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 好马也吃回头草
轶事解读李鸿章
轶事解读李鸿章聪明过人李鸿章小时候,他跟他哥哥李瀚章、弟弟李鹤章经常在一块儿放风筝。
有一次这哥仨又放风筝去了,这风筝放得老高,李鸿章正高兴着呢,不知哪儿刮来一股邪风,那风筝一个倒栽葱,扎到旁边的塘里去了。
李鸿章跑过去就找那风筝,没想到那塘中间倒了一棵树,风筝挂到枯树枝上了,李鸿章拽了半天拽不下来,噗通一下就跳进塘去了。
李鸿章不会游泳,跳进去,咕咚咕咚地就直喝水。
他哥哥、弟弟吓得不成,赶紧往有人的地方跑,一边跑,一边喊。
远处正好有几个农人,人家一听赶紧就跑过来了,这几个人跳下去之后,七手八脚把李鸿章就给拽上来了。
这时候,他父亲母亲都来了,他妈搂着他说,你不会游泳,不会凫水,你往河里面跳什么劲。
没想到救李鸿章的人跟他父母说,这孩子会点水。
人家说,这孩子我们救他的时候,一直在水面上躺着,仰着漂着,他要不会水,早沉到塘底去了。
事后,人们听李鸿章说,他常常在塘边、湖边听那些渔民教自己的孩子游泳,常常让他们躺着飘着,而且他还听到一句话说“淹死折腾的,活命怎么老实的”,李鸿章记住这句话了。
所以,他索性往后一仰,四脚八叉一漂,活了。
有一次,李鸿章贪玩,老斗蛐蛐儿,老逮蛐蛐儿,还经常误了上学。
有一次他又误了午学,他爸爸李文安气得拎着他就到他们家地头了。
让李鸿章跪那儿,然后李文安问他:“你知道咱们家地边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坟地?”李鸿章哪儿知道啊?不知道。
然后李文安又跟他说:“你喜欢咱们家的地吗?”李鸿章还是没法答,他一个孩子,喜欢地不喜欢地,他怎么答啊?这个时候,父亲李文安跟他说,咱们家的祖上因为没有科举做官,所以才分了挨着坟头的地,李鸿章一听,愣了半天,跟捱了一闷棍似的。
后来他又听他母亲讲,他爷爷那一辈没有中举做官,所以从此家道中落,分的地都是挨着坟边的地。
这时,李鸿章心里明白了,我一定得努力学习。
李鸿章一明白,一发而不可收,从此废寝忘食,刻苦攻读,到十八岁上,他就考取了秀才。
二十四岁,考上了进士(安徽最年轻的“研究生”)李鸿章与外国使节和我的孙子一般大1897 年,李鸿章接见法国大使施阿兰。
历史趣谈:李鸿章为臣的谋略 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奸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鸿章为臣的谋略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奸臣
导语:李鸿章为臣的谋略,很多人都知道李鸿章这个人是晚清时代的军政重臣,可以说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和信赖,而他之所以这么顺风顺水,除了他的才
李鸿章为臣的谋略,很多人都知道李鸿章这个人是晚清时代的军政重臣,可以说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和信赖,而他之所以这么顺风顺水,除了他的才能外,还有就是他的处世谋略,所以很多人都在学习李鸿章的处世谋略,希望能够成为他这样的人,学习他的处世谋略。
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奸臣?
