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实践

合集下载

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跨国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跨国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应对策略,以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政策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期间,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导致的不利影响。

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涉及税收、监管、人力资源、贸易限制等方面。

要规避政策风险,跨国企业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合法、诚信的方式来经营业务。

针对政策风险,跨国企业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战略,即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降低政策风险的影响程度。

二、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跨国贸易及其它跨国经营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汇率的波动可能导致跨国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甚至带来流动性风险。

跨国企业应该通过诸如期权等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此外,跨国企业还可以通过在多个国家拥有资产和负债的方式,通过本地货币的抵消来规避汇率风险。

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经营海外业务时,由于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未能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而导致的风险。

法律风险可能会导致跨国企业面临罚款、丧失市场份额等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破产。

跨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制定相应的法律合规策略,并通过合适的保险选择来规避法律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由于误判市场趋势、盲目跟随市场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

战略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失误,影响企业业绩和声誉。

为规避战略风险,跨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全球市场趋势的研究,制定面向未来的战略计划,并建立敏捷、灵活的组织结构,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总结:在面对多样化、复杂化的跨国经营风险时,跨国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规避风险、提升效益。

我们期望,跨国企业在不断提升“安全、可靠、稳健、健康”的全球化经营水平中,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推进全球贸易、投资和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在企业运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运作机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经验融入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启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运作机制,优势,不足,结论,总结与展望,研究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运作,保护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全球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经验丰富。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存在不足和挑战。

对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其经验,优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更能促进我国企业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作机制和优势,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经营。

通过深入探讨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可以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CAFTA背景下中国海外企业数据保护的法律风险与应对

CAFTA背景下中国海外企业数据保护的法律风险与应对

CAFTA背景下中国海外企业数据保护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一、简述本文将梳理与数据保护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以便为中国海外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法律框架。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与CAFTA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合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便利化的意见》等,以帮助企业了解在CAFTA区域内的数据保护要求。

本文将分析中国海外企业在CAFTA背景下面临的主要数据保护法律风险,包括跨境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风险。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这些风险的应对策略,如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调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府在CAFTA背景下对数据保护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以及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资源,降低法律风险。

本文还将关注企业在应对数据保护法律风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特别是在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的推动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海外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数据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往往与其对当地法律法规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随着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研究中国海外企业在CAFTA背景下的数据保护法律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中国海外企业在CAFTA背景下的数据保护法律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因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是指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保护股东权益,规范公司经营和管理行为,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方式。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法律制度、制度环境、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1.股东至上: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保护股东权益,关注公司价值最大化。

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行使股东权益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

2.市场导向: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市场竞争和市场导向,强调市场反应和市场监督的重要性。

公司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导向来规范自身行为。

3.独立董事制度:美国公司普遍设立独立董事,以保护股东利益。

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4.高度透明: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公开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成员等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

5.法律制度保障: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受到强大的法律制度保护,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股东利益。

二、日本公司治理模式:1. 主导股东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由主导关系企业(keiretsu)主导,主导关系企业拥有相互持股和相互交流的合作关系。

公司治理由主导关系企业掌控,较为集中。

2.关系人导向: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关系人导向,强调公司与员工、供应商和社会的关系。

公司追求长期发展,维护相关方利益。

3.内部监督: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内部监督,公司通过内部人员和内部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较少依赖外部监管机构。

4.企业联盟: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中企业之间相互联盟,共同开展合作和竞争。

企业联盟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减少风险的作用。

5.均衡发展: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三、欧洲公司治理模式:1.股东与利益相关方平衡: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股东权益和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平衡,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风险及防范分析为例

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风险及防范分析为例

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风险及防范分析为例一、概述1. 跨国企业全球经营背景介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国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越国界,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

跨国企业全球经营,不仅意味着企业要在不同的文化、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中运营,更要求企业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这种全球经营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都要求跨国企业具备高度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对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风险及防范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全球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概述在全球经营中,跨国企业面临着多种主要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源自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等多个方面。

政治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变动、政权更迭、战争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会突然改变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提高税收、限制经营或没收资产,这些都会对跨国企业的全球经营造成巨大影响。

经济风险也是全球经营中常见的风险。

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都可能对跨国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波动。

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都可能影响跨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接受度。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市场萎缩、品牌形象受损等风险。

法律风险也是全球经营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法规规定、执法力度等都可能不同,这就要求跨国企业在全球经营中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罚款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等风险。

技术风险也是全球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如果跨国企业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公司治理成为各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各有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美国是全球公司治理的典范之一,其公司治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股东权益保护,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股东权利、董事会和公司高管。

在股东权利方面,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注重股东权益保护,股东有权利参加股东大会、行使投票权、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履行职责等。

此外,美国还采用了“激励机制”,即通过授予高管股票期权等方式,使其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

在董事会方面,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独立董事制度,即董事会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以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董事会委员会,例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以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在公司高管方面,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注重高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激励方面,美国公司通常会授予高管股票期权、股票奖励等,以激励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约束方面,美国公司通常会设置高管的薪酬上限、福利待遇等,以避免高管薪酬过高和滥用职权等问题。

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注重公司内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以及与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发展。

日本的公司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两大要素:股东会和董事会。

在股东会方面,日本的公司治理体系注重股东利益的长期稳定性和股东会的合法性。

日本的公司通常会有一定比例的长期股东,他们与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股东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此外,日本的公司通常会采用“三方面协议”,即股东、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协议,以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性和股东利益的保护。

