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七年级最新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精品
1.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明白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如何来开发宇宙.【学习重点】宇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学习过程】材料一:神舟系列1999年11月20日,多年来秘而不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熊熊烈焰中发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又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
2002年3月25日晚上10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以及完成飞船与太空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第三步,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前两次发的神舟一号、二号,飞船回来之后,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中,至少半年以上,它仍然可进行许多实验,这个是目前其它国家不具备的。
”另外,虽然神舟号与俄罗斯的联盟号外型大致相当,“但我们的比它大,可以上三个人”。
“假如以后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搞一些小型空间实验室的话,轨道舱将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所以“这可以说是我国载人飞船的特色和优势,也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
【思考】1.从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三号到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说明我国的宇宙探测历程?2.在地球上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今天,开发宇宙有何意义?材料二: 载人航天的意义载人航天之民生意义在于何处,庄逢甘院士说:“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有限,人进入太空后,可以利用地球上不具备的、太空中特有的微重力、高真空等特点,为人类生活服务。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资料
1971年,苏联发射第一个空间站。 1981年,美国第一次发射可 以再次使用的航天飞机。
空间飞行器的进步,空望 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搭 载升空,开始了它的探索之旅。
涡状星系是编号为M 51或 NGC 5194的星系。哈勃太空望 远镜在今年1月份获得了这张迄 今最为清晰的涡状星系照片。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古代幻想阶段
2.开创新时代--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卫星
3.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太空时代
◎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开创了—— ★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上天 发现了—— ★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 ★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 测量了—— ★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
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载人飞船,将 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从而开辟了人 类航天的新纪元。
(1969年7月21日2时56分 [格林尼治时间],美国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 林等上月球。)
1970年4月1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 我国跻身于世界航空科技的大国行列。
从1957年到1981年的24年中: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 空间探索阶段,
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 新阶段
高真空环境 强辐射环境 失重环境
艺术家绘出的太阳能飞船在星际间飞行时情景
1975年7月15日发射的联盟-19飞船与美 国的阿波罗-18飞船在轨道上成功对接, 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太空国际飞行。
所谓“太空垃圾”, 是指那些废弃的卫 星、工作寿命终止 的航天器各种各样 的金属块儿和脱落 的涂料等。
太空垃圾击穿美国 航天器太阳帆板
谢谢
高中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一、主要的理论依据1.--(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是运用教育技术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这样一种系统的计划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控制,--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和“学习者”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认真对该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才能搞好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应用优秀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级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选择出--的最佳策略,使其符合教学的需要;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对输入进行修正,使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这四点便是--的基本原理──即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所见的东西(新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联系、顺应,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经验,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应该:(1)重视情景的创设;(2)重视协作学习;(3)重视学习者参与;(4)重视丰富资源的设计等。
二、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1.教学内容要点:(1)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2)宇宙探测2.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本节知识要求:(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3)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
3.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高中地理必修1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1记忆知识要点总汇第一单元宇宙环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并准备移民的是火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
4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较并不特殊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4)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5)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辐射是电磁波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3 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4 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5 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 开发宇宙(1)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2)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3)矿产资源(月岩中有)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度的)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4)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2 地球的公转(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复习题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复习题高一地理知识点精要(一)【1.1人类认识的宇宙】1.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构成的;宇宙是在不断和__变化之中. 16世纪倡导的〝〞,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各种形态的物总称为.如晴朗的夜晚可看见星光闪烁的.在星空中移动的和圆缺多变的,有时可看到轮廓模糊的 .一闪即逝的.拖着长尾的 .2.天体之间相互和相互,形成天体系统.比地月系高一个级别的是系,比太阳系高一个级别的是系或系.天文学上把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星系. 