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髙三联考语文试卷W
1.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② 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③ 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④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⑤__________,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⑥《曹刿论战》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落花的句子。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造词工丽,随手拈来;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2)浮光跃金,。
《与朱元思书》(3)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5)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形容学习的第二层境界——勤奋。
(6)《岳阳楼记》中“进亦忧,退亦忧”具体指:“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一篇科技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12分)“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近年来,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细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超级细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英国加的夫大学的马克·托尔曼博士参与蒂姆·沃尔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细菌的超强抗药性来源于一个名为NDM-1的强悍基因。
只要细菌体内拥有这个基因并通过它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就可以对的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其中有些“超级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
更可怕的是,NDM-1基因并不只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还可以存在于一种名叫质粒的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中。
质粒具有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的能力,因此这个基因现在散布在多种细菌中。
人教版语文高三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被看做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
在本质上文化是非物质的,但它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上得以流传,如建筑、石刻、竹帛纸书等。
更有一些直接借助人脑储存,如口头流传的一些史诗、歌曲等等。
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如政治(古人称“经邦济世”之术,与现在的经济概念有些不同)、娱乐功用以及在科学技术、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功用,这些功用不应混淆。
②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大概就是娱乐功能。
鲁迅所说原始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渔猎之族在石头和崖壁上刻画动植物形象,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这些行为后来被我们称为文艺。
宽泛一点,饮食文化之类也可列入其中。
多样性是娱乐性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和发展多样性、拯救濒危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假如哪天我们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③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与文艺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推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
近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衰落不过在近一、二百年。
只是腐败的统治者往往将大量社会资源用于享受这种精细的文艺,造成批判者迁怒于这些娱乐性的文化功能。
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不是“后庭花”亡宋,而是宋朝有问题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文人不解,讹传至今。
文艺本质上是没有功利性的,我们不应对此要求太多。
对本土的、外来的文艺都不必以有用无用权衡,只要无害即可。
但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
如战争中的军歌等等。
寓教于乐,更容易被人接受。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教”的“乐”就应该淘汰。
④中国文化是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
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原始文化的特征。
通过更多地了解中国交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已越来越少。
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教。
其实在中国虽然常将儒道释三者并立称为“三教”,许多地方神庙中也供奉孔子像。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黄土作为决定农耕文化的关键要素,其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虽然它是一种弱度或没有土层分化的新成土,但它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原因是它的“自我加肥”的作用。
黄土地的深度特征较强,且土质均匀。
由于土层是经过无数年代的累积而成,腐烂的植物残体变成肥料,雨后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不断把土壤层中的各种矿物质吸到地面。
在北方辽阔的黄土带,几千年来,农作物几乎不靠人工施肥都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
在这类土壤之上,稠密的人口往往继续生长到它强大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
事物时常存在两面性。
黄土的质地疏松,即容易形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大陆型气候特点下的东亚季风气候,下雨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其不均匀,经过开垦的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生态问题。
正是这个问题,才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问题的担忧,促成了和谐共生理念的产生,特别是当人口快速增长之后。
黄土支撑了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前期,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大量的人口开始向江南转移,为南方带来了人口、财力与技术,将南方过往的沮洳之地开发为富足之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已开始显现,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地、沼泽等要地。
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
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
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 (高三(2)第9次素质考试)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2 王雅成 2 冯秀玥 2 杨树枫 2 邱菊 2 索明珠 2 方世清 2 杨全 2 胡倩倩 2 李香云 2 窦明月 2 姬丽娟 2 赵瑞瑶 2 武道云 2 兰青 2 许亚茹 2 荣世菊 2 李杰 2 谢莎莎 2 杜存兵 2 王岩 2 戴燕 2 毕经哲 2 郝萌萌 2 金晶 2 朱思源 2 周祥虎 2 刘丽丽 2 胡杨 2 姬雯 2 王坦 2 杨超 2 杨丹 2 吴浩然 2 朱林帅 2 朱靖 2 程梦园-2 梁晓伟 2 王珺 2 杨莹莹 2 李想 2 王迟 2 王松 2 谢凯 2 牛鹏飞 2 杨筱 2 姚阳子 2 王成 2 杨坤 2 万礼祥 2 高翔 2 牛志虎 2 王超 2 赵良峰 2 杨翰章 2 许建丰 2 陈明锋 2 郭中鹏 2 孙月盈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2016.4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孩子书写“中国式童年”李东华少儿文艺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少儿读物、少儿影视、少儿动漫,等等。
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我们的孩子几乎可以同步地享受到这个时代少儿文艺的最新成果,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童年。
然而,与外国少儿文艺的“来势汹涌”相比,富含“中国元素”并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是否足够丰饶?中国元素首先指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始自了解,了解的功课需从少儿时代做起。
这不仅出自父母、社会的期待,更出自孩子们自身的生命需求: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来处。
中国元素的另一大内涵,是指当代中国故事与当代中国经验,即现实指向。
国内畅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不如国外同类题材作品的文学性强,但为什么比同类引进作品畅销?那是因为中国孩子更喜欢看表现他们身边人身边事、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