在董事会方面,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董事会的内部稳定性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日本的公司通常会有一定比例的内部董事,他们与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美国投资公司企业治理及其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投资公司企业治理及其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投资公司企业治理及其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美国投资公司在企业治理方面的经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经验不仅为美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优势,而且对中国落实企业治理改革也有巨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美国投资公司的企业治理经验1.1. 严格的股东权利保护在美国,由于股票市场发育成熟,股东在企业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保护股东权利就成为了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

美国的股东权利规定非常严格,这也是美国企业治理能够做到高效、透明和公正的关键之一。

1.2. 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是美国企业治理中的核心制度之一。

在美国,独立董事有时会被称为“独立外部董事”,其地位相当于公司的第三方监督者,主要承担着监督公司高管的职责,维护公司的经营和股东利益。

1.3. 高效的董事会美国的董事会通常由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对公司的战略、业务和治理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些董事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还需要面向未来,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和战略目标。

1.4. 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美国的企业治理还非常重视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这可以激发员工和高管的积极性,带动企业的发展和增长。

对于高管而言,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相匹配。

二、美国投资公司企业治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2.1. 加强股东权利保护在中国,股东权利保护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上市公司发行无表决权股票、高管股票激励等,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因此,中国需要学习美国的股东权利保护制度,加强股东的“说话权”和“监督权”,提高股东的参与度和治理质量。

2.2.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设立能够有效地约束高管和公司,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提高独立董事的权威性和地位,增强其对高管和监督部门的约束力。

2.3. 建立高效的董事会高效的董事会对于企业的治理和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董事会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董事会的监管和咨询能力,为公司发展和战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美国法律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法律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法律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已经成为体现企业道德担当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这个商业大国,法律在塑造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美国法律的视角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背景、要求和实践。

一、背景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经历了较大的演进。

起初,企业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利益最大化,追求股东价值和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公众对企业伦理和责任的要求不断增加,企业开始逐渐转变其角色和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美国广为流传,其核心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社会和环境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要求美国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

首先,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业务活动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例如,美国的劳工法规定企业必须保护员工的权益,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资福利。

其次,企业在环境方面也有一定的义务。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规定,企业必须遵守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慈善和公益事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实践在美国,众多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纳入其经营战略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履行义务。

例如,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包括提供健康保险和培训机会。

谷歌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很多企业还通过捐款、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回馈社区,支持教育、环保和医疗等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法律并未强制要求企业实施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

这意味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基本上是自愿的。

然而,随着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企业在实践社会责任方面的自愿性也逐渐转变为一种竞争优势和声誉管理的策略。

总结起来,美国法律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关注员工权益和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社区慈善活动等。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对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的认知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本文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点以及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公司治理对比1.股东权利和利益保护在中美两国,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决策权和利润分配权。

然而,在保护股东的利益方面,中美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股东权利被视为最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之一,因此,美国法律对于股东权利保护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例如,美国证券法要求企业公开披露其半年度和全年度财务报表,以便股东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提高股东参与决策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相对欠缺透明度。

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报告应当在半年度和年度内向股东发放,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却不一定公开透明。

在很多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股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股东为了互相获得资源并不惜在股权交易中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美国,这种关系过于密切就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金融制裁。

2.董事会角色差异在企业治理中,董事会是主导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核心机构。

在美国法制中,董事会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和监管职责,代表所有股东对企业管理层实施监督和指导。

此外,美国董事会成员通常为独立董事,不直接与公司经营管理层联系,以确保董事会独立性。

在中国,董事会成员一般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股东大会通常由大股东或管理层控制。

这就导致了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客观关系比较密切,不能独立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同时,中国大多数公司的董事长与公司CEO或总经理一样,都兼任多职位,这种模式常常会导致董事会失去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二、法律制度对比1.法律体系的异同美国法律体系追求的是基于法律的信仰文化,美国法律普遍透明、公正、严谨。

美国的法律制度在解决市场和企业的纷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美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健全的法律环境。

SarbanesOxley法案–美国公司治理法案

SarbanesOxley法案–美国公司治理法案

SarbanesOxley法案–美国公司治理法案Sarbanes-Oxley法案–美国公司治理法案引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独特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维持市场的公正与透明,保护投资者利益,美国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以加强对公众公司的监管和治理。

一、内部控制要求SOX法案的核心是要求公众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必须审慎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报告是否存在任何缺陷或弱点。

此外,法案还要求执法部门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计。

二、财务报告透明度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SOX法案要求公众公司及其审计师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并公开财务报告。

此外,法案还要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并对任何重大改变作出解释。

三、董事会独立性SOX法案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要求至少有一半的董事会成员是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必须没有与公司的业务或管理层存在任何利益冲突,以确保董事会能够无私地履行其监督职责。

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SOX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和审计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规范。

按照法案规定,公司必须定期更换其审计师事务所,以避免审计师与公司之间形成过于亲密的关系。

五、举报制度设立为了保护举报者的权益,SOX法案提供了一个匿名举报制度,称为“举报者保护计划”。

该计划允许员工报告公司内的任何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同时保护其免受报复或诉讼。

六、法律责任和处罚SOX法案不仅对公司本身有严格的法律责任,对个人也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违反法案规定的公司及个人将面临罚款、监禁甚至被剥夺资格的风险。

结语通过SOX法案,美国政府旨在提高公众公司的治理水平,维护投资者权益,保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该法案的出台为全球公司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推动了国际公司治理标准的提升。

跨国公司的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的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的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角。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跨国公司的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法律合规的重要性法律合规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商业道德的要求,并主动采取措施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法律合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还能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信誉度。

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更需要高度重视法律合规,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法律纠纷。

二、跨国公司法律合规中的挑战1. 多元的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包括法律原则、合同法规定、劳动法等。

