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同步练习
课时作业(二十)[20曹刿论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玉帛.()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要求加点的字含义相同。
示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1)彼竭我盈.——()(2)小信未孚.——()(3)故克.之——()(4)下视其辙.——()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的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本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这句话写出了曹刿心思缜密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满分:8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38分)1.文常填空:《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________体史学和文学名著。
(4分)2.根据文意填空。
(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一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一文中关于曹刿追逐齐国军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弗敢专.也: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3)虽不能察.: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5)公将驰.之:__________ (6)下视其辙.:__________(7)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 (8)遂.逐齐师:__________4.翻译句子(8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答案】ɡuì biàn fú jiàn chénɡ sháo【解析】注意多音字“间”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答案】(1)参与中间(2)目光短浅卑鄙(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4)案件监狱【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古今义,并加以识记。
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答案】D【解析】A项,代指曹刿;代指胜利。
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
C项,表修饰;表顺承。
D 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B项,意思与例句相同。
A项,代词。
C项,代词。
D项,代词。
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是加强反问语气。
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解析】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D.夫.战,勇气也(fú) 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3)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5)弗敢专.也 (6)必以信.(7)小信未孚. (8)虽不能察.(9)望其旗靡. (10)彼竭.我盈(11)齐师.伐我 (12)牺牲..玉帛(13)公将鼓.之 (14)忠之属.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利用了作战中“,, ”的特点,趁敌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战胜了敌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 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 文章语言十分精练,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倚仗数量上的优势急于取胜的心理。
D. 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 《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作品。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默写5.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
(2)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二)新(精)品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新人教版一、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又何间.( )焉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辙.( )乱旗靡.( ) 肉食者鄙.()2、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5、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是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4)战则请从.3、用原文回答(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二层。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放探究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夫.战()望其旗靡.()肉食者鄙.()2.重点实词解释。
(1)齐师伐我师:(2)又何间焉间:(3)肉食者鄙鄙:(4)小惠未遍遍:(5)弗敢加也加:(6)必以信信:(7)小信未孚孚:(8)虽不能察察:(9)战则请从从:(10)公将驰之驰:(11)既克既:(12)一鼓作气作:(13)三而竭竭:(14)彼竭我盈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3.解释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故克之()(2)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3)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4.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今义:古义:参与(2)小大之狱.今义:监狱古义:(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5.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释义。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6.重点句子翻译(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课内探究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身为一介草民,却能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去进谏的原因是“,”,这正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2)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带答案)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1)请说出三例古代以少胜多或以弱胜强的战争。
(2)《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所编。
后人又称《左传》为()。
2.读读写写,注意字音字形。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小惠未遍()牺牲玉帛()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齐师伐我。
古义:今义:又何间焉。
古义:今义:肉食者鄙。
古义:今义:牺牲玉帛。
古义:今义:弗敢加也。
古义:今义:必以信。
古义:今义:小大之狱。
古义:今义:虽不能察。
古义:今义:4.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下视其辙。
5.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6.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可以()一战。
(5)()乃入见()。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翻译句子,并分析句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
何以战?二、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次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是什么?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鄙”、“远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从对话中,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肯定了哪个条件?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4.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5.庄公的“将鼓”“将驰”,曹刿的“未可”“可矣”分别表现出两个人怎样的特点?6.曹刿战后总结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如何评价曹刿?7.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8.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三、中考链接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3.曹刿坚持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有答案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2.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战B.必以.分人C.可以.一战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D.小大之狱.(诉讼事件)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C.虽.不能察虽.有嘉肴D.公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所以动心忍.性C.小惠未遍.,民弗从也D.富贵不能淫.6.