李鸿章
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应该一分为二,所以李鸿章是忠是奸,也要辩证的来看,不能武断地划分为忠臣或奸臣:
1、正面评价。
李鸿章正面的,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2、负面评价。
负面评价主要来自于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后人也多对此诟病。
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
生活常识分享。
“好马”也吃“回头草”——曾国藩对李鸿章的雕琢和包容
口 眭 达 明
李 鸿章 是一个 优 点 十分 突出缺 点也 非 常 明显 之 人 。 国藩 在欣 赏他 的优 点 的同时 , 他 的缺 点 曾 对 也不忘 敲打 , 敲打不掉 则予 以包 容 。 李鸿 章千里 迢迢到江西 投靠 曾国藩时 , 起初并
得非 常清楚 , 了将 这个可塑之 材变成真 正的可用 为 之材, 他故 意让李 鸿章 坐一 段时 间 的冷板凳 , 打一 打他 的傲气 , 这样 , 他就会 变得更加 成熟 , 养成 内敛 沉稳 、 宠辱 不惊 的性 格脾气 。
其实曾国藩并非不想要李鸿章只是他对李鸿章的优点虽然十分欣赏对其缺点和毛病同样看得非常清楚为了将这个可塑之材变成真正的可用之材他故意让李鸿章坐一段时间的冷板凳打一打他的傲气这样他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养成内敛沉稳宠辱不惊的性格脾气
秘
书 史
SE CRE ARY S C0MP 7 AN
曾国藩对 李 鸿章 的雕琢 和 包容
未受到 曾国藩 的热情 接纳 , 相反 还被冷落 了一段 时
间 。 庸 盒笔 记》 清 稗类钞 ・ 据《 和《 幕僚类 》 文献 记 等 载, 李鸿章来 到江西建 昌( 江西南城 ) 今 在宾 馆住 下 后, 便托 人给 曾 国藩捎信 , 表达 了想 到老 师手 下工 作 , 展平生抱 负的迫切 愿望 。 一 他非常 自信地认 为 , 曾 国藩是 自己的老师 ,对 自己又 比较 了解和 赏识 ,
是 希望在您 手下学 习本领 , 得到锻 炼。 曾国藩这才 ”
慢 条斯 理 、 腔捏 调地说 :少荃 嘛 , 拿 “ 是翰林 呀 ! 志大
才高, 是办大事 的人 , ̄ f , f 这个小 地方 , l 像条小 水沟
一
饭。 他不 仅 自己长期 这样 坚持 , 且要 求幕 僚们 与 而
浅谈李鸿章功过
全其统治, 宁愿充当卖 国贼, 但又怕说出去不好听, 才让李
当了替罪羊 ; 其二 , 李虽签约 , 但其当局是清廷 , 再加之其 视《 马关条约》 为其奇耻大辱并发誓终生不履 日地 , 此种心 情 岂是一个“ 卖国贼” 所有?签约两年后 , 他出使欧美回国
途 中, 日本横滨 , 经 再也不愿登岸 , 当时需换乘轮船 , 要用
命会失败, 还要从当时中国的实 际国情来出发。 积贫积弱 的中国不断被西方 列强瓜分 , 人民思想迂腐 , 统治者更是
淫威荡荡 。若统治者甚是开 明或许 中国的“ 工业革命” 会
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 以往观 点不同的李鸿章 , 而那个 , 才
是真正 的他 。
一
先于 日本完成, 中国的近代史也就不至如此了 !然而事不
随人愿, 统治者偏偏是个最大 的卖国贼, 了保全其统治, 为
、
入 仕
卑躬屈膝 , 甚至为了保住 自己的性命两次弃人民与天下于 不顾 , 匆匆逃离京城。 我想任何一个改革者在面对这样 的 统治者时都会 以其改革的失败而告终, 甚至比李鸿章败 的 更惨 。 最起码 一场洋 务运动使人 民的思想开化 了, 最起码
@ 锤
鼹 @
N耋 -; 2 一
睇
两
浅谈李鸿章功过
宋 哗 石 家庄 0 09 50 1 河 北经 贸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河北
论 一
坛‘
摘
要
李鸿章 六岁起就入 家馆读 书, 并先后拜伯仿仙和徐子苓为师 , 攻读经史, 下扎 实的学问功底 。 打
李鸿章 功过 晚清重 臣
洋务运 动, 以此来改变 中国落后、 想 被动的局面 。 前期 、 后
期分别 向西方 学习科技 、军事和工业 。创办 了京师 同文
李鸿章的成才之路
后来 他 又 听母 亲讲 ,他 爷 爷一 辈 子
没 能 中举 做 官 ,父 亲 一 直 忙 于 应 考 ,
希望 通 过读 书 改变 家境 ,全家 也 都
希 望 孩 子 们 能 通 过 读 书 取 仕 ,壮 大 门庭 。 于 是 ,李 鸿 章 暗 下 决 心 ,一
定要努力学 习。
李 鸿章 ( ) 左 - 9哥哥 李瀚 章
庐 州 府合 肥县 东 乡磨店 新 科 秀才李 水 。哥哥 和弟 弟都 吓坏 了 ,赶忙 喊 文安 家一 派欢 声笑 语 ,不 仅是 欢 庆 人 来 救 。 很 快 ,几 位 老 农 七 手 八 脚 把李 鸿章 拽 了上来 ,随后 赶 来 的母
亲对 其一 顿斥 责 。没 想 到救 他 的老
的 李 鸿 章 风 华 正 茂 ,在 庐 州 学 府 求 学 期 间就 写 下 了 “ 夫 事 业 正 当 时 , 丈
一
此 后 ,李 鸿 章 废 寝 忘 食 ,刻 苦 攻 读 ,异 常 的 勤 奋 努 力 达 到 远 近 闻 名 的程 度 。据 说 他 甚 至 无 心 洞 房 花 烛 。 l 岁 那 年 ,父 母 为 他 操 办 了 婚 事 。 8 结 婚 当 晚 ,李 鸿 章 居 然 把 新 娘 子 晾 在 房 中 ,像 往 常 那 样 径 自 回到 书 房 读 书 ,而 且 谁 都 说 不 动 他 。 最 后 , 年 过 七 旬 的 爷 爷 李 殿 华 走 到 书 房 跟 前 ,用 拐 棍 敲 了 几 声 窗 棱 , 立 刻 , 书 房 的 灯熄 了 ,李 鸿 章 回到 洞 房 , 可 是 没 到 天 亮 ,书 房 又亮 起 了灯 光 。 后 来 他 自 己 还 写 了 首 诗 ,用 “ 宵 一 只得 半 风 流 ”聊 以 自嘲 。毋 庸 置 疑 , 所 谓 的神 童 都 是 刻苦 勤奋 的结 果 。 李 鸿 章 在 父 母 的教 导 下 ,从 小 便
历史趣谈:爱国大臣李鸿章功与过有哪些?李鸿章杀降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爱国大臣李鸿章功与过有哪些?李鸿章杀降事件
导语:李鸿章的功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中的重要大臣,也是晚清名人,在清朝中兴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因为他在晚年周旋于政府和洋人