的确,对于知识和阅历都还不够丰富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文艺作品认识自我、探索未知世界,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
反映当代少儿生活的作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艺的引领、抚慰,文艺的启智、怡情。
新时期的少儿文艺也曾留下为小读者、小观众所喜爱的皮皮鲁和鲁西西、霹雳贝贝、男生贾里、男孩桑桑、大头儿子、淘气包马小跳等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但是相对于我国3亿多少年儿童,相对于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差异化的生存状态,当前少儿文艺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我们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却没有诞生影响广泛的、为这一庞大群体代言的文艺形象。
同样,反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少儿生活的文艺作品也比较少,或者说其影响力没有都市题材的影响力大。
而即便是表现都市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往往是速写式的、对表象进行描摹者多。
这些都束缚了中国元素在少儿文艺中的展现。
一方面是中国元素不够丰盈,另一方面则是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难以与少儿心理相契。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纯含答案
“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
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
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C(这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措施,并非“意义〞)(3分)2.D(错误有二:其一,申请实验区牌子本身并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措施,文中也未提到;其二,“做好基础性工作〞过于笼统,不是“具体措施〞)(3分)3.C(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复活徽州自身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项目〞;B项,“惟一出路〞错,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措施很多,而“保护〞和“发展〞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最佳统一;D项,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对,原文说“具有巨大的潜力〞,两者不是一回事)(3分)4.A(益,义与前面的“增〞字相同,动词,“增加〞的意思)(3分)5.B(A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但②句不属于“损娇掩媚〞的行为;B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②句属“损娇掩媚〞的行为,符合题意;C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属“增娇益媚〞的行为;D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是作者主张妇人平日不必佩戴首饰,并非“损娇掩媚〞的行为)(3分)6.D(A项,本文中心观点并非那句话;B项,新媳妇也要戴首饰;c项,“以金银翡翠为最佳,其次是犀角和珍珠〞无中生有)(3分)7.(1)这和美玉藏到深山里山就会有灵气,珍珠藏到水里水就会变美丽是同一个道理。
(得分点:“蕴’’“予“灵…‘媚〞各1分)(2)还能忽略她的外表而看出她的真实容貌,认为她的美丽应当不止如此。
(得分点:“犹〞“略〞“谓〞各1分)(3)不是这种艳丽隆重的妆饰,就不足够来抚慰他们的一番用心.(得分点:“盛〞“足以〞“慰〞各1分)8.颈联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动景.“熊升树〞、“鹿饮溪〞未受任何惊忧,见其除“幽径〞的“独行〞者之外,四野无人,一片幽静,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见于言外。
(4分)9.杜牧诗句是看见了人家,王维诗句是看不见人家,才问樵夫,梅尧臣诗句则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问:“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传来鸡叫,仿佛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日期:2013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所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试题
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髙三联考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第1页至第6页,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 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II卷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華學卞本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寧串寧寧E苹节亨W荸率禾窣,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复、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
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
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 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
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向前推进,从来没有中断.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
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
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统一。
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所已创造出来的形象的一种再创造。
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已评价的生活的一种再评价。
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
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是结合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生活所作的评价,而欣赏者的再评价则是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认识的结果。
对艺术形象来说,这种评价是直接的,可是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来说,这种评价是间接的。
尽管它是间接的,归根到底仍然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这种评价,可能和作者的对客观生活的评价完全一致,也可能高于作者或低于作者的评价;可能违反作者正确的评价,也可能在欣赏者自己的头脑中纠正作者错误的评价。
不论结果多么复杂,这种再评价都将成为欣赏者接受不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必经过程。
……欣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指在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基础上,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思想感情达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共鸣需要以一定相网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共鸣。
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或相接近,必须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基础。
一般地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必须具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性、社会理想、生活经历,即使是不同阶级,思想不尽相同的两者之间,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一问题上,也有相一致或接近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彼此理解,更谈不上对之发生共鸣了。
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映和评价,为欣赏者所接受并引起相当的思想感情(共鸣)。
在同时代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条件下,共鸣范围又可以包括到不同时代的作品与读者之间。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特别是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并可能对它发生共鸣,一方面与古代优秀艺术作品的进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动性有关。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试题预览
“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事情总算定了下来。竟然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
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