跨国公司需要了解并遵守各国的法律规定,以确保自身合法经营。

2. 文化冲突: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业习惯,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

跨国公司需要克服文化差异,遵循当地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以避免法律纠纷。

3.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言障碍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误解,从而增加法律风险。

跨国公司需要建立多语种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4.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在跨国公司的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标准不尽相同,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定。

三、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与评估:跨国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识别与评估,及时发现并评估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2. 内部合规体系:跨国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体系,包括制定合规政策、流程和培训计划等,以确保员工合规经营。

3. 外部法律支持:跨国公司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支持,及时了解和应对各个国家的法律变化和法律风险。

4. 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跨国公司应该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建立紧急处理的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危机。

跨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跨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跨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跨国企业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市场之外拥有业务活动,并在其所在国家以外的其他地方设立或购买本公司的子公司、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的企业。

这些企业面临着特殊的管理挑战,需要灵活应对不同国家、文化和法律环境下的变化。

案例概述本案例将重点关注一家跨国企业,名为XXX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我们将深入分析该公司在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其策略和实践进行探讨。

公司简介XXX公司成立于X年,总部位于X地,是一家领先的跨国公司,在行业内享有良好声誉。

其主要业务包括(列举主要业务领域)。

跨国扩张策略该公司成功地进行了跨国扩张,并成功进入了多个重要市场。

以下是它采用的几种跨国扩张策略:1.直接投资:通过直接投资并建立本地实体来进入新市场。

2.合资合作: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市场。

3.跨国并购: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或合并来快速进入新市场。

跨国企业管理挑战在跨国经营中,XXX公司面临许多管理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跨文化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语言、价值观、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合作和沟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法律合规风险: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法规要求,公司需要确保遵守当地法律并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

3.人才招聘与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吸引和培养具备跨文化背景和能力的人才是关键之一。

4.统一标准与本土定制需求:如何平衡总部统一标准与本土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并适应当地市场。

XXX公司管理实践分析XXX公司在解决上述挑战和推动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实践。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跨文化培训与交流:公司注重为员工提供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并且定期组织各国员工之间的交流活动。

2.本地化战略:公司在每个市场都制定了本土化战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调整和定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保持品牌一致性。

欧美风险管理制度

欧美风险管理制度

欧美风险管理制度引言欧美风险管理制度是指欧洲和美国国家对于各种风险的管理方法、机制和制度。

在当今全球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风险管理成为国家和企业重要的战略工具。

欧美国家在风险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成熟、完善,为全球其他国家所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欧美风险管理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风险管理机构、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欧美风险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历史背景欧美地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欧美国家开始探索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机制。

其中,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其风险管理制度的发展对全球风险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欧洲各国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经验,例如德国在工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和管理经验,英国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欧美国家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和健全。

二、发展现状1. 法律法规体系欧美国家对风险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美国,风险管理受到《风险管理指南》、《风险管理和保险法案》等法律法规的约束。

在欧洲,各国家也有着类似的法律法规,如德国的《风险管理法》、英国的《风险管理法令》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明确的制度安排,规定了风险管理的程序、责任和义务,保障了风险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制度建设欧美国家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非常完善,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等各个环节。

在风险识别方面,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着专门的机构和专家负责,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在风险评估方面,欧美国家注重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的建立,利用统计学、数学建模、经济学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化分析。

在风险控制和应对方面,各个企业和组织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随时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内部控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内部控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内部控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减少风险,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国际经验及借鉴,以期为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一、国际经验1. 美国内部控制法案(Sarbanes-Oxley Act)美国内部控制法案于2002年制定,是为了应对当时美国爆发的一系列企业丑闻而设立的。

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此外,法案还设立了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以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和审计过程的独立性。

2. 英国公司治理准则英国的公司治理准则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的指导性建议。

其中,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报告被视为非常关键的一环。

此外,英国公司治理准则还要求公司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

二、借鉴经验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明确风险承担者、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等。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身面临的各类风险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2. 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

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直接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告,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有效性。

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公司内部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例如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或内部控制工作组,由高级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和运行。

总结:内部控制的国际经验和借鉴为中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企业法务部法律风险防范实践要点

企业法务部法律风险防范实践要点

企业法务部法律风险防范实践要点导言企业法务部是企业内部重要的法律风险管理机构,它负责识别、评估和防范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法律风险。

为了帮助企业法务部更好地履行职责,以下是一些法律风险防范的实践要点。

1. 法律风险识别和评估- 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审查,确定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领域。

- 组织定期的风险评估会议,针对每个风险领域进行细致的评估,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2. 合规政策和程序制定- 制定和完善企业的合规政策和程序,确保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业务实际相一致。

- 组织对合规政策和程序的培训和宣贯,确保员工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3. 合同管理和审查-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符合法律要求。

- 对涉及重要合同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查,避免合同条款存在不利于企业的风险。

4. 知识产权保护- 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对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

-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监测和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权益。

5. 争议解决与法律纠纷处理- 建立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优先采用谈判、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

- 对于涉及法律纠纷的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意见,并与其合作处理纠纷。

6. 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法律风险。

- 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论企业法务部在法律风险防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识别、评估和采取相应措施,企业法务部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确保企业的合规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要点希望能为企业法务部的法律风险防范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涉外法律风险评估

涉外法律风险评估

涉外法律风险评估摘要:本文围绕涉外法律风险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解析,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如何评估涉外法律风险的方法和建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而如何处理好涉外法律风险就成为了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涉外法律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其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从而实现依法合规经营。