星系就是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3.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分别是: . . . . . . . . .小行星带位于星和星之间.类地行星有 . . . ;巨行星有和 ;远日行星有 . . .4.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因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 .和. 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6.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有生物的条件:其一,地球有稳定而安全的环境.包括:①地球所处的条件稳定;②地球年处的空间安全.其二,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条件.包括:①地球与太阳的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②地球的和适中,其引力可使大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层,再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以和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的运动,加速了从地球内部逸出,形成原始 .可见,地球处在一个比较和的环境中, 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 . 等条件.【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表面温度约为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2.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4个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反应,变成1个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 ,其的质量转变成了能量.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上的热量主要靠和运动来传递,而和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所以,太阳辐射对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下的能.4.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和三层.太阳大气的变化,通称为.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有光球层的和色球层的.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年(黑子不 ). 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的影响. 爆发时,会引起的扰动. 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衰减或中断;③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抛出的带电离子流,能使地球受到扰动,产生〝〞现象.【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1957年10月, 用火箭把第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1970年,我国第颗人造卫星〝〞1号发射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号发射升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都是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2.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美国),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阶段进入到空间阶段.3.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资源. 资源和资源.4.宇宙空间具有以及 . 和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条件.利用人造卫星做各种科学实验就是利用宇宙中的资源.5.科学家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元素和约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 ,它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6.太空垃圾的来源:...太空垃圾大约以每年的速度增加.7.清除太空垃圾的办法①限制排放;②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③实施回收.【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地球的和 .2.地球的自转:①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②周期: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 o ,所需的时间为.③速度:地球表面除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 ,大约为o/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处的线速度最大,南北纬 o的减为赤道的一半. 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3.地球的公转:①轨道.地球的公转路线叫.它是近似正圆的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每年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每年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②地球公转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动.③公转周期:1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o ,所需的时间为.④公转速度: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4.自转与公转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平面与平面的关系来表示,两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星)和的大小,可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太阳在线之间作周年变化.太阳起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1个回归年,即.每年太阳直射1次的地方是上,每年太阳直射2次的地方是,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和.5.完成下表,并认真观察教材17页—18页的图1.22和图1.23.日期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3月21日在线上,并将向移动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半球,是北半球的半年 6月22日点附近在线上,并将向移动9月23日在线上,并将向移动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半球,是北半球的半年12月22日点附近在线上,并将向移动【1.5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①;②;③.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随着地球自转,即将由夜进入昼,其线叫线,反之,即将由昼进入夜,其线叫线.3.地球各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来表达.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即太阳在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即太阳在之下: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即太阳刚好在上;直射点上,太阳高度等于.4.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是1个日,时间为小时. 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5.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随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小时.本初子午线又叫 o经线.就经度而言,此经线以东叫,此经线以西叫 .此经线又是时区的中央经线.从理论上全球共分为_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小时.6.有些国家采用特别计时方法: 采用半区时(东5.5区), 采用东部时区的区时(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采用东9区的区时).我国目前全国统一采取时间,即区区时,实质是东经o的地方时.7.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偏转;在南半球向偏转;在赤道上无偏向.长江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道偏,使支水道不断淤塞.【1.6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①和的变化;②和 .2.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通过和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的太阳高度,反映了的强弱.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完成下页表格)北半球各地南半球各地赤道3.21~9.23太阳直射半球①昼长夜短;②纬度越高,昼越;③12月22日,昼达一年最,北极圈内有现象.①昼夜;②纬度越高,昼越;③6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南极圈内有现象.