李鸿章的功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中的重要大臣,也是晚清名人,在清朝中兴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因为他在晚年周旋于政府和洋人之间,代表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于是人们对于它的批判之声极多。
但是到了现代,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应该客观,一个人的功过荣辱都应该正确的评价。
李鸿章是有过,但是他的功也应该被我们知道。
在李鸿章去世的这100多年中,他一直是被研究的对象,中外学术界出版的关于他的著作就有40多部,论文有1400多篇,可见人们对于他的重视。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为他从事的活动之广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几乎涵盖所有重要行业,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大凡重要事件都有他的参与。
说道李鸿章的功总体来说有这几项,他是具有卓越见识的清朝政府大员,对于晚清新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在曾国藩去世以后,具有新知识的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围,借助他向整个社会传播思想启蒙。
其次就是他的实业,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所以他开启了中国近代重工业,他涉足的工业有机械制造、采煤、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等,同时对于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和民用工业也有涉足。
可以说这些贡献是很大的。
李鸿章是有过,但是他的这些功我们也不能忘记。
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摘要:李鸿章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评价一个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难的事情。
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观念、不同感情的人,对他都有不同的评价。
而如今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位一百年前不同寻常的大清重臣呢?关键字:李鸿章;功与过;客观;评价;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
是中国近代史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早年投笔从戎,屡建奇功,中年出任封疆大吏,推动洋务运动,晚年入值中枢,主持外交,活跃在晚清政坛上长达40年之久,超过了清朝立国以来任何一位首辅人物。
但李鸿章一生虽有宠于朝廷,却有愧于国家,一生连签卖国条约,生前生后均遭世人唾弃。
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
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
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他的功在于:所处的时代,朝廷腐败,列强环伺,国势危殆,李鸿章还能较清醒地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用“自强”来“求富”,他把魏源、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借法富强”的实践。
积极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改革兵制、发展海军、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
修铁路(津榆铁路、津沽铁路),办电报局(天津电报局),开矿山(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漠河金矿),还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李鸿章的军旅生涯-幕府时期
李鸿章的军旅生涯——幕府时代1858年是李鸿章的事业低谷,曾国藩的父亲和李鸿章的父亲同年去世,曾国藩回乡丁忧,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曾国藩的后勤部长也不得不解除职务,回到老家,和李鸿章一起为父亲守制。
安徽巡抚换成了翁同书,失去了老师福济的庇佑,李鸿章在安徽失去了靠山。
这年李鸿章35岁,已经进入到中年的年纪,再不能称之为小李。
然而山河破碎,自己的前途未卜,李氏家族笼罩在迷雾之中。
7月太平军再次攻陷庐州,李鸿章的宅第被焚毁,家产损毁大半,不得不带着全家老小出逃,先是来到了滁州的明光集。
不久哥哥李翰章接到曾国藩的调令,让他前往江西总理报销总局(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行政机构,主要是筹措军饷等)。
全家人跟着大哥启程前往江西,一路颠簸,到了11月才到达奉新,住了一段时间,又去了南昌。
另一边曾国藩在9月到达江西建昌,在这里建立营地,指挥军队作战,10月份一场大战让湘军元气大伤,湘军李续宾部进攻安徽三河镇,初期取得一些战果,但很快被赶来救援的陈玉成包围,太平军集中优势兵力来了一场歼灭战,经此一役湘军损失精锐超过6000人,此役大挫湘军锐气,进攻势头减缓。
12月李鸿章来到了建昌,曾国藩正好人手紧缺,尤其是能文能武的人才,于是李鸿章进入曾国藩幕府。
晚清幕府主要由地方大员自行招聘的助手所组成的,没有官职,但是搜罗了很多人才,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
李鸿章入幕后主要从事文书拟制工作,曾国藩对李鸿章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经过几年的团练生涯,李鸿章已经褪去书生气,在研判时局,把握大势上令曾国藩刮目相看。
曾国藩有心培养李鸿章,虽然现在他只是一名幕客,曾国藩将它跟胡林翼、李续宜等地方大员同等看待。
在处理一些军事机密时,常常带上李鸿章,让他发表意见,这时曾国藩军中有不少厉害的人物,如李元度、左宗棠。
曾国藩刻意让他们展开辩论,一方面借此磨一磨李鸿章的锐气,另一方面也在开阔李鸿章的眼界。
