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领域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三篇)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智能制造是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推动智能制造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制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____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该方案旨在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以示范推进、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标准建设为手段,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实现智能制造在核心领域的全面普及和应用,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具体目标包括:1. 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2. 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4.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提高制造业技术标准化水平。
5. 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智能制造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示范效应。
三、主要任务1. 落实示范项目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若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参与的方式,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在核心领域的应用。
示范项目包括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化改造、智能供应链建设等。
2. 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研发投入比例,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3. 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对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标准化水平。
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各环节的智能化协同发展。
4. 促进行业协同创新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通过组织行业联合攻关、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等活动,推动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整体提升。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附件9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高端装备供给保障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本方案,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关键零部件及制造工艺设备水平明显提升,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满足石化、冶金、建材、轻纺、汽车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两千万吨炼油装置大型压缩机组实现首台(套)示范应用,4500型涡轮压裂车实现产业化,大型化智能化连续炼铜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成功,大全张高速多色平版印刷机投入批量生产。
二、主要任务(一)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加强重大技术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创新产品示范应用,为石化、1冶金、建材、轻纺、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装备保障。
石化重大技术装备。
重点研发两千万吨炼油成套装备、百万吨级以上乙烯成套装备、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4500型涡轮压裂车、18兆瓦集成式压缩机、负压欠平衡钻井装备、百万吨级低阶煤快速热解装备、8.7兆帕以上大型水煤浆气化装备、大型干煤粉气化装备、特大型空分装置、沙漠超深井快速移运特种钻机、150万吨/年PTA装置用压缩机组等装备。
冶金重大技术装备。
重点突破高效节能长寿命高炉综合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在线及离线热处理控制技术、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技术、绿色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技术等技术、全流程设备状态监测预报与稳定运行控制技术。
重点研发不锈钢冷轧复合生产技术装备、薄带铸轧成套装备、大型化智能化连续炼铜装备、大型锌电解自动化成套装备、高效水平磁系高梯度磁选机等装备。
建材重大技术装备。
重点研发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生产线、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制品生产装备、大型干法超细粉体生产线、钢化真空玻璃生产装备、高世代显示屏用基板和盖板玻璃生产装备、高效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玻璃生产关键装备、全自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2材料(LFT-D)模压生产设备等。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本行动计划详细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核心目标1.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2. 提高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3. 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
二、战略任务1.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3.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企业成本。
4. 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
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重点工程1.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2. 关键领域突破。
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施重点攻关项目。
3. 智能制造工程。
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4. 绿色制造。
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提高制造业绿色化水平。
5. 质量品牌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6. 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国际顶尖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四、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
2. 优化税收政策。
降低制造业税收负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3. 加强金融服务。
提高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三重一大实施方案(四篇)
三重一大实施方案背景____年是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也是推进三重一大战略的重要阶段。
三重一大战略是指依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构建制造业强国、网络强国、数据强国和人工智能强国的目标。
一、加强创新驱动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1.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比例,推动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3.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转移与转化。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2. 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3.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三、构建制造业强国和网络强国1. 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2. 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法规,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3.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四、打造数据强国和人工智能强国1. 推动数据开放和共享,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治理。
2. 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培养一批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3.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1.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2.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3.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
六、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1.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
2. 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全球科技发展的合作与共享。
3. 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国际优秀企业和创新机构。
七、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改进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工业强基2024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工业强基2024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总体要求总体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以推动制造业升级为核心,以创新引领为动力,以降成本增效为基础,以产业协同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1.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培育,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力度。
2.提高产业链协同水平: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实施大型工程项目沿线产业协同发展。
3.推进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和工艺,推动传统工业的绿色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重点领域支撑: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施,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5.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企业发展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6.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三、实施措施和保障机制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协同。
2.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增加研发经费占比,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质量。
3.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通过激励机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工业强基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4.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
6.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工业强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进展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四、预期效果和目标评估预期效果: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目标评估:通过实施工业强基2024专项行动,到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比2024年增长15%,高端制造业比例达到40%,重点领域产业创新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制造业进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量规模大幅提升,转型升级快速推进,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进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迎来“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进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17 年〕》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制造业进展形势、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当前形势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进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全然所在。
纵观世界强国的崛起,基本上以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的。
在虚拟经济蓬勃进展的今天,世界强国仍然高度重视制造业的进展。