任何时候赤道昼夜均为小时9:23~3.21太阳直射半球①昼长夜短;②纬度越高,昼越;③6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北极圈内有现象.①昼夜;②纬度越高,昼越;③12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南极圈内有现象.3.21.9.23太阳直射这两天全球昼夜均为小时4.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如,6月22日,北半球节气是,太阳直射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线向两侧递减,即这一天,距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5.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①6月22日,北半球日,太阳直射线,此时,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各纬度达一年最小值.②12月22日,北半球日,太阳直射线,此时,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各纬度达一年最小值.③3月21和9月23日,分别是北半球日和日,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自向两极 .(即离太阳直射点愈近正午太阳高度愈大,反之愈小)6.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 和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和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布的规律,形成了五带.赤道上有无四季和五带变化? .7.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最长. 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最短. 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的过渡季节.8.北温带的许多国家把 . . 三个月划分为春季;_._._三个划分为夏季;_._._三个月划分为秋季;_._._三个月划分为冬季.9.五带的划分是以划分方法,它以线和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 . . . . 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分布范围阳光直射情况极昼极夜情况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0.黄赤交角与五带面积的关系:热带.寒带与黄赤交角同步变,温带反之.。
太空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
太空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引言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引起浓厚兴趣的领域。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它推动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探索变得越来越刺激和迫切。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以及相关的成就和挑战。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天文学的起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研究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古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天空来制定日历、预测季节和指导农业活动。
科学革命与天体观测科学革命的到来给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新启示。
在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科学家们开始采用更精确的仪器来观测天体,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宇宙结构和运行规律的理论。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以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都在当时的科学界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航天时代的开启20世纪是太空探索的黄金时期。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航天时代的正式开启。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太空探索的竞赛中。
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完成了苏联的“东方一号”任务。
此后,美国在1969年成功登月,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
太空探索的意义与目标科学发现与理解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
通过观测天体、研究恒星和行星,科学家们能够揭开宇宙的奥秘,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现证实了宇宙在膨胀,并揭示了宇宙中的大量星系和行星。
科技发展与应用太空探索对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太空探索任务,人类开发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仪器。
这些技术在航天、通讯、导航和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GPS系统、卫星通信和遥感卫星等都是基于太空技术的应用。
人类未来的存续和繁荣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历程 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 宇宙环境的保护
宇宙资源
宇宙空间探索利用
一、宇宙探测历程
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
宇宙探测的新时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原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量为83.6公斤。 卫星发射升空后共飞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了1440圈。“斯普 特尼克”1号
载人航天站
天空实验室 和平号空间站
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成功
“长征”号系列火箭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
我国三大卫 星发射中心 之一:
甘肃 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三大卫 星发射中心 之一:
四川 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
1957年-1981年的航天事业发展的划时代 意义
实现了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 和直接取样,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接触,极大的充实了 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开发 利用阶段。
“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
我国三大卫 星发射中心 之一:
山西 太原 卫星发射中心
宇宙探索的意义
1、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二、开发宇宙资源
1、空间资源: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太阳能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 地球上没有的能源³He
三、保护宇宙环境
• • •
空间垃圾的成因: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C、航天员扔出船舱外的垃圾。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教案
教师提出
问题
学生
回答
再现旧知识为导入新课
做准备。
新
课
教
学
1、世界宇宙新探索
世界宇宙探索新时代
世界宇宙开发新阶段
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中国航天事业起步
通过分组讨论澄清知识盲点—我国航天事业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
要求学生根据前后联系自己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主体
设疑、引进热点主要是要学生明白:宇宙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题练习
2004年高考大综合地36题
展示习题
学生做
让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点总结
教师做思想方法的总结
教师
引导
学生说知识点
3、觉悟目标:通过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加强爱国、爱科学教育。
1、说大纲:该部分是大纲中的理解应用部分,是考点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重要课题。
2、说教材:
3、1、本节课的内容从世界宇宙新探索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及开发宇宙资源的意义。是联系1.1—1.2节和1.4节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仪宇宙探索和开发为线索,展示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和各过发展状况。
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掌握。
使学生能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发现各种新问题。
作业
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中国加强航天事业发展的看法。
巩固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板