1859年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历练,深得曾国藩器重,先是派他去皖北招兵买马,再跟着曾国荃部队考察军事,这一年李鸿章在快速成长。
好马也吃回头草
好马也吃回头草作者:眭达明来源:《领导文萃》2015年第23期一李鸿章是一个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
曾国藩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对他的缺点也不忘进行敲打,敲打不掉则予以包容。
李鸿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奔曾国藩时,开头并未受到他的老师曾国藩的热情接纳,相反还被冷落了一段时间。
据《庸盦笔记》和《清稗类钞·幕僚类》等文献记载,李鸿章来到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在宾馆住下之后,便托人给曾国藩捎信,表达了想到老师手下工作,一展平生抱负的迫切愿望。
他非常自信地认为,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又比较了解和赏识,在此战败沦落之际前来投靠,老师肯定会欣然接纳。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曾国藩的回音,差不多一个月过去了,曾国藩也没有约他见面。
曾国藩的异常表现,不仅李鸿章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曾府幕僚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懂他的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
早在曾府工作的陈鼐出于对“同年”好友(同科考取进士的人俗称“同年”)的关心,就旁敲侧击地向曾国藩打听消息,在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的情况下,他干脆替李鸿章当起说客来,经陈鼐这么一说,曾国藩才答应让李鸿章入幕。
其实,曾国藩并非不想要李鸿章,只是他对李鸿章的优点虽然十分欣赏,对其缺点和毛病同样看得非常清楚,为了将这个可塑之才变成真正的可用之才,他于是故意让李鸿章坐一段时间的冷板凳,打一打他的傲气,这样,他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养成内敛沉稳、宠辱不惊的性格脾气。
二李鸿章受到曾国藩的“敲打”,自然并非这一次。
《清稗类钞·幕僚类》记载的另一件事也十分有趣。
李鸿章虽然能干,但身上的毛病确有不少,落拓不羁、自由散漫便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的日常起居和工作习惯颇有规律,一直秉承着早睡、早起、早吃饭、早做事的原则,历来都是黎明即起,查营完毕即吩咐伙房开饭。
他不仅自己长期这样坚持,而且要求幕僚们必须与他步调一致。
湘军军营惯例是天亮即吃早饭,李鸿章却有睡懒觉的毛病,日上三竿才肯起床,初来湘营的他,对这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不适应,宁愿不吃早饭也想多睡一会儿。
李鸿章的功与过最新
李鸿章的功与过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旁白: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进京,拜曾国藩为师,9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李鸿章走上了军旅生涯,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平定太平天国旁白:1854年李鸿章军事才能显露,在1854年到1869年之间李鸿章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和发捻。
正: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
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并不能推动中国更向前一步发展。
而且长期的内乱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其中一个结束内乱的人。
错: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
洋务运动反: 李鸿章洋务思想有其局限性,认识只局限于“器物”层面,并未深入到“制度”乃至“思想”。
李鸿章曾经想放弃新疆。
沙俄侵略中国土地占领最多。
中国如今收复了大部分土地,却唯独俄罗斯的大片领土无法收回,还独立出去了一个蒙古。
当沙俄煽动新疆叛乱时,李鸿章却目光短浅,主张放弃新疆领土。
他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并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这是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
甲午战争错:一对朝外交政策的失误,表面上给其自主权,暗则为其提供保护,给日本留下了口实。
二是过于依赖其他国家的帮助,希望其他国家从中调停。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也许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认为他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然而他兴办洋务,创办海军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然而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李鸿章一生87载,在他的一生中,既有功也有过。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虽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
大清帝国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
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辱的名字——东亚病夫,可是即使这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