关键词:涉外法律风险、风险评估、应对措施、合规经营正文:一、涉外法律风险的定义与特点涉外法律风险是指在企业境外经营活动中面临法律风险的情况。

涉外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国外法律法规不同: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这使得企业在不同国家进行经营活动时面临法律环境的差异,不同法律环境下涉外法律风险的类型也会不同。

2.语言和文化障碍: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企业在海外经营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由此引发的涉外法律风险也不能忽视。

3.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稳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相对不稳定,这也会对企业在该国家经营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产生影响。

涉外法律风险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多元化。

在不同的国家、行业和领域中,涉外法律风险类型也可能存在差异,企业需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达到合规经营的目标。

二、涉外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涉外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损失财产和名誉:涉外法律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在海外遭受财产损失和名誉受损。

2.行业黑名单:国外监管部门会将企业列入黑名单,从而限制企业在该国家的经营活动。

3.违反法律法规:涉外法律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违反当地法律法规,构成犯罪行为,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三、涉外法律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建议为了避免涉外法律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需要在海外经营前,对可能存在的涉外法律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

1.风险评估的流程: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经营模式和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流程。

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一、企业风险管理概述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科学的方法,旨在帮助企业预见、评估、防范和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的影响,减少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下面是几个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点。

(一)数据分析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进而更好地了解市场、客户、产品、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预测风险。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消费行为和喜好,为新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提供有力的支持,减少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二)综合风险管理综合风险管理是指将企业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系统整合和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等。

通过综合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合理分配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的事情,而是一项全员参与和贯彻的文化。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风险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培养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主动预测和识别风险,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仅仅是口号或标语。

下面是几个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案例。

(一)索尼公司2011年,索尼公司遭遇黑客入侵,8500万个用户账户和密码遭到泄露,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然而,索尼公司在事件后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并加强了网络安全和客户隐私的保护措施,逐步恢复了公司声誉和市场份额。

(二)华为公司华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落地执行了一系列综合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建立全球性优质供应商生态系统、建立内部审计局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强化了对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的管控和预防,取得了稳健和快速的发展。

企业合规不起诉的国外经验

企业合规不起诉的国外经验

企业合规不起诉的国外经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企业合规的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大。

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增加,而合规不起诉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国外,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企业合规不起诉的经验和体系。

企业合规不起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通过自我监管和完善的合规制度,避免因违法行为而被起诉和处罚。

在国外,企业合规不起诉通常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合规体系,加强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从而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国外企业在建立合规体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美国,企业合规不起诉主要依靠《美国企业合规法案》(Sarbanes-Oxley Act)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合规行为。

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合规委员会,定期对企业的内部合规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和英国,企业合规不起诉主要依靠企业社会责任(CSR)和企业道德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这些国家通过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南,要求企业遵守道德规范,保障员工权益,促进环境保护,从而确保企业合规不起诉。

在国外,企业合规不起诉需要企业深入挖掘合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美国《企业合规指导原则》(The Corporate Compliance Guidance Principles)要求企业识别和评估合规风险,通过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和内部控制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企业合规。

在一些欧洲国家,企业合规不起诉还需要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合规监督机构和社会责任委员会,定期进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评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避免因社会责任问题而被起诉。

在国外,企业合规不起诉也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合规培训体系,加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介绍国外企业合规的书

介绍国外企业合规的书

国外有很多关于企业合规的书籍,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书籍:1. "The Compliance and Ethics Handbook":一本全面介绍企业合规和道德规范的手册,涵盖了合规体系的建立、维护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2. "Corporate Compliance: A Practical Guide for Business":一本实践指南,为企业提供有关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合规计划的建议。

3. "The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A Practical Guide for Compliance":一本关于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实用指南,介绍了如何遵循该法律的要求,防止跨国贿赂行为。

4. "Compliance Risk Management: A Practical Guide for Banks":一本针对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指南,介绍了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合规风险。

5. "The Compliance Officer's Handbook: A Practical Guide to Managing Regulatory Compliance":一本为合规官员提供的实用手册,介绍了如何有效地管理监管合规。

6. "Global Anti-Corruption Compliance: Navigating International Risks":一本关于全球反腐败合规的书籍,介绍了如何应对国际合规风险。

7. "The Sarbanes-Oxley Act: A Guide to Compliance and Implementation":一本关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指南,介绍了如何遵循该法案的要求,提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经验及启示