制造业始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保障。
通过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上一轮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制造业培育了竞争新优势,积蓄了进展新动能。
要紧表现在:重大装备亮点频现,示范应用扎实推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投入商业化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示范应用。
关键技术多点突破,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靶向肿瘤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等重大疾病 1.1 类新药实现产业化。
检测认证能力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标准化总体组、检测认证联盟为架构的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新兴领域异军突起,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进展,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进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附件6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一)高端医疗器械围绕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和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方向,聚焦使用量大、应用面广、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医疗器械,鼓励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品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填补国内空白,推动一批重点医疗器械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大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国产知名品牌。
1.影像设备。
鼓励国内空白的PET-MRI、超声内窥镜等创新设备产业化。
推动具备一定基础的PET-CT、CT、MRI、彩色超声诊断设备、电子内窥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等设备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加快大热容量X射线球管、超导磁体、新型超声探头等核心部件及图像处理软件等核心技术的开发。
2.治疗设备。
鼓励国内空白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设备产业化。
推动具备一定基础的高能直线加速器及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血液透析设备(含耗材)、治疗用呼吸机、骨科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3.体外诊断产品。
鼓励国内空白的全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流水线(TLA)等创新设备产业化。
推动具备一定基础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型分子诊断仪器、即时检验系统(POCT)等体外诊断产品及试剂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4.植入介入产品。
推动全降解冠脉支架、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神经刺激器、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运动医学软组织固定系统等创新植入介入产品的产业化。
5.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医疗器械专业化咨询、研发、生产、应用示范服务平台,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核心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已上市产品质量跟踪评价和应用示范等公共服务,推动行业全面转型升级,促进产品质量性能提升。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
龙源期刊网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
作者:
来源:《智能制造》2018年第01期
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离端。
《行动计划》提出,到“十三五”末,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行动计划》提出,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并将从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激励政策、强化金融政策扶持、加大国际合作力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5
附录 7.1
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一、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序号 一 1
2 3
4
产品 钢铁材料
汽车用超高强 钢板及零部件 用钢
高铁关键零部 件用钢
高性能硅钢
发动机用高温 合金材料
主要指标
(1)超高强汽车板:热轧板最大抗拉强度达到 1180MPa,冷轧板最大 抗拉强度达到 1500MPa,热轧板成型后零件抗拉强度≥1100MPa,冷轧 板成型后零件抗拉强度≥1300MPa。 (2)汽车用超静音滚动体轴承钢:氧含量≤5.5ppm、钛含量≤10ppm, DS≤0.5 级,低倍组织达到 GB/T 18254 特级优质钢规定,脱碳≤0.6%D, 碳化物带状≤1.5 级,碳化物网状≤2.5 级,尺寸精度达到 GB/T 14981 C 级要求。 (1)高铁用大型高速齿轮钢:断面△[C] ≤0.03%,淬透性带宽≤4HRC, 950℃保温 80h晶粒不长大,冲击功≥60J,非金属夹杂物A+B+C+D≤2.5 级、DS≤1 级,515MPa应力作用下疲劳寿命达到 1010周次以上。 (2)高铁刹车盘用钢:各级别夹杂物≤1.5 级,-59℃±1℃冲击功≥27J, 晶粒度≥7 级。 (1)取向硅钢:厚度 0.18mm、P17/50≤0.65W/kg,厚度 0.20mm、 P17/50≤0.70W/kg。 (2)0.18mm 以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 (1)高温合金棒材:最大直径>350mm,晶粒度 7-9 级,Φ0.8mm 平底 孔超声波水浸探伤杂波低于-16db,N、S 总含量<10ppm,Bi、Tl、Se、 Te 总含量<5ppm。 (2)高温合金粉末:粒度 45~106μm,收得率>70%,球形度>99%, 增氧量<50ppm,非金属夹杂个数<20 个/kg。 (3)航空航天用中间合金钒铝合金:V 57.5~59.0%,Si≤0.18%,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一、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1)提高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能力。
加强高速动车组整车技术平台和检验验证能力建设,建立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全部检修服务业务的运维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自主化城际动车组、多种制式的低地板有轨电车仿真分析、生产制造、试验验证等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2)加快关键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开发应用。
重点推动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齿轮转动系统、轮轴系统、轴承、新型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电机,碳化硅igbt芯片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研制以及生产、试验验证能力建设。
(3)加强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制、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重点推动时速350/250公里等级高速铁路自主列车控制系统、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国产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1)加快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
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推进在相关下游行业的示范应用。
采用先进智能制造模式,推进国内机器人企业建立机器人批量生产数字化制造车间。
(2)加大关键零部件研制力度和集成应用。
研制高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推进国产关键零部件集成应用。
(3)加强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建立国家级工业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建立整机性能、关键零部件、安全性能、工艺性能检测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工业机器人认证制度。
研究成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三、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1)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产业化水平。
重点发展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车控制系统产品,推动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功能的高度集成,提升控制系统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水平,开展生产和试验检测能力建设。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一、背景分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重要支柱,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存在着技术创新不足、品质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此,制定并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的关键一步。
二、目标设定1.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加强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3.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环保生产。
4.提高制造业整体效率,实现生产效益提升。
三、行动计划1.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1)增加政府科研资金投入,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
(2)建立制造业创新联盟机制,促进企业合作创新。
(3)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1)加大对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流制造业人才队伍。
(2)引进国内外制造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3.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1)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2)加强品牌营销能力建设,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4.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1)制定支持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
(2)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制造(1)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鼓励企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制造。
6.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1)推广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2)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
四、政策支持1.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减税降费,减轻制造业企业负担。
4.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特殊支持政策。
5.建立制造业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和工程分工方案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五)产品强质工程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省质监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局
(六)绿色制造工程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
(七)军民融合工程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省国防科工办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
序号
任务和工程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参与部门
(八)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
23
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
制定技术改造投资重点领域导向目录,进一步扩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及全产业链技术改造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科技厅
省国防科工办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0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搭建“军转民”、“民参军”对接合作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军民结合资金投入机制。健全军民结合产业资源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支持军工企业、院所资产证券化。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1
提升军民双向融合水平。
开展“军标民标”融合行动,引导和支持民企进入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12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质监局
序号