就在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国家富强。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且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袁世凯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袁世凯评李鸿章•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毛泽东评李鸿章•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评李鸿章•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蒋廷黻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袁世凯评李鸿章•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评李鸿章•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蒋廷黻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袁世凯评李鸿章•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毛泽东评李鸿章•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评李鸿章•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蒋廷黻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历史趣闻李鸿章历史功过是中国近代史争议最大人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鸿章历史功过是中国近代史争议最大人物
导语:李鸿章在世人的心里的形象的爱国臣子,但也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而李鸿章的师傅曾国藩是这样评论李鸿章的:拼命做官。
其实李鸿章之所以会
李鸿章在世人的心里的形象的爱国臣子,但也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而李鸿章的师傅曾国藩是这样评论李鸿章的:拼命做官。
其实李鸿章之所以会被时人和后世都骂作“卖国贼”,主要与他“主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关,好像他就是“卖国”的专业户。
本文详细谈论了李鸿章历史功过之说。
清末乃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40—1949年,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时段,特别是在清末的五十年,它比打打杀杀的“五胡十六国”时还要复杂得多,用李鸿章的话说,他们所遇到的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但当时能有李鸿章这么头脑清醒的人还不太多,都还在浑浑噩噩,继续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要想“制夷”,必先“师夷”,个中道理,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早就说过,问题是“师夷”之论曲高和寡,没多少人愿意听,做起来更难。
这是因为,如果“师夷”,至少会遇到思维与感情两大障碍。
论思维,历史的辉煌早已昭示,只有别人向我们学习的道理,哪有“用夷变夏”的道理?论感情,中国人不仅很讲面子,还很讲气节,怎能拜强盗为师?尽管如此,李鸿章还是强调“师其所能,夺其所恃”,他既明说,也真干,虽然经常碰壁,他和老师曾国藩等还是发起了以“师夷”为主的洋务运动。
由于英法联军把清军打得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还惨,北京首次遭劫,连咸丰皇帝都在惊恐中丢了性命,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也同意“师夷”。
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李鸿章之功过
浅谈李鸿章之功过摘要:晚清时期时局动荡,中国遭受种种前所未有的创伤。
而对于李鸿章的是非功过,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笔者认为,他提出洋务运动,带领中国第一次打开向西方学习的大门,其功劳不可磨灭。
虽然最终甲午中日战争导致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而且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中签字,这确实是我们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但是这并非是他一人的责任。
关键字:李鸿章,功过,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正文: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李鸿章可谓是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最引人注目的是,晚清社会遭遇内忧外患,时局动荡,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的一举一动都对当时有所影响。
笔者对于李鸿章其人并不算很了解,但是根据我所学的知识和看过的文章,李鸿章应该不像当时的人们所看的那样不堪。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想说,李鸿章不敢说有功无过,但至少其功大于过。
李鸿章早年用功读书,中进士。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他以诗言志,胸怀大志。
与和他同科的优秀考生互相切磋来往,这对其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后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历练,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作为可谓不小。