书
设
计
世界宇宙新探索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宇宙资源开发
宇宙资源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第一章:宇宙的奥秘1.1 宇宙的起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宇宙的膨胀。
1.2 宇宙的构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构成和星系的分类。
教学内容: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星云等星系的分类。
第二章:人类的太空探索2.1 太空探索的历史学习目标: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从古代的天文学到现代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事件。
2.2 太空探索的技术学习目标:了解太空探索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教学内容:火箭原理,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太空站和航天飞机。
第三章:地球的邻居3.1 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学习目标: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分类,太阳系的天体运动。
3.2 火星和月球的探索学习目标:了解人类对火星和月球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内容:火星和月球的地质情况,人类探测火星和月球的任务和发现。
第四章:宇宙的深处4.1 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恒星的形成,星系的演化,星系的红移现象。
4.2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存在。
教学内容:宇宙的膨胀现象,暗物质的概念和探测方法。
第五章:未来的太空探索5.1 太空探索的未来方向学习目标:了解太空探索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太空探索的目标,如寻找外星生命,建立太空殖民地等。
5.2 太空科技的应用学习目标:了解太空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卫星通信,遥感技术,太空旅游等。
第六章:深空探测器6.1 探测器的种类与功能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深空探测器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行星探测器、月球探测器、彗星探测器等,以及它们在探索中的作用。
6.2 著名深空探测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历史上著名的深空探测任务及其成就。
教学内容:例如,火星探测车、伽利略号、卡西尼-惠更斯号等任务的成功与挑战。
第七章:宇宙中的生命迹象7.1 生命的定义与寻找学习目标:探讨生命的定义及如何在宇宙中寻找生命迹象。
高一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
哥伦比亚宇宙飞船
联盟号载人宇宙飞船
神 州 二 号 宇 宙 飞 船
奋 进 号 航 天 飞 机
发 现 号 航 天 飞 机
和 平 号 空 间 站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 宇宙探测的发展 1 、 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几次重大成就 (1 ) 无人航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载人航天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空间站上天 2 、 宇宙探测的意义 (1)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 宇宙探测的发展 1 、 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几次重大成就 1 ) 无人航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资 源 卫 星
通 信 卫 星
侦 察 卫 星
科 学 实 验 卫 星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宇宙探测的发展 1 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几次重大成就 (1 ) 无人航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载人航天器—宇宙飞船宇宙
1 、 宇宙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1) 空间资源。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主要途径: A 、利用高位置资源发射人造卫星观察地球 B 、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进行 科学实验 (2) 太阳能资源 (3) 矿产资源
2 、 空间资源开发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三 、 保护宇宙环境 1、 空间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2 、 清除空间垃圾的办法
; 配资 https:// 配资 ;
小子呢,虽然咱不喜欢根汉那小子.""这不壹样."弱水表情凝重の摇了摇头道:"咱の情花还没有开,而根汉和他都拥有情花,所以咱才会.""那你现在觉得,谁有可能是你の情花之果?"白清清问她.弱水也不知道:"咱也不清楚,现在还没有什么感觉,其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进展,人类熟悉宇宙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了解探测开发宇宙和爱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力量目标1.通过归纳教材内容,提高同学学习和获取学问的力量。
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训练同学运用资料、完善学问结构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探测的进展,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爱护宇宙环境的有关内容,熟悉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性,增加保持宇宙环境的意识。
关于"宇宙探测的进展'的教学建议关于宇宙探测的进展,涉及到很多概念:如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空间站等等。
这些概念不需要同学把握,若同学感爱好,或者问到某些相关问题,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理解力量赐予适当的补充。
本期扩展资料有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关键应当说明这样几点:一、人类借助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对宇宙的观测范围增加了很多倍。
尤其是各种探测器对一些天体的近距离观查甚至挺直取样等,使人类对于宇宙环境中的许多天体有了更深刻的熟悉。
二、人类不断增加的宇宙探测力量,不仅仅是满意熟悉新事物的奇怪心,而且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亲密相关。
例如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军事侦察、飞机导航、地球资源遥感等。
三、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关于这点,老师可以参考"媒体素材'中的课件类素材。
扩展资料也有相关内容。
老师通过这部分教学,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当然,人类执著地向宇宙进军过程中,也经受了不少苦痛的灾难。
比如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对于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老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世界载人航天大事',选择性地介绍,使同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历程是困难的。
关于开发宇宙的教学建议关于开发宇宙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从本资源库供应的媒体资料着手,让同学从录像中了解一些人类为开发宇宙做出的各种努力。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ppt
融水中学20宇宙探测的发展
(1)发展历史 无人航天器时代: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上天,进入空间探索阶段 载人航天器时代: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载人 航天器先后进入太空,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 试航成功,宇宙探测进入空间开发利用新阶段 (2)意义: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环境,影响和 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 期,现在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融水中学2011
2.开发宇宙的意义
(2)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 第一, 资源的利用
①空间资源
主要是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物理 条件,进行科学实验 利用极其辽阔的宇宙空间,可以迅速、 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
融水中学2011
(2)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
第一, 资源的利用 ①空间资源 ②太阳能资源
融水中学2011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融水中学2011
神舟六号载人 飞船外观
融水中学2011
神舟七号
融水中学2011
在此输入公司说明介绍及logo
The end,thank you!
