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意义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道德的培养
扩展资料
1、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2、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
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3、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
4、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
“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等等。
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思想道德、社会行为、审美情趣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仁爱、和谐、孝顺等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首先,仁爱观念使得大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善于帮助他人,形成了乐于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在大学校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学生在成长中更加充实与成熟。
其次,和谐观念教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注重建立和谐关系。
当代大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社会群体交往中,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最后,孝顺观念让大学生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家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社会行为方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礼仪之邦,使得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
他们在拜访长辈、参加重要场合时表现得得体有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风采。
其次,传统文化重视公平正义,对大学生的公共行为产生了影响。
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公众利益,并努力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最后,平和与和谐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行为。
他们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和睦相处,遇到问题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积极解决。
三、审美情趣方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追求高尚的审美情趣,对大学生的审美品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涵美,追求人文精神。
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能够更加注重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形成独特且高尚的审美情趣。
其次,传统文化中讲究整体、和谐、均衡的审美观念,也影响着大学生对环境的感知与欣赏。
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生活中,大学生都能够对自然景观和建筑艺术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根基和灵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礼仪素养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礼仪方面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传承最广泛的文化之一,其中的礼仪文化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人们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依据,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礼仪之邦的象征。
中国传统礼仪以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为根本,以礼待人、礼让为出发点,强调秩序协调、文明和谐。
特别是在家庭、社交、职业等不同场合,对应的礼仪规范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要求。
这些中国传统礼仪,不仅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和道德准绳,更是我们凝聚民族情感和形成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二、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不足和挑战在当今社会,一些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却出现了不足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对于传统文化和礼仪的深入了解和传承,使得其礼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师长或者是同学朋友的尊重和礼貌不够,言行举止不够得体,威严严重偏低。
在职业发展中,则可能出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不讲道义、不顾社会规则的情况。
这些不良现象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品德,更可能对社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如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良好的礼仪素养,成为了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礼仪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应该通过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从文化传承和思想引领上进行努力,使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礼仪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尊重他人、注重自身修养的重要品质,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对接点、传统文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提升礼仪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尊重和关怀的表达方式。
在《礼记》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每天都要检讨自己的行为,思考是否有失礼之处。
这说明了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而在《尚书》中更是提出了“有礼而后能成大事”的观点,强调了礼仪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是中国人民行为的基本规范,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对接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与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接点。
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和谐相处”等价值观与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相辅相成。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之一,而在现代社会中,“尊老爱幼”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大学生,要尊敬老人、关爱小孩,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更多的人。
“尊师重道”是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种重要价值观,尊重师长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也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相处,注重乡邻间的和睦相处,珍视人际关系。
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也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学会和他人和睦相处,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传统文化在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导,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仪式和仪态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强调恭敬和尊重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有着独特的礼仪规范,例如敬长礼、敬师礼、敬神礼等。
这些礼仪规范培养了人们的谦虚、谨慎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大学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成良好的仪态,举止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和”字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友情等。
大学生应当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注重沟通和合作,遵守群体规范,与他人和谐相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和家庭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视家庭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注重家庭的温暖和和睦。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教育人们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大学生应当尊敬和关心自己的父母,并时刻牢记家庭的重要性,以家庭为基础进行行为准则的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实践和实证,注重道德和行为的统一。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应当注重践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出自己对礼仪素养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学问修养与人格完善。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培养人们的求知欲和道德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注重学问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大学生应当注重自己的学术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应当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大学生在礼仪素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是中国人行为准则的基石,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经典中的《礼记》,其中载有诸多关于礼仪的讲究,对于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旨在说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对于他人的影响。
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人们举止得体、言行得体。
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处世之道,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待人接物的教导,比如“以德报怨”,“礼尚往来”等等。
这些教导都是在为人处世中极为重要的,它教导人们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些教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校园中,学生要和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交往,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礼仪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可以应用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与他人交往、学习和工作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言行举止的规范是非常严格的,比如遇到长辈要行孝敬之礼、道谢时要说“多谢”、“不敢当”等。
这些规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被遵循和应用。
其次是与他人的交往。
在校园中,学生要和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而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交礼仪。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礼仪素养的重视也日渐与日增,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更加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观念,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成为更好的社会人。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镶嵌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因此可以通过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礼仪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范例。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友间的问候十分重视,在见面时需要行大礼或鞠躬,这就能够启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长辈,爱护朋友。
