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张可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理解张可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以景寄情及以通俗之笔状深刻含义的写法。
双调·水仙子·秋思
张可久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
秋风昨夜愁成阵。
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
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诗意解读这是一支怀念远人的闺怨小令。
作者的感受是独特的。
写法上也是别开生面的。
起句以客观之景致笼盖全曲,突出了秋天之苍凉寂寥。
白雁秋风,又值黄昏时节,“愁”字不点自出。
“写寒云”的“写”用得极为巧妙,写者,画也。
大雁高飞,在云间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故谓“写寒云”。
这里以天边的白雁暗喻远方的丈夫。
前两句一写景,一写人。
天上白雁,人间鸾女,既是映衬,也是对照,且都写得不同凡响。
玉人瘦损,以青鸾顾影自怜作比,意味无尽。
第三句猛回首,说到了昨夜秋风,自然而然点出“愁”字,并不忌讳语直。
愁也罢了,偏又“成阵”,昨霄今日,陷入愁阵不能自拔,愁绪未曾稍减。
“思君”二句,点明题旨,即愁之根由。
思念自己的情人,却又百般无奈,无法见到,于是寻求排遣,歌一番,
唱一阵。
“缓”字透露出歌的节奏,一定是凄婉怨艾之曲;也隐隐透露了歌的内容——无非怀人幽怨之辞。
一人哼唱,不仅不能排遣愁闷,反而更添抑郁。
继而又开樽独酌,以求到醉乡去摆脱愁苦困扰。
就这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
然而此时此刻,才刚刚是黄昏时候,那漫漫长夜,将如何熬过呵!结尾的“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令人黯然神伤。
特别是“如此黄昏”,为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余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恁般长夜”,有余不尽,味永且长。
名句识记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
考点演示这首散曲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尾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80—约1348),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
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他专力写散曲,现存作品有小令855首,套数9套,为元人中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
他的创作中流露出了生活的困窘与抑郁感伤,写尽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
有的感叹世事,凭吊古迹,有的抒写民间疾苦和儒士悲哀。
他的散曲更多的是向往归隐和悠闲。
他很可能是时隐时仕,不得不出来做小吏,散曲中常表现出悲凉的、渴望田园生活而不得的感情。
有的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沦下僚的生活现实。
他的散曲雅正,着力于炼句,对仗工整,讲究蕴藉骚雅,且多熔炼诗词名句,形成典雅工丽的特色。
朱权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二、写作背景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
对生活的感受深切,且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不满。
《正宫·醉太平·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嫌命窘.( ) (2)倚.树( ) (3)攒.( )
(4)盛钱囤.( ) (5)馄饨
..( )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悬崖水挂冰帘,______________。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门庭改做迷魂阵,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绝顶峰攒.雪剑
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洞吼飞廉
..
飞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廉贬入睡馄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