但是晚清时期,国力衰弱。
再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更加令人深思。
当时很多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不禁引起很多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的注意。
当时内忧外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诸人亲眼目睹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不得不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他们提出洋务运动,期望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从而自立自强。
这其中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它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打开了西学之门。
历史趣谈:李鸿章是好人吗 李鸿章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鸿章是好人吗李鸿章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导语:李鸿章是好人吗,李鸿章这个人大家都说他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出卖了国家利益,所以很多恩都觉得李鸿章是一个坏人,但是不是也是这么觉得
李鸿章是好人吗,李鸿章这个人大家都说他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出卖了国家利益,所以很多恩都觉得李鸿章是一个坏人,但是不是也是这么觉得的呢?反正小编觉得李鸿章是功大于过,他签订的那些条约也是因为晚清政府的无能导致的,所以我们需要客观的评价李鸿章。
首先,
我们应该看到,由李鸿章出面签署那些条约,并不等于就应该由李鸿章来承担全部责任。
清朝的全体军机大臣曾经给皇帝上过一份奏折,里面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曾令李鸿章老泪纵横。
这句话里面也的确包含着合理成分。
尽管李鸿章在清朝的外交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时候,“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
”但他毕竟只是大清朝的马前卒而已。
中日甲午战争后,面对日本人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军费3亿两白银的“要价”,朝廷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均是模棱两可的“着鸿章酌量办理”。
李鸿章考虑,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就会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而以清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整个东北的沦丧,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清政府的主权和财产也会遭到巨大的损失。
李鸿章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了后者。
其次,
李鸿章
作为大清外交重臣,李鸿章较早也较多接触外国的人、事、物,他
生活常识分享。
“愤然求去的李鸿章是如何吃“回头草的
“愤然求去的李鸿章是如何吃“回头草的眭达明有句俗语叫“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为有志气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走回头路,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魅力。
其实这个观念有失偏颇,容易误导人,尤其是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年轻人,更容易上它的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马即使再好,也是需要吃回头草的。
那些为了事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实际上也是强者,同样受人尊敬。
正因如此,“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成为经典名句,“浪子回头金不换”才会被人津津乐道。
比如李鸿章这匹“好马”,如果也认死理,坚持不吃“回头草”,肯定成不了后来的李鸿章。
所以笔者关心的不是李鸿章这匹“好马”要不要吃“回头草”,而是如何吃“回头草”。
也就是说,李鸿章负气出走后,能够回心转意,曾国藩也不计前嫌,愿意接纳并且照常重用他,这才最关键,否则想吃“回头草”也不成。
双方都没有把话说死按照李鸿章同科进士兼好友郭嵩焘在《玉池老人自叙》中的说法,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十二日,因李元度事件与曾国藩闹翻而“愤然求去”时,曾国藩觉得去年没有让李鸿章去福建就任延建邵道有些亏负他,现在不能再耽误其前程,也就顺水推舟,“立遣之行”。
然而李鸿章并没有立刻离去,曾国藩也没有像郭嵩焘说的那样立刻打发他走,双方似乎都有所等待。
至于等待什么,因为找不到确凿史料,所以笔者不敢乱猜。
不过四年后的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十四日,李鸿章写给另一位同科进士兼好友沈葆桢信中的一句话,对于解开这个谜团或许有些参考作用:当曾国藩决定严劾李元度之后,李鸿章“力争月余不可,次青(李元度)复舍而他往,更激揆帅(曾国藩)之怒”。
那意思似乎是说,李鸿章没有马上离去,是在不断做曾国藩的工作,等待他“回心转意”,后来李元度不僅不认错,反而拂袖而去并决然投靠了曾国藩的政敌王有龄,从而更加激怒了曾国藩,这才将李鸿章的退路彻底封死。
这虽是李鸿章的一面之词,并非完全可信,但他没有马上离去则是实情。
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