感谢您的关注!
融水中学2011
2.开发宇宙的意义
(1)科学意义: ①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大力发展, 有力的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学的发展 又使宇宙探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得以顺利进 行。 ②促使人类走进“第四疆域”。 ③丰富了人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宇宙 观。
(1)宇宙中垃圾的产生: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爆炸产生的碎片 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2)空间垃圾的危害:
垃圾会与航天器碰撞,造成航天器重大损坏。
高一地理新教材板书(全书)新课标 人教版
2.5常见的天气系统①
一、城市天气预报 ▪地面天气图 ▪基本符号
1.1人类认识的宇宙②
二、宇宙中的地球 ①太阳系的组成 ▪基本数据 ▪小行星与远日行星的发现过程 ▪哈雷彗星 ②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和大气、液态水
③探索地外文明的困难 ▪远距隔离 ▪频谱隔离 ▪文明发展度的隔离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①
二氧化碳 叶 吸收作用
养分水分 根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植
有
腐 释放 氮素养分
光合作用 机 微生物 殖
物
质 分解作用 质 团聚 团粒结构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淀
其
岩
成
营
植
有
土
形
积
淋失
它 元
释放
石 风
形成
土 母
释放
养 元
吸收
光合 机 分解 壤 富集 成
作用 物
表
肥
层
素
化
质
素
物
质
层
力
4.6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 ▪南北半球(一月和七月气温) ▪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三、实例训练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7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293高一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试题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单选题:
1.人类对太阳的逼近观测开始于:()
A.1973年美国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
B.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
C.1957年原苏联的第一颗卫星上天
D.1973年原苏联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
2.目前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正处在:()
A.很好地保护阶段 B.空间开发阶段
C.初步探索阶段 D.大规模开发阶段
3.宇宙空间资源的特点是:()
A.空气浓、强辐射、失重 B.高密度、强辐射、失重C.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D.高真空、强辐射、失重4.下列不会造成空间垃圾污染的是:()
A.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C.航天器有意或无意爆炸产生的垃圾 D.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5.空间垃圾的主要危害是:()
A.污染大气 B.危害人体健康
C.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D.落到地面,毁坏建筑
6.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是指开发其:()
A.重力能 B.天体引力能
C.太阳能D.风能
二、双选题:
1.下列清除空间垃圾的有效措施是:()
A.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其他轨道上 B.减少航天器发射
C.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D.建立空间垃圾站
2.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正确的是:()
A.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B.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1975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D.20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国外商业性的卫星发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D 4.D 5.C 6.C 二、双选题
1.AC 2.BC。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
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
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
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
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
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
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
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
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天文学与航天技术的突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天文学与航天技术的突破引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项既古老又令人兴奋的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天文学和航天技术在这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天文学与航天技术的突破,以及它们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重要性。
天文学的突破1. 发展历程天文学作为一门研究星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天文学家观察星空,记录数据,甚至通过简单的望远镜观测星体。
