,他开始从 事执法工作,也就从这个时候起,他渐渐明白野生动 物的珍贵性。直到索南达杰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与18 个盗猎分子枪战身亡后,性格刚毅的扎巴多杰毅然辞 去了州人大的职务,端起了索南达杰的枪,率领西部 工委的40多个队员一头扎进了可可西里……4年来, 扎巴多杰已经从一个猎人彻底转变成为一个生态环境 保护主义者。

事实上,他们的生活都牢牢被大自然所 左右,沙暴可以摧毁一切,正如海暴可 以摧毁一切一样,而对两位主人公来说, 对于未来和子女的难以把握,给他们带 来了同样的孤独感。全片冷静地将两个 完全不相识的家庭放在一起进行考察。 他们对儿女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对 生活质量的想法,对外部世界关注的程 度。

央视纪录片《我是艺考生》反响强烈艺考生:痛并快乐着!

央视纪录片《我是艺考生》反响强烈艺考生:痛并快乐着!

央视纪录⽚《我是艺考⽣》反响强烈艺考⽣:痛并快乐着!前段时间,央视纪录⽚《我是艺考⽣》发布后,在艺考⼈群引发强烈反响,很多⼈被⽂中的真情打动得泪流满⾯,与其说是艺考的苦、艺考的累引发的共鸣,还不如说是因为逐梦的坚持!⽤著名诗⼈艾青在《我爱这⼟地》中的⼀句诗来说,就是: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因为我对这⼟地爱得深沉……因为有爱就不再惧怕对某些⼈来说,艺考的确是捷径,⾯临⾮议也很正常。

对此,已上⼤学学⾳乐的艺术⽣“precipitation”根据⾃⾝的经历告诫学弟学妹们说:“好好想想吧,有⼏个毕业以后在坚持⾳乐事业呢?有⼏个在⼤学的时候去研究⾳乐的呢?”别⼈对艺考⽣的误解,并没有什么好道歉的。

因为“初⼼就不对,得到这样的结果就是理所应当”。

⼀名为“猴⼦”的⽹友也称,对艺考⽣⽽⾔,如果为了逐梦参加艺考,我可以理解。

如果不是为了逐梦参加艺考,却还要说艺考难,我觉得说不过去。

不管是出于何种⽬的,在艺考⽣中,确实有很多⼈是因为对艺术的真正热爱才选择了艺考。

作为⾼三的⼀名理科传媒⽣,“Sisyllkd”称,很多⼈都告诉我他们很羡慕我,因为他们在和物理化学数学拼搏的时候,我却在悠哉的看电影。

但他们却不知道的是,有时候⼗分钟的短⽚,我们需要⼀秒⼀秒地分析、⼀秒⼀秒地暂停;他们也不知道,我曾经写影评分析两天⽤完⼀只签字笔;他们更不知道的是,编导专业⽂化分需要500分。

学艺术,不是你看见的那么轻松。

但我,从未后悔。

作为2019年应届⾳乐艺考⽣的“李卓”表达了类似观点。

他称,很多⼈可能会觉得声乐张嘴就可以唱,很简单,很好学……但是不知道真正要学好,不仅要经过和专业⽼师不断磨合,找⽅法、找状态。

⽐如肌⾁记忆、控制饮⾷,不断挑战⾃⼰。

最可怕的就是考前嗓⼦发炎、感冒,那就真的前功尽弃了。

但是“我骄傲,我是⾳乐⽣!我爱⾳乐,爱声乐!”名为“W先⽣”的⽹友更是把艺术当作⾃⼰的⽣命,他称,我从进⼊了艺术,就知道我要为她付出我的⼀⽣,我选择了我想要前进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的自然题材是指以自然界为内容 的题材,一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 性的特点。它与那些以社会内容为题材的 纪录片的最大区别是,它具有较高的审美 价值、较强的形式感,用较高的艺术性给 人以美的享受。
2、分析纪录片的主题
如果说题材就是指纪录片选择什么事 件、什么现象和人物等内容来进行表现, 那么主题则是指纪录片的中心,它是创作 者对生活、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评价和理 想的一种表现。
大型纪录片《毛泽东》
该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逝世多 年。虽然关于他的记载与图像资料不少,但那些 多是大事,而作为要表现他既是伟人又有常人一 面的纪录片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编导 们就采用述说法,大量采访当年毛泽东身边的人, 让他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来讲述和回忆毛泽东 的事迹,而这其中既有国家大事,又有平常小事, 结果就亲切、生动而且真实地把当年的情景一一 地还原在我们面前。比如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游 泳池见面、晚年所读书籍,带病接见尼克松等等 都在述说中再现出来,而通过这种讲述,现实与 历史也在这水乳交融。