此外,在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仪式活动,比如丰收、祭祀等等,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文化自信,而且能够在场合中表现出良好的礼仪行为。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自己的个性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君子之道、修身养性,从而丰富了人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人的个人品位。
而在大学时代,学生正处于人生中重要的人格塑造期,这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将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学习礼仪、仪式和道德等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同时也能够在文化上与别人产生差异,成为更具魅力、有个性的人才。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礼仪素养可以帮助人们在更多场合中流畅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十分丰富,包括了常见的交际礼仪、宴席礼仪、招待礼仪等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礼仪文化,同学之间、与师长之间、与社会人士之间的交往都会更加得体、融洽。
在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中,传统文化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及其背后的含义,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礼仪文化中强调的重要性,将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成为拥有内涵、有修养、有格局的人才。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涵深远丰富,对塑造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导。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礼"的概念对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
作为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礼"的含义,将之内化为日常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习俗,体现出礼貌、谦和、热情、友善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有自律自强的精神,对待师长和同学具备应有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的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注重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培养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缺乏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而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树立"仁爱"的价值观,学会倾听他人、关心他人,以礼待人、以爱行事。
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温文尔雅、博爱无私的精神,使自己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于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一员,要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融,与社会和谐共进。
在校园和社会中,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和个性,避免冲突和纷争,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礼仪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礼仪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言谈举止的文雅得体。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言行要合乎礼仪规范。
“礼尚往来”教导我们必须注重交际方式,自然、得体、有分寸地与他人沟通。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一定的文雅和谈吐,要能够从言行举止中展现自己的修养。
比如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重用词、语调和姿态,不说脏话、不骂人、不夸大事实等等。
只有在言谈举止上能够展现自己的修养,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家庭的重要性。
作为大学生,虽然已经独立生活在校园中,但是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家庭的教育和培养。
在与家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意愿,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关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与长辈交往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恭敬的态度,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长敬老的重要价值观念,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道德观念和正直品质的培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直品质,我们可以培养出自己对善恶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的公共道德规范,做到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直品质,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才。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他人、言谈举止的文雅得体、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的传统,以及道德观念和正直品质的培养,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才。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传统文化教导人们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礼仪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权利。
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教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博学而日新,小人博学而无所成”等等。
这些教导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在大学生活中,尊重他人意味着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不强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于他人,学会倾听和体谅,为他人着想。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培养出真诚、友善、包容的人际关系,展现出良好的社交礼仪。
传统文化注重自律和规范。
礼仪素养的培养需要自律和遵守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是以德为先,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礼仪素养相关的教诲,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言必信,行必果”等等。
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遵守规则的人。
在大学生活中,自律和规范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准时上课、遵循学术规范、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养成自律的好习惯,遵守规范,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自律与规范、修身养性,培养出真诚、友善、自信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自律和有身份感。
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发展自己的礼仪素养。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包括思想、道德、艺术等多个方面。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许多年轻人渐渐远离传统文化,并且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礼仪素养的滑坡。
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良好的礼仪素养,借鉴传统文化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倡导以和为贵、以礼相待。
古人有“礼尚往来”之说,即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主动示好、讲究礼貌待人。
如今,大学生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和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互相尊重、关心他人,更加注重和谐、友善的交流方式。
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礼仪之道,将会使他们更加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学会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为自己在社会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孝道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多地关心家庭和亲人,不仅要尊重父母,还要关心弟妹,并按照积极向上的方式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大学生会逐渐养成关心他人、尊重长辈、关爱亲人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出更加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律和自修,培养个人的修养。
古人有云:“以德治国,以礼修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修养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自制力的培养,即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发展自己的阶段,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克制自己的懒惰、懈怠和自我放纵,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反复强调“小节须修,仁义为先”,通过修身养性和培养谦虚谨慎等美德,将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价值,为个人的成功打下重要的基础。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还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华和人文价值。
而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相对较低,不少大学生存在言谈举止不文明、衣着不得体、行为粗鲁等问题。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与“仪”。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讲究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其中礼和仪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中倡导的礼仪之邦,要求人们以礼待人、以礼相处。
年轻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注重个人仪表和言谈举止,用礼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凝聚力。
传统文化以孝为重,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家庭观念逐渐淡漠,大学生普遍存在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现象。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强调以平等、尊重、关爱父母。
只有从小树立和践行孝道,才能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和素养。
大学生要通过尊重老师、友善同学、服务社会等方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的教育和修养。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人,礼仪修养的缺失不仅影响自身形象,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礼、仁、义等价值观念,同时也要求他们在实践中把这些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
大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感受,遵循道德底线等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修养,形成正确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在修养和心态调整。