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天文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光学望远镜的改进光学望远镜的发明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望远镜的使用,我们能够观测到更远的星系、行星和恒星。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不断改进,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和更准确的观测结果。
3. 射电望远镜的应用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和解析天体发出的射电波,使我们能够观测到以往无法察觉的现象。
射电望远镜不受日光干扰,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观测。
它们大大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4. 空间望远镜的发展空间望远镜是一项重大突破,它能够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进行观测。
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遮挡和干扰,空间望远镜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观测结果。
哈勃空间望远镜是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它通过高清晰度的图像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细节。
航天技术的突破1. 火箭技术的进步火箭技术是实现航天探索的关键。
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将人造卫星和探测器送入太空,甚至能够将人类送上月球。
火箭技术的突破大大加速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程。
2. 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载人航天任务是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人类首次踏上了月球。
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使得更多的宇航员能够进入太空,探索地球以外的领域。
3.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合作的成果,它是目前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主要平台。
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增加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同时也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作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作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作文: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引言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探索行为逐渐深入到宇宙的更深层次。
本文将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手段和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观察和研究星象,形成了天文学的雏形。
而随着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兴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逐渐深入。
在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通过望远镜的发明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进入20世纪,人类成功探索了月球、火星,发射了太空探测器,并在1969年成功登月。
三、人类探索宇宙的手段人类探索宇宙的手段可以分为地面观测和太空探测两种。
1. 地面观测地面观测是人类对宇宙进行观测和研究的最早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天文台、使用望远镜等设备,人们观测并记录宇宙中的星体和现象。
地面观测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但受到地球大气、天气等因素的限制,观测精度和范围有限。
2. 太空探测太空探测是近代人类对宇宙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射载人或无人航天器进入太空,人们可以实现对太阳系以及更远星系的观测和探测。
太空探测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地球大气的干扰,观测精度更高,且可以触及更远的星体。
例如,人类发射的“旅行者”等探测器已经进入了太阳系边缘,发送回了大量珍贵的数据。
四、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着重要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意义。
1. 科学意义宇宙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领域,通过对宇宙的观测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的运行和宇宙的起源。
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等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基于宇宙观测和研究的结果。
2. 技术意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从发射器设计和制造到太空探测器的研发,涉及了航天、材料、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探测、开发、保护的现状,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2.了解宇宙资源类型,空间垃圾的产生和清除途径。
3.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宇宙探测的意义。
2.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宇宙探测的发展:1.宇宙探测的重要发展阶段:2.宇宙探测的意义:⑴.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还有大量的X射线、R射线。