一个真正的纪录片需要长镜头、 同期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这样才 能真正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复原。
四、纪录片的类型
纪录电影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 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 下几类:
时事报导片 指报导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 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导的范围不 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如报导 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的《历史的纪 念》、报导女排比赛的《拼搏》等。

所谓的社会题材就是指那些同人们的社 会生活联系紧密、同历史或现实有直接关 系的题材。
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 和形象性,要么能够反映时代风貌、触及时代矛 盾,揭示时代本质,体现时代精神;要么就是那 些人们不熟悉,但又普遍感兴趣的不平常事件; 又或者是那些具有曲折经历的人物、深刻的思想 内容和完整的事件情节,同时又适合电视形象表 现的题材。
3、分析纪录片的结构
在纪录片中,如果我们把主题比作用 来统率全片的灵魂,那么结构的作用就是 把无序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 叙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 线性结构 板块结构
线形结构 单线结构——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按 照时间顺序贯穿到底,没有旁枝蔓叶。 双线结构——有两条明显可见的线索。 根据两条线的相互关系,又可分为平行式、 交叉式、对比式三种。 复线结构——片子中有三条以上的情 节线或人物线,这些线索可以交叉也可以 不交叉,但基本上每条情节线或人物线都 是贯穿到底的。

平行式:平行式是指两条线各自独立 平行发展。 交叉式:交叉式是指片子中的两条线 会交叉在一起的。 对比式:片子中两条线是各自独立发 展的,不构成交叉关系,但又不像平行式 那样没有丝毫关系,两条线可以构成一种 对比关系。如《富人与农民工》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
该片以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 感人事迹作为题材,但它的主题并不是为 了表现丛飞的感人事迹而表现,而是赞扬 丛飞身上存在的那种奉献精神、爱心精神。 这就是题材和主题的区别。
纪录片对主题的三个要求 深刻——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要有一定的哲理渗透 新颖——要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 如《中华百年祭》 集中——纪录片的所有思想,所有构 成因素都必须以主题为中心,为主题服务, 不能过于枝蔓。
3 我国的定义 我国对纪录片的探讨与界定一直处在发展之中。
小结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影或摄 像手段对于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 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道,并 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的影视作品。 真实——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灵魂。 纪录片、专题片和电视片的联系和区别 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纪录片
真理电影 代表: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 主张:承认摄像机的存在可以对现实 产生影响,电影制作不应再是躲在摄影机 后面,而是要积极参与被拍摄者在被拍摄 的那一刻生活,促使被拍摄者在摄影机前 说出及做出他们不太轻易说出的话或做出 的事。

真理电影的开山之作是1961年在巴黎 上映的《夏日纪事》。在该片中,作者利 用轻便录音设备和摄影器材, 随意选择路 人,问他们快乐与否,然后把整个过程进 行实录。除此之外,创作者还邀请片中人 物担任工作人员,甚至在片尾的一场试映 会中,让片中所有拍摄对象齐聚一堂观看 影片,然后评断或讨论究竟影片是否记录 了他们的真实面貌。结果,这种主动参与 的做法,打破了以往作者与拍摄对象的距 离和界限,创造了新的纪录电影风格。
专题系列纪录片 指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 纪录像片。其中各部影片都可以连续放映, 也可以各自独立,如《漫游世界》、《紫 禁城》,《近代春秋》等。
五、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经过近一个世纪的 探索,曾经出现过多种风格样式。对此, 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比尔·尼柯尔斯将其 归纳为四种: 直接宣导式 真实电影式 访问式 反射式
2、真实电影式
所谓的真实电影,是从20世纪50年代 末开始的一个以直接记录手法为基本特征 的电影创作流派。该流派主张真正的电影 应该直接拍摄现实生活,排斥虚构。所以, 他们在拍摄电影时一般都不事先撰写剧本, 也不用职业演员,结果拍出来的内容非常 地真实。