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出自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选自《曹刿论战》)[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鲁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鲁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讲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不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咨询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那么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那么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咨询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以下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以下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咨询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缘故是什么?〔2〕曹刿认为〝能够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缘故〝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缘故是〔7〕能表达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预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讲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讲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形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镇定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能够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缘故B、表达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以下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9、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表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夫战,勇气..也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必以分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④可以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仿照示例,在理解画线词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Ⅰ三而竭:殚精竭虑Ⅱ观其辙:南辕北辙①齐师伐我:②齐人三鼓:③惧有伏焉:④望其旗靡:⑤小信未孚:⑥夫大国,难测也:⑦未能远谋:⑧故克之:6.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7.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课文知识与理解(55 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9 分)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4 分)(1 )齐师伐我.(2 )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7 分)1 、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 、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 、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7 、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2 分)1 、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9 分)1 、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 、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 、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 、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 、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 、虽不能察古义:今义:7 、再而衰古义:今义8 、又何间焉古义:今义:9 、必以情:古义:今义:六)翻译句子( 6 分)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8 分)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7 分)(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
《曹刿论战》【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 ) ②肉食者鄙 ( ) ③牺牲玉帛 ( )④下视其辙 ( ) ⑤登轼而望( ) ⑥望其旗靡 (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 ) ②又何间焉( )③肉食者鄙 ( ) ④牺牲玉制( )⑤小信未孚( ) ⑥大小之狱 ( )⑦可以一战( ) ⑧齐师败绩( )三、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 ( ) ②将( ) ③请( )④谋( ) ⑤惠( ) ⑥必( )四、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1.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小惠未彳扁”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2.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带答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捐躯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二、为以下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说明。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以下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能够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说明以下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为人卑劣()牢狱之灾()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是犯错()真情实感()忠之属也()捐躯玉帛()为人忠实()为国捐躯()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六、《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奇是______时期______依照鲁国史料编写的纪年体史书。
7、依照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方法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以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缘故:“,,。
”。
(3)曹刿在齐军溃退后不当即下令追击的“,,。
”八、选出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确实是采纳的这种方式表达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答案:一、①guì②jiàn ③fú④bó⑤biàn ⑥shì⑦fú⑧mǐ2 、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②为人信服赐福,保佑③击鼓进军④养独自专有3、B 4、鄙:见地短浅,道德低劣;狱:案件,牢狱;虽:即便,尽管;情:实情,情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捐躯: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五、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不能-一明察,但必然要依据实情处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二)语文版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二)第一局部:1本文选自,作者是。
2、如下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D、夫战,勇气也。
3、如下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原文填写:⑴文中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曹刿关于“为何追逐齐国军队'’的句子是。
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5、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总结了怎样的作战经验?6“齐人三鼓"中的“三鼓'’表现了齐军在作战时怎样的心理状态?7、解释如下词语的古今意义:⑴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⑵牺牲玉帛牺牲:古义:今义:⑶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⑷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⑸齐师伐我师: 古义:今义⑹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8、选出对如下句子的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A、夫大国,难测也。
〔发议论〕E、〔刿曰:〕“未可。
‘’〔表否认〕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表赞成〕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发议论〕9、补出括号中省略的词语:一鼓作气,再〔〕而〔丨衰,三〔〕而〔丨竭。
读选文,回答如下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如此请从。
’‘10、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11、翻译如下句子:⑴何以战?⑵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⑶十年春,齐师伐我。
⑷战如此请从。
12、解释如下句子中的多义词:⑴师:可以为师矣〔〕齐师伐我〔〕18、 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A 、写统治者目光短浅,曹刿目光远大。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及答案
13曹刿论战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好正确的一组是()A .又何间焉 ( ji ān) 肉食者鄙 ( bǐ)..B.牺牲玉帛 ( b ó) 下视其辙 (zh é)..C.登轼而望 (sh ì) 望其旗靡( mǐ)..D.小信未孚 (f ú) 曹刿请见 (gu ì)..2.讲解加点的词。