第43卷㊀第2期2021年3月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Vol.43,No.2Mar.,2021收稿日期:2020-04-10作者简介:张健(1992 ),女,山东人,硕士,主要从事环境执法与守法研究,E -mail:591170482@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经验及启示张健,刘牧远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㊀100012摘要: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在引导企业主动守法上经验丰富㊂在顶层设计上,EPA 的国家合规计划(NCIs )明确要求鼓励企业守法并给予帮助,在‘清洁空气法“‘小企业监管和执法公平法案“等相关法律中要求设立技术和环境合规协助项目,并通过成立合规协助中心或专家团队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支持㊂在鼓励企业自主守法方面,制定了国家环境表现跟踪计划(ENPT )㊁环境审计自我报告制度,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守法㊂在通过社会监督引导企业环境守法方面,政府及时公开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数据库㊁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并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开的信息中包含环境财务事项信息㊂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模式与经验,对于我国深化环境执法改革,落实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㊂关键词:环境执法;企业合规;美国经验;启示DOI :10.14068/j.ceia.2021.02.011中图分类号:X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444(2021)02-0046-05Insights and Experiences in Guiding Industries to Comply with th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ZHANG Jian,LIU Muyuan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Beijing 100012,China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has ample experiences in guiding industries to comply with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On the top design,EPAᶄs National Compliance Initiatives(NCIs)has defined the principle to encourage and ensureindustries to comply laws.Major environmental laws such as Clean Air Act and Small Business Regulatory Enforcement Fairness Act require todesign both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assistance programs for industries,meanwhile,law-abiding centers or expert panels areestablished to give industries technical consultation and support.In order to motivate law-abiding industries,National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Track(ENPT)and the Audit Policy had been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o encourage environmental law compliance with certain incentives.To invite civil supervision,industriesᶄEnforcement and Compliance History Online(ECHO)and Toxic Release Inventory(TRI)are publicized and easily accessed.Quoted companies are commanded to publicize thei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financial reports.In brief,EPAᶄs insights,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in guiding law compliance are capabl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reformation,implementing entitiesᶄmain responsibility and eventually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ollution in China.Key words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enterprise compliance;American experiences;insights㊀㊀近年来,我国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企业仍欠缺主动守法的能力和动力㊂只有进一步贯彻 预防为主 的原则,强调落实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1],提高排污企业合规生产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逐步降低执法成本,提高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最终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2]㊂美国环境法律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一套 柔性 执法与 刚性 执法相结合的机制㊂ 刚性 是指对违法行为依法制裁,即被动守法;柔性则是指引导企业履行治理污染义务,即主动守法㊂这种 刚柔并济 的方式有利有弊,本文重点列举美国在引导企业合规共治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提出第2期张健等: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经验及启示㊀㊀㊀引导我国企业主动守法的建议㊂1㊀引导企业合规的美国经验1.1㊀政府部门守法援助企业知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和基础㊂守法能力薄弱,除主动违法牟利的情况外,一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性文件不断修订更新,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专业的人员专职负责环保工作,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政策信息,需要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宣传㊁引导;二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性文件专业性强,有的企业无法通过自主学习吃透文件要求,导致因不懂法而无法守法,需要生态环境部门指导㊁帮助㊂因此美国制定了国家合规计划并设立守法保障办公室,通过成立专家团队等措施,确保企业获取环境信息渠道通畅,增长环境法律知识,提高环境守法水平,达到引导企业守法的目的㊂1.1.1㊀国家合规计划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每3年会根据国家环境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国家执法计划(National Enforcement Initiatives,NEIs)㊂EPA内设执法和合规保障办公室,其负责推行NEIs,该部门主要任务是制订计划指导地方EPA办公室和州政府等执行国家法律,提高企业的合规性㊂2018年EPA将国家执法计划修订为国家合规计划(National Compliance Initiatives, NCIs),表达了EPA对引导企业合规的重视㊂NCIs 是EPA核心执法工作之外的守法援助计划,进一步对违法率高的企业制定专门的合规指南㊁提供相应的专家咨询㊁开展讲座和培训以及提供其他现场援助活动,帮助企业合规生产,最终达到防控水污染㊁减少大气污染㊁保护土地安全的目的㊂EPA目前实施的是2019年7月7日发布的2020 2023年NCIs,见表1㊂该计划聚焦7个重点领域,前6个是由地方执法部门牵头,第7个由执法部门配合,表1中的(1)(2)(4)(6)是修改延续前3年的计划内容,(3)(5)(7)是新计划中新增内容㊂表1㊀美国2020—2023年国家合规计划Table1㊀2020 2023U.S.National Compliance Initiatives 类别具体内容提升大气质量(1)减少固定源污染物排放,包括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HAPs(有害空气污染物)(2)减少危废处置机构的HAPs排放(3)禁止制造㊁销售㊁安装可篡改机动车尾气处理/净化装置的零部件提升水环境清洁卫生质量(4)减少违反美国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NPDES)许可证制度的行为(5)减少固定饮用水水源的水质超标现象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6)减少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化学品意外泄漏导致的环境风险铅污染防控(7)减少儿童的铅暴露及相关引发不健康的问题1.1.2㊀小企业合规相关项目(1)小企业固定源技术及守法协助项目(SBEAP) 