真实电影根据拍摄者是否介入被拍摄者 的现实生活,又可以分为法国的真理电影 运动和美国的直接电影运动等两个不同的 流派
关键性因素: 1)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一种活动的影像。有一定 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2)一种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通过声音和画面去发现世界要比去创造一个世界更 有意义,通过选择和组合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 发现的东西来表达自己,这些选择本身就体现 了对事物的见解。 3)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纪录片的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

纪录片是纪方式要真实
三、纪录片的叙事手段
纪录片本质上还是一种影视作品。所 以,为了艺术地表现这种生活真实,它需 要用到很多的叙事手段来纪实。这些手段 如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1、长镜头 所谓的长镜头,就是那种延续时间比较 长、连续不间断的运动镜头。这种镜头的 最大优点是时空不会分割,比较完整一致, 所以不仅能给人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而且也可以较好地记录原生态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四种创作模式 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都产生了经 典之作。而事实上,目前的纪录片创作也 很少有单一模式,基本上是综合了上述的 各种模式和手法。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直接宣导式 真实电影式 访问式 反射式
六、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1、分析纪录片的题材
所谓的题材就是指创作者从客观现实 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组成作品的材料, 并具体展示在荧屏上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 象。 一般来说,现在纪录片的题材如果概括 起来主要有社会题材和自然题材两大类。
直接电影 代表:美国人罗伯特·德鲁 主张:摄影机和摄制人员不能与拍摄 对象发生任何瓜葛,以求能拍出那种即使 摄影机不存在时也会发生的情况,同时也 绝不使用访问。 墙上的苍蝇

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中国有个著名的纪 录片《八廓南街16号》就是这种风格的代 表,整个片子基本上没有一句解说词,也 没有任何的人物访谈,完全就是一种旁观 式的纪录。所以,该片后来获得了法国真 实电影大奖。
1、直接宣导式
所谓的直接宣导式,也叫格里尔逊式, 即一种以英国格里尔逊为代表,被比 尔·尼柯尔斯评价为被彻底用滥了的纪录 片形式。 特点:为了迎合那些说教者的口味,而 会大量使用那种表面上权威味十足而实际 上往往自以为是又脱离画面的“上帝之 声”——解说。 标准模式:画面+解说。

一些大型的纪录片特别是那种政论片 多采用这种模式。不过,由于解说这种东 西有很强的主观性,会影响纪录片的客观 真实,这种形式的纪录片诞生之初很流行, 而二战后则在西方逐渐失宠了。但在我们 中国,这种纪录片一直以来就是主流的创 作模式。
4、反射式
所谓的反射式,就是把拍摄者与被拍 摄者之间如何互相运作和互动的关系呈现 出来,也就是被拍摄者像个镜子一样把这 个拍摄的人给照出来的创作模式。 在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中,有一 个镜头是主人公韩松边炒菜边对着摄像机 说话。

反射式如果要运用,一般要混合观察、 访问和摄像机前后的互动等几种方式,所 以,它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式纪录片。其优 点是创作者主导权比较大,不仅可以给予 被拍摄对象一个参与的空间,而且也能给 予观众一个在观看纪录片时的思考空间。
历史纪录片 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 它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 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 演员扮演。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 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进行拍摄。 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辛亥风云》、 《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
传记纪录片 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它 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 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 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如《诗人杜甫》、《伟大的 孙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毛泽东》、 《叶剑英》等。仅表现某一人物的某一侧面的人 物肖像片、人物速写片等也属于此类。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概述
一、什么是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 1 经典定义 英国的格里尔逊:《摩亚那》(漂网渔船) 对真实素材作有创意的处理。 弗拉哈迪《北方那努克》 维尔托夫《背摄影机的人》 伊文思《雨》《四万万人民》
突出价值——纪录片的真实原则和现实基础
2 国际上的定义 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 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汲取素材, 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中华百年祭》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中华百年祭》它 要反映中华民族上百年的屈辱史,这其实 是很难表现的历史题材,但编导没有按习 惯思路,而是选择一个独特视角,以一个 青年画家蔡玉水历尽十年艰辛创作的大型 水墨组画《中华百年祭》作为切入点,通 过绘画作品艺术地展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 与抗争史。像这个主题就很独特新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