⑵.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等。
3.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起步于50年代中期,现在已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开发宇宙: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1.空间资源:从高空迅速、大量收集地球的各种信息。
2.太阳能资源: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月岩中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60种矿藏,还有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不少小行星富含矿体。
宇宙开发活动,从规模、技术、经济投入上都应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三、保护宇宙环境:1.太空垃圾的产生及危害: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产生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仍出飞船舱外的垃圾危害:破坏正在运行、使用的航天器2.办法和措施: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在浩瀚的太空里,和平号绕地球飞行了光辉的13年,接待了26支科学实验队伍,进行了16500次科学实验。
但近两年来,它经历了多次漏气、失火;工艺和硬件日益地老化……1999年8月28日凌晨5点,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结束了它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学任务,开始进入无人操作状态。
北京时间2001年3月23日14时0分12秒,它成功坠入南太平洋预定区域。
人类历史上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最终告别人类,标志着航天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①.对于工作寿命终止了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还要花巨资将它带回地球的原因是,清除和平号的另一种办法是。
②.通过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宇航员在太空、在失重的情况下,人的身体和精神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实际上是开发宇宙资源中的:A.空间资源B.太阳能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③.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是在年,短短几十年中,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从空间阶段,进入到了空间的新阶段。
④.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经登上了球,人类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登上星球。
参考答案:①减少空间的大件垃圾将卫星推进到其它轨道上去② A ③ 1957 探索开发利用④月火星参考资料:图1.12 原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图1.13 “阿波罗”16号飞船的航天员和月球车图1.14 “天空实验室”航天站图1.15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这四幅图作为一组图片,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从幻想、初步观察、推理的第一阶段,进入了实质性探测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类不仅认识清楚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还表示出开发宇宙、征服宇宙的信念。
因此,在讲解这四幅图时,不仅要向学生叙述人类开发宇宙的历史,更应该着力于对未来的瞻望。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造卫星的诞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1号,是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的。
这颗人类第一次制造的人造卫星,沿着椭圆轨道飞行,环绕地球1圈需要96分钟。
它一边发出“嘀、嘀、嘀”的电波,以便向宇宙空间飞行,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新的一页。
这颗人造卫星本身呈球形,直径58厘米,是用铝合金制成的,里面安装有电源和无线电发报机,没有安装特殊观测装置,只发射强大的电波,宣告人造卫星上天了。
东方1号人造卫星总重量83.6千克。
同年11月3日原苏联又发射了东方2号人造卫星。
东方2号装有许多观测仪器,用来研究从宇宙射来的宇宙线(在宇宙空间中高速飞行的微粒)和从太阳辐射来的X射线等,另外还载有一只试验狗和测量它的装置。
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颗人造卫星叫探险家1号,总重量14千克。
探险家1号虽然很小,但缺装有许多观测仪器,发射高度在2000千米以上,远远超过原苏联的东方1号。
在2000千米以上的高度,辐射能急剧增强,探险家1号在研究辐射能方面建立了功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又发射了通讯、气象和导航等应用卫星。
三种应用卫星的首发成功,都是由美国完成的,1960年4月1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1号;同年8月12日,又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回声号。
最早的电视转播卫星叫泰罗斯通信卫星,是美国与1962年7月10日发射的。
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电视转播马上就成功了。
但是,这颗卫星飞越大西洋上空的时间仅数分钟,每次的转播时间都很短。
为了彻底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电视转播问题,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同步卫星”或“静止卫星”,实现了电视转播的全球性。
在太阳系中除了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就是火星。
从1962年11月1日原苏联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开始,美国和原苏联不间断地向火星发射了许多探测器,收集了火星表面的许多科学材料,如①火星上的凹陷环行山。
火星上的凹陷环行山没有月球上的凹陷环行山那样陡峭,似乎是风化或地震作用的结果。
