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的作用

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有深远的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与现在礼仪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的结合让学生“先做人,在学习”以孝道为先,做一名懂礼仪有学问会技术的多方面人才。本文以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更好利用传统文化的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大学生学校

引言: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取发展的文化动力。学习它可以使人更加聪明智慧。传统文化保证同一文化特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当代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人才,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的精神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文: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1. 礼2. 礼节 3. 礼貌 4. 礼宾 5. 礼俗 6. 礼制。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世界美誉,这是我国礼仪文明不断传承的结果。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意志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宽容品质,“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

者人必下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谨慎的思想,“容止所思言词安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上述思想的阐述和理解精辟而独到,是大学生们成才所需培养的品质。同时,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能力是成才道路上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必备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律精神;“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不达”的自强精神,恰恰成为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金句。

二、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一方面,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的是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在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大学生很难有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洒脱”,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一方面,日益商品经济化的今天,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更注重的是快捷的实用性,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致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误区,有些高校虽然也设臵了相应的课程,但大多是照本宣科,这使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发挥主动性,加之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理论水平不高,且没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片面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者,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学生对待相关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很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用处,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等级、计算机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观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