任务和工程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参与部门
13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按照自主创新、突破重点的思路,开展市场潜力大、附加价值高的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一)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1. 钢铁材料。
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高铁关键零部件用钢,高性能硅钢,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用钢,核电关键装备用钢,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极地环境用钢,大型水电用高级别压力钢管及蜗壳用钢,高炉渣提钛产钛白粉等产品。
2. 有色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航空用轻合金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用关键材料,高端伺服电机用热压磁环及热压磁粉,核燃料贮存格架用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新型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等产品。
3.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石墨烯,8.5 代TFT-LCD 及以上玻璃基板,显示面板用高强盖板玻璃,钢化真空玻璃,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高性能石英玻璃等产品。
(二)先进有机材料1. 高性能树脂。
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氟硅树脂及关键单体等产品。
2.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
重点发展溴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聚烯烃类、氢化苯乙烯类、聚氨酯类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3. 功能性膜材料。
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处理用膜,锂离子电池用软包装膜,偏光片及配套膜材料,微棱镜型光学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胶膜等产品。
4. 高端专用化学品。
重点发展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三)先进复合材料1. 高性能纤维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产品。
“三个导向”引领“两业融合” 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中国经贸导刊■热“三个导向”引领“两止駚合”助汐打好户戒基滅高级化、户业裢现代化攻坚成□黄汉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 业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实现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 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 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 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包 括总体思路和目标、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 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发挥多元融合发 展主体作用、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立足现实基础、尊 重发展规律、明确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市 场导向、问题导向。
《实施意见》出台,将有利于激发两 业融合发展活力,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制造强国建 设和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目标导向,把推动两业融合发展作为増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和经济服务化趋势不断深化,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共生 现象不断涌现,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产业融合 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经验表明,产业融合通 过产业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引发了产业功能形 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和附加值提升,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了国际竞的中长期融资,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积极支持开展供 应链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 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建立知识 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四)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改革完善人才管理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复合型人才 评价和职业发展通道体系。
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职业 教育改革,深人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建设 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 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
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产业领域,关乎到国家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而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攻关则是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方案。
首先,加强研发投入。
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研发人才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制造业的科研项目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增加内部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研发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公司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队伍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提高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办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在企业层面,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吸引高级技术人才加入制造业,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侵权行为进行惩罚,并给予创新企业和个人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
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与国际接轨,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的协调,避免技术转让风险。
第五,加强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
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和专利,共同承担风险,并分享科研成果和经费收益。
最后,加强市场导向。
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预测,引导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研发方向。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计划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计划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在这个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至关重要。
为此,我国制定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计划,旨在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一、背景我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严重的挤压。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目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以下目标:1.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2.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智能制造的全面推广。
3.制造业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4.制造业绿色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实现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提高。
5.制造业国际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
三、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任务:1.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加大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2.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的全面推广。
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推进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进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国际化水平。
2131工程实施方案
2131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2131工程是我国国家重点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施2131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通过2131工程,促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 增强产业竞争力:通过2131工程,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2131工程,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2.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2131工程的支持力度,为实施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实施效果1. 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通过2131工程的实施,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
2. 增强产业竞争力:2131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了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 推动经济发展:2131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打造制造业重点地区增长极实施方案
02
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建设目标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
01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02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制造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
资源共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 素质和技术水平,吸引高技
能人才。
1
技术资源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 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
技术含量。
资金资源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 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制造业重 点地区。
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盘活存 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优化配置
01
产业结构优化
由于制造业重点地区的投资和经营门槛较高,企业面临的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波动、盈利能力下 降等风险。
政策变化风险
政策变化可能对制造业重点地区的投资环境、企业发展等 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如环保政策、产业政策的调整可能增 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创新风险
制造业重点地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较高,但技术更新换代 速度较快,企业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研发投入过大等风险 。
打造制造业重点地区增长极 实施方案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XXXX
contents
目录
• 背景和现状分析 • 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 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 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 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 实施效果和经验总结
01
背景和现状分析
重点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