②火星上的大气由二氧化碳、氢、氧和臭氧组成,它的大气压至多只有8毫巴,相当于地球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以下。
③两极的极冠面积,夏季和冬季有变化,极冠上覆盖着的“雪”是很清楚的,但究竟是干冰还是冰,还没有搞清楚。
④火星上有没有生命,还需要再探测。
火星上没有氮气,赤道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剧烈,从这两点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小。
图1.12也表示了火星表面是死而寂静的世界。
第二阶段:宇宙飞行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和原苏联都开始为人类的宇宙飞行做准备。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这是人类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加加林做了绕地球一圈的宇宙航行。
1961年8月6日原苏联宇航员盖而曼•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宇宙飞船,在宇宙空间环绕地球飞行25小时18分钟,飞行距离70万千米,人类首次完成了从绕地球一圈到飞行一日的宇宙飞行。
美国早1962年2月20日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的绕地球飞行两圈,宇航员是约翰•格林。
第一个进入宇宙飞行的女宇航员是原苏联是捷列斯科娃,她乘坐的东方5号是于1963年6月14日发射的。
截至1963年,原苏联共发射了运载1人的东方号宇宙飞船6艘,美国发射了运载1人的水星号宇宙飞船4艘。
这是宇宙飞行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宇宙飞行目标是一艘飞船上运载2—3人,飞行的时间应更长、高度更高,还要从事各种科学实验。
1965年3月18日早晨,原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运载2人的宇宙飞船,目的是开始做漫步试验。
宇航员列昂诺夫身穿特制密封服,打开飞船的两层门飞向宇宙空间。
列昂诺夫依靠5米长的防护绳,在宇宙空间中轻飘飘地浮游着,共做了10分钟的宇宙空间漫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空间漫步,列昂诺夫是第一个步入太空的人。
1965年6月,美国初次成功地做了空间漫步。
1966年6月,美国又发射了双子星座9号,宇航员萨男完成了两小时的空间漫步。
接着美国宇航员又成功地进行了两艘宇宙飞船的会合和对接。
20世纪60年代初期,原苏联在宇宙航行方面虽然占据首位,但美国从1965年到1966年由于成功地发射了一系列双子星座飞船,终于超过了原苏联。
月球是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个目标。
1959年1月2日原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的月球火箭;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月球3号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1966年2月3日发射的月球9号,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上的首次软着陆。
1966年6月2日,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成功地软着陆于月球上。
以后发射的勘测者号还挖掘了月球的土壤,美国科学家对月球土壤分析后说:“对人类行走来说,月面并不过于柔软;对月球飞船的着陆来说,也不过于坚硬。
月球的土壤具有粘着力,有一种像潮湿的沙子似的感觉。
”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指令长)、柯加林(指令舱驾驶员)和奥而德林(登月舱驾驶员)完成了人类登上月球,进行科学考察的任务。
他们经4天6小时的飞行到达月球表面。
21日,阿姆斯特朗指令长左脚开始踏上月球大地,他说:“这一步虽小,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伟大的飞跃。
”这时正是月球世界的傍晚,但上空却是一片漆黑,太阳在月球地平线上约10度的西边天空燃烧着,看去,不炼铁炉里的火还炽热。
地球则高悬在天穹的中央,比太阳大得多,像兰色有半月一样,放射着光芒。
阿姆斯特朗叙述踏上月面第一步的感想时说:“月面是美丽的,就像铺着一层细细的炭粉一样。
可以清楚地看到脚印。
”他还报告说:“行动不困难,比在地球上做六分之一的重力训练还轻松。
”以后阿姆斯特朗与奥而德林在月球朗读了:“1969年7月,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的铭文。
他们收集了岩石等标本,传递了月面电视,与总统通了电话等等,然后顺利地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旅行,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天。
图1.13就反映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进行考察的情景。
1969年以后,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宇宙飞船去探测火星。
第三阶段:宇宙空间站宇宙空间站就是巨大的人造卫星,里面乘坐很多人,可以在里面从事各种研究和宇宙基地工作。
如星际飞船可以从宇宙空间站起飞,因为真空中飞行,不必考虑空气阻力,星际飞船就可以制成任意形。
再如星际飞船宇航员的训练也可在宇宙空间站中进行。
最后宇宙空间站还会对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的研究带来巨大的进步。
图1.14“天空实验室”航天站表示了宇宙空间站中宇航员的工作情形和研究成果。
“天空实验室”航天站是一种大型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美国第一个轨道空间站。
“天空实验室”1973年5月14日发射,1979年7月12日坠毁。
它的轨道高度430千米,外行呈圆柱形,长35米,直径7米,重约77.5吨。
室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工作室,下层为生活室。
室内保持与地面相同的温度、气压和通风条件,以便宇航员在室内不穿宇航衣也能工作。
任务是考察长期空间飞行对人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观测太阳、彗星和地球资源、空间冶金实验等。
同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先后三批,每批三名宇航员被送入实验室,分别工作和生活了28天、59天和84天。
目前在宇宙空间站工作和生活最多的女宇航员是美国的香农•露西德,这位生物化学博士先后经历了5次宇宙飞行,飞行时数达223天。
1996年她在美国“和平”号空间站工作和生活了半年之久。
她也是迄今参加宇航飞行次数最多的宇航员。
有了宇宙空间站人类就可以进一步的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作行星际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