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好马也吃回头草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2013年04月02日10:40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李鸿章(资料图)本文摘自《清朝秘书政治》,眭达明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3两年半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对于李鸿章来讲,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是这段非同寻常的从幕经历,才使得早想建功立业却屡遭挫败的李鸿章时来运转,福星高照,其一生事业也因此“隆隆直上”,到后来几乎与曾国藩“双峰对峙”。
可以这么说:这两年多既是李鸿章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点,又是他日后能够独立经营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而所有这一切又都与他能够有幸充当曾国藩幕友、得到曾国藩高度赏识和鼎力推举分不开。
在晚清政坛上,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知名度极高的人物。
这两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重臣,人们都知道他们是靠军功起家,后来又都封侯拜“相”(清代没有宰相,所以必须打上引号),但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他俩既是师生,又有宾主关系,因为李鸿章不仅师从过曾国藩,而且做过曾国藩的高级幕宾(友)。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李鸿章曾经做过曾国藩的政治秘书。
清朝的地方官员不仅都有幕友,而且这些幕友有高低之别。
在总督、巡抚幕府工作的,可称之为高级幕友;在中下级衙门工作的,便是一般的绍兴师爷。
高级幕友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幕主策划、办理军政要务和起草奏折文书等。
将他们中的这部分人称之为高级政治秘书,是比较恰当的。
被史家称为“幕府人才,一时称盛”(《清稗类钞?幕僚类》,以下未注明出处者,皆同)的曾国藩幕府,是晚清最著名的幕府。
曾国藩回湖南带兵打仗后,延揽聘用了一大批高级幕友,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李鸿章、李瀚章、李元度、郭嵩焘、丁日昌等,都在曾国藩幕府工作过。
曾国藩的幕友虽然可以分为好几大类,但就其工作性质来讲,其中又以治文书章奏和策划、办理军政要务为首端,其办事机构类似于如今的秘书处。
它不仅在曾国藩幕府中居于首要地位,而且是整个幕府乃至湘军的神经中枢,曾国藩对上级的报告,发给下级的指令,前后左右的联络协商,内部关系的调整等等,都通过这个机构运转处理。
李鸿章发迹史
李鸿章发迹史(李鸿章“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的谋略)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李鸿章似乎拥有一种对时局和人心的预判能力,无论对手设下多么阴险而密不透风的陷阱,他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
在复杂险恶的政局中,他总能准确嗅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并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的保护人。
本书为您全面揭开大清第一权臣李鸿章,40年稳如泰山的为官之道。
读完本书,您将深谙李鸿章“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的谋略与细节。
作者:汪衍振出版:汪衍振类型:连载性质:免费阅读定价:28.0元关键字:李鸿章发迹史弹劾谋略第一章受命查处老熟人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二月,四十七岁的李鸿章升任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同年六月,朝廷下达新任务,要他跑一趟四川,调查四川总督吴棠被参贪污受贿的案子。
∙犯事官员走后门(1)∙犯事官员走后门(2)∙犯事官员走后门(3)∙突发群体事件(1)∙突发群体事件(2)∙曾国藩面授机缘(1)∙曾国藩面授机缘(2)∙曾国藩面授机缘(3)∙选拨官员(1)∙选拨官员(2)∙选拨官员(3)∙日本人的阴谋(1)∙日本人的阴谋(3)∙推敲条约(1)∙推敲条约(2)第二章恭亲王点拨李鸿章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六月初,李鸿章满四十九岁。
各种赞誉之声,李鸿章当然有所耳闻,但他却没有时间陶醉。
在伊达宗城一行离开天津的当天,李鸿章便匆匆赶回保定,将应该办理的事情都办理了,十天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天津。
∙曾国藩与李鸿章密谈(1)∙曾国藩与李鸿章密谈(2)∙提倡留学引发争议(1)∙提倡留学引发争议(2)∙提倡留学引发争议(3)∙内部消息(1)∙内部消息(2)∙内部消息(3)∙曾国藩去世,李鸿章升官(1)∙曾国藩去世,李鸿章升官(2)∙日本毁约内幕(1)∙日本毁约内幕(2)∙日本毁约内幕(3)第三章五十二岁成百官之首!尽管边境危机四伏,但并未影响李鸿章兴办洋务的热情。
李鸿章成功的秘诀
李鸿章成功的秘诀很多人习惯把李鸿章归结到卖国贼上,李鸿章一肚子苦衷,他只是个大臣,他不是个清官,但是绝对不是大贪官,李鸿章做官,因为他权倾朝野,有很大的政治抱负。
他不甘心平淡的生活,为人处世光明磊落,李鸿章24岁考上进士,在翰林院他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当时他拜了曾国藩为师,曾国藩与太平军打仗接连打败太平军,李鸿章看湘军这么厉害,李鸿章就组织淮军,但是他对军队的指挥能力和他老实的水平相比是差了太多,差点死了。
李鸿章不好意思回朝廷,他投奔曾国藩,在曾国藩手下当了一个幕僚,在曾国藩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治军治世的道理,但是在人家手底下也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李鸿章等到了机会,那就是太平天国给李鸿章的机会。