1990年,美国国会修订了‘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CAA),第507条中提出要求联邦和各州的环保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小企业针对固定源排放问题建立一套技术和环境合规协助项目(Small Business Stationary Source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Assistance Program,SBEAP),该项目指定州政府牵头,并与商业协会㊁贸易协会等合作,为小企业提供合规技术咨询支持,并成立确保成效的顾问小组㊂1992年,EPA出台了‘实施1990年清洁空气法第507条指南“,其中规定,协助部门应当为小企业解读相关法律要求㊁提供合规建议和帮助[3]㊂(2)小企业管理局和‘小企业监管和执法公平法案“为促进小企业的创新发展,1958年美国设立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小企业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技术援助及法律政策咨询,其团队专家来自大学㊁企业,民间志愿者等㊂1996年,美国发布‘小企业监管和执法公平法案“(Small Business Regulatory Enforcement Fairness Act),鼓励小企业参与联邦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要求政府对小企业进行灵活监管,并提供合规生产的咨询及支持㊂1.1.3㊀引导企业合规的机构与团队(1)合规协助中心EPA与产业协会㊁高校等第三方机构合作设立74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了涵盖石油及天然气安全提取㊁金属表面处理㊁医疗卫生㊁建筑等16个特定行业的合规协助中心(Compliance Assistance Centers,CACs)㊂CACs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技术问答㊁法规更新㊁解读㊁合规培训㊁技术信息支持等㊂CACs可针对特定的行业提供环境合规信息,以EPA资金资助,由第三方运营㊂(2)州污染防治专家团队以华盛顿州为例,环保部门提供污染防治援助,由不同背景的专家组成团队,向企业提供免费的㊁可实操的咨询服务,专家团队可以帮助企业检查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个性化技术解决方案㊂通过与专家合作,企业可以掌握法规变化㊁确保污染防控和安全生产㊂在顾问服务过程中,专家没有执法权[4],旨在帮助企业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更信任专家,不会对环境问题遮遮掩掩,更有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㊂1.2㊀通过守法奖励激发企业自觉守法的动力守法奖励是企业守法的最直接引导方式㊂能快速㊁直接㊁有效地作用于排污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通过提供投入与支持,实现促进㊁引导企业 自觉 守法㊂美国通过政府型激励制度,为自愿加入计划㊁主动守法的企业提供经济激励,如降低罚金㊁提供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采取减少污染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管理方式进行生产㊂1.2.1㊀国家环境表现跟踪计划为了鼓励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提升守法水平,EPA于1999年7月建议开展国家环境表现跟踪计划(Nation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rack, NEPT),实施鼓励性的污染预防政策,并于2000年正式执行,至2009年结束㊂NEPT的目的是鼓励企业自觉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鼓励环保部门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对于在NEPT中表现优异的企业实施一定奖励㊂美国的经营实体,无论规模大小㊁公营或私营,都可申请加入NEPT,计划成员涵盖几乎所有制造业及联邦㊁州和地方各级的公共机构㊂申请NEPT的企业需要向EPA提供申请表,包括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和年度环境表现报告等㊂企业加入后,每年都要向EPA提交年度表现报告,并签署现场考察协议㊂为了鼓励企业申请加入NEPT,EPA提出几种奖励措施:(1)减少被检查频次;(2)根据在NEPT中的表现,接受处罚时可酌情减免;(3)企业可在NEPT相关网页进行宣传,其他活动可使用NEPT标识;(4)NEPT计划内的企业共享成功经验等信息;(5)得到EPA的其他宣传;(6)参与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㊂2009年,NEPT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整个项目开展以来,共有631家企业加入,据统计,通过该项目,631家企业共减少了10.8亿升用水量,保护了10062公顷的土地,并降低了366948吨温室气体排放量㊂1.2.2㊀环境审计自我报告制度1995年EPA颁布了审计政策(Audit Policy),该政策于2000年更新㊂根据这项自愿性的审计政策,企业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主环境审计发现㊁通报并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后,可享受到部分执法处罚的 优惠 ,即减轻或免除处罚㊂EPA规定企业只有同时满足了9项要求,才能够在法律责任上获得 优惠 :(1) 系统性发现 ,即违法行为由环境审计或合规管理系统侦测到;(2) 自愿性发现 ,即违法行为不是通过法定的监测㊁取样或审计程序侦测到;(3) 及时通报 ,即违法行为应当在发现之日起21天或法定更短的期限内报告给EPA;(4) 独立发现和通报 ,即违法行为的发现和通报必须在EPA(或其他执法部门)可能通过监管部门自主调查或者第三方情报发现之前完成;(5)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改正违法行为必须在60日之内完成;(6)必须避免重犯;(7)无累犯情节;(8)违法行为不能造成实际严重损害㊁紧迫重大威胁或不能违反行政㊁司法命令或承诺协议;(9)通报企业必须配合执法部门工作㊂美国的环境审计政策鼓励企业自行报告和披露违法信息,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大大降低了执法成本㊂据统计,1995 2010年,约6200家企业主动披露了17000处设施的违法信息[5]㊂这些企业及时发现㊁主动报告㊁自愿改正环境违法行为,以减轻处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守法动力㊂1.3㊀通过社会监督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水平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是企业守法的保障㊂美国环保部门通过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平台㊁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制度和上市公司财务管制制度,全面披露84第2期张健等: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经验及启示㊀㊀㊀企业排污许可信息㊁守法检查信息㊁违法行为信息㊁执法决定及跟踪信息等,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实现政府㊁社会㊁公民三大治理主体的良性合作,推进企业自觉主动守法㊁合规生产㊂1.3.1㊀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平台EPA通过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Enforcement and Compliance History Online,ECHO)平台数据库全面披露企业环保信息,包括企业许可证信息㊁监察内容㊁企业违法排污的严重程度㊁采取的执法措施㊁处罚信息㊁法律法规等,包含EPA管辖的80多万家企业的3年守法情况以及5年环境监察历史资料,另外还包括各层级环保部门的数据信息㊂在ECHO 注册的用户均可查询信息[6]㊂排污企业的数据由企业自己上传,EPA默认企业上传的数据真实有效并不会主动对企业的排污数据进行核实和监测,除非数据异常或者有公众举报㊂每年EPA会对ECHO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公众举报更正数据所占的比例,力求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也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渠道㊂1.3.2㊀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制度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制度(Toxic Release Inventory, TRI)要求对特定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和转移情况进行报告和登记,并将相关数据向社会公布㊂1984年发生印度博帕尔事故后,美国制定了‘紧急计划及居民知情权法“,保障公众充分了解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影响,其中第313条明确提出TRI㊂TRI的实施步骤包括:政府制定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的清单(TRI清单含643种化学物质);符合职工人数㊁行业㊁清单内化学品使用量的企业,每年7月1日前主动登记清单内的污染物排放和转移量;政府汇总各区域数据材料;定期向公众公开信息㊂EPA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南,形成政府 