①齐师伐我伐:.②又何间焉间:.③肉食者鄙.鄙:④小信未孚.孚:⑤大小之狱.狱:⑥ 齐师败绩..败绩:3.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够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大大小小的案件,诚然不能够亲自明察,也必然按本质情况办理。
B.大大小小的牢狱,即使不能够一一审察,也必然按本质情况办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够一一明察,也必然按本质情况办理。
D.大大小小的牢狱,即使不能够亲自察看,也必然依照感情办理。
5.填空:①《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依照鲁史写的体史册,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 年以下 200 多年间的好多史料。
② 《曹刿论战》表示鲁庄公能做到守信于民的句子是:,,。
③ “”是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现比喻趁力气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6.以下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牺牲玉帛为国牺牲....B.故克之公问其故..C.又何间焉亲密无间..D.何以战能够一战..7.以下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够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前一次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战斗,学了此文后,请依照课文内容总结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阅读研究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一、双基积累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齐师伐.我(2) 肉食者鄙.(3) 小信未孚.(4) 忠之属.也(5) 公将驰.之(6) 遂逐.其师(7) 彼竭我盈.(8) 望其旗靡.2.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彼竭我盈,故克之。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
B. 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请见”的原因。
C. “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
D. 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5. 用原文语句填空。
( ( ( ) ( ) ( ) ( )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⑵公将鼓之()⑶再而衰()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9.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全文,回答10〜13题。
10. 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⑵弗敢加也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 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安排,突出表 现了曹刿的“远谋”。
13.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 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美文品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19题。
【甲】《曹刿论战》【乙】《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 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 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
臣恐强秦、大 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①淳于髡(k m):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14.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 B. 神弗福也( C. 谢将休士也( D. 淳于髡谓齐王 ( 15.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小大之狱B. 先帝不以臣卑鄙C. 而擅其功D.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16.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曹刿认为鲁国打败齐国的关键就是靠军队的勇气,于是曹刿亲自驰骋疆场, 身 先士卒,鼓舞士气,击败齐国。
B. 【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 ) 间:间隔) 福:幸福) 谢:感谢) 谓:对……说)( )无劳倦之苦面山而居C. 【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免战争。
D. 【乙】文中齐王虽然对强大的魏国有恐惧之心,但齐国的将士却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立功,大将田父表现尤为突出。
17. 下列对两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明快生动,说理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针对性强。
B. 【甲】文主要是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乙】文主要是写淳于髡用讲故事的方法对齐王晓之以理,达到了劝阻齐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聪明才智。
C. 【甲】【乙】两文内容都与战争有关。
【甲】文对战争场面进行了详写,而【乙】文则对战争场面进行了略写。
D.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
【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做对比,突出鲁庄公政治上的无能;【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做对比,来烘托齐王的胆小。
18.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你对【甲】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 答案:(1) 攻打(2) 鄙陋。
文中指目光短浅(3) 为人所信服(4) 类(5) 驱车( 追赶) (6) 追赶、追击(7) 充满。
文中指士气正旺盛(8) 倒下2. 【解析】选B。
B项,“之”解释为“结构助词,的”;A C D项“之”都是“代词,指齐军”。
3. 答案:(1)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 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3) ( 这是) 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4)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推测他们的军事行动,怕是有埋伏。
4. 【解析】选D。
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5. 答案:(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 答案:(1) 通“遍”,遍及,普遍(2) 击鼓进军(3) 第二次7. 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8. 【解析】选A。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重点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并没有记叙战争的全过程。
9. 答案: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10.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
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句(1) 中“肉食者”是主语,“谋”是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句(2) 中“弗敢”是状语,状语后应停顿。
答案:(1) 肉食者/ 谋之(2) 弗敢/ 加也11. 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12. 答案: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双方交战的过程13.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紧扣题干要求鲁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找出能表现鲁庄公值得肯定的言行并加以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 “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3) “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4) “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5) 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6) 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14. 【解析】选Do A项,间:参与;B项,福:赐福,保佑;C项,谢:遣散。
15. 【解析】选A。
加点的“之”字均解释为“助词,的”。
B项,因为/凭、靠;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D 项,益处/虚报。
16. 【解析】选B 。
A 项,关键靠的是“忠之属也” ;C 项,淳于髡认为齐魏相争会让秦楚坐收 渔利;D 项,齐王要攻打魏国,对魏国并无畏惧之心,齐王在淳于髡的劝说下放弃了战争的 打算,齐国的将士没有上阵杀敌, “田父”只是一个农夫,也不是齐国大将。
17. 【解析】选Bo A 项,【乙】文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委婉曲折; C 项,【甲】文并没有对战争 场面进行评写,【乙】文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D 项,【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做对比,来烘 托齐王“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
18. 答案: (1)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
19. 答案 ( 提示) :可从曹刿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以及聪明才智等选择任一方面联 系生活实际作答。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附【乙】【译文】地方。
农夫看见后捡到了它们,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 就独得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