大学生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思维狭隘,缺乏自省和反思。
传统文化倡导内在修养和心境的调整,要求人们积极向上,以一颗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要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控,在思想上保持一种坚定而积极向上的憧憬,才能在成长道路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对于大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更好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礼仪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也非常重要。
礼仪文化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和行为规范。
对于大学生而言,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
礼仪文化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面临着压力。
很多大学生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有限,甚至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和误读。
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物质追求,很多大学生对礼仪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更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国家和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视。
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来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交流,让大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传递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礼仪观念,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和礼仪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他们的礼仪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培训,让大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讲究礼仪。
比如儒家文化强调“礼”与“仪”,讲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人处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价值观。
通过教育,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使他们养成尊敬师长、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大学校园应该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校园内建立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景点和建筑,让大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能够了解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校内也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茶道、传统音乐等,让大学生参与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精神。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风气。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应当以身作则,秉持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争做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尊敬师长的好青年。
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精神。
家庭教育也是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关键。
在家庭中,父母应扮演起榜样的角色,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
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修养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照顾长辈、友善待人,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校园文化创设、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对于礼仪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礼节和仪轨的规范,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传统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的感受,并且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礼貌和风度。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传统文化倡导勤学善思、勤劳实干的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学习和修养,强调劳动和勤奋。
这种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要以勤奋学习为第一要务。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谐和孝道之重。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关爱。
这种传统对大学生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家庭的骄傲,要始终保持孝心,尊重父母、关心家庭,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能够感悟到家庭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家庭的责任感。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品德和道德的修养,讲究的是内修身心和外养育德。
这种传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要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礼仪素养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仪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重和谦卑,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在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需要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注重集体利益,与人为善。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们需要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团结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传统文化强调自律和自制,要求人们在言行举止上要懂得克制和节制,这种品格要求对于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仪表,认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内在修养的体现。
服饰、仪容、仪态等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标准。
大学生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要注意穿着得体、仪容整洁,端庄得体。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和自尊,更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传统文化还注重个人仪表与社会风尚的结合,所以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要符合社会伦理风尚,避免不良的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言行一致,要求人们言行要合乎社会规范。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需要遵循社会规范,遵守社会秩序。
在新时代,大学生要熟悉社会行为规范,如进出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践行社会公德等。
传统文化也强调礼节,强调于人为善、心存感激、懂得感恩。
在与人相处时,大学生要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帮助自己的人,善待身边的人。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的深刻影响,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与素养。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仪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融入传统文化之中。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们,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引导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我们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培养他们的基本礼仪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礼仪素养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的大规模礼仪活动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个社交交际的标准。
坚持文化传承,让大学生重视礼仪。
其次,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礼仪。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样式和流程的礼仪,包括行为、言辞等各个方面。
我们需要教授大学生学会这些礼仪,以及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它们。
例如: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坐正、双手放于案前、食指和中指夹取筷子、不应吸吮筷尖,期间交流不暴躁,互敬互谦,不随意招摇等礼仪表现。
只有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才能够让他们获得真正的礼仪素养。
第三,我们还需要创造环境,让大学生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传统礼仪。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缺乏传统文化的影响,很难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礼仪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传统礼仪。
例如,学校食堂和教学楼内可以张贴传统文化知识和相应礼仪规范,指导学生正确用餐和交往。
在校园里安排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们在享受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礼仪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综上所述,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为引导,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只有在日常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礼仪素养,进而体现人文关怀和文化气息。
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们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礼仪在新时代继续璀璨人类文明的历程。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科技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礼仪素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礼仪素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着深厚的礼仪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典籍都呼吁人们遵循礼仪。
《尚书》中说“天之道,捷足以行,人之道捷足以履”,说明礼仪是万物生存发展的是最根本。
《文选》中也有“礼义之道下贱”之说,这意味着礼尚往来、待人以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典籍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确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仪式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宝贵资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礼仪有关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以一定的礼仪和仪式活动为核心的。
通过参与和了解这些节日,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的礼仪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如京剧、昆曲、杂技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素材。