企业 公众共同参与的体系,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促使公众协助政府精准掌握企业排放和转移污染物的信息,并倒逼企业主动守法㊂第三方机构对这些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并录入数据库,公众可以检索到对应区域的环境质量及环境污染相关信息,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了解环境信息㊂1.3.3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管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㊁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及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等财务机构协同EPA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环境事项相关的财务信息[7]㊂SEC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负债和可以收到的补偿(从保险公司获取),确认可能承担的环境成本㊁环境风险等㊂FASB发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供指南㊂AICPA则发布 环境负债补偿责任状况报告 ,提出企业在报告环境补偿责任和确认补偿费用时的基本原则㊂上述环境信息通过新闻㊁环境报告㊁发布会等渠道向公众公开,从而将环境保护成本与资本市场结合,一方面提高上市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如果上市企业违法,除了受到法律相应的处罚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下降,违法成本会更高㊂2㊀对我国引导企业合规的启示2.1㊀转变执法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好转,但水㊁土壤㊁大气的污染防治仍面临较大挑战㊂通过单纯的刚性执法倒逼企业守法,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㊂我们可借鉴美国的国家合规计划(NCIs)及一系列帮助小企业合规的政策,制定引导企业守法的顶层战略,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合规生产,明确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方向㊂建议生态环境部门统计现有的执法数据,分析高发的违法行为,确定急需关注并加以引导的行业,并以此为试点,制定引导企业生产的总体方案,稳步推进实施,并跟踪效果;开展阶段性的评估分析,总结可推广复制的经验,逐步形成企业自律㊁社会共管的良性循环㊂2.2㊀拓宽援助渠道,提升守法水平确保企业知法㊁懂法㊁守法㊂现阶段除了在执法过程中积极普法,还可以参考美国设立污染防治专家团队的经验,为企业提供守法援助服务㊂在近日出台的‘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引导企业自觉守法㊂鉴于目前相关引导和帮助企业环境守法的规定较少,可操作性仍需加强,建议配套出台相94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关指导性文件,细化设立帮助企业合规的条款,明确责任机关,为开展帮助企业环境守法工作提供法律支撑,这不仅能更有效地施行新的环境法律法规,还能及时发现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并及时修订㊂建议基于不同行业,结合成本和现行环境标准,向企业推广适用的污染预防和治理技术㊂2.3㊀实施奖励政策,激发守法动力奖励手段是刺激企业主动守法的最直接动力[8]㊂建议参考美国环境表现跟踪计划(NEPT)和环境审计自我报告制度(Audit Policy),为合规生产的企业提供一定奖励,如合规企业统一宣传㊁授予合规标志㊁降低处罚金额等㊂另外中央四部委2014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实施后,各地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进度不同,已先行开展试点的省份评价结果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建议各省(区㊁市)应尽快将企业守法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设定本省(区㊁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和评分标准,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奖励的参考之一㊂关于激励措施的制定,建议一方面以协助宣传为出发点,另一方面以主动自我审计后降低罚金为出发点,避免直接性财政奖励措施㊂通过激励吸引,唤醒自觉意识,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㊂2.4㊀强化信息公开,确保公众参与公开环境信息是促使企业环境守法的重要手段之一㊂通过公开相关环境信息使公民了解企业守法状况,引导市场和社会舆论走向㊂助力绿色守法企业获得市场青睐,产生显著的绿色竞争优势㊂建议借鉴美国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制度㊁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平台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进一步对企业环境相关信息进行实时信息公开,拓宽信息公开渠道㊂鼓励完善环境信息软件,构建新闻媒体㊁行业协会㊁社会团体及普通公众多元参与的信用监管网络㊂2.5㊀发挥民间力量,助推企业守法污染治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任务,通过美国的经验可知,民间组织在帮助企业合规生产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㊂民间组织包括环保社会组织㊁第三方环保治理机构㊁区域性专家团队等,民间组织专业应用能力强㊁了解最新的技术规范要求㊁掌握环保政策㊂鼓励这些力量参与企业合规监督,将会提高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㊁守法能力㊂但民间组织的第三方本质,可能存在 串通 企业违法排污的风险,因此不能放松监管工作㊂3㊀结㊀语在我国 放管服 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引导企业守法,是减少执法成本,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㊂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相关经验有利有弊,但仍可以立足国情,取其长处,从执法战略的角度制定指导性的守法规划,加强政府引导,优化企业外部守法环境,发挥社会组织和民众在引导企业守法方面的力量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陆新元,毛应淮,刘永鑫,等.执法理念转变下企业环境责任体系的构建[J].中国环境监察,2016(Z1)ʒ84-90. [2]㊀丁启明,赵静.论企业环境守法激励机制的建构[J].学术交流,2011,27(3)ʒ75-77.[3]㊀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Office of Air andRadiation.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SECTION 507OF THE1990CLEAN AIR ACT AMENDMENTS[EB/OL].[2020-02-25].httpsʒ///sites/production/files/2015 -08/documents/smbus.pdf.[4]㊀Department of ecology state of Washington.Technical assistance forbusinesses[EB/OL].[2020-02-25].httpsʒ/// Regulations-Permits/Guidance-technical-assistance/Preventing-hazardous-waste-pollution/Technical-assistance-for-business# Workwithus.[5]㊀LAWRENCE CULLEEN,THOMAS GLAZER.Letᶄs Make a Deal:Twenty Years of EPAᶄs Audit Policy[J].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2006,30(2)ʒ2-4.[6]㊀EPA.Search Our ECHO Database for Facilities Near You to Learnabout Their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EB/OL].(2019-10-17).httpsʒ//.[7]㊀田翠香.美国环境信息披露管制政策及借鉴[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5,27(4)ʒ20-25.[8]㊀陈瑾,程亮,逯远堂.关于构建企业环境守法引导机制框架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7,5(2)ʒ37-4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实践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源于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践,当前,许多公司都已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公司,都是将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核心制度。