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为了还原生活,他还特意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爬在格子里,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2013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does the man’s plane take off?A.At 5:00.B.At 5:30.C.At 7:00.2.Where did the man find the dog?A.In a library:B.In his office.C.Under a huge tree.3.What might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Teacher and student.B.Doctor and patient.C.Writer and reader.4.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A.Gift. B.Christmas. C.The son.5.What does the man mean?A.He loves the new clock.B.He hurt his eye this morning.C.He found the lecture uninteresting.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
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所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全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
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
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四德”)。
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仁”字出现七十余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
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从而达到社会的普遍治理。
可见,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到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再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均体现出国学中所包含的价值理性或人文精神。
其中,孔子的“远神近人”思想,正是有别于“神文”或“鬼文”;孟子的“四德”观念所针对的正是人类文明所异化出来的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
这些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在“知识即力量”、“知识即权力”的工具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少数人无限扩展欲望的现代理论。
而对于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来说,这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们所缺少的正是以恻隐、羞恶、谦卑、智慧和诚信为核心的人文关怀。
(选自李中华撰《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有删改)1.与“人文”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文”是关于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称谓。
B.“人文”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C.“人文”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D.“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人文”与自然之文和社会之文的比较分析中,论述了“人文”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围绕人的道德自觉,论述儒家的仁爱学说是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
C.第三段首先强调“神文”、“鬼文”的不当,再论述“权文”、“钱文”的不可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文”的合理性。
D.全文首先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再论证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是儒家的仁爱学说;最后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人文”的重要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儒家的人文关怀。
B.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
C.孟子与孔子一样,都把“仁爱”、“仁者爱人”作为自觉的追求。
D.由于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们缺少人文关怀,因而多数人一贯坚持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
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
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
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迁散骑常侍。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
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
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
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帝从之。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
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
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
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
会明帝崩,不施行。
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卒,追赠光禄勋。
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安中,为计吏,诣许诣:到,往B.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贷:借C.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美:认为……美D.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比:及,等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②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B.①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①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②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D.①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
曾任太子舍人等职。
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
明帝时,曾为陈留太守,授予骑都尉,提升为散骑常侍。
正始时,赐爵关内侯。
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
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
C.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5分)译文:(2)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5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①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8.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9.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2)。
(3),(4)。
(5),(6)。
(李贺《李凭箜篌引》)乙:(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3)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4)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5),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6),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翻阅塔克拉玛干沉石①仿佛是遥远的传说,宇宙在诞生之际,孕育了茫茫星际,而在漫长的星云翻转之中,有一部书遗留在了地球。
那部书在新疆,她横跨天山南北,那本书写着鎏金的大字:塔克拉玛干。
②那是地球罕见的大沙漠。
强烈与平静,在我心底聚拢,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
③我有些超然,更多雄奇的想象,仰望苍穹聆听那些密码。
我终于通过青藏山脉的高原神经,听到了连接新疆山脉的语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份神圣的邀请。
那一刻,我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还是在神游太空时看到的,已经记不清了,但展现在大地上的确实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地球出生和成长的书,而且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蕴藏着深厚的历史。
我有些激动,在一天晨曦送来太阳谜语的时刻,怀揣着不安和心动,轻轻地去翻阅塔克拉玛干的那一页。
④色彩在变化,金灿灿的文字中流淌着一幅幅画面。
那画,在太阳的照耀下翻动着,是那样神奇。
我忽然意识到,如此辉煌的一页,是宇宙印制在书上的画页。
我沐浴着阳光,攀上厚厚的书脊,顺着光与神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敬仰的心境在翻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