通过参与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的礼仪文化,增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礼貌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精神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会教导孩子要懂得尊老爱幼、敬师重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观念在思想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讲究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如宾主有分、长幼有序等等。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大学校园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至关重要。
而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引导大学生提高礼仪素养的重要继承者和发扬者。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的重要性。
传统的举止仪态、言谈举止等都是在强调尊重他人,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如古人常说的“举止高雅,言谈稳重”就是表明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修养的要求。
大学生应当在校园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尊重他人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出受过良好教育和修养的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文化的培养。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礼仪素养的重要场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和“家庭美德”。
从小学习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的道理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庭美德和礼仪素养。
大学生应积极传承家庭文化,树立亲情意识,尊重家人,热爱家庭,始终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尊师重道的理念。
师德师风的形成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注重师德,倡导尊师重道,将师生关系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关系。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传承者和创造者,应当具备尊重老师、尊重知识的态度。
应当珍惜老师们的辛勤教诲,尊重学识,树立起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对待同学们的态度也应友善,团结合作,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交往的礼仪。
古人常说“以德报怨”、“以礼相待”,强调以诚待人、以礼尊人。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快乐,更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友谊深厚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应当懂得感恩,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应当懂得尊重他人,保持公正的态度,不偏袒和贬低他人;应当注重交际技巧,主动礼让,灵活处理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引导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的宝贵资源。
大学生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的作用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与现在礼仪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的结合让学生“先做人,在学习”以孝道为先,做一名懂礼仪有学问会技术的多方面人才。
本文以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更好利用传统文化的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大学生学校引言: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取发展的文化动力。
学习它可以使人更加聪明智慧。
传统文化保证同一文化特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当代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人才,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的精神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文: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
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1. 礼2. 礼节 3. 礼貌 4. 礼宾 5. 礼俗 6. 礼制。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世界美誉,这是我国礼仪文明不断传承的结果。
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意志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宽容品质,“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谨慎的思想,“容止所思言词安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上述思想的阐述和理解精辟而独到,是大学生们成才所需培养的品质。
同时,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能力是成才道路上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必备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律精神;“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不达”的自强精神,恰恰成为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金句。
二、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
一方面,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的是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在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大学生很难有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洒脱”,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
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一方面,日益商品经济化的今天,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更注重的是快捷的实用性,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致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误区,有些高校虽然也设臵了相应的课程,但大多是照本宣科,这使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发挥主动性,加之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理论水平不高,且没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片面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者,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学生对待相关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很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用处,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等级、计算机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
学生把分数观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
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
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其实,不知道大学生们是否曾想过:当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
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
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
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
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三、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方法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 或开设专门的《弟子规》国学课, 对大学生入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 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 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事实上, 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 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 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
台湾国立联合大学专门制定了礼仪教育实施要点, 并对所有一年级新生实施礼仪教育。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 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 另一方面, 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 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 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
结果, 礼仪教育普遍空缺, 部分学生甚至认为, 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 学好专业知识就行。
所以, 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渗入渗出课堂。
(二)、塑造大学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直观榜样。
老师的行为和教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熟悉礼仪,随时随地的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为学生充当榜样。
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与智慧的原则。
”因此,教师有责任用言传身教来加强学生提高和完善自身整体素质的意识。
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
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
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歌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 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
例如: 开展“明礼诚信”活动, 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 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 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 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 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 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与校园景观相互映衬,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建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社团,鼓励大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自觉地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氛围;在校园网络中,应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社区,供学生学习、讨论,或开展师生对话,充分发挥校园网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优势;开展古典诗词朗诵会、演讲比赛或辩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浸润、滋养,使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1、何小雨.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网络出版投稿人】成都理工大学. 【分类号】G6412、徐秋梅.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礼仪修养提升的路径选择. 【网络出版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G6413、刘海波.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湖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G6414、臧义光.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分类号】G641。