无论是内部法律风险管理还是外部法律风险管理,均是围绕总法律顾问制度展开的。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欧美国家企业将总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全面深入,也给企业带来了长期的价值。

(1)欧洲国家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
欧洲的大型企业,如法国汤姆逊多媒体公司、欧洲航空航天防务集团等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机构。

其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组织模式主要有集中模式、分散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

所谓集中模式是指企业实行集中化的法律服务,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法律事务工作;我国目前在央企推行的总法律顾问制度就是借鉴了这一模式。

分散模式则是指企业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都有专门法律顾问,直接对分管业务的领导负责,而不是由总法律顾问协调,采用此种模式的是法国石化行业的 TECNIP 公司;混合模式是指企业既设有总法律顾问、又在各个分支部门配备专业法律顾问,专业法律顾问主要负责合规性审查。

欧洲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存在三种模式,主要是考虑哪一种模式更加满足业务需求,更好的使法律工作与经营管理相互渗透,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目标的实现。

(2)美国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
安然、世通、施乐等一批企业巨擘出现的财务丑闻,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同时,也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序,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总法律顾问在美国企业的地位开始受到重视,其作为董事会主要成员或者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做法开始受到推崇。

美国大公司无一例外的都设有总法律顾问,由总法律顾问全面领导公司的法律事务。

总法律顾问既对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也对董事会负责,一般都列席公司董事会。

总法律顾问与企业高层管理部门的其他人员协同工作,共同制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战略计划,并根据高层管理部门的安排监督实施。

美国公司法律事务主要有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模式。

集中管理,是在总部设立一个总法律事务部门,下属公司的法律顾问由总部直接派驻;分散管理,除了在总部设立法律部门,在子公司和分公司也设立独立的法务部门。

2、我国当前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理论是随着国外大型公司的实践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21世纪前后,安然,世通都商业巨头丑闻的爆发以及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更推动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加强。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理论引入我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法律风险一词在我国出现也不过只有十年的时间。

在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在中央企业试点先行发展起来的。

国资委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2005 年 3 月,国资委举办首届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在论坛上,路伟律师事务所发布了其历时三个月调查完成的《中国 100 强企业法律风险环境排名分析报告》,应该说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是研究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一家单位,也是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市场的开拓者。

路伟国际的法律风险报告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2006 年 6 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逐步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其中就包含了法律风险管理。

标志着构建企业法律风险机制已经上升到中央企业的战略高度。

2006 年11 月,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2007 年1 月 19 日,全国工商联亦发布《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尝试在民营企中推行法律风险管理。

2008 年 6 月 28 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自 2009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型公司执行。

该规范合理借鉴了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内控框架包括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2008 年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新的三年目标,进一步明确当前企业法制工作要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核心,同时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从 2008 年起都要按照国资委印发的模板,提交年度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报告企业风险管理的情况。

因此,法律风险管理已成央企和省属企业的必需服务。

2010 年 4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在国资委的大力推动及支持下,中央企业率先开展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试点工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武钢集团、中粮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一大批中央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并开展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是国内较早开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探索的中央企业,中移动从 2004 年开始着手法律风险理论的研究,到 2008 年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广泛、系统规范、特色鲜明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央企开展试点的同时,学术界及实务界有关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和管理的研讨论坛也召
开了。

具有代表性的,如已经举办了四次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论坛, 2007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2 日,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在上海举办了“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高层研讨会”,2010 年 1 月 3 日,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智维律师事务所联合组织的“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管理标准测评研讨会”。

台湾在2009 年成立了由前政府官员,学者,律师及企业家组成的“中华全国法律风险管理协会”,其宗旨就是宣传法律风险理念,推广法律风险预测功能,实践风险识别、风险反应、风险控制等策略,增加预防风险处理能力,协助实践公司治理目标,提升企业经营效能,并建立政府机关、企业及民间团体联系平台,共同推动法律风险评估、回避与解决机制,减少被害与损失,有效管理法律风险。

协会在成立后,与大陆有关学术团体、机构等展开了多次交流活动,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0 年 10 月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代表团一行 25 人赴台参加两岸法律风险学术研讨会,两岸法律风险管理实践及学术交流,对于促进法律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法律风险管理已成为很热门的课题。

学术界、实务界也有大量的专著和专论等成果产生。

这无疑对企业律师风险管理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向全社会展示了律师在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推动风险管理从概念到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市场。

3、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不足
法律风险管理在国外一些大型公司内部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则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中央企业在国资委的推动下进行了多年的试点工作,学术界也有一些理论成果出现,但总体来说,当前国内对于法律风险管理的研究尚不成熟,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

理论界并未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而实务界也仅仅是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常规语词加以使用。

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并未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定义、特征、原则等基本原理形成共识。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法律风险及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较晚,基于历史原因,普遍存在组织制度、产权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素质较低,企业的经营决策以经验为主,缺少科学的程序。

因此,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更不用说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
意识,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其风险管理也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而且这种活动往往是暂时的、被动性的,没有系统性。

风险管理意识的欠缺,直接导致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法律风险的能力。

获取最大利润是企业的的根本目标,但有些企业为了利润,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往往对项目法律风险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甚至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都不清晰,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更别说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即使少数中央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部门,但多数企业的法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基本还是局限于处理具体的法律工作,如合同的审查,提供法律咨询等等,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

(3)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结合
时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固然是个热门话题,不少央企也在其内部成立了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部门,但管理高层并未能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法律风险管理为主体的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首先,决策者法律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普遍没有储备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所必需的有效数据与信息;其次,企业缺乏主动以减少防止损失为目的而安排法律风险转移的行为;再次,多数企业的管理层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法律风险管理,以致于是法律风险管理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