由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特别大,太平天国在南京起了内讧,杨秀清死了,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用年轻将领攻打上海,上海滩的有钱人慌了神,钱鼎铭来求李鸿章发兵解救上海之困。
于是李鸿章展示自己水平的实战机会终于来到了。
李鸿章做事有四字口诀,那就是借、狠、拍、蒙。
先说借,他找到了曾国荃,向曾国荃借兵组织淮军,曾国荃分派了2名大将借给了李鸿章,李鸿章用这两哨人马为核心成立了14个营,进兵上海,上海滩的富豪很高兴看到了来了救兵,但是对李鸿章的兵没有太大的信心,李鸿章继续借,李鸿章用钱,当然是那些富豪的钱,雇了洋枪队,就是华尔的洋枪队,又买了3000条洋枪,用2个月的时间请教官给自己的兵进行训练,连续重创太平军,和曾国荃合兵一处,在南京东面围困了南京,李鸿章名声大振,从14个营变成了50个营。
这就为自己立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狠字,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对敌人也非常狠,李鸿章打进苏州城,把所有太平军弄到内城,就是投名状的电影描写,用弓箭射杀全部太平军。
这事件叫苏州杀降,因为这些太平军都投降了,这些将领还要求李鸿章给官职,但是李鸿章没有这个权利,也没这时间,就弄了这起惨案。
第三个拍,溜须拍马,这个有点重了,李鸿章把自己讲义气和官场的潜规则结合在一起,朝廷看到李鸿章把苏州打下来了。
李鸿章的机智与幽默
李鸿章的机智与幽默⊙李鸿章心思机敏,在曾国藩门下时,有一回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战于祁门,大败。
曾国藩欲自请处分,奏稿再三斟酌后,措辞仍不满意,于是询问李鸿章。
李遂将奏稿中“屡战屡败”四字,倒置为“屡败屡战”。
此一改动,意思完全不同。
奏稿报上,不仅未受处分,反蒙受嘉奖。
⊙1896年7月13日,李鸿章访法,法国外长汉诺威为大清使团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按照法国礼仪,在检阅仪仗队时,两国首领要高唱各自的国歌。
中国当时没有国歌,李鸿章情急之下,唱了一段家乡合肥小戏“庐剧”:三河镇十字路开了门面,东边卖的是瓜子,西边卖的是香烟,中间卖的酒和面。
针脑线头样样全……⊙1896年,李鸿章访美。
记者问他:“阁下,您对您本人画像出现在这个城市有何评论?”李鸿章回答:“不怎么样,他们画得不像。
”⊙李鸿章不懂外语,会见外国使节前,就临时学几句,每每奏效。
一次见俄国使节,便想学几句俄语,结果俄语极其难学,李于是灵机一动,在纸扇上写了几句俄语的音译,以便应急。
如“请坐——杀鸡切细”,“谢谢——四包锡箔”,“冷——好冷得哪”,“好——好老少”,“再见——达四维大理也”。
俄人听后,居然连夸地道。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对自己的幕僚、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当问及他对美国的什么最感兴趣时,李说:“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
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都从没见过这种高楼。
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大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们吹倒,而且高层建筑如果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设备也很不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好马也吃回头草
导语:一、与曾国藩的关系渊源李鸿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安徽合肥东乡人(今安徽肥东)。
李鸿章少年聪慧,六岁入家馆学习,后来又拜合肥
一、与曾国藩的关系渊源
李鸿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安徽合肥东乡人(今安徽肥东)。
李鸿章少年聪慧,六岁入家馆学习,后来又拜合肥名士徐明经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鸿章奉父命入京参加乡试,次年顺利中举。
二十七年(1847),又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
李鸿章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其中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可谓豪气万丈,志向非凡,因而为世人所传诵。
他还以诗言志,表达了“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的强烈愿望和好进之心。
入京后,李鸿章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不仅遍访了安徽籍在京名人,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而且因为父亲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两人交情又很深的关系,李鸿章与其兄李瀚章便以“年家子”的身份投靠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
从此以后,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而且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应付科考的八股文技巧,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
李鸿章考取进士在翰林院学习任职期间,仍然经常向曾国藩请教问题。
在丁未科进士中,曾国藩特别器重李鸿章、郭嵩焘、帅远燡、陈鼐四人,称他们为“丁未四君子”。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杀进湖南,在家守制的曾国藩奉命帮办团练。
第二年,李鸿章也被征调回安徽老